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感悟(模板8篇)

2023年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感悟(模板8篇)

时间:2023-10-13 07:47:11 作者:HT书生 2023年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感悟(模板8篇)

公益是一种关爱他人、回馈社会的精神行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如何参与公益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发挥个人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公益项目。公益是社会中弘扬爱心、传递温暖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团结。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公益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益活动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感悟篇一

《夏日南亭怀辛大》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内容】: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作者】: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注释】:

山光:山上的日光。

池月:即池边月色。

轩:窗。

【赏析】: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写出闲适自得的'情趣,表达出无知音的感慨。文字行如流水,层递自然,极富韵味。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感悟篇二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是最典型的盛世诗人,武则天登基改李唐为武周的时候,他刚刚诞生,到玄宗清除宫廷内乱稳定政局的开元初年,期间近三十年的时光,孟浩然并未离开过风景秀丽而稳定安详的故乡襄阳,过着富足而安乐的田园生活。先人留下的基业使他不需要从事辛苦繁杂的劳动就能丰衣足食,而儒家耕读传统与当地东汉末年就盛行的隐逸风尚又培养了他好读书且爱隐逸的品格。据相关资料显示,孟浩然还有乐于救难解纷的侠士情怀。可以说孟浩然是那个时代的翘楚。尽管闻一多先生称赞孟浩然是“为渊默的理想而隐居的诗人”未免过于理想化,但是,孟浩然简单淳朴的诗歌风格使他成为继陶渊明之后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也是不争的事实。他的诗中既有隐士情怀和隐居乐趣,又没有陶渊明那样对乱世的忧郁。如果说陶渊明的饮酒多少具有排遣郁闷的因素,那么孟浩然的乐酒则是纯粹享受生活的风流豪迈。如果说陶渊明的隐居躬耕是为了躲避污浊黑暗官场对自然人性的戕害,因而神往上古羲皇时代或者幻想世外桃源的话,那么,孟浩然的隐居则是享受大唐盛世和平宁静的现实生活。因此,他的山水田园诗里,洋溢着朋友之间真诚的友谊,充满了渴望与同道隐居的林泉高致。这首《夏日南亭怀辛大》就典型地表现了孟浩然的山水隐逸情怀,也体现了他以线性展开的简单结构表现内蕴真挚情感的个性特点。

这首诗写在一个夏日明月清风的良夜难眠的时候,想念隐居万山的同道好友辛谔的情怀。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经历与情感体验,但是孟浩然那看似率然挥洒、毫不经意的描写,却具有耐人咀嚼的味道,那清澈透明的心境与洁净清绝的大自然完美融合,达到了难以言说的诗歌化境。

首联描写夕阳西下明月东升的动态过程,颇能显示孟浩然闲适宁静的心境。“山光”一词很有讲究,是长期山居生活并敏锐感受昼夜变化的细致体验,因为夕阳西下之后,天空并不是马上黑暗下来,而是有一个较长的霞光漫染天空、峰峦、树林、村落的过程,此时正是牛羊回圈、农人归家、炊烟袅袅的温馨时刻,孟浩然或许正在欣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的黄昏景致,忽然,周围的一切暗了下来,可见他忘情欣赏的时间之长;抬头看看东面的山顶,原来灰蓝的夜空中一轮明月正在冉冉升起,清泠泠的光辉覆盖在山谷溪涧竹叶树杪之上,并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水池中。一时间,白天太阳带来的炎热蒸腾暑气,仿佛被明月清风的凉意扫荡无遗,令人感到舒心惬意的夜晚已经来临。

次联就写沐浴之后纳凉的感受,为了迎接并享受这夜晚的凉爽,孟浩然散开头发,打开门窗,悠闲地卧在凉榻上,敞开衣襟,迎受清风的吹拂,品味明月清辉的诗意。一个“闲”字就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态展露出来,如果说陶渊明卧在北窗之下享受夏日凉风便觉得成了“羲皇上人”还是虚幻不实的话,那么孟浩然散发乘凉“开窗高卧”则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隐居乐趣,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如此安足,所以不需要神往遥远的上古,足见孟浩然的时代是一个多么宁静祥和的世界。

第三联“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孟浩然的名句。夏天的夜晚,水池旁高轩闲敞,沐浴之后高卧凉榻之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映着月色的荷塘传来阵阵清香,四周是苍翠的凤尾竹,竹叶上的露珠滴落石级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月光、凉风、荷香、翠竹、清露、脆响,构成一个何等凉爽洁净、清纯高雅的境界。据《唐音统笺》记载:

王士源曰:浩然尝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联句,次当浩然,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以之筮笔,不复为缀。

“清绝”一词是对孟浩然诗歌意境的佳评,已成唐人的共识,故杜甫也赞美孟诗“清诗句句尽堪传”。由此可见孟浩然营造清静高洁境界的`艺术腕力,妙手偶得的表象下实际上是长期生活积淀的苦心经营,只是不落言筌不漏痕迹而已。

清净雅洁的境界里,高人隐士当然也应该做点雅趣的事情,所以孟浩然当此凉夜清月之际,自然欲取鸣琴来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以博得知音的赞赏,然而,就像陶渊明酒醉之后狂抚无弦琴那样孤独,也像王维在竹林里弹琴长啸那般寂寞,孟浩然的心里也有知音不在近旁的遗憾。这一联写孟浩然的心理活动,从那并未付诸行动却深感遗憾的心态中,我们可见孟浩然渴望与知音同道隐居的闲逸情怀。

由此感慨,孟浩然自然想念起隐居万山的辛谔(辛大)来,以致夜半难眠还在思念故人。对辛大虽未作过多的描写,但从孟浩然长夜不眠的思念中可见其人品的清高旷远。

这首诗结构简单,情感也不复杂,为什么人们如此喜爱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可以与张九龄《望月怀远》进行一下比较。孟诗为五古,写夏夜纳凉怀念朋友,张诗为五言律,写月夜思念远方情人,题材相似而体裁有别;张诗思念对象模糊,运用比兴,意蕴含蓄;孟诗思念对象具体,高雅纯净,境界高远;张诗温柔执着、绵邈深情,孟诗追求知音心灵共鸣,清绝高洁。其次,从结构上看,孟诗采用展开式的线性结构,运用赋体的叙述、描写和抒情,给人单纯简洁的感受;而张诗通过比兴象征,在男女之情的表象掩盖下抒发的是追求政治理想的深层意蕴,给人含蓄蕴藉之感。那么,孟浩然的诗歌靠什么来感染人呢?孟诗是靠内蕴的真诚感人。像《过故人庄》就是以接到邀请、赴约途中、把酒话桑麻、最后不请自来的线性结构,来表达没有任何机心的真诚淳朴的友谊,在世态炎凉人心浇薄的环境中,只有这种毫无遮蔽毫不做作的真情才是温暖滋润人心的清泉,诠释了“清茶淡饭有真味,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至理。值得注意的是,孟浩然的大部分诗歌都采用这种平铺直叙的简单的线性结构,抒写他对家人、朋友的真挚情怀,变成了一种无须装饰也决不虚饰的高超的艺术,体现了简洁中寓含丰富的艺术造诣。

――苏轼《王维吴道子画》赏析姚华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苏轼《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苏轼此诗为嘉v六年(1061)赴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任上作,是《凤翔八观》组诗中的一首。《凤翔八观》由《石鼓歌》、《诅楚文》、《王维吴道子画》、《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东湖》、《真兴寺阁》、《李氏园》以及《秦穆公墓》八首诗组成,苏轼自叙云:“《凤翔八观》诗,记可观者八也。……凤翔当秦、蜀之交,士大夫之所朝夕往来此八观者,又皆跬步可至,而好事者有不能遍观焉,故作诗以告欲观而不知者。”由是观之,这组诗所记录的是凤翔当地几处著名的古迹名胜,写诗的意图是为介绍、宣传这些名胜的特殊之处――颇有些旅游广告的意味。

既是广告,自然要信息完备、描绘生动。故此八首诗篇幅皆不短,有些篇章甚至不乏冗赘铺排之处。东坡直笔写下所见所思,下笔豪纵,不故作收敛,可见气势。比较而言,这首《王维吴道子画》,章法清晰、议论精紧,读来颇见东坡神采,且在画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首值得细味的佳作。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普门、开元皆寺名。起首便先将保存王维、吴道子画的地点交代清晰。这是写诗示于“好事而不知者”的应有之意。此后便无更多平叙之笔,而是以议论携描写。首先总论曰:“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提起全诗之调,使全诗笼罩在充满苏轼个人意气的议论之中,为全诗立下总的基调。

以下则分论王维、吴道子二人的画品、画风。先从吴道子起:“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总论道子画艺,以“雄放”表之,“浩如海波翻”为渲染。承此翻腾放达之意,诗句由五言转而为七言,亦有如翻出一层波浪。“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形容酣畅可感。道子作画本即快畅,传说唐玄宗曾命吴道子画蜀道风景于大同殿,嘉陵江三百里山水,道子一日而毕;又命李思训图之,累月始成(《独异志》)。东坡看到的虽是已作成百年之画,却依然能感受到此画在形成过程中那潇洒的笔意与作画者淋漓的气势,读之仿佛能随诗笔溯源到道子作画的现场,画家和画似乎同时活了起来。“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复才步步论及画面的具体表现。如各家注释所表出的,道子此画主题乃“如来灭度(即涅)”场景。《邵氏闻见后录》的记载可谓对这几句诗最明白详细的注解:“凤翔府开元寺大殿九间,后壁吴道玄画,自佛始生、修行、说法至灭度,山林、宫室、人物、禽兽数千万种,极古今天下之妙。如佛灭度,比丘众k踊哭泣,皆若不自胜者。虽飞鸟走兽之属,亦作号顿之状。独菩萨淡然在旁如平时,略无哀戚之容。岂以其能尽死生之致者欤?曰‘画圣’宜矣。”东坡所叙亦即为此,先叙双林――佛寂灭的地点,又点出佛言寂灭之理的画作主题,更多的笔墨则用来描述画面中的各色人物,他们互不相同的动作和神情。这是与道子之画“雄放”的整体特点相契的,此画中听法众人的形象为“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以胡人为形象的神鬼千千万万排布画中,且非静止而立,能表现出“相排竞进”的参差、动态之感,使人颇可会得道子雄放铺满、灵动飘逸的笔锋。如此便叙吴道子毕,不作更多“添足”之笔,利落地转到王维身上。

与之前结构相同的,苏轼此诗论王维也是以总括性的定位开篇:“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这一立论便下的与吴道子不同,不是“雄放”之类的形容词,而是“诗老”之身份与携兰佩芷的高蹈文人形象。下一句进一步解释诗人身份与其画作的联系:“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此为一句五言紧跟一句七言,与前面形容吴道子的两句七言在结构上对应、在句式上则略显参差,使长短句的相间不至太过呆板。东坡以王维之诗论其画,称赞其中清广疏致的风韵,便将其画与一般画工之作在本质上区分了开来。从这个角度立论,也是诗人观画的慧眼所在。“诗”不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形容词,却可标志画作所具有的格调和风韵、那种隐而不露,藏于笔墨之外的淡美境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评论便出于东坡,成一时经典。接下来便还是形容坐落于开元寺此画的具体画面:“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前写吴道子画中之人,重在写神态、动作等外在的表现。这里写王维画中之人,不知画面的情节和布置、人物的形象与数量,只说能见到其中听法之人风骨如鹤、悟道之心无想,实可谓见心入骨,极可供人遥想深思,较之前画所表现的意蕴也更深一层――佛家弟子不仅是形如胡人头如鼋者,而是因有超越世俗之思而独具风骨的悟道者。“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王维画中有竹,东坡亦作重点的关注和书写。叙其“雪节”、“霜根”,前缀形容词点出竹经冬不败的傲然气节,而以“贯”字连接,此竹便似整体地连贯并站立了起来,写出贯穿植物整体、支撑生长的力量。据米芾《画史》中记载,“苏轼子瞻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可见东坡深明此理为表现竹子之关键。其骨既立,继而写其枝叶,虽相交凌乱,在风中似作无数舞动,芜杂错综成一片,然而茫然交错间不失本源,内在的意脉始终是相“贯”而不凌杂的,乃至一一可寻,这也本是竹子生长的真实之理,优秀的画家并不会对此失去把握。东坡写王维之画竹,重其对竹之生理气脉的把握,此本隐于形象之外,未必能为常人所易见的,东坡却认为这是画家最成功和难得的地方,也是一般画家所做不到的地方。墨竹在北宋成为非常受文人喜爱的绘画主题,东坡功不可没。其后与文与可论画,对“墨竹”津津乐道并乐于实践,此诗中可见用意发端。

叙二人之画毕,则以总体性的比较和评价收尾:“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如此意见鲜明的议论,使此诗可作东坡的重要画论看。苏轼虽对吴道子之画赞述有加,然“画工”一评,对其所能达到的境界做了根本的限制。作为画工的吴道子无论在绘画技术上多么高超,都将无法超越一个工匠所能达到的层次――即只是,也只能够全力表现绘画的形象而已。王维则不同:“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王维知道并且能够表现绘画“形象”之外的韵味,使画作别具一种更为高超的品格,从而脱离“凡俗”的境界,同时胜过所有其他的、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作品。“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虽对二者之画的评价都很高,但诗人东坡,私心之中还是对摩诘之画更为戚戚。这不是对二者同在画家层面上画风、画技的比较选择,而是对两种作画方式、绘画理解的根本区分,对“文人作画”别开一种绘画格调的肯定。苏辙和东坡此诗,称“优柔自好勇自强,各自胜绝无彼此。谁言王摩诘,乃过吴道子?”单纯于艺术风格上比较二者,谓两人画风虽有别,却不宜作高下之论,其实未解东坡本意。此诗结构及行诸其间的气势常为论诗者所称道。二人合论的结构布置,句式上既有相互对应之处,齐整可观;同时并不死板,偶出参差,以意运之,可见东坡善于安排的笔致。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称其“以史迁合传论赞之体作诗,开合离奇”,并述二人的同时有所侧重和尊崇,这是东坡的才气笔力擅长驾驭的写作之法。这一写法在之后被用得更为变化奇纵。如其《次韵张安道读杜诗》一诗,虽写杜甫,也是拉来李白相衬。这使长篇诗歌的内部便非铁板一块,避免了单调平庸之感;多了变化、起伏、跌宕的可能性,增加了诗歌内部的张力。此诗作为早年之作,稍可见其后诗风之伏笔。

除了诗艺为人称道外,苏轼在此诗中对王维、吴道子画的态度和议论,在画论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观点。吴道子之画历来被称述极高,有“画圣”之称,关键在其技艺上对前代的变化与开创。六朝之时,绘画笔法的种类与变化并未臻妙绝,盛行其时的用笔线条为“铁线描”,线条圆润挺健,但如铁线一般而缺少变化。及至吴道子,开创兰叶描,“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莱条,圆润折算,方圆凹凸”(米芾《画史》),笔势起伏变化,雄峻而疏放,极大地增强了绘画的表现力和画面的生动性。故而即便是东坡自己,对吴道子在绘画史上地位的评价,也是至高的。其《书吴道子画后》一文曰:“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东坡为道子笔下人物的表现力所深深折服,可即便是如此至高的评价,立足点仍然是在“百工之于技”上。他推崇王维,赞赏的理由不在技艺,而在其诗人的身份。从吴道子到王维的变化,鲜明地体现了宋代文人论画的立场和特点。

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身份区别的自觉。“文士”与“百工”是两个群体。苏轼此诗,不是画家论画,而是文人论画。其对王维的认同,首先在于“诗人”,即“文人”的身份认同上。这与宋代文政的背景相关。宋代文人以“士”自命,“文士”与“百工”之间自古即有身份的沟壑。《礼记・王制》:“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此说屡为士人议论所引用,如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非常自然地区别君子与百工,且做出高下之判。文士对“百工”技艺的尊敬是有限度的,就身份而言,他们平行却不平等。吴道子显然被苏轼归入了“百工”的这一行列。而诗人王维,玄宗开元中举进士,官至尚书右丞,在身份上与苏轼更为接近,则更容易产生认同之感。

二是艺术上文人对绘画美学的阐释。北宋乃中国古代文人画美学的开端之际,苏轼及其弟子、友人的评论、实践对此功不可没。然而文人本非专业画家,未必经过常年的技艺训练,如何能够主导绘画之风?他们的功劳正在于对绘画全新的理解上。王维作为典型提出之后,一套新的绘画审美价值被建立了起来,这套价值由文人的视野展开,也给了文人侧身期间、乃至掌握话语权的空间。相传为苏轼所绘而流传至今的画作《枯木怪石图》,笔意较为粗疏,却仍能得到欣赏,关键在于士大夫的阐释。他们看重画面对绘画者性情人格的表达,看重画家对所画之物精神意态的理解和塑造。从写真到写意、写理、写情,这是文人画对绘画史的贡献。

以上两点互有关联,由技进于道,文人的阐释这一环节不可或缺。这或许是技艺走向人的普遍表征。丰子恺有一篇有趣的文章,叫作《画家的少年时代》,他发现,西方被称为“新兴艺术的始祖”的四大画家,“其少年时代不约而同地缺乏艺术的教养,都是成年后突发地变成画家的”,究其原因,他说:“现代的艺术与从前的艺术性状大异:从前的艺术是客观的,现代的艺术是主观的;从前的艺术是偏重理知的,现代的艺术是偏重感觉的。故从前的艺术创作需要工夫,现代的艺术创作需要眼光。”丰子恺所论的是西方绘画,而宋代文人画的发端及苏轼等人论画的贡献,也正在于提供了这样一种艺术创作的“眼光”。苏轼此诗对塑造王维在绘画史上的地位极有影响。明代董其昌将王维视作绘画史上南宗的开创者,又称其为文人画的祖师,正是以苏轼诗中之言为立论之根基。

这种“眼光”不仅存在于他们对绘画的议论中,也同样见诸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强调不以“形似”论摹物工拙、强调把握事物之“常理”、强调主观不俗之“意”,这些都是宋人诗画理解上的相通之处。然而诗歌毕竟是与绘画所不同的一门艺术。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中,非常深刻地论述了诗画传统所宗风格之异。有趣的是,此文亦举东坡对吴道子的态度为例:“以画品论,吴道子没有王维高。但是,比较起画风和诗风来,评论家把‘画工’吴道子和‘诗王’杜甫归在一类。换句话说,画品居次的吴道子的画风相当于最高的诗风,而诗品居首的杜甫的诗风相当于次高的画风。”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评论家们议论东坡此诗的艺术风格,认为东坡评论吴道子的词句,其实也是对这首诗的表彰。清代方东树称:“所谓“海波翻”、“气已吞”、“一一可寻源”、“仙翮谢笼樊”等语,皆可状此诗。”苏轼之诗大气斑斓、善于表意模形,正与吴道子的画风相近。诗、画之间的这种悖与同,可谓此诗立意的一个有趣注脚。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感悟篇三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终宵劳梦想。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抒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是孟浩然的五古名篇。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五言古诗的语言风格一般要求古朴、粗拙,以便获得一种类似汉魏古风的古朴森茂韵致。但孟浩然在这首诗里所要抒写的,是一种清爽闲逸、其中夹着淡淡惆怅的情绪,就不便采取朴拙、拗峭的语言了。因此,诗人在写法上有意吸取了五言近体诗的音律美和形式美的长处。首先它不用散体单行,而在中间六句采取似对非对的句式,使语言比较整饰,具有朴素的形式美。其次,注意语言的平易、浅近,声音的响亮动听,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再次,在韵脚方面,它有意采用宏亮级的“江阳”部韵,清亮爽口、铿锵悦耳。而为了保持古诗的特色,诗中不用平声韵,全部押仄声韵。全篇五个韵,除了第一韵“上”字是去声外,其余“敞”、“响”、“赏”、“想”、全是上声。加强了诗的音乐美。由于上声字诵读时声音是从高往低,又由低向高,给人以悠扬起伏的感觉,用它们作韵脚,使节奏较为舒缓,很契合这首诗所抒写的悠闲自得情绪。更充分地表现了题旨。

这里还想指出,诗中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二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一时叹为清绝”,除了景色美之外,同它们的音乐美也大有关系。诗句中的去声字“送”和“淡”,特别是入声字“滴”,声情并妙。读到这个“滴”字,真使人感到唇吻之间有竹露清脆地然而又是细微地滴落的清响。

对于孟浩然诗歌语言音调的和谐优美,古代诗论家早已有人认识到了。南宋的严羽说:“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沧浪诗话·诗评》)

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也赞扬孟诗“语气清亮,诵之如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清朝翁方纲则云:

“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石洲诗话》卷一)

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作为流动的情感的节奏、音响的表现,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从而表现、加强和升华诗的抒情美。而孟浩然的许多诗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诵,正在于它们使外在的音乐美与内在的抒情美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除了音乐美,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浩然诗“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的艺术特色。诗人以细腻入微,清新绝妙的景物描写,创造了清幽散淡的意境。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感悟篇四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光:山上的日光。池月:即池边月色。开篇两句是说,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他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的实际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对此表现出一种纳凉时的满足的心理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轩:窗。三、四句是说,披头散发今晚正在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享受着清凉的感觉。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两句是说,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一时叹为清绝”(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这两句是说,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在如此悦耳清心的夏夜,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了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是一种古雅平和的乐器,适宜在恬淡闲适的心情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摒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状态,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因鸣琴而牵惹起一阵淡淡的怅惘,像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由境界的清幽绝俗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来,这就自然而然的由水亭纳凉过渡到对友人的怀念上来。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两句是说,想到这里不免怀念起故友,只能在半夜里梦想异常。

此诗,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许多惆怅。这种怀念故人的情绪一直延续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在梦中会见了自己的好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的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具有朴素的形式美,层递自然,由景及意达到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感悟篇五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月色。

3、轩:窗。

译文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鉴赏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

本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感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只是不觉中生出了没有知音的感慨,以至梦中都会苦苦想念。诗人描写感受细腻,语言流畅自然,寄情于景,韵味十足。

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夏日南亭怀辛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感悟篇六

【导语】本站的会员忧郁7725008为你整理了“夏日南亭怀辛大(唐 孟浩然)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唐]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

【1】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疑即辛谔。

【2】山光:傍山的日光。

【3】落:一作“发”。

【4】池月:池边的月色。

【5】东上:从东面升起。

【6】散发:古人男子平时束发戴帽,这里表现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惬意。

【7】开轩:开窗。

【8】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9】清响:极微细的声响。

【10】鸣琴:琴。用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诗意。

【11】恨:遗憾。

【12】感此:有感于此。

【13】中宵:中夜,半夜。

【14】劳:苦于。

【15】梦想:想念。

作品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诗的写法上又吸收了近体的音律、形式的长处,中六句似对非对,具有素朴的形式美;而诵读起来谐于唇吻,又“有金石宫商之声”(严羽《沧浪诗话》)。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及赏析

冬日有怀李白(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雝(先秦 诗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示儿(宋 陆游)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楚茨(先秦 诗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感悟篇七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诗的写法上又吸收了近体的音律、形式的长处,中六句似对非对,具有素朴的形式美;而诵读起来谐于唇吻,又“有金石宫商之声”(严羽《沧浪诗话》)。

孟浩然轶事: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时年已经40岁的诗人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却落第了。不用说,他此时的心情极为郁闷。而他在湖北襄阳隐居时就曾努力读书写作,30年来,他真可谓拥有了满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诗人王维和宰相张九龄的大力赞扬,使得孟在长安也颇有诗名。但他在应试时却竟然失利,不难想像,他内心里自然也就更为懊丧了。

早些时候,孟还记得在一次诗人聚会时,因他诗中有一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便深深赢得大家的一致赞赏,以为像这样清绝的作品一般人是难以写得出来的。对此,诗人自然也颇为自负。但命运就是喜欢跟他闹着玩儿,他在这次原以为胜券在握的考试中居然又未能如愿!

他也曾想直接给皇帝上书,要求面试以求取功名,但生性清高的诗人一时又觉得难以启齿;所以,事情就在这样犹犹豫豫中给拖着了。然而,假如就这样两手空空儿地回返老家,那他心里无疑又是很不愿意的,毕竟这次出来的目的还远远未能达到嘛。于是,他遂在好友王维的住处写了一首题为《岁暮归南山》的诗,用以表明自己这种进退维谷的心境。

刚写罢诗,王维就进来了,一眼瞥见孟这首新作写的是: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满窗虚。

正在此时,玄宗的脚步声越发近了;眼看着玄宗就要推门进来,王维遂把孟浩然往他床底下一指并轻轻一推,自己则慌忙出来迎接皇上大驾光降。等待玄宗坐定,此时,王维却也不敢隐瞒这房间里还藏有诗人孟浩然;因为他知道皇帝万一知道后,这“欺君之罪”的结果会是什么。

玄宗在获悉眼下即有知名诗人孟浩然在此,也很高兴地对王维说道:“此人的诗名朕早就知道了,现在他既然在这里,那就请出来见见何妨!”这样,当下便有诏命孟浩然出来叩见皇上。玄宗和蔼地询问孟浩然:“爱卿带来了诗作吗?”孟急忙奏道:“因来得匆忙,偶然间还没带呢。”玄宗便笑着说:“诗人嘛,能有不当场写作的么?卿如今当场给朕赋上一首何如?”这样,孟遂把刚才才写好的诗作以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朗吟起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正当听到“不才明主……”,还没等到孟浩然把全诗念完,玄宗就极不耐烦了,一挥手便蛮横地叫孟停下来,怃然道:“要知道,这只是卿不来求官而已!事实上,朕却并未抛弃卿呀,而卿却居然在诗中要来诬陷我了?!”说完,他遂让孟回归终南山去了。

在求官路上碰了一鼻子灰的诗人孟浩然,只得失意地离开了京城长安;但由于他那卓绝的诗才,历来就成为评论家们几乎是一致赞赏的对象,这恐怕正是玄宗所始料未及的。而人生的道路无疑有很多条,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即是其形象化的说法;而诗人孟浩然的最终成就也证明了他不做官,也依然能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事功彪炳的人物之一。这当然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诗人并没有自暴自弃地对待人生呀!因为只要做到自重并去发愤图强了,这样,即便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物也奈何不了你奋力前行的步伐!

个人资料:

孟浩然(公元689―&mda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感悟篇八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翻译译文或注释: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谁念西风独自凉散文(汇总8篇)
    决议是对特定问题或情况采取具体行动的正式决定,它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并推动事情向前发展。决议的制定应该基于客观的事实和准确的信息,而不是主观的偏见和情绪的影响。请参
  • 10-13 小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演讲稿(大全5篇)
    青春是拥有精力和激情的阶段,我们怀抱着无尽的热爱和梦想。以下是一些加强民族团结的经验和启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演讲稿篇一下面是小编为
  • 10-13 大学校园艺术节活动总结(优秀12篇)
    通过学习总结,可以找到学习中的瓶颈和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掌握这些知识点总结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你写出更好的总结。大学校园艺术节活动总结篇一趟过热闹
  • 10-13 最新小学生感恩演讲稿分钟 感恩三分钟演讲稿(精选19篇)
    领导讲话稿是领导履职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于加强组织、凝聚力量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即兴创作的技巧和经验,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小学生感恩演讲稿
  • 10-13 2023年触摸春天的教学反思与评价(优质12篇)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与听众建立联系,使用第二人称或我们来包含他们。在这个信息爆炸和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何适应变革和求生存是我们必须面对
  • 10-13 最新友情的句子经典(大全8篇)
    发言稿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注意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适当的修辞手法,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发言稿的致辞对象要明确,要针对具体的听众群体,用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
  • 10-13 2023年生命安全方面的演讲稿(汇总8篇)
    演讲稿可以通过举例、引用名言或背景资料等方式增加说服力和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三分钟的精彩演讲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生命安全方面的演讲稿篇一大家早上好
  • 10-13 大学生贷款申请书 大学生助学贷款申请书(汇总16篇)
    贫困申请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申请者对自身困难情况的准确描述和合理诉求的提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员转正申请书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大学生贷款申请书
  • 10-13 2023年学校工作亮点和特色汇报材料模板
    答谢词是回应对方善意行为的一种表达方式,我想我们需要写一篇答谢词了。在写答谢词时,要注意语言的选择和态度的把握,要避免过于庄重或者过于随意。范文中的答谢词充满了
  • 10-13 2023年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创意方案及流程 幼儿园创意毕业典礼活动方案(优质8篇)
    整改措施的实施需要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游戏策划是一门艺术,以下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策划的要点。幼儿园大班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