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模板16篇)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模板16篇)

时间:2023-11-28 13:41:38 作者:字海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结交更多对同一作品感兴趣的朋友,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通过阅读以下的读后感范文,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思考的方向。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字

最近日式手帐的流行,让文具圈从学生党扩大到了社畜,文具店进入了商场、四处可见的印章等等,说明写手帐正在成为社畜们在工作之余的一种爱好。虽说数据时代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便利条件,但纸质的生活让仪式感更加强烈。有人说无论电子书如何发展,纸质书籍都不会被取代。而做读书手帐正是为这种纸质阅读的一种证明。

我是2020年11月读到这本书的,自从2016年第一次引进国内以来,到2020年10月已经是第16次印刷了,可见这本书的畅销程度。我猜想之所以这本书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是读书人的工具书,喜欢阅读的人都应该拥有一本,它会非常细致地教你怎么做读书笔记,把书里的内容消化掉变成你自己知识的一部分。而且是用日式手帐的习惯去教你做读书手帐。

作者以一种非常舒适的逻辑顺序为我们展开了“读书笔记有什么用”以及“具体应该怎么做读书笔记”。

首先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一本书的字数大概有十万多字,这十万多字作者写书大概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而读者阅读这本书大概需要一周左右。十万字并不是每句话都是重点,也不需要每句话都要背下来。一本十万字的书我们可能只需要作者的意图,或者仅仅是几段话而已。小时候会有老师带着我们在书上划重点,现在读书只能自己给自己划重点,划过的重点最好要及时记下来,这样才不会白划重点。——这便是读书笔记的意义所在。

用作者的话来说:将复杂的信息一元化,按照时间顺序记录记录下来。

在准备充分之后,作者又带着我们进入了做读书手帐的第一步:如何制作购书清单。读书笔记从挑书开始,非常好的第一步,作者在此处也特意强调了:这并不麻烦。生怕读者被第一步劝退。

这种安利是渐进式的,先是“这并不麻烦”,后面又说“一句话也好,坚持”,再后来就越来越复杂,方法也越来越规范,让你不知不觉地发自真心地想来做读书笔记。

为什么一件听起来就很麻烦的事,会让我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呢,作者在这方面特别会把握读者的心理,因为细致的描述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例如:通读-重读-标记三遍读书法、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等。并将读书笔记美化为思想的“升华工具”,是独创思维的飞跃。最让人舒服的是,就怕读者自己亲自动手,作者已经把重点内容加黑加粗地标记出来了!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作者将读书与做笔记比喻成为做菜,还列举了几个自己读书笔记的例子,并且插入了便于理解的示意图。看到这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我写~我写还不好么!

摘抄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评论自己的问题、思想和表现力。最终把读书笔记化作一篇书评,深刻吸收书中的内容,从而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考,这便是做读书笔记的意义。看完这本书,感觉读了书不做笔记简直是亏了一个亿。

理由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可以激发干劲。

最惊喜的是书后的附录,甚至提供了具体牌子的笔记本、笔等等,我种草了上面的读书架,可惜在淘宝没有查到那个牌子的,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买到。

读书笔记真的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让读过的书最高知识化,甚至为写读书评论直接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让写作不再难。

毕竟这篇评论也是读书笔记的成果,我是一边读一边实践的。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一个读不进去书的我,总想找点什么方法来提高读书的效率,最后好像还是要在书中寻找想要的东西。我看了这样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其实我并没有觉得这本书里介绍的方法有多么的让人恍然大悟、一下子就开窍学会怎样读书,而且像是给读书找一个目的,在做读书笔记时写下自己的感想这些方法似乎以前经常听到。

开始让我觉得意外的一点是作者似乎在书中强调了一种坚持大于内容的观点。作者认为当我们有什么感想的时候,就要写在读书笔记上面,哪怕是“这本书比我想象中有意思!”这样简短的、甚至有些肤浅的语句。作者认为“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这似乎看起来是更强调坚持而不在乎质量,但其实读书笔记质量的提升正需要不断地练习如何表达。这种记录自己的感想既不是说一定要写的多么的完美,也不是说为了坚持而走形式主义,重要的是记录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理解。

另一个我比较在意的观点就是,对自己有感触的内容进行标记和摘抄,而不是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东西。“写读书笔记也是有窍门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我看到这里时忽然就明白再看专业书时候我为何会感到“痛苦”,也许正是因为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知识使我无法共鸣吧!有些知识在读书时无论如何都感觉很困惑,而在看完书很久之后的某一刻就忽然明白了,这种情况我也是有过的。

我所说的两点只是我个人感兴趣的一些内容,这本书包含的内容要比我提及的更丰富,里面的方法可能不太适用于研究学习,而是比较适合相对轻松的阅读。如果像书中那样在读书时记笔记,并时常拿出来翻看,可想对扩大阅读量是很有益处的,在想要写些什么东西时也可以翻出来看看之前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也想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做,然而实际坚持起来似乎还有些困难,比如我还无法做到像书中所写那样随时随地有想法就记录下来,但是我还是想要继续尝试,也希望自己能坚持下来。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籍作家奥野宣之,张晶晶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当当网做活动时购得。

2、贪多嚼不烂,贪快也嚼不烂。目前市面上大多鼓吹十分钟教会你速读诸如此类,但是如果你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词汇量和相应的理解能力的话,这只会让你交了智商税。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有扎实的收获,等到达这个目标之后再求追求速度也不迟。

3、读书要动笔,要写读书笔记。把读到的信息以准确的形式转变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不用过分强迫自己,按照习惯的节奏来读书,一步一步地让你“与书共读”的关系更加亲密,做到这一点,你只需要一本随处可见的笔记本。

4、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想到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记录,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经闪现的想法了。但只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保存在纸上,就等于把迷雾装进塑料袋紧紧扎好。将这些新鲜的想法打包以后,再过多久都不会轻易遗忘。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写文章、制作企划书或者整理提案的时候,可以翻开笔记找到曾经记下的书籍、文章和自己当时的视角、思考,让这些内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时候,这些内容甚至是醍醐灌顶的灵药。这本笔记不只是为你提供便利,还能让过去的读书体验更有意义,让读书生活更加快乐。

5、养成习惯。就像坚持睡前刷牙的习惯,哪天突然睡前没有刷牙会觉得非常难受。

6、信息一元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记录在一本笔记本上。标记好日期、灵活运用便签和电子化,可以非常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7、在平时要积累书单,充实书单内容。在需要时进行主体阅读,并指名购买需要的书籍。这样不会被书店各种畅销书的标语给迷惑,买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书。

8、把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这也是我开设这个公众号的目的,同时也让我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这点可以设想一下自己教别人某项知识或者技能的时候,自己大脑里的思维状态,同平时相比是非常高效的。

9、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把书中觉得很重要的段落和句子摘抄下来并和自己主观。的一些想法、评论放在一起的方式就是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就像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总体来说,这本书属于比较简单易懂的书籍,书中值得思考的东西并不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使用。方法技巧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小技巧就可以改变你学习的效率甚至心态。值得大家有时间去图书馆或者线上阅读,不建议购买纸质书。但书的最后有19个读书小技巧和26款好用的文具,因为大多都很简单实用,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字

很喜欢的一句话是: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因为工作的关系,自己确是去过很多城市,走过很多路,可是也明白,没有知识做支撑,走过再多路也只是个邮差。虽然一直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伪),但是仔细想来,自己读过的书寥寥无几。每每来了兴致,买上三五本书,也得自嘲: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啊!尽管不看,下次还是会买,仿佛买了书就等于看了。今年聚餐的时候老板提出来一个有趣的话题,你最近半年来有没有完整读过一本书?我当时的回答是没有。后来我认真想了一下,其实我今半年是有读过两本书的。

一本是张爱玲的《半生缘》,不知为何,比起《半生缘》的命字我更喜欢这本小说的原名:“十八春”。十八个春夏秋冬熬过去,男女主人翁就这样错过了半辈子,也许只有具体的年数才能让人更加深切感受到时光的残酷吧。另一本书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这本书我大概看了五遍吧,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作品中多处梗十分精彩,令人拍案叫绝。当然我今次并不打算推荐这本书,我曾经试过与人讨论这部文学作品,后来我很遗憾地发现有的人压根看不懂。

团队制定了阅读计划以后我开始找书,一开始想要推荐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这本书开头就有一段很著名的话:“那一年我刚刚二十一岁,在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怎么样,是不是很有共鸣?很可惜我读了十页之后再没有继续的动力,原因不明。后来又想着可以推荐一本洋气的书给大家,选择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后来因为终究是外国文字作品,翻译过来略感晦涩,实在读不下去,遂作罢,一筹莫展之际,无意间翻到好友赠送的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是一本方法论的书。结合自己近年来极差的读书感受,我决定认真去研究一下读书的方法。

此书开篇讲了一下为什么我们要有效去阅读一本书,难道我们不能单纯因为喜欢而去读书而不追求任何好处么?当然可以,但是这就好比,我们去享用一份美食,你可以单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去进食,但是如果稍加运用一点科学的方法,既可以享用美食又能让这些食物的营养被身体吸收,岂不是一举两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有效阅读而不是单纯去读书。要做到有效读书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选书--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这样做可以减少与内容乏味、自己不敢兴趣的书的接触,提高选书的“命中率”。如果把买书模式分为两种,那么一种是利用充足的时间浏览书架上的图书,一种是利用下班时间按照清单指名购买。与其被书的腰封和广告吸引,一时冲动买下不一定会读的书,不如经过沉着冷静的自主思考,主观地选择图书,这样更能在读书时获得满足感。通过列购书清单这样的事前准备,这样我们就能在书店里彻彻底底地掌握主动权了。

二、购书--根据自己的需求,检查书籍本身是不是像笔记里写的那样值得购买。对于内容已知的书,所谓内容已知,是指读过这套图书之前出版的几本,或者曾经在书店翻看过,或者该书是人尽皆知的名著,或者自己曾经多次读过作者出版的其他作品,这一类图书可以在网上下单。相反,如果是完全不了解的作者出版的书,或是第一眼看上去让人无法理解作者身份或者主张的书,以及看过内容简介和目录后依然无法理解内容的书,最好在实体店看过实物后才会买,因为如果书名和内容不符,或是文风让人无法接受的话,最后还是读不下去,那么购书就变成了一种浪费。

在室外或者护眼灯下阅读。讲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曾经试过在一个阳光肆虐的午后搭乘火车,软卧,整个人躺在软软的被子上,空调开得很是凉爽,火车咣当咣当飞驰,窗外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光线充足却不刺眼,我就利用那五个小时读了一本书。当时心情非常安静,自己能够全身心投入书中的情节,这是印象中一次极其愉快的阅读经历。

四、记录--在读的过程中,做好写读书笔记的准备。将重要部分按照以下等级提炼出来:“让我颇有感触的部分”“纠结要不要做记号的部分”“做了记号的部分”“要摘抄到笔记里的段落”。制作读书笔记,记录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动或思考,铭记这次读书体验,留下与书交流过的证据。写了读书笔记以后不要丢在一遍,时常拿出来读一遍,温故而知新,通过再次浏览读书笔记,在检索和参考的过程中帮助自己获得智慧、得到提升。另外一方面,做笔记时要注意方便日后重读。

你会读书吗?读过的书,你能记住多少呢?当读书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它便需要整理与收纳的技巧。本书作者把做笔记从兴趣发展为乐趣,因为好的读书体验要营造舒适的读书环境,不能缺乏好的辅助工具,也要选用合适的文具。如果你能像他这样爱上做读书笔记,不光在读书时,在外出旅游,或任何一个灵光一闪的时刻,思考与记录都能让你不会与生活中的新知和美丽失之交臂。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很庆幸能读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它刷新了我对读书的认识。以前我是为了学习新知识,为了享受读书的乐趣,甚至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好学而去读书,实在是太肤浅了。

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认识,奥野觉得读书应该是为了与书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促进自身的思考,从而吸收精华,为自身所用,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水平。要认真消化书中的内容,使之对自己有益。

有了这个目的,所以才有了选书、标记、笔记、书评、重读这一系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由此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书名中的“有效阅读”是全书的精髓!此书文字简单,通俗易懂,比大名鼎鼎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更适合初步学习阅读方法的学者。

我以前觉得专门花时间做笔记,写书评,太耗时间了,而且这个过程不那么轻松愉快,所以一直都没花什么精力去做这个。但是,恰恰是这些耗时、烧脑的事,反而更能促使我们思考和成长。

做笔记,写书评,正好是一个重新消化吸收、检索知识的过程,它促使我们提炼精华,深入思考,形成新的深层认知,从而改变原有的思维和行为,促进生活的`变化。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生命!

书中一个故事,原本只需要短时间就可以建好的房子,花了2年才完工。从客观角度看,确实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过程中,主人对房子的建造过程投注了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和工人们有更多的相处和互动,而且自己的其他事情并未因此而耽搁。这些浪费在房子建成的那一天,化作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记忆将成为房子的宝贵的精神价值。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并没有浪费生命!

读书后的消耗和吸收,看似浪费时间,但并未浪费生命啊。对书籍的精炼、思考和输出,正好是知识重组、迭代的过程,它会把作者的思想,一点点的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促进自身的改变和成长。

记得有一个补钙的广告,补品不光要营养成分充足,更重要的是能被身体消化和吸收。要不然有再多的营养,只是从身体里过一道便离去,也是没有意义。看书也是一样,重要的不是接触了多少新知识,而是消化和吸收了多少新知识。

从现在开始,认知消化读过的每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很期待后面读书的收获呢!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用三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觉这本书的真实名字如果叫《读书会让我们产生什么变化》或者叫《为什么我们需要读书》会更为贴切。

并未发现有让自己对读书的理解更上一层楼的见解,但通读一遍,还是发现了一些零散的可供吸收的营养点。

通过阅读,在过程中也顺势对自己的读书观就行了思考和梳理。经过这个梳理,很多认识变得更加坚实了,很多结构做了微调,变化是一定有的,只不过细微的反应和改变是很难用回忆来度量清楚的。

全书195页,勾画93处,旁写14处,从花费的时间上来评价收获,还是很有性价比的。

确实,通过丰富的阅读,可以扩张自己的见识,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和作者的发生神奇的生化反应,可以丰富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

也希望能借助读书、通过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参与和思考,逐渐明晰只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独特的人生鸟瞰图。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还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你想要的一切。花了6个半小时读完了这本书,也做了一些笔记,虽然“浪费了时间,但是没有浪费人生”“引用是魔杖”引用文章不仅可以增加说服力,还更容易组织文章。

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并加以运用转化成为属于自己无形的财富。从最初说到的如何选书: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如何读书:加深理解,深入思考。如何活用:运用书中获得的知识。再到后面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摘抄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第二个好处:加深理解,在摘抄的过程中你很容易能发现作者的反复思考、藏在文章里的机锋。评论的好处是:把自己读书时的感想、一闪而过的想法立即落实到纸上,哪怕只是一句话。

写几句“好棒”“什么”也未尝不可,如果一不小心想写得完美,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下笔如果说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思想,那么读书笔记的作用就是让自己更有深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在读完一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之后,奥野宣之建议做以下三件事:

1.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别人的书评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新的观察角度。

2.对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主题,要选择三本书来读,整理归纳三本书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防止偏听偏信,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3.对笔记做好索引,方便日后查找翻阅。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一书共分为四篇,讲述了阅读的层次、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以及阅读的最终目标等内容。其中阅读的层次分为四个部分: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每一层次的阅读都有历史根基的解答。

在所有阅读之前,阅读的目标最重要。书中提到,在阅读的时候想要保持清醒,或昏昏入睡,主要看你的阅读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目标是获得利益,不论是心灵或精神上的成长,你就得保持清醒。这也意味着在阅读时要尽可能地保持主动,同时还要做一番努力,而这番努力是会有回馈的。许多人尽管可以区分出阅读的获益与取乐之不同,其中一方是理解力的增进,另一方则是娱乐或只是满足一点点好奇心,最后仍然无法完成阅读目标。作者给出了没有读好一本书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目标不够明确,自身不是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也就无法将精神集中到他们所做的事情上,自然就读不好一本书,长此以往,也就失去了对读书的兴趣,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一个爱好阅读的人必然是对其目标有着十分清晰的认识。

有了清晰的目标就会做到主动阅读,在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主动阅读。主动阅读即为能提出问题来。任何时候能提问,能大胆提问的人都不容忽视,且不论提问水平的高低,至少说明两点:一、有足够的勇气来质疑业已存在或既定的理论描述或实践内容。二、有足够的想象力来作出与主题相关或联想的思考,这两点都说明了他是在认真阅读且积极思考的。

书中说,任何学习都不应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应该死气沉沉,阅读时越是带着自己应有的积极、主动态度,以及尽量让自己阅读得更加有活力,才能够更有所得,阅读的效果才会更显著,道理的确如此。当一个人由于有了一个确切的目标后,就会主动去读一本书,在读书的时候就会很用心,就会不断提问。明确的目标作者也已提到,单纯为了“获得资讯而阅读”,并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只有我们将读书目标锁定在“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时,自身的理解力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在确定了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选择好一本书来进行阅读。选择好一本书至关重要,如书中所说,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你该自己去找出对你有特殊价值的书来,这样的书能教你很多关于阅读与生命的事情。这样的书你会想一读再读。这也是会帮助你不断成长的书。

以读历史书为例,有人说,读史有心机,读史就是要读出智慧、韬略和心机(此处心机一词是褒义)。如何选择历史书很重要,由于当今电视普及,受各种古装剧影响,太多人不了解真实的历史,历史知识匮乏。若真想读点正儿八经的历史,最简单的办法应该请教学历史的老师或同学,多请教几个,若都选择同一本书,毫无疑问,那本就是经典了。

他们至少比我们外行要懂行情,因为隔行如隔山嘛。同时也可以看伟人名人在看的是哪本?比如毛泽东同志对《资治通鉴》情有独钟,爱不释手,那么毋庸置疑,该部书肯定是经典,值得阅读。检视阅读在这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对于早已熟练基础阅读的我们而言,检视阅读是我们在挑选书籍时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分析阅读是全书的重点,能不能读好书,把书读进去,分析阅读成了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有八个规则:(1)分类;(2)简述整本书的内容;(3)分级理出重要目录;(4)找到中心问题(内容或思想);(5)找到关键词并确定其含义;(6)找到关键句子并确定句中主旨;(7)找出或构架出作者的论述;(8)找出作者的答案。通过八个步骤即完成了我们的分析阅读部分,但显然这是不够的。

进入分析阅读的阶段就意味着所阅读的书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至少是必要的才会去阅读。在分析阅读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时刻保持质疑,要有怀疑精神。作者说得对吗?是全部对还是一部分对,如果一个人完全赞同一本书的观点,他极有可能就没有读进去,没有思考,或者是这个方面的知识了解得太少,让他不得不诚服于作者,那他读下来不会有大的启发,至少说明他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欠缺,无法做进一步阅读或思考。分析阅读要能怀疑,敢怀疑,勇于挑战作者的观点。

世上的书千千万万,只怕一生的时间无法穷尽。以时间为约束条件,以同一主题为切入点,进行第四个层次的阅读,即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建立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也就是说,我们阅读了许多的书,但又理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系统的、辩证的去分析,最终学以致用便是主题阅读的目的,无论作者是什么样的观点,相同或相悖,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主线,不断用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来转化为自身的知识。这一层次阅读已上升到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阶段。

苏轼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现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阅读成就你我,阅读点亮人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本书的最后两个篇章主要是讲述了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以及如何做主题阅读。在第三篇中,我目前只关注如何阅读实用型书、历史书、哲学书和数学书,这几种类型的书籍对我来讲,是有用的书。

在阅读实用型的书,你要提出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本书是在谈些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找出作者的共识、主旨与论述,了解他要你这么做的目的。第三个问题是,内容真实吗?第四个问题是,这本书与我何干?而以上这四个问题,是可以根据阅读书籍种类的不同,根据规则进行修改。这样就可以根据历史书、数学书的特点,找到问题,来进行重点阅读。

第四篇中,主要是描述主题阅读。这个主题阅读,以前经常在那些写作的大咖文中见到,总感觉很神奇的样子。简单来讲,就是你个人需要解决某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你购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然后把它们列为书单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你所做的就是主题阅读。你需要在短时间发现你看的这本书对于你研究的主题解决的问题到底重不重要。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一、找到相关章节。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就是说要由你来建立起共识,带引你的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

三、厘清问题。我们要建立主旨,从文中找到答案。

四、界定议题。

五、分析讨论。

主题阅读需要面面俱到,但自己并不预设立场。读者需要不断回头参阅诸多作者的原文,重新阅读相关的章节。良好的阅读基础在于主动地阅读,阅读时越主动,就读得越好。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不是所有的书籍都值得阅读,你需要与读那些可以与你一起成长的书籍。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用就会萎缩。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地阅读,能够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和增长。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迫于工作要求,但郝明义的译序提起了我的好奇心。

读书,它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而已吗?难道读书还有什么特别的规则?我虽不爱读书,但是至少也看过几本。简单来说就是读完的和未读完的。既然喜欢读书,当然要看看别人是怎样读书的,并寻求一个更科学的方法。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许多观点在我看来非常受用,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本书关于阅读的看法也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的一些分类,观点仍具科学性。同时,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但我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实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于电子书、网络资讯的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也许是为了放松或打发时间,但我们也应当以严肃的心态去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人生历练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

记得有人说过,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翻开书本,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汲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力,我们的理解力。真诚地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的不认真。体会领导教诲的苦心,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的,随随便便的。你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没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在《中国教育报20xx年度教师最喜爱的100本书》中,看到了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由于职业习惯所以就对这本书特别关注,在当当看了简单的书评后,就决定要阅读此书。书中提出不少东西和我曾经的阅读体验吻合,很多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也有了答案。很感激作者带领我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阅读世界,让我能够更好的把握阅读,提升自己阅读的能力和水平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书应该怎么读?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就在强调这样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通过在阅读中投入心思去不断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才会收效越大。阅读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资讯,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书中有这么一段,说真正的阅读,是“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为止”。这是读书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我们是如何理解读书的?抱着某本书,从书的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那就是读书?我平常在读书的时候,常常很焦急,想急切的'看完一本书,但在看完书之后,有时却觉得记不住,或者领会不到书中的意义,这样的读书方法“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读书的目标不明确,更没有任何方法可言,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日常生活中,有人读书只是为消磨时间甚至是催眠,有人读书是为了个人学业,有的人读书时为提高自身,有的人读书就是纯粹的喜欢,阅读目的多种多样,个人认为,不管何种目的,何种方式,只要能拿起书籍,开始阅读,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要培养孩子们从小就对读书产生兴趣,不要强行规定他们那些书能读,那些书不能读,关键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言传身教,让读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常态,那么他们将会获益一生。

如果说每本书都是一条幽黑的通道,通向一个神奇的地方,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便是寻宝指南,使我们顺利抵达,满载而归,不至于迷失途中。它教会人们避免在书山中毫无头绪地乱转、走弯路,尽可能减少读书时的迷思困扰,更好更快地感受到读书的愉悦。它时刻提醒人们,要做一个主动的读者。阅读不仅是消遣、获取信息,而是挑战自己,让心灵丰富、成长的过程。相信正如书中所说的一样,久而久之,坚持下去,读书便会成为一种习惯、一门艺术!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天爸从5月份开始让我读书,推荐了我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然后我磨磨蹭蹭到现在才看完了。

一开始读这本书,我好吃力,然后看两页看不下去,但是后来反复读了前几页,咦,好像看出了点什么,然后就耐心的思考了一下,嗯,看了好几遍才看懂了目录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

那为啥要读这本书呢,因为它想让我知道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该主动的事,越主动,效果越好。当一个人主动去读一本书,他在读书的时候就会很用心,对于有启发的地方还会拿笔画出来,读完之后还会思考书中的内容,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真正吸收了书里的内容。所以,单纯为了"获得资讯而阅读",并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只有我们将读书目标锁定在"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时,去读一些"烧脑"的书,理解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那阅读中遇到问题咋办,看不懂呢,反复看啊,还是不懂呢,那就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问题。只要是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阅读的艺术就是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所以如果书读的少,连自己想问的问题都表达不出来。

当学会了如何阅读一本书,那看到一本好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

首先,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其次,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阅读完了之后,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会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会成为一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当自己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书中的文字,书中的概念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时,就像是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又像是一粒破土而出的种子,那种生命力突然迸发的感觉,让人有无比的喜悦感--这种喜悦感,唯有在用心读书时才能获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今天看完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受益匪浅。以前不断读书却总感觉不得要领的疑惑现在解决了,原来是阅读方法的问题。

书中提到读书的三个阶段:粗略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包含的,大部分人是停留在第一阶段。只是将书从头到尾看完,而书的主题、作者的中心思想、情节设计都未有深入理解,如此阅读只能从书中吸收到极少的知识和信息。

而分析阅读则是一句一句去分析书的情节、作者的意图、书的论述结构等,将书中的信息尽量挖掘出来。而主题阅读则更进一步,抓住一个主题,对相关主题的书进行分析阅读,并比较讨论。后面两个阶段很少人能够做到,而这才是最有价值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才不会让你觉得毫无所得。

当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这般大费周章去做,我只是单指那些高价值的书而已。那些不怎么重要的书只需翻翻即可。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提到要对书进行分类,判断书的价值。毕竟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书的数量浩如烟海,我们只需去认真阅读我们需要的'书即可。

另外要注意工具书的应用,有时灵活运用工具书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进入作者的语境。

最后要在阅读完一本书后要写读书笔记,把对书的理解和感悟记录下来,最好再对书进行全面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

求知路漫漫,愿始终如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类迎来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书籍对人们的作用似乎不大了。新闻资讯充斥耳边,报纸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户,我们可以很快知道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但仅仅是知道而已,因为这只是资讯,是个消息,我们只是在搜集消息罢了,而评论是别人的看法,看了之后我们最多只是知道了一些事,就像吃速食快餐罢了,没有营养且有害。久而长之,我们的大脑会受到影响。但阅读长久以来就是相当令人困扰的问题没有时间,兴趣阻碍着人们阅读的心。但作为学生已经满足了各种条件,学了十几年我们就会阅读了吗?老师则并未培训我们相关技巧与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则告诉我们不是。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告诉读者通过前言与目录索引,了解作者的目的,写书如同谈话。任何一个作者和读者交流总需要一个观点,而书则是他如何阐释解读他的观点,无论书看似如何费读难懂,作者都不会为难读者,而是诱导读者去发现懂得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这是一个追求品质的过程。阅读也像打猎,我们捕获的猎物不能仅仅弃之不顾,需要处理。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与思想,都源于他对一些问题与现象的看法与思考,要看懂一本书就必然要找出这些矛盾,这是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读物繁杂五花八门类型众多。比如面对现象文学时。没有现象就没有人类的今天,这是一种思想与创造力。现象文学的作者首先应该具有广博的胸襟,有了这思维创造才会没有局限,才能超脱现有的桎梏,摆脱现有的时空观。作为一个普通读者,面对这种想象文学,我们应该按照作者的规则去融入他的世界中,故事戏剧小说皆是如此。

时代向前发展,多媒体的出现提供了不同的阅读方式而书籍阅读的技巧和意义却是难以被取代的活学活用不拘于条条框框。

要做主动地读者就像棒球比赛中的捕手,尽可能接住头球手投来的任何球,捕捉作者传递的信息,让读书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智力活动,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这本书大概有如何形成一份购书清单、如何写自己的读书笔记、如何运用读书笔记这些方面的内容。语言简单易懂,重点的部分用加粗的字体突显出来,偶尔还配有示意图,整本书读起来很轻松。这本书对每一件要做的事的原因都进行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是什么长篇大论的理论,都是很容易让人明白的事情。我本来是想将书中的技巧方法一一列举出来,但想想似乎有些多此一举——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而去做的话,是很难坚持的,但是如果要想知道“为什么”的话就不如直接去读读这本书,何必需要我在这里画蛇添足呢?所以我只想谈论我感兴趣的那一点内容。

开始让我觉得意外的一点是作者似乎在书中强调了一种坚持大于内容的观点。作者认为当我们有什么感想的时候,就要写在读书笔记上面,哪怕是“这本书比我想象中有意思!”这样简短的、甚至有些肤浅的语句。作者认为“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这似乎看起来是更强调坚持而不在乎质量,但其实读书笔记质量的提升正需要不断地练习如何表达。这种记录自己的感想既不是说一定要写的多么的完美,也不是说为了坚持而走形式主义,重要的是记录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理解。

另一个我比较在意的观点就是,对自己有感触的内容进行标记和摘抄,而不是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东西。“写读书笔记也是有窍门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我看到这里时忽然就明白再看专业书时候我为何会感到“痛苦”,也许正是因为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知识使我无法共鸣吧!有些知识在读书时无论如何都感觉很困惑,而在看完书很久之后的'某一刻就忽然明白了,这种情况我也是有过的。

我所说的两点只是我个人感兴趣的一些内容,这本书包含的内容要比我提及的更丰富,里面的方法可能不太适用于研究学习,而是比较适合相对轻松的阅读。如果像书中那样在读书时记笔记,并时常拿出来翻看,可想对扩大阅读量是很有益处的,在想要写些什么东西时也可以翻出来看看之前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也想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做,然而实际坚持起来似乎还有些困难,比如我还无法做到像书中所写那样随时随地有想法就记录下来,但是我还是想要继续尝试,也希望自己能坚持下来。

相关范文推荐
  • 11-28 幼儿园班级工作汇报(精选17篇)
    通过工作汇报,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评估,找到改进和提升的方向。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如何将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和概括。
  • 11-28 劳动者最光荣的演讲稿(实用21篇)
    大家晚上好。1886年的5月1日,美国的资产阶级政府出动大批军队和警察,残酷地镇压了芝加哥工人因要求改善劳动条件而进行的集会斗争。这说明,工人阶级不要说争取主人
  • 11-28 阅读是一颗种子范文(22篇)
    优秀的作文常常能够展现出作者深刻的思考和对于特定问题的独特见解。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我整天都被妈妈抱在怀里,没有太阳
  • 11-28 活动晚会活动策划(模板19篇)
    活动策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凝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活动策划中的关键要素是什么?以下是一些经验总结和心得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增强团队合作意
  • 11-28 高考前毕业典礼发言稿(精选18篇)
    毕业典礼是学生们整个大学生活的高潮,标志着他们即将踏入社会的门槛。接下来是一些毕业典礼上的经典演讲摘录,内容充满智慧和哲理。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同学们:大
  • 11-28 开学第课读后感范文(19篇)
    读后感是对作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帮助我们对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接下来是一些读者关于文学作品的独到见解和思考,让我们一起领
  • 11-28 幼儿清明节活动方案(模板14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是为了规划活动的流程、确定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并为活动的实施提供指导。以下是一些活动方案的实施策略和技巧,希望对大家的活动组织有所启发。
  • 11-28 讨论发言稿(模板20篇)
    一个好的发言稿应该有明确的结构和层次,能够使听众在听完演讲后能够清晰地记住和理解我们的观点和内容。以下是一些引人深思的发言稿范文,或许能够激发出我们写作的灵感和
  • 11-28 原乡小镇游记(优质17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思路。在日常的学习、工作
  • 11-28 有趣的弹珠游戏(热门16篇)
    优秀作文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如果你对优秀作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太了解,以下是一些范文可以让你有更清晰的认识。“加油,加油”小桔灯教室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