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优秀5篇)

最新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3-10-10 19:33:25 作者:纸韵 最新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优秀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夜晚,每当我们抬头望月,就会想起住在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和月亮有关的诗歌。

二、了解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三、了解作者

1、请学生介绍李白

2、看投影,深入了解作者

3、想一想,以前学过李白的哪些诗,尝试背诵

(1)《静夜思》:

这首诗写于作者26岁时,写作地点在当时的扬州旅舍。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李白抬望天空一轮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静夜思》。

(2)《望庐山瀑布》: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通过形象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早发白帝城》

这是诗人五十多岁(57)时写的一首诗,当时李白要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西部,因参加永王李u幕府事被牵连),走到白帝城得到朝廷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四、了解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峨眉山月歌》写于《静夜思》之前,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投影)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满怀留恋之情。

五、齐读古诗,学习生字

1、注意读音:君

2、注意写法:“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3、尝试组词

六、再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律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七、细读古诗,两两合作,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半轮:半圆,(看插图理解)这里指上弦月(上上西西,上半夜从西面出来,月面朝西)或下弦月(下下东东,下半夜从东面出来,月面朝东)。

2、影:指月影。

3、流:流动,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4、夜发:连夜出发。

5、向:驶向。

6、思:思念。

7、君:作者的友人。

8、下:由上游往下走。

八、看动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说明理由

1、示例:我最喜欢第

句,因为它描写了

的美丽景象。或我最喜欢第

句,因为它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

3、投影:

第一句描写了秋夜峨眉山半轮明月高挂的美丽景象;

第二句描写了月亮倒映在平羌江清澈水面的美丽景象;

第三句描写了作者连夜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的美丽景象;

第四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

九、三读诗歌,找出诗中的五个地名,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投影:

五个地名连用,既点出行程,也表达了思乡的情怀。

十、拓展:填写与月有关的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十一、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习字册》;

3、完成《补充习题》。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篇二

今天我教学了古诗两首的《峨眉山月歌》,昨天晚上就开始了思考这堂课了,为了突破枯燥的古诗教学,我尝试采用了任务驱动法。

上课一开始必要的`导入之后,我就提出了要求:今天这节课后的任务就是把这首诗歌改编成一个故事!看得出许多学生都有点畏难的表情,但是碍于我的“虎威”也只是张张惊讶的嘴而已。

既然觉得有难度就好了——有压力才有动力!接下来我就发问了,同学们都感到有难度,你们觉得难在哪里?提出来说说!这下子,他们提出的问题就成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听得也认真多了!而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

每当一行诗歌的重点、难点突破了,我就让学生来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我此举的目的:一是真要听听他们会说了没有;二是没有举手的人要么没有听课,要么还有问题,乘机发难(哈哈哈!我觉得我有点阴险的!)双重压力之下,我觉得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加主动了!

而在讨论中,老师的巡视也应该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参与学习小组讨论,安排小组代言。今天我就参与了一个小组的讨论,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他们交流,并让他们帮我代言。

今天连上两节课下来,大家好像都没有累得感觉,今天的教学应该是成功的

课堂教学大方向上,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细节上耍耍阴谋也无妨!

教学之后,我又跟师傅教科室夏炎洁主任交流了,交流中,我们对情景教学和日常能力教学的矛盾都提出了相同的看法,能够像特级教师那样把技能训练和情景教学结合在一起还真的不容易!这将是我努力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今天开始我对刘一洲、杨开来等人开始了“绝对板脸”制度,同时辅之以谈心制度,效果还挺灵的。当然看着这些“活宝”,心里还是挺想笑的,强忍着还真有些难过!呵呵!不过能制服他们就要这样!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篇三

本周四,上了一节录像课《峨眉山月歌》,上课后,将录像后的成品自己看了两次,也借此对本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综合前期的备课、上课、再备课,自觉本课有如下进步:

第一、依据新课标中对中年段古诗的目标来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标中,3-4年级古诗教学方面的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重在情感的体验以及想象力的激发,据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除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的目标外,还有关于“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感悟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的目标,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将目标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

第二、吸收了本学期备课组在古诗教学方面的结晶,流程比较清晰,重难点的突破比较顺利。本学期,区级古典文学现代化的课题观摩会在我校举行,同年级付晶老师要上一节展示课。整个磨课的过程跨度将近一个月,有备课组互听、互评,校长指导、区级教研员下校指导、市级教研员指导。我全程参加了,吸收了部分精华。特别是古诗教学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诵诗这几个流程,而且每个流程如何贯彻落实也有了深刻的体会。在我的教学中,我吸收了这些精华,并且加以了运用,实现了过程清晰,学生走入了诗歌的情境,领悟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浓浓的乡愁。

第三、教学语言更加精炼,对课堂的操控更加成熟。以前上课时,由于自己没有谱,这个“谱”我理解的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理论的研读、备课的准备充分等,由于事先的积累不够,会出现课堂上有废话,操控不了整个课堂,教学重难点没有突破,在一个细节问题上纠结顾此失彼等情况。随着自己学习的深入,以及对教学的领悟力有所提升,表现在备课上,更加有的放矢,上课中,语言比较规范,课堂的呈现也在可控的范围内。

第三、教学准备比较充分,学生的表现能力较强。这节课本学期曾经上过一次,当时是校长推门听课。第一次上课,我自己对教材吃得不够透,诗中五个地名,没有提出来让学生去发现,甚至自己也没有搞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于是教学中没有呈现。在领悟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阶段,辅助的烘托比较少,比如说图片、音乐都没有,学生出现了地名不会读、背诵不顺畅的情况。这一次上课,备课方面我进行了调整,重备前,反复查找资料,首先自己把诗歌吃透,然后把自己的关于地名的思考加入到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的圈划、思考,一起理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在入诗境悟诗情环节,我加入课图片和音乐烘托,教学效果比第一次上课要好,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但是,本次课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在入诗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时是围绕“作者此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经过复习的过程,对于诗歌已经十分熟练了。完全能否揣摩到我问这个问题的意图,马上就心领神会地说“看到了头顶的半轮月亮,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在这时候,我觉得我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就带领同学们通过感情朗读进入诗歌描绘的世界。但是整个只有月亮的世界太单薄了,事实上,作者坐船漂流在江面上,是可以见到特别多的景物的,这些景物与月亮在一起,才更有意境更真实。可是,通过两个孩子看似完美的回答,我就将想象的脚步停留在此了。没有将学生的思维打开,是本节课的硬伤。

第二、自身的形象需要再打磨提升。整堂课下来,我虽说有微笑,但是语言不够活泼、肢体语言太过古板略显僵硬,头发也没有整理好。离理想的小学老师外形活泼、贴近小孩子的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还有距离,自己平时要试着去调整,多录音录像,对照不足去改。

第三、自身的基本功需锤炼。在教学录像中,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板书很快、而且不够美观,在说话时有时停顿过长、有时会有一些方音出现。一节完美的课堂,这些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今后要有意识去改进。

通过这节课,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有待发展的空间,今后要落实,离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和完美的教师形象还很远,尝思索、勤调整,朝着目标去。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篇四

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写作背景和诗人,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

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有个学生说:他知道了李白离开峨眉山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在江面上,非常美丽。我相机提示:这就是哪句诗的内容?有学生回答“峨眉山月半轮秋”,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学会自己读诗,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颠倒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秋峨眉山月半轮”,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有学生说: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时,看到月亮也在跟着他走。现在,月亮在平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学生也能有所明白。接着,我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学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也有同学说,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

这样的提问点拨,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有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洲”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又入情入理。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篇五

出示古诗后,请学生自己读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都读得很有自信,有好几位同学在朗读时还能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得很有节奏感。

二、会意

理解古诗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诗句中的意思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时,边看图边讨论,先攻破字词的意思,再把整句诗连起来解释,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失为在古诗教学中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容易掌握字词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如“半轮”一词的解释,学生是根据“一轮明月”迁移而来,其余的字词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在学完这首诗后,我问学生:“读完这首诗,发现诗中描述的地名比较多,你能从中找出来吗?”学生马上低头仔细寻找,并在书上圈划,找到了这样五处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很显然,这也是这首诗中的一个亮点,诗人频繁使用了五处地名,我们读来却不觉罗嗦重复,这就是“诗仙”的魅力。

相关范文推荐
  • 10-10 幼儿园大班名胜古迹课讲 幼儿园教学反思(大全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10-10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大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
  • 10-10 最新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 10-10 2023年泡泡器教案反思(优质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 10-10 四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模板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 10-10 三年级认识我自己教学反思总结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学反思(精选7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
  • 10-10 最新小蜜蜂安全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
  • 10-10 2023年找春天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不足(优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找春天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不足
  • 10-10 西门豹治耶教学反思(模板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
  • 10-10 2023年二上做家务教学反思(汇总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