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计算器中班教案(实用17篇)

计算器中班教案(实用17篇)

时间:2024-05-07 00:28:06 作者:QJ墨客

7.中班教案的编写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以下这些中班教案范文囊括了不同主题和内容的教学活动,相信会对教师有所启发。

计算器中班教案

1、能根据教师示范问句,合着曲调唱出答句。以问答式的唱歌形式学会演唱歌曲。体验问答式歌唱的乐趣。

2、理解歌词内容,会进行简单的创造。

3、在探索活动中,运用逻辑思维完成歌唱活动。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1、音频《动物问答歌》。

2、课件:灵巧的工具和聪明的人。

3、计算器实物。一些比较常见的工具:卷笔刀、橡皮擦、剪刀……。

1、引趣:

以唐老鸭的动物问答歌节选段调动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看,谁来了。唐老鸭今天想给我们出难题了,你们会吗?

什么两条腿,什么四条腿,什么六条腿,什么八条腿,什么没有腿?

鸡鸭两条腿,猫狗四条腿,蜻蜓六条腿,螃蟹八条腿,蟒蛇没有腿,蜈蚣肚子下面全是腿。

2、练声:

师:"现在轮到你们了,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念唱式问答。什么动物真是小?小老鼠呀真是小。

什么动物叫喵喵?小花猫呀叫喵喵。

师:"这个难不倒你们,那再来一句。"师:"看看有这么多工具呀,你们都知道吗?我要开始提问喽。"(展示灵巧的工具)什么工具真有用,(卷笔器)呀真有用。(请个别幼儿说--集体说)师:"我还要问,你们准备好了吗?"。

3、提趣:

师:"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真的'很棒,我这还有一个问题需要你们一起来帮我解决。"。

4、解决问题:

师:"你们想一想谁能来回答,一边仔细听问题,一边动脑筋好好想。"请个别幼儿来试试。

提问:"你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二加三等于几?""什么工具只要一按电钮就可以知道二加三等于几?"(出示计算器)。

5、合作问答:

师:"你们现在能完整地回答我了吗?"教师完整地用提问方式演唱,幼儿尝试完整地回答。

师:"我觉得小朋友可真聪明啊,你们是不是也想老考考我呢?"幼儿提问,教师完整地演唱。

幼儿间相互问答式演唱。

6、延伸创作:

师:"我觉得老是这个问题也不好玩,我们来想点别的问题吧?"师:"除了计算机真灵巧还有别的吗?它们又会做些什么呢?"请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工具,玩一玩,并尝试创编活动。幼儿间互相练习用自己的工具问答。(引导,拿同一种工具的幼儿在一起探索。播放计算器伴奏带为背景音乐)。

7、结束活动:今天唐老鸭可高兴了。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你们。那么下次再见了!

当儿童了解歌曲后,在歌曲的终几句,老师还能够启迪儿童作出各种各样表明友善的姿势,以突显歌曲中伙伴和睦相处的积极主动感情。唱歌曲上半部分时图,用较差的幅度表明羞涩;唱下半一部分时,用轻快的心态表明伙伴间取得成功合好的荣誉感!

《计算器》教案

新授课。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多媒体课件,师生计算器一个,作业纸一张。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

三、展示成功。

四、全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大润发吧?那里每天都有许多的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却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你知道营业员为什么会算得这么快吗?(让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计算器计算”。

(出示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计算器呢?(让学生自由说)。

你对计算器有哪些认识呢?同桌相互指指说说。再请学生上台交流。

说明:虽然我们手中的计算器各不相同,但有些按钮是大致一样的。

师生一起认识计算器:上面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键盘中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功能键中有常用的开机键、关机键、清除键和等号键。

(1)让我们一起来用计算器试着算算这些题目吧。

多媒体出示:

75+47=。

24×7.6=。

62.8-0.95=。

(让学生将答案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完成后,请三个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叙述操作过程。

如果有学生在计算62.8-0.95时是先按“6、2、·、8”,接着按“-”,再按“0,·、9、5”,最后按“=”,结果是61.85。

教师就问: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62.8-0.95,也可以在按0.95时,只按·、9、5。

说明: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这个0可以不按。

(2)多媒体出示:0.092÷1.15×25=。

3.72-2.05+0.18=。

让我们比一比谁算的最快。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

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但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不按0速度更快。

小结:像这样只含同一级运算的,可以从左往右依次按键。

3、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怎么样啊?(让学生说)。

你知道在人类没有发明计算器之前,我们的祖先都用过哪些计算工具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一一出示:石子、结绳、刻痕——算筹——算盘的历史过程。

(1)什么是算筹呢?

多媒体出示:算筹图。

结合图例说明:算筹就是一种象筷子一样的小棒,算筹有两种不同摆法横式和竖式,用算筹摆出不同的形状,可以表示不同的数。

多媒体出示两个用算筹表示的数(9和173),让学生回答是几?

(2)谁来介绍一下算盘呢?

让学生试着说出上珠表示5,下珠表示1。

多媒体出示算盘上的一个数(406及4060),让学生试读,从而说明要先定个位后才能读数。

多媒体出示: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111122222222÷33333334=。

教师问: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让学生说出计算器已经不能显示这些数了。

教师再问:那该怎么办?赶快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啊?(小组合作寻找规律)。

小结: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

(2)多媒体播放水龙头滴水的动画。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水3.6千克。

对此你想说什么?

多媒体依次出示:

(1)照这样计算,一天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2)一年(按365天计算)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3)我们学校有45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4)如果一个3口之家,每月用水20吨,这些水可供他们用多少时间?

学生完成后,再让他们估计大约是多少年?

看着这么惊人的数据,你有何感想?(生自由说)。

小结:所以,孩子们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向全人类呼吁:请节约用水珍爱生命。(多媒体打出大字)。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这样解决的?

据资料显示,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是300元。

(1)统计你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又是多少呢?

(2)用计算器计算你们小组平均每人用于教育的投资大约是多少?

(3)与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你有什么感想?

《计算器》教案

信息技术知识目标:学会电脑中日历时钟窗口的打开,日期、时间的设置;能打开计算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数学知识目标: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及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情感目标。

设置电脑中的日期、时间,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时间的设置,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准备申奥专题片(4分钟)、申奥成功一瞬全国各地欢庆的录像片段(半分钟)、趣味数学题(课前写在纸上,藏在学生的电脑键盘下)、奥运小知识,并了解哪些学生已会在电脑上使用“计算器”和设置日期、时间。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课始播放申奥专题片。激情导入:同学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一段难忘的时光,全中国都在为申奥而努力。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时,在莫斯科,萨马兰奇一声雄浑的宣告声“beijing”,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全中国立刻成了欢腾的海洋,全球华人都沉浸在巨大的狂喜中,这一天因此成为中国人记忆中美好的一天。

有谁还记得这一天是星期几吗?(有同学会说是星期几,也有同学会说不知道。)到底是星期几老师也不知道,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学生会说可以上网查找、查看日历等。)。

二、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任务一:打开日历和时钟窗口,查看2001年7月13日是星期几。

你们身边有日历吗?(学生回答。)其实现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身边都有日历,在哪里呢?在电脑里。如何打开?让会的学生当小老师,在教师机上作示范操作,介绍打开日期/时间窗口的几种方法。然后让全体学生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打开日期/时间窗口,并查看申奥成功那一天是星期几。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学生调整年份为2001年,月份为7月,日期为13日,结果是星期五。)

学生练习:1.查看2004年的2月份有几天。2.查看2004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3.查看2004年的母亲节是几号(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

任务二:将电脑的日期和时间设置为2001年7月13日22∶08∶00点。

学生尝试将电脑的日期设置为2001年7月13日,时间设置为22∶08∶00。(有些学生会,也有些学生不会,可能有学生想到用“帮助”,有学生会找同学请教)。

教师肯定学生尝试中的成绩和好的学习方法,并进行操作演示,提醒需注意的问题,同时复习删除键、退格键的使用,强调两者的区别。

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知道吗?申奥会议是在莫斯科召开的。(引出时区的概念)莫斯科时间和北京时间的时差是4小时,当时的莫斯科时间应是18∶08∶00。对时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上网查资料或寻找有关书籍阅读。

学生练习:设置计算机系统的日期、时间为当前时间。

在电脑里有位好帮手——计算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它在哪里呢?

学生尝试练习:打开计算器。

任务四:练习计算器的使用。

三、自我反思,小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

学生小结本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日期/时间窗口的打开,日期、时间的调整,计算器的使用。

教师补充:我们还懂得了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不会时可寻求帮助,并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听了就忘记,我看了就记住,我做了就理解。”希望小朋友们在实际生活中多动手、多动脑!

数学计算器教案

(一)知识目标:

1、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二)能力目标: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对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对探索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中,鼓励学生重于探索,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通过互相问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共同进步。

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

3、从所给条形图中正确获取信息,并能进行加工与整理。

教学难点: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索法。

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分别学习了求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在计算过程中,你们体会到有什么困难吗?(引入)。

1、探一探:(新6人为小组)。

(1)自己课桌的宽度,并将各组员的估计结果统计出来(精确"厘米"w:st="on"0.1厘米)。

(2)用计算器求出估计结果的平均值,你是怎么做的?互相交流。

计算器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一般步骤是:(以科学计算器为例)。

1、打开计算器,按键进入统计状态。

2、按键清除机器中原有统计数据。

3、输入数据;键入第一个数据并按,完成第1个数据的输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输入了所有的数据为止。

4、显示结果。

5、退出;运算结束后,可按退出统计状态进入计算状态;

也可按来清除所有数据进入下一组数据的统计工作。

大家的做法与以上步骤一致吗?量一量,与实际是否符合?

例1:观察下图,利用就算器就算上海东在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解:进入统计状态并清除机器中原有数据后,依次按键1、6、m+、18、m+、m+、2、1、m+、m+、m+、m+、2、3、m+、m+、m+、2、6、m+、2、9、m+、m+、3、4、m+完成数据的输入,再按键shift、1、=,则得到结果23.26666667。

练习:

随堂练习1.2。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具体的应用步骤有个五个。大家要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应用,这不仅是数学上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其他学科或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知识。

五、作业:习题§8.4。

《计算器》教案

教材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先让学生讨论“在计算器上,怎样按出买铅笔的钱数?”通过交流,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按法,再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试一试则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练一练”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第2题是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

练习九第6题和第8题是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第9题是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解决问题。

1、使学生掌握在计算器上按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会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2、让学生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超市购物过吗?昨天晚上李芸同学也去超市购物了,想看看她采购了些什么吗?(出示购物单)。

2、提问:

(1)从购物单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2)你能算出李芸买这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吗?应该怎么算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要把这么多的小数加起来,如果笔算,你感觉怎么样?

3、揭题:在生活中,有时遇上比较多个数的`计算或大数目的计算时,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帮忙,这样就省事多了。今天我们就利用计算器来计算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从而自然地引出用计算器计算的学习内容,简洁而直切主题)。

1、获得简便按法。

(1)提问:你还记得怎么在计算器上按小数吗?想一想买铅笔的钱可以怎么在计算器上按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他们的按法)。

(2)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按出0.80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一:按照0.80的次序在计算器上一一按键。

方法二:0不按,直接按.和8。

(3)比较:你喜欢哪种操作方法?为什么?

(4)教师小结:在计算器上按数时,有不同的方法,虽然结果相同,但运用简便的按法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速度。

(1)谈话:现在你能运用计算器算出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2)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3、交流操作感受。

(2)学生说说操作的注意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操作时读数、按键的细心。

(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注重有序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过程:讨论“怎样按出买铅笔的钱”——交流按法,获得“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用计算器计算“小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学生在一个有序、有效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到用计算器计算的学习活动中来,并获取了相关的本领,形成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三、

1、完成“试一试”

(1)教师谈话:如果李芸付出100元,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元呢?(出示试一试)。

(2)学生列式,用计算器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列式计算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可以直接利用例4的计算结果计算也可以用100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4)检验。

提问: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可以怎么样来检验呢?

学生回答后就让他们再利用计算器来进行检验。

(继续利用例题的情境巧妙追问,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经历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并注重让他们养成检验的学习习惯。)。

2、完成练一练1。

(1)谈话:现在大家都能利用计算器来快而对地计算题目了吗?

(2)出示题目,学生各自独立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换核对。

(3)反馈学生计算情况。

教师注重让学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养成仔细看题、操作的好习惯。

3、完成练一练2。

(1)谈话: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两个小数相加减,如果三个小数相加减,你还能算得又对又快吗?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

(3)反馈计算结果。

表扬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针对有错误,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正确操作方法,还得让学生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提高操作计算的速度,因而以上的练习就是为此而设计的,并注意让学生对自己计算错误的反思,形成仔细、认真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

1、练习十九第6题。

(1)学生读题。

(2)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3)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4)教师提问:根据题目里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吗?

(5)学生提问,教师选择部分板书,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2、练习十九第8题。

(1)出示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表。

(2)示范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教师提问:9月1日小明缴费后还有多少余额呢?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填入表格,汇报核对结果。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填写好表中9月2日到9月10号的金额。

(4)汇报反馈填写结果。

教师注重针对其中9月5日的余额、9月7日的余额进行提问,让学生明确是怎么算出来的。

(5)思考:最后合计这栏各要算哪些部分的合计?各应该怎么算?

(6)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汇报核对。

(以上两个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练习十九第9题。

(1)谈话:刚才我们利用计算器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规律。

(2)出示题目,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3)汇报答案,教师板书结果。

(4)观察规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面三个题目以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5)独立填写最后一题的得数。

学生根据前三题得数的规律填写最后一题的得数。

(此练习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既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推理等能力,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对数学学习的盎然兴致)。

让学生想一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些什么新的收获?(可以同桌交流或全班交流)。

可以先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

(1)假如只是被减数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那得数比正确结果怎么样?

(2)假如只是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那么得数又有什么影响?

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本题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

(思考题的设置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解决问题,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计算器》教案

1、能辨认出计算器上的数字0——9,并能将数字有序的排列。

2、帮助幼儿知道计算器是一种方便的计算工具,并能了解一些其他的'计算工具,激发幼儿对计算的兴趣。

认识计算器上的数字0-9,并按照0-9的顺序排列。

计算器、0——9的数字卡片,放大的计算器样板。

幼儿操作的计算器纸样、数字卡片、糨糊。

老师请来一位好朋友,它想为小朋友表演一下它的本领,老师演示使用计算器。

1、初步了解计算器的各个版块。(功能键显示屏运算符号键数字键)。

2、辨认数字键上的数字0——9,说说数字排列的规律。

请幼儿按照计算器上0——9的顺序,摆放数字卡。

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由于不同的保险公司的车险价格不同,而且服务也存在一定差距,选择车险计算器时,应该多方面了解保险公司的保险价格是否合理,并了解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是否优质。

查询价格时,车主朋友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价位合理的保险公司;查询售后服务时,车主朋友可以咨询身边的朋友,也可以在汽车论坛上咨询其他网友。

[汽车保险计算器怎么用]。

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4.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

四.教学手段。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练习: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3;(2)23.45。

在初一学习了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或立方的方法?(由学生回答操作过程,并对比两者的差别与联系)。

对于求立方根和平方根的操作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差别是在开方的次数上,因此要注意其立方根时开方数是3。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

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

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还有哪里也有计算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

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小结:这里要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用计算器求的式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分析:本题是由加、减、乘方、开方运算的混合运算题,由于计算器能自动识别运算顺序,故按键顺序与书写顺序完全一致。

解:按键的顺序是:

显示612.65685。

≈612.7。

练习:

求下列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1)49;(2)0.81;(3)1.5376;(4)5;(6)260;。

(7);(8)101.38。

六.总结。

利用计算器求解既快又精确,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步骤执行。特别注意要用到第二功能键,首先要先按“2f”在按需要的键。由于各种计算器的键的功能各不相同,因此要注意操作顺序,查看说明书熟悉各键的具体功能。

八.作业。

教材a组1、2、3。

九、板书设计。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电子计算器》

1、了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部件(显示屏及按键),并初步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2、知道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用及优越性。

3、扩大幼儿眼界,增加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多媒体教室,幼儿自带电子计算器。

1、思考:你们带来的这样东西叫什么名字?

电子计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结:电子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人们用它算账,用它计算数的多少。

1、思考:电子计算器是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下面又有什么?

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电子计算器的外形基本构造。

2、在实物展示仪上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外形。

小结: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1、小朋友相互学习,找出自己计算器上的开关,学着用计算器做加减运算题。

2、请两位小朋友在计算器上用电子计算器做加减数学题。

小结:操作计算器运算加减的`方法。

3、幼儿出题,大家一起操作计算器。

4、计算机出加减题,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演算比赛。

1、思考:电子计算器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它?

2、小结:电子计算器算得快,算得准,携带方便。

1、人类祖先类人猿用石头计数;

2、人类进化了,人们用绳子打结计数;

3、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

4、现在有了电子计算器;

5、还有更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机”,能在几秒钟内计算出几亿个数。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

1.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教材上,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按键的步骤。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2题。

组织练习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运算顺序。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七”第1、2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

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九册第二单元第4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

1、师、生自备计算器。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计算器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情。

1、出示一组计算题,师生同时进行计算比赛。(教师用计算器,学生用笔算。)。

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认为这种比赛不公平,用计算器当然算得快等等,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你已经知道了有关计算器的哪些知识?(请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

3、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根据符号说出常用键的名称以及它的功能,也可能有学生会说如何使用计算器等。)。

4、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2)重点讲评3405×26÷195×37,指名学生在实物台上边演示边说操作过程,其他学生补充、评议。

5、想一想: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把问题记录下来。)。

二、释疑、操作。

1、各小组汇报疑问之处。

2、同学之间互相释疑,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进行补充。

3、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计算器,在哪里见过?干什么用的?

(明确这些计算器虽然大小、功能、形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一个最基本的功能――计算的'功能。)。

4、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计算前面比赛中的另外三道题。(教师巡视需要帮助的学生)。

(2)师生第二次竞赛:(选用练一练第1题中的部分习题再补充几道。)。

289×108600÷2040584÷456。

21.28÷7.6×0÷21.720-3.816+0.903-7.05。

(3)反馈结果,交流计算方法。(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象1.25×8,600÷20,21.28÷7.6×0÷21.7不需要用计算器,口算就行了。)。

(4)进一步明确计算器要用于复杂的计算,才能显得方便的道理。

三、简单应用。

1.解决实际问题。

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0.66千克的水。

(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2)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约重19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

(3)对于计算出来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4)如果这些水用来大家喝,你知道能解决学校几个班多少时间的饮水量吗?(课后可向学校事务室了解情况,并计算出结果。)。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41×6。

441×6。

4441×6。

44441×6。

(2)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交流)。

(3)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444441×6。

4444441×6。

44444441×6。

(4)上面写出的答案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

(5)运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6)请你运用发现的规律,自己写出几个算式。(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

教学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增加内容。虽然在教材中这是一个新的内容,但对于计算器这个现代化的计算工具来说,学生并不陌生,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他们对计算器有着程度不同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已经能熟练操作了,面对这个实际情况,我首先从尊重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他们说说自己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计算器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用的方法,在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中,重点解决运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的按键顺序。

其次,采用师生互助式的学习方式,对于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疑问,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互相释疑、教师补充这样的学习方式来进一步学习、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培养了师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唤起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从而掌握如何正确操作和使用计算器。

第三,新课标指出“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根据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资源”的生活情境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两个环节,借助计算器的计算,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同时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计算器的优越性。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

例题中只呈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式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

知识与技能: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及时验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体会使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更简单,更快捷,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

相关范文推荐
  • 05-07 在职护士自我鉴定(优秀17篇)
    护士的工作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保证病人的健康权益和安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护士总结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学习。实习,其实是一种期待,是对自己成
  • 05-07 做试管的请假条(实用22篇)
    范本的选取应该根据特定需求,选择与主题相关且高质量的范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好的总结。尊敬的院领导:本人在药房工作,
  • 05-07 新人自我介绍环节(汇总13篇)
    自我介绍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幽默风趣的,取决于场合和需求。读一下下面的自我介绍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写自我介绍的启示。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叫李乐宇,来
  • 05-07 学校教师培训的工作总结(热门24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工作进行概括和评价的重要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2012.12。一年来,我校校本培训工作
  • 05-07 新校落成庆典的发言稿(汇总18篇)
    发言稿中的语言表达要力求简明扼要,不宜过于啰嗦或使用难懂的词汇和短语。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在编写发言稿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尊敬的领导、各位宗亲、各位嘉宾、各
  • 05-07 怀辞职报告(优质17篇)
    辞职报告是对自己在公司工作期间经历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向公司解释离职原因的一种方式。辞职报告的范例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构建自己的
  • 05-07 五年级的梦大全(22篇)
    优秀作文是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表现突出、思想深刻、语言精炼的一种文学体裁。阅读优秀作文的范文是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 05-07 以伴成长为话题(热门14篇)
    优秀作文能够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愉悦和思考的启示,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作文范文,相信这些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初中三年,一晃过
  • 05-07 药店个人月度工作总结范文(15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困难和解决方案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上
  • 05-07 科学教案球的滚动(优秀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以下是一份经过多年实践积累的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活动意图:让幼儿感受科学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