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实用17篇)

最新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实用17篇)

时间:2023-10-13 22:53:40 作者:雨中梧 最新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实用17篇)

通过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展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盲点和不足。你可以从以下教师总结范文中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总结水平。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一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方面:

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4.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5.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6.哲学与生活: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7.哲学与文化:哲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哲学与时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9.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非辩证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以上知识点是高中政治必修一中的基本概念,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二

(1)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这些关键词不能混用。

(2)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世界性的关系:二者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文化“首先”有民族性,然后才是其世界性,只有民族的才可能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态度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原则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态度”和“原则”不能混淆。

(4)文化传播途径和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传播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文化传播手段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新传媒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做题时“途径”和“手段”不能混淆。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三

(1)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精神力量,不能说是“物质力量”,但是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和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同步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可以滞后或超前”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5)文化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6)文化需要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来实现的。

(7)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不能用“决定”-词。

(8)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潜移默化强调的是“不知不觉的、无形的非强制的”,但不意味着人接受文化的影响是完全被动的,人可以主动接受先进文化、优秀文化的熏陶。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久性和深远性,文化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作为人的素养的核心,这种影响往往是终生的。

(9)“丰富精神世界”和“增强精神力量“的判断:丰富精神世界侧重优秀文化对人的“三观”的影响,对人的健全人格的塑造等,强调的是“内化于心”。增强精神力量侧重优秀文化的感染力、感召力、震撼力,强调的是“外化于行”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四

1)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汉字和史书典籍是渊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博大精深是从横向、从文化的内涵上突出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2)区分“文字”和“汉字”: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书写的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是“中华文明”。

(3)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文化的形成,但不能说由地理环境“决定”。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是其“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指的是“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5)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气质,“植根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文化中,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不能颠倒这一关系。

(6)区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创造精神--辛勤劳作,发明创造。

团结结精神一民族凝集力、向心力,集体主义意识;世界和平与发展;

奋斗精神一-革固鼎新,自强不息;团结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梦想精神一-一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7)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抽象的。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但其具体内涵会随时代的发展而不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8)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只有注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五

(2)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强调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强调“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辩证否定的过程。

(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6)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不能说文化创新源于创作者的“灵感”。同时,文化创新又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7)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不能说“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8)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一个推出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但不能说文化“趋同”。

(9)区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要求”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个:其一是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即“维承传统,推陈出新”;其二是对待外来文化问题,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1)“历史虚无主义"与“守旧主义”针对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共同点是制裂传统和当代的关系,“民族皮主义与”封用主义”针对的是对外来文化的问题,对裂的是民族文化与外城文文化的关系。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六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1.冶铜技术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后又增加了新品种金宝地。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七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其职权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注意: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制度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原则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4、经济地位

(1)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3)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国家的经济政策

(1)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

6、任务

(1)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核心

(1)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2)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8、国策、战略、方略

(1)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

(2)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3)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9、目标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共同理想)

(注意: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2)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1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0、国情:

(1)基本国情: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注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人口国情: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资源国情:

a.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b.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5)科技国情: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11、基本路线核心内容的地位: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注意: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最根本的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2、祖国统一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3、内涵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4、基点、基石

(1)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3)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5、“集中表现”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2)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16、地位

(1)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地位)

(2)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地位)

(3)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4)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八

1.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2、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3、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基本权利)

4.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5.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6.公民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相对应存在的)

7.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

8.中国共产党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不能代替。)

9.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

10.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1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2.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只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13.我国的宗教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发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14、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1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社会主义社会)

16.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略。(基本方式)

17.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18、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

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原理内容】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九

有关元素性质和物质结构题解题的窍门归纳:

(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2)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化合生成盐,该元素是氮。

(3)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4)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溴,金属单质是汞。

(5)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氟。

(6)三种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皆能反应,则必定含有ai元素。

有关元素性质和物质结构题解题的窍门归纳:

(7)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是钠,焰色反应呈紫色的元素是钾。(8)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氯。

(9)单质的硬度最大的元素是碳。

(10)化学式为a2b2形的化合物,则只可能为na2o2、h2o2、c2h2。

三招攻克化学推断题:

1.猜测出题者的意图。化学这一门的知识点比较多,而高考试卷又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涵盖,所以出题者要考查的也就是那些重点的内容,即一些经常碰面的元素,比如氮、硫、碳,重要的基本的化合物二氧化硫、氧化铁、硫铁矿等,以及和我们的生活比较相关的,比如氧气、氯气、铁之类等。因此在做推断题时大体的思考范围就要有个界限,不能漫无目的乱想。

2.找突破口。题干越长,给的分支越多,往往题目就越简单。因为题干越长,分支越多,也就是给的信息越多,越容易找到突破口。一般的突破口就是一些元素的特性,比如能腐蚀玻璃的单质,自然就知道是氟了;还原性最强的离子,就是硫离子了等等。找到一两个突破口,题就很容易解开了。

3.如果实在找不到突破口,在大致范围确定的情况下,大可猜上一把。因为大致的范围确定了,就可以根据题目给的条件猜出几个可能的、常见的、常用的元素或是化合物,再用排除法找到答案。

元素推断题技巧:(物质之最)

1.氢化物沸点最高的的非金属元素是0

2.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1

3.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

6.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有石墨和晶体硅

7.能与碱溶液作用的单质有ai、cl2、si、s

元素推断题技巧:(物质之最)

9.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10.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e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气候分为两种: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

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一

世界各大区域经济状况:

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

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

1、世界上的热带经济作物区: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国);

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

4、工业发展迅速;

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1)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积大;

b.光照充足;

c.温差大;

(2)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

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

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2、特产: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榄油;

(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

(4)伊拉克椰枣;

1、热带经济作物;

2、采矿业;

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

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

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

3、旅游业发达;

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1、农业-高度机械

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

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二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函数的应用】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三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四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五

1、(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是寡人之过也(的)

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六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七

棱锥的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esp: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