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

时间:2023-11-08 18:33:27 作者:书香墨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心得体会的撰写帮助我更好地反思自身的行为和举止,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形式,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传达了思想。在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学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下面我将针对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文学与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古人们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将历史事件、神话传说转化为诗歌,形成了最早的诗歌,也为后来的文学奠定了基础。在阅读《诗经》时,我不仅能够看到祖先们的生活、思想和价值观,更能够体会到文学与历史的密切联系,文学所记录的历史事件是我们学史的重要资料,而历史也为文学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二、文学与关怀。

除了记录历史,中国古代文学中还充满了文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在唐代,为了表达对青春年华的留恋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出现了以诗歌形式为主的“长安新乐府”,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这些作品中,充满着关怀、思索和情感,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温度。

三、文学与美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承。唐代的诗词和宋代的词曲尤其具有代表性。韩愈在文学上追求的是“文章合为时而著,语义通顺而辞达”的“文”学,而李白则在文学上突出了“道”这一思想,可以说是文章中的“理”,更注重思想和意境。至于宋代的词和曲,《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经典之作,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

四、文学与文化。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在诸多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阅读《孟子》可知,孟子一贯主张“仁爱万物”,积极倡导仁爱之道,反对战争和压迫,终以其精神影响了中国后世。《红楼梦》则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绝世之作,其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对人性的剖析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为后来的文学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五、文学与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是一种文艺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在书法、诗歌和绘画中体现的真、善、美思想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高度重视。比如,唐代杜甫,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歌风格,既坚持了真实,也彰显了人性的善良。张九龄更是在他的诗中表现了人性和善良,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高妙的艺术性,让人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涵盖着历史、思想、美学、文化和精神等多个领域,其中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文化、还有文学与精神的联系最为紧密。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和理解,才能真正豁然开朗,让我们在文学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我将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坚持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

中国古代法律史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法律史凝聚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智慧与实践,是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和思考中国古代法律史,我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也意识到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和价值对于当代法制建设的启示。下面将通过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国古代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建立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古代法律在约束人们行为的同时,也保障了个体和群体的权益。例如,古代家法对于家庭纪律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而封建社会的礼法更是体现了社会等级和秩序。而且,古代法律还注重恢复法律规范的纯粹性和严肃性。总之,古代法律的重要地位使得它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和演变的重要标志。

其次,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使其与现代法律制度的不同之处。中国古代法律着重于道德和人伦关系的调节,注重人情和法理的统一,以及对个体自由与社会稳定的平衡。这种以人为本的古代法律观念给予了法律以更广阔的空间和作用。而现代法律制度则更加偏向于约束和规范个体行为,追求法律的公正与客观性。虽然两者在实施机制和目标导向上不尽相同,但双方都是基于社会稳定和个体权益的追求,具有共性和互补之处。

第三,中国古代法律史展示了法律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国古代法律由简单到繁杂,由单一到丰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演化路径。从秦朝的律书和匡作法,到清朝的《大清律例》,古代法律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变迁。这种演变既是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变动的响应和适应。

第四,中国古代法律史给予了我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启示。尽管中国古代法律有其局限性和缺陷,但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治理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古代法律强调社会和谐与个体权益的平衡,提倡法治和公正,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借鉴古代法律的智慧,推动当代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最后,中国古代法律史的研究需要我们抱有批判的态度。中国古代法律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和不合理之处,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对古代法律制度的批判精神,有选择性地运用其中有益的思想和制度。我们应该在保护传统的同时,推动法制建设和法律理念的创新。

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律史的学习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中国古代法律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鲜明特点和价值对于当代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以开放和批判的态度研究古代法律历史,以期为当代法律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法律史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法律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夏朝,经历了各个朝代的演进和变革。通过研究这段悠久的历史,我深刻认识到古代法律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古代法律的起源开始,阐述古代法律的发展与变革,探讨古代法律所带来的启示和反思。

古代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部落社会。在那个时候,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习俗和原始法来维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到需要一种更具规范性和稳定性的制度来管理社会秩序。因此,封建王朝逐渐出现,为了维护统治,国家开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早期的中国古代法律主要体现在《尚书》、《礼记》和《周礼》等经典文献中,这些文献对于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规范作用。

古代法律的发展与变革是一个逐步推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国家的更替,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秦朝的法家思想的兴起。法家主张一切以法律为准绳,以法治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过颁布法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尽管法家在秦朝和汉朝时期的统治中受到了批评和限制,但法律治理的理念却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

宋代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在宋朝时期,法律的编纂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律历志补遗》、《宋刑统》等法律文献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法律的内容,也系统化了法律的体系。与此同时,司法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赋予了刑部、刑狱等机构更多的权力。宋代的法律制度非常注重程序正义和保护人权,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法律的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反思。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性。法律的出现和实施,使得社会不再依赖于人们的个人意愿和自发行为,而有了一套稳定的规则和制度。其次,法律的发展也反映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迁。法律制度的更新和完善,往往伴随着国家的兴衰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最后,古代法律的经验可以为现代法律的发展提供参考。虽然社会发展和变革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但古代法律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法律史是一段悠久而精彩的历史。通过对古代法律的研究和反思,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宁的重要性。古代法律的起源、发展与变革和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反思,都在提醒着我们应该珍惜和完善现代法治制度,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货币的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货币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在视觉、认知、历史、文化等方面均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作为一名热爱历史文化的人,我对中国古代货币有着浓厚的兴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浩瀚无尽的品种与文化的显现。

中国古代货币种类繁多,如铜钱、金银钱、纸币等。其形制、文字、图案等方面皆受时代和文化印迹影响,呈现出无穷的变化。这些藏品触手可及、呈现在我们面前,令人瞬间穿越至中国古代文化的盛世时期,感受其中所体现的精髓和智慧。这些货币不仅是经济交换的工具,更显现出当时的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制铜工艺、铸币工艺、尺度计量的规定、官方权力的表征等等。显现出各个朝代的文化、智慧、艺术与风格,令人目不暇接却又欲罢不能。

二、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

中国古代货币不仅仅是一种物品,它促进了文化的流动和交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钱的国家之一,历史上钱币经历了多次演变,不同朝代的货币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货币这个实实在在的符号内含了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丰厚的内涵,在多个领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古代货币的传承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更是激励人们学习和探究历史的重要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钱币的收藏和传承越来越重要,无疑将促进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承与发扬。

三、尊重历史文化的良好氛围。

历史是人类走过的足迹,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面貌和时代特色。尊重历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也让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体会到了昔日的人民、社会、文明的风景。古代货币的私人收藏越来越普及,馆藏钱币充实了历史类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不仅使馆藏品更丰富多彩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也增强了古代货币和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吸引力。

四、财富和收藏的文化价值。

收藏古代货币的人群日益庞大,古钱币的价值已经不再仅限于作为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找回一份怀旧的心情。相反,它们往往会成为收藏家们传承历史文化和风俗的方式,也成为了文化收藏和投资的重要项目。古代货币的收藏因其较高的稀有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在现代社会备受追捧,成为市场上独具价值的物品。然而对于大众而言,了解这些货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故事则更具有意义,通过收藏和研究加深对历史文化的把握,同时也促进了个人财富的积累和收藏品的升值,可谓是得多方面的收益。

五、润物无声的价值和影响。

古代货币、钱币藏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商贸、经济及文化生活的缩影,对研究汉朝到明朝的历史、文化,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等领域,都有着诸多作用和影响。虽然货币的流通在当今社会已经转向了更加方便的数字化时代,我们再也看不到永安通宝、大明通宝在市场上的影子,但是这些钱币却凭借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及代表着古代文化的特殊地位而永久存在,成为了“时光的轨迹、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精神的象征”。这种形象和文化的传承和沉淀,虽然很难被语言和表述所完全讲清,却是无声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总结起来,古代钱币的学习和收集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除了增加知识,也带来了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融汇。有人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反下载映当代社会,并可借镜自修。”正是在深入钻研这些钱币的背后,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更可以在今天的社会中学习其精神与实践,对我们对于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形态也是有帮助的。

中国古代文学心得体会

或许,人生是如诗一般的美好;或许,人生是跌宕起伏一般的有悲有喜;或许,人生如戏剧一般精彩;如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一般,演绎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让人荡气回肠。

对于人生的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贾府往事一一列举在读者眼前。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一生历尽沧桑,就因如此,才写出了传唱千古,震慑人心的《红楼梦》。以《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推上了顶峰,给我们讲述了贾府从繁荣昌盛到抄家破亡的故事,从而又写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凄婉爱恋,把人生旅途中酸甜苦辣,变幻万千都跃然纸上。

正是因为《红楼梦》这般精彩,所以让我们对人生有更多了体会,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更深的了解。

我们的人生,正是如诗如歌般的岁月,有过开心的笑容,有过伤心地泪水,有过真心的悔责…谁都有过失败,曹雪芹笔下的宁国公也如同所说。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小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只不过作者是我们自己罢了。人生如戏,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人生像一场旅途,正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说过:“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对啊,虽然有难关,但不怕的人才能挺过去。《红楼梦》中,钟鸣鼎食的宁荣府,最终也一蹶不振。人生几何,何必留恋人世繁华,不如努力拼一生,潇洒走一回。以免来去匆匆,白白流逝人生时光!想必这正是《红楼梦》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读完《红楼梦》这部历史名著,我对人生的感悟有了更多,正因为有了这些让人震撼内心的经典名著,才会让这华彩美文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想必经典诵读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咱们国家这些古典文学,也让人为之赞叹,耳熟能样的四大名著,四书五经…都在人生长河里,如宝石般栩栩生辉,陪伴着我们一路远行,远行在如戏般的道路上。

就让我们在如戏般的人生中,尽情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拿着爸爸给我买的《西游记》,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唐僧师徒经历的八十一个磨难让我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经常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以后我一定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这本《绝对小孩》。朱德庸,几年前,一本《涩女郎》红遍了海峡两岸,由此翻拍的电视剧《粉红女郎》更一时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新宠。这次,其一反之前《双响炮》等作品的取材,将视角从婚姻、家庭,转变为身边可爱的孩子们,实在是令人眼前一亮,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异多彩的儿童世界。

这个世界不是绝对的,有这些小孩是绝对的。”这是《绝对小孩》的主要中心。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绝对小孩》是由著名的漫画家朱德庸先生创作的一部漫画作品,它用生动、天真的漫画把所有小孩在生活中的七情六欲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所有大人明白“每个小孩都是智者,他们洞穿生活的本质,那就是‘快乐’。”瞧,六个古灵精怪的“绝对小孩”正向我们走来,他们就是不“正常”的小男孩“披头”、不想乖但总爱装乖的“五毛”、觉得自己并不讨厌的“讨厌”、满脑稀奇古怪念头的小女生“宝儿”、每天靠比赛生活的“比赛小子”和充满贵族品味的“贵族妞”。

美好的童真似乎与现实的社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于是,我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未来的方向,也再找不到回到童年的路。看着这些“绝对”的小孩,我总会想到生活中的我们,我觉得我很像故事中“五毛”、“宝儿”、“比赛小子”、“贵族妞”的综合体:在生活中,我很想好好地疯一次,但又希望像个小淑女;我喜欢像宝儿一样瞎想,“如果我多一条腿,将会是怎样?”;我虽然没有“比赛小子”一样逼他玩命比赛的父母,却还是有蛮大的学习压力;我在家里也喜欢当一回贵族妞,感受一下贵族的生活……有时我也会想,果世界上没有了小孩,那将是一幅多么死气沉沉的景象!

只有小孩有免于现实的权利、只有小孩的世界充满想象、因为他们用心看,而大人用眼睛不会用心却感觉。

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柯察金残废后,自己毫不灰心,还坚持顽强地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又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更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没有灰心,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像他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才在书中找到了最佳的答案,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源源动力。

保尔·柯察金,一位可敬可佩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我们树立身残志不残的伟大榜样。我原来也有一个同学是残疾人,他的名字叫张伟。从他生下的那一天起,就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十几年来,病魔缠着他、折着他,使他不能像其他同学们那样活泼在操场上、球台前,参加集体活动,因为他稍微活动一下,就会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上学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车来回接送。在学校里,他将张伟从一楼背到四楼,放学后再由四楼背到一楼,中饭由同学们送到教室吃。自从张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也就坚强地站了起来。

对我来说,我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智力并不差,也能够学好学校的各科文化课。我相信长大后,我一定比张伟强。虽然,我不能背起钢枪保卫祖国,也不能战斗在烈火熊熊的战场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学的知识,贡献给学生和人民,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我相信我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可真好!我还要不断的学习,从这本书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家长应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这是我最近在《父母课堂》杂志上看到的,能引发我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深入思考的句子。

有人说,好父母不是靠学出来的,而是靠悟出来的。把总是用眼睛盯着孩子变为不断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注重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要素。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鲜明的观点。是的,做好家长的关键就是要自觉地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去感悟,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历程,父母必然也要有个不断进步不断学习的过程。

把眼睛盯着孩子变为注重提升自己。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不少父母平常需要绞尽脑汁的事情。平日里,大多数父母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从孩子的饮食、言行、礼貌等都是用一副挑剔的眼神去审视孩子,总想把他们规范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中。可很多的事实又不争地告诉人们,孩子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点:得到的批评多、收到的表扬少。一味地盯着孩子的缺点、总是依赖与外力矫治孩子的言行和品德修养是很难见效的。家长应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目的是告诉我们父母要不断地去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多的是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找到解决孩子学习和成长问题的钥匙。

现实生活中,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因父母缺乏对孩子的了解造成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变化,孩子依赖父母的程度、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向孩子学习、读懂孩子这本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向孩子学习,了解孩子的特点和真正需要,才能与孩子产生心灵的共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贴心人和助推者。

最后作者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家庭中建立学习团队,与孩子共同学习。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中最初的学习场所,也是渗透力最强的学习环境。为孩子营造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譬如:对知识的追求,对科学的崇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家庭中的民主空气,生活中的沟通,知识的分享等,这种氛围的营造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愿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

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文学造诣深厚,传承了几千年,其内容宏大而丰富,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优美内涵,我曾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历程,从中体会到了许多思想上的启示和精神上的滋养。下面,我将阐述我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从《诗经》到《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追溯到早期的殷商时期,然而《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部诗歌集。《诗经》是一部诗歌婉约而优美、充满生机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及其精神情感;《楚辞》则是一部具有悲壮英雄色彩、热情豪放的诗集,反映了楚国人民的心理特征和历史事件。从这两部经典中,我深刻领悟到,中国文学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和独到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值得我们每一位文化人士去细细品味。

第二段: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传奇。

唐诗和宋词分别代表了唐代和宋代文学的巅峰,其文学成就在当时在世界上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精练的词藻、丰富的内涵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典范;宋词则更加注重意境和境界的表达,它的音乐特点则体现在押韵上。元曲和明清传奇则是中国戏曲史上的杰出代表,具有优美的词藻、鲜明的人物刻画和生动的情节,其以戏剧表现形式富有文学性和艺术性。这部分让我深深感受到文学的内涵深度、多样性和博大精深。

第三段:对文言文的认识。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形式语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中国文学的标志和传统典范。与现代白话相比,文言文更加贴近中国古代文化,是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的载体。阅读文言文可以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严谨性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四段:情感与哲学。

中国古代文学精湛的文学之美不仅体现在艺术美学上,更具有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情感力量。历代文学巨匠在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的时候,鲜明地表现了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的文学化,展现出华夏文化的伦理内涵和自然浪漫主义。读中国古代文学有助于中外人士了解中国思想、文化底色和社会风貌。

第五段:对我们的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来自于民间,其创作和流行都咋与社会文化背景的渗透与促进密不可分。中国文学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是我国传统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体现。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好这些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积极保护它们的源泉和中心内容,不断吸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滋养和启示,传承好这一文化基因。同时,积极融入到世界文化的大潮中,加深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不同阶段和代表作品,并总结出多层次的精华与特色,这些都对我有着很大的启示,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在未来,我将持续关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跨文化交流,致力于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元明清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三个重要时期,元明清三个朝代给中国的文学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其中,元代文学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在古代文学史上拥有较高的地位;明代文学则在民间文学和商业文学方面极为丰富并有着较高的文化产出,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而清代文学则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和挖掘,更为注重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注重文化和民族的自信和自重。这三个时期皆为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从三个时期的文学特点、作品风格和时代背景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元代的文学风格多为具有庄重之风、雄浑之气、深奥之学。虚构小说方面,元曲《西厢记》是最为出名的。这个故事让人在悲欢离合之中体味人生的真谛,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百态之美。其次,元代诗词也有非常高产之处,其中苏轼、辛弃疾等文学巨匠的作品不可不提。苏轼则是元代文学的瑰宝,其诗词中具有多种文体,被人称为“诗魔”;而辛弃疾的词则是第一人,其所作的《青玉案·元夕》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绝唱。

明代文学以其文化的自信和平民化的特点,使得文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其中民间小说尤为显著,特别是以《水浒传》和《西游记》两部著作最具代表性。《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大侠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唐僧都成为了民间文化中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同时,明代诗坛上的文学作品也非常出色,其代表人物为杨维桢、于谦、于光等文学家,其作品更为注重社会现实。

清代文学是文化的传承和扩张的时期,散文、诗歌成为时代特点区域藏文学的代表。《南华经》成为著名的文化瑰宝,其以文化自信和热爱生命的态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篇章之一,为中国近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新诗派的出现,代表人物为林纾、龚自珍等等,以情感表达为主要内容,是清代文学中十分受欢迎的一类风格。

总之,元明清三个古代文学史分别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时代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使得中国文学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其间,文学家们用他们的才华和毅力使得传统的文化在新的时代点亮,让这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能够舒展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在今天,我们依然要热爱我们的文化,传承我们的传统,承担我们的责任,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古代商业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商业始于商周时期,而中国商人的智慧经验与心得体会也在千百年的经商过程中逐渐形成。这些心得在现代商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实践和思考,阐述古代商业心得的五个方面:客观市场判断、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坚韧不拔的忍耐力和正确识别商机的能力。

首先,古代商人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和判断,根据人民的需求和传统的消费习惯,做出准确的商业决策。他们会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了解人民的需求以及各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制定出合适的营销策略。比如,古代的丝绸商人会到人口众多的地方销售高档丝绸,而把普通丝绸销往边远地区,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地区人民的需求,又能最大化的利润。

其次,中国古代商人坚持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注重与商业伙伴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古代商人常常会以礼待人,讲究诚信。他们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损害商业伙伴的利益,而是更加注重长期的合作。另外,他们也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争取更多的商业机会和资源的分配。这种合作精神和诚信的商业道德价值观在现代商业中也非常重要。

第三,中国古代商人秉持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他们往往是咨询师和专业顾问,为客户提供建议和指导。同时,他们也注重技艺的培养和磨练,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种勤勉务实的态度在现代商业中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中国古代商人具备坚韧不拔的忍耐力,对商业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乐观的态度。他们明白商业中有风险,但也懂得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他们坚信只要努力工作,就有希望取得成功。他们常常把问题看作是机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商业策略。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使他们取得了很多商业上的成功。

最后,中国古代商人具备正确识别商机的能力,善于找到商业发展的机会。他们能够观察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商业策略。例如,在某个时期,他们可能会发现一种商品的需求很大,他们就迅速调整自己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满足市场需求。这种灵活、敏锐的商机识别能力在现代商业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中国古代商业心得的五个方面(客观市场判断、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坚韧不拔的忍耐力和正确识别商机的能力)一直以来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古代商人的智慧和成果不仅仅在商业上有所体现,更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从古人的经验中学习,结合现代商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自身的商业素质和能力。

心得体会写中国古代故事

中国古代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故事至今仍被广为流传。在接触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些故事所蕴含的智慧与美好。在体会这些故事的同时,我也领悟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人生道理。

第二段:故事中的智慧。

在古代故事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处世智慧。例如《管子》中的管仲,他的智慧和决策让他成为鲁国的宰相,取得了许多胜利。同样,《孟子》中的孟子则强调了仁爱之道,提出了“仁者爱人”的观点,这种观点一直被人们奉为圭臬,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古代故事中的智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揭示其深刻的人生道理。

第三段:故事中的美好。

故事中也体现了许多美好的品质和情感。比如《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简洁而又深刻地表现了爱情的酸甜苦辣。而《三国演义》的桃园结义和刘备族人精神,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团结协作、忠诚正义等优秀品德的传承。这些美好的品质和情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和启示,让我们懂得如何更好地去建立和维护我们的人际关系,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四段:故事与现实的联系。

中国古代故事,虽然背景和人物在当今已有所改变,但这些故事所蕴含的智慧和美好,对于我们现代人依然有现实意义。例如,在一些工作中,我们需要有“管仲”的智慧和决策,学会正确且有效的管理技巧。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对方,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并坚定自己的价值观。这些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经验,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和生活的各项任务。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美好情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面对人生的态度。正因为如此,这些古代故事至今依然被广泛传承。我们应该继续发掘它们背后的意义,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做出贡献。

中国古代文学史读

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它的产生一直要追溯到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原始人在其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驰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在一定时间内,或者重复而无变化,或者变化而有规律,这样就产生了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从文献来看,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的。例如《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几句话是根据《吕氏春秋?淫辞篇》来的,“邪许”本作“舆謼”。所谓“举重劝力之歌”,就是指人们集体劳动时,一倡一和,借以调整动作、减轻疲劳、加强工作效率的呼声。举重时是这样,舂碓时也是这样。《礼记》的《曲礼》和《檀弓》二篇都说:“邻有丧,舂不相。”“相”是送杵声,其作用与举大木者的呼“邪许”正复相同。再从现实生活来看,水手的摇橹和拉纤,建筑工人的打夯,码头工人的搬运,都可以听到集体的、个人的或彼此互相唱和的歌声,音调和谐而有节奏。从这些地方我们极其明显地看到劳动和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而且那种节奏是在劳动时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规定的。这就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定论断的正确性。

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虽然只是一种声音,没有任何歌词,但那种自然而健康的韵律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文学创作的开始。关于这,鲁迅更说得很明白: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但虽然如此,那种有声无义的韵律究竟不是诗歌。真正有意义的诗歌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原始人在长期的劳动中,由于大脑和发音器官的发达,逐渐产生了思维和语言。当然语言在最初也不过是简单的呼喊,后来才逐渐发展为音节分明、以至于能够作为人类的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的工具。这时候如果在呼声的间歇中随意添上一些语言,即使是最简单的语言,如《候人歌》那样:“候人兮猗!”(《吕氏春秋?音初篇》)只是在“兮”、“猗”的呼声上添了两个词。然而这种表意的语言一旦同具有节奏性的呼声或叹声结合时,便成为有意义的诗歌。当然,这仅仅是原始的诗歌形式。后来还有不少民歌保存这种形式,句末常常带有呼叹作用的声符,如“兮”、“猗”之类。但这个声符的作用已经不如原始诗歌组成部分那么重要。社会生活日益复杂,语言日益发展,这种诗歌形式,特别是文人作品中作为语助词的呼叹词,其作用几乎降到可有可无的地位。间有保留这种原始性的,有如梁鸿的《五噫歌》,每句末都用一个感叹词——“噫”字,那是很少的。这样的结尾形式,如果我们不从原始诗歌的发展上去探讨,那就不好理解。它并不是一种新形式,而是原始形式的遗留,作者有意识地加强诗歌句尾的节奏性的呼叹作用而已。《诗经》中的《麟之趾》、《驺虞》等篇以及曹丕的《上留田行》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

不可想象,原始人刚刚学会说话,或者还没有创造任何记录语言的简单符号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单纯的文学作品。因此歌舞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就成为原始人艺术活动的一般形式。例如《吕氏春秋?古乐篇》的一段记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由此可见,远古时代的歌舞是互相结合的。“投足”是一种舞的姿态。三个人手里拿着牛尾巴,投足而歌,和三个人吹着竹筒,被发而舞,这正是歌舞和音乐相结合的最好的说明。在这种最朴素的集体文艺活动中,并没有某种单纯的文学独立存在着。

原始人的文学艺术活动,本是一种生产行为的重演,或者说是劳动过程的回忆,也可以说是生产意识的延续和生活欲望的扩大。因为其中显然包含着功利的目的,表示热烈的愿望。因此,原始的诗歌韵语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吴越春秋》的《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指禽兽)。

从前有人认为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固然没有根据,但从它的内容和形式上看,无疑的这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猎歌。它回忆了几乎全部的狩猎过程,反映了渔猎时代的社会生活。不仅《弹歌》如此,即如上文所提到的葛天氏之乐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为什么唱歌跳舞一定要拿着牛尾巴呢?显然因为野牛或家畜都是那时的人们所最珍贵的东西。为了表示它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关系以及对自己生活的需要,这种歌舞的表现形式在他们看来,自然是最恰当的。可以联想到,这和印第安人的“野牛舞”有点类似。(普列汉诺夫《艺术论》第90页,鲁迅译)。再看那葛天氏的八阕,其歌名虽或于后人的追述,但其中如“遂草木”、“奋五谷”、“总禽兽”等名称,也显然符合古代劳动人民的狩猎、牧畜和耕种几个阶段的生活内容。而所谓“敬天常”、“依地德”等歌,可能就是反映人们对于生产有关的气候和土壤的重视。总之,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而原始人的文学艺术活动是和他们的集体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原始人不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认为周围的世界可以用自己主观的意志随便改变。他们相信自己语言的力量,企图用它来“控制自发的害人的自然现象”,甚至企图用它去影响神,以达到某种愿望;于是常常把诗歌当作“咒语”来使用。目的是为了满足对现实的要求,而方法则是把人们的能力加以理想化。这是属于艺术的创作。例如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虽然是以祝词的面貌出现,但本质上实具有“咒语”的作用。因为从词句上看,与其说是祈祷,不如说是命令。这里,作者在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他如相传为舜的《祠田辞》(《文心雕龙?祝盟》),以及淳于髡所述的《田者祝》(《史记?滑稽列传》)等,都是想通过诗歌形式的语言来达到某种幻想的目的,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所以说,诗歌的发展,又与原始宗教的“咒语”有密切关系。

散文。

的产生较晚于诗歌,它是语言和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而以文字为其必要的条件。未有文字,早有诗歌,而散文则产生于既有文字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促进了散文的发展。散文本来不用韵,但它在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也要求简短、精炼,便于记诵,所以往往有节奏、有韵调而富于诗的味道。先秦散文中常杂有大量韵语,可能与这种情况有关。例如:

无偏无颇(古本作“颇”,今本作“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又如: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同上。

凡韵语部分,大抵也就是语言的旋律最自然、音乐性最强烈、词意最精粹的部分。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散文发展最初阶段的特点。

什么是神话?根据马克思的科学的概括,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我们可以引伸地说,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呢?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当他们同自然(指一切对象言,也包括社会在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因此,就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着、控制着。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

神话虽由于人们的幻想所构成,但这种幻想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现实生活做基础的;它的种种解释和描述虽不免荒唐可笑,但决不是纯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比如《山海经》所载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神话(见《北山经》、《海外经》、《大荒北经》),就明显地反映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决意志。他们在劳动的经验中坚信人们的力量可以征服自然,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抱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又如羽民国的人身上生羽翼,驩头国的人有翼、鸟喙,在海中捕鱼,杖翼崦行(见《山海经?海外南经》、《大荒南经》)。这一类的想象,显然也是生活斗争的反映。因为原始人尚未发明网罟等工具,他们看见水鸟捕鱼,非常便利,不禁发生羡慕之心。于是设想人也可能有长翅膀的,嘴也可能同鸟喙一样,在海上以捕鱼为生,何等灵活、轻便。在生产中减少困难,减轻劳动,是人们普遍的愿望和要求,所以这些幻想的产生是极其自然的。幻想是人类社会生产进步的一大推动力。为了突破种种限制,增加走路的速度,缩短走路的时间,原始人很早就幻想飞。《博物志》载奇肱国的人“能为飞车,从风远行”(见《博物志》,但《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国下郭璞注亦有此文。又郭璞《山海经图赞》“奇肱国赞”云:“妙哉工巧,奇肱之人!因风构思,制为车轮。”是《博物志》本据《山海经》,而今本经文逸之),便是这种幻想的具体化。飞在原始人看来,是认为最能解决问题的。人最初的飞的幻想意识到“飞车”的具体概念,是人类思维进一步的发展。人类的智力水平发展到同一阶段时,有许多想法往往会不约而同,所以我们的“飞车”也就同西方神话的“飞毯”和“快靴”等等的性质差不多,都反映了原始人对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至于人们在生活经验中所发明、制造的许多器物,如网罟、竹弹、弓箭、耒耜、车船等,又如发现五谷和药草,驯养牲畜,制作衣裳,建筑房屋,创制文字等,都是千百万人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努力的结果。而在神话传说中却把无数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加以总结、集中,创造了不少伟大的英雄人物形象,如伏羲、神农、黄帝、嫘祖、仓颉等,把各种创造发明都归功于他们身上,再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使社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向前发展,这就是神话的积极意义。

现在举出几个著名的古代神话简述如下: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这是我国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它反映了我国原始人对自然作斗争的无比伟大的力量。显然,神话的创作者对宇宙万物的起源是这样想象的:最初的时候,天地不知为什么经过一度大破坏,洪水暴发了,火也焚烧起来了,人类和一切生物都毁灭了。后来女娲这个女神想尽了方法,才把天地重新创造起来。她扑灭了炎火,弄干了洪水,树立了四极,然后慢慢地造出生物和人类来,才有今天的世界。所以女娲不但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还是人类万物的始祖。但《淮南子》这一片段的记载不完全,必须参考其他文献,上述意义才更明显。例如《风俗通义》引俗说,谓“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纟恒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纟恒人也”(《太平御览》七十八引)。又如《荆楚岁时记》及董勋《问礼俗》都说阴历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这些都是有关女娲创造人类万物神话的部分残馀。不过上述“俗说”中的解释部分渗入了阶级社会的意识,它把被剥削阶级的“贫贱凡庸”说成是先天注定的,同时为剥削阶级的特殊地位找到了理由。

(二)后羿射日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也是《淮南子》记得最详细: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犭俞、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犭俞,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本经训》。

这大概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的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神话。这个神话之所以产生,大概是由于远古时代发生过一次或数次大旱,如古书所谓汤有七年的大旱灾。人民群众度过这场灾难之后,久而久之,幻想出一个善射的神弓手后羿曾经射去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从此以后,才减轻了旱灾的威胁。同时又射死了许多毒蛇猛兽,使大家能够安心生产。这里含有歌颂劳动英雄的意义,也有赞扬优良的劳动工具和巧妙的劳动技术的意义。看他能够运用自己的武器同许多害人的东西作斗争,替人民做了无数的好事,可见原始人是在塑造一个自己的英雄形象,描绘一个一切自然灾难的战胜者。当然,这个神话通过后人的传说,把反映氏族部落集体抗旱、除害的行动归功于什么尧天子,显然是阶级社会的意识。

(三)鲧、禹治洪水关于鲧、禹治洪水的神话故事,《山海经?海内经》有如下的记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大概也是上古时代某一地区曾发生过大水灾,由于人民群众不断努力,长期同洪水博斗,终于达到胜利,恢复了正常生产,于是就产生了鲧、禹治水的神话。鲧是为人民而牺牲的英雄形象。但他的儿子禹终能继父之志,战胜洪水,所以也就成为人民拥戴的英雄的首领。鲧、禹父子两代治洪水,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的神话,《山海经?海内经》这段记载实在过于简单,不能看到它的全貌,例如鲧、禹化熊等。又同书《海外北经》、《北荒北经》都说禹杀共工臣相柳(繇),共工是水神,曾“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淮南子?本经训》)。祝融又是火神,杀鲧于羽郊。不难想象,这个神话必包括丰富曲折、极为动人的斗争内容。不过这个神话,也掺杂了阶级社会的意识,因为鲧之被杀,正是最高统治者同人民对立以及地上王权——奴隶主的权威日益提高的反映。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据《龙鱼河图》说:“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相传蚩尤是古代黎族的首领,那时黎族很多,号称九黎。“九”可能是表示多数。每族包括九个兄弟氏族,共有八十一个氏族。可见蚩尤是古代一个强大的部族联盟的代表。黄帝擒杀蚩尤的神话故事是我国氏族社会部族之间相互斗争的反映。传说中的蚩尤都好像妖怪,而黄帝就像一个降魔大将军,所以把这场战争描写得十分惊心动魄,富于艺术想象。又据传说,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涿鹿在今河北怀来县,可见我国古代北方是有过这种族间的激烈斗争的。

此外还有很多神话在今天看来极有意义。例如《述异记》谓盘古死后“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等传说,表现原始人的朴素唯物思想,这表明了他们从事物变化的初步认识中产生了简单的进化观念,那就是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物质变化而来的。又如《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表现了阶级社会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叛逆精神。它极其明显地表明了劳动人民对于象征绝对权威的天帝的反抗,这是一种极为大胆的革命思想。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流传的神话故事是丰富多采的。

原始人在强大的自然力支配下,有时不免会惊恐、赞叹,当斗争失败时,又不免懊恼、怀疑,甚至感到自己渺小和软弱无力。为了了解一些问题,例如对死后的推想及如何战胜敌人等,他们把企图克服一切自然力的要求变为类人的神道——上帝的形象,于是在创造神话的同时,也创造了原始宗教。这本是使自己的经验、情感和幻想化为形象,同样属于艺术的创造,没有丝毫恐吓意义(参看高尔基《说文化》和《答复》,见《高尔基论文选集》)。但阶级社会产生以后,统治者就利用它麻醉人民,统治人民,把原始人所创造的“类人的神道”改变为一个抽象的上帝来主宰一切,这样,宗教就为剥削阶级服务,愈来愈带有迷信的性质。所以神话和后世的宗教迷信根本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因为神话是要同自然作斗争的,要想战胜自然的,而宗教迷信的神则是至高无上不可抗拒的人类万物的主宰。因此,后世宗教不但要求人们崇拜神,向神伸手乞求,而且对神屈服、投降,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给神。例如后羿敢于射日,而迷信者则拜太阳神,这就说明神话和宗教迷信的根本区别。所以神话对世界采取积极态度,敢于反抗神的权威,富于革命性;宗教迷信总是消极的,它宣传人对神的无力和无能,必须做神的牺牲品。因此,神话是现实生活斗争的反映,而宗教迷信则是脱离现实的纯心理活动的表现。

由于年代久远而逐渐失传,由于古代文字繁难,书写工具不便,史前神话完整流传下来的较少。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历史家和哲学家的曲解,以致不少丰富美丽的神话故事逐渐变质,逐渐僵化。例如“黄帝三百年”(见《大戴礼记?五帝德》)、“黄帝有四面”(见《尸子》)以及“夔一足”(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的传说,《诗经?商颂》“玄鸟生商”的神话,春秋战国时尚在口头流传,而或被歪曲,或被斥为齐东野人之语,极力设法改变它们的真相,加以所谓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古代的“五帝”,秦汉以前,本是一个神话传说的中心,而司马迁认为那些百家之说,“其文不雅驯”,删去许多材料,组成《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因而许多神话都被历史化了。这是很可惜的。

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一般说,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的,神话的创作方法是浪漫的。而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作家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例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阮籍、陶渊明、李白、李贺、苏轼等的诗歌,特别是小说戏剧如《柳毅传书》、《张生煮海》、《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鲁迅的《故事新编》等,或采用其故事,或学习其作风,或改编其原作,因而创作出许多更完整、更美丽、更提高、更惊心动魄,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新作品来。有的辞赋家、诗家、散文家往往把神话故事载入篇章,形诸歌咏,或用作典故,以充实作品的内容;或借为讽刺,以抒写作者的情绪;或炼成词藻,变为精粹的、形象的文学语言。尤其重要的是神话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鼓舞人们的革命精神,对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重要作用。

元明清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在研究古代文学史时,深刻认识到元明清三朝文学的特点和价值。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宗教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佳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元明清古代文学史做出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元朝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元朝文学的特点在于开创性十分明显。在诗歌和散文学上,元代文学家在契合汉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蒙古族文化和西域文化的创建、真正开创了新的文学门类,如骈文、班子文、贴字等。在散文方面,元朝的散曲文体流派纷呈,左边文、右边文、杂迹等等,文学成果丰硕、闪耀多姿。元代四大才子之一的郑光祖的《绿野仙踪》、元徽宗的《大观园词》等作品,至今仍为文学爱好者所传颂,其中真情流露,语言优美,词艺精湛,体现出了元代文学的特色和成就。

第二段:明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明代文学在吸收汉西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从格式上来说,明代文学主要是诗歌、戏曲、小说,其中明代的诗歌风格简洁明快,虽然有涉及严肃思想的近体诗,但较之唐代、宋代,则更倾向于抒发感性、如画般的自然景象,故有“江南风骚”之称。至于明代的戏曲和小说则更为丰富多彩,流传最广的戏曲剧种是元曲与南戏。其中《西厢记》、《长生殿》、《汉宫秋》等流传至今的作品是明朝文学的闪亮明证。

第三段:清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清朝文学的特点创作于明清之交,在继承明朝文学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江南文化的影响,文学创作变得更多元化。诗歌、戏曲、小说、杂文等文体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乾隆年间的《红楼梦》便成为了清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它的创作理念与技艺,无不折射出清代文学的特点,以及与汉族文学的不同。同时,清代文学还借助了“新文学”思潮,萌发出一些较为新颖的文体和题材,如钱谦益的《易安居笔记》是清代文学中的一枚瑰宝。

元明清古代文学在创作过程中,反映了同样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在文学题材和形式上,元明清三朝都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在人物描写上,尤其是女性描写上,它们都擅长画出深情的人物,赋予人物丰富的感情和活力。另外,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元明清的文学作品也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关注自然风光,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风景如画、意境优美的佳作。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因为它们是历史和文化的印证,是表达人类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媒介。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我们青年学子开拓思路、树立道德修养的良师益友。学习古人的作品,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深入研究元明清古代文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精华,结合当代的生活实际,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商业是丰富多样的,商人们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形成了许多与商业相关的心得体会。这些经验不仅指导了古代商人的经营,也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启示。本文将从商人精神、商业信誉、合作与竞争、资源整合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商业的心得体会。

首先,商人精神在中国古代商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古代商人非常重视“诚信”和“奉公守法”。他们追求以诚相待,坚持自己的承诺,并信守商业道德。这种诚信的商人精神不仅确保了商业交易的顺利进行,还为商人们积累了良好的声誉。同时,商人们也注重自我修养,提倡自律和节俭。他们通过节约开支,积攒资本,并将其重新投资于扩大业务规模。这种商人精神的核心是勤奋、努力和诚信,这些品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参考意义。

其次,在商业信誉方面,中国古代商人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信誉。他们深知商业信誉是推动商业发展和自身利益的重要因素。商人们通过诚实守信、信守承诺和信用合同等方式,建立了自己的信誉。在商业交往中,他们不随意更改交易条款,始终遵守约定,赢得了商业伙伴和顾客的信任。这种信誉对商人们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和更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

再次,合作与竞争在中国古代商业中相辅相成。商人们既需要合作来共同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也需要竞争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古代商人注重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通过合作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商人们也清楚竞争的必要性,通过竞争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国古代商人们的合作与竞争观念,对商业发展的持续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资源整合是中国古代商人的一项重要策略。古代商人们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善于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通过合理分配和整合,使商业活动更加高效和有序。这种资源整合的策略不仅在古代商业中非常成功,也对如今的商业运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市场拓展是中国古代商人的一项重要经营策略。古代商人善于发掘和创造新的商机,通过开拓新市场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利润。他们善于利用社会关系和市场信息,进入新的地区和领域,使自己的商业活动得以蓬勃发展。市场拓展的重要性在古代的商业运作中已被广泛验证,并延续至今。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商业心得体会包括商人精神、商业信誉、合作与竞争、资源整合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这些经验和智慧不仅指导了古代商人的经营,也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启示。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古代商业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商业运营的要领,取得更大的商业成功。

心得体会写中国古代故事

作为一个曾经学习了中国古代故事的人,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古代故事承载着不仅仅是历史、神话和文化遗产,更是传承着中国优秀的智慧和社会伦理。在接下来的五段式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为更多的人带来一些启示和收获。

中国古代故事是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不仅展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种优秀的思想和道德传承。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故事,我们可以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其价值观念,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和身份意识非常重要。

第二段:学习《三字经》的启示。

《三字经》是一本总结我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经典读物,它包含了人类成长和生命之谜的智慧。在学习《三字经》的过程中,我感悟到,其实人的一生可以看作是一本《三字经》,没有哪一句话不是提醒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同时,《三字经》还提醒我们要用古人的智慧去面对当下的世界,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永恒的。

第三段:引用《水浒传》和《西游记》的精髓。

《水浒传》和《西游记》是我非常喜欢的两本书,它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予我很深的启示和感动。《水浒传》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质和人生追求的力量有多么的重要。《西游记》则是讲述了一个修行的过程,让我们明白人心的真谛,收获自我的升华。通过这两本书的体会,我更加明白了求真、勇敢和智慧对于一个人的生命非常珍贵。

第四段:学习史记对于深化历史认识很重要。

史记是我国史书之首,是中华民族古代历史文化的里程碑之一。史记记载了从上古时代到汉代的中国历史,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大有裨益。通过阅读史记,我们可以对历朝历代的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地理环境、文化传承和国际交往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史记还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让我们为自己的民族和祖国感到自豪。

中国古代故事虽然起源于几千年前,但它们的智慧和道理总是经久不衰,成为了现代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助力。例如:《爱的教育》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聊斋志异》告诉我们要守信用、守承诺;《红楼梦》告诉我们要尊重规律,懂得廉耻之好。这些故事中的道理,无论在现代社会还是在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中国古代故事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本精神写真的自我修养!借助于中国古代故事所给与我们的启示,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加深对于文化的了解,提升道德修养,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往和互动。

中国古代典籍课心得体会

近年来,中国古代典籍课程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和热爱。这门课程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感中国古代典籍的独特魅力和对现代人的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五个方面,来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古代典籍课程使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所学习的《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之作,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特点,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历史文化教育。

其次,中国古代典籍课程让我重拾古人智慧。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只注重实用性的知识,而忽略了古代文化中蕴含的智慧。课堂上,老师们常常通过讲解古人的思想、品德以及处世之道,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论语》中,孔子关于人际关系的教诲使我深受启发,让我懂得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以诚待人的重要性。

第三,中国古代典籍课程也培养了我对于文学修养的兴趣。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抒发能力。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学会了欣赏古人的才华和智慧,也为我今后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不仅如此,诗词中的音韵、对仗以及修辞手法等,更为我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享受,使我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之美有了更深的感受。

此外,中国古代典籍课程还帮助我增加了人文素养。在学习古代典籍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古人的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对于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论语》中孔子提倡“礼”和“仁”的思想,教导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以“礼”待人,如何以“仁”之心对待他人。这些思想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也为我们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提供了指导。

最后,中国古代典籍课程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和身份认同。作为中国人,我们常常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个人利益和成功,而忽略了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和塑造。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我们更能意识到自己身份的独特性,并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这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日后的人生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典籍课程并非是一门单纯的学科,更是一座通向古人智慧和文化底蕴的桥梁。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重拾古人智慧,培养了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同时也增强了对于自身文化根基和身份认同的认识。每一次上课,我都充满期待和激情,希望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和智慧。与古代典籍结缘,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历程,我相信,它们将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引领我不断追求进步。

中国古代商业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商业心得总结,是中国古代商人在长期商业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心得体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商人的聪明才智和商业智慧,也给后人带来了宝贵的经商经验。本文将从“诚信经营”、“资源共享”、“学习创新”、“文化塑造”和“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古代商业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古代商人非常重视“诚信经营”。诚信经营是古代商人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他们认为忠诚和承诺至关重要。在商业交易中,商人们常常遵守许诺以维护自身的声誉,并将此视为一种信用传统。他们明白,只有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盛唐时期的李白曾写道:“诚至始则动,动止则祥”。这表明,对待商业伙伴要以诚实和真实的态度,方能在商业生态圈内取得长远的成功。

其次,古代商人重视“资源共享”。古代商业活动中,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商人间的合作和共享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商业效率和降低商业风险。商人们通常以经营茶叶、绸缎和瓷器等特色商品为主,通过亲戚、朋友关系等社会网络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明代的文人墨客常通过婚姻、友情等方式共享资源,既深化了社交网络,又加强了商业合作。这种资源共享不仅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共同的繁荣。

第三,古代商人重视“学习创新”。古人有言:“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商业活动中,勤奋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在中国古代商人的心得体会中,一直强调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商业环境。商人们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不断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商业机会,并不断创新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例如,宋代的文人商人黄庭坚,他在经营中重视宣传策划,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取得了丰硕的商业成果。这种学习创新的心得体会成为了古代商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第四,古代商人注重“文化塑造”。古代商人深知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塑造和传承自身的商业文化。商人们常常努力将品质优良、信誉可靠的商业理念融入业务中,形成固定的商业规范和行为准则。他们用自己的商业实践诠释了他们所追求的商业道德标准,使得这些准则在传承过程中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明代的苏州商人,以其勤劳踏实、承诺守信的作风成为业界楷模,他们注重传统、尊重文化,使得苏州商人成为了中国商业文化的代表之一。

最后,古代商人肩负着“社会责任”。古代商人常常意识到商业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并从商业利益中汲取力量,用以回报社会。中国古代商人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将商业成功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例如,清代商人茅盾为培养人才和帮助社会解决问题,设立了多所学校和医院。这种积极回馈社会、践行社会责任的做法,是古代商业心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商业心得体会是商人们在长期商业活动中积累的智慧,展示了他们在商业实践中秉持的价值观和处世智慧。这些心得体会不仅为古代商人取得了商业成功,也对现代商人具有启示意义。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代商人的经验和智慧中汲取力量,不断推动商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古代文学史

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1、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性色彩。

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为突出。

重与外物的描写。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神话的基本特征:

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记》《封神演义》等。

第二章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一.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1、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

2、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墉风•相鼠》。

三.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b.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如《邶风•北门》。

c.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如《王风•黍离》。

d.称颂执政者的诗。

情爱诗的内容:

a.歌咏美丽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邶风•静女》诗风温文典雅。

b.《诗经》中还有许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

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大雅》五篇史诗包括:《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一.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二.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周人史诗还有先祖神话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出生。

四.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他早年受封建家庭的传统教育,并曾应科举试。他学习的范围很广,既爱好诗文,又精通乐律。他幼年曾访过他父亲的好友通俗词曲家贾凫西,这位木皮散客临别时为他“讲《论语》数则,皆翻案语”(《木皮散客传》)。后来孔尚任《桃花扇》中柳敬亭讲《论语》,即借用贾凫西的《太师挚适齐》的鼓儿词,可知他所受的影响。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讲《讲语》受到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于是他便抱着儒家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仕宦生活,还写了一篇《出山异数记》,表示他对清朝的感激涕零。但仅仅过了一年,他便在出差淮阳疏浚黄河海口时,接触到黑暗的社会现实,逐渐认识到吏治的腐败。回京后,他虽继任国子监博士等官,却主要以读书和搜藏古物来填补闲散的生活;以戏曲、诗歌的创作来抒发抑郁的胸怀。《桃花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最后脱稿的。《桃花扇》贯注了孔尚任毕生的精力,他说:“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馀,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然独好夸于密友曰:‘吾有《桃花扇》传奇,尚秘之枕中。’及索米长安,与僚辈饮宴,亦往往及之。”(《桃花扇本末》)治河期间,他住在泰州,也曾从事剧本的创作。《小说枝谈·桃花扇》引《脞语》说:“孔东塘尚任随孙司空在丰勘里下河浚河工程,住先映碧枣园中,时谱桃花扇未毕,更阑按拍,歌声呜呜,每一出成,辄邀映碧共赏。”他自己和朋友也有同样的记载(注:孔尚任康熙二十六年(1687)所写《元夕前一日,……署中踏月观剧,即席。

口号。

》:“箫管吹开月倍明,灯桥踏遍漏三更。今宵又见桃花扇,引起杨扬州杜牧情。”)。同时,他结识了冒辟疆、邓孝威、杜浚、僧石涛等遗民,得到了不少遗闻和史料,为《桃花扇》的最后定稿做了充分的准备。回京以后,又经过十年惨淡经营和三次易稿,才在康熙三十八年成书,次年因文字祸罢官(注:他在《放歌赠刘雨峰》中曾说:“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谤诽。”可见他的罢官是由文字肇祸的。)。二年后,他怀着依恋和激愤的心情离京回乡。“挥泪酬知己,歌骚问上天。真嫌芳草秽,未信美人妍”(《留别王阮亭先生》);“诗人不是无情客,恋阙怀乡一例心”(《出彰义门》):便是他当时心情的自白。晚年曾几次出游,景况颇为萧条。

孔尚任的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家和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小忽雷是唐代宫中的乐器,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有善弹小忽雷的唐宫女郑中丞因忤旨“赐”死,为宰相权德舆的旧吏梁厚本所救结为夫妇的传说。《小忽雷》传奇即以此为蓝本,并牵入当时著名文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生活,描写了文士和宦官的斗争,主题结构都和《桃花扇》类似,但它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成就都远不及《桃花扇》。

《桃花扇》是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作品以侯方域、李香群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地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即作者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是全剧的主题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作者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这就说明作者所说的兴亡不仅是南明王朝的短促命运,同时还企图指出明朝三百年基业为什么会覆亡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为后人的借鉴。

那么从《桃花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里,我们是怎样看到明代三百年基业的覆亡的呢?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清兵乘机入关的时候,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馀孽勾结四镇迎立福王。他们忘记了中原未原,大敌当前,买妾的买妾,选优的选优,完全是一派腐化堕落的现象。为了私人派系的利益,他们不仅丝毫没有想到上下一心,团结对敌,反而假公济私,自相残杀,最后甚至调黄、刘三镇的兵去截防左良玉,致清兵得以乘虚南下,成立刚刚一年的南明王朝就跟着覆亡。马士英、阮大铖对于调黄、刘三镇截防左兵的后果不是没有想到的。由于他们“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拜坛》),认定了向北兵投降比向统治集团内部的反对派让步好,就悍然采取了这一着。作品中关于这方面的大量描绘,鲜明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确是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它使我们从一连串舞台艺术形象里清楚地看到当时南明统治集团里那些最腐朽黑暗的势力怎样由生活上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国家民族推向覆亡的道路;又怎样由政治上的把持权位、排挤异己,一步步走向了投降敌人的道路。

其次作品还通过侯方域的活动表现当时统治阶级里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侯方域是著名的复社文人领袖之一,在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反对阉党余孽的斗争中,表现他政治上进步的一面。然而正当国家内外危机深重的时候,他却沉醉在歌楼酒馆之中,这就决定他在政治上的动摇态度,不可能担当起挽救南明危亡的历史任务。“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作者在侯方域第一出上场时唱的[恋芳春]里就语含讽刺。后来又写他沉迷声色,几乎为阮大铖所收买,到最后更通过张道士的当头棒喝,指明他的迷误:

你看国的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入道》出下场诗)作者正是以兴亡之恨批判儿女之情。

最后作者还为我们描绘另外两类人的精神面貌。一类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作者以极大同情,写史可法怎样激励将士,死守扬州,并终于沉江殉国: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

——[古轮台]。

然而在那样腐朽的南明王朝里,史可法是完全孤立的。他名为阁部、统帅,实际只有三千残兵,一座孤城。结果也只有留下一个悲壮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另一类是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下层人物。李香君原是秦淮歌妓,她的受压迫受侮辰的地位,使她对统治阶级里的黑暗势力保持警惕,当她知道阮大铖出资收买侯方域的阴谋活动时,义正词严地责备了侯方域的动摇:

并坚决辞却陵大铖暗中为她置办的妆奁,以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了侯方域:

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年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这是多么坚贞的性格。如果说却奁以前,她还只有比较清醒的政治头脑,那么从却奁开始她已被卷入南明王朝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并成为矛盾尖端的人物。尖锐的斗争锻炼了她,促使她的性格进一步发展。她坚决拒绝再嫁,不管是利诱,还是威胁,她毫不动摇,公开声称“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在斗争中她性格的光辉一面又有所发展,终至“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并进一步认识了马、阮治疗集团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的本质,以及他们给国家带来的严重灾难。以《骂筵》一出里,她更冒着生命的危险痛骂马士英、阮大铖:

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杀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五供养]。

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

——[玉交枝]。

这些描绘使李香君成为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柳敬亭、苏昆生原来都是阮大铖的门客,当他们看到了复社文人的《留都防乱揭》,知道阮大铖是魏阉的党羽,就拂衣而去。后来左良玉不顾大局,要领兵东下,柳敬亭就不辞辛苦去劝阻。阮大铖逮捕复社文人下犹,苏昆生又主动去向左良玉求救。到明亡之后,他们宁愿归隐渔樵,不愿做清朝的顺民,他们的坚强性格和阮大铖之流形成鲜明的对照。特别是柳敬亭,他的豪爽、侠义性格和一个民间艺人所具有的幽默、诙谐相结合,表现了高度乐观主义精神。然而这些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道路,使他们只能把国家民族的希望寄托在爱国将领和复社文人身上。当复社文人失败了,爱国将领牺牲了,他们的希望也跟着落空,结果就入道的入道,归隐的归隐,一个走向消极避世的道路。

从《桃花扇》里这一系列的描绘看,它确是通过了侯方域、李香君的儿女之情,表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恨,使读者或观众痛恨权奸的误国,叛将的投降,惋惜复社文人的沉迷,同情城市下层人民的反权奸斗争和爱国将领的宁死不屈。作者在作品里从爱国思想出发所表现的爱憎也基本是分明的。然而决定于作者的封建正统观念,他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始终抱着敌视的态度,剧中骂起义军是流贼,还把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左良玉当作像史可法一样的爱国将士来歌颂。左良玉哭祭崇祯时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就是骂那班文臣武将镇压农民起义无能。同时作者虽然怀着对明朝兴亡的遗恨,表现了一定的爱国思想,但由于本身是清朝的官吏,又加上清朝统治的严酷,作者对当时的民族矛盾就只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他不仅称赞清兵“杀退流贼,安了百姓,替明朝报了大仇”(《闲话》),还讴歌康熙圣朝的祥瑞;不仅回避了清兵血洗扬州的惨剧,在结局里还掩盖了侯方域的变节,这就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作品的思想成就。

文学史上原有不少传奇通过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但《桃花扇》的出现,却使这类创作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它把侯、李的离合之情与南明的兴亡之感结合得更紧密。与它同时的《长生殿》比之以前的作品如《浣纱记》、《秣陵春》等算是结合得较好的。然而《长生殿》是通过兴亡之感来突出李杨的爱情,而不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样,《长生殿》在下本里就有部分情节离开了现实形势来颂扬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而《桃花扇》写侯、李的爱情是始终紧密结合明清之际的历史形势展开的。由于侯方域本身是参加过复社文人反阉党的斗争和史可法幕府的人物,通过他的一连串舞台活动就有可能比较集中地反映南明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李香君是秦淮名妓,通过她,又正好从侧面反映出南明王朝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传奇《媚座》出总批(注:《荀学斋。

日记。

》说《桃花扇》。

评语。

是孔尚任自己的手笔。《桃花扇本末》则说,“皆借读者信笔书之”。然而批语中有些完全是作者的语气,在《桃花扇本末》中,作者也认为这些批语“忖度予心,百不失一”,至少他是完全同意这些看法的。)说:“上半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半之首,皆写偷安宴乐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艺术构思。

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里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原书有《考据》一篇,列举传奇中许多重要历史事实所根据的文献资料。这种忠于客观史实的精神,在明清传奇中,除《清忠谱》外,是没有可以和它比拟的。然而作者又说:“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如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这就说明作者不仅忠于历史事实,同时是通过精心的艺术创造,如排场的起伏转折,情节的前后照应,角色的分配,曲白的分工等等,使它成为一部优秀的传奇作品,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较好的结合。《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这两方面,从作品的凡例、批语看,它是作者创造性地总结明清传奇作家创作经验的成果。

此外如人物的描绘、语言的运用,也有它独到的地方。如《侦戏》中[双劝酒]:“前局尽翻,旧人皆散,飘零鬓斑,牢骚歌懒,又遭时流欺谩,怎能得高卧加餐。”以独唱抒发阮大铖的牢骚,表现了他一副可怜相。“可恨身家念重,势利情多;偶投客魏之门,便入儿孙之列”一段白,似乎也不无反悔之意。但接着悄语:“若是天道好还,死灰有复燃之日。我阮胡子啊!也顾不得名节,索性要倒行逆施了。”终于露出其奸邪、阴险的豺狼本相。这样唱词和宾白的配合,惟妙惟肖地刻划了阮大铖的形象。《馀韵》中[哀江南]套曲更是传诵的名篇: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榻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跑。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离亭宴带歇指煞]。

然而,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主张“宁不通俗,不肯伤雅”。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典雅有馀,当行不足;谨严有馀,生动不足。这实际是许多文人传奇戏在语言上的共同特征。

昆曲从晚明开始就经常在封建贵族及宫廷中演出,日益脱离人民,脱离现实,形式主义的倾向日趋严重,到清代中叶便转入衰落时期。许多原来的优点到一定阶段,便转化而成为缺点。昆曲的曲词以典雅美丽见长,但“到了乾嘉之世,昆典里面,早就给贵族绅士的文人,填塞了一大堆一大堆牛屎似的‘饾饤’进去”(瞿秋白《乱弹代序》),大多数人不能理解。昆曲的唱腔以悠扬宛转见长,在它新起的时候,听者感觉回肠荡气,到后来节奏愈趋缓慢低沉,行腔转调过于细密,大多数人不能欣赏。由于偏重曲词的欣赏,忽视作品的社会内容,不能通过戏曲冲突反映现实斗争,题材范围也日益狭小。这些都限制了它的发展和改进。在昆曲日益衰落的同时,被称为“花部”的地方戏大大地兴盛了。

随着昆曲的衰落,文人传奇的创作也趋向低潮。这时他们的传奇绝大多数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作品,或用以娱宾遣兴的风情喜剧。这些作品语言典雅、结构冗长,专讲格律、填词,无视戏曲的舞台艺术特点。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各方面考查,已是传奇创作的尾声。

这时期比较值得注意的传奇作家有唐英、蒋士铨等。唐英(1682-1755),字隽公,号蜗寄居士,官九江关监督。著有《古柏堂曲》十七种。他的大部分剧目是依照民间戏曲改编的,个别的保留了民间戏曲的优点,如《十字坡》、《面缸笑》等。但作为封建官僚,他更多地选择了地方戏中落后反动的东西来改编,又创作了一些宣扬忠孝节义和因果报应思想的作品。如《三元报》、《佣中人》等。

蒋士铨(1725-1784),字心馀,号藏园,江西铅山人。善诗文,所作戏曲有《红雪楼十二种曲》等。《冬青树》叙述了南宋灭亡的历史故事,歌颂了文天祥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彰了谢枋得、唐珏等忠义之士,痛击了卖国投敌的汉奸留梦炎之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临川梦》演汤显祖故事,并以“四梦”中主要人物和为《还魂记》而死的娄江俞二娘为剧中人,是有意把这位戏曲家的生平搬上舞台的戏。蒋士铨创作的题材是多方面的,在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其一定的成就,而在语言风格上继承汤显祖的成就,并有所创造,在当时是个较有影响的作家。

此外,张坚的《玉燕堂四种曲》是庸俗的风情喜剧,夏纶的《新曲六种》是“褒忠、阐孝、表节、劝义、式好、补恨”的作品,或为统治者帮闲,或直接宣扬封建道德。董榕的《芝龛记》写明末历史,以考实称著,实际上是一部充满迷信思想、敌视农民起义的歪曲历史的作品。

有关白蛇与雷峰塔的传说,早见于南宋的《西湖三塔记》,到明末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话本(见《警世通言》),白蛇与许仙恋爱的故事情节已大致具备。但白娘子还是一个可怕的蛇精,动辄威胁许仙,“若生外心,教你满城皆为血水。”此后,在民间说唱与戏曲的流传过程中,人民根据自己的理想与愿望,不断加以丰富与提高,使故事内容越来越丰富,白娘子的形象越来越光辉。乾隆年间的戏曲艺人陈加言父女的《雷峰塔传奇》,就是这个在民间长期流传的白娘子故事的舞台深出本。

《雷峰塔传奇》是有深刻现实内容的浪漫主义作品,剧本写白蛇青蛇化为美女,在杭州西湖遇见青年商人许仙。白娘子爱许仙的诚实勤劳,与他结为夫妇。后因法海和尚的阻挠,他们的爱情遇到种种挫折。白娘子为挽救许仙,争取自己爱情的幸福,和法海和尚展开了一连串的斗争,虽然最后失败了,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下,但通过水漫金山、断桥相会等场,集中表现了白娘子对敌狠对己和的优秀品质,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二百多年来,在舞台上一直演出不衰。

清中叶杂剧作家,以杨潮观(1712-1791)为最有名。杨潮观,字宏度,号笠湖,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人。著杂剧三十二种,皆一折短剧,以其在邛州任所所建读书室《吟风阁》为总名。他很注意戏曲的讽谕劝惩作用,在自著《题词》中说:“百年事,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数苍茫世代,断残碑碣。今古难磨真面目,江山不尽闲风月。有晨钟暮鼓送君边,听清切。”并仿照《诗经》和白居易《新乐府》的作法在每剧前作一小序,说明创作的目的。他年少即以文名,后来又长期担任知县、知州一类的地方官,所以作品内容多数是写文人遭遇和前人政绩的。其中部分创作有一定的揭露现实的意义。如《汲长孺矫诏发仓》写灾区人民的苦痛和官差的凶狠很真切,同时表彰了汲长孺为了救民所作的权变。小序中说:“发仓,思可权也。为国家者,患莫甚乎弃民;大荒召乱,方其在难,君子饥不及餐,而日待救西江,不索我于枯鱼之肆乎?诗曰:‘载驰载驱,周爰咨度。’汲长孺有焉。”《穷阮稽醉骂财神》通过阮稽的口,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愤慨。《寇莱公思亲罢宴》则表现了戒奢崇俭的思想,是影响最大的一个作品。他对于一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如《发仓》中的贾天香、《罢宴》中的刘婆等也很成功。但杨潮观是个封建文人,又信佛教,这些思想局限影响了他创作上的成就。

此外,还有桂馥(1736-1805)的《后四声猿》,包括《放杨枝》、《题园壁》、《谒帅府》、《投圂中》四种。舒位(1755-1815)的《瓶笙馆修箫谱》,包括《卓女当炉》、《博望访星》、《樊姬拥髻》、《酉阳修月》四种,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作品,但所写皆文人轶事,借以抒发作者胸怀,缺乏现实意义,表现了杂剧创作也已走到它的尽头。

相关范文推荐
  • 11-08 工作目标与态度心得体会大全(17篇)
    通过对自己的工作心得体会进行总结,我发现了许多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几篇有关工作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
  • 11-08 生物多样性的体会(优秀22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 11-08 讲好领袖故事心得体会(热门21篇)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一次旅行、一次读书、一次活动或者一次困惑的思考和总结。总结让我明白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断追求
  • 11-08 参与团队心得体会总结(模板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积累经验和教训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决策。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第一段:引言(导入)
  • 11-08 职务犯罪办案心得(专业19篇)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效率和质量。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读后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
  • 11-08 美化校园的活动总结与反思(专业20篇)
    活动总结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为了方便大家参考和学习,我们特意整理了一份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寝室是我们的第二
  • 11-08 物业职责心得体会(模板23篇)
    我意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 11-08 申请书工作申请(通用19篇)
    在撰写申请书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该机构或组织的要求和标准。接下来是几篇较为优秀的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尊敬的学院领导和各位老师:你们好!今
  • 11-08 婚内现金财产协议书(汇总21篇)
    在合同协议中,各方的权益应得到平等保护,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了交易的平衡和公正。接下来是一系列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 11-08 幼儿早操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素养。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成功的心得体会案例,其中包含了一些值得学习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幼儿早操一直是幼儿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