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7篇)

2023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7篇)

时间:2023-09-28 17:59:10 作者:笔舞 2023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分析篇一

20xx年4月23日上午,观看了程晓堂教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讲座。前几天刚刚出了20xx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程晓堂教授的讲座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帮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更好的帮我们理解了新课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应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潮流,做了重要的修订: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程晓堂教授也从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英语教学途径与方法和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六个方面解读了新课程标准。通过教授的举例解读分享,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是需要认真去研读新课标,然后应用在实际教学中。

最后,雷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自己心得。面临“双减”和新课标的双重挑战,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也有新的要求。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地朝着“真实课堂”的思路在转变,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分析篇二

近年来,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对于每个人的职业发展、跨文化交流以及个人提升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英语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英语教育在国内的质量,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在本文中,笔者将分享自己阅读《英语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旨在对英语教育的改进与提高进行思考。

第二段: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认识

《英语课程标准》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制定的教育标准。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该标准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语言背景和不同学习层次的需求,涵盖了听、说、读、写和文化知识五个方面,并将其分为基础知识、学习策略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同时,标准还强调了英语教学应具有多元化、互动性、启发性、情感性等特点,充分贯彻了学生主体、以问题为核心、探究性和合作性的教学理念。

第三段:对学科能力标准的理解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学科能力标准是评价学生英语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据。学科能力标准分为基本层次、拓展层次和综合层次,贯穿了英语学科的所有要素和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基本层次主要包括了英语的基本语言、语音、语法,以及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为英语学科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拓展层次则强调了英语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在综合情境中有效地应用英语知识。综合层次则更注重学生跨学科的使用能力,以及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的融合。这些学科能力标准有助于培养具有跨学科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英语人才。

第四段:对教学策略的思考

除了学科能力标准,我认为教学策略也是《英语课程标准》中重要的要素之一。标准提出了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语境交际教学、学生中心的教学、学习策略的培养等建议,可以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创造力和交流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需注意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第五段:对英语教育的未来展望

我认为,《英语课程标准》在英语教育中具有重大意义,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我也注意到标准的落实需要多方合作。教师、学生与家长,各种教育机构都需要齐心协力,使《英语课程标准》真正为英语教育的质量和发展作出贡献。我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和不断地完善之中,英语教育将更加精彩,更多的学生将拥有使用英语的能力和信心。

总结:

《英语课程标准》对于英语教育的质量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深远影响。在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教学策略的转变和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等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英语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落实标准,倡导多元化、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为培养具备全面英语素养的人才做出更多贡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分析篇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对“运算能力”是这样描述的:“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算能力有助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计算能力是指利用一定的运算程序计算出结果的技能,而运算能力是运算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而成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于人才的培养逐渐从技能的培训转到了能力的培养。那么运算能力的培养如何落地?下面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与自己运算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几点策略。

算法多样化是指对于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不仅可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如,我在教学退位减法十几减6时,先设计一个问题情景,并让学生观察,提出怎样列式,引入算式13-6,随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并交流汇报如何计算13-6,最后得出以下几种算法:

(1)用“一个一个减”的方法

算式:13-1-1-1-1-1-1=

(2)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借助加法来想减法,想6加几等于13,13减6就等于几,因为6+7=13,所以13-6=7。

(3)用“平十法”

被减数的个位是3,为了“平十”,把减数6分成3和3,先算13-3=10,再算10-3=7。

(4)用“破十法”

所谓“破十”,就是破出来减十,即用十减,当被减数的个位比减数小时,就把被减数分成10和几,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再与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即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6=4,再算4+3=7。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特点,鼓励运算方法多样化,应让学生自主选择经过优化后的方法,让学生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促进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算理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算法是计算法则,是解决如何算得方便、准确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算法又使算理可操作化,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就需要教师既重视算法教学,又重视算理教学,正确处理算法和算理学习的关系。

1、体会思路,优化修正

每一个算法背后的思路都不相同,都对应了深刻的算理,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化,还要能把每一个算法对应的算理理解到位,才能说学生真正掌握了不同的算法。再者在学生列出的各种算法中既有低效的,也有十分巧妙的,此时教师应发挥课堂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对算法进行比较归类,说说自己觉得哪一种算法最好?自己的算法和最好的算法有何区别?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算法的优化,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炼了方法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如,计算64+58=?

生1:列竖式计算得出结果为122。

生2:64+60=124,124-2=122。

生3:64+36=100,100+22=122。

生4:60+50=110,4+8=12,110+12=122。

在这个两位数加法里,第一种算法是正确并且大部分学生使用的最普通的算法,但是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粗心,看错数字或者在进位计算中有所差错,并且计算速度也不快,因此列竖式计算在此有效性较低。第二种和第三种算法都包含了“凑整法”的数学思想,这两种算法的有效性较高。第四种算法则是分部计算方法,大数和大数相加,尾数和尾数相加,其实就是竖式运算的原理,这种算法较麻烦,可能会降低运算速度,算法的有效性也不强。虽然学生能够提出这四种不同的算法,但实则是对运算的掌握能力的差异,导致计算过程有快有慢。所以可以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尽量掌握第二、三种算法,但是所有人必须掌握第一种算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由此可见,看似一道简单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可里面蕴含了深刻的算理,教师要理解学生呈现出的算法的意义,要引导学生将更高级的数学思想转变为简单的算法展示出来。

2、品味逻辑,创新方法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算法与算理的关系,更要引导学生结合两者关系来创新新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精确度和效率。

如,在计算51-9=?时,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快速口算的方法,不能立即得出答案。有一个学生发现虽然他不能快速算出51-9=?但是他能很快算出50-9=41,再将41中的个位数1加上原来的个位上的1,即可得出结果为42。通过这样的计算,学生意识到,依据算理,个位数只能和个位数先加减,十位数只能和十位数相加减,现在个位上的1比9小,不能直接相减,那么就需要把一个十借给个位上的数再相减。这样就可以得到10+1=11,再与9相减。此原理就是列竖式计算中的“借位”原理。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运用算理来创新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习题:35+46+4=?学生结合以上计算经验,会想到将该式变成30+40+5+6+4=?此时学生会发现,运用减整的方法会使运算更简便,于是学生将式子变为30+40+5+(6+4)=30+40+5+10=85。通过此次计算,学生发现了如果要使计算变得简便,就要运用“借位”原理中的“减整”原理。即学生在让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时,要尽量让相加或相减的数字减整。

又如34-1-3=?时,可以把式子变成34-(1+3)=30。同理,在计算53-7=?时,可以把式子变成50-7+3=?从而快速算出答案。因此,在学生不记得运算方法时,可以通过分析算理的方法来理解计算方法,然后利用理解的方法来记忆。算理是计算的“道”,算法是计算的“术”,当学生理解运算方法的过程后,才能灵活地运用运算方法,创新运算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只是单纯地讲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有些困难。而如果把这些知识放到具体情境中,就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把运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融合在一起,根据学生丰富的数学现实,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

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3+2=5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计算3+2=5,以此类推计算4+3=7,5+4=9,更重要的是把它放在具体问题中,例如,图画中树上有3只鸟,又飞来了4只,一共有几只鸟?学生通过看图,理解了图意,知道了树上是3只,即写作3,又飞来了4只,因此再记作4,而问的问题是一共有几只?所以应使用加法,即3+4=7,所以有7只。如此,学生不但学会了简单的加法,重要的是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又如在教学“元角分与小数”时,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儿童版”纸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例如,35元可以有几种表示方法?都分别是哪几种?50元减去20.5元还剩多少?10.2元加上8.7元是多少?等等,此时,“算”与“用”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时学生明白,“算”是为“用”服务的。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应用中逐步提高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算法教学又要重视算理教学,并将运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根据实际完善教学措施,从而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分析篇四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走向成功的开端。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教案与教学设计是一回事,我也总是参照着教案去上课,因为这样很方便,不用花太多的时间。通过今天几位老师的解说,我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弊端,让我很惭愧!因为这不仅阻碍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发展不利。今天听了四位老师的讲座后,我知道了什么是教学设计,什么是教案,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些策略。下面我谈谈学习的几点体会:

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写教学反思的`重要。但我一直都不知该如何写,直到昨天,龙老师的分享如醍醐灌顶般敲醒了我。龙老师表示写反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写成功之处。如:为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些做法;课堂中临时应变的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

3、写学生创新。如:学生精彩得回答;见解;作品等。

4、我的分析、再次教学设计的思考等等。

此次培训几位教师的讲座,就像为我打开了数学世界的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让我感受到了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分析篇五

20xx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这部凝聚着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广大教师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

1、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

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在寒假期间对该标准进行了仔细的研读通过与实验稿比较、分析,我收获良多。

总体感觉上新课标有以下几个变化:

新课标变厚了由原来的29页变为80页,内容有了大篇幅增加,显得更加厚实。特别是在附录中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使得课标文工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化随意力规范,增强了课标的科学感。

虽然总体结构没有变化,仍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但在每部分中内容都有变化或是增删,或是修改,或是顺序调整,全篇修改点多达200余处。虽然课程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与处理上,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与操作上都有明显调整,从内容到形式变得更加合理、科学。

文本中对概念的阐释更加准确全面具体,减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总之,通过吸收十余年来课改和教材实验的成果经验,吸取方方面面好的意见建议,修订后的课标更加逼近语文课程的本质、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因而更加有利于指导语文课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实验,更好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分析篇六

昨天有幸参加了线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网络专题培训。郑国民教授围绕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以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立足生活,时间主线强调情景,主题统整四个方面为主线,阐述了新课标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听后,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

郑教授的讲座,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教师的教法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我们在准备公开课时,往往会让孩子做很多的实践准备,比如,搜集资料、拍照片、带实物道具,课前小采访、假期小调查这些都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新版的课程标准更突出了这个实施特性,这其实是育人核心素养目标的一大展现,也要求学生更高的参与度、更强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审美体验。这也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转变观念,情境性和实践性不仅仅体现在公开课中,更应该切实融入家常课里。

核心素养要求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无一不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变革。这都带动着我们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相应地改变。教师的能力要求越高了,我们需要学习和教的内容也更多了。唯有终身学习,才会适应时代变革。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让我认识到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渗透学习任务群,不断地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沁入,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我不仅快速有效地理解了语文新课标,并且能精准抓住新课标的重点、难点,尤其是新课标的变化和特点。这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学习,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积极实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分析篇七

与实验稿相比较,我认为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长期以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这一概念,没有科学、明晰、统一的阐释,从而衍生出许多自说自话的、无谓的争论,最终导致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陷入了混乱。现在理论研究者普遍认同将“言语性”作为语文课程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言语习得”,因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包括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两个方面)。新课标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并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新课标从语言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

在前言部分,新课标将原来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究竟有哪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呢?具体言之,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此外,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i”这是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感悟、一统的解读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使人们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久而久之,错别字随处可见全社会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语文教学而言,有的教师认为指导学生写字是软任务,不但每周上一节写字课形同虚设,就是识字课中的写字指导环节也常常是指导多、练写少,学生真正写字的时间少得可怜!有的教师教学中习惯用播放课件指导写字,即使有教师板书范写,其书写水平也难如人意。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识字、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过程,同时也是体认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理解的'过程。写字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相应,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唯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书法。

新课标,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予了我许多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中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