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小伙伴教案七年级(汇总8篇)

2023年小伙伴教案七年级(汇总8篇)

时间:2023-10-15 02:43:06 作者:文轩 2023年小伙伴教案七年级(汇总8篇)

教案可以作为教师交流和研讨的依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改进。这些教案范文注重课堂的互动和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伙伴教案七年级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爱惜粮食的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出来?(指名背)

根据情况表扬孩子的声音大,或是有感情,很投入等。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就是古体诗。诗歌以“首”为单位。

3、我们先学《锄禾》,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还有谁了解李绅这个人。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小黑板。

a领读“锄禾”。纠正读音:锄:翘舌音。

b解释题意。锄头,农具,可以松土锄草。禾:指禾苗。“锄禾”就是用锄头给禾苗锄草。

2、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一遍。想想这首诗有几句。

3、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画出生字词。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词板: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小老师带读。

指名认读,提醒学生“辛、盘”是前鼻音。

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禾:“木”字上面加一撇;

午:“牛”字不出头;

粒:“米”加“立”;

辛:“立、十”,老农夫锄草在田里站立十个小时是多么辛苦呀!

苦:“艹、古”成“苦”。

过渡:记住了这些字形,读准了字音看谁能把这首诗读通顺,读准确。

(指名读,齐读)根据情况表扬(同学读得很准确,真响亮等)

5、看图

(1)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是什么?自由说图意。

看图理解:“日当午”是太阳当头的意思。

“汗”:汗水。

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烈日炎炎,太阳当空照,农夫在农田里锄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农民伯伯种田很(辛苦)

谁能读出农民劳动的辛苦。指名读,分组读。

这一句诗描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

(2)那第二句诗告诉我们什么?根据字面意思给大家说说。

(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每一粒粮食都来得不容易,我们要读出珍惜的语气。

谁是最珍惜粮食的孩子,你来读一读第二句。

6、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标出重音,划出停顿符。

再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7、指导背。

大家已经明白了,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惜粮食。

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书写的四个生字:“禾、午、辛、苦”。

2、认读,口头扩词。

3、学生分析字形。

4、重点指导辛、苦:这两个字的第二笔横,都要写得长而稳。

5、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锄禾》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文档为doc格式

小伙伴教案七年级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树的。指导看图: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是怎样的心情?(高兴开心)

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心情来。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评价。

3、有好办法解决吗?自读课文,找出解决的办法。(指导朗读)

4、小树终于栽好啦!齐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谁的功劳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5、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团结力量大。

6、齐读课文。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基本完成了初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能体会角色的心情,较为流畅地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且通过讨论,逐步明白了成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要团结起来,共同出力的道理。

但是,我却感觉到,在指导朗读上,还不够深入,有些浮于表面。每一部的指导,都好像在往前“赶”。学生还没有读到位,就又赶到下一环节去了,所以在最后的齐读课文时,朗读总觉得差那么点。我想,如果能在教学中让孩子再去演一演,让他们真正能够融进课文中,体会到从一开始高高兴兴上山栽树,到遇到困难的着急难受,再通过想办法、同出力解决困难,最后得到栽树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目的,学起来才更津津有味。

舒城路小学匡黎

[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三个小伙伴(苏教版下册)]

小伙伴教案七年级篇三

教学目标:

1、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知道朋友多,快乐多。

2、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初步体会与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教学重点: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课前准备:

教师:授课教师和朋友在一起的照片。

学生:小伙伴的资料或照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提问:放学后,节假日里你都和谁一起活动?(指名说一说)

2、谈话:在课外和你一起活动的小朋友我们把他们叫做小伙伴。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我们自己和小伙伴的故事吧。

板书:我和小伙伴

二、说说小伙伴,体会和小伙伴交往的快乐

1、教师投影出示像片讲自己和朋友间的小故事。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和小伙伴之间的故事吧。

2、指名学生来讲。(投影出示学生所带照片和书中典型图片)

3、提问:如果没有伙伴将会什么感觉?心情会怎样?

4、小结:和小伙伴在一起很快乐。朋友多快乐多。

三、活动:该怎么办?

1、请一小组同学到讲台上选一样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一些小东西。(有学生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出现了几名同学同时选择一件东西。

2、提问这一小组同学:大家说说该怎么办?

3、提问全体学生:说一说、那种方法合理?那种大家满意?

过渡:刚才大家出的主意都很多,而且都有自己的道理。最后解决的比较满意。现在还有一名同学也遇到类似问题,大家帮他想办法,看怎么解决那个问题。

投影出示分玩具事件。学生讨论。指名说一说。

板书:大让小轮流玩猜拳一起玩

4、投影出示分蛋糕事件。

分组讨论:该怎么办?

指名到讲台前表演一下。

5、小结:许多同学想到将大的让给别人。提到最多的词也是谦让。最后不管是吃大的还是吃小的`,大家都很高兴。这就是谦让的结果。互相谦让,想到别人,是在大家共同分享,所以大家都快乐。

四、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1、讨论:你们小组听谁的?(投影出示插图)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解决的?

2、小结:在许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大家要商量解决。

板书:商量解决

五、犯了错误怎么办?

1、想一想:不认错有什么不好?那个小朋友说的好?(投影出示插图。)

指名到前边表演一下。

板书:勇于认错

2、小结:和小伙伴在一起很快乐。如果在相处中遇到问题,一定要解决好。不论是什么方法,一定要有道理。不论什么问题,不仅要想到自己还要想到别人。这样,大家才能相处愉快。

小伙伴教案七年级篇四

复习三原色的组成,能用三原色画一幅想象画。感受三原色带给自己的冲击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巩固和使用

教学难点:三原色的交替使用和色块比例

教具准备

学生范画、自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2、小结:三原色分别是柠檬黄、大红、湖蓝,它们互相调和以后就变成了橙绿紫,画面效果很鲜艳,很好看。

二、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从形到颜色的使用或者构图与感受这方面来谈谈)

三、学生作业

1、大胆的运用红黄蓝三色,自由的画一幅想象画

2、请小朋友将三原色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3、可以使用黑色勾线,也可以不勾线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给自己的画取一个美丽有趣的名字

六、总结欣赏下课

小伙伴教案七年级篇五

1.阅读《好阿姨》。

(1)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2)交流、讨论。

(3)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呢再仔细地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4)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地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2.阅读《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1)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2)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的想像世界,只要大胆想像,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二)畅谈感受

读了《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这两篇作文之后,你对作文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意图这个教学环节旨在通过阅读例文,畅谈感受,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作文是简单的、自由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顺乎自然的。

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一)确定内容

1.内容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你准备写什么请仔细想一想。

意图本次习作旨在让学生在与作文“零距离”接触的过程当中,调动学生的.作文热情,使他们愿意写作、热爱写作。

2.交流构想。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构想的习作内容,拓展思路。

(二)其他要求

本次习作除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四、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当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五、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一)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1.自主修改。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2.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意图自改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可以征询别人的意见,把作文修改得更好。

(二)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2.学生自评。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快乐。

意图在学生自改、互评的基础上评议习作,目的就是引领学生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过程当中,逐步养成“终身受用”的“自改能力”。

小伙伴教案七年级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习13个生字。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小伙伴们的不同态度。

教学环节:

美的导入: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一)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二)板书“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习兴趣。]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二)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美的发现:

三、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反馈。

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美的升华

学生交流汇报:

1、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玛莎、维加、安娜、安东。同时引导学生说说: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简单叙述)

四、复习巩固生字。

(一)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二)读书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带领组员读,然后把会读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会或不熟练的,请同学相互帮忙。)

五、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一)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尝试书写。(“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单人旁”。)

(二)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三)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感悟小伙伴们的不同做法,懂得安东的关心帮助是最具体、最实际的。

教学环节: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二、研读课文,初步理解感悟。

师生抓住对话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维加关心、询问,安娜关心、责怪,玛莎难过委屈的语气。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三)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三、开展“图文”配对活动,深入理解感悟。

(一)仔细观察插图,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图上的四个小伙伴分别是谁?说清楚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言文字思考、分析判断,并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如:从左往右数,第三位是玛莎,因为她是两手空空的,又低着头,好象很难过。从右往左数,第二位是玛莎,因为旁边的安东正掰了半片面包给它吃呢。身穿兰色背带裤,头梳两根长辫子的是玛莎。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拿着矿泉水的小男孩是维加,拿着酸奶的小女孩是安娜。头戴帽子,快步走来,把把半片面包递给玛莎的男孩是安东。……(二)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维加:问,说;安娜:说,说;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最具体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学生走近“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五、巩固生字新词。

1、出示新字词,学生自主识记,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2、汇报交流,强化记忆。

六、书写指导“共、汽”两个字。

[小伙伴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小伙伴教案七年级篇七

设计理念

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设计特色

自主写作,抒写童真,表达童趣,放飞童心,体味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够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意图由学生熟知的写话引出习作,拉近学生与作文的距离,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一种亲近感,产生写作的激情。

二、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一)阅读例文

1.阅读《好阿姨》。

(1)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2)交流、讨论。

(3)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呢?再仔细地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4)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地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2.阅读《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1)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2)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的想像世界,只要大胆想像,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二)畅谈感受

读了《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这两篇作文之后,你对作文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意图这个教学环节旨在通过阅读例文,畅谈感受,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作文是简单的、自由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顺乎自然的。

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一)确定内容

1.内容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你准备写什么?请仔细想一想。

意图本次习作旨在让学生在与作文“零距离”接触的过程当中,调动学生的作文热情,使他们愿意写作、热爱写作。

2.交流构想。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构想的习作内容,拓展思路。

(二)其他要求

四、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当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五、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一)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1.自主修改。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2.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意图自改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可以征询别人的意见,把作文修改得更好。

(二)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2.学生自评。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快乐。

意图在学生自改、互评的基础上评议习作,目的就是引领学生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过程当中,逐步养成“终身受用”的“自改能力”。

小伙伴教案七年级篇八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人的方法和能力,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把作文写具体、生动,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写文章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从中可以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出人物的个性品质,把文章写具体生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小表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范文导航。

1、同学们,看见我站在这儿一定很奇怪吧,有的同学一定在想:这位老师来我们班干什么呀?告诉你们吧,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因为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呀,真了不起,每次文明班级评比,你们都榜上有名,每次学校开展活动,你们都搞的有声有色,真让我羡慕。今天,我特地来和你们交个朋友,向你们学习学习,大家愿意吗?(愿意)

2、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叫张苑。我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时代。虽然我平时很严厉,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可是我还是很喜欢他们的。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我正在讲台上讲课,突然发现有一个小男孩趴在桌子上,没听讲。我感到很纳闷,他平时上课可是听的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呀!今天这是怎么啦?难道是生病了?趁着大家读书的机会,我悄悄地来到他身边,俯下身去,轻轻地问道:“怎么啦?”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小声地说:“老师,我不舒服。”刚说完,只听“哇”的一声,他吐了,桌子上,书上,到处都是脏东西,我的衣服上也溅到了一些,一股臭味直往鼻子钻。旁边的学生又是捂鼻子,又是往旁边让。那位小男孩也涨红了脸,不知如何是好。我赶紧从衣袋中掏出餐巾纸,一边帮他擦,一边安慰他:“没关系,老师帮你擦,吐出来就会舒服多了。等一会儿老师带你去找医生看看。”没过一会儿,下课铃响了,我赶紧牵着他来到医院,医生看了之后说问题不大,只是消化不良,吃点药就没事了。这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3、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对我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生1:我知道了老师叫什么名字。

生2:我知道了您是一个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师:谢谢你的夸奖,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你讲的那个故事中听出来的。

师:嗯,你听的真仔细。

二、互相介绍,暴露问题

1、同学们对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可到现在为止,我对大家还是一无所知,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你们吧。今天我们换个方式,自己不介绍自己,把你最熟悉的一个小伙伴介绍给我。先想一想,你想介绍谁,他(她)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说。(在第一次介绍时,学生介绍的比较简单,三言两语,大多数只说了小伙伴的名字和特点。)

3、你觉得他们介绍的怎么样?和老师介绍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没用具体事例,没说具体。)

三、模拟表演,指点迷津

1、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事例说具体,说生动的呀?今天,我就把我的绝招教给你们。

2、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外面去,再请一位同学来一段小表演,然后请观看的同学把刚才的表演叙述给没有观看的同学听,让他表演出来。

3、大家推荐一下,我们班哪位同学最擅长表演?(找两位同学配合,一位同学表演,另一位先到外面回避一下,等一会儿再进来,根据别人的描述进行模仿表演。)

4、观看表演,提出要求:一要认真看,看他的动作和神态;二要仔细听,听他说了什么;三要用心去感受,猜猜他心里怎么想的。

小表演:一天中午,刘欢宇同学做完作业,高兴地叫道:“作业做完了,出去打球了。”他迅速收拾好书本,拿出球拍,就往教室外冲去。刚跑到讲台旁边,他站住了。原来不知是谁把一个没吃完的包子丢在地上了。“真不讲卫生。”说着,他弯下腰,准备把它捡起来,没想到里面的馅儿又掉了下来。“哎呀,这怎么办?”忽然,他眼前一亮,想出办法来了。他从衣袋中掏出餐巾纸,包住馅儿,把它捡了起来,转身朝垃圾桶走去。桶旁边撒满了垃圾,有废纸,有果皮,有塑料袋,一片狼籍。见此情景,刘欢宇生气地问道:“今天谁值日,怎么不倒垃圾?”一连问了两遍,也没有人理他。“算了,反正又不是我值日。”他把包子丢进垃圾桶,刚想离开,可又一想:如果不倒的话,就要扣分,那可是扣得我们班的分呀!算了,还是把它倒掉吧。于是,他拿起扫帚,把垃圾一点一点地扫进撮子里,倒进桶里,然后把垃圾提出去倒掉了。

5、多么精彩的表演啦!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简简单单几个动作,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学生?(爱集体,讲卫生。)

6、我们怎么把刚才的情景描述给外面的同学听呢?(把外面的同学请进来,另请一位同学把刚才看到的小表演描述给他听,让他根据别人的描述进行表演。)

7、外面的同学模仿表演后,其他同学评议,演的像不像。具体说一说,哪儿演的不一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并板书)

8、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为什么会不一样?(没有叙述清楚)结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建议,我们再来说一说,争取把刚才的事例说具体,说生动。(再指名说)

四、学以致用,口头练习。

1、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呀!你们看,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把一件事细致、生动地描述出来,让那些没有亲眼见过的人听了,也能身临其境一般!其实呀,像这样的小片段,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仔细回忆一下,在你的小伙伴身上,有哪件事让你记忆犹新,快讲给你的同座听一听,让他帮你提提建议,再把你的小伙伴介绍给我。

2、同座互说,相互评议。

3、指名说,其他同学质疑,帮助他把事例说具体、生动。

四、总结谈话,学生写作。

1、还有很多同学想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伙伴,可是时间有限,老师有一个好办法,请大家把你们想说的用笔写下来,交给我,我一个一个地读,一个一个认识你们。如果想让老师第一个认识你的小伙伴,就别忘了给你的作文取一个特别点的名字,最好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的小伙伴的特点。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介绍的最像,那就可以说明你们是真正的好朋友。

2、学生动笔写作文。

[《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