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2023年古诗鉴赏主持稿(模板6篇)

2023年古诗鉴赏主持稿(模板6篇)

时间:2023-09-13 02:17:21 作者:琴心月 2023年古诗鉴赏主持稿(模板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诗鉴赏主持稿篇一

1.人物形象

(1)一句概括,形象特点+社会属性(…的隐士;…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书生)

(2)结合全诗的句子进行分析,有描写手法的要鉴赏所用的描写手法(侧面,正面)

(3)概括出形象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

2.事物形象(咏物诗中)

(1)一句概括,所描写事物的形象特点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哪句怎样表现了哪个特点)

(3)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写出所咏之物中的所托之情(托物言志)

3.景物形象

(2)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所写之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炼字、词、句

(1)释义,“…”字在句中的含义是…;或“…”字的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修辞手法(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

(2)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

(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1)点明语言特色(沉郁顿挫[常见杜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浑奔放、悲慨凄凉)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3)表达了人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借事抒情)

2.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实写和虚写(虚写: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情景、设想想象未来之情景)

(3)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4)色彩变换描写(异色相衬,在答描写的景象时要注意)

(5)视角变换描写(可设题如:全诗怎样体现“望”字的;描写景物很有层次,请分析)

(6)白描(一般不着抒情和议论,常和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相联系)

(7)细节描写(常是动作描写,小的场景化描写)

(8)通过不同感官描写(嗅、视[注意颜色词]、声[注意拟声词]、触[注意动作词]、味)

3.修辞方法

(1)比喻(要注意暗喻,说清本体和喻体,注意它能化具体为抽象,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事物特点)

(2)比拟(注意拟人,拟物[人拟物,a物拟b物])

(3)对比(把…和…作对比,更加突出了…,表达了作者…)

(4)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永恒衬无常[常见咏史诗],以无情衬有情[注意托物言志诗],虚实相衬,异色相衬)

(5)象征(咏物诗中)

(6)借代(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人)

(7)设问(片头设问,引起全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加强语气,表达更加强烈的感情)

4.构思方法

(1)欲扬先抑,铺垫,照应,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咏史怀古诗(多写古人往事,游览古迹,古今对比)主要思想感情:

(1)对历史冷静的思考(多用用典抒情)

(2)抒发昔盛今衰之慨(多用反衬,对比)

(3)抒发沧桑之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多用大自然的有常衬人事的无常[多在对古迹的景物描写中])

(1)表达了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2)厌恶和鄙视黑暗的社会现实,想要远离尘世的思想感情

(3)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4)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3.送别诗(多临山傍水,也称山水送别诗;常寓情于景,渲染烘托,以乐景衬哀情)

主要思想感情:

(1)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表

现出内心的愁苦、迷恋和伤感

(2)表达了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的赞

古诗鉴赏主持稿篇二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译文

武侯庙的孔明先生的画像早已遗落不知何处,整座山空寂只有草木徒长。

站在这里好似还能听到诸葛亮作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再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了啊。

注释

丹青落:庙中壁画已脱落。丹青指庙中壁画。

草木长:草木茂长。两句写庙景,言武侯去世时间之久远。

辞后主:蜀后主刘禅建兴五年,诸葛亮上《出师表》,辞别后主,率兵伐魏。

南阳:诸葛亮本以布衣躬耕于南阳(今河南南阳),因刘备三顾之于草庐中,遂佐备建立蜀汉、与魏、吴成鼎足之势。

赏析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这两句写诗人瞻仰武侯庙所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上句写庙。诗中“丹青”,指庙中的壁画;“落”,剥落、脱落。从“遗”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来祭拜的人很少。想当年诸葛亮为蜀汉的创建和巩固,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而诸葛亮的遗庙竟是这样的景象,诗人顿生感慨。再看下句,诗人站在武侯庙放眼四望,周遭环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凉。“空山”,指白帝山。诗人用一个“空”字,似乎是说这山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说明人迹稀少;一个“长”字,说明草木无忧无顾地生长,倒很茂盛,进一步反衬出武侯庙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伤!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这两句由武侯庙写到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出山辅佐刘备以及后主,赞叹有加。诗人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作《出师表》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在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啊。上句“犹闻辞后主”,“辞后主”,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贞之心。下句“不复卧南阳”是上句的继续,由于诸葛亮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阳了。“南阳”,郡名,诸葛亮曾躬耕于此。“不复”二字,既写出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情,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的伟大功业和奋斗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虚实相生,融情于景。诗的前两句写武侯庙的荒凉破败,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后两句触景生情,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而长眠他乡,诚如诗人在《蜀相》诗中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大历元年(766年)。《武侯庙》与《八阵图》均为大历元年(766年)所作。当时诗人流寓夔州,诗人无所事事,一天来到武侯祠,看到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咏怀五绝诗。

古诗鉴赏主持稿篇三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多多少少地知道一些诗歌吧,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高中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杨花凋谢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予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古诗鉴赏主持稿篇四

古诗词的欣赏,对于提高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是很有益处的。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引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培养具有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对提高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是很有益处的。古诗词鉴赏具有文学鉴赏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诗的本质所决定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而言,诗歌鉴赏主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反复诵读,品出诗味;体会意境,把握情感;品析语言,领悟旨趣。

一、反复颂读,品出诗味

读是理解诗歌最直接的方式。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使静止的诗歌行动起来,变成听得见、看得到的形象画面,将我们更快更深入地带入诗的意境,去领略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把诵读放在首位, 在课堂上,可通过单人读、双人读、分组读、角色读、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达到熟读成诵。诗歌与音乐又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不妨把音乐引进来,给诗歌配一段音乐朗诵,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悲同喜,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可以让学生伴乐诵读,也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把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变成美丽的画面,透过画面领悟到诗人寄托的情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融视听于一体,增强学生的感受,来理解诗歌的内涵。 诗歌的节奏感较强,这些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则大都表现为悲观的情调。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要突出情感的变化,让学生在这种变化中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内”。诗歌以其细腻含蓄的情感见长,这更需要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感情去体验、去品味。这种感受是非常精细、微妙的,因此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品味、去感受、去咀嚼,反复诵读,读出诗味来。

二、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意境是诗的艺术境界,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所描绘的画面和塑造的形象的统一体,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其“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的景物;其“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即将抽象的情思表现为具体的景观。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诗歌意境的分析,要求教师把原诗意境和再造意境,以饱满的感情,用准确而又有启发性的语言讲给学生,使他们在感受和熏陶中唤起大脑的形象思维。

这样,在学生的心中就会出现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在体会意境中,学生就能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由于“意境”是一个“可意会而难言传”的艺术世界,因此,启发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是诗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而言,诗的意境是“实”的形象与“虚”的想象的总和。在这个过程中,启发、调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天净沙·秋思》虽短短几行,留给读者的想象却无穷无尽。“藤枝是那么干枯,树干是那么苍老,停在枯枝上的乌鸦是那么昏暗,在这个萧杀凄凉的世界中,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依稀的人家突然闯入了眼帘,这怎能不勾起游子对家乡温馨生活的怀念。然而,寂寞荒凉的古道、寒冷透骨的西风、疲惫不堪且瘦弱无助的老马将把游子载向何方?此时天色已晚,太阳徐徐落下,这夜晚的来临好似人生之秋的无奈。当年离家时壮志满怀,今天归家时寂寞冷清,人生得意与失意又该怎样去衡量!这古道是归途,还是漂泊的`继续?这一切如何不令人伤心断肠!”当我们在这“实”的形象(漂泊的游子)中展开想象与联想时,诗的意境便纷呈叠出,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也就显现出来了。

三、品析语言,领悟旨趣

古诗高度概括,言简意丰,用极少的文字来表达非常的内容。古人十分注重炼字,往往一词一句,就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表现出思想内容。“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古人在诗歌写作中对语言千锤百炼的功夫,因一字而尽传精神。在鉴赏时要特别注意在语言上的品析,进而领悟诗歌的旨趣。 品析语言即认真地咀嚼把握诗中的关键字眼,领略其中的精妙之处,把学生引入诗歌表达的艺术境界中去,和诗人的情感共鸣。抓住“诗眼”即能纵观全篇,对诗的言外意、话外音、景外情有深入的领会。比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它们的妙处早已为人们所称道。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里的“知”、“乃”、“潜”、“润”、“细”几个字,诗人不仅赋予了春雨以人的情感,表现出它了解人们的意愿,适时而降,而且从听觉上描绘了春雨的形与神,深含着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古诗词的欣赏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鉴赏诗歌、培养鉴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诗歌的鉴赏方法多种多样,远不止这些,更好的方法有待于不断的积累和总结。

古诗鉴赏主持稿篇五

读诗,尤其读古诗,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有万般感受,千种体会,但让我们用语言描述那种感觉,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如果我们能在古人与今人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从诗歌提供的信息中,理解诗人理解诗歌,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或许能让我们豁然开朗,走近古人。

一、从题目入手,解读其中的信息 “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切入点。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题目中的“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句全是用来写笛声的,这笛声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里,其中“暗飞声”、“满洛城”写出了笛声的韵味,“闻折柳”则写出了笛声的内涵,末句“故园情”写出了“闻笛”的感受。抓住题目中的“闻笛”,“折柳”的内涵也便迎刃而解。所以我们在理解诗歌之前一定要认真解读诗歌的题目。

二、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特点

了解了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就是知人,只有知人才能进行对话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才能更进一步论世。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但乐观旷达,因此他的词多为豪放达观。辛弃疾曾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以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难怪在他生命的后期,会发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的感叹,他的词风豪放悲凉,与苏轼自然有所不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适当了解这个时代的风貌,即“论世”,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诗歌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中,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斗志、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弱积贫、国力衰弱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诗人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仇多了。

三,捕捉意象,理解典故 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我国古典的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了某个意象,人们更会想到了某个境象,人们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情感、表达什么主旨。在日常的诗歌学习中要抓住意象,并把握其寓意。

典故是约定俗成的,意思上是共通的。如杜牧的《赤壁》中的“赤壁”,一说到赤壁,许多与赤壁相关的故事和诗文就会涌现出来。司马光的《赤壁之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再如《菩萨蛮》中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中的“长亭短亭”。原来古代驿站路上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路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常见的典故如“折柳”、“尺素”、“鸿雁”等等。

通过这两者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加强与作者的沟通。

四,明白诗歌的类别和特点

1.怀古诗。凡标题中点出古迹或在古迹(或古人)前冠以“怀古”、“咏怀”、或“咏”等字眼的,多为此类。这类诗歌或表示要像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之志,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阐发昔盛今衰之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或批判,多借古讽今。如陶渊明的《咏荆轲》。

2,咏物诗。多以某一物象为题或在物象前冠之以“咏”或“题”。此类诗歌的特点是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因此对咏物诗的分析,要注意物我合一的分析和理解,比较典型的,如贺知章的《咏柳》。

3、山水田园诗。多以田园风景入题。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或描绘山川美景,抒发喜爱之情,表达不同流俗之志;或抒写田园生活,寄寓闲适情调,表现朴素的人情美。代表性的诗篇有李白的《望天门山》。

4、送别诗。标题中多有“送”或“别”等标志。这类诗歌或抒发黯然销魂的依恋与伤感,基调多低沉哀婉,或寄托诚挚的安慰与祝愿,感情多旷达刚健。前者如《赋得幕雨送李胄》,后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边塞诗。题目中多出现“塞”、“塞上”、“塞下”、“出塞”、“征”、“征人”、“军”、“从军”等字眼,另外,唐代诗人还常用“凉州词”、“少年行”等乐府旧题创作诗歌,内容也多反映边塞生活。这类诗歌多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或壮志未酬的郁闷,如杨炯的《从军行》、;也有抒发征人远戍的感慨(或思乡,或责怨)的,如王之涣《凉州词》。

6、行旅诗。如杜甫的《旅夜抒怀》,从标题中不难得到相关的语言暗示。这类诗歌主要表现行旅的寂寞艰辛以及对家人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之,在平时的诗歌学习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上述要点理解鉴赏诗歌,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古诗鉴赏主持稿篇六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诗词中国”。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那个繁盛的唐朝,都充满了对古诗的赞叹。

古诗词,是炎黄子孙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结。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品味诗词,我品出了词人的无奈,南唐后主李煜,被终身囚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愁思是何等的.纷繁难解,词人的心境可想而知。

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变得明智,明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品出了诗人的豪气。 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

我爱诗词,不但因为它生动传神,清秀隽永,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健康向上的奋斗热情和坚强意志,同学们,让我们走近诗词,品味诗词真是中国文化中一颗永不退色的美丽瑰宝啊!

相关范文推荐
  • 09-13 最新电力演讲稿一等奖原创(模板5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稿吧,我们一起来看一
  • 09-13 2023年爱国演讲稿写法有哪些 爱国演讲稿和心得体会(大全10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
  • 09-13 最新储备主管培训心得体会(实用5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心得体会可以
  • 09-13 2023年党建演讲稿 全国土地日演讲稿高中(汇总6篇)
    要写好演讲稿,首先必须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讲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讲稿模
  • 09-13 2023年石油工人弘扬石油演讲(汇总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石油工人弘扬
  • 09-13 2023年防艾滋的演讲稿(优秀10篇)
    演讲属于现实活动范畴。它是演讲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广大听众公开陈述自己主张和看法的现实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演讲稿吗?下面是小编
  • 09-13 最新人生要奋斗演讲稿(大全7篇)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以下我给
  • 09-13 2023年工地完工讲话(优秀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 09-13 最新饮食的演讲稿 健康饮食演讲稿(通用8篇)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以下我
  • 09-13 2023年李昌钰在北大的演讲(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