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古典舞论文(精选17篇)

古典舞论文(精选17篇)

时间:2023-12-25 16:26:00 作者:GZ才子

范本的使用应该灵活和多样化,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题材的范本进行学习和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指导。

古典爱情诗词论文

同学们,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关于爱情,早已不是教育教学的禁忌话题,我们初中高中的语文教材里也有不少关于爱情的古典诗词,在古人的教导里,我们不仅理解了真正崇高而伟大的爱情,而且在学习中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老师的脚步,来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与爱情》。

爱情是一个古老的主题:

中国古代没有爱情一说,而用“恩爱”。正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

因为先秦之后中国的自由恋爱较少,“爱情”不发达,先结婚后恋爱是几千年的传统;同时中国也不缺乏有关爱情的诗歌和作品,今天我们就从《诗经·国风》以及后期的汉魏乐府民歌、唐宋诗词、明清小说里面里面的爱情诗来进行探讨。

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初、高中学过的诗词为例,一起回顾古代人的爱情。

第一章-爱的追求。

这里我们以《诗经》中的《国风》为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作为古代现实主义的源头,期中的十五国风中,描写古人或美好、或凄凉的爱情生活的诗篇,高达105首,超过《诗经》总数的三分之一,是研究古典诗词中古代人爱情生活的典范。

现在我们就以学过的两首诗来举例:

选自《诗经·周南》的关雎-它为我们留下了一句千古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话首先采用了起兴的手法,痴情的男子先言那关关鸣叫的雎鸠鸟,他们相依相伴在河面的小洲之上,甚是羡煞旁人,然后再吐露自己的心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二字说明了男子心目中女子形态婀娜端庄的外在美,“淑女”二字说明了女子贤良淑德的内在美,只要这样内外兼修的女子,才能成为君子的好配偶。当然,这里的君子并不是指所有男子,而是指品格高尚的有修养的男子。男子为了追求这样的女子,彻夜难眠,辗转反侧,表现了他爱情的真挚,同时又带有淡淡的忧伤。窈窕淑女配谦谦君子,这才是古代人心目中爱情最美好的样子。所以同学们,只有成为窈窕淑女和谦谦君子,才能收获美好的爱情。

再来看这首选自《诗经·秦风》的蒹葭,里面我们倒背如流的句子就是这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为了自己喜欢的人,男子逆流而上,排除千难万险来到她身边。原来古人在遇见自己喜欢的人时,也会为之而不断努力,做她心目中的最美好的样子。所以同学们,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请不要停止你努力奋斗的脚步,只有更优秀的人,才能吸引对方的目光。

第二章-爱的相约。

这里我们以教材里学过的《静女》为例。

同样是选自《诗经》,而这首代表邶国民风的诗歌《静女》,则是描写了古代男女约会时的羞涩和等待。它从恋爱中男子的角度,描写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男子。却故意躲藏起来不出现,惹男子挠头又徘徊。至此我们能看出,女子调皮可爱。男子老实憨厚。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尽管如此被捉弄,但在男子心目中女子依然美丽好看,她送给男子一支红色的管萧做定情信物。男子拿着管萧,看着它有着鲜明有光的样子,甚是喜爱,哪怕是在此等待,他也心甘情愿。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男子又拿出女子从郊外归来随手采来送给他的茅草,越看越喜欢,越看越珍惜它的独特意义,这次他不再害羞地说喜欢的是书中的信物,而是直言,他真正喜欢的是,这个有情有义,心中有他的美丽女子。

调皮可爱、有情有义的女子,和憨厚老实、重情重义的男子,相约在城墙角见面,就像欧阳修所说的那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既有初恋时的害羞内敛,又有相爱时的互相欣赏。原来,恋爱里就应该是值得被爱的样子。所以同学们,有情有义、重情重义的人,才配拥有美好的爱情!

你还知道其他学过的爱情诗吗?试举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你知道他们的出处吗?

总而言之,古典诗词中的爱情诗是自然的、纯朴的。它用独特的艺术风格给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原生状态。在在古典诗词的婚恋世界里,记录了人类真实美好的情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高尚婚姻爱情的赞颂和追求,同时也向我们诉说了其中的坎坷和无奈,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制度冷库的一面。爱情诗是诗歌的永恒经典,里面那斑斓的世界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

最后祝各位同学:守望美好,静待花开。

感谢您的观看。

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论文

中国古典舞这概念是由戏剧家和戏曲舞蹈家欧阳予情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并得到舞蹈界广泛认可并流传开来的。这个称谓虽然是近现代才形成并逐渐使用的但是其实质内涵和传统精神却是十分丰厚和悠久的它是以戏曲舞蹈和中华武术为主要基础同时贯穿民族民间舞蹈芭蕾舞蹈现代舞蹈等多种元素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美学意韵成为以彰显气韵的典型的中国传统意象艺术。

气韵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特点和美学品质。如唐张彦远将气韵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道空善赋彩谓非妙也。明代陆时雍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凡情无寄而自佳,景不丽而妙者,韵使之也。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来看气韵作为美学范畴是中国文化审美所独有的。可以说气韵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也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既包括了对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的体悟亦包括了艺术家自我的风姿神韵人格意识生命态度和情感指向之表现同时又是上述诸因素流贯于艺术作品中所显示的只可慧会却难以言传的风貌与品格。所谓舞蹈气韵是指作为^的生理生命力在形体动态中的艺术化的投射之气,与作为超越于人体生物意义之上的精神和风度情致之韵,在舞蹈的流动中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精神与物质相交融的美的特质。

马克思指出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中国古典舞正是中国文化直观自身的方式而在这个直观自身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生命追求审美情趣与其自身的气韵之美。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体在剐乘相济形神兼备清空曼妙诗情画意等方面。可以说通过刚柔相济之风姿形神兼备之情态清空曼妙之品性诗情画意之意境的追求完成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的历程。

中国古典舞相对于西方舞蹈来说偏于阴柔之美但就中国古典舞奉体而言同样也存在着阳刚阴柔之分同时中国古典舞又十分强调刚柔相济这充分体现了我围古代文化典籍中《周易》的一阴一阳谓主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典舞是以阴柔占主导地位的是一种柔中寓刚的舞蹈。从舞蹈表现形态看中国古典舞节奏鲜明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技艺交融,刚柔并济圆润流畅,曲折变化。而刚柔作为动作特征的两个极端,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在对立中求得统一的。以刚柔相济为特征的中国古典舞和谐有致地融会了刚柔的意象故而刚柔既是中国舞蹈的动作基本元素也成为中国古典舞审美类型的基本范畴。

中国古典舞的刚柔相济的特点反映在其舞蹈中既有阳刚之美,也有阴柔之美。前者在舞蹈基本动作上外展性动作占主导地位足部动作较多属于动的舞蹈暗示力量之强大总体上表现出雄健刚毅顽强彪悍道劲挺拔英武威猛激烈舒展开放等审美意象,而后者在舞蹈基本动作上脚下动作较少是属于静的舞蹈动作主要在手的部位,动作所暗示的力量较小动作属于收缩性,以从四周向这个中心集聚的力,反映内聚性特征表现的是幽静典雅含蓄清秀娴静朦胧等审美意象。当然中国古典舞更有一些舞蹈作品寓静于动动静结合体现出刚柔相济之美。

例如舞蹈《书韵》以男子独舞来表现中国书法的神韵以自然形态的舞者来比拟书者以体现书之韵律章法意象与道体同一的宇宙生机同时体现舞蹈的精神。明丰坊在《笔诀》中云:书有筋骨血肉点画劲健飞动则见刚柔情,生动静之态自然神完气足。书着的人就变成了酣畅沉醉的舞中人,舞之律动即书之精魂。刚柔相济灵舞飞动的书法便展现于翰逸神飞刚柔相济的舞蹈风姿。《世说新语》评价王羲之谓之时人目王右军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舞者以节奏明快的身体语言时而刚健有力,宛如惊龙出水时而飘逸秀美仿佛白云掠过刚健与柔和的动作与音律节奏相谐调 飞动之神韵弥漫于舞台之上中国书法活泼的内在精神跃然而卅。舞骨便如宣纸舞动的节律便如灵动的字迹“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 刚柔相济幻化出飞动的神韵选是书法的精神,更是古典舞蹈的精神。

中国古典舞中刚柔相济之风姿是中国舞蹈气韵之美的外化形式反映了其阴柔与刚健协调一致的内在精神气质成为典型性的舞蹈审美意象。

中国艺术以传神为要旨。中国艺术的精神强调以形伟神形神相依。舞蹈中的“形”作为可视可感的物质运动是舞蹈的基础构成是艺术家之神情意的物质载体。神是生命的根本是心灵的气象是灵魂深处的情意。中国古典舞以深厚的思想与深遂的感情为内涵并以其作为统领形之神,而气韵,则是形神合一是内在神韵与外在形象交融而达到的艺术的至高境界同时也是思想的深刻和情感丰富的意象表现。

中国古典舞虽然也追求形似但其强调的主要不是动态造型展示定型舞姿而是人体远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韵律强调精神强调境界所谓精、气神,这既是中国古典舞的追求也是其境界并成为其特质。因此中国舞蹈最重要的审美品质就是气韵而气韵之美就是中国舞蹈最有特色的美学品质。

舞蹈的气韵是以人的身体为物质载体,以人的情志和精神倾注在舞蹈过程中从而使其具有精气神体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追求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律动。闻一多先生说: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生命的机能是动而舞使是节奏的动或准确点,有节奏的移易地点的动所以它直接是生命机能的表演。

中国古典舞讲究气韵生动,讲究有神,舞蹈动作以气带动气韵通行意蕴内含,以有形的动作显示无形的张力, 动作与情感交融舞蹈中蕴涵了说不清道不明永无休止的玄妙,力图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状忠并进入深厚高远的境界,这也是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生命实体存在方式的理解和所追求的理想。因此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文化对生命存在的理解是致的都追求生命的精神和境界。对中国哲学境界和艺术境界的这个特点宗白华先生有精妙的省悟: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尤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所以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就是生命精神之美生命活力和律动之美。中国古典舞深刻地体现着这种追求高远境界的精神以形神兼备传情达意为追求目标,舞蹈的灵魂是神是情只有情深意远的舞蹈才是真正的舞蹈所以宗白华先生认为,尤其是舞,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

习古人追求气韵精灵,未穷生动之致。笔路纤弱,不副壮雅之怀的境界,在传神写照中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在体韵遒举风采飘然的动态形象中建构起中国古典舞之雅气。

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正是在这样的意境中,方显出曼妙之雅致才突山高远之品性。

中国舞蹈所展现的世界是自由的世界是人的精神的世界而不是现实的世界。作为超越现实的艺术形式舞蹈以身体的舒展和心灵的自由反映清洁无瑕的精神和理想世界表现自由旷达的人生态度,展不自己空灵无垢的'心境,与现实中碌碌众生的愚昧可笑之相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彰显中国艺术之中空灵的美学意蕴与特点。

宗白华先生认为,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是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其同特征,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它又需超凡入圣独立于万象之表凭它独创的形相范铸一个世界冰清玉洁脱尽尘滓这又是何等的空灵?这是艺术心灵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亩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呈露于前。真力弥满,则万象在旁,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例如,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以婀娜的舞姿表现清流潺潺的小溪烟波浩淼的江河以及碧海蓝天一望无垠的大海烘托变幻莫测朦胧恍惚的氛围以流动的节奏再现无限的空间,使人感受到在浊浪排空汹涌澎湃的险恶际遇里,还存有超凡脱借飘逸空是的美好意境。再如,古典舞蹈《风吟》舞者服装以白色为主色调动作连接极其顺畅和严密动作质感贯于肢体的末梢在一连串流性动作之后的瞬问静止继而变换动态。舞蹈以写意的手法以轻盈飘逸的跳跃灵巧敏捷的旋转展现风中吟唱的心绪幻化出孤寂飘零的宇宙空间意象。

几乎所有的中国意象艺术部以情景交融诗情画意之意境作为其艺术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情景交融诗情画意之境界就是要达到如诗如画的超越现实本直的状态就是要以诗宣情以画达意从而揭示寓于景物却超然物外的心性主体的关于生命的理解与情感所以诗情画意之境界更多地指诗外之情和画外之意是审美主体的内在情感在艺术鸣基础上的心理想象的投射及其达到的境地。以诗情画意而造无我之境以体现气韵生动,便成为中国艺术的上品和极致。中国诗素以吉蓄为特征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以物寄情寓情于景而中国画讲究超以象外,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李泽厚在论及中国画的美学特色时指出: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和形似,尽力表达出某种内在风神这种风神又要求建立在对自然景色对象的真实而又概括的观察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之上。这也可以看作是中国艺术的美学追求。从形似中求神似由有限(画面)中出无限(诗情),日益成为整个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准则和特色。

舞蹈是身体模仿的艺术。但舞蹈的模仿往往并非对实在物的模仿它通常是幻想中的幻象。中国艺术的美学特质强调传神,而将模仿作为最为低劣的艺术层次。而美学的神就是艺术追求的“意境”,因此中国古典舞所表现的神韵与诗情画意的境界品格便完全一致。例如: 中国古典舞作品《春江花月夜》原作在弛雅优美的抒情旋律中展示了一幕美丽的画卷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舞蹈把原作提供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作为舞蹈的背景通过身着蓝色衣裙手持双白羽扇的女于独舞通过闻花、鸟鸣、对水照影、向往幸福等细节表现了一个怀春的少女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舞蹈的动态飘渺,优雅韵味幽静而悠长意境含蓄浑远。正是舞蹈所营造的情景交融如诗如画的意境十分传神地表现了朦胧淡雅的诗化美感。

再如《荷花舞》舞者身着长裙裙子的下摆是荷叶盘,盘上四角各有一枝亭亭玉立的荷花,远远望去舞台犹如一汪荷花花池,荷花仙子们在水中翩然起舞,特别是以拟人化的荷花女们以圆润流畅的舞步,在舞台上徐缓移动变化着名种队形画面,营造出浮游流动和涟漪层起的意境突显出纯洁崇高圣洁美丽的形象如梦如幻宛如仙境使观众在诗情画意中获得极人美感。

中国古典舞存刚柔相济之风姿中隐喻着以柔克刚的曼妙形象和含蓄力量的美感体现出中国哲学以静制动反求诸己关注心性的内倾性特点和精神,在形神兼备之情态里寄托着艺术追求无限向往永恒歌颂生命的高远情怀以清空曼妙之品性标示中国古典舞高洁的艺术品质和唯美的艺术追求;以诗情画意之意境创造出一个超越凡尘,清新自然的心灵世界以超然物外的独立而崇高的人格追求诠释了艺术美的真谛。中国古典舞气韵之美从社会生活的常态中超然逸出,以清空曼妙的艺术追求和境界创造了无限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精神的美的世界在生生不息的文化承传中,以发自生命深层的自觉力量表达着生命的精神和气韵之美的光芒。

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中国舞蹈也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中国舞蹈以生命活动作为舞蹈的内涵在追求生命活力和律动的过程中达致生命的自由而解放的境界实现终极意义的超越;而这个过程也是舞蹈的气韵之美的实现过程。中国古典舞在长期的流变发展中博采中国传统艺术之精华形盛自己既秉承优奔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又具有鲜明舞蹈艺术特点的气韵/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之姜可以说中国古典舞是集中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申中气韵之美的综合艺术。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随着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而愈加丰富并越来越反映大众的审美意趣同时也会融通具有时代精神的美学内涵使得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焕发时代的色彩。

古典家具设计的研究论文

现代仿古家具,更多是对古典家具造型的仿制,缺乏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思考,若一味仿制古代家具,必然造成其在现代生活中的使用困扰。其次,市面上流行的仿古家具,更多是采用黄花梨木、紫檀木等红木家具制作,制作选料单一,其造价成本高,且由于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红木资源愈加匮乏,为新型仿古家具的大批量制作造成困难,更是不利于仿古家具的对外出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造成不利。对于古典家具,如何开发出适用于现代人使用的家具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当代家具更多注重简约,实用性以及舒适性。基于古典家具在国内的使用现状,我们将新料新作的仿古家具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开发出一款符合现代化使用的新型古典家具。在当代家具设计中,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且设计出来的成品须符合人的身体结构、人机工程学等。因此,本设计对多功能拼装组合式家具进行了探索开发。

2.1新型竹材的特点。

我国竹材资源丰富,竹材的加工应用技术已浸入工厂与企业。竹材工业在国内得到足够重视,且已取得一定成果,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竹制品出口国。新型竹集成材或重组竹是基于竹子开发的新型材料。将此类材料运用于古典家具中,有效解决了木材资源匮乏经过调研、走访、研究,以及深入了解,可知竹集成材或重组竹具有如下优良特性:第一,其造型丰富,可变换不同形式,用于家具加工中尤为便捷;第二,竹材结构相对实木家具更轻巧实用,在家居使用中更便捷;第三,新型竹材或重组竹纹理通直、优美,其部分物理性质可与紫檀、乌木等优良木材相媲美,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高程度的观赏性;第四,处理后的竹材板材防虫蛀,不会开裂、变形、脱胶,其高品质的物理特性确保家具能使用更长时间,更利于其完整性。新型竹材十分利于家具的生产,其轻便性、美观性、以及高品质的物理性能都预示着,新型竹材将在家具行业开拓出自己的领域。竹集成材作为一种新型的家具基材继承了竹材物理力学性能好,收缩率低的特性,具有幅面大、变形小、尺寸稳定、强度大、刚度好、耐磨损的特点。同时,竹集成材十分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为中国家具市场出口海外提供可能。在充分考虑国内外消费者的居室结构和审美观后,开发出一款多功能拼装组合式家具是十分必要的。

2.2组合式竹集成材家具设计案例分析。

经过深入探讨,本设计最终确立组合式竹集成材家具设计方案。该设计采用中国传统书法小隶体,以字形“宝”字为灵感来源。整体设计通过对宝字的抽象变形,设计出一个大书柜的家具。采用传统书法字体,将古典书法的韵味融入书柜中,与书本中透出的书香气息相辉映,同时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古朴、沉静。整个书柜的材质采用竹集成材,单个零部件简单、大方,适合批量化生产,同时更具古典气息其中书柜的两侧可进行拆分,将其拼装后,即为古代案几仿古家具,其简洁的造型,具有明式家具的高雅、洗炼,不仅具有高观赏性,在当代生活中,其实用性更具吸引力。

3.结语。

中国传统家具崇尚质朴精雅的大风格趋势,组合式竹集成材家具在承袭前人优势的同时,也对现代家居进行了探索。它不仅为现代家具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方向,其功能性、实用性以及对传统家具的传承性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是对现代家具的设计新道路的思考。

年古典文学论文选题

唐诗。

龙凤意象研究。

关于「结构」一词用法及使用状况的历史变迁。

译者主体性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体现。

《全唐诗》中的“眉”意象研究。

作为女性文学代表的塔·托尔斯泰娅创作的诗学特征。

《孙子兵法》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英国拉斐尔前派特征研究。

民俗文化视阈下的刘绍棠乡土小说。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从功能对等视角析《红楼梦》三个英文全译本中回目修辞格的翻译。

唐诗典故英译对比研究。

古典家具设计的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以古罗马时期和洛可可风格两种性别倾向明显的家具风格为例,对比分析了西方古典家具性别化的历史背景,并从造型要素、形式美法则和装饰方法等方面探究了其性别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及意涵。结合目前我国家具设计的现状和趋势,提出可以通过借鉴西方古典家具性别化特征来实现现代家具造型设计的个性化,为现代家具设计的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西方;古典;家具;性别化;设计。

纵观西方家具发展史,一些特定时期如古罗马、哥特式风格、仿罗马式、洛可可风格和新古典风格时期等的西方古典家具,在造型上能够显著体现出男性化和女性化的特征。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西方古典家具性别化造型特征的意涵,本文以古罗马和洛可可时期为例对其历史背景、造型要素和装饰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探析,从而为借鉴西方古典家具性别化特征来实现我国家具的个性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1造型性别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1.1古罗马时期。

罗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镇,经过长期的发展,从一个闭塞之地逐渐崛起成为地区间的强大国家。古罗马(公元前6世纪-5世纪)时期重视军事力量,崇尚暴力和杀戮,具有英勇无畏、崇尚荣耀的特质[1]。在这种精神力量下其建筑和家具造型也具有明显的男性化特征。尤其是铜质家具和石材家具具有坚厚凝重的特点,显示了一种男性化的风格,表现了罗马帝国尚武好战精神。

1.2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家具盛行于法国路易十五时期(公元17-18世纪),路易十五皇帝当政,受宫中女宠影响,这时期的家具在造型上呈现明显的女性化特征,放映了他们的爱好与情趣。家具整体尺寸较小,容易搬动,适合在较小的闺房中使用,造型纤细、弯曲尖腿是腿部造型的唯一形式,整体轻巧,丰满柔润,宛如妇女体态(图2)[2]。

2造型性别化的表现形式。

2.1造型要素。

2.1.1点线面。

在点线面方面造型性别化特征表现是由方、圆或曲、直来产生的。如方形的点相对于圆形的点,曲线相对于直线,平面相对于曲面,皆是前者具有男性化倾向,而后者更具女性化特征。古罗马时期家具的挺拔、强健,单纯、简朴,厚重的特征,体现了男性的统治地位。对比代表极端享乐主义时期洛可可风格家具的造型是反对直线的,大量的非对称的s型c型曲线大行其道。不规则曲线婉转曲折,优美、轻快、流畅,富有柔和优雅之感,体现了女性风格的主导地位。

2.1.2质感。

不同性别对质感的偏好有着较大差异,坚硬和柔软等同于阳刚和阴柔的对比。都在传递给人某种视觉和触觉的感官判断,或阳刚或阴柔,或阴阳相济。古罗马时期的家具,除了木质家具外,铜质和石质家具的成就较大,主要材质是黄铜、大理石和石灰石等,能充分表现出厚重的男性化艺术特征。相对于坚硬、冰冷的材料,洛可可时期的家具倾向于更加温和的质感,木材多用温润的胡桃木,加之硝基漆透明的漆膜给人有温度的肤视感。

2.1.3色彩。

从色彩心理的角度,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性格与表现力。古罗马时期,铜质和石质家具呈现的是材质本身的色彩,表层贴面的珍贵木材多为暗色,体现坚厚凝重的艺术特征。洛可可家具的装饰上以青白色为基调,模仿西欧上流社会妇女的苍白肤色,以示高贵[3]。此外,在胡桃木本色基础上镂刻优美的曲线,通过金粉涂饰或彩绘贴金,最后再以漆膜罩光,使整体产生富丽豪华之感。体现了新王朝女权高涨形势下,上层社会女性的爱好。

2.2形式美法则。

2.2.1比例与尺度。

在家具造型中,合理的比例能够使家具外观造型更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从而产生和谐之美的视觉感受,因此优秀的家具设计大都具备良好的比例关系[4]。西方古典时期的罗马家具和洛可可式家具各自独特的比例关系是展现其风格特征和内在意涵的重要方面。男性权利为主的古罗马时期家具尺度偏大,通过夸大来表现雄伟的气势。与此相反,洛可可时期的家具采用亲切的尺度,家具的尺寸变小了,满足了当时上层社会女性沙龙生活中方便交际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了女性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2.2.2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决定着家具的功能特点、结构特点以及形式布局。几乎所有的西方古典家具都是对称的结构,尤其是具有男性化倾向的家具,是一种等量均衡。而女性化倾向的家具,在构图上也常采用动态均衡,即在求得不失重心的原则下,虽然中心线两边的形态和色彩不相同,但通过各组成单体家具或部件之间疏密、大小、明暗以及色彩对比来实现均衡。如洛可可式家具,打破形式美中的对称和均衡的艺术规律,弯曲造型采用非对称的s型和c型和涡卷形曲线,追求运动中的纤巧与华丽,更加多变,具有变化、活泼、优美的特征,形成了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

2.2.3节奏与韵律。

在家具造型设计中,将家具的形体结构和零部件的体、形、线等要素,进行连续的排列组合与分割,产生曲直、起伏和大小等有规律的重复和交替,便形成节奏感的艺术效果,若再进一步深化表现出抑扬婉转和运动方向的连续变化,便给人以韵味无穷的律动感。如具有男性化倾向的仿罗马时期家具反复使用建筑上的连环拱廊和成排的车制的杆件,都使得其外部形式产节奏感。韵律之于节奏,更适于表现女性的柔婉。如洛可可家具风格采用多变的曲面和复杂的波浪曲线,创造了富有流动感的柔美的女性风格。

2.3装饰方法与图案。

2.3.1装饰方法。

古罗马时期家具的装饰手法有雕刻、镶嵌、绘画、镀金、贴薄木片和油漆等。木质家具往往以名贵的木材或金属作贴面和镶嵌装饰,在石材上雕刻主要采取立体感的、浮夸的`做法,各个细部的雕刻深度较大,来强化男性的力量感。女性化倾向明显的洛可可式家具,主要手法是在木材上雕刻和髹漆,但是雕刻的手法是精细纤巧的雕刻装饰,配以色彩淡雅秀丽的织锦或刺绣包衬,高贵瑰丽的视觉效果。

2.3.2图案与纹样。

家具的图案和纹样是围绕着特定的风格而设定的,是家具精神特征的强化。具有性别倾向的家具风格其装饰纹样反映了其内在意涵的需要。古罗马时期家具装饰图案和纹样的题材主要有:王冠、叶饰、狮头、飞禽等,还有战利品雕饰武器、盔甲、花环和贝壳等[5]。这些装饰内容无不与权威、力量、王权有关,对男性的英雄主义的表现淋漓尽致。而洛可可式风格家具,雕刻装饰的图案主要有:狮、羊、猫爪脚、“c”形、“s”形、涡卷形的曲线、花叶边饰、齿形饰、叶蔓与矛形图案、玫瑰花、海豚、漩涡纹等。包括东方装饰图案,如中国园林中的假山和岩石、喷泉等,这些题材给人带来的是女性的轻松、浪漫和随意之感。

在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家具产品的创新设计显得尤为迫切[6]。今天的人们都在追求自我存在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展现自我,必然产生个性化需求。个性化追求已经形成了家具市场消费的主流导向,满足个性化的消费者已成为家具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7]。个性化追求是独特性、非大众性,从而表现与众不同。在造型创新方面,要把握古典家具的神韵和风格,综合思考传统文化精神和当代审美意识的融合方式[8]。以西方古典家具的性别化特征为鉴,可以将家具造型性别化作为个性化的一个切入点,尊重人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性别差异,根据不同的性别特点来对家具的造型、材料、色彩、地域等进行定位和设计,是一个富有人情味并充满人文关怀的创新设计思路,并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图3)所示连衣裙造型的现代家具,体现了女性化特征。为了适应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必然导致了家具定制化运营模式。而如何既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又能批量化生产,有效的利用资源,尽可能的减少成本,是定制家具模式发展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9]。可以根据性别对同类产品的不同细分市场的第一层次,进而面向个性化细分市场。这需要对不同性别倾向的家具在功能、外观、结构、尺寸、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产品或其零部件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的相似性质,以尽可能的减少产品内部多样化,扩大产品外部多样化,同时又能体现个性化,解决个性化定制与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10]。从而达到主流消费者所追求的平价化和个性化的平衡。

4结语。

任何创新都可来自于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正如西方千百年来的家具设计,始终都没有超出古埃及家具创造者的想象。除了古罗马家具的男性化和洛可可式家具的女性化,典雅的新古典家具和古希腊优雅的克里斯莫斯椅等,无不反映出造型设计性别化特征的脉络。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以及标准化生产带来的日益凸显的大众化问题,内在的精神需要越来越显得重要,成为现代家具设计的主要诉求之一,并形成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因此,西方古典家具造型设计性别化特征可以是现代家具设计的创新源泉之一,当加以借鉴为现代个性化家具设计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陈于书.家具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许美琪.西方古典家具史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65.

[7]郑哲.谈个性化家具设计的切入点[j].艺术与设计(理论),,(08):129.

[9]刘佳.为满足个性化需求家具企业营运模式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10]叶芳.大规模定制家具设计方法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3.

古典舞蹈的情感表达论文

“中国古典舞”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变革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中国古典舞”的解释,比较众多说法,比较完整的论述是指古代中国舞蹈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舞蹈和现代人以全新的视角与观念创造的具有古典风格韵味及审美意向的舞蹈。“中国古典舞”具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特指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舞蹈,是从古代舞蹈中选出来的、提升上来而又流传下去的,古代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母体;另一个是特指当今中国发展的有古典韵味的舞蹈,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必然的联系。“中国古典舞”概念产生是在建国初期一门全新的舞蹈学科。中国古典舞首先要具有本民族精粹文化的持久性与独一性的特质,提取传统舞蹈中长期积累典型性的舞蹈美学,结合当代审美特征和技术特点,又经过现代人的发展创造,收集多种文化,这种舞蹈是借助中华文化母体孕育而生,表达了当代人对传统的一种重新诠释与审美追求,也体现了当代人的创造精神。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有一个漫长的演变,并且在戏剧的基础上形成戏剧舞蹈,之后又经历了中国古典舞和学院派古典舞三个阶段。古典舞继承了戏剧舞蹈的动作,经过演变形成自己独特个性,又给学院派古典舞提供了发展基础。

戏曲舞蹈是中国戏剧的重要形式与中国古典舞之间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中国古典舞初建阶段,吸收了戏剧舞蹈的精髓,承接戏剧舞蹈的文化精神和舞蹈动作,加快了古典舞的发展步伐,为其建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950年中国古典舞正式命名,并且脱离了戏剧舞蹈的称谓,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特性向前发展,也为学院派古典舞发展打下基础。学院派古典舞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发展,也赋予了其新的内容,产生了比较典型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回顾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中观念不断变化。

中国古典舞传承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延续和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着明显的变化,却具有强烈时代感。中国古典舞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成为当代舞蹈艺术体系一员。但是中国古典舞不可能离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否则将造成古典舞的精髓大量流失,失去本来面目。中国古典舞首先要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传统民族审美特质。因此未来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之路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返璞。为了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古典舞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古典舞学科继承与发扬传统舞蹈中的风格特征,更深刻的认识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时中国古典舞也可以吸收外来因素,完善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的舞蹈创作中,很容易直接“引用”现代舞技法,造成了大量古典舞剧目内容相似。忽略了古典舞要表现的人物思想和特征,甚至个别编导直接吸收西方舞蹈,减少了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学中的审美特征,古典舞的艺术价值大大减弱,弄得中国古典舞千疮百孔的。

中国古典舞艺术要传承民族文化,坚持民族化的审美,在面对异域文化冲击时,守护好自己的文化疆域,必须坚定自身的优势,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求发展。

3.1整合中国古典舞语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中国古典舞创作语言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完善与丰富中国古典舞的语言体系才能为古典舞的未来发展提供传播的基础。整合中国古典舞语言非常必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以及再提炼,是传承的要求。中国古典舞蹈语言具有古典舞审美特征的经典语言,加强和完善语言系统,形成自身独特性,特别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广漠的土地上,给中国古典舞提供了全新的素素材。在传承与整合中,要抱有谨慎的探索精神,挖掘出古典舞语言最精粹的素材。同时在如今的大量古典舞作品之中,许多现代舞、当代舞语言词汇已经渗透进来。中国古典舞不断传承和发展变化,才能承载时代赋予的使命,克服重重困难,为创建古典舞学科打下基础。

3.2继承与开拓创新。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开拓创新,更需要进行有效的传承,重视传统文化,寻找一条属于古典舞自己的独特的道路。中国古典舞要与时代紧密接轨,只有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中,把立足点构置于现当代,建立中国古典舞学科,我们后来者要继承他们的衣钵,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让中国古典舞继续辉煌在舞台上。

3.3“和谐”发展中国古典舞原则。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品格,是中国文化中的整体体现,是自然与人的审美境界合之为一,它深刻影响了古代审美体验与生命体验。在当今社会,中国古典舞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建立在中国传统审美基础上,代表中国古典的形象。目前,中国古典舞学科正处于不断构建完善的状态,需要我们以“和”的态度,开放式的思想,接纳新的元素,反复试验,最终为我所用。

3.4“融合”优秀的古典舞素材。

现代中国古典舞艺术要长远发展,要保持持久而旺盛的艺术活力。面对当今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如何面向世界,如何与国际完全的接轨,如何以独特的民族性独占鳌头都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中国古典舞走向世界之前,要保守住古典舞自己的文化概念和文化形态,结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后充分研究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并去其糟粕,筛选辨别,才能形成两文化的完美融合。在西方文化进入国门时,同样震荡与冲击着中国人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引起了国民在审美享受和审美取向方面的变化,中国古典舞蹈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西方芭蕾舞传入中国,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中芭蕾的训练体系和内容被大量吸收与借鉴。但中国古典舞并没有盲目的照抄照搬,更不是简单的复制,取芭蕾本身所具有的科学、系统的方法论去总结和吸收,形成科学的训练方式与方法。中国古典舞不能因为学习或借鉴了其他舞种就否定旧体系的一切,而是在强大的历史背景下,拥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与众不同的展示方法,也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格。学习或是借鉴时代的优秀舞蹈文化是继承或是发展所必须的。闭门造车式的发展会封闭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思路。借鉴本身就是一种“融合”,并不仅仅是一味的加法,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芭蕾的优点相结合,芭蕾的科学性与中华民族的风格特征融合,保留自身“灵魂”的基础上,博取众家之长,吸收各个舞种的精华,开辟一条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发展道路。

总之,中国古典舞在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是光明的,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中华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民族特征与个性,有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底蕴,大胆创新与借鉴时代发展精髓。随着中国古典舞坚持不懈的发展和发扬,呈现在全世界的舞坛之中必将是全新的、辉煌的面貌。

古典音乐鉴赏论文

摘要:音乐是人类富有精神价值的文化艺术,它和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语言、行为、人际关系紧紧相连。它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它是人们的精神粮食,在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作为音乐中的瑰宝,古典音乐也在人们的生活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它集聚了大师们的思想和灵魂,凝聚了他们的辛勤和汗水。倾听古典音乐,就像是在抚慰我们的灵魂。时代在前进,但历史留给我们的珍宝也不能丢失。因此现在的人们需要重温古典音乐,让古典音乐不会因时代的改变而被抛弃。

中世纪(1450年前)。

这一时期主要是罗马天主教会所保存的在教堂中广为演唱的单身歌曲集。大多用于两种礼拜仪式:一是弥撒,歌词为纪念基督最后晚餐及其献身事迹,这是教堂仪式的中心;二是日课,就是修道院每天咏唱的八课圣事,主要以诗篇为主。

巴洛克时期(约公元1600—1750)。

这一时期的音乐是现代演奏会的先河。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乐带有显见的特性:华丽、复杂、藻饰、扭曲,着重于超现实和雄伟宏奇,这些特质都能彼此融会贯通。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以及后来的古典时代)代表着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现,那么巴洛克时代(及后来的浪漫时代)就代表着骚动、不安和疑虑。四声部的和声,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数字低音都产生与巴洛克时期。同时旧的教会调式消逝,大小调音阶系统和沿用至今的相关调性崛起。另外节奏思想也在这个时期萌芽。

古典主义时期(约公元1750—1820)。

浪漫主义时期(约公元1820—1900)。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不是不喜欢古典音乐,而是觉得它太深奥,自己不容易懂,因此就不会静心去听,慢慢地也就不会去听了。是的,古典音乐是大师们心灵与肉体的结晶,它具有高深层的含义,也许正是由于它那高深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远离它。因此有的人不敢接受,许多愿意尝试接受它的人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欣赏它。

另外,古典音乐的曲目和演奏形式都太单调,又都太强调严肃性,也许是因为古典音乐需要一个严肃的氛围,但音乐本身就有严肃性,那么再加上它的宣传方式,那不就加大了古典音乐和人们的距离。当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像出土文物一样被开发出来时,就会被众多乐团和指挥大师们翻来覆去地演奏了一百多年,纵然经典作品数量众多,但毕竟还是有限,当一部作品被大量乐团演奏了无数遍,当一部作品被听众欣赏了无数遍之后,需求的减少也就成了必然。然而和其相比流行音乐曲目风格不断变化,数目也无限制,表演形式也多变化,正迎合了人们的兴趣。还有如果想要获得一张古典音乐会的门票是多么的难,也因为其票额高让很多人在音乐会场前止步。

还有随着社会的进步,古典音乐也受着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但由于其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能迎合商业化浪潮,它也不会有利益可图,因此在商业化浪潮面前它是力不从心的。但怎么能因此将古典音乐逼向绝路。在诺曼。莱布雷的《谁杀了古典音乐》中指责音乐明星利欲熏心,经纪公司幕后操作,唱片业主唯利是图,从而联手将古典音乐推向死路。

其次,人们对音乐的欣赏还停留在表面,只听旋律而不感受其他的,因此那些欢快旋律的,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便成了人们的挚爱。总之从外在的表征观察,古典音乐听众的老龄化,市场份额缩小;就社会支撑而论,体制运转不畅,财政危机四伏;以内在机制来说,曲目普遍保守,新作缺乏冲击。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的古典音乐进入了转折关头,那么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手段来保存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我们该付出什么努力来拯救古典音乐。首先,就其本身而言古典音乐应该从宣传方式上减少它的严肃性从而缩短与人的距离。它可以用多样式的宣传方式来宣传,并且要用更加贴近大众的姿态来展示自己。另外,在拥有其本身的精髓的基础上,古典音乐应该努力与时代“合拍”,不仅仅与其他音乐进行沟通,而且也与当代的形式、技术、和生活发生联系。这样古典音乐也跟上时代的步伐,缩短和人们的距离。

其次,对于人们来说不仅仅要去聆听古典音乐,还应该从深层次上去品味,欣赏它,体味其内在的寓意。因此我们要加强古典音乐的欣赏的积极性,主动了解古典音乐,多听古典音乐,找出自己喜欢的类型,此外,自己除了在家聆听外还可以走进音乐会场感受真正的音乐盛宴。另外,对于青少年的古典音乐素养还要加强,在音乐教程中多加古典音乐曲目,在教授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白基本的古典音乐知识点,学会聆听并自己对其内在的精华进行品味形成自己的思想。还应该从小培养儿童的古典音乐素养,这样日积月累对古典音乐进行正确的认识有很大帮助。

另外,在现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之下,政府应该给予更大的支持。这样在便可以同那些古典乐迷一起保护这一文化。

让古典音乐重新焕发光彩不仅仅是乐音工作者的任务,每一个普通公民都有责任去拯救属于我们自己的灿烂文化。如今的社会繁华,喧闹,然而当耳朵里响着古典音乐时,闭上眼你会感受到一个纯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会远离城市的喧嚣,烦恼,这就是古典音乐的魅力。古典音乐是心灵的音乐,因此我们要齐心协力将它带回现代生活,让它走进大众生活,让它重新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初三:古典诗词梦

古典诗词如幽梦,携着皎皎月辉,向我走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月是豁达的,他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用开阔的胸襟,容纳了他的月亮,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若说苏轼的月亮是一轮圆圆的满月,大气,那么柳永的月亮就是一弯细细的娥眉月,娇美。在“暮蔼沉沉”时,词人朦胧的身影出现在江边,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然后,词人发出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感慨。一弯残缺的细月静悬空中,散出了孤独凄冷的光。

古典音乐论文

一直以来,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便是两个不同的音乐流派,各具特色与魅力,然而音乐本就是相通的,因此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也自然存在其相似之处,如果能将古典与流行相结合,便可以将两者之间的独特价值充分发挥,去弥补各自的局限,两者相得益彰,从而焕发出新的魅力。本文试分析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旨在为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型,通常我们认为是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西方古典音乐,创作技术复杂多样,承载的内涵厚重深远。流行音乐则正好与古典音乐相对,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的音乐类型。”[1]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特点导致其出现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局面。古典音乐格调高雅、品位独特,其鉴别与欣赏需要在音乐上具备一定修养或敏感度,且其结构复杂、技术多样,很难被传唱或演奏,因此受众有限;而流行音乐更符合大众的口味,所以传唱广、受众多,然而因为内容通俗,所以质量上往往参差不齐,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合二为一,可以各取所长、各补其短,两者相得益彰,避免了局限性,从而形成一种更为独特的音乐类型。目前这种尝试已然有之,然而大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跨越多方面隔阂,将两种音乐类型相结合,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需要更多更好的结合路径,来促成音乐的融合。

(一)音乐类型过于风格化。

尽管音乐是相通的,但是音乐类型之间仍然具有极大的差异,而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在很多特点的表现上则是完全对立的。例如音乐格调,古典音乐传承经典,更具内涵,而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内容浅显,因此两者在结合时必须充分把握其相同之处继而进行有效融合,而不是一味地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合并,那样只会破坏了其各自具有的艺术魅力,不能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导致乐曲不伦不类。独具风格的两种音乐类型想要结合,就必然要花费时间精力去摸索全新的可能性,当不同风格的音乐类型结合时才能产生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理想效果。

(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足。

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在开展音乐教学时都无不考验着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如果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强,就很容易分辨出音乐的类型、技巧、风格、情感内涵等,这其中,能够辨出音乐的情感内涵最为重要。古有钟子期于汉江边闻琴音,发出“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的感慨,促成“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可见,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需要学生从中体味出附着在音符中的“精神与灵魂”,大学音乐教学进行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时,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求更高,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的学生在鉴赏音乐方面还欠缺一定的悟性,没有良好的音乐基础和功底,导致在鉴赏音乐时难以把握音乐的美感,尤其不能分辨古典音乐,给两者的结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大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

想要结合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就意味着授课教师要同时了解、熟悉甚至精通这两种音乐类型,并且能够找到两种音乐类型的共同之处,这样才能为其找到相融合的切入点,让两种音乐类型形成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形式。然而,目前部分大学在音乐教学方面设置的门槛较低,所以很多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不强,有的老师往往只精通一种音乐类型,在进行音乐结合时会缺乏教学方法,有的老师甚至备课不精,对自己教授的内容不甚了解,使其难以把握古典音乐与流行结合的精髓,为课程的讲授带来了诸多不便,造成了阻碍。

(四)音乐设备不完善充足。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应当有所实践,教师想要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内容,就必须带领学生进行操作。然而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都需要以乐器来磨合碰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钢琴、小提琴,然而这些乐器价格高昂,很多大学并没有为学生配备充足完善的音乐设备,往往只准备一架电子琴,这也给两种音乐类型的结合方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局限。甚至有的学校,教师干脆只采用讲授法为学生单纯传授理论知识,导致课程深奥、乏味,学生们逐渐失去了听课兴趣,更无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各具魅力、韵味独特,如果想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必须所行得法,否则便是随意地将两种音乐类型乱掺一气,不仅导致两种音乐类型都丧失了原有的魅力,甚至会使其不伦不类。想要有效结合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认知。

目前,就学生对音乐的价值取向来看,大部分学生比较认可流行音乐,无论是谁,都听过或能哼唱诸多流行歌曲,但很大程度上源于流行音乐脍炙人口、传唱率高,而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分辨出流行音乐的情感意蕴,其实很多流行音乐并非单纯的“口水歌”,而是能够传递出极为深刻的情感思想,很多歌曲抒发的对往日情感的追溯,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感慨,实际上是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的感受,对生活细心的学生能够敏锐地去把握流行歌曲的价值,体味个中的滋味。然而缺乏悟性的学生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启发,使之能够不断完善对流行歌曲从感知技巧到感知情感的过程。另一方面,古典音乐由于鉴赏门槛高,导致很多学生对其“欣赏不来”,认为“太无聊”“不好听”“不接地气”,其实这都是对古典音乐的错误认知,古典音乐更容易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比如经典曲目《回家》,当悠扬的旋律响起,人们的脑海中便马上迸发出回家的渴望,对于远在家乡之外的游子,更能产生与亲人团聚的热切期盼”[2],这充分说明古典音乐并未因为格调高雅而脱离我们的生活,正相反,其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师应该完善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知,使其对古典音乐报以端正的学习态度,更好地去挖掘古典音乐的魅力,继而将两者更好结合。

(二)教师不断完善个人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形式。

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在面对新的教学挑战时,应该从几方面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加强,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完善个人的教学能力,要想进行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教学,就必须对两者的音乐风格、音乐特点、音乐起源、音乐典型、音乐发展、音乐演奏有所了解,并且不断深化精进,只有这样,才能娴熟地驾驭两种音乐,并完成两种音乐的结合教学。如果只停留于理论层面,那么所有的教学都将是纸上谈兵。其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修养,精心备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有所完善丰富。在准备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了解学情,尽量避免用学生们生疏的曲目,而是选择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名曲,甚至在选择时可以“投其所好”,多选择一些当前学生们比较喜爱的歌星,这更利于学生去领悟和感受。另外,教师应丰富教学形式,将传统的讲授式课堂转变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合作探究等为学生呈现活泼生动的课堂,消除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恐惧心理。不仅如此,大学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校方的支持帮助,将课内教学延伸至课外,通过举办一些“当古典走入流行”主题活动比赛来让学生们自行创作表演,既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能力。

(三)学校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力度。

大学校园如果想有效地开展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教学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如果只讲理论不去操作,那么音乐将难以发挥其所具有的功效,“音乐教学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不仅能够实现其思想意识的提升,更能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帮助大学生丰富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3]因此音乐教学不能纸上谈兵,所以面对当前教学设备不足、教学场地窄小等情况,学校应该拿出全力支持的态度,首先完成各项硬件设备的补充,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对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付诸实践,其次,学校应该拿出重视的态度,在教学考核上加大力度,使学生们对音乐学习更为投入。(四)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强化“互联网信息背景下,所有的教学行为不再囿于学校课堂,而是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音乐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强化学生的能力,充分做到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4]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灵活应用音乐编制app,在没有乐器的情况下使用音乐制作软件来进行操作,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发布到各大社交平台,利用平台的交流互动功能来提高自身的音乐结合与创作能力。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可以通过类似“抖音”一类的平台上传自己完成的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作品,平台全体用户都可以点开作品聆听并评论,学生可以在评论中发现有价值的建议和批评,继而在下一次尝试时有所改进。而点赞、转发、支持评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继而更好地投入学习。

“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交流碰撞”[5],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是内心真挚情感的映射,能够唤起人们情感之间的共鸣,只有用发现美的眼光和领悟美的心态,才能去体味这两种音乐类型的精妙之处,也才能将两者更好地结合。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去感知音乐独特魅力的过程,只要采用有效的路径,就能让音乐拥有新的生命力,焕发新的光辉。

古典音乐论文

摘要:古典主义时期是欧洲音乐历史发展的里程碑阶段。

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古典主义的艺术大师们对音乐构思中的理性精神和逻辑进行了探讨,并使得情感在音乐中得到更加适度的表现。本文从当时歌剧领域和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两个方面,来探讨启蒙运动思想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影响及带来的变革。

关键词:启蒙运动;古典音乐;喜歌剧;理性精神。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深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欧洲启蒙运动,引导着新思维不断涌现,它和理性主义等思想一起构成一个长期的思想革命和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启蒙运动的影响覆盖了自然科学、文学、哲学、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各个知识领域。18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欧洲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当时法国是强大的封建集权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致使资产阶级所需要的权利也随之膨胀,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资本主义只有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缚与羁绊并冲破封建的藩篱才能找到出路,启蒙运动也正是这种社会局势在思想上的真切体现。

启蒙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首先兴起于西欧,之后波及到欧洲大多数国家,最后影响到全世界,并孕育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形成,是继文艺复兴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反对封建制度与教会神权,比文艺复兴更强调“人”的作用,“人”的解放,它主张人的理性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以“人”为中心,回归自然,追求共和、民主、权利、自由、平等、博爱,讲究普世性,推崇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人的理性分析和推理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音乐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它并不是空中楼阁,虚无飘渺。受到启蒙运动影响的音乐家也走出宫廷深院的大门,为新兴发展起来资产阶级构思创作,于是音乐的令人愉悦、容易理解和感情生动等品质,成为音乐美的准则,这是启蒙思想融入了音乐创作中的体现,如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等思想家的理论,会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音乐特质,更加了解这个时期的音乐家的创作与之前的巴洛克音乐和之后的浪漫主义音乐产生本质差异的原因。卢梭在政治上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猛烈抨击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反对民意、侵犯人权、践踏人民的公共意志,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政府应该着眼于个人权利的平等,而不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人民的意识不仅在卢梭的政治思想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同时在他的歌剧美学思想中有着更加令人惊喜的体现。另外,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学说,明确的显示了他强调人民权利的思想。本文选取两个在音乐领域中最能体现启蒙思想影响的方面来探讨启蒙思想的影响在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渗透。

历史上著名的三次歌剧改革之争只有以瓦格纳为中心的改革与启蒙思想没有关联,而以卢梭为主要代表的喜歌剧之争和以格鲁克为中心的歌剧改革都与启蒙运动的思想有着密切联系。传统意大利歌剧在发展过程中,受贵族听众需求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偏重音乐性,尤其是在咏叹调等体现人声线美感的独唱段落中段落式炫技的性质不仅显示了歌唱家的高超歌唱技巧同时也极大的满足了听众的听觉感官。但是这种“音乐性”却发展为一个极端:歌唱家为了炫技而歌唱,不再真切抒发情感,不再有进入角色的表演,也不再注重体现音乐要表达的思想,使音乐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这种极端的音乐表现形式过于僵化,缺少情感的音乐无异于缺少灵魂,于是听众对这种音乐也开始逐渐的放弃。于此同时佩尔格莱西的喜歌剧剧目《女仆作夫人》于1752年在巴黎上演,而这部喜歌剧剧目新颖、生动的特点立刻使已经疲惫的人民精神振奋,欣喜不已。在喜歌剧受卢梭和部分统治阶级以及广大民众的热烈拥护的背景下,西方音乐史上法国大歌剧派和意大利喜歌剧派著名喜歌剧之争便由此上演,为此,卢梭还自己创作了一部喜歌剧——《乡村卜者》。

“喜歌剧”是指18世纪上半叶在启蒙主义思潮影响根据意大利幕间剧的基础产生的,喜歌剧是反对意大利正歌剧的“装腔作势”并追求“自然”的歌剧体裁形式。喜歌剧的题材通常取自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这也就造就了喜歌剧的重要特质:喜歌剧不再反映王公贵族的生活而是以平时生活中的小人物、社会中下阶层为主要表现对象;表现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细致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具有喜剧因素,结尾往往是团圆或胜利;它的音乐轻快活泼,常用本民族语言表演,戏剧情节简单,人物精炼等;剧词幽默、口语化,音乐也十分生动多样,喜歌剧充分表现了人民的真实生活、人民的喜怒哀乐,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歌剧的主题中,一般都会对小人物进行赞扬,赞扬他们聪明、热情、公正、智慧,拥有巨大的力量,总是能战胜邪恶势力,取得胜利。

卢梭的歌剧美学思想与喜歌剧的特质一致,他力图表现平民世界的美,所以在他创作的《乡村卜者》中的人物多数为穷苦的人;他在音乐风格、音乐语言上力求单纯、朴实、自然清新的`乡土气息;音乐旋律追求简单,朴实无华,没有复杂的对位与浓重的和声,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他强调音乐要模仿自然的旋律,模仿语言声调和语气。“自然”不仅指自然界,还指自然人的本性,没经过文明社会污染的人的纯朴、自然的热情。音乐对自然的模仿就是对人纯朴的热情进行模仿,音乐的感染力也正在于用“热情的抒写激起我们的热情。”法国评论家圣。勃曾说:“没有一个作家像卢梭这样把穷人表现得卓越不凡。”启蒙运动思想就是这样清清楚楚在歌剧中有了它的体现,喜歌剧的内容、形式、所表达的情感,无一不说明启蒙思想对音乐的影响。

在18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过份注重美声、炫技性而无视戏剧性的背景下,一些艺术家也开始思考对正歌剧进行改革。格鲁克是其中重要作曲家之一,他早年主要创作传统风格的意大利歌剧。18世纪50年代,受歌剧改革浪潮影响,他先后创作了《阿尔切斯特》《奥尔菲斯与尤丽狄茜》等歌剧,在这些歌剧的创作中他实践对歌剧改革的一些设想。他的观点主要体现为:在歌剧中,声乐要去除不必要的装饰,音乐必须随着剧情的发展,简洁自然地表现出来;太多的咏叹调,会破坏剧情的连贯性;歌剧序曲的基调应与整个戏剧的基调相吻合;歌剧音乐应该追求清晰和简洁的原则。而格鲁克歌剧取得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些观点的价值,《奥尔菲斯与尤丽狄茜》中的咏叹调“我失去了尤丽狄茜”等唱段,至今仍被音乐界视为既富于美感又简洁明晰的佳作,奥尔菲斯下冥府拯救妻子的场景则以音乐和戏剧的浑然一体而动魄感人。格鲁克在18世纪70年代又创作了《伊菲姬尼在奥利德》《阿尔米德》和《伊菲姬尼在陶里德》等优秀的歌剧,这些歌剧的美学观点启发着后世许多著名歌剧作曲家的思考和探索。

理性主义精神是承认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理论基础的一种哲学方法,主张人的理性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

启蒙主义者认为“理性”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基础,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启蒙运动文学家痛斥想象和飘忽无常的情感,认为凡是天生的事物总是符合理性的,是永恒并且真实的。在这种思想与主张的影响,西方古典音乐开始强调人类理性,并着重于反映资产阶级新兴市民的精神面貌,主张音乐要从宫廷、教堂走入平民百姓的世俗生活。音乐文化的发展在渗透人类理性的基础上也极大地受到了当时时期平等、自由、博爱,尊重科学、尊重人权、提倡个性解放等主导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古典时期的音乐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在情感表达与理性的形式美中更注重后者,尤其体现在结构形式方面。古典主义时期,人们更多提倡清晰的主调音乐,逐渐不再喜欢复调那种繁复的音乐风格,这便更加突出了旋律与和声这两大音乐要素。对称的段落结构和清晰的音乐旋律句法取代了巴洛克音乐动机加变奏的装饰性旋律方法。古典音乐结构形式中,作曲家更加乐于运用带有抽象辩证思维的奏鸣曲式并使它成为几乎无处不在的音乐形式,独奏奏鸣曲、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等音乐形式出现在私人客厅里;五人以上的合奏也作为宴会、婚礼背景音乐出现;小夜曲、嬉游曲也都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当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曲从宫廷的娱乐转向了面向大众的音乐会时,它便融入了时代精神的内涵,器乐音乐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启蒙思想认为理性是组织、分析的基础,同样,在音乐艺术中,古典主义音乐家的音乐创作也是如此,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青年时代的贝多芬等音乐家对影月形式的理性与逻辑做出了探索,使作品更加完美地表现了情感。音乐大师海顿认为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他的这些思想也体现了启蒙主义中以大众为中心的思想,明显的体现出启蒙思想在其音乐创作主张中的渗透;莫扎特是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富有智慧的音乐家,从他笔下涌流出的音乐具有古典美,是艺术的一种升华,同时他以其多面的杰出才能推动了古典风格趋于完美;时代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完善了古典主义风格,他的音乐充满时代斗争精神和高度个性,最终,他的音乐超越了古典主义精神,他也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的引路人。

通过分析此阶段的音乐作品笔者发现,在他们的创作中内含着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运用和对结构的清晰安排。音乐上的奏鸣曲式在他们的笔下走向成熟阶段,直到现在我们还在津津有味的分析着这些作品的绝妙结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不同,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们更加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只是体现他一个人强烈的情感,这种肆意的宣泄、心理的瞬间变化,使他们创作时不可能再有一个完美、对称、均衡的形式,为了更能抒发情感,他们可以随意的打破秩序,音乐成为表达主观情感的工具。而古典主义音乐是在理性的控制之下来创作的,音乐家把音乐作品本身当作自身存在的客体,追求创作中思想逻辑的清晰,主题的明确和形式的完美,它的效果是明确客观的。他们注意旋律的优美、追求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感情,讲求作品整体的秩序、协和、比例以及对情感表达的控制。准确地呈示、合理地发展、自然地再现,绝对控制着全局、种子动机的铺垫和一步步发展、戏剧性的冲突与矛盾的制造、高潮的到达、音乐的目标感都是作曲家主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充满了对理性的思考。

诚然,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上的运动,而音乐却也恰恰是思想的表现方式之一。于是我们看到音乐创作与启蒙之一思想紧紧联系起来,那个时期的古典音乐处处都能感受到启蒙思想的气息,体会到启蒙运动的精神和理性精神的光辉。

上面内容所说的只是启蒙运动思想和古典音乐的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两个方面。当然,这只是在用文字进行分析,摆在这里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却绝非如此!我们说喜歌剧体现人民的力量,说它接近人民,表现人民心声,这只是内容和经验的总结,至于它是如何地体现、怎样地接近,还要我们实实在在的去听那些至今闪烁着光辉的大师们作品、观看那些大师们作品,用心体会那些作品;我们说古典主义音乐曲式结构多严密、多清晰、多有目标感,也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想真真切切明白这一切,同样需要我们去听那些优秀的作品,分析那些旋律优美的乐谱,用“理性的精神”去认知、感受。

参考文献:

[1]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xx年版。

[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银与出版社,1999年版。

[3]朱立元。《西方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5]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版。

[6]李泽厚。《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版。

古典音乐论文

在这个学期里,我的选修课是罗伟老师所带的古典音乐鉴赏,当初选择这门课的原因,主要是在“鉴赏”二字,现在,我们大部分人都比较喜欢流行音乐,很少有人去听那些古典音乐,更不要去提及其鉴赏了,所以,我是带着好奇心与乐趣而选的这门课,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古典音乐就是欧洲从巴罗克时期一直到20世纪初期在欧洲文化背景下所创作的音乐。古典音乐主要有两个派别:古典主义(古典派)/浪漫主义(浪漫派)古典主义:这些音乐很严谨,大都是宫廷音乐。像莫扎特、海顿、勃拉姆斯都属于古典主义。在这之前的巴罗克时期,最有名的是巴赫。浪漫主义:不像古典主义那样严肃,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处理力度、时值等等。所以一千个人演奏可能就有一千个版本。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等等都属于浪漫主义。再来看一下朗文辞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musicthatpeopleconsiderseriousandthathasbeenpopularforalongtime。可见,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如此看来,译成”经典音乐“的确更妥当一点。只是大家都说惯了,要改口总觉得别扭,还是称其为”古典音乐“吧,要怪只怪当时第一个翻译的人,怎么没想到“古典”会带来这么多的误解。还好,没有意译成”严肃音乐“,否则真的是要贻笑大方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罗伟老师主要以莫扎特,巴赫,贝多芬为例,来给我们讲古典音乐鉴赏。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德国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現在的奥地利的萨尔兹堡salzburg.),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兼演奏家之一,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莫扎特不仅是古典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的作品主要有唐璜、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安魂曲。

古典音乐论文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典音乐算是中华文化圣境中的一朵奇葩,我们的祖先在不断抗拒自然界的威胁以及漫长的艰苦劳动中提炼出最早的音乐,早在周朝,就有了由政府设立的“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命舜摄政,后舜任命夔为典乐,“教稚子”,“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史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

中国古典音乐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发展,形成了优美动人的曲调与层次丰富的多重美感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

(一)情境交融意境美。

中国古典音乐的创作中,精通乐律的创作者大多以文人雅士为主,所以中国古典乐与中国画有着共通的追求——意境美,力求将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使听众通过想象融入到乐曲中,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如《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清新优雅,其旋律婉转质朴,节奏流畅而富于变化,明快处若江水横流;静谧处若清风拂面,凡是听者都能融入其意境:江南春时,江畔泛舟,清风徐徐,明月初升,江两岸花影摇曳,使人沉醉。

(二)磅礴悲怆悲剧美。

悲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其内在往往蕴涵着激烈的矛盾冲突,给人以痛苦、悲哀的感受,使人产生悲悯之心,激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这种感觉不仅仅只有戏剧可以带来,同样音乐也可以通过深沉、哀怆的悲剧性情感表达带给听者上述体验,观众可随着哀婉动人、如泣如诉的旋律感受到乐曲的情感表达。如古曲《阳关三叠》,该曲取材自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共分三大段,一个曲调变化反复,迭唱三次,故称“三迭”。整曲曲调淳朴而又蕴含激情,情真意切,苍凉沉郁,表达了挚友分别的无穷伤悲与深切关怀之心。

(三)气势恢弘壮丽美。

音乐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凭借旋律就使人热血沸腾、人心激荡。也可以通过一件或几件乐器就描画出壮丽恢弘的大场面,琵琶曲《十面埋伏》描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时的恢弘情景。用不同的演奏技法表现了出征前金鼓齐鸣、众人呐喊的激烈场面,乐曲有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增加了乐曲的不稳定性。又以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和“扣、抹、弹、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曲调时而宁静而紧张,意表现垓下伏兵;时而急促紧张,表现两君刀剑相向、短兵相接。其中有描述两军激战生死搏杀的场面,又有悲情壮丽败阵自刎的无奈。

服装表演中的音乐是指为配合服装表演而专门制作或选择的背景音乐,音乐的选择依据是要与服装表演的主题和编导的所要表达的意图而相合的。服装表演的音乐的作用就是要在表演过程中将服装、模特、观众三者联系起来,从听觉角度来调动模特情绪使之准确把握服装内涵、感染观众拉近观众与作品距离,从而补偿服装表演因表象性而产生的不足,深入观者内心,为观众提供情绪、情感等心理暗示并引导观众的.观赏思路,从而营造更好地表演氛围。

服装表演是舶来品,所以服装表演中常见的背景音乐多见现代流行乐或西方音乐,少有中国古典音乐现身其中,随着中国风火遍时尚圈,中国古典音乐作为不论是从任何一种审美角度都经得起审视的音乐形式,早应该褪去大众印象中的古板外衣而被融入进现代服装表演当中。近年来音乐工作者们也在为中国古典音乐现代化可重回大众视野做着不懈的努力,其中经过改良的中国古典音乐不仅没有失去其厚重古朴的特色反而变得更加时尚了,比如“十二女子乐坊”的新民乐就多见于服装表演的舞台之上,新改编的《茉莉花》、《春江花月夜》等乐曲经过新的编曲及配乐后时尚动感、节奏鲜明、旋律流畅、气质清新,更加契合了服装表演音乐的选择标准。改良后的中国古典音乐很适合做展示中国风格服装的背景音乐,这使得观者感受到的视觉美与音乐的美感能完全契合,形成一个“美的整体”。使舞台上具有中国元素的服装更加的贴近观众内心,模特的表演愈加鲜活。音乐的感染力與模特的表演相互呼应,整个表现过程顺畅连贯、丰富生动,不仅使服装的魅力得到了提升,更是赋予了服装生命。

古典音乐论文

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创作者本身的创造力,而艺术表达则需要包含情感和技巧两个方面。对于音乐创作来说,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创作者对于音乐的感悟,同时也强调创作者本身要拥有丰富的音乐理论基础。本文将从音乐创作实践角度,对音乐基础理论技术在作品创作当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结合音乐创作规律,对音乐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音乐理论;艺术;技巧;创造力。

艺术是主观情感通过载体进行外部表达的成果,通过观摩艺术作品,人们能够体会到创作者的情感流动,最终产生对于艺术作品的共情。但是艺术创作本身并非单纯依靠情感来完成的,其中创作者自身的创作技巧是打开情感传递大门的“钥匙”,只有选对进行情感表达的方式,才能够使单纯的个人情绪转变成为艺术创作。对于音乐艺术来说,理论基础作为前提性的技巧要求,其地位更为重要,缺少了理论基础,创作者便无法从音乐视域对情感进行审视,更无从通过音乐创造来完成精准、传神的情感表达。

音乐创造力是现代音乐教学系统当中针对音乐学习者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主要是指创作者能够基于音乐作品的表达,借助音乐最终形成新的想法,创造新的事物。《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xx)》当中对音乐创造力提出了明确的概念界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具备的音乐创造力应当是学生在音乐运用当中凭借自身拥有的想象力以及涉及音乐的思维潜力来完成的对于音乐的创新和应用。教学系统当中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主要从开发学生即兴音乐编创能力和充分利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从音乐课程标准来看,音乐创造力应当包含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中广义的音乐创造力是指通过音乐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创造,展现音乐素养,表达音乐情怀;狭义的音乐创造力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创作能力,学生需要通过音乐学习的方式来掌握音乐作品的创作规律,并最终能够独立完成音乐创作。本文在进行音乐创造力与音乐理论学习之间关联的研究时,主要以狭义的音乐创造力为研究对象。

(一)音乐理论的主要内容。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活动和艺术表现形式,人们主要通过对声音的控制来最终呈现出乐音。音乐通常具有一定的音高,拥有固定的调性、音色和强弱节奏,人们将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乐音,并完成情感表达。人类早期的音乐是一种自觉性的音乐,人类更多通过发出不同声音的方式进行情绪的表达和渲染。而随着音乐逐渐发展成熟,它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系统,在情感表达方面也更加深入,与音乐创作、音乐表现相关的音乐理论也相应诞生了。音乐理论即“乐理”,是了解音乐、聆听音乐、创作音乐的基础理论。伴随时代发展,现代乐理系统逐渐完善,相关乐理体系教学当中一般需要包含基础乐理、乐谱、调式、音程、旋律、配器等内容。其中基础乐理包含认识声音和音高、认识音律、识谱等;调式部分包含调式和调性、多声部、调式的音乐表现等;音程包含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音程的转位、构成音程的方法、识别音程等;旋律包括和弦、节奏、节拍、切分音、音乐速度等。现代乐理体系复杂、内容众多,乐理学习在认识音乐、创造音乐中是最为基础的环节。

(二)音乐理论的技术运用。

通常情况下,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都是指导实践,音乐理论同样需要最终应用到创作实践当中来,借助技术呈现的方式,音乐理论最终会以音乐作曲技巧的形象展现在音乐学习者面前,而音乐作曲技巧也是所有音乐创作者必不可少的学习阶段。在完成了基础乐理的学习之后,学生开始接触到更加专业、更具实践性的学习内容,其中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四个方面的学习将是学生从音乐认知到音乐创造的过渡过程。在学习当中,学生将从原本对音乐作品的解析出发,尝试对一首音乐作品如何被创作出来,如何进行情感价值表现,如何形成一首完善的作品进行了解。同时在教学系统当中还会引入实践训练等内容,引导学生尝试进行音乐作曲,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练技能,掌握基础层面的音乐理论和作曲技巧,为后续的融会贯通打下坚实的准备。在乐理技术中,和声的运用决定了一首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框架和情感基调。通常在音乐创作中,创作者需要优先完成作品构思,再思考如何运用和声编写来完成构思内容的表达。和声在音乐创作当中需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功能:其一,和声编写要明确音乐作品进行时的声部组合方式,要保证各声部之间相互协调、和谐统一;其二,和声的编写从最初便决定了整首音乐作品的结构构成,创作者在编写时需要利用进行、收束和调性布局等方式来进行结构和曲式的设置调整;其三,奠定音乐作品的感情基调。和声进行的调性直接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情感走向,创作者需要运用不同的和声编写来贴合音乐情感。复调是一种多声部的音乐创作技巧,虽然复调主要集中在古典音乐尤其是巴洛克音乐的创作,但是现代流行音乐创作当中也偶见复调的身影。复调主要通过两个或以上的声部旋律共同参与音乐进行,能带给人以宏达壮阔之感,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力。音乐创作者在进行一些需要表达独特情感、场景化的音乐作品创作时,可以尝试运用复调的创作技法,通过同时进行多声部来烘托氛围。曲式是音乐乐曲组成结构的基本方式。在音乐创作中,通常会考虑小型曲式或大型曲式,其中小型曲式在当前流行音乐创作当中较为普遍,而大型曲式则主要是以交响乐的创作为主,其中奏鸣曲、变奏曲等形式是大型曲式的主要曲式内容。配器是指在音乐作品当中的乐器调配,不同类型的乐器能够发出不同类型的乐音,产生不同的情感。在丰富音乐色彩、进一步呈现音乐作品风格特征的过程中,配器可以起到准确把握情感脉络,彰显艺术思考等创作作用。

(一)和声在音乐创作当中的`应用。

和声当中的“和”主要是指音程上的和谐,通过合理运用和声,能使音乐音程、进行和各个声部之间保持和谐统一。一般在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的和声选择会以平衡为主,保证整体音乐行进过程平衡稳定,带给观众以愉悦感。虽然部分先锋音乐、实验音乐的创作者善于运用不协和音程等方式,通过调整和声表现来制造音乐艺术情境的疏离感,带给听众不一样的体验,但是那更多是创作者在基础训练十分扎实、对于和声的运用十分熟练后的一种创新性的尝试,为音乐世界增添色彩。常规的流行音乐、传统民族音乐的创作中,创作者的功底和对技巧的运用不够纯熟时,仍然应当以平衡的和声应用为首选。在创作当中,创作者应当将整首乐曲看作是一个平衡单位,并对其进行各个环节的片段划分。小的乐曲片段再根据音高进行有序排列,创作者便可以从中找寻到整个乐曲的平衡点。创作当中较为常用的三度和弦,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通过找寻平衡点的方式来实现其表达功能,使乐曲听感增加、表现情感更为突出和完备。

(二)曲式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我国传统音乐和古代文学当中,音乐的曲式结构十分丰富。宋词元曲当中的各种词牌、曲牌其本质就是一种曲式。现代音乐创作在曲式的选择方面可以用仿古的方式来增添韵律,凸显曲式运用背后的文化感,搭配五声调式能够进一步增添音乐作品的文化韵味。对于创作者来说,曲式的选择应当注重统一性,应当在了解明确乐曲结构的基础之上,结合不同的创作章法和创作意图,对曲式进行选择和调整,以达到完整表达音乐情感的艺术创作目的。

(三)复调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流行音乐当中较少出现复调的运用。常见的复调如对比复调、衬腔复调等,乐声的表现形式相对独特,对于听惯了流行音乐的社会公众来说,一首乐曲进行当中出现两个及以上的声部会令他们产生一定的困惑。而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复调在渲染情境、表现情感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创作中可以尝试选用一些复调方式来进行音乐作品情感表达的衬托,追求多样化的艺术审美,呈现独特的古典音乐艺术魅力。

(四)配器在音乐创作当中的应用。

随着音乐制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手段开始被应用到音乐创作当中,相比于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技术应用下的音乐配器可以通过技术合成的方式来完成近似音色的表现,而电子音的运用也成为现代音乐创作变革的重要节点。对创作者来说,根据音乐创作要求选择的乐器类型和配器方案更加丰富。通过音乐理论的学习和对配器知识的掌握,创作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不同乐器、不同配乐方式在音乐作品情感表现当中的呈现效果。一些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唢呐等,融入到乐曲编配后往往能够呈现辽远、悠扬、苍茫的情感基调;而架子鼓、吉他等乐器作为流行乐团的标配,更多以激进、昂扬、喧嚣的情绪为内容;而在一些趣味、恶搞的音乐创作当中,创作者还会通过加入电子节拍器和反拍贝斯来烘托场景,营造节奏快速进行的氛围。因此创作者需要具备较好的音乐素养,了解各种乐器在实际音乐创作当中所呈现出的特征,进行有意识、有想法的创作思考。

(一)音乐理论水平的提升带动了音乐创造力的提高。

毫无疑问,音乐创造是基于情感抒发的艺术化表达,而创造力事实上还包含了音乐创作的不同等级。一些音乐创作者按部就班,在音乐创作中多快好省,态度相对敷衍;有些创作者希望能够在音乐创作道路上有所突破,大胆尝试各种新奇的音乐创作技法,敢于在公众无法接受的环境中进行音乐实验。从创作规律来看,音乐理论基础水平和音乐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创作者是否会选择较为激进的创作方式,前述提到关于先锋音乐、实验音乐的创作中创作者非比寻常的和声应用,恰恰来自于创作者自身的高度自信以及创作技法的纯熟,他们拥有更为深厚的理论知识基本功,才能够拥有音乐创新的资本,才能够形成对于音乐不同创作方式的思考,并付诸于行动。可以认为,音乐理论的学习是音乐创造力的基础,同时决定了音乐创新水平的上限。

(二)音乐文化潮流的全面引领。

文化潮流是音乐创造力放置在更广阔视域下的文化现象,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创作影响规律十分近似,新兴的音乐作品更多是从传统音乐环境当中孕育,经历“离经叛道”的环境误解,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并在一定的文化契机当中获得认可,最终形成更为广泛的影响、成为音乐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的。在传播学理论当中,潮流的实现来源于对人们内心深处隐秘欲望的挖掘和认同,事实上,这类最终能够成为潮流的音乐作品,无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多么“先锋”,本质上并没有抛弃艺术性的核心,同时也没有违背既定的艺术创作规律。音乐作品本身始终不是凌驾于情感价值之上的存在,自始至终它都是知识情感个性表达的艺术桥梁,承担着传播和搭建的使命。而桥梁的“用料基底”,仍然是基本的音乐理论。可以认为,音乐理论的学习与完备,决定了音乐创造力的下限,音乐创作者需要达到完备理论系统化的学习标杆之后,才有可能在后续的发展当中成为真正有影响力、创造出真正感动人心作品的“潮流引领者”。相反一些急功近利、试图通过浑水摸鱼的方式来获得市场短暂的喧嚣的人,他们的作品在喧嚣褪去后,一样会被人们抛弃和遗忘。

(三)音乐文化发展的未来展望。

从艺术实质来看,音乐实际上是一种忠实记录下的感官超越。其中忠实记录能力是基本功,是音乐创作者在创作之前的先验能力和系统化的学习成果。很多音乐创作者在音乐发展道路中,认识到了如何运用旋律走向、和弦进行和配器等方式,对事实与历史进行记录。这种记录是感官层面的,是通过主体性体验来获取的。与文字记录不同,音乐的忠实记录来源于音乐本身的真实性,即音乐创作者无法借助假的情感来完成真实记录,音乐创作所完成的一定是对真实的回应。但是音乐的创造不只是完成记录,而是需要在记录之上,实现对于感官经验的超越,而这种超越才是音乐拥有恒久生命力的关键。从发展角度来进行音乐审视可以发现,音乐的传续和每一代音乐人的出现,实际上都是对既有感官的一次超越,这种超越是多方位的,除了对物质世界挖掘的进一步深入之外,对于精神层面的提升也十分显著。对于创作者来说,音乐理论更近似于“敲门砖”,是进入丰富音乐世界的钥匙,而创造力则是在音乐理论基础之上的升华。未来音乐若要继续发展,就需要不断涌现出新的“探路者”,凭借他们扎实的音乐理论和空灵的音乐思想,完成对音乐的遐想和创造,打破既有的音乐思维逻辑,塑造全新的音乐世界和音乐文化场景,使音乐真正成为人类灵魂最忠实的表达和记录。

中国古典舞

古典舞一般都是在民间舞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家的提炼、加工和创造而逐渐形成的舞蹈。因此,古典舞都有一整套规范化、程式化的表演动作及技巧,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封建社会。自宋代后,中国的歌、舞、剧相结合的戏曲艺术兴起。后来,古典舞逐渐被戏曲所吸收、融合,至今大多保存在中国戏曲艺术里,从中大致可以看出它的风格、特点。中国古典舞在表演动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法则,讲究外在的手、眼、身、法、步与内在意、劲、精、气、神的合一,手一指、目一视、足一抬都要与整个身体协调。注重身韵、气韵、音韵、神韵的整体韵律性和俯仰、屈伸、开合、顿挫的'鲜明节奏感,以及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物我一体、身心合一的美学追求。同时,动作从运动到静止都离不开“曲”和“圆”,即遵守欲进先退,欲伸先屈,欲起先伏,欲高先低,欲直先迂的原则。比如,手要向左指,行就要先往右略略运一下,然后再转向左方。动作线条必圆浑完整,如做一个“云手”动作,要像天上的云彩变幻那样,随风流动,轻盈美观。

中国古典舞在表现手法上讲究集中、洗练、夸张、虚拟。虚拟是没有实物的表演,比如,一个人只拿一根马鞭,就能一会儿表现战马飞奔,四蹄腾空;一会儿表现信马由缰,缓缓而行。手握一柄船桨,不仅要表现出是在行船,而且还要表现出是逆水上行还是顺水而下。虚拟把生活中有特征性、代表性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从而引起观众的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

只要两三个人就可代表着千军万马,只在舞台上走五六步就可以表示越过万水千山,这就是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古典音乐论文

中小学学生身心正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象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生所建构的自我意象会促使他们对事物产生相应的态度,包括对古典音乐。在中小学古典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积极评价等各种办法创造欣赏古典音乐的积极意象,如“聪慧”“高雅”“博识”和“专业”等,并将这些积极意象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象,从而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

“社会影响能塑造行为”。我们在生活中的种种行为、活动都会受到大量社会心理因素的制约。中小学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自我”认知比较模糊,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通过在古典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我意象的形成加以积极影响,可以激发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对每个人来说,“自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会形成何种人格?我们会对何种事物更感兴趣或更为偏爱?这些都是在我们形成自我意象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起来的。我们的自我概念(即自我意象)可以说是一个关于自己的信念的集合,它由“自我图式”和“可能的自我”两部分组成的。自我图式是指自我概念的构成要素以及定义自我的那些特殊信念。简言之,就是关于“我是谁”的答案。而自我概念不仅包括关于我们是什么样子的自我图式,还包括我们可能成为什么样子,即可能的自我。人的可能的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还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可能的自我会激发出一种我们渴望的生活愿景,对我们能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或促使我们努力避免成为自己害怕的样子。”因此,人们在形成自我意象时,会更愿意去选择积极的意象,并尽力使之成为自己的自我意象。

要通过影响学生自我意象的形成来培养他们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我们不仅要知道自我意象是什么?还要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它在形成的过程中是如何受到影响的?怎样才能使“欣赏古典音乐”成为学生积极认同的自我意象?当代著名法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拉康·雅克通过对亨利·瓦隆的“动物与婴儿的镜像实验”的研究,提出了“镜像理论”。他指出6到18个月的婴儿通过看镜子会形成一种完整形式的图像,然后将这个完整的图像误认为是他自己。“一个尚处于婴儿阶段的孩子,局部趔趄,仰倚母怀,却兴奋地将镜子中的影像归属于己,这在我们看来是在一种典型的情境中表现了象征性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我突进成一种首要的形式。”

此时,婴儿所产生的这个完整形式的图像并不是一个自我意识,而是“我”的另一个影像。他认为婴孩“要在玩耍中证明镜中形象的种种动作与反映的环境的关系以及这复杂潜象与它重现的显示关系,也就是说与他的身体,与其他人,甚至与周围物件的关系。”拉康认为,人是没有本我的。人一开始对自我的认识是“无”,通过对所获得的一系列外在意象的想象,建立了一个伪自我,并将其误以为是真我。之后,在各种外在性的获得中不断地加强对“伪自我”的认同,于是,人的自我意象就此建立。拉康的镜子阶段就是这样一个“想象性的自我的认同过程”。查尔斯·库利也提出了“镜像自我”,即“用以描述从他人的反馈那里获得对自身性质的发现的过程”。

简言之,就是描述我们如何利用“我们认为别人如何看待我们”为镜子来认识我们自己。乔治·米德精练了这个观点,他指出:与我们的自我意象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想象中他们如何评价我们。例如,“人们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看待自己,对自己的外貌或行动作出判断。”就目前研究而言,自我意象的形成多是人对自己喜爱的行动和外表进行观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征进行一定的`调节,最后将其吸收成自己所希望的意象。我们会通过他人的反馈或换位思考来反思自己,从而完善自己的自我意象,故我们每个人自己所形成的自我意象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同时也是自己所欣赏和希望的。人的自我意象的形成会受到客观环境、他人评价以及个人感受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在自我意象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会趋利避害,尽量选择有利自己、适合自己、自己希望的自我意象,即一种自己积极认同的自我意象,一个更好的“可能的我”。教师在古典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创造学生积极认同的自我意象,将可激发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欣赏古典音乐“与一些美好的特质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欣赏古典音乐是有教养、有文化、见多识广的行为等,借此深化和巩固学生这些可能积极认同的自我意象。当欣赏古典音乐成为积极的自我意象的一部分时,学生为了形成更好的“可能的自我”,会更主动去了解、探索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他们会好奇古典音乐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欣赏古典音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地将古典音乐与各种积极的自我意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认同“欣赏古典音乐,感受古典音乐美”能塑造一个更好的“可能的自我”,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具体的运用方法如下:

(一)构建“聪慧”的自我意象。

聪慧无疑是学生们都普遍认同的自我意象,在古典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欣赏古典音乐而形成的“聪慧”的自我意象,来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由于榜样在学生当中有着自然的影响力,我们可以利用榜样的影响来构建聪慧的自我意象。榜样因其身上具有某些美好特质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以《名侦探柯南》为例,柯南是一位富有智慧的侦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柯南熟悉古典音乐这一特质来引导学生形成喜欢古典音乐的自我意象。在动漫中柯南便是利用他所熟悉的古典音乐进行破案。他利用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为主要线索,破解了乐谱中所暗藏的密码,最终成功破案。主人公是怎样做到如此了解这首曲子呢?自然是“只有平时常常聆听古典音乐,并对乐曲有深度的了解,才能如此娴熟地破案。”课堂中可让学生来扮演他们视为榜样的聪慧的侦探柯南,通过聆听音乐来“推理”破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去欣赏《月光奏鸣曲》。这实际上是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自我意象的情境,即能够发现古典音乐暗藏密码的他们也是“聪慧”的。这样,学生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更专注地欣赏古典音乐的美,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榜样的力量比格言大得多。”我们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形成“聪慧的人喜欢欣赏古典音乐”这一意象,并逐步转化成为他们的自我意象。

(二)构建“高雅”的自我意象。

古典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欣赏古典音乐能够培养高雅气质。在教学中可通过积极评价来帮助学生构建“高雅”的自我意象。积极评价对学生的自我意象形成极为重要,因为人普遍会在自己的期望和他人的评价中认同某些意象为积极意象,并逐渐把这些意象吸收为一个自己接受和认同的“自我”。“喜爱古典音乐”在内化为一种“高雅”自我意象的过程中,需要他人给予积极评价。教师可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可能的自我”的期待,通过积极评价强化学生对“懂得欣赏古典音乐是一种高雅的的行为”这一观点的认同。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背景介绍、大量聆听不同的古典作品等,不断让学生接受、认同这一观点。实际上,古典音乐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高雅”的存在。在古代只有贵族才能够欣赏古典音乐。如,《哥德堡变奏曲》是伯爵为了其失眠症而让巴赫创作。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贵族来进行欣赏,感受和分析这首曲子是怎样帮助入睡的。在较早时期,有许多贵族为了显示自己的高雅,即使不懂古典音乐也去听音乐会,附庸风雅,以至于海顿创作了《“惊愕”交响曲》来讽刺他们,在贵族们听得昏昏欲睡之时让乐队用最大音量的演奏来惊醒他们。这从反面也说明了懂得如何欣赏古典音乐对高雅品位提升的重要性。音乐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有一定欣赏能力的贵族,来告诉附庸风雅的贵族们这些音乐的妙处在哪。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认同“真正懂得欣赏古典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能成为更好自我的行为”。

(三)构建“博识”的自我意象。

欣赏古典音乐能丰富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成为“博识”的人。每一首古典音乐都承载着许多事物:或许承载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或许承载着作曲家的成长与心路历程,或许承载着不同地区、民族的文化底蕴。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了解古典音乐背后承载的事物”来构建“博识”意象,激发他们对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博识”的人能够了解古典音乐背后承载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如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原本是为了拿破仑创作的,但后来由于拿破仑谋夺革命果实自行加冕为皇帝,贝多芬对他失望到了极点,于是将第三交响曲正式命名为《英雄交响曲》,又如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是在华沙沦陷时创作的。“博识”的人能够了解不同古典音乐背后作曲家不同的成长经历及心路历程。例如,门德尔松在进行了几次欧洲的旅行后创作的《无词歌》就像是他的“音乐日记”,抒发了他的喜怒哀乐以及对人对事对自然的各种印象。又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作品中描述的青年人就是他自己。“博识”的人能够了解不同古典音乐承载着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如斯美塔那创作的《沃尔塔瓦河》,描绘了支撑捷克民族世代生息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及捷克人民的生活,又如格林卡的管弦乐幻想曲《卡玛琳斯卡亚》,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为素材而创作的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体变奏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对古典乐曲的背景知识进行了解,让他们作为音乐领域的“博识”之人来向其他的同学介绍将要欣赏的作品。通过背景、线索来欣赏古典音乐,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古典音乐,还能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成为音乐领域的“博识”之人。利用学生对提升自身素养的期盼,通过构建“博识”的自我意象,激发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

(四)构建“专业”的自我意象。

聆听古典音乐是体验、鉴赏美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要达到较高的层次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大量聆听、感受古典音乐的美,运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鉴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还能使学生逐渐成为具有专业音乐素养之人。当一个人能够鉴赏古典音乐也意味着这个人已经成为对古典音乐具备一定认知和见解的专业人士。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音乐审美鉴赏家”这一专业的身份来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的自我意象。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品味古典音乐,并向他人阐述、分享自己感受到的音乐美,是一种非常“专业”的行为。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作为“专家”进行鉴赏。如鉴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开始部分,引导学生从时值、旋律和音量进行鉴赏。乐曲一开始“三短一长”的主题动机出现得既快速又突然,之后便是动机快速连续着,音高上行级进,音量渐强,立刻就营造了一种鲜明的音乐形象,直击人心。再如鉴赏查理·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开始部分,可引导学生从乐器配置、音乐色彩、音量等方面进行鉴赏。乐曲一开始由低音弦乐器、管风琴和大鼓营造的隆隆声进行铺垫,小号多次演奏出上行音型使音乐色彩不断变化,中间穿插的定音鼓也在不断推动音乐的前进,之后全乐队的演奏形成一个恢弘的高潮,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细细地品味并将自己美的感受进行分享。鉴赏家是大众普遍认同的专业能力出众、具有高水平审美能力的人,学生作为鉴赏家来欣赏古典音乐是一种高层次的欣赏行为,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进行这样一种高水平的欣赏能令其更有成就感。利用学生对具备专业素养的自我期待,构建“专业”的积极自我意象,激发学生聆听、体验古典音乐美的积极性与专注性。

中小学学生自我意象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意象的形成加以积极影响,通过各种方法构建积极自我意象,如“聪慧”、“富有魅力”、“高雅”、“博识”和“专业”等,使学生对学习、欣赏古典音乐形成积极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以此为垫脚石,逐步强化这一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去探索更深奥、美妙的古典音乐的憧憬。

古典音乐论文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在学校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音乐是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学要创设与乐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综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能力。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是为了听。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项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欣赏来进行的。

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这并不能抹煞本民族文化的灿烂成就,相反,我国民族文化结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而且应当被我们后人所继承和发扬。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的音乐艺术,激发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中华民族具有丰富多彩、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的歌唱等活动中只能接触到其中的一少部分,音乐欣赏则可以让学生熟悉、了解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师在这个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应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欣赏中国著名的古典音乐《阳关三叠》、《渔舟唱晚》、《梅花三弄》时,我们采用情感导入、情境创设、艺术综合三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接受和喜爱民族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2]可见,音乐是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教师应有立足于学生情感、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学生对通俗、流行音乐有浓厚兴趣,课本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瞬息万变的精神需求,既然我们无法阻挡流行音乐对校园音乐领域的侵入,何不顺水推舟,用一些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流行音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并教会学生选择健康的、适合自己年龄的音乐。对于校园流行音乐,与其进行适得其反的遏制,不如正面引导。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七言格律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原诗是:“渭城朝雨浥轻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了诗人对即将到关外的朋友恋恋不舍的情谊,寄托了对友人无限的关爱之情。

本课的导引,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引:播放通俗歌曲,周华健演唱的《朋友》。

师:你们怎样理解“朋友”这个词语?

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古人对朋友的情谊。

播放合唱《阳关三叠》,对比:古人和现代人对待友情的方式。

古人——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现代人——一生情,一杯酒。

古人一句“劝君更进一杯酒”既显出豪气,又道出对友人的不舍,如今的“一生情,一杯酒”,又是对友情的.一种感悟:朋友之情犹如杯中之酒,越久越浓。二者都把友情寄托在了酒里。

在本堂课中,我用学生容易接受的通俗音乐作为导引,为他们在古典与通俗间架起了桥梁。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个吸引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身到音乐实践中去,促进情感体验。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中指出:音乐教学要创设与乐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感情的表现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习音乐的信心,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

如:《渔舟唱晚》可以用三幅画将整首乐曲连接起来:第一幅:湖滨晚景;第二幅:渔歌飞扬;第三幅:湖边月色。

教学过程:

1。结合三幅画听全曲,并为乐曲分段。

2。分段听赏,体会每段画面和情境的不同。

第一段:安静;第二段:热闹;第二段:安静。

3。用手里的乐器和模仿每段的音响效果。

第一段水声较弱,用报纸模仿水声。第二段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船桨划水声,启发学生还会有什么声音,可以有人声,有很多船靠岸,船上人的讲话声。

4。用自己设计的音响效果和音乐。

用图画和音响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曲中意境,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中国古典音乐,这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提倡综合教学法,把其他学科如文学,当然更少不了音乐的姊妹艺术如舞蹈、戏剧、影视、,有机融合于音乐教学中,“即以共同的要素实现各学科的沟通和连接,这种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能力,而达到超越种种感官的特异性而上升到相互沟通和相互替代,比如听到音乐产生视觉表象,看到形状色彩,产生冷热轻重的感觉”[4]。

诗、画、乐合为一体的教学,如:《梅花三弄》。

导引:

1。播放群舞《梅花》。

师:大家看出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吗?

生:梅花。

师:你们见过梅花吗,它有些什么特点?

学生接着会答出梅花的形态、颜色。教师再以梅花在冬季开放来引出梅花具有的坚韧品质。

2。出示梅花图片,学生在视觉上被梅花所吸引。

3。古今有许多以歌颂梅花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如诗词:陆游的《梅花绝句》:“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毛爷爷的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师:让学生背诵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师:我们欣赏了这些表现梅花的艺术作品后,来听一段音乐《梅花三弄》,大家注意这首乐曲表现的梅花的高贵品质,并注意这首乐曲的主题。(欣赏)。

师:听赏完这首乐曲,大家来讨论一下梅花的品质。

生:不畏严寒,迎雪怒放,刚毅坚贞。

师:再听一遍全曲,注意主题反复了几次?

生:主题反复三遍。

师:对,这也是“三弄”的来由。

复听全曲,进一步理解曲中意境。

《红梅赞》是在江姐走向刑场所唱的,这首歌用梅花比喻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越是面临危险,越是信念坚定。《梅花三弄》的难点在于它是表现意境而非表现情境,前面之所以用了很长篇幅的两种艺术形式来导引,就是为了让学生先理解意境,再沿着这个方向听赏音乐。

其实在这三种教学方法中,都少不了应用其他姊妹艺术,如在欣赏《渔舟唱晚》时,可让学生先吟诵白居易的《暮江吟》。又如在欣赏《阳关三叠》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表达友情的诗句,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这些都可以和音乐教学融会贯通,帮助音乐教学更顺利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高等出版社,19xx。

[2]教育部司。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4]邓晓霞,杨宁。中国音乐欣赏与相关知识在教学中的综合与延伸[j]。儿童音乐,20xx,(4):34—38。

古典音乐论文

摘要:无论是外来的古典音乐还是中华文明遗留下来的古典音乐,都是我们今天不可再生的精神财富与资源。古典的音乐可以带给人们对命运和未来无限的向往,留下不可磨灭的精神,但受各种原因的限制,我们的古典音乐并没有起到它应该起的作用,学校的教育对古典音乐的学习有严重的滞后性。因此根据社会的现状,提出强化初中校园古典音乐教育的几点看法,希望古典音乐能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中得到普及。

关键词:古典音乐知识源泉初中音乐课堂音乐鉴赏。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基本没有兴趣,甚至较为反抗,很多学生都是心不在焉的状态。初中音乐教学课本里所选择的作品都是经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挑选,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但是学生并没有对中国古典音乐有所兴趣。如今世界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给世界带来了太多的影响,如同快餐一样的音乐文化认识有所偏见,不仅阻碍了平稳的古典音乐鉴赏教育,还影响开展古典音乐的发展和学习,使得很多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都没有很好的发展和普及。教育学家贺绿汀曾经说过,“音乐可教育和塑造中小学生的修养和文化,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可以影响整整几代人,不应该被认为是可有可无,或者微不足道的”。因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有关古典音乐的教学,对古典音乐进行深入的探索,对现状进行调查,从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具备古典音乐教育服务的教学质量。

由于中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审美的价值,他们更倾向于现代音乐歌曲的节奏、新奇、摇滚和流行,所以发现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解决中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兴趣这一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个主题是基于科学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唯物论作为其哲学基础,理性的认识并且依赖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发展。用哲学的基本理论,探索古典音乐教学方法,这有助于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也是掌握古典音乐知识的有效途径。根据“注重理解和兴趣喜好理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的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将课堂教学呈现出立体化、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可以很好的改善学生对古典音乐课的兴趣,加强中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思维。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更注重人的声音、音乐的记忆、想象的音乐和音乐的感知,根据人的声音感觉的四个要素:音高、音色、强度,时值,利用这些物理特性来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现状。利用这些教学方法,来有效解决对古典音乐缺乏兴趣的问题,从而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古典音乐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可以增长自己的艺术素养,培养感请,有助于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健康的人。怎样在这个流行音乐肆虐的时代培养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爱好,是一个非常考验初中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不断进行进修培训,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培训中进行思考。还可以寻求互联网上正确有效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学古典音乐课的反思,并对学生教学效果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需要研究中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重要原因,设计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形成一个教学提案,通过基准教学的比较,表现出课程的有效性,鉴于具体的问题,可以积极研究具体方法并寻求更有效的对策。

从初中教师的角度出发,初中生学生因为什么不喜欢古典音乐、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我们需要对文献的大量阅读,找出培养中学生对古典音乐喜爱的方法,并能提供参考价值。而且在音乐教学课堂中要进行时效性的观察,掌握教学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还需要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教师填写问卷,找出教师认为初中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原因。最后根据以往教师的音乐教学经验,总结和探讨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真正原因,并研究设计一个可以突破的教学方法,再将设计的课程与之前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教学,研究课程的有效性。教师还要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通过观察、调查、比较等方法,在学生艺术能力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记录。最后,通过研究整个过程中进行深度的总结及反思,促使学生努力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音乐评价的能力。

从初中学生的角度出发,做问卷调查时我们应该以座谈会等形式对全体初中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得研究和评价有重要数据支持。班长和学习委员协助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类校园文艺活动,从而引导初中学生理解古典音乐,促进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目前,标准的初中音乐课程是提倡以音乐基础教学为主,以教师的指导方针,提出课堂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如果发现学生不理解古典音乐,不知道如何去鉴赏古典音乐,那么教师应该善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实现更好的学习。而且学生置身于教学学习情境中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新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鉴赏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为了让学生能对古典音乐感兴趣,教师也应当做一些学习计划,比如每周让每个学生选择一首古典音乐进行鉴赏,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联系教师,也可以推荐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让大家在课堂一起探讨和解读;在音乐课堂上仔细品鉴古典音乐,慢慢去感受和欣赏。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也会有质的飞跃和量的提高,对于流向音乐有所减弱,而在古典和民族音乐有很大的发展。从而扩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生做好鉴赏工作,因为利用鉴赏,学生可以熟悉学习内容,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听n时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因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不是十分浓厚,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掌握其鉴赏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鉴赏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才能使初中学生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引导学生奖赏也可以为备课作好准备。初中音乐教师也应该树立目标意识,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促使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创建高效数学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原意去享受古典音乐,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诠释古典音乐,在研究中可能会出现失误,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努力查找不足。

[1]曹大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兴趣的培养探究[j].科技视界,20xx(33):2.

[2]郭新秀.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实验的探究[j].学周刊,20xx(11):3.

相关范文推荐
  • 12-25 幼儿园假期安全教育内容教案中班(实用23篇)
    幼儿园中班的教育目标是全面发展幼儿的智力、体验、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编整理了一些典型幼儿园中班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欢迎阅
  • 12-25 小学二年级教师工作计划表(热门15篇)
    教师工作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实现预定目标并保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工作计划的范文三:教师工作计划的编制和改进,使得学生参与程度更高,
  • 12-25 村集体场地租赁合同(热门18篇)
    租赁合同的内容应当合法合规,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你需要签订一份租赁合同,可以参考下列范本,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甲方:________________
  • 12-25 庆六一主持词总结词(精选15篇)
    主持词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能够传达主办方的意图和目的。以下是一些主持人常见的困境与应对策略,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3你们好!1温暖的阳光,诱人的花香,2喜悦
  • 12-25 我最敬佩的人读后感(优秀20篇)
    读后感是通过对所读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反思,从而形成的一种文章形式,用以表达对该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接下来是一些关于不同书籍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 12-25 酒后驾车教育心得体会(热门16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对于写总结感到困惑的朋友,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有所助益。8月15日是集中
  • 12-25 学校工作年度总结(优秀21篇)
    年度总结是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概括,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以下是一些年度总结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有价值的年度总结。本学期,我校在上级
  • 12-25 公司出差管理制度表(优质19篇)
    公司可以分为不同的部门或业务线,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运营。总结是公司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总结可以不断完善和提升公司的运营水平。为使xxx工程有限公司x
  • 12-25 行政文员工作简历(模板19篇)
    行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较高的工作,需要高效的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接下来是一些行政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挑战。
  • 12-25 街道创建无传销社区工作总结汇报(实用15篇)
    社区工作总结是对我们在社区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文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社区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