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14篇)

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14篇)

时间:2023-11-07 05:24:48 作者:碧墨 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14篇)

在进行工作汇报前,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整理好工作资料和要点,确保汇报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大家参考以下工作汇报的范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乡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三街镇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战来抓,强化工作推进机制,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全域整治、久久为功,全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一是强化统筹调度,压实镇村责任。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村一专班”机制,班子成员领衔推进联系村委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齐抓共管格局。制定《三街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及配套文件,由69名干部职工和81名村干部定点挂包238个村民小组,形成“班子包村、干部包户、户包环境”的责任机制。成立工作督导组,一月一督查、双月一调度,确保工作任务不落空。

二是突出示范引领,打造特色亮点。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程,坚持每个村委会每年至少重点打造1个美丽示范村庄,各村委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对群众参与度高的村组优先给予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调动村组开展“风貌提升”的积极性,主动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整治残垣断壁,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打造了一批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打造了酒簸罗家清廉村居主题、背阴大平掌民族团结主题、背阴小广庄特色产业发展、力戈木处郎污水治理、土墙者家花园庭院等一批各具特点的示范村组,发挥了较好的典型引路作用。

三是聚焦制度执行,推动全域整治。克服基础设施薄弱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困难,坚持实行238个村组全域整治,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面落实“四个日”、“红黑榜”、农户“门前五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公厕保洁等制度,探索实施垃圾减量处理,提升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各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群众环境意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

四是突出重点短板,集中资源攻坚。坚持问题导向,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薄弱环节为突破口,整合项目资金优先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倾斜,加快补齐短板。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筹措资金解决了15个村组污水处理问题,8个村组实现雨污分流。不断完善垃圾处理设施,配置移动式垃圾箱50个,铁皮垃圾桶100只,6个村委会配备环卫车辆6台,村小组垃圾池全覆盖,采购发放到户垃圾桶5274个,让垃圾“入桶入池”成为老百姓的行动自觉和日常习惯。规范推进农村改厕,认真组织开展问题户厕“回头看”整治工作,加强公厕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着力解决公厕管护难、环境卫生差的共性问题。

五是综合同向发力,巩固整治成果。坚持统筹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绿美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培养群众健康生活习惯;把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增强村民主动维护环境卫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到村到户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倡导村民讲卫生、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见新貌;坚持红黑榜一月一评选,督促群众提升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性。通过制度建立、措施落实,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入脑入心,成为日常习惯。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工作汇报

靖安县作为江西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县之一,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努力做到“污水不入河”,积极探索适合靖安实际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采取人工湿地、氧化塘处理模式,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96座,建设配套管网112.6余千米,日处理污水能力最高可达6620吨,直接受益人口8.2万人。通过精品实施、连片推进,我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农村污水治理的示范作用逐步显现。

一是建机制,确保工作推进有力度。成立了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及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现场推进会,协调推进工作进展。

二是优模式,确保处理工艺有优势。编制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xx-20xx)》,充分结合地理位置、地形地势、人口特点、产业状况等特点,明确了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工艺建设标准,在原来生物滤池+人工湿地/氧化塘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引进了多功能处理池+微生物滤床处理工艺,并进行全县统一建设,做到了资源化利用与治理相结合、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具有建设成本小、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等优势。

三是开思路,确保项目资金有保障。先后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特色小镇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资金1.467亿元,开展镇村生活污水治理。今年年初,又启动了总投资1.39亿元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项目,其中向上争取资金1258.8万元(水流域500万、中央农村环境整治758.8万),其余部分通过政策性银行提供的低息、长限贷款解决。项目分城区、集镇、农村三部分,计划新建140个、整改提升30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60%,预计年底可全部完工。

四是重统筹,确保建设运维有标准。通过公开投标,将全县污水治理工程及运维,分别发包至专业队伍,结合农村厕所革命等工作,在原有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建设项目,明确了整县推进污水治理项目实施的时间表、作战图。不断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化管理机制,制定了《靖安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行管理制度》,提出了强化站网共管运维要求,将镇村污水处理站及管网运维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由县、乡财政根据运维数量共同承担,同时压实各乡镇的属地责任,安排专人负责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

五是强考核,确保污水处理有效果。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列入综合考核内容,县环委办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将设施运行问题列入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督查内容进行督办;县生态环境局每季度组织对各乡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第三方运维款拨付以及对各乡镇环保考核的依据。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解放思想、优化环境”讨论和整治活动从今年3月下旬正式启动,经学习讨论、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和总结验收四个阶段,历时八个多月,主要工作于11月份基本结束。这是蚌埠市近年来开展的历时最长、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专项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环境意识普遍增强,各级各部门工作作风有所改进,行政行为不断规范,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一批群众、企业和投资者反映强烈的难点和焦点问题得到解决,创新并形成了一些解决发展环境问题很好的做法和经验,为今后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解优”成果,不断推进发展环境的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次活动的特点是:。

(一)深入发动,认真学习,人们的思想观念明显转变。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高度重视思想发动工作,力求通过思想的转变获得行为的创新,掀起新一轮的思想解放热潮。一是坚持把思想发动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活动伊始,召开了全市性的动员大会,会后各级、各部门相继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和全体人员大会,迅速进行了传达贯彻。在活动的每个阶段,都及时召开转段动员大会和活动专题分析汇报会,总结阶段工作,交流经验,分析问题,提出要求。二是坚持把正面引导、营造氛围作为发动群众、转变观念的强大动力。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灵活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形式,为整个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市直各新闻媒体刊播各阶段讨论和整治活动开展动态消息近千条,开辟专栏和专题节目10余个,全方位展示了活动开展的情况。各级各部门坚持“开门”搞活动,深入基层、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主动整改问题,使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解放思想、优化环境的强大力度。三是坚持把强化学习、提高认识作为搞好思想解放和环境优化的基础来抓。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解放思想、优化环境”这个主题,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原则,做到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把思与行统一起来,保证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四个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带头剖析问题,带头撰写文章,引导干部群众认清形势,深刻领会开展活动的重大意义。市委、市政府和一些部门单位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和举行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大家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二)精心组织,安排有序,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我们始终把“解优”活动放在突出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安排,周密部署。一是强化领导,健全组织。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和副组长、市委常委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解优”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掌握动态、制定方案、协调事务和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也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同志挂帅的对应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把握方向,精心筹划。市“解优办”及时制定各个阶段的工作方案,下达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保证活动扎实有序。在学习讨论阶段,指定了学习篇目,提出围绕七个专题进行研讨,着重解决在我市表现突出的“六大”思想障碍;在查摆阶段,各级各部门围绕思想观念、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文明环境等五个专题,查摆阻碍改革、约制开放、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了整改思路;在集中整改阶段,以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机关和窗口行业为重点,提出20余项整改措施,并对整改内容、整改标准、整改时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活动开展。三是加强指导,强化督查。市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听取有关部门开展活动的汇报,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并结合在活动期间我市发生的多起影响环境的事例进行深刻剖析和严肃批评,表明对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市“解优办”加大督查力度,通过明查、暗访和设立督查联络人等方式,对全市100多个单位和部门开展活动、落实任务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经济发展环境初步改善。

按照讨论和整治的目的要求,我们着力在抓好重点单位、重点环节和重点问题的整治上狠下功夫,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在活动中,明确了以市司法机关和综合经济、执法监管、社会管理等对发展环境有接影响的部门为整治重点,从中确定了23个单位为重点整治单位,由各家针对在思想、政策、服务、法制和文明环境方面存在的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实施重点整治,并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收到较好的社会影响。在重点环节的治理上,全面清理了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分三批共削减行政审批项目300项,减少了58.4%,清理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现保留行政审批项目235项,清理收费项目90项,降低收费标准63项,《蚌埠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目录》通过政府网站、《蚌埠政报》及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布,加大了治本力度。同时,各单位狠抓作风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市政府办公室率先推行了“首问责任制”;市建委实行“一个窗口、一个号码”对外受理市政道路、供水、供气、路灯等事项;市行政服务中心、高新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建立了联审联办等工作新机制,方便了客户,提高了效率。对重点问题的整治,我们抓住行政行为中普遍存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和由此导致的破坏环境事件,进行严肃查处,毫不姑息。活动期间,市及有关部门分别对郊区建委和土地局郊区分局擅自发放建房执照和集体土地使用证、秦集派出所和龙湖派出所有关干警违规执法影响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坚决查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相应处理。

(四)边整边改,取信于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立足于重点治乱、查纠并举,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使广大干部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讨论和整治活动带来的变化。对群众反映强烈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行了上下联动、包案到人的办法,坚决查处到位。市领导领衔办理了16起严重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并全部查结,特别是罗马浴池等违法建筑的依法拆除,使全市各界倍受鼓舞。对查摆出来的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各级各部门都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整改措施。市交通局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梳理归纳为80个,对每个问题都责任到人,指定领导负责督促办理。市劳动局将存在的问题归纳为10个方面,从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入手,杜绝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对各界群众投诉举报的问题,市“解优办”指定专人负责受理,从速办理。活动期间收到群众投诉486件,已全部办结,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与此同时,市里还专门组织开展了“企业服务月”活动,由16位市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头奔赴30余家企业征求意见,了解情况,现场办公,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五)依靠群众,齐抓共建,全社会关心环境建设的局面逐步形成。

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千方百计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吸纳群众参与活动,形成了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讨论和整治活动,人人都来改善环境的良好局面。一是开门纳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意见。许多部门开通了专线举报投诉电话,设立了意见箱,发放问卷和征求意见表,倾听群众呼声,吸纳公众建议。市财政局、地税局多次召开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类企业、新闻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广开言路。为了广泛听取市民意见,进一步帮助机关部门查摆问题,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万人征求意见调查问卷”活动,收集各类意见355条,并将综合分析结果在媒体上公之于众,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二是面向社会,让群众参与评判整治效果。结合政风评议,市里专门组织了一次万人评议机关活动,评议结果通过媒体公布。与此同时,还开展了“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创建活动,纳入创建的基层站所1128个,广泛发动群众评议。三是互动交流,密切了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扩大了政务公开的范围,对涉及公众的审批、收费、办证的工作程序、办理依据和标准等,进行了公开、公布,并实行了服务承诺制。加强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以对话交流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宣传政策,通报情况,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认同。开办了“市长与市民面对面”电视专题栏目,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与有关方面负责人走进电视或电台直播室,与市民全面接触,广泛交流,加强了政府与群众的沟通。

(六)建立长效机制,长抓不懈,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步入制度化轨道。

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下去,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分10个方面30项内容对进一步做好“解优”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落实了责任部门和工作要求,建立了优化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四多”问题的规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蚌埠市行政投诉管理办法》等,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步入制度化的轨道。

八个月的“解优”活动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对全市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_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9.9亿元,同比增长10.1%,5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两位数增长;实现财政收入24.5亿元,增长7.3%;新成立外商投资企业16家,实际引进外资6050万美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1%,实际引进内资14亿元,其中引进省外资金11亿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83%,位于全省前列。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只是阶段性的,对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思想观念上来看,思想不解放的问题仍很突出,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适应的状况仍较普遍。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一些单位和部门整改工作不够扎实,整改措施尚未落实,群众关注的一些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从发展环境上来看,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对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层次问题,研究得还不够深,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继续下大气力,坚持不懈地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我们将在解放思想,优化环境讨论和整治活动的基础上,深化措施,深入持久地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环境是发展第一要素”的意识,完善长效机制,巩固和不断发展集中整治成果,切实把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通过不断优化环境,使政府行为更加规范,行政服务更加高效,执法行为更加公正,人们思想更加解放,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发展空间更加宽松,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二)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项目。保留的审批项目全部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减少办事环节,在管理部门推行对外办公“一个窗口”服务制度,由一个内设机构代表本部门统一对外进行接待服务工作,并公开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提供优质服务。

(三)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规范收费行为。定期全面清理各类行政性收费项目、标准、依据和征收范围,及时取消各类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标准。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编制收费目录,每年向社会公布。加强收费监督管理,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只能流动和现场收取的项目外,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票据、统一缴纳原则,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收费窗口,采取“凭证收费、凭票交费、收缴分离”的办法,统一收取。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足额及时缴入财政专户。加强对中介服务的管理,定期清查中介机构的收费项目、标准、范围,规范其服务行为。

(四)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行为透明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不断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改进政务公开方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办好政府网站和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设立固定的政府信息公开设备设施,方便企业和群众了解政策,办理事务。对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在媒体开辟固定栏目及时公布。拓宽群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建立政策预公开制度,凡涉及个人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项,在正式决定前,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开展专项社会咨询活动,组织各界讨论、论证,让群众参与政府决策。

(五)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下力气解决文件多、会议多、应酬性事务多和一般性领导活动报道多的“四多”问题,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人民满意的党政机关。坚持和完善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市领导联系制度,跟踪服务,定期了解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继续坚持市领导带队为企业服务月制度,坚持市领导和部门领导领衔办理案件制度,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失职追究制等效能建设的各项制度。

(六)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全面实行和完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开招投标拍卖制度、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产权交易制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教育,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积极探索建立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并将评级情况公布于众。大力发展会计、审计、公证等社会中介机构,规范服务行为,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服务和监督作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认真解决重点商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假冒伪劣”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直接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等制假、售假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七)加强监督,完善投诉受理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及时发现和处理涉及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加强行政效能监察,重点查处影响企业发展、增加群众负担的违纪违规行为,对影响和破坏经济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完善公开评议制度,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对行政管理、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执法水平等情况进行评议。继续开展“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创建活动。

(八)坚持依法办事,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严格控制各种检查,实行检查审批、备案制度,减少对企业和基层的干扰。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投资商和企业利益。涉及对投资环境的报警,迅速出警,尽快处置。积极培育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优良法律服务。

(九)提高文明程度,形成优化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提高市民文化道德素质,增强“人人关系蚌埠形象,事事都是发展环境”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学习、守法纪、讲信用、求进取的良好风气。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从优化环境入手,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城市综合执法,加大拆违力度,整治城市秩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十)加强领导,确保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取得实效。按照优化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分析和解决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不断深入。严格实行优化发展环境领导责任制,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对区域或职责范围内的优化环境工作负责。加强督查,定期选择重点企业及群众反映问题严重的行业、部门作为督办检查的重点,发现问题立即通知限期整改,务求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把村庄整治工作作为改善农村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进行了环境整治。在环境整治工作上我镇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重点,深入开展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一、以“五创”为载体,深入推进群众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一方面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卫生村”、“生态园林村”、“平安和谐村”、“脱贫致富村”的“五创”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强化卫生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科学知识、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农民转变卫生观念,强化文明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把农村环境治理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管理、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农民培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延伸、公共服务全面覆盖、现代文明全面辐射,在建设和管理中逐步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卫生家庭、生态园林家庭、平安和谐家庭、脱贫致富家庭等创建评选表彰活动,全面提升农民群众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召开户主大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和动员,把市委、市政府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安排部署及各项要求告知群众,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村庄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自觉投入到整治工作当中,形成了人人参与整治,人人支持的良好局面。

二、以“六改六清”为基础,深入推进环境美村工程。

加快农村沼气池和垃圾处理池建设,加大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实施“改房、改院、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农村“六改”工作;在充分考虑各村的区域特点、产业特色、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改造一批,新建一批,拆除一批”的整治思路,对农户居住环境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文化、生态化”的标准改造,积极推广经济适用、科学卫生、农民易于接受的“一建三改”工程;继续推行人畜分离的改厨、改圈方式,按照生态庭院科学设计猪圈,推广使用瓷砖贴面灶台。认真搞好清垃圾、清污水、清淤泥、清杂物、清乱堆乱放、清乱搭乱建等农村“六清”活动,确保主要道路、河道和村级公路两侧无暴露垃圾。

三、以“五化三优一畅通”为抓手,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整洁工程。

按照环境整治实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交通畅通”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和容貌整治。截止目前,全镇实现了到村公路100%硬化,村到组公路90%畅通,并落实了道路维护保洁队伍,实行全天候保洁,集中整治了主次干道、小巷、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彻底清理卫生死角。此次我们借村庄整治的“东风”集中对暴露的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垃圾10余处,对占道的建筑材料5余处进行了搬移,拆除道路沿线乱牵乱挂50余处,彻底解决村级脏、乱、差的现象。

些问题,特别是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切实抓好我镇环境整治工作,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入发动,周密组织,认真实施,始终不渝地把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全力把我镇建设为环境优良、空气新鲜、经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保证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为我镇创建成为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镇做出新的贡献。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自去年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镇按“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机制完善、群众满意”的原则,紧紧围绕“六整治”、“六提升”的总体要求,以“抓特色、重民生”为环境整治活动宗旨,全员发动,多措并举,集全镇之力,在“四城同创”投入400余万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整治标杆,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到目前为止,新增投资46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新修便民路3600余米,粉刷墙面119750平方,清掏维修下水道2300余米,封山育林300余亩,栽植各类树木44230株,刷白各类树木4000余株,清理乱堆乱放656处,疏浚沟塘31440平方米等,进一步加大对新大街、菜市场等背街小巷整治,硬化路面15300平方米,清理各类垃圾1200余吨,改造旱厕22个,新建垃圾池25个等,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安排的整治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组织保障为基础,强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抓落实,人大抓监督的工作机构,明确各社区以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强势推进工作。在镇整治指挥部下设四个工作组,分别由班子成员担任组长,抽调骨干充实。由书记亲自制定方案,每天亲临现场,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倒排工期;由镇长具体抓落实,并承担整治中具体任务;由人大主席、纪委书记负责督查推进,根据工作推进表进行督查评比,及时发现问题,查找不足。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机构推进,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各项工作任务序时完成,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二、以宣传为引导,迅速掀起全民参与整治的浓厚氛围一是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利用电子显示屏进行滚动宣传。利用标语、横幅、宣传车、宣传栏、踩街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二是组织自愿者队伍环保行动。开展了《整治环境保护家园,志愿者在行动》、《大手拉小手》的系列志愿者活动,以志愿者的良好行为影响周围的群众,辐射整个社会,促进形成“人人爱卫生、个个爱家园”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党小组示范路。各小组把环境卫生整洁工作与党员争优创先结合起来,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本组党员创立“党员示范户”。四是组织召开专题民情恳谈会。利用平台向群众全面宣传村庄整治的重要性,也通过平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整治工作落实好。

整治是搞好环境卫生整洁工作的重点。组织城管、环卫、社区等单位及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拳出击,综合整治,有效的改变了村庄环境卫生面貌。一是开展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按照“镇容改观、秩序改善、整体改变”要求,以整治集镇的车辆乱停乱靠、广告乱贴乱挂、菜篮乱摊乱放、商户店外经营等现象为重点,搞好集镇美化、亮化、秩序化,保持集镇道路畅通、环境整洁卫生。二是开展镇内河道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对镇内河道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垃圾死角,全面打捞河道水面漂浮物、清整堤岸垃圾,对河道进行绿化美化。组织党团员、群众积极开展“整治环境保护家园,志愿者在行动”活动,集中整治凤鸣东西湖、月牙湖。开展休闲农庄、采摘园等建设,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三是开展落实“四边三大”整治。各社区实施“四边三大”工程(路边、水边、屋边、田边,大清扫、大清理、大清运),动员党员干部带头作示范,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开展卫生整治,做到农村“四边”环境整洁、干净,乡村卫生状况大大改善。

四、以“特色”为主题,以“项目”为载体,环境整治突出南城发展特色。

家乐等项目为载体,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一方面整治改善环境,另一方面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凤凰社区立足宗教、古文化打造、突出“文化社区”主题,建成200米文化长廊,2300平方米文化广场等;社区则强化联动共建,以建设“和谐社区”为载体。去冬今春,全镇3个社区围绕规划,大力招商引资、强势推进农业观光园区建设,以修建便民路、建设文化长廊、创旅游景区,打造观光采摘园等项目为载体,进一步优化镇村环境,克难奋进,整治中突出的发展特色,为更大程度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打下基础。

五、完善管理机制,确保环境整治成果。

健全规章制度。制定环境卫生整治考评机制,明确联系点干部、社区责任,制定相关奖罚措施。镇环卫所及各社区分别与保洁员签订合同、责任书,明确责任区域,坚决兑现奖罚。镇环境卫生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每月末对各社区环境卫生进行考评,公示排名结果,下发督查通报和整改通知,并将排名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严约束、重考核,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

加大队伍建设。在保持原有环卫所保洁队伍不变的情况下,在全镇各社区实行低保户保洁义务工制度,从各社区低保户中挑选出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充实到保洁队伍,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清扫队伍,真正做到了清洁行动有人做,庭院卫生有人查,农户卫生好坏有人评。

落实联动共建。联动共创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的一项创建工作举措。市接待办、市商务局和市联通公司分别为南城镇青春社区、宁海社区和凤凰社区的共建单位。镇党委、政府督促社区主动汇报、主动对接积极争取共建单位的支持帮助。在整个整治过程中,资金、人力、设备等方面得到了大力支持,为环境整治工作注入活力。

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们在前期的整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整治效果。但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镇整治工作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查找不足,提高标准,抓好特色、抓好亮点、抓好民生。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整治力度。继续做好为民“八件实事”:加大旅游创建投入,年内完成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力争完成aa级景区创建工作;投资120万元完成东山景区道路建设,新建观光采摘园200亩;投资20万元对文化长廊进行绿化美化;投资35万元整治改造宝来养殖厂,改善烧香河水环境;投资50万元新修便民路3条,农桥2座;投资25万元实施凤凰山封山育林工程,封山育林200亩;投资15万元新修匡井路下水道200米,疏浚河道5000立方米等。其次,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集聚点进行六化工程: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清化。迅速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确保高标准、高水平完成上级下达的村庄整治任务。

乡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助力乡村振兴。年初以来,双庙镇以创建生态乡镇为主线,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抓手,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面掀起农村环境整治热潮,倾力打造全县人居环境整治的“双庙名片”。

下好全域推进“一盘棋”。双庙镇党委、政府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当作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通过召开环境整治动员会、现场调度会、群众座谈会等,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高位推进。按照“干部深入一线、党员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工作机制,建立班子成员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组、组干部、网格员等包巷、包到户的责任网络,对全镇107个自然村的主次道路、背街小巷、沟塘河渠、房前屋后等区域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任务量化、细化到人,做到全方位推进、全流域治理,确保责任无死角、整治无盲区。

用足村庄治理“绣花功”。该镇在开展村庄治理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刻意追求“高大上”,多精心打造“基础版”,采取因户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就势造景的方式,把群众房前屋后废弃的石滚、磨盘、牛槽、旧水缸以及废砖旧瓦巧妙利用起来,拓宽辅路、铺设步道,在群众门前因地制宜修建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等微景观,不仅解决了乱堆乱放问题,同时也节约了成本、更美化了环境。如今,残砖旧瓦砌成路边花墙、废砖渣铺成小路坑;旧石磙、废弃水缸、牛槽等做成摆件和桌凳,这些古朴优雅的乡村美景在该镇各村随处可见。

打赢人居环境“攻坚战”。双庙镇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问题,坚持“把握标准、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先难后易、发动群众”的'总体思路,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进。对农户环境整治,通过召开会议广泛宣传、上门走访当面督促、发动子女侧面宣传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自己动手整治;对确实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农户,组织公益岗位、环卫工人、帮扶联系人等帮助整治,目前全镇3739户以及“五类户”及一般户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推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练就长效管护“连环招”。为确保环境整治常态长效,该镇督促各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召开群众会、微宣讲、开展环境整治“夜话”活动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提高群众对环境整治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并将环境整治纳入“月积分”调度考核内容,坚持“日巡查、周通报、月评比、季总评”的方式,定期组织镇党政班子成员、村总支书记等深入各村巡回观摩交流,通过“走、看、评、议”四点发力,下沉一线,发现并交办问题,当面评效果、晒结果,做到“学有榜样、评有标尺、干有方向”,大力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_年,我委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心城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成府发〔_〕41号)和成都市人民政府目督办、成都市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_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目标的通知》(成城管办发〔_〕5号)等文件要求,将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专项目标管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既定的目标任务,为改善城市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职责,确保领导到位。

为确保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市交委成立了由分管委领导任组长,委监察室、法规处、公路处、交管处、建管处、设施处、执法总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督查工作进度,解决具体问题,为该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领导保障。同时,印发了《关于分解下达成都市_年度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专项目标的通知》(成交发〔_〕236号),结合有关处室职能明确了各自分工,确定委行政执法总队牵头组织实施交通扬尘整治工作,委公路处牵头组织实施外籍车辆的环保标志核发工作,委交管处牵头组织实施机动车维修企业汽车尾气排放达标工作,构建起了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二、严管理,确保措施到位。

(一)分类抓好交通扬尘治理。一是认真抓好汽车客运站扬尘治理。各汽车客运站、各公交公司和道路运输企业都制定了严格的防尘降尘制度,实行分片包干,专人负责;增加了防尘、降尘设施,在餐厅烟筒安装了防尘网,对车站内的待班区、应班区及站前广场等重点地区的地面进行了硬化,减少了扬尘源;定期清洗和擦拭地面、车辆、公交车站台、站亭(含遮雨棚)等,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客运站禁止脏车进站应班和发班。市交委交管处不定期对汽车客运站扬尘治理进行明查暗访,做到发现一处,查办一处,给旅客创造了一个站容整洁卫生、车辆洁净舒适的候车、乘车环境。二是认真抓好公路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市交委下发了《关于公路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的通知》,提出了公路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同时每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一、二圈层区(市)县交通在建项目进行检查,对个别扬尘污染源通过洒水、清扫、掩埋、固化、覆盖等方式进行了治理。_年,共派出人员212人次,车辆75台次,洒水车14台次,清理路边堆积物12处。三是认真抓好临时停车场扬尘治理。下发了《关于加强临时性停车场扬尘治理工作的函》,对申办备案的临时停车场要求其对场地和进出口地面予以硬化,经现场查看确认合格后再办理备案。对未经市交委备案的临时性停车场,商请工商和物价管理部门取消其营业执照,取缔其收费许可。把五城区和高新区共1616家在市交委进行了备案登记的临时停车场纳入监督检查范围,消除了监管盲区。

(二)严格核发外籍车辆环保标志。一是广泛宣传。由市交委牵头,会同市环保局、市公安交管局,召集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就外地藉车核发临时环保标志工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头版刊登了《高污染外地藉汽车实施限制通行的通告》,在市交委网站对《通告》全文进行了网上发布,并分别在成温邛、成灌、成彭高速公路各收费站进行了张贴和宣传;印刷50万份《外地藉车(高污染车)限行措施指南》,在7条高速公路收费站及21个环保标志申领点进行了发放宣传。二是分步推进。6月1日,我市成温邛、成灌、成彭3条高速公路成都站首先开始外地籍车临时环保标志核发工作;6月15日,省交通厅所辖的成渝、成雅、成南、成绵4条高速公路成都收费站也先后跟进,正式开始外地籍车临时环保标志核发工作。三是强化监管。7月上旬,我委分别在7条高速公路成都收费站前安装了领取临时环保标志指示牌,提示外地车辆主动至收费站领取临时环保标志。同时,坚持每月对7条高速公路成都收费站临时环保标志发放数量进行统计,及时补给,保证发放工作正常运行。

(三)督促机动车维修企业做好汽车尾气排放达标工作。一是分宣传、清理、整治和巩固四个阶段有序推动该项工作,做到层层深入,各有侧重。二是指导各维修业户建立了废油回收、废水排放等管理制度,完善了废油分离、回收设施(废油池、废油回收桶),并与有资质的废油回收企业签订合同,要求保留废油回收凭证备查,以确保废水达标排放。三是召开了成都市汽车维修行业石油类污染专项治理现场会,通过交流经验,以点带面,切实搞好污染防治试点。四是将有无沉淀池、尾气抽排放设备、绿化是否符合要求等作为质量信誉考核的标准之一,对企业进行严格考评,以评促改。

三、重落实,确保效果到位。

(一)交通扬尘治理强力推进。市交委执法总队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100余人次,执法车辆200余次,扬尘抛洒车137辆,检查扬尘污染源36处,发放整改通知书25份。一、二圈层区(市)县交通部门共投入执法人员12531人次,出动执法车2297余台次,查处违法货运车辆10800辆,处罚扬尘污染车辆2053辆;投入洒水车2804台次,清扫交通场所5372173万平方米,清理公路两边灰带1037km。

(二)外籍车辆环保标志核发工作进展顺利。7条高速公路外地籍车临时环保标志核发工作稳步推进,预计全年将发放外地籍车临时环保标志44万张。

(三)机动车维修企业汽车尾气排放达标工作初见成效。目前,95%的一、二类维修企业都按照要求添置了相对应的尾气检测设备以及污水处理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尾气检测的便利条件,保证了维修车辆尾气以及厂区污水的达标排放。对营运车辆二级维护以上作业,出具合格证的维修企业达100%。60%的大型企业不仅添置了尾气分析设备,还在厂区车间里增加了绿化措施,修缮了沉淀池,安放了尾气抽排放设备,将每一台进厂维修的车辆排放的废气都集中收集,过滤净化后才排放,对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_年,我委在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对有扬尘污染但未经市交委备案的临时停车场的查处缺乏法律依据,对违规行为不能实施行政处罚,仅靠说服式的管理,力度不够。

2、我市今年春天、秋天气候干燥,夏天雨水较多且气温高,冬季又呈现出“小雨天天不断,晴天比较少见”的特有现象,各汽车客运站和公交公司、公交场站都没有自动化除尘设备,仅靠人工降尘任务重,难度大,要达到彻底降尘、科技治尘还有一定难度。

3、公路施工业主对扬尘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工地扬尘检查仅靠目测,缺乏科学性,亟需加大科技治尘的投入。

4、进出主城区的干线公路上搭接的农村公路、非机动车道道口较多,有些道口未硬化路面,下雨时车辆将泥土带入干线公路,导致天晴时扬尘。需硬化道口较多,资金缺口大,任务重。

_年是深入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年,我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交通系统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具体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全市超限超载车辆治理,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

2、继续与公安配合,加大对外挂货运车辆的查处。

3、进一步做好公路工程项目的扬尘治理,将公路工程项目纳入合同管理,在合同中约定防止扬尘污染的措施和费用,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

4、积极配合出台《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依法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停车场进行严厉打击。

5、加大扬尘治理资金投入,确保扬尘治理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6、继续加强部门联动,积极配合市扬尘办做好各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7、完善扬尘污染治理有关规章制度,形成常抓不懈的长效工作机制。

乡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进一步优化人居条件,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连日来,杨树岭镇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杨树岭镇党委、政府负责人的带领下,镇整治办牵头覆盖全镇20个村,组织了干部职工、志愿者、群众等200多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采取强有力措施在各自街村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方位清除、清运进留垃圾杂物,强化道路保洁,并对乡镇主干道、人行道、背街小巷积尘、淤泥、杂草、“牛皮癣”等进行全面清除、冲洗,同时还对乱摆乱卖、乱搭乱挂、乱停乱放等乱象进行整治。经过努力,全镇各地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整体形象显善提升,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农村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工作汇报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镇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城乡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具体协调处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日常工作。

2、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召开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动员会和顺利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迎国检,向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宣传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迎国检的重要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会议15次,分管领导发表广播讲话6次,办宣传专栏12期,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6400余份,制作大型公益广告6副,举办文艺演出3次,签订了责任书7000余份,为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营造了和谐持久的整治氛围。宣传面和群众知晓面达98%以上。

3、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长效机制。

党委政府为了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持之以恒的发展,不断加强了对整治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今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30余万元,新购果皮箱28个,新建垃圾库100个,新购清扫车34辆、三轮车3辆、垃圾转运车1辆,新增农村保洁人员96人,场镇保洁人员4人,处理农村陈年垃圾700余吨,处理牛皮癣1200余处,打捞水葫芦1600余吨。对农贸市场的设施进行了完善,对各类门站进行了科学调整和布局,对自来水厂、农村28处集中供水井进行彻底保洁清理,对场镇路灯和绿化树进行了维护和造型,硬化道路400米,制定发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乡规、村规、民约4000多份,签订城乡环境综合自理目标责任书200多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始终保持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

4、规范场镇经营行为,杜绝乱搭乱建。严格实行座商归店,游商归市,从而取缔了依街代市、依路代市。拆除了违章搭建的临时经营蓬12处,遮阳蓬8处,规范商标广告10处。确保了场镇经营规范,街道行走畅通,社会秩序井然。

5、规范车辆停放秩序,确保场镇安全。因地制宜规划出车辆停放处7个总长100米,实行分段、分片规范停放,既方便了过往行人,又兼顾了车主利益。使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确保了车辆停放整齐有序,街道整洁美观。

6、加大垃圾处理力度,保证场镇整洁美观。配合社区收取清洁费2.8万元,加强对保洁员的管理,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定时清扫、全天保洁。全年共清运各类垃圾300余吨,清扫路面35万平方米,从而使场镇脏、乱、差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7、强力推进“七进”活动,树立群众的环境意识。在“七进”活动推进过程中,党委政府坚持以重实效为立足点,充分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一是在街道社区深入开展文明机关,卫生单位,卫生小区的创建和评比,充分发挥先进促后进,后进学先进的作用,通过创建评比和示范引导,场镇居民已基本养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在农村以美化村社、整洁院落、一户一个垃圾坑和无害化的.处理为重点,以示范户带动村社干部督促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爱清洁、讲卫生的自觉性。同时还挤出资金3万多元为居住人口集中的村社整修了临时垃圾处理库10处,较好的规范群众倾倒垃圾的行为。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计划,6月16日,县人大副主任陈太阳带领县人大环资工委、县人大财经工委、县政府办、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司法局、县文明办、县水务局、县林业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深入到地瓜镇下木卡村、新店镇细汆村进行了调研,并在新店镇召开座谈会,听取乡镇领导、基层人大代表、有关站所负责人和村支“两委”成员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摆在十分重要位置,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启动和打造了一批试点示范村。

(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情况。一是编制了地瓜镇木卡村下木卡、洋鸡箐,江西坡镇细寨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二是扎实推进试点村创建工作。完成木卡村下木卡、洋鸡箐广场用地征地工作,启动实施了规划区内房屋立面改造、环境改造、改厕换瓦等人居环境改造项目,预计8月底完成改造工程。2个工程已完成总投资1100万元。三是完成南湖街道大湾村一组、刘家坡组、盘水街道高兴村兰花塘组、龙吟镇硝硐村石寨平组等8个乡镇(街道)1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普安县中部片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四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小康房建设32594户(20xx—20xx年)。五是建成投用普安县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35吨/天,覆盖县城、三板桥及地瓜等区域群众生活垃圾处理;启动普安县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建设13个垃圾转运站及配套设施。目前,楼下、新店正在建设主体工程,青山、盘水街道等9个乡镇(街道)转运站已完成场地平整。六是建成投用普安县城污水处理厂。青山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并开始试运行。

(一)村民环境意识淡薄,观念依然落后。近年来,尽管我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开展创建“文明村寨”等,但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绿色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一些村民对“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缺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较差,生活观念依然较落后。

(二)农村生活污染增多,多数村寨人居环境仍然较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农民生活污水、塑料袋、易拉罐、酒瓶等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如下厂河流域部分村民将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直接倾倒和排放到河流里,对我县五嘎冲水库水源及当地老百姓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公共设施配套薄弱。大多数村没有设置和建设垃圾箱、垃圾池,村民没有倾倒垃圾的地方。如新店镇辖5村1社区98个村民小组只有清运车1辆、保洁员5人、垃圾箱43个(平均每个组达不到1个),这个问题在我县多数乡镇都存在。大多数村只注意房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环卫设施不配套。

(四)“六乱”现象依然突出。柴草乱堆、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畜禽乱跑、乱搭乱建的“六乱”现象还很突出。农村房前屋后、路边随处可见乱推的玉米杆、烟杆、柴草、农家肥;散养的鸡鸭、猪、牛等畜禽粪便随处可见;厕所、厨房、猪圈、牛圈等附属设施存在乱搭乱建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

(五)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村民自治存在薄弱环节。村规民约不够完善或执行不好;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六)环境治理成本高,乡镇财政压力大。垃圾处理从清扫、收集到运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要花钱,费用都比较高。如新店镇每天产生将近8吨垃圾,每吨垃圾从收集、运到兴义电厂平均花250元左右,一个月要花6万元,一年要支付70余万元。

目前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我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统揽作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n”工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让农村群众生活更美好。为此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一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群众共商会、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倡环保工作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清洁村庄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要从孩子抓起,要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行动,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广大农村的环保义务宣传员,为我们的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实施绿化工程行动计划建设,进一步推进绿色家园建设。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绿色普安行动计划”,实施好退耕还林等工程,切实抓好普安绿色村庄创建计划,保持村庄山水生态格局与自然环境协调,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森林等自然资源,培育和提升农林牧渔田园式生产景观。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绿化美化庭院。在路旁沟边、村庄周围、田间地头造林绿化,减少土壤裸露,真正实现绿化、美化目标。

(三)大力实施净化工程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采取切实措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三是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基础上的“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做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采用政府补助、村集体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五是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乡镇要设立环卫站、每村根据实际至少落实1名以上保洁员专门负责垃圾的收集、清运工作(由县财政按照月工资预算到乡镇[街道])。六是落实河长制,保护河、湖、塘等原有水生态环境。七是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及建筑垃圾,推动农村工业企业进园区,实行污染物集中处理。八是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有关单位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内容。

(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根据村庄人口、垃圾产生量等,配足和建设封闭式垃圾桶(箱)、垃圾池、垃圾运输车等设施装备。每个村庄配备相应数量的垃圾收集点和人力垃圾清洁车,每个乡镇(街道)建立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转运车;二是加强农村水、电、路、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大力实施农村美化亮化工程。实施好异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清洁村庄建设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等工程,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太阳能、沼气等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农村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认真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多彩贵州·美丽普安文明行动”活动,多形式、多角度、多措并举,全面发展,切实推进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程,有效提升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xx县紧紧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打造我县“两地三区”建设目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村庄规划为先导,突出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等重点任务,聚焦重点领域、重要区域,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通过严户型、整院落、拆败房、禁十乱、美乡村等系列活动,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提升村容村貌。通过新村点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深入开展“六清二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深化美丽宜居创建活动等,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1、补齐村庄基础设施短板。围绕“四建三治”(建设村庄内道路、户厕、供水、公共照明等设施,治理村庄排水沟渠、河塘、“三房”等环境“脏乱差”问题)抓好52个省级村点和53个县级自建村点整治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补齐村庄基础设施“短板”。按照“村村有路灯”的要求,20xx年全县安装路灯2600盏,已安装完成。

2、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实际不断拓展深化“六清二改一管护”(清垃圾、清塘沟、清废弃物、清乱堆乱放、清乱搭乱建、清残垣断壁,改美庭院、改好习惯,完善长效管机制)村庄清洁行动,我县已实现全域常态化保洁,今年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440吨,清理村内水塘436口,整改污水沟渠1005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数量4950吨,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数398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数量60220份,张贴宣传标语数量1009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数量399600人次,财政专项用于村庄清洁行动资金数量5120万元,社会力量投入村庄清洁行动资金数量620万元。

3、深化美丽宜居示范创建。广泛开展美丽宜居创评活动,打造xx镇1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xx镇xx村等13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2194户美丽宜居示范庭院。继续推行“1+2+n”模式(县级示范点1个、县级储备点2个、n个乡镇示范点),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一批以产村融合、乡村旅游、观光休闲、田园综合体等为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

(二)摸排整改“病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从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委、县乡村振兴局抽调5名同志,成立了县级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工作专班。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农村户厕问题摸排和整改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组织推动;县卫健委牵头负责农村公厕问题排查整改及改厕技术培训服务工作;县乡村振兴局负责组织和指导农村厕所问题排查整改信息录入工作。

二是实行“谁摸排、谁签字、谁负责”摸排整改责任制,建立户厕摸排台帐。同时,根据摸排建立问题厕所整改台账。截至目前,已摸排及录入系统70793户农户,其中实际居住50649户、空心户和空挂户20144户。实际居住中一户一宅47332户、一户多宅56户、一宅多户3261户。共有农户厕所48784个,摸排出问题厕所5260个,其中不能使用23个、不能全年使用114个、建设不规范但能使用5022个。

三是坚持分类整改。对问题厕所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第一阶段,对安装设计不合理、设施设备损坏等问题户厕,要及时改进、抓紧维修、立行立改。第二阶段,对因施工不到位、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导致的问题厕所,力争20xx年xx月底前基本完成整改。第三阶段,对技术模式落后或选择不当、建设不规范、配套设施滞后的问题户厕,结合农民意愿纳入改造提升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推进整改。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652个,其它问题厕所列入十四五期内整改。

(三)深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

1、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全面实行县、乡、村、组生活垃圾由首创环保公司一家承担第三方服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健全完善由城管部门统一管理、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负责、各乡镇属地管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的监督管理和运行机制,强化县乡村组对第三方运营商的监督考核,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水平。

2、试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继续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采取“二次四分法”,每个乡镇至少试点创建1个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庄。重点推进减量效果最明显的可腐烂垃圾就地沤肥处理、经济价值较充分的可回收垃圾入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3、加强引导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推进畜禽养殖场升级改造,配套建设和完善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杜绝随意抛尸、随地埋尸。进一步推动农作物秸秆、果蔬等废弃物采用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方式处理,提升综合利用水平。开展废旧农膜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试点,回收利用率达91%,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xx年实现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6%以上。

(一)坚持系统思维,做到“五个融入”,统筹推进。

一是融入乡村振兴工作中。把它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来抓,高标准对全县132个村进行规划,按照“全面覆盖、分类推进、示范带动”的方式,对25户以上的村庄,分“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精美社区”三类进行整治提升,目前全县1881个村庄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标准、942个村庄达到生态宜居标准、698个村庄达到精美社区标准。同时,按“五净一规范”标准整治庭院53700户、整治率达96%,评选“五美庭院”5700户,达到了以农户整治家庭“小环境”促进村庄人居环境“大治理”的效果。

二是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把它作为构建生态发展新格局的“第一仗”来打,以保护蓝天、碧水、净土为目标,全面抓好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的同时,大力推进厕所革命,通过以奖代补,改造户厕3639个,奖补资金560多万元,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建设乡村公厕198座,建有乡村公厕的行政村达100个,占全县行政村的75.6%。积极开展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创建,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6个村获评国家森林村庄,1个公园被列入省级乡村森林公园。

三是融入全域旅游发展中。坚持“精致县城、特色景区、秀美乡村、集群产业”四位一体,以全域旅游理念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全县2个4a、5个3a景区周边12个村庄及旅游公路沿线52个村庄,按照乡村旅游标准进行整治提升。同时,立足红色资源,保护红色建筑,修缮红色旧址,打造红色展馆,在村庄整治建设中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为全域旅游增添动力,在全县打造了小松丹溪、xx秋溪等8个红色名村。20xx年我县成功创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是融入产业发展工作中。村庄美,人气才会旺,产业才能兴。我们坚持产城融合、产村融合,从改善乡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入手,开展“三请三回”,吸引乡贤返乡创业,大由大手抓饼、德都食品等一大批食品企业的落户投产,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极大地带动了村集体的增收,也促进了白莲、果蔬以及养殖业的发展。农村环境的变化和产业的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人气,目前形成“农家乐”型、“采摘游”型、“乡村游”型示范点28个,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进。

五是融入乡镇建设工作中。紧密结合全省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和全市乡镇建设三年行动,实行镇村联动、平衡推进。通过秀美乡村epc模式投资2.49亿元,对5条主要干线11个乡镇95个村庄进行串点连线成片整治提升。通过“1+2+n”模式,每年投入资金5000万元,建设“一个县级成型示范点、两个县级储备示范点、n个乡镇示范点”,每年打造11个示范点,逐年梯次推进,逐步扩点成面。同时,注重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加强农村建房管控和风貌特色保护传承。

(二)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五大难题”,重点推进。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乡镇、村的实际情况,深入调研,精准把脉,找出问题,对症下药,系统治理。

一是实现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解决垃圾乱扔乱倒难题。20xx年,我县已开始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20xx年全面铺开县、乡、村、组“四级一体”模式,垃圾收、清、运全部由首创环保一家公司负责,县、乡、村、组四级对公司运行情况进行每月考评,达80—90分的按合同条款每月支付农村垃圾治理经费,高于或低于按得分比例分别进行奖励或扣减,达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垃圾定点投放、日产日清、集中处理已成常态。

二是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解决污水乱排放难题。以政府招商方式,引进江西挺进环保公司,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县所有圩镇和85个行政村已建成运行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覆盖率达68%,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

三是推进乡镇公墓建设,解决乱埋乱葬难题。全面倡导文明殡葬新风,大力推进乡镇公墓建设,实现了乡镇公墓全覆盖,“三沿六区”迁坟进公墓1万座。今年,我们继续加大力度,投资5000万元,新建60多个村级公墓,实现村级公墓全覆盖,有效解决了乱埋乱葬问题。

四是“堵疏”并举,解决乱堆乱搭问题。逐村逐组逐户开展地毯式“乱象”整治攻坚。按照“合理区划、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原则,实行乡、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分级分网格加强巡查监督。通过统一规划,政府按80元/平方奖补农户建杂物间,让群众农具、杂物有处存放。

五是分区禁养圈养,解决畜禽散养难题。圩镇全面禁止散养畜禽,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引导农户通过圈养、林区放养、集中养殖等模式实行人畜分离、圈屋分隔,减少养殖粪污。

(三)坚持长效理念,健全“五项机制”,常态推进。

一是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全面推行“门前三包”,分级分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制定一套规范、签订一份承诺书、纳入村规民约、“爱心超市”积分兑换、赣南新妇女运动、卫生评比、“红黑榜”公示、微信群曝光等措施,激励群众主动参与,“门前三包”成为大多数农户的自觉。实行公职人员(含村干部)环境整治处理机制,凡公职人员及直系亲属“门前三包”不到位的,采取通报批评、约谈等措施,起到了较好的震慑和示范效果。

二是坚持多元投入机制。通过省市奖补、县乡配套、村级补助、群众自筹、社会捐赠等,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今年,我们又争取债券资金2.1亿元,向国开行贷款8亿元,县本级资本金投入2亿元,一共12.1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达1.1亿元,全部投入乡村振兴,用于圩镇建设、乡村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方面。

三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实行分级负责、分片包干,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县直主管部门按照“谁牵头、谁负责”的原则,各司其职、分块落实、合力推进。

四是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全面落实“五定包干”长效管护,分三类村庄制定管护标准,确定管护内容,建立政府主导、公司运营、部门监督、群众参与的环境管护运行机制。

五是强化督查考核机制。将人居环境工作列入年终目标管理考评,并设立单项奖,按参与单位的30%评选先进。县主要领导经常以暗访调研、临时检查等方式,现场督导。平常工作调度中,坚持做到每月考评排名通报,每季召开一次现场会,县大督查办、县电视台常态化实行单月暗访、双月明查,乡镇每月以流动红旗的方式进行评比排名。做到以督查考核倒逼工作推进,保持高压推进态势,实现了乡村环境由“一时美”转向“持久美”。

(一)长效管护还需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还处于较为初级阶段,管护资金、人员较为紧张,各种乱象容易反弹。

(二)群众主体作用不够明显。受“等靠要”思想、农村陈规陋习影响,一是部分群众文明保洁意识不强,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高,良好卫生习惯的培育养成还需要一个过程,长效管理需提升完善;二是参与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对于乡村建设,大都是“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

(三)问题户厕整改难度大。目前我县已完成户厕摸排,发现还有不少一格式、两格式化粪池、化粪池被覆盖或者其它不达标的问题户厕,虽明确了纳入“十四五”改造提升计划,持续推进整改,但整改难度较大,群众意愿不强。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将整合资金往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村倾斜,支持薄弱村基础条件提升。坚持“省市奖一点、县乡出一点、村集体助一点、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的机制,增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管护资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延伸至村民自治管理末梢。提升问题户厕的补助政策。

二是鼓励投工投劳,激发参与热情。探索“政府购买原材料、群众参与建设、理事会负责监管”的乡村建设模式,把能让村民参与完成的都交给村民,既加快了村庄绿化、农村道路、厕所改造、垃圾处理等工程进度,也提升了村民满意度。

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发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对整治工作的引领,避免项目实施的随意性,制定详细的科学规划,据村庄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不同人居环境的现状,确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明确综合整治的路线图、时间表,科学核算资金需求规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汇报_农村环境整治情况汇报

加强公路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管理也是发展”的观念。我们这次集中整治既是为了保护交通建设成果,维护正常的公路运输秩序,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好交通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在全县农村公路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x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农村公路专项整治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农村公路专项整治工作,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理,保护农村交通发展成果,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农村公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公路路况指标,改善农村公路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全力维护好路产路权,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交通运输环境。刚才,县人大、政协的领导分别宣读了《x地区农村公路养护暂行管理办法》和《x县农村公路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交通运输局纪检组长x同志传达了全区农村公路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要认真领会,交通运输局副局长x同志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开展好这次专项整治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做好本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十三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初步形成。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油路已达到x公里,农村公路泥路达到x公里。长期以来,由于重建轻管,导致农村公路不断出现一边建设、一边毁坏的现象,特别是当前我县农村公路乱堆乱放,公路设施残缺不全,在公路用地和建筑控制区内乱搭乱建,路政执法环境差等问题突出,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动员大家一起来把我县的农村公路管理好,把我们多年来的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保护好,尤其是今年,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里程达x公里,为历史之最,建成后要充分发挥它的服务作用,必须建立公路管理的长效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座的各位,对本次农村公路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以实际行动为农村公路营造良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农村公路专项治理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加强公路管理和保护。

首先,加强公路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管理也是发展”的观念。我们这次集中整治既是为了保护交通建设成果,维护正常的公路运输秩序,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好交通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农村公路专项整治工作,是打造平安交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下大力气解决目前农村公路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公路的安全隐患,才能为公路的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农村公路的治理也是贯彻落实交通管理法规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x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和去年国务院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都对公路管理工作作了明确规定,赋予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开展好这次农村公路专项整治活动。

二、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本次整治工作的时间从x月开始,x月底结束,历时半年。整治工作的重点是:公路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农村公路上的乱堆乱放物品;公路沿线非公路标志、标牌;群众非法设立的道口,非法洗车、加水点;旅游公路和车流量大的农村公路;过境公路的脏、乱、差现象;已改造公路上的供电、通讯线路电杆,危及交通安全的隐患治理等。通过综合治理,使公路达到路基稳固,路面整洁,行车舒适,沿线设施完好,绿化协调美观。

三、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整治舆论氛围。

x月份为整治工作宣传动员阶段,目前已过去三分之二的时间了,我们必须在第一阶段余下的时间里,全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x要与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密切配合,做好电视、新闻、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工作。交通部门要利用公路高边坡、高挡墙制作宣传标语,利用宣传车在农村公路沿线进行宣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编报工作简报,定期通报工作情况。要将宣传工作贯穿整治活动的始终,形成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爱路护路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形成全县上下“人人爱护公路”的良好局面。

四、围绕“三个服务”,抓好公路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

近几年来,我县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给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对此,县交通部门要在今年县政府出台的《x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试行办法》基础上,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工作一体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路子。

一是要更加重视和突出公路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路网服务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公路管理工作的加强。只有加强公路管理工作,公路才能安全畅通,交通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二是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强有力的公路管理队伍。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提高公路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原则性强、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公路管理队伍。

三是要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工作实效。目前,随着农村公路总量的不断增多,公路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必须注重管理水平和实效。县公路管理所必须加强对各乡镇交通管理站路政执法工作的指导,建立全县公路执法管理的有效工作机制,确保公路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目前,各乡镇抽调交通管理站工作人员随意性大,特别是有几个乡镇交通管理站只有x个人在岗位上抓日常工作,路政管理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对此各乡镇必须认真对待路管工作。在本次集中整治活动期间,各乡镇交通管理站人员必须及时归位,确保专人专用。县交通部门要认真抓好业务指导和工作督促检查,强化路政巡查力度,确保本次整治活动扎实深入有效开展。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要认真抓好应急保障工作的落实。

五、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公路管理工作涉及多方利益,如果只靠县交通部门的路政人员和各乡镇交管站人员“单打独斗”,工作就难以有序深入推进。各乡镇和到会的有关部门,要服从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服务于本次整治工作的大局,做到统一指挥、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x等部门要主动参与,密切配合交通部门做好农村公路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执行去年地区x等五家部门下发的关于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有关规定,把好公路建筑控制的关口。县公安部门要为整治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执法保障。对个别群众、单位确需在公路用地或建筑控制区内建立临时构筑物、架设电杆、埋设管线等设施的,必须在搭建或埋设前向县公路管理所依法申请许可。对不依法申请行政许可,擅自占用公路,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乱搭建等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查处。对公路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排查整治,能够解决的要立即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建立整改计划,明确专人负责,抓好跟踪落实,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六、加强信息反馈,强化督促落实。

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报送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认真总结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作顺利开展。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每个阶段的小结及时上报县政府和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确保整治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政府督查室要定期开展督促检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同志们,本次专项整治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抓好整治的各项工作,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现就近年我县开展此项工作有关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建议予以汇报交流。

我县共有268个行政村,1600多个自然村,2106个村民小组,从20xx年开始,我县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带动、梯次推进、长效巩固”的思路,从治理村庄布局“杂乱散”、环境卫生“脏乱差”入手,定规划、抓建设、建机制、强管理,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截至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核心区188个,卫生乡村实现全覆盖,创建国家级美丽宜居乡村1个,省市级美丽乡村10个,市级生态乡村39个,今年建设的37个美丽乡村建设已完成90%工程量。

1、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绘制美好蓝图。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

一是高点站位、长远谋划,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和《美丽富平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农村改厕、垃圾污水治理三年计划等纲领性文件,依据《富平县城市总体规划(“多规合一”)》,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明确了村庄布局、产业定位和建设时序,为全面推进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示范引领、分类推进,编制完成205个村《村庄规划》,逐村确定了核心区,优先打造启动区,引导和鼓励群众向核心区集聚,有效地解决了“摊大饼式”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三是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在全省率先推行驻村规划师制度,先后从西北设计院、陕建集团聘请50多名规划师,每人负责3-4个村庄,精心规划指导、严格方案把关、加强过程管理,保证了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这一做法受到中省充分肯定,中央电视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台。

2、坚持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家园。聚焦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一目标,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按照梯次推进原则,每年选定30到50个村,以核心村为重点,高标准实施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十项工程,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极大改善了农村的基础条件。同时以富淡路、底张路、108国道等13条道路沿线宽幅林带绿化提升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立体绿化、建设特色村牌,打造“绿、美、畅、洁、安”的美丽道路风景线。

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围绕体现农村特点、彰显地域特色、留住乡愁乡韵,充分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特色,精心打造巷道院落、门前花坛、节点广场,建设文化长廊,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是按照统筹兼顾原则,针对部分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差这一实际,创造性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帮扶“两个全覆盖”工程,通过修缮粉刷房屋、整修电路、硬化地面、添置家具等多种形式,帮助5742户贫困群众进行人居环境改善,实现了个体与整体、屋内与屋外的协调统一。目前,全县通村路硬化率达到100%,巷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32%,农村电网改造、安全饮水工程、村文化广场建设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填埋处理率达到90%以上,20xx年完成农村改厕1.3万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48%,创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170个。

3、坚持精细化管理,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始终坚持三分抓建设、七分抓管理,不断完善各项机制,持续巩固建设成果。

一是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办法》《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保洁员管理、垃圾收集转运等多项制度规定,坚持定期排查修复维护建设成果,确保了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二是开展常态化综合整治,按照干净、平坦、整洁标准,坚持在春节、国庆、夏收秋秋收定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净美富平”、“领导包抓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清理“三堆六乱”、整治卫生死角,着力解决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秸秆乱烧现象,巩固了整洁有序。

三是加强常态化环卫保洁,光大垃圾焚烧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14个镇区垃圾中转站开工建设,建成了城区无害化垃圾填埋场,为各镇村配备垃圾转运车、收集车、垃圾筒等设施,配齐农村保洁员1524名,按照每人每年筹集12—20元环境卫生整治经费,县财政每年每村奖补1万元,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4、坚持强力度保障,切实提升工作成效。始终把机制保障作为关键,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督查宣传和工作合力上下功夫,确保了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8个专项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解决难题,细化各镇办各部门责任分工,明确阶段要求,推动任务落实。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同时争取国开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以“以奖代补”形式每村拨付300万元用于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

三是强化督查宣传。每年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全县十大民生工程,列入责任目标考核,县人大、政协每年视察评议,坚持常态督查机制,定期开展观摩评比,建立微信公众号、曝光栏,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评选表彰优秀保洁员、美丽家庭。四凝聚工作合力,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建立部门包村制度,推行干部包村、党员包户,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引导群众改造房前屋后,汇聚了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虽然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群众和富平在外人士的认可,但从实实际情况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亟需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1、思想认识亟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村组干部认识不到位,持续抓、主动干的意识不强,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等待、观望思想,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村民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干部干、群众看”,上热下冷现象突出,“人的新农村”建设滞后,村民自觉、自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自觉维护的美好环境局面没有完全形成。部分群众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偏重算小账,采取软抵硬抗的方式应对,如清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建筑时,常常受到村民的阻挠。另外,由于村民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垃圾依旧还是往老地方扔,污水还是随便倒,新栽种的`绿化树新建的花坛随手破坏,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的进度和效果。

2、规划需更接底气,执行落地还不到位。

部分村庄规划编制过程由于编制单位调研不深入、村组干部配合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规划成果脱离实际,群众不认可,难以实施落地;一些村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变更,不按图纸施工,影响了当时建设效果和远期计划;大多数村对编制好的村庄规划置不理,平时管理和建设也是随心所欲,比如明确要求村庄核心区外不在投资,但大多数村仍继续实施核心区外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建房自行其是,随意抬高地基,无人管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3、农村投入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

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改造多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我县投入了大量资金,探索建立了多元投入机制,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府投入压力大。目前,我县大部分镇办创建资金主要靠政府投入,而单靠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并且这种政府的投入主要是起引导、鼓励、做示范的作用,不可能全包全揽,面面俱到。

二是农村居民自身投入少。农村居民虽然能够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但其主要也是建设自家小院,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很有限。

三是引入社会投资难。乡村建设基本都是是公益性项目,没有回报,因而难以引入大量的社会资金。“资金融资渠道单一的实情,导致后续养护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难以长期持续维护建设成果。

4、垃圾、污水、厕所、村容村貌改善任务还很艰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改善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我县目前农村垃圾处理基本是就地填埋,污水管网覆盖率不足40%,卫生厕所48%,已建成美丽乡村仅完成启动区建设,核心区还没有建设完,惠及群众还不广泛。真正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任务还很艰巨,实施这些工作即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要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

5、建设成果巩固和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农村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门前花坛、广场节点、公共厕所、绿化苗木、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配备了许多环卫设施、健身器材等,对这些公用设施一些村组管理不到位,破损无人修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多数还停留在集中突击整治,一些村保洁员设置不合理,3000多人的村一两名保洁员,难以保证垃圾日产日清,一些农村保洁员责任心不强,只拿工资不干事,环境卫生死角和反弹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制定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很到位。

1、加强舆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重大意义,进一步营造舆论氛围。

一是加大中省市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和我县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学习借鉴浙江“千村万村”和外地先进经验,特别是教育群众自觉整治门前卫生、主动改建户厕、维护公共设施,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农村的公益是全体村民的公益,这种公益除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外,最主要的还应该是谁享受谁负责,村民既然是享受这种公益的主体,也应是投入物力、精力和心力去建设和维护的责任主体。

二是在各村文化广场、乡村超市等村民娱乐活动场所张贴悬挂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版面、条幅、宣传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环境整治工作内容及意义。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场舞队、艺术表演队等民间艺术团体作用,通过举办人居环境整治文艺汇演等方式,提升群众自觉改善人居环境的思想意识,引导村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

四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的环境美化意识,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把建设美好家园作为共同的公益来做,以“人的新农村”催促、规范、实现、保障“物的新农村”。

2、坚持规划引领,突出规划落地。

一是村庄规划编制要深入村组,深入农户扎实现场调研,了解农民所需所盼,要与村组干部多交流,编制出规划初稿充分征求干部群众意见,要向农民讲解规划,使其理解规划意图,吃透规划内容,明白怎么干,什么不能做。

二是要严格落实规划。树立规划即使法意识,村庄规划一旦形成,村组干部和所有村民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各类建设,包括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户建设住房生产用房等等,杜绝不按规划无序建设。

三是要继续坚持规划师驻村制度。新建美丽乡村和核心区扩面提质继续聘请规划师现场指导,加强镇办规划管理人员培训,提升镇村规划管理水平。

3、拓展融资渠道,加快硬件设施建设。要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的筹集力度。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逐年增长机制,重点保障保洁设施、器械的购置和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

二是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包装策划环资类、乡村振兴类、空心村整治类项目,创建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

三是大力整合政策资源。积极整合支农、惠农、强农的相关政策,统筹推进建设。实施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政策,充分调动镇村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四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资。要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引导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金融资本和个人投资捐款,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要鼓励农民创业,激发出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让农民手里的钱“活”起来,使其愿意投入到建设中去。

五是要加快光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14个镇区中转车,努力构建“户简单分类、镇村收集转运、县焚烧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排水管网覆盖率;用好每户1000元奖补政策,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力争完成卫生改厕3、4万户。

4、完善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服务。

一是严格落实《富平县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办法》,建设完工后,镇办要及时组织验收,向村组移交建设成果,村组要将所有公用设施登记造册,逐项落实管护责任,及时修复破损,严厉打击破坏公益设施的人和事,努力巩固建设成果。

二是扎实落实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修订完善管理办法,整合农村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等人员,壮大保洁队伍,加强保洁员管理,配齐环卫设施,加大卫生费筹集,适当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坚持常态督查和观摩评比,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制度,动员全社会共同维护良好环境卫生。

三是探索社会化、市场化或者群众自治组织管理环境卫生,不断提升环卫保洁水平。

四是发挥规划引导作用,推进空心村、空心组整治,开展整村整组搬迁,建设农村新型农村社区,引导村民向村庄核心区搬迁集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文档为doc格式。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精选_

庄园镇是典型的近郊型农业大镇。全镇下辖21个行政村、131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8130户、人口3.5万人。镇域面积2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万亩,人均1.5亩。辖区共有主干道路8条,村庄巷道960余条。截至目前,全镇共拆除土坯房3562套,改造和新建坡屋顶砖瓦房3542套,砖瓦房率从原来的不到30%上升到75.7%;“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连片推进,村庄面貌大为改观。今年,预计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实现8.26亿元,同比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6064元,同比增长16%。

二、整治效果。

为实现村庄整体环境“干净、整齐、优美”,镇党委、政府把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以镇成立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服务站,实行以村清扫、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清运模式,严格实施定目标、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定标准的“五定”方案,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形成了全镇上下人人讲卫生、户户搞环境、村村抓整治的大好局面。

年内,全镇完成八字渠、白桥、**桥、**、美利、韩闸、瑞应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7处,李姚路、五葡路样板示范路2条。共清理干道及巷道障碍物6560余处,清理垃圾、三堆25500立方,拆除棚圈9170平方。完成农田防护林植树139.3亩株,村庄巷道绿化76条,造林177亩。配备铁制垃圾箱100个、大中小型垃圾清运车49辆;清除乱建、乱占农宅15户,通巷道331条23.6公里,铺垫夹砂石1.2万方,新建和加固桥梁24座,移电杆98处,硬化巷道204条25.4公里,埋设下水管道154条29.8公里;新建垃圾池22个、化粪池126处、沼气池150个、检查井23个;粉刷外墙11740平方米。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实行目标管理。

一是建班子。以镇成立了由分管镇长任组长,规划办主任任副组长,规划办成员及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镇设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服务站,确定保洁人员编制40人,划片包干,以岗定责,统分结合,集中管理。各村也成立相应组织,形成了一条龙、网络化协同推进的农村环境保洁组织体系。二是定目标。根据市委、政府及环保部门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认真制订了《庄园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内容和目标,巷道及主干道路实行一周一清扫、三天一保洁,垃圾清运实行每天定时中转,全镇各庄点环境卫生保证整体清洁、生产生活物资堆放有序、无明显的脏乱差区域。三是严明职责。制定了《庄园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了保洁服务站站长职责、保洁员职责及垃圾运转人员工作职责,村支部书记村庄环境卫生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考核结果纳入年度村级干部目标考核,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四是强化督查。成立镇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对没有认真履行自身工作职责的村及保洁人员,采取严格的惩治措施,为全镇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突出重点区域,加大整治力度。

一是实施环境整治示范工程。采取点面结合策略,在搞好全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狠抓示范点建设,打造亮点工程。整治出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7处,样板示范路2条,其中**桥村示范点被确认为市级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示范村。组织开展以“清洁家园”为主题的环境突击整治活动,对重点区域暴露性垃圾、乱堆乱放杂物、杂草等进行集中清除,年内共组织6次大规模的环境突击整治活动,共清理干道及巷道障碍物6560余处,清理垃圾、三堆25500立方,拆除棚圈9170平方。

二是实施示范区域绿化工程。以镇为单位,对全镇50户以上连片整体推进示范点进行绿化,对主要建筑物和沿路单位庭院拆墙透绿、见缝插绿,采取乔、灌、花、草相结合方式,立体复合式绿化,最大限度地增加绿化面积。年内完成村庄巷道绿化76条、177亩。

三是实施沟渠环境治理工程。结合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投入劳动力5.89万人次、机械4.52万台次、资金1039.98万元,共清淤支斗农沟845条526.6公里、各级渠道2303条1059.2公里,整修生产路848条456公里,刷白树木98万株。全面完成了辖区沟渠清理工作,达到了沟渠畅通、渠岸无杂物垃圾、渠面无杂草漂浮物,底清、面净、岸绿的要求。

(三)强化宣传教育,规范村民行为。

为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镇村环境综合整治,镇上通过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镇村会议、广播、板报、标语、横幅以及干部入户做工作等宣传形式,教育和引导群众增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意识,充分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关注自身和社会利益,从根源上保证农村环境卫生,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四)创新运行模式,建立长效机制。

村庄整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在抓好点面结合的同时,不断研究探索村庄环境整治的新思路、新办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以镇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服务站,以村落实低保户清洁队伍,采取由村低保户每天清扫保洁、镇保洁服务车辆划片区及时清运、应理公司中转填埋模式,目前全镇共落实低保户卫生清扫人员64人、镇保洁人员40人,对各村各场区生产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垃圾清扫收集处理难题,非常好地维护了全镇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二是建立健全镇规划办、专设保洁站、村环保队伍三级联动工作机构,环境整治工作长抓不懈。三是制订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整治等规章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四是实施农户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巩固好整治成果。

(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整治效果。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面广量大,我们一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全民爱护环境的素质,另一方面广泛筹措资金,为环境整治提供经济保障。以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创建工程为抓手,争取项目资金420万元,对曹闸、瑞应村进行生活污水综合处理,并对周边**桥、谢滩、美利等5个村进行垃圾集中收贮转运,使周边环境得到显着改善。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出发点,争取道路硬化及排水项目资金396.3万元,硬化主干道路204条25.4公里,埋设排水管道154条29.8公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争取“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238.7万元,实施了双渠、**桥等8个村的道路硬化、下水埋设和渠道砌护工程。以专款专用为原则,在全额用好72万元预算内农村环境卫生保洁专项资金的同时,立足稳定低保户清扫队伍,按每户每月征收3元、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营业房每平方米每月征收0.2元的垃圾清运费,全部用于各村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费用。以奖励补贴为策略,对改厕及“一池三改”的重点村,以每户新建一座沼气池镇补800元、新建一座厕所镇补200元进行奖励补贴,全面推动此项工作。通过种种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村居住环境还有一些区域改善难度大。受财力制约,村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公共卫生设施规模小、配置不均,现有设施不能满足需要。二是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还需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依然存在上边热、村上不热以及前边整治后边破坏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整治效率。三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有的村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现象,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四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车辆日常维修、燃油、管理运行经费没有保障,投入不足,缺口大;村级低保户保洁人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五、几点建议。

(一)加快新村规划。高度重视新村规划工作,加快新村规划编制进程。结合我镇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及农机具等生产生活实际,在今后的村庄规划建设上,建议市上综合考虑配套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功能因素,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

(二)加大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关键所在,应建立完善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分级负担资金筹措投入机制,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持续长效运行。建议市上增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管理运行专项资金,多方筹措环卫经费,以保障工作运转。

(三)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媒体作用,通过各种媒介和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公民“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建设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通过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家庭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开展评选“优秀保洁员”、“十星文明户”、“文明卫生户”等活动,扩大群众参与面和受教育面;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对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典型、好事例加以宣传推广,以此影响和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持续改善。

相关范文推荐
  • 11-07 采购申请书格式(模板20篇)
    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且有助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鉴一些行业内的先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改进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尊敬的连锁公司领导:
  • 11-07 校外住宿申请书格式(热门18篇)
    写一份出色的申请书不仅需要语言表达流畅准确,还需要体现个人的自信、自主和责任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院领导:您们好!我是x
  • 11-07 守望读后感(热门21篇)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品内容,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和思考欲望。
  • 11-07 管件采购合同(优秀21篇)
    采购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采购成本最小化和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采购总结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供方:(以下简称甲方)。需方:(以下简称乙方)
  • 11-07 调查项目立项申请书(专业14篇)
    转专业申请书的写作应该表达出对转专业的坚定决心和对所选择专业的热情和信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转专业申请书样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申请材料的写作技
  • 11-07 弟子规第四十讲心得体会(热门22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知识和经验的提炼和概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心得体会,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 11-07 债权申报委托书(通用22篇)
    范文范本是指一种示范性的文章或作品,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方向和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客户:。法定代表人:,职务:。代理人
  • 11-07 我的植物朋友三年级(优质20篇)
    优秀作文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思考问题,甚至影响读者的思想观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优秀作文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 11-07 文件办理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写心得体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请大家看看下面这篇精心收集的心得体会,或许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第一段:引言(字数:2
  • 11-07 监事会年度工作计划(精选18篇)
    一年有365天,每一天都值得我们总结和珍惜,让我们一起来写一份年度总结吧。在下面的文档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创意和独特的年度总结,一起来欣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