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小学写字教案反思 写字课教学反思(汇总6篇)

最新小学写字教案反思 写字课教学反思(汇总6篇)

时间:2023-09-25 11:33:41 作者:LZ文人 最新小学写字教案反思 写字课教学反思(汇总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写字教案反思篇一

认识这些文具后,认读“铅笔、橡皮、田字格”。反复带读6个词语,用听读法使幼儿整体认读它们,然后抽出单字让幼儿识记。比如从第一个词中抽出“笔”字认、读、记、用(口头组词)。先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结合刚才读词语的积累,帮助幼儿识字。将复习拼音和学习生字有机结合,更发挥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当小老师,带动幼儿学习,当多数幼儿会读后,全班齐读,带动能力较差的幼儿。

对常用的“笔、皮”,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扩词,调动每个幼儿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引出“我们、写字、要用心”三个词语,进行初步认读。提出问题,怎么写字才是“用心”?幼儿有写拼音字母的经历,所以很容易体会,结合识字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本课还进行了在课文中圈出生字条中生字的训练,为培养幼儿预习习惯打下基础。

反观本课教学,我认为做到了三个结合:

1、复习拼音与认识生字相结合,帮助幼儿说好普通话。

2、有效使用教材,识字与学习习惯养成相结合。

3、听读识字方法与拼音识字方法相结合,拓展幼儿识字途径。

注:本单元中涉及写字姿势的训练部分已经在拼音教学部分相机完成。

小学写字教案反思篇二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反思我的写字教学,有做得比较好的方面,也有很多今后需加强的方面。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自开学以来,我总感觉学生的书写越来越不像话,书写优秀的学生越来越少,书写差的人数逐日增多,真令人头疼。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

二、学生的书写姿势不正确是导致书写差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有好多学生握笔不正确,影响视线,自己的字写成什么样根本看不到;有的学生坐姿不正确,个别学生甚至是趴在桌子上写字,尽管多次强调效果还是不明显。

三、教师对学生的写字指导不到位,没有为学生营造更加浓厚的写字氛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写字效果。

要想改变这个现状,教师起关键作用。下一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写字质量:

1、积极创设氛围,提高写字兴趣

开展作业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努力目标,真正干感受到书法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写字兴趣。

2、 强化写字基本功,提高书写技能

要继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规范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巩固各种基本笔画的书写,写好基本笔画、基本偏旁、基本结构等等,不断提高书写技能。

总而言之,要写好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每个学生抓起、从每个字看起,稳中求胜,严中求胜,真正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小学写字教案反思篇三

在写字指导课的教学尝试、探索中,我感想很多反思如下:

从我自己本身学写字的历程和经验来说,要想写好字必须有个好心态,严肃认真,脚踏实地,这样才有可能把字写好,这是前提。孩子们年龄小,喜欢玩,要他们做到安静认真还有些困难,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要严格管理,慢慢培养孩子们的习惯,如:坐姿、执笔方式、学会读帖等,这一切都要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要做到的。在第一节写字课上,我就给大家讲了大书法家王羲之帮老奶奶卖扇子的故事,很受孩子们喜欢。“王羲之利用自己的字的影响力,帮老奶奶卖掉了扇子,说明书法是有魅力的,如果我们通过练习也能把字写好那该多好啊!”给孩子们讲讲大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其荣誉感,是写字教学的良好手段。

学写字必须学会临帖,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规律,没有捷径可走,写字不和做数学题一样有简便方法,它的简便方法就是日积月累。让孩子们学会临帖,纠正其不美的笔画是必须要做的,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学临帖,由于孩子们没有这样的习惯,或者不适应这样的方法,可能做得不够好,我们应该严格要求,帮助孩子们养成善于读帖、临帖的学字习惯。

本学期,开展写字比赛活动,本方案正在进行当中,相信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写字教学的内容很多,现只体会到这几点,相信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和探索,写字教学会更完善,孩子们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小学写字教案反思篇四

这学期我教一、二、三年级的写字课。一、二年级是小学生写字的起步阶段,从入学开始就要下功夫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三年级学生又是刚刚接触到钢笔,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用笔习惯、执笔方法、书写特点,如果在起步时要求不严格,以后纠正起来要花费更大的力气。以下是我在写字课上的几点反思。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学时,我借鉴二年级同学的书写提示:由一个同学负责提醒说:“写字要做到”其他同学齐说: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学生边说边写边调整标准坐姿。一年级选了爱说爱动的苏家博负责提示并增加了动作,学生更愿意接受这样利用表演、儿歌等宣传媒体的提示,教给学生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并表扬姿势端正的孩子,争取让每个学生做到“姿势不对不动笔”。

每学一个字前,我总是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中国汉字的形体美,再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心观察这个字左右两边的占位问题,对于结构不便掌握的字有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横中线或竖中线上的笔画是什么;有时我让学生找这个字中最长或最短的笔画;有时让学生找最主要的笔画;还有时候让学生展开联想:如弯钩就像你挺着肚子但是不能倒下。总之让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

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讲解写好字的要领,一边写一边提醒每个孩子在他们写字时也要像老师这样用笔。低年级的学生模仿力很强,老师也最容易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利用自己整洁美观的板书对学生进行渗透,让每个学生成为你的“粉丝”。

但是我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向我提意见的同学,老师你写的横应该挨着横中线,你写得横没挨上或书上的撇短你写得长了。作为教师虽然极力的想给学生展示最漂亮的字但和书上的字没有差别,也是很难做到的,我就对学生说我课前已经偷偷的练习过了,还是被你们发现问题了,你们的火眼金睛可太厉害了!老师都没你们细致,那你自己写字的时候可要认真观察呀,努力争取和书上写的一样好。

现在孩子的普遍特点是表现欲强,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肯定。于是,我在写字教学中也设立了多种奖励机制。凡是写得认真,规范,漂亮的字,我会立即将它在全班展示,并当场给他在写得特别好的字下画一朵小红花,一次作业得五朵或五朵以上小红花的可以得到个小粘贴,其他学生羡慕极了,也就更加认真了。就连一年级的庄林君、魏鹏都得过好几次小粘贴呢。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写字能力都有所提高。

在教学中,我还设置了多种评价的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学生在一次次的评价中得到进步,孩子们写字的劲头十足!

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不得不面对学生之间是有差异

的这一事实,过分面向整体,“兵教兵”体现就少,对于学困生除了要老师多指导外,也不能忽视同伴的力量,毕竟同龄人交流更容易一些。

在上课时把完成教学任务放在第一位,应该是没错的,设想一学期有那样一节课,不学习,搞比赛,评等级,发奖品,学生的书写水平还会提高。

小学写字教案反思篇五

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不厌其烦地读这篇貌似平常的小文章,从我的知识结构出发,理解与审视它。为了在教学中体现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字词句短篇,我反复推敲。既找到了一些对于学生理解有重要作用的关键词,如“好学上进”、“非常认真”、“有名”等,又完成了非线性的教学设计。考虑到文章可以分为三个意义段(第1节为第1段,讲的是少年怀素好学上进;第2、3节为第2段,讲的是为什么怀素可以成为有名的书法家;第4节为第3段,讲的是成年怀素的有名。),同时三个意义段之间又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1、3段是时间先后关系,2、3段是因果关系,第2段中的2、3小节又是并列关系),因此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从第1节跳到第4节,再教2、3节,对于2、3节的教学先后顺序由学生来定,学生先提及哪一节就先教哪一节。为了在教学中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我又找到了一些拓展点,如对“好学上进”“有名”的理解、让学生自由畅谈、书法比赛等,促进了学生对文章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

如果以上是对教材的理解,下面就是对教材的审视了。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明明是三个步骤,作者用的却是“先……,再……”这样一组关联词。这很容易对学生造成一种误导,尤其是对事物缺乏本质认识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当时我一心想着作者有多不应该,以及如何把教材改过来,所以在“怎么教”的问题上处理得过于草率了。我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了“他先,记住,再。”的填空。显然,这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是多么地不伦不类。倘若当时能从文本创生的角度好好想想,设计出“他先,(然后)记住,再。”的填空,那该多好啊!

二、我与学生的对话

很多大教育家都倡导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我看来,师生之间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实现师生有效对话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也在教学中努力地实践这一点。首先我尽量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微笑、点头以及在学生答错时善意的夸张表情等。其次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尽量用激励性的评价语,如“真不错!”“太厉害了!”“(字)真漂亮!”“来,老师和你握个手。”等。对于学生不太好的回答,我也能给予肯定,同时加以正确的导向,如“能说得更生动些吗?”“能说得更具体些吗?”再次能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一水平处,话语中常用“我们”,如“让我们一起来一遍!”“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我来当大家的开头炮!”

如果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有效对话的第一个重要,还有两个条件也不容忽视的。一是教师对教材、教学设了然于心。只有超脱了文本以及设计对你的束缚,教师才会听清学生的话,才可以与学生对话。二是教师应具备相当的教学应变机智。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比较缺乏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些担心学生的回答出差、出错,害怕课堂上出现我应付不了的局面。因此在教学中几次出现了“递词”现象,如理解“好学上进”一词时。想象当年自己当学生时就非常害怕教师这一招,因为它会让自己手足无措,自己想说的不敢说,而老师提醒的又不会说那种紧张和局促犹在心头。

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曾看过一篇叫《语文教学的“冷”思考》讲的是如今的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拓展过泛,课堂上学生伶牙俐齿、口若悬河、唇枪舌战,场面热闹非凡,却没有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和思考。所以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力避这种华而不实的现象。争取更多的契机让学生去读、去思、然后再读,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同时,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我尽量关注的是全体而不是个人,如“自己在下面试试!”、“我们一起来一遍!”

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主要出现在第一课时),如学生对这一类文本兴趣不大,其吸引力远不如童话、诗歌等。这对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第二课时)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在词语理解上尽量联系他们的实际,又创设了“小小怀素在成长”的书法比赛环节,还拿出毛笔、木板让学生直观感受写穿的不易,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在我的教学中,生生对话的场面不多见,这是教学中最大的遗憾。究其原因,还在于我对学生的不信任,以及对自己应变能力的怀疑。在学习第二小节时,我设计了一个用怀素方法练字的环节,考虑到平行班学生在学习这课时不会应用的现状,我在让学生尝试之前就先做示范。事后想来,此举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能让学生先作尝试,在出现问题后,再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间充分对话,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这该多么理想啊!

“教学总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我也如此感叹。

小学写字教案反思篇六

从事写字教学,已有几年的时间。感觉到写字教学绝对不是一项简单的话题。要想自身过得去,学生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着实不容易。

今天上了一节低年级的写字课,重点让学生分析上下结构字——字底的特点,并把字写好。

上课开始,我从故事引入,给学生讲了一个董其昌发愤临池的故事。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董其昌到了17岁才开始学习书法,并且发愤临池。终于成了明代晚期著名的书法家。但当教师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有一名学生站起回答道:我听了这个故事,感觉到学习好不好不重要,关键是要写好字。这样的回答毫无疑问的引来在座的同学和老师的嘲笑!我也有些震惊,是教师引导错了吗?这位教师只能微笑着说:“是这样的吗?应该是学习好,还要写字好,这才是最好学生的表现。

在这里,感觉到没必要浪费时间和学生探讨无聊的话题。只需一语道破,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自己领悟吧。

八个范例字讲完,安排学生及时的描红临摹,在他们练字的过程中,我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并不停地巡视指导,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们兴趣比较浓厚,写得也十分投入。(下次上课看了他们的作业,写得都很工整、到位,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