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9篇)

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9篇)

时间:2024-01-10 23:35:09 作者:念青松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接下来是一些小学教案的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

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

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4×3=12(人)4×3+77+(4×3)。

12+7=19(人)=12+7=7+12。

=19(人)=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课件出示:7+12÷343-24÷618÷3+6754÷9-3。

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三)比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解题的习惯。

(四)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12-3×44+4÷4。

=24+4=9×4=8÷4。

=28=36=2。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说错误的理由,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6题)。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分步算式列出对应的综合算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说出它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0-5+3。

在同级运算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10-(5+3)。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在同级运算中,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二、教学教材第49页例3。

1、请说出它的运算顺序7×(7-5)7-5是第一步7×2是第二步。

先说说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注意:混合运算的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用递等式计算7×(7-5)=7×2=14。

3、有77把扫把,分给办公室42把,剩下的平均分给7个班,每个班分到几把?

(1)想:77把扫把,分给办公室42把后,还剩多少把可以分给班级?

(2)这些扫把平均分给7个班,每班几把?

35÷7=5(把)答:每班5把。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注意每题的计算顺序。(1)课件上做4题。

(2)请学生上台做题,给奖品鼓励。

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1)课件上讲解,学生举手回答。(2)请学生上台做题,给奖品鼓励。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在这种运算中,要熟练掌握运算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7、8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三p11p12。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狭问题的能力。

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练习三。

学生独立思考,回想之前所学的内容。

二、知识梳理。

1、梳理知识。

(1)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三、综合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题。

1、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出综合算式的。

3、完成教材第11页第3题。

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后,再进行计算。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出示练习三第4~6题。

4、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

交流时,让学生写出三四个不同的算式后,组织交流、评价。

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的,都按从。

左到右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乘、除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复习。

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做,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学生做完以后,先让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分别回答:“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能一步?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又有乘和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逐题指定学生计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课题一:混合运算(一)》。计算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如:5(150-90)20,先算150-90得60,5乘以60得300,再除以20得15。

3新课。

教学例1。

板书:100-(32+54018)。提问:

“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小括号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师用彩色粉笔在54018的下面画一横线。然后带领学生逐步脱式计算。

教师说明:像这样带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除。接着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笔画上虚线框,并说明:以后计算熟练了,小括号可以一次脱去,虚线框中的一步可以省略。

4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提问:

“第1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第2题呢?”

让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提问:

“把4道小题对比一下,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相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虽然这4道小题的数字、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加了小括号和不括号的位置不同。因此,混合运算式题在计算之前,也要先审题,根据运算顺序的规定决定怎样然后再计算。

5作业。

练习一的第1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2.掌握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

3.通过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通过学习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小结、归纳、提高。

1.教学重点:分母有理化.。

2.教学难点:分母有理化的技巧.。

1课时。

投影仪、胶片、多媒体。

复习小结,归纳整理,应用提高,以学生活动为主。

【复习提问】。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步骤、运算顺序、互为有理化因式.。

例1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步骤和顺序:

(1)(先乘除,后加减).。

(2)(有括号,先去括号;不宜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3)辨别有理化因式:

有理化因式:与,与,与…。

不是有理化因式:与,与…。

例如:等式子的化简,如果分母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应该怎样化简?

引入新课题.。

【引入新课】。

例2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

(1);(2);(3)。

解:略.。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不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即:饮料问题及购鞋问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分析,归纳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既锻炼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又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些学生在课外还接触了两级混合运算,并从父母或其它渠道获得了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可以说,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有一定运算基础的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同时,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重点: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知识点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因而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生活化、问题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廉价超市清点库房这一现实情境为切入点,导出饮料问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归纳,又通过解决鞋子问题进一步探索、归纳出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终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数学体验。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件

1.脱式计算。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 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1.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

2.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教师强调:

第(1)题,先算4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

第(2)题,先算12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狭问题的能力。

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练习三。

学生独立思考,回想之前所学的内容。

1、梳理知识。

(1)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题。

1、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出综合算式的。

3、完成教材第11页第3题。

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后,再进行计算。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出示练习三第4~6题。

4、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

交流时,让学生写出三四个不同的算式后,组织交流、评价。

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的,都按从。

左到右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乘、除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材第59页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多媒体课件、草稿本。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

生:买过。

师:买过什么文具?

生:买过2个笔记本和1支笔。

师:你买的笔记本每个几元,笔每只几元?

生:笔记本每个2元,笔每只1元。

师:,你们能帮他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吗?

生:5元。

师:你怎么算的?

生:先算笔记本的钱2×2=4(元),再算4+1=5(元)。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类的问题。出示课题: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

师:生读题,说说要解决的问题。

生: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师:独立列分步算式解决问题。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6个文具盒多少钱,就是6×7=42(元)再算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42+55=97(元)。

师:谁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到一起吗?

生:可以写成:6×7+55。

生:还可以写成:55+6×7。

师:这两个算式对不对。(小组讨论)。

生:第一个对。因为先算乘法,第二个先算加法。

师:像上面的算式无论乘在前还是在后都应该先算,所以都对。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又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讲解:像同学们这样,分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可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两步的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在综合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设计意图: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试试身手。

师:计算这道题时,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13。

再次总结: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第59页试一试。

2、将下面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1)3×5=15。

20+15=35。

(2)6×8=48。

3、亮亮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5倍,爸爸比亮亮大多少岁?

答案:1、536、12、20+3×56×8-183、28岁。

四、达标反馈。

1、24×3+19(注意运算顺序)。

2、森林医生。(改正错误)。

16+40×8。

=56×8。

=448。

3、小红拿50元钱去买8个6元一个的笔记本,应找回多少钱?

答案:1、912、16+40×83、2元。

=16+320。

=336。

五、课堂小结。

师:大家回顾一下,综合算式中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再算加减。

师:为什么?

生:因为加减是同级运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1、我会列式计算。

3个7再加28是多少?

71减去6个8是多少?

2、我来算一算。

65-8×820+5×5。

4、妈妈买来1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1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答案:1、49、232、1、453、37页4、92块。

分步:7×6=42(元)42+55=97(元)。

综合:7×6+55。

=42+55。

=97(元)。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和乘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有中、小括号的运算,在混合式题运算中能自觉地使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同上。

小黑板,卡片,幻灯。

一、复习。

1、填空:

()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如果有中、小括号的,要先算(),再算();遇到除法的商除不尽时,一般()。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座练)。

7.4×1.3-4.68÷0.9。

[10-(0.2+16.7×0.7)]×0.01。

教师针对性评讲,着重让学生说说脱式时哪一步用约等号,哪一步用等号,为什么?

3、口算:说出下列算式根据什么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7.5-0.26-1.74+2.50.25×13×4。

18-2.7-9.332×0.125。

3.5×3+3.5×74.5×20-3.5×20。

二、新授。

1、谈话引入。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看一看,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教师指出;这道题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简便计算,但是式子里有两步可以简便,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看课本第39页的例4,提问:虚线框框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3、做一做第39页。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评讲。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应该随时注意,能简算的自觉简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5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有没有简便算法。

2、练习十第7题。

这三道题,主要训练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和使用括号。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集体订正。

3、练习十第8、9、10题。

指名分析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课堂(略)。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6题。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

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混合运算及分母有理化。它是以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为基础,同时又紧密地联系着整式、分式的运算,也可以说它是运算问题在初中阶段一次总结性,提高性综合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和有理化的方法与技巧,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节课的难点是把分母中含有两个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实际上二次根式的除法与混合运算的综合运用。分母有理化的过程,一般地,先确定分母的有理化因式,然后再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都乘以这个有理化因式,就可使分母有理化。所以对初学者来说,这一过程容易出现找错有理化因式和计算出错的问题。

教法建议。

1.在知识的引入上,可采取复习引入方式,比如复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或整式的运算。

2.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法混合运算中,要注意由浅入深的层次安排,从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到乘法公式的应用,逐渐从数过渡到带有字母的式。

3.在有理化因式教学中,要多出几组题目从不同角度要求学生辨别,并及时总结。

学生特点:实验班的a层学生(数学实施分层教学),主动学习积极性高,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思考、质疑的习惯。

教材特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二次根式的三个重要概念(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二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除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基础上,将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综合在一起的混合运算的学习。

鉴于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谈话式”的教学方法,以此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具体说明如下:

(一)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注重问题设计,注重引导、点拨及提高性总结。使学生学中有思、思中有获。如本节课开始,出示书中例题1:

让学生先进行思考,解答。然后同学说出怎样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强调:运算顺序及运算律和有理数相同。

(二)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上,教师注重活动设计,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悟道。教师设计一组题目,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解答,然后以记成绩的方法让其它同学说出优点(简便方法及灵活之处)与错误。由于本节课主要以计算为主,对运算法则及规律性的基础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而且从意识上认为本节课太简单,不会很感兴趣,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更好的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如此这般设计。

(三)在个体与群体的`互动方式上,教师注重合作设计,使学生学中有辩,辩中求同。如本节课中对重点问题:“分母有理化”的教学,出示一个题目,让学生思考,找个别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其它同学补充完成。

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主要靠教师的激励和主导,才能达到彼此互动。正是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追求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发展,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让教师乐教、会教、善教,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复习:

1.计算:(1);(2).

解:(1)(2)。

==。

=;=.

2.在整式乘法中,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是什么?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是什么?什么是完全平方式?分别用式子表示出来。

m(a+b+c)=ma+mb+mc。

(a+b)(m+n)=am+an+bm+bn,。

其中a,b,m,n都是单项式。

完全平方式是。

;。

在实数范围内,整式中的乘法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运用乘法法则及乘法公式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引入新课。

这里再顺便提一下,如。

一、教学目标。

2.掌握乘法公式在混合运算的应用.。

3.通过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通过例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教学设计。

小结、归纳、提高。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

探究过程十分重视形象思维教学和推理思维教学。如我在教《连加、连减》时,在学生看图(左边3只小鸡,中间2只小鸡,右边1只小鸡)讲图意并列式计算后,我让学生观察3+2+1这个式子里有几个运算符号,3、2、1各表示什么?整个式子表示什么?从而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我们用加法计算,而这种加法式子我们叫连加;接着让他们小组讨论3+2+1这个算式应该怎样算,最后让他们思考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在探究教学中,我用思考题启发学生说话,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给予肯定、纠正或补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探究能力。在教连减时,我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的式子(3+2+1)我们把它叫做连加,那这个式子(8-3-1)叫做什么呢?此时,我紧扣“旧”知识,捕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点,给学生探究时间,让他们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而形成初步的探究氛围。

教学设计综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一册中的“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一节计算教学课。它是学好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关键。计算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项最基础性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有3点:一、懂得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由于计算教学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显得十分枯燥,以往学生对这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扎实。基于以上情况,教师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1)情境激趣,引发思维2)网上探究,协作交流3)强化练习,拓展运用4)全班交流,总结评价。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资源以其它媒体和手段无法替代的情境再现、超时空交流等功能与优势,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操作性平台,为学生呈现了仿真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提供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引导他们积极体验,在特定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在多媒体网络环境支撑下的数学基础性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认知的过程,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促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得以牢固地掌握,并达到灵活运用。

教学策略分步阐述(教案模板):

课   题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学科   年级  。

教学目标 。

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

重、难点  。

信息环境及媒体  。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分 步 策 略。

谈话引入:“小朋友,都乘过公共汽车吗?”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设置了内容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学会应用。

选择学生三个板块的练习题上传至教师机进行展示教师帮助引导学生作总结评价。

有人上车,有人下车。

用鼠标移动电脑图像中的人物上车与下车”。

把车上的几个人“拉”下来,再把马路边上的若干人“拉”上了车。

小组同学的合作讨论下,列出了各自的算式,

学生自主地选择点击相应的板块。

由学生自己介绍进行全班交流。

多媒体技术把生活场景搬进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新颖的操作活动中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的。

运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的重组建构。

概念的掌握和巩固,关键在于应用。

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强化新知识的练习巩固和应用。

学生在信息技术呈现的图像、声音的激励下,不断体验成功。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

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三、尝试与探索。

四、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

1、18÷3=6(元)6×9=54(元)。

2、9÷3=3(元)18×3=54(元)。

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引导重点。

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达成共识。

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五、练一练。

自主练习第1题。

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包数。

钱数。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生2:我想买9千克。

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

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3、班内反馈,按小组进行。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混合运算计算过程,能熟练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对、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计算。

教法学法:

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数学信息,说说解题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独立列式计算,交流计算顺序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出示7×6+24,指名学生板演计算,总结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例2.

(3)找出例2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在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择“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来研究。

二、学生交流、合作、探索、归纳方法。

(1)鼓励学生探究。

师:关于这一节的问题,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老师想放手让同学们自己解决,依托小组的力量,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生: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其中收集信息。

(2)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内的发现,教师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和书写格式。

(3)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也有加减法,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拓展强化新知。

学生说说计算顺序。

(2)给计算顺序分类,(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3)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再计算。

设计意图:练习时按照,先说计算顺序,再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最后计算的模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有说到做,明确了计算顺序,提高了计算能力。

四、归纳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板书设计:

=10(元)。

1.当综合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通过板演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及时的进行计算顺序的文字总结,给计算顺序分类明确。达到学生正确计算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内容具体涉及加减、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其中加减、乘除这一部分,这节课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习计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更为复杂的计算学习奠定知道和思维基础。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乘法(除法)与加法(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1.结合具体练习,使学生掌握含有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看—说—算—查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0+4+30= 2×4×7=

15+5-10= 6÷3×2=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 )顺序进行计算。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中的情境图。

2.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回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同桌讨论,然后说一说。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5.尝试列综合算式:4×3+7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4×3+7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2.指名板演,全班齐练,评价。

3.7+4×3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已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组内交流。

7.比较7+4×3的运算顺序和4×3+7的运算顺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一个算式中,含有除加、除减计算时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下面各题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2)完成第50页第5题。

2.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3.作业布置:课本50页4、6题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练习四第5一11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混合运算的三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已经学习的三步计算式题,使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二、组织练习。

1.口算练习四第5题。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

2.做练习四第6题。

然后集体口算一遍。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观察,每一道题对不对,错在哪里。让学生改在练习本上。

指出: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小括号里又含有加(减)和乘(除)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小括号在题中能够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所以不能随意添加或去掉小括号。

3.做练习四第7题对比练习。

(1)做第7题第一组。

小黑板出示。

提问:这一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为什么?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把这三道题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检查计算结果。

提问:这三道题的计算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指出: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的式题时,一定要先看清题目,确定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按运算顺序一步一步正确计算出结果来。

(2)做第7题第二组。‘。

小黑板出示。

提问:第二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谁来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小结:这里两组题,每一组题里虽然数和运算符号的排列次序相同,但因为有的有小括号,有的没有;有小括号的题括号的位置也不一样,所以运算顺序就不同,这样计算的结果就不一样。因此,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一定要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4.根据要求加小括号。

小黑板出示。

提问:如果不加括号,最后一步算什么?能根据后面的要求加小括号吗?

学生口答,老师添括号。

38x3+372÷6……最后一步算除法。

38x3+372÷6.….・最后一步算乘法。

说明: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就能改变运算顺序。这就是说,如果在一个算式里,要改变顺序把某一部分先算,就可以把这一部分括在括号里。

三、解答思考题。

1.解答第一组题。

观察左、右两个算式,思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的结果相等吗?为什么?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反馈:左边的.算式表示把4个47和1个47合起来是5个47,右边的算式先算4加1得5,再算47x5也表示5个47,因此这一组题的得数相等。

2.解答第二组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一些运算顺序,你们根据已有的这些知识,判断一下这第二组题的得数是否相等。

指名几个学生口答。

说明:200÷2x4含有乘、除运算,应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算除法再算乘法,200÷(2x4)有了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乘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两道题的运算/顷序不相同,因此第二组两道题的得数不相等。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8题。

家庭作业:练习四第9、10、ll题。

相关范文推荐
  • 01-10 玩具样品买卖合同书(汇总19篇)
    买卖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商品、劳务、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以下是买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法律法规和风险提示,希望能让大家的买卖更
  • 01-10 幼儿园班主任班级工作计划中班(汇总18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应该包括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工作计划网发布201
  • 01-10 保安爱岗敬业工作心得体会(汇总23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一个对自己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形成更好的思考和行动习惯。工作心得体会是在我们工作过程中对所取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
  • 01-10 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热门18篇)
    此刻社是一会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我的规划对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专生,就应当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此
  • 01-10 从百草味到三味书屋说课稿(实用17篇)
    教案模板的使用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授课的思路清晰度和教学效果,有利于有效推进教学进度。最后,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教案模板的制作工具和软件资源,希望能够方便大家的教学
  • 01-1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期教学计划(优秀17篇)
    一个好的学期计划应该具备可行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进度和情况变化。以下是一些成功学生总结的学期计划,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思路和灵感。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
  • 01-10 商场后勤工作总结(通用21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一个机会,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月工作总结时有所
  • 01-10 艾滋病知识演讲稿(模板19篇)
    利用演讲稿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理念,赢得听众的认同和共鸣。最后,希望大家在撰写演讲稿范文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创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 01-10 宝石鉴定工具箱(热门23篇)
    范文是对某一种文体、体裁或主题的典型表达方式的概括和总结。写一篇好的总结需要积累经验和不断学习,以下范文可供您参考和借鉴。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女|25岁(1986
  • 01-10 工程测量专业的自我介绍(精选12篇)
    自我介绍能够让他人更好地了解你,建立初步的沟通和交往基础。接下来是一些自我介绍的实战演练,希望能提高大家的自我介绍能力。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