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北师版(优秀8篇)

最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北师版(优秀8篇)

时间:2023-10-13 03:21:08 作者:HT书生 最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北师版(优秀8篇)

通过编写初一教案,可以提前了解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进度。对于刚刚开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参考教案模板范文可以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北师版篇一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谈话:出示长方体,如果想把这件礼物包装一下,你觉得需要知道什么?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这就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你觉得要知道什么?

1、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出示长方体透视图。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面与面有什么特点?

说说各个面的长与宽。

提问: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先算出哪些面积?

出示例1

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这个木箱的表面积是多少实际就是求什么?(六个面的面积)

那我们可以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5×2+8×4×2+5×4×2

提问:8×5×2、8×4×2、5×4×2分别求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边在算式下标明上下、前后、左右,接着,让学生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算或者重复计算的面,然后让学将完成例题。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学讨论,解答。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算式:(8×5+8×4+5×4)×2。

提问:问什么先算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以2?

学生用以长方体教具演示帮助学生回答,然后,将黑板上的原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前、下、右面裁下,与左、上、后面进行重叠,帮助学生弄清道理。

提问: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方法,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积再乘以2。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根据乘法分配律变成的。)

提问: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第二种)

教师: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关键的事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

完成练一练第1题。

你还有什么方法?如果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其它四个面都是一样的。

2、立方体表面积计算

独立完成试一试,说说立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完成练一练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作业本

2、一个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都是正方形,表面积是224平方厘米,正好能截成体积相等的三个立方体,每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北师版篇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二、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10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北师版篇三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手段,在小组合作中,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前两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奠定了基础,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由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虽然在前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面和棱的特征,学习了展开与折叠,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特别是对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困难,还需借助于直观的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一个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长方体纸盒、长方体纸盒展开图,课件。

2、学具:长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猜谜语”游戏,猜对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品,请听题

(1)紫色树,紫色花,紫色花开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打一种蔬菜)

(2)红公鸡,绿尾巴,脑袋埋在地底下。(打一种蔬菜)

2、大家的表现真出色,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大礼物,想将它送给这节课发言积极的同学,可是这个盒子不漂亮。现在我要用彩纸包装一下。(师动手包装)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学具, 想想刚才包装的是长方体的哪几个面里?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

2、观察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交流后,汇报交流)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那么怎样计算你的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哪?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试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同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形式不限),看哪一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总结规律。

(1)哪一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汇报算式,引导观察,用什么方法计算表面积的?(对表达流畅,思维敏捷的进行鼓励)

(2)小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分析这几种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为什么这样算?在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与同桌说一说。

3、即时反馈、巩固新知。

(三)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讨论,指名反馈,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为什么要乘以6?

1、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独立探索,再交流计算方法。)

如果正方体木箱没有盖,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归纳小结。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计算?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北师版篇四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二、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10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方法一:10×12×2+6×12×2

=240+144

=384(cm2)

方法二:(10×12+6×12)×2

=(120+72)×2

=384(cm2)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3×3×5

=9×5

=45(dm2)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北师版篇五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北师版篇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北师版篇七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北师版篇八

1.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理解和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1.2过程与方法:

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问题。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2教学难点:

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教学工具

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填空。

1、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二)

(1)计算各长方体中正面的面积。4×2=8(平方厘米)

(2)计算各长方体中右侧面的面积。3×2=6(平方厘米)

(3)计算各长方体中上面的面积。4×3=12(平方厘米)

二、新知探究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1: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2.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生1:我发现正方体展开后也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我发现正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生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外表的面积,也就是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面积和。

生2:简单地说就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呢?

4、探索活动:

“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

上、下每个面,长_0.7米__,宽_0.5米__,面积是_0.35平方米___;

左、右每个面,长__0.5米_,宽__0.4米_,面积是___0.2平方米____。

教师温馨提示: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和----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和----作为长和宽的.

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教师温馨提示:

分别求出相对面的面积,再相加。

小组交流:集体研讨:

学生归纳,老师板书: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长×高×2+高×宽×2

或:(长×宽+长×高+高×宽)×2

5.出示例1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选择两种算法,指定两名学生上黑板板书,并口述列式计算的依据。

生1:先算3个不同面的面积和再乘2。

(0.7×0.5+0.7×0.4+0.5×0.4)×2

生2:先分别求出两个相对面的面积和,再相加

0.7×0.5×2+0.7×0.4×2+0.5×0.4×2

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s=2(a×b+a×h+b×h)

想:求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求什么?自己试一试!

(6.5×6.5+6.5×6.5+6.5×6.5)×2

=(42.25+42.25+42.25)×2

=42.25×3×2

=253.5(平方厘米)

因为正方体的特性所以:

6.5×6.5×6

=42.25×6

=253.5(平方厘米)

答:制作这个墨水盒至少需要253.5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6a2

三、巩固提升

1、计算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15×12+15×8+12×8)×2=792(平方厘米)

(18×9)×4+(9×9)×2=810(平方厘米)

25×25×6=3750(平方厘米)

10×10×6=600(平方厘米)

1.2×1.2×6=8.64(平方分米)8.64×1.5=12.96(平方分米)

答: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12.96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3×3×5=45(平方分米)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0.75×0.5+0.5×1.6×2+0.75×1.6×2

=0.375+1.6+2.4

=4.375(平方米)

答:至少需要用布4.375平方米。

课后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

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s=2(a×b+a×h+b×h)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6a2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0.7×0.5+0.7×0.4+0.5×0.4)×2

=0.35×2+0.28×2+0.2×2

=0.7+0.56+0.4

=1.66(m2)

6.5×6.5×6

=42.25×6

=253.5(平方厘米)

答:制作这个墨水盒至少需要253.5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s=2(a×b+a×h+b×h)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6a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