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汇总9篇)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汇总9篇)

时间:2023-10-15 20:11:21 作者:飞雪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汇总9篇)

幼儿园教案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一些初一教案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改进有所启示。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带有问题的总结,对新旧知识有所梳理和升华,并能起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29+38

=67

15÷3×5

=5×5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篇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总课时数 第 课时

1.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月季花的'面积占1/,杜鹃花的面积占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

(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

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计算方法。

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算法预测

(1)先把前两个分数相加,再和第三个分数相加;

(2)三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篇三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件、尺子等。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

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4×3=12(人)4×3+77+(4×3)

12+7=19(人)=12+7=7+12

=19(人)=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课件出示:7+12÷343-24÷618÷3+6754÷9-3

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三)比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解题的习惯。

(四)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12-3×44+4÷4

=24+4=9×4=8÷4

=28=36=2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说错误的理由,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6题)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篇四

1.直接写出得数。

2.4×0.01=

7.8÷100=

1.08×4=

1÷4=

10÷0.5=

0÷0.38=

0.91÷9.1=

0.25×2=

2.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6.48-1.08)÷0.525.4×4.8-0.65÷2.6

22.8-(6+9.728÷3.2)0.8×[(10-0.34)×0.25]

3.妈妈在菜场买了3.25千克鲤鱼,付出20元,找回1.8元,每千克鲤鱼多少元?

4.下列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8÷1.25÷0.812.5×2.5×0.08×400

10.93×3.5+9.07×3.56.6÷0.15÷4

5.(1)8.6与4.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2)2.8除1.4的商比2.8除以1.4的商少多少?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篇五

一、口算20

(1)153=(2)427=(3)95=(4)284=(5)123=

二、计算12

(1)98+12(2)20+242(3)728+30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6

=248=252

=3=50

四、脱式计算18

五、在填上或=(12)

(1)54+554-5(2)6+727+72(3)5235(23)

六、列式计算8

(1)7与8的积是多少?(2)42除以6得多少?

(3)45与32的和是多少?(4)78比36大多少?

七、应用题5*5=25

(3)百货商店有40台洗衣机,卖了18台,又运来20台,还有多少台?

(5)学校有8个篮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

(6)学校有12个篮球,借出去8个,又买来20个,还有多少个?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篇六

1.理解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

2.掌握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

3.通过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通过学习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小结、归纳、提高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分母有理化.

2.教学难点:分母有理化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多媒体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复习小结,归纳整理,应用提高,以学生活动为主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步骤、运算顺序、互为有理化因式.

例1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步骤和顺序:

(1)(先乘除,后加减).

(2)(有括号,先去括号;不宜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3)辨别有理化因式:

有理化因式:与,与,与…

不是有理化因式:与,与…

例如,、、等式子的化简,如果分母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应该怎样化简?

引入新课题.

【引入新课】

例2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

(1);(2);(3)

解:略.

(二)随堂练习

1.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

(1);(2);

(3);(4).

解:(1).

(2).

另解:.

(3)

另解:.

通过以上例题和练习题,可以看出,有关二次根式的.除法,可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例如:

,现将分母有理化,就可以了.

,学生易发生如下错误,将式子变形为,而正确的做法是.

2.计算:

(1);

(2);

(3).

解:(1)

(2)

(3)

(三)小结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篇七

1.理解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

2.掌握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

3.通过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通过学习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小结、归纳、提高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分母有理化.

2.教学难点:分母有理化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多媒体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复习小结,归纳整理,应用提高,以学生活动为主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步骤、运算顺序、互为有理化因式.

例1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步骤和顺序:

(1)(先乘除,后加减).

(2)(有括号,先去括号;不宜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3)辨别有理化因式:

有理化因式:与,与,与…

不是有理化因式:与,与…

例如,、、等式子的化简,如果分母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应该怎样化简?

引入新课题.

【引入新课】

例2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

(1);(2);(3)

解:略.

(二)随堂练习

1.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

(1);(2);

(3);(4).

解:(1).

(2).

另解:.

(3)

另解:.

通过以上例题和练习题,可以看出,有关二次根式的除法,可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例如:

,现将分母有理化,就可以了.

,学生易发生如下错误,将式子变形为,而正确的做法是.

2.计算:

(1);

(2);

(3).

解:(1)

(2)

(3)

(三)小结

1.强调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法则;

2.注意对有理化因式的概括并寻找出它的规律.

(2)练习:教材p202中1、2.

(四)布置作业

教材p205中4、5.

(五)板书设计

标题

1.复习内容3.练习题一

2.例44.练习题二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篇八

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的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初次经历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计算过程,容易与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混淆。

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容易书写错误导致计算结果有误。

1、讲授法。

2、合作讨论法。

导入

一、回顾同级运算的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2)明确计算过程。

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与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探究新知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理解图意

2、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

3个翘翘板上各坐4个小朋友;

草地上有7个小朋友。

所求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3、分析题意,列算式

分步算式:4×3=1212+7=19

综合算式:4×3+7或7+4×3

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19人。

4、探究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属于不同级运算,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明确计算过程。

先算4×3=12,再算7+12=19。

具体步骤如下:

归纳总结

在不带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练习1-4题。(课件出示)

小结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篇九

1.知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会用计算器进行较繁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也就是说,在进行含有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时,应按照运算级别从高到低进行,因为乘方是比乘除高一级的运算,所以像这样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以下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你会根据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计算上面的算式吗?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2023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多少课时(大全8篇)
    四年级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和组织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一份详细计划。初中教案范文9:《地理-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多少课时篇一1、初步学
  • 10-15 2023年抢数游戏教案(大全15篇)
    教案应该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场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六年级教案的合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教学参考。抢数游戏教案篇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
  • 10-15 最新古对今说课稿含设计意图(通用13篇)
    参与征文活动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积极影响。如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在征文中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征文范文,供
  • 10-15 初二学生期末评语学生(汇总8篇)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民族团结的完美总结必须包含对每个民族贡献的公正评价,不偏不倚地展现各民族的力量和特色。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0-15 小兔采蘑菇小班教案反思(大全8篇)
    教案包含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要素。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高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和启示。小兔采蘑菇小班教案反思篇
  • 10-15 春季运动会广播稿(精选12篇)
    竞聘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我相信我有能力在这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准备竞聘材料时,我们需要注意材料的整体结构和流畅性。我们精选了一些优秀的竞聘范文,希望能够给大
  • 10-15 星星索音乐课教案(精选13篇)
    教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以提供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果。以下是一些初二教案的编写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星星
  • 10-15 音乐牛奶歌教案教材 好喝的牛奶健康活动教案(模板7篇)
    五年级教案的编写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筛选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音乐牛奶歌教案教材篇一活动目标:1
  • 10-15 2023年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优秀15篇)
    高三教案是教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设计的教学方案。探索不同的初三教案设计,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篇一教
  • 10-15 雨的即兴演讲 一分钟演讲稿(精选10篇)
    每个人都需要一份加油稿来激励自己,让自己更好地前行。请大家关注屏幕,接下来将为大家展示一些出色的欢迎词范文,希望能够给各位带来帮助。雨的即兴演讲篇一尊敬的各位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