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重阳节登山日记(优质7篇)

重阳节登山日记(优质7篇)

时间:2023-10-15 12:49:24 作者:HT书生 重阳节登山日记(优质7篇)

就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与同事和上司良好地沟通与合作。就职总结最好能结合实际案例和成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归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就职总结范文,从中学习和汲取经验。

重阳节登山日记篇一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一起去登山。我们准备去登大南山,一切准备妥当后,我们就出发了。

到了南山,一开始,人还不是太多,慢慢的,人数增加了许多,最后人山人海。开始爬了,有许多人在爬山,有穿高跟鞋的人,有穿运动鞋的人,有穿凉鞋的人,还有光着脚的人。我们爬啊爬啊,穿过人群,大约用了四十分钟,到达山顶,稍作休息,开始下山。我爸对我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我却反驳道:“错,是下山容易,上山难。”说完,我就像风一样飞跑起来,没跑几步就摔了个狗啃泥。接着,我爸又说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心里暗暗的想:“分明是听了老爸言,倒霉在眼前。”又过了四十分钟,我们终于下到山底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爸对我说:“‘上山’好比人的地位提高感到荣耀,日子好过;‘下山’好比人的地位降低感到丢脸,日子难过。总之,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回到家里,我洗完澡,懒洋洋躺在床上睡着了。

重阳节登山日记篇二

重阳为什么要登山,我小时候就听爸爸讲过它的来历。

传说东晋有个人叫桓温。一天,朋友费长房对他说:“老兄,九月初九那天,你家将有灾害,要赶快避一下。”桓温一听吓了一跳,急忙对家人说:“快做些糕点当干粮。”

第二天全家带着糕点爬上山避灾。过后回家一看,鸡犬果然都得瘟病死了。桓温很感激费长房的救命之恩,每年九月初九,便带着糕点登山远眺,希望再见到费长房,家人还插茱英,千百年来,这便成了一种风俗。

我五年级的时候,就是去年九月初九,爸爸又带我去登紫金山,大概是长久锻炼的原因,近500米高的紫金山,我一口气便爬上顶峰。此刻南京城正沐浴在灿烂的金光里,耸立的高楼,笔直的马路,长虹般的大桥,银练似的长江,一时尽收眼底。我对着眼前的一切,想起语文课上刚刚学过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便高声朗读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爸爸听我念完诗,自言自语地重复念道:“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英少一人,少一人,是一人啊!”

重阳节登山日记篇三

去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我们玩得可开心了,给你们讲讲吧。

重阳节的早晨,我们一家子都早早地起床了,只有妹妹还在睡觉,叫醒她后,我们便整理了一下出门必带的`物品,要去登山啦!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到了傍晚大家手里都拿着山上采来的各式各样的花和树枝往回走。我和妹妹两个人的头上还带有花环哦!看看大家满头大汗的,真是一次有点辛苦但很有意义户外运动啊!

重阳节登山日记篇四

第二天早晨,我们一家就开始爬云龙山。刚到一半,外婆外公就累得直喘气,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我是不安分的,听着耳畔松涛阵阵,看漫山红叶缤纷,还不忘在林中搜寻一闪而过的小松鼠。最吸引我的是路边的野花。话说“路边的野花你别采”,怎么能不采呢?山花烂漫,鲜艳夺目,点缀在绿草丛中,那么招人喜爱。我像鸟儿一样,追着蝴蝶雀跃,一不留神,就采了一大把。分了送给外婆和妈妈,她们都很高兴,抱在怀里爱不释手。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途中遇到不少登山的人。我突然记起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些风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体现。

“哇!好美的山哦!”从小我就随家人爬了无数次,但每次爬山都是外婆外公背我爬的。现在外婆外公腿脚不利落了,不再是可以背着我上山的体魄了,妈妈爸爸的额头也爬上了皱纹。我的成长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在爱的氛围中成长,我好幸福。成长是个过程,我愿我的成长如爬山一样,有时可以停下脚步,陪伴家人歇息片刻,欣赏路边无限风景,采撷鲜花装点他们的容颜,他们的梦。

重阳节登山日记篇五

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而且登高也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一个人完成了一件挺难的事是多么高兴、激动!而今天,我就体验了一回胜利的感觉。

我和妈妈、舅舅、妹妹去爬王仙岭,王仙岭有五百多米高,山势很险,而且没有缆车,要一步一步地爬上去。“哇!这怎么爬得上去?”可我们还是一股作气地爬山。

蒙,真是雄伟壮观。

我们继续爬山。

山呀山,路弯弯,山真陡,一会儿,我们就没劲了。

“快呀!马上就到顶峰了!”

除了我,其他人都精疲力竭了。

“加油!加油!”

磨了很久,我们终于全部爬上了顶峰。

“我们胜利了!……”声音传得很远,我太激动了,我们挑战了自己。

登高的“登”是登上顶峰的“登”,也是“一览众山小”的登。

重阳节登山日记篇六

今天,唐老师为了使我们在学习中放松自己的身心,带我们来到紫阳楼四楼观赏远处的景色。

来到四楼,这儿是紫阳楼的顶楼,与下面的楼层大不相同。在楼梯口,我们就发现了一个绝好的观赏之处:这里的高度是其它楼层高度的一倍,而且装有十分明这的窗户,对前方的景色一览无余。从窗上往下看,一切事物都显得十分渺小。远处的田野只有巴掌那样小。周围的高楼大厦看上去最高也只有一分米那样。但从地上看,却十分高大广阔。我们的又来到了后面的走廊。“啊!”一阵阵惊呼传了出来。这儿的景象与前面的大不相同。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长在高低不平的土坡上。显得格外错落有致。这油菜花放眼望去金黄一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在童话中,总会提到金光闪闪的金币、金衣,但这油菜花却胜过它们好几倍。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吧。这黄是纯天然的,纯洁中带有闪这的美丽。这是任何金匠们都无法做出来的。正因为这样,它才让人陶醉其中。

远处的公路在树木下显得若隐若现。行驶的车辆像甲壳虫般快速地飞驶。公路旁边的派出所十分醒目。这是一栋黑白相间的建筑,四处都筑有围墙。墙也是黑白色的。整栋大楼虽然只有黑白两色,显得十分单调,但楼顶上插的五星红旗让建筑变得庄严宏伟。让人油然生出一种威严的气息。与前面金黄灿烂的油菜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来到三楼,我的目光集中到了一棵松树上。这棵松树并不是像其它松树一样笔直的,它是一棵歪松。它不高不矮,但我从它那歪斜的形状上看出,它已经饱经风霜。它之所以会成这样也许是因为被大风刮斜的吧。但它却并没有倒下,仍然立在那儿。

登高望远,从古至今,有许多人在高处看到了十分美丽的景色。而今天,我也看到了这从高处往下看的绝美景色。看来,从上望下观赏景色真是别有一番奇趣和美妙啊呀!

重阳节登山日记篇七

重阳这一天,艳阳高照,我们约好去登山。

挺扫兴的是,一大早太阳就这么灼灼逼人,烈日当空,虽然时值深秋,却宛若盛夏,前一天满满的兴致减了大半了,因为重阳节之故,又这么一大帮人组织起来登山,所以还是努力让自己坚持到山顶。

一路上,无心领略沿途风景与前几次有无变化,只顾着随上山的人流不断向上攀登,到得好汉坡的公路上已是10:20,我们在路边坐下休息,这时,有身着运动装的参赛者,从山下陆续跑来,看他们的样子已很累了,这应该是跑在最后边的几位了,有挥着旗的负责人跟在他们后边减着:加油、不求名次只求坚持到底。

休息过后,继续,走至好汉坡,临时设的露天舞台旁围有很多人,一手持话筒的主持人站在台中,询问台下哪位是年纪的长者,要请上台来做采访。最后,请到一位老爷爷登台做访。我远远听着,有些好玩,便走过去,站到前排,看个究竟去。

那位爷爷说,他今年七十九,一年要登七次梧桐山。

主持人问爷爷,为什么独自一人登山。

爷爷答,同儿子孙子一起来的,他们还在下边还没上来,爷爷要比他们早20分钟登上山。

听到这,台下哗然,掌起四起。

爷爷接着说,他每次登上梧桐山后,都要作诗一首,今天也作了七绝两首,要念给我们听听。

听到这,我来了兴致,给爷爷热烈鼓掌。有趣,有趣。

爷爷的两首诗第一首只念了一遍,第二首主持人又念了一次,我只记了个大概,如下:

一笑(谐音,是否是这两字不得而知,我猜这前两字应该是爷爷的名讳)老叟七十九

满头白发心不老,

七登梧桐意兴高。

后续未及听完,同伴要继续登顶了,因为怕正午的阳光更强,那时爬山更热。所以,虽然有点留恋,还是走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