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专业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模板18篇)

专业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模板18篇)

时间:2023-11-01 08:17:54 作者:紫衣梦 专业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模板18篇)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可以促进交流和分享,让别人了解自己对作品的观点和体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技巧。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

星期日,正午十二点,我读了一篇梁衡先生写得《乱世中的美神》,泪水滴滴而落,为文中主人公李清照的悲惨人生、为她超越时空的心境,还有那“怎一个愁字了得。”

1084年也就是宋神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文中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在朝庭地位不小的官,既是学者又是文学家,还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生,使她感知生活,体验美感,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这样的家庭及李清照后来诗词所流露的神韵,足可以使她享受美、驾驭美,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是啊,李清照有才又有情,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大气如虹。在封建宋朝,李清照有了最幸福的婚约,她和赵明诚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在这里,李清照有太多太多的欢乐与幸福。只是后来,1129年赵明诚急病而亡。清照如风中的芦荡,摇摇欲坠,开始了她后半生深深的愁。

李清照的磨难是有目共睹的,她在经历了再婚又离婚,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还要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且已步入晚年了。她在呕心沥血编写《金石录》时,竟被他人,视为异类!象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以及深深的愁。然,李清照她自己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然而天公不作美,让李清照身处宋朝,在那种时时逃亡、混乱的年代,像李清照这样的人真正是多余的呀,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事事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于是她吟出了她一生苦难荟萃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啊,你的寻寻觅觅,你的痛苦凄惨悲剧如今都已清白了。秋风黄花啊,一眨眼,都随你去了罢,你的一生,坎坷多端,奇!洒洒滴滴,愁!你像祥林嫂又似秋瑾,只是比她们更忧怨、更传奇!你真乃乱世中的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

在风雨中飘摇数千年,其间涌现出的才人不计其数,或是藏书千万的背景,或是现实残酷的一课,或是自是胸中有丘壑,造就了他们的无与伦比的才情。而在以往的封建社会中,常常会听到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

或许吧,因为连李清照都逃不开这样的历史轨迹。

李清照,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师人提到她,人们往往会想到“愁”这一字。可是,她也曾是有过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待字闺中的羞涩年华,新婚过后的甜蜜时光。

可是,金兵的入侵,朝廷的`无能,皇帝的昏庸,生生地将这些如梦般美好的泡沫破掉。夫君得急病过世后,她也想靠自己活下去,带着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尚未完成的著作,但事与愿违。在那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她一介女流,如何生存。所以,她屈服了,她改嫁了。

后来的后来,独留她一人,随身的物品也被掠走。她一人在大门之前,一位极其聪明的女孩走过,李清照想将毕生的学问传授给她,未料她得到了一个令她一阵晕眩的答案,至此心已死。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

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对于李清照的印象只有浅浅的一层,我只知道她是宋代著名的爱国女词人,还有那首《声声慢》,那一股凄凉的悲怆之情流露于表,流进我的心中,是什么让她有如此悲伤的心绪?等到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才知道,这样一个有才气的女词人在那个年代经受了多少苦难,被文人同胞视作异类,被世人记以“不终晚节”,同时又被陆游和孙姓女子说“才藻非女子事业”,可见连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都这样认为了,李清照还能说什么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以及深深的愁。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气、有着作的寥寥无几,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她的一生,前半段是欢乐的,幸福美满的,可后半段却是颠沛流离,不知承受了多少的苦难。这对于处于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何况还是一个不被世人所认可的女词人,是多么的心酸?天公不作美,让李清照身处宋朝,在那种时时逃亡、混乱的年代,像李清照这样的女词人被人甚至是她自己都认为真正是多余的,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事事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我很感谢梁衡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

让我在另一个时代犹如亲眼所见一般,看到宋朝有这样一个传奇的女子为国家,为文学生活着。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的女人中,有两个最伟大。一个是在政治上取得空前成就的武则天。另一个就是独步文坛的李清照。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一个小女孩悄然诞生了。她就是后来傲视文坛、才压须眉的李清照。

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家庭影响: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李清照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属南渡词人,

出名门豆蔻即把才华显。

前期作品多写闺情相思,表现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热情明快。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结良缘恩爱伉俪比翼飞。

就在李清照18岁的时候,家里人把她嫁给了一个翩翩少年郎赵明诚。赵明诚是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对金石图书颇有研究,学识渊博。

不久,赵明诚就出仕为官了。由于不便带夫人同行,俩人不免要作暂时的离别。因离别而产生愁绪。李清照把它也表现在自己的作品里了。一首《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鉴赏: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阙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

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大观元年(公元1107)三月,奸臣蔡京取代了赵明城的父亲。赵家失势。赵明诚失官,返回青州故里。夫妻二人团聚了。

《醉花阴》最有故事性。词是这样写的“薄雾云愁永昼,瑞脑消金瘦。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重阳》,以表相思之情。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非常的感动,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清照的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自叹不如。

这首词的上片是咏节令。首句写天气,更是写心境。“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的一开篇就清楚地点出一个“愁”字。天空中薄雾浓云,越压越低该如何打发这长长的白昼呢?词人在“昼”前冠一“永”字,显现出主观感受。重阳时节本应是秋高气爽,长天白云,可是词人所处的这个重阳节,却从早到晚都天气阴沉,笼罩着蒙蒙的雾气、浓浓的阴霾;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词人巧妙地借天气的阴沉来衬托人物心情的忧郁,用香炉中瑞脑香的燃烧来刻画人物心绪的无聊,把外部环境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和在一起,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领略着独守空闺的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深切而炽烈的情感。这里以景衬情,用语自然、和谐,而情感的抒发则真切、含蓄、凝重。当铺陈已具之后,笔锋微转“佳节又重阳”即“又重阳佳节”。“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佳节时本应该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一个“又”字,道出一声惊叹,这就表明,丈夫出门已超过一年。整整一天,词人都沉浸在对丈夫的思念中。“半夜凉初透”一句,尖新在一“透”字。它分明暗示了词人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的形态。

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销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词人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顿时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人比黄花瘦”的“瘦”与最初一句的“愁”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篇的愁绪到这里用一个“瘦”字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这首小词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千古名句。

靖康耻痛失夫君成单影。

也许是上天也在妒忌这美满的婚姻。美好的时光却因为一场千古浩劫而中断了。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入侵,攻破了北宋都城汴京。掳走了徽、钦二帝。北宋就此灭亡。赵明诚的母亲也在这多事之秋逝去。于是夫妻二人南下奔丧。众多的书籍和古籍无法携带,只好留在青州。可是等他们一走后,金兵就攻陷了青州。那些留下的书画古器全毁于兵火之中,什么都没有留下。

面对山河破碎的局面,李清照写下了《乌江》一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现出了在国破家亡时的豪迈气概和铮铮铁骨。

就在办好丧事不久,赵明诚接到圣旨,让他为官出任湖州。当时天气非常炎热。赵明诚冒暑急驰。到后就生病了。李清照听后心急如焚。由于赵明诚自己也急,就乱吃了些驱热的寒性药。结果是加重了病情。等李清照赶到时,赵明诚已是病入膏肓。最后终于抛下自己心爱的妻子,撒手人寰了。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晚年后的李清照,一直就寄居在杭州的弟弟家里。在那里,她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不过,表达的都是悲凉之感。

公元1155年,这位伟大的女词人离开了人世。享年71岁。

李清照在中国古代的女性中是出类拔萃,卓尔不凡的。正因为如此,在她诞辰900周年时,把她的名字用来命名了月球上的一组环行山脉。她的名字将和明月同辉。用她洁白如银的清光永照人间。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鄙朴谑闱樵炀场k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2痹煊锴诚孕缕妗@畲视镅约惹诚宰匀唬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李华芳。

[李清照--一个万古愁心的乱世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字

日曜日,正午十二点,我读了一篇梁衡先生写得《乱世中的美神》,泪水滴滴而落,为文中主人公李清照的悲惨人生、为她超越时空的心境,还有那“怎一个愁字了得。”

1084年也就是宋神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文中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在朝庭地位不小的官,既是学者又是文学家,仍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如许的出生,使她感知糊口,体验美感,视界开阔,气质高贵。”如许的家庭及李清照后来诗词所透露的神韵,足可以使她享受美、驾驭美,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是啊,李清照有才又有情,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大气如虹。在封建宋朝,李清照有了最幸福的婚约,她和赵明诚是文学良知情投意合,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在这里,李清照有太多太多的欢喜与幸福。只是后来,1129年赵明诚急病而亡。清照如风中的芦荡,摇摇欲坠,起头了她后半生深深的愁。

李清照的磨难是有目共睹的,她在履历了再婚又离婚,身心流浪失所,四处逃亡,还要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且已步入晚年了。她在呕心沥血编写《金石录》时,竟被他人,视为异类!象陆游如许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苦楚以及深深的愁。然,李清照她自己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然而天公不作美,让李清照身处宋朝,在那种时时逃亡、紊乱的年代,像李清照如许的人真恰是多余的呀,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事事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斯,怎能不愁呢。于是她吟出了她一生磨难荟萃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僻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了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现在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啊,你的寻寻觅觅,你的疾苦凄惨悲剧现在都已清白了。秋风黄花啊,一眨眼,都随你去了罢,你的一生,坎坷多端,奇!洒洒滴滴,愁!你像祥林嫂又似秋瑾,只是比她们更忧怨、更传奇!你真乃乱世中的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

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对于李清照的印象只有浅浅的一层,我只知道她是宋代著名的爱国女词人,还有那首《声声慢》,那一股凄凉的悲怆之情流露于表,流进我的心中,是什么让她有如此悲伤的心绪?等到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才知道,这样一个有才气的女词人在那个年代经受了多少苦难,被文人同胞视作异类,被世人记以“不终晚节”,同时又被陆游和孙姓女子说“才藻非女子事业”,可见连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都这样认为了,李清照还能说什么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以及深深的愁。

“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我很感谢梁衡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让我在另一个时代犹如亲眼所见一般,看到宋朝有这样一个传奇的女子为国家,为文学生活着。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

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对于李清照的。印象只有浅浅的一层,我只知道她是宋代著名的爱国女词人,还有那首《声声慢》,那一股凄凉的悲怆之情流露于表,流进我的心中,是什么让她有如此悲伤的心绪?等到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才知道,这样一个有才气的女词人在那个年代经受了多少苦难,被文人同胞视作异类,被世人记以“不终晚节”,同时又被陆游和孙姓女子说“才藻非女子事业”,可见连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都这样认为了,李清照还能说什么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以及深深的愁。

“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我很感谢梁衡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让我在另一个时代犹如亲眼所见一般,看到宋朝有这样一个传奇的女子为国家,为文学生活着。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

每每谈及古代美人,我总认为是那张略施粉黛的娇美面庞,是提裙起舞时的婀娜多姿,又或者是拨弦作画的玲珑典雅。而直到我走近李清照,才读懂古代美人的风姿曼妙,找到我内心散失已久的古典之美。

她的美,美在笔墨流动下的悲欢离合,美在歌舞升平后的静谧灵魂,更美在永失爱恋后的彻骨铭心。她的一颦一笑,尽态极妍,让我艳羡进而敬畏。

从“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少女情思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离愁别绪,再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家国情怀。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一蓑烟雨,愁恨夹杂。

她,也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顾盼神飞,文采精华,情窦初开,春心萌动。她出身官宦人家,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给予了她美丽的容颜,更给了她一颗内敛含蓄的诗词之心。她豆蔻之年便提笔吟诗,她不但会享受生活之乐趣,还能驾驭诗词之雅致。浑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她与诗词的缘分,她一吟便是一生的悲欢离合,她一笔便是整个王朝的更迭蜕变,她一爱便是天地间最长久的陪伴。

而爱情就像一座桥,这座桥从孩童通往青年,从稚嫩走向成熟。在爱情中,一个人从父母温暖的臂弯中离开,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踏上这座桥,我们是懵懂的少年;离开这座桥,我们是饱经世间冷暖的的知命红颜。当李清照褪去孩童时的稚嫩,走向翩翩的赵明诚,情便自此而起了。她与赵明诚的爱情甘甜如水,不似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那般凄美,也不似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那般浪漫,有的只是情投意合、两情相悦。明诚的每一次离开,她都显得心心念念,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代替情思,寄给远在他乡的赵明诚,表达自己的思君之情和缠绵悱恻的爱意。她享受着蜜一般的生活,以她的情愁和风姿。

可是,上天在眷顾李清照的同时又在考验着她。东京汴梁城在经过176年的繁华盛世之后,经历岁月的无情,历史的嘲讽,昔日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如今都随风跌入尘埃里。游牧民族的入侵使百姓民不聊生,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巢也在战乱中随风消逝。而此时的赵明诚却亲手在自己的人生行卷中写下了最为耻辱的一笔。他有辱使命,临阵脱逃,而李清照却对他的行为表示羞愧,行至乌江时,李清照含泪吟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唱,抒志感怀。翌年,丈夫赵明诚因疾而终。说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今却只留李清照一人饱尝余下半生的悲凉。

战乱中的李清照默默地咀嚼苦痛和寂寞,她把她的才情倾注进家国的血脉。战争再度爆发,高宗弃都南逃,无奈之下的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和一颗不屈的心追随而去。她看着眼前支离破碎的都城,颠沛流离的百姓和四处逃窜的君王,心中泣然,泪眼婆娑,愁上心头。一个茕茕孑立的女子,面对这样的一片废墟,她一分一秒都未放下对国家的企盼和期待,每当她的愁无处倾诉时,便提笔吟诗,以诗唤心,以笔为伍。待她年纪再增,乡愁、国愁、情愁都涌上她的心头,她又吟下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弥漫在李清照心头的愁早已不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闺愁闺怨,不是“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闲愁别恨,而是“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的“许多愁”。

当我们品读易安的诗词,当我们翻开尘封的史册,当我们穿越两千年多年,我们似乎读懂了这位乱世美神,读懂了这个瘦削女子流光溢彩却又颠沛流离的一生。

【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李清照的生平娓娓道来,用细致的笔触为我们描摹出了乱世中的美神由外而内的动人气质。李清照的美,是“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顾盼生姿,是“露浓花瘦,薄汗沾衣透”的俏皮活泼,也是“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娇嗔动人,更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铿锵有力,“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的气势磅礴……李清照的美,美在女子的娇美纤细,美在感情的纯美真挚,更美在乱世中女子柔弱双肩担起的家国情怀。(王珊珊)。

文档为doc格式。

读《乱世中的美神》有感

世间不只黑白两色,每一种色彩,都成为这世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好与丑陋本就是共生体,每一份美好,都是血染的乱世之花。

传说中,樱花本只有白色,是武士的鲜血将其染红,树下的尸体越多,花开得就越美、越灿烂。

如果追忆往昔繁华,会发现那最灿烂的文化之花,往往生于乱世,不说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在乱世中孕育的。

我们都对乱世抱以偏见,却忘记了正是因为是乱世,才会有更多的自由,才允许老子能骑青牛出关,孔子能周游列国讲学,韩非能接受秦王青睐。盛世之花是温室中长大的,美丽却脆弱,只有乱世的磨砺,乱世的自由天地,才能让思想之花绚丽,不朽。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伟大在黑暗的淤泥中潜藏,伸手入淤泥,才会明白没了淤泥,伟大也无处去寻。

在最冷酷无情的战场,可有人想到,会有人性之花盛开?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上,两军士兵在休战时像朋友一样交谈,相互祈祷不要再开战,炮弹不要击中彼此,而军令一下,他们扣动扳机的手指,稳健而有力。

也许看着很不可思议,但陈难写给美惠子的信中的文字能让人明白一些。“他们是代表两种不同的力量粉碎自己。”这封信写在陈难哥哥陈怀民与日本士兵高桥宪一的飞机毅然相撞后,而陈难在信中表达的没有人们想象的仇恨,而是对两个家庭的惋惜,对两国战争的痛恨,甚至对美惠子表达了同情。

这些是不能为今人想象的,但这才是真正的战争,冷血的背后会绽放人性之花,正是战争才让人性之花得以存在、更显夺目。

原来美好与丑陋必然共存,因丑陋而愈加美好,乱世之花,生在乱世,不曾自哀。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

什么是悲剧?什么是极致的痛苦?当然不是永远地呆在了天堂,也不是永远地呆在了地狱,而是一瞬间由天堂落入了地狱。这无可预料的落差,令人措手不及。在必然的惊慌失措后,是必得的挣扎、体味、感叹、唏嘘......这是在我读了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后的第一个感慨。

一年一度,红颜开成了黄花,这是每个女人都会经历的,这本没有什么可特别悲戚的。若能咀嚼着往日的尘烟,带着看惯离乱承合的淡定优雅地老去,也不失为一种更容易令人折服的美。呵~只是话易说,事难做。也许这只是旁观者无关痛痒的自以为是。

试想,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竹、才气逼人的妙龄女子,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听惯了他人诚挚的赞誉,享尽了生活的闲适与甜美,世间的烟尘似乎都刻意地远远地避她而去,生怕沾染了这个人间的精灵。可突然有一天,外族的铁骑踏破了所有的安宁与闲静,滚滚烟尘、天翻地覆后,留于她的只是树倒窝散、国破家亡。

一翻颠沛流离后,面对此情此景,当她再回顾以往那“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以及“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幸福甜美的婚后生活时,我不知道从容淡定从何而来。我只知道经历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她,再也吟不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带着甜蜜的情愁与离愁的诗句;她所有的不过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的苦不堪言。她再也寻不回“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的心思,只得“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的心碎神伤。

到最后,生活的尖刀紧紧地抵住她的胸口,将她逼入墙角,满面风霜,形容憔悴的她,看着这物是人非的漂泊与流离,欲说还休,最后只道得“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梁衡对她的悲剧人生解释为“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可我却常常想这个浸染了满怀愁绪,特立独行的女子,应该更希望自己永远遇不上那一年的“山河破碎风飘絮”。我不知道谁愿意用自己近乎完美的幸福生活来换取身后那流芳百世的殊荣!

可惜,生命的轨道在那一年偏离了。

那一年,让她的一生改变了。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用狄更斯的文字来评价北宋其实也不为过。经历过”清明上河图“式的繁弦急管,遭遇了金兵铁蹄的摧残。易安,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寻寻觅觅,独自咀嚼自己的愁情。

作者将易安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少女闺中时情窦初开,春心萌动,便就有了一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顾盼生姿;嫁为人妇时,情深意切,难舍难分,便就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魂牵梦萦;中年逃难时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便就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哀怨愁肠;暮年独守空院,学无所传,便就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黯然神伤。

易安一生坎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下顽强生存。当时不允许一个有文化的女人处于社会思想的制高点,所以李清照被史书记载”不守晚节。“但是我想,也正是这些,这些家破人亡,山河破碎,铸就了一个李清照。倘若没有一丝苦,易安永远就生活在蜜罐里,那么也许她只会写一些女儿家谈情说爱的词了。如今捧起易安的词静静含英咀华,会读出一个王朝的动荡,一个家族的盛衰,还有一位才华绝世的女词人的喜与愁。

在我看来,易安许没有西施貂蝉沉鱼落雁的容颜,没有木兰骁勇善战的本领,没有吕后武帝的强势霸气。但易安,在中华三千年中,没有任何女人的才华是比得上的,没有她恣意的文笔,没有她审视天下的胸襟,没有她的凄凉,没有她的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易安居士李清照。这个名字照亮了千年前北宋的夜空,与岳飞陆游比肩,与星辰日月争辉,她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易安,这个乱世中的美神,沉睡在千年前动荡的北宋,却在后世千千万万文人墨客心底暗自发芽。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

上初中时,语文课前有推荐名家名篇的环节,当时有位同学在课前推荐李清照。在她的眼里,李清照是一个值得佩服,但命运坎坷的女子。她的词和整个人都流露出一种凄婉的特质。之后我一直很想了解这位女词人,但一直没有时间。

今天的阅读课上,品读了《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这篇文章。我认识了不一样的李清照。我知道了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她天真无邪,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她出自于书香门第,自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现虽无李清照的相貌传下来,但我己然看到一个清新脱俗的少女在一笔一划地写着小词。

李清照拥有堪称完美的爱情,却无完整的婚姻。他——赵明诚受到了上天的眷顾,他有一个日日思念他的妻子。门当户对的爱情开出了美丽的花。他俩切磋诗意,却让赵明诚自叹不如。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以欢乐和思念为主。

赵宋王朝在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金兵的祸乱殃及举国上下。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所守的城发生叛乱,令人不齿的是,他并没有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用绳子缒城逃走。李清照为夫君所羞耻,在乌江前吟下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随后,李清照的悲惨信命运开始了。夫君赵明诚在1129年急病而亡。她再婚又离婚。遭受了心灵上的巨大打击,甚至被人称为“不终晚节”。她追随帝君流浪,流浪中的颠沛她独自承受。她的孤独超越时空,让人怜惜。李清照甚至找不到继承人。“才藻非女子事也”痛击了她的心灵。

她虽是女子,却有报国志,她书写了不知道多少诗词有关报国。而她的愁更是通过一首《声声慢》喷薄而出。她是悲剧的,仅因为她是一个生在封建时代的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却又处在社会思想不通的制高点。

她是平凡的,孤独的。 她的欢乐集中在前半生,她带着愁度过了后半生,而她却也永远是那屹立在乱世中的美神。

读《乱世中的美神》有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印象里的李清照感时伤事,我们所接触到的词也多是描绘孤独或是相思之苦。通过文章更让我了解到她的魅力和曲折的人生。

少女时的李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回眸间,尽显少女的娇羞之态;倚门窥视,却要借青梅香气掩饰自己的羞怯。寥寥几笔将李清照的少女情态勾勒地淋漓尽致。年少时的她如常人女儿家一样,天真快乐。很难相信多年之后的《声声慢》出自这样的明丽女子之手。

“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李清照出身富贵,却不贪图享乐,慨叹世事。在封建社会,女人都依附男人生存;“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中,女词人李清照的才华注定使她孤独一生。

与“花间派”的闺怨词不同,李清照的词,前期清新秀丽宛然曲折;后期,虽凄婉黯然,却感叹国家大事。

使李清照词风变幻的因由,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国破、家亡、夫死”一连串的打击使天真烂漫的李清照坠入无限的愁苦之中“怎一个愁字了得!”。然而,她却没有颓废,改嫁后,面对丈夫的拳脚相加,她将丈夫告倒治罪。李清照刚烈的性情和坚持独立的人格在现代仍值得我们赞赏和尊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说的便是她清明的风骨,可奈何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线,这萤烛之光照不亮封建社会的天。

李清照多年的痛苦的事情都有了答案。一介平民仍心怀大志,一介女流仍坚持独立;从她愁绪漫卷的词里溢出她超尘脱俗的品格和心灵之美。在车水马龙的今天,李清照的“愁绪”之美抚平了我们躁动的心。千年后的今天,蓦然回首。依稀能望见那伫立的美神,从那清澈的目光里恍惚闻得一首《声声慢》。寻寻觅觅。

梁衡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天公不作美,让李清照身处宋朝,在那种时时逃亡、混乱的年代,像李清照这样的女词人被人甚至是她自己都认为真正是多余的,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事事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我很感谢梁衡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让我在另一个时代犹如亲眼所见一般,看到宋朝有这样一个传奇的女子为国家,为文学生活着。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生经历无数,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无论是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还是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一切的一切,她感动了我们,那个总是在蒙胧中黄花落叶中看到一个寻寻觅觅的女神。

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国家不幸诗人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星期日,正午十二点,我读了一篇梁衡先生写得《乱世中的美神》,泪水滴滴而落,为文中主人公李清照的悲惨人生、为她超越时空的心境,还有那“怎一个愁字了得。”

1084年也就是宋神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文中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在朝庭地位不小的官,既是学者又是文学家,还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生,使她感知生活,体验美感,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这样的家庭及李清照后来。

诗词。

所流露的神韵,足可以使她享受美、驾驭美,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是啊,李清照有才又有情,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大气如虹。在封建宋朝,李清照有了最幸福的婚约,她和赵明诚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在这里,李清照有太多太多的欢乐与幸福。只是后来,1129年赵明诚急病而亡。清照如风中的芦荡,摇摇欲坠,开始了她后半生深深的愁。

李清照的磨难是有目共睹的,她在经历了再婚又离婚,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还要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且已步入晚年了。她在呕心沥血编写《金石录》时,竟被他人,视为异类!象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以及深深的愁。然,李清照她自己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然而天公不作美,让李清照身处宋朝,在那种时时逃亡、混乱的年代,像李清照这样的人真正是多余的呀,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事事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于是她吟出了她一生苦难荟萃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啊,你的寻寻觅觅,你的痛苦凄惨悲剧如今都已清白了。秋风黄花啊,一眨眼,都随你去了罢,你的一生,坎坷多端,奇!洒洒滴滴,愁!你像祥林嫂又似秋瑾,只是比她们更忧怨、更传奇!你真乃乱世中的美神!

读《乱世中的美神》有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印象里的李清照感时伤事,我们所接触到的词也多是描绘孤独或是相思之苦。通过文章更让我了解到她的魅力和曲折的人生。

少女时的李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回眸间,尽显少女的娇羞之态;倚门窥视,却要借青梅香气掩饰自己的羞怯。寥寥几笔将李清照的少女情态勾勒地淋漓尽致。年少时的她如常人女儿家一样,天真快乐。很难相信多年之后的《声声慢》出自这样的明丽女子之手。

“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李清照出身富贵,却不贪图享乐,慨叹世事。在封建社会,女人都依附男人生存;“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中,女词人李清照的才华注定使她孤独一生。

与“花间派”的闺怨词不同,李清照的词,前期清新秀丽宛然曲折;后期,虽凄婉黯然,却感叹国家大事。

使李清照词风变幻的因由,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国破、家亡、夫死”一连串的打击使天真烂漫的李清照坠入无限的愁苦之中“怎一个愁字了得!”。然而,她却没有颓废,改嫁后,面对丈夫的拳脚相加,她将丈夫告倒治罪。李清照刚烈的性情和坚持独立的人格在现代仍值得我们赞赏和尊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说的便是她清明的风骨,可奈何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线,这萤烛之光照不亮封建社会的天。

李清照多年的痛苦的事情都有了答案。一介平民仍心怀大志,一介女流仍坚持独立;从她愁绪漫卷的词里溢出她超尘脱俗的品格和心灵之美。在车水马龙的今天,李清照的“愁绪”之美抚平了我们躁动的心。千年后的今天,蓦然回首。依稀能望见那伫立的美神,从那清澈的目光里恍惚闻得一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梁衡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你虽不是须眉男儿,却有生当人杰、死为鬼雄的壮志豪情。你是风雨乱世中摇曳着独特之美的傲骨奇葩,闪烁着凄凉的美丽,划过历史长空。

春寒料峭,露浓花瘦,蹴罢秋千,香汗轻湿罗衣。客人的'脚步声凌乱了少女娇羞的心湖,欲见还羞,只好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想来,少女时代,诗卷墨香的汁液定将你滋润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

沉香袅袅中,临窗研磨,红笺小字,此情深处,诉不尽相思浓浓。有多少良辰美景虚设,你的心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懂得你被思念浸透的心,懂得你凝眸时添的一段新愁。佳节又重阳,一杯淡酒,一怀愁绪,满腔幽怨,减了玉肌,瘦了红颜。征鸿过尽,万千相思难寄,惟有暗香盈袖。

烽火硝烟,鼓角争鸣,金兵的铁蹄踏碎了大宋子民的幸福。你柔弱的身躯,在逃亡中颠沛流离,饱受摧残。加之爱夫染病新亡,卷帙浩繁的书籍、金石拓片散失过半,战乱将你推入了深深的苦海,你就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

长夜如盘,风雨如晦。心浸在三更的夜雨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抚平你千疮百孔的伤痕累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风鬟霜鬓,容颜憔悴,大宋山河支离破粹。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你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地细细纺织,把一世烟愁化为绝世之美,一首首词作珍品光辉璀璨,使世人于哀怨缠绵之中品读执着坚韧的巾帼之美。

梁衡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她,是乱世中的美神。她,是古代文学史上登峰造极的女性。她,是我钦佩的女性――李清照。

李清照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饱览父亲的藏诗。她没有和普通女子那般娴熟针绣,静待出嫁。在这期间,她的文学造诣有了很大的飞跃。在《点绛唇》中,“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中,一个腼腆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李清照又有才又有情,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大气如虹,在封建宋朝,她有了最幸福的婚约,与赵明成情投意合,这可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啊!在这里,李清照有太多的欢乐与幸福,才有了《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可好景不长,1129年,赵明成危急病亡,李清照如风中的芦荡,摇摇欲坠。宋朝的结束,对她如同噩耗一般,她开始了漂泊无定的生活。

李清照的后半生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因身边携带有沉重的书籍文物,她一直苦苦坚持着。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啊。这才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慨。

在梁先生的散文中,我看到李清照的一生坎坷曲折,她却如同寒梅一样傲立于世。她悲惨的一生,超越了时空的心境。

在项羽当年兵败自刎处吟下了千古绝唱:“生当人中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天接云涛连小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殷勤问我,蓬舟吹取三山去”生命暮年竟有如此豪情!是的,李清照一生好胜,柔弱的外表下,藏敛着大鹏那高飞的羽翼,这是才女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在女人仅有的狭窄空间里,争出自己的天高地阔,哪怕肉身倒尘伏埃,也不肯把独立的灵魂和飞扬的心性输出去。

不过,我们后人真的应该好好感谢李清照,她不仅让我们拥有了永远享受无穷的李词珍品,更让我们在精神领域感受到了一次震撼,一次冲击,犹如醒壶灌顶,让我们敞开心扉,以快乐之心接纳世间真善美,以勇敢之怀来容纳不公与苦难。李清照生不逢时,悲哉,悲哉。但在我们后人心中作为女中豪杰,作为美神的她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心灵的慰藉吧!

相关范文推荐
  • 11-01 实用药房做活动的心得体会版(案例21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历的重要整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
  • 11-01 最优党费收缴情况的自查报告(汇总22篇)
    自查报告是一份对自身工作学习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书面材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自查报告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希望能帮到大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
  • 11-01 最新手拉手心得体会小学(模板1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中所得到的宝贵财富,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深远的影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x月28日这天,陪孩子
  • 11-01 热门心得体会自尊自爱总结(模板15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总结过去的机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接下来是几篇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自尊自爱,是每个人都应该具
  • 11-01 精选演唱会结束语主持词(案例20篇)
    4.在这个机会下,我希望能与各位一起回顾过去,为未来制定新的目标。请各位观众拿出您手中的会议手册,我们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内容。10岁开始歌唱,13岁就到白宫去参
  • 11-01 精选卖化肥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汇总18篇)
    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综合素质。这是一些社会实践的成果展示,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在还没有进入上大学之前我是从来没有进行过
  • 11-01 最新保安人员月度工作总结(模板13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一篇月工作总结,不妨先来看看以下的范文,相信会有所收获。一、本月工作中,按公
  • 11-01 热门口腔前台心得体会(汇总16篇)
    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心得体会范文9:我通过这次演讲经历,意识到演讲能力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能够自信地表达
  • 11-01 2023年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8篇)
    调查报告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教育、医疗等,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 11-01 最新心得体会引用名句大全(17篇)
    心得体会是对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得失、成败的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我们的提高和进步。在阅读以下范文时,请大家多思考和反思,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和可借鉴之处。“诗歌是一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