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观念篇的读后感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精选5篇)

观念篇的读后感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7 05:11:02 作者:LZ文人 观念篇的读后感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精选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观念篇的读后感篇一

对政治时事实在不甚了解,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是个井底的铜臭书生,我应该就是那类被作者痛批的每天只懂得看八卦化妆的无知小女生吧。

中间的国际政治部分间接地被我跳跃着读过去了,真心像作者说的那样,读的越多觉得自己读的越少。每当我想起这美好的世间还有那么多我并不了解的东西我可以去阅读去学习的时候,就有一股气流从心底突突地冒出来。希望后面可以慢慢接触政治经济类的东西,不精可以不可无知。

“那么,如果一个人有勇气但是没有梦想呢?”有勇气很简单,比如你的纵身一跳,比如你敢上过山车,但这代表什么呢!!我有勇气裸辞,可裸辞后面的事情不是才是最重要的吗。我在害怕,我害怕我期盼的芭蕉听雨煮茶焚香阅读的想法仅仅是个“那个看上去很高大上”,而实际上当你放弃一切投身于此的时候,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不落的会来烦你。我期盼没有那么多人际关系可以简简单单过日子的工作,可心里的另一面却告诉我,在台上侃侃而谈也是我心底的小希望。而这是矛盾吗。这,是我的梦想吗。

会不会我们无知地追求的这些,认为的未来是盒巧克力还有很多种美好的滋味,其实就是盒口香糖,无所谓你现在是什么味道,未来都是平淡无奇。

这样,比让人没有勇气更害怕不是吗。

之前看《看见》,关注过一阵子的时政,后面也就又漠不关心了,就如身边的你我他一样,觉得这是件“离我很远的事”,也可能是觉得这是件“我关心了也管不了的事”。如何改善,可能我还需要寻寻觅觅。我现在依然跟大多数的“大多数”一样,不知道为什么要改变,更不知道怎么去改变。

最后,将来有机会去下剑桥吧。我喜欢的历史不是如今北京故宫一味的翻新,而是古建筑的残垣断壁,那些斑驳才是时间的见证。

观念篇的读后感篇二

了解一个人可以从他的朋友开始,同样解读一座城市首先要从历史﹑政治﹑社会民俗等方面研究,而“观念”作为精神文化的核心,人群意向的集中表达,普遍存在于城市之中,读懂一座城市在“观念”,才算真正了解这座城市。

“观念”是城市的灵魂,“深圳观念”是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在仔细研读完《深圳十大观念》一书内心感触甚多,“十大观念”像一个坐标图,纵的方面涵盖了深圳的精神发展史,横的方面涵盖了深圳文化价值观,这本书着实让人受益匪浅。

《深圳十大观念》中每一个观念都植根于深圳土壤,让每一个年轻人激动不已,热血沸腾。翻开目录映入眼帘的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此句令人啧啧称赞。自我们呱呱落地牙牙学语背起书包跨进学堂的第一天起,“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不绝于耳。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这句口号更加与时俱进,深入人心。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鼓动和激励着生生不息的全国人民。这一口号反映的是一种哲理。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其生命力是永恒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泛运用于现代创业者企业家。用比较通俗一点的话就是“说的好不如做得好”。深圳作为经济发展特区,经济发展与邓小平同志提出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息息相关。

如今,深圳以崭新的城市面貌重现在人们眼前,蒸蒸日上的经济,日新月异的gdp,一座座摩天大厦如雨后春笋般从平地涌现。这不仅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得益于我们伟人实干家们。

从“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中浅显得知创新的必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原动力,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进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也是深圳许给所有敢于创新者的一个诺言,它许诺你可以放下包袱,大胆地闯,你可以在成功的时候得到掌声,也能够在失败的时候收获宽容的鲜花。

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我们也要有能宽容失败的肚量。生活中,人人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见失败的重要性和不可避免性。失败只是一次经历而绝不是人生,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失败,在失败时,我们不会因为失败而被看扁,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也应有着非同寻常的气度与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更多的人勇敢地面对错误,修正错误,从而走向成功,才能同心协力,共铸深圳更美好的明天。

观念篇的读后感篇三

文中一针见血的指出当前农村课堂教学的现状:一是“课堂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学生单项培养,也是课堂的主宰者”;二是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是讲与听、问与答、写与抄、给与收的关系”;三是以教为基础,学生跟着老师学,复制老师的内容,教多少、学多少,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四是“大班上课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完成同一任务,忽视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差异”。文章明确指出,这样的教学理念带来的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

我校也是属于农村学校一类——即使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我校也是处在边远的城乡结合的地方,教师、家长、学生那种“农村”、“农民”味还相当重,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我们的教师显得无所适从,一方面,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难以舍弃,另一方面,新的教学理念难以适应,这样就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朝着新的方向正确发展。因而,我觉得,农村学校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求得发展,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成为弄潮儿,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一线的教师,能在课改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彻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和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举个例子,我校相当多的一些老教师普遍以为,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对城镇的学校和学生适用,而对于我们农村学校则难以实施。对于这种观念,我认为是相当错误的。首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的出现,决不可能是个别人(领导)挖空心思想(提)出来,不经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认同就能推进的,它的出现,是社会(教育)发展的产物;其次,新的教学理念的出现,总是在旧的教育观念上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它与旧的教育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鲜事物,这样才能使自己尽快地融入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去。

一、忌言行不一 只说不练

“言”是指相关文件或作业指导书之规定,“行”指具体操作。在产品的关键制程中,必须管制的制程参数或产品特性,我们必须要将之写入作业指导书中,即“应该做到的要写到”;接下来就是行,不落实可能造就品质的严重不符合,也违反了“写到的要做到”这一准则。而在非关键过程中,“言行不一”的错误通常体现为:没必要写的却写了,写了却又没落实或没必要也没办法落实,总之是“言行不一,只说不练”。“走出实验实,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一方面要端正执行者的观念,严格按照标准书的要求作业,避免重覆制造问题;另一方面,标准书的制订单位,也应该依照实际不断检讨和完善我们的“相关程式或作业指导书”,使之更利于指导作业,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二、 只做不记

主要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注意记录或不注意保存“原始记录”。这样做也许一两天没什么问题,可以凭着记忆去处理一些问题,但一个星期或一个月过去后,我们很难再回忆起,至于做的好坏程度就更加无法判定。所谓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要进步,需要借鉴以前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需要做持续改善检讨,没有了这些记录,要去谈借鉴,谈检讨,谈改善等就缺乏了基础,只能是空谈,坚持要去谈去做的也只能是玩形式。

三、 用行政命令代替程式

用行政指令代替既定的程式,其做法源于某些负责人对工作程式实质理解不够。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会逐渐使品质体系运作日趋困难,最终导致品质体系的“名存实亡”。错误发生时,当事人往往还会振振有词:“这些规定太烂,束缚了我们的运作”等等,甚或以一言行政命令来取代系统规定:“就这样了,我说了还不能算?”于是惊动了主管的部属很惶恐,此事看起来不太妥??与系统规定不符,但迫于主管的压力只好照做。品质系统作为一种规范,对于保证公司的正常运作、各单位的沟通协作顺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此被一言而废,上行下效,很快系统就会“名存实亡”,陷入混乱状态。

正确的作法是:作为主管应为部属树立按程式作业的标竿,并协助指导对不合理之处进行检讨修订,如此品质系统的作业才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四、 忌随意性强

主要是指随便改变操作程式,而不经过相关部门的同意和签发变更通知单。这种现象常发生在工程文件或图面制作人员身上,其结果是:因无预知,相关单位机能有时难以或无法协调配合作业,造成产品品质的波动,破坏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a.来自主管人员的错误示范;b.该员或其身边同事类似错误没有得到主管的及时纠正;c.作业者对相关程式不了解或认识不清。因这些错误导致的结果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必须从根源着手?底清除这种人为隐患!

五、 忌概念模糊

对概念认知不清,导致工作出现偏差的现象,也是阻碍品质体系有效运作的一种因素。品质体系强调检讨与改善,在内审中时常会发现某些部门在执行相关程式文件时理解不够或图省事,错误地把“甲”当成“乙”,以至于无法找到问题产生的真因,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例如,发生品质问题,很多主管喜欢用“品质问题”来模糊的描述它,导致品质保证部门的人去穷折腾,而相关部门甚至连配合都懒得动。如果我们能弄清品质概念,学会用“出处”来为问题命名,如供应商问题、制造问题、设计问题等等,应该可以有助于避免“品质保证部门的人员常被责成去解决一些非他们所能控制的问题”;实际上,概念模糊除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外,更是真因的帮凶。解决它需三头并进:主管注意避免出现错误暗示及注重引导释疑,端正观念;组织提供必要的训练,拓宽员工的知识面;个人则要积极参训并动学好问。

观念篇的读后感篇四

《历史的观念》一书是英国哲学家罗宾·乔治·柯林武德的代表作,该书由导论、主体与后论构成。该书主体部分根据柯林武德有关历史哲学方面的讲稿整理而成,详细梳理了从希腊罗马时期的历史编纂学到十九世纪末的科学历史学的发展过程,为读者描绘出一部历史学曲折的发展演变史。在书中,作者对诸多历史学家的观点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只为了论证自身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观点。

这些学者以及他们所在流派的思想都是“历史的观念”的一部分,有的被后人所信服,有的被后人所抨击,但都借助着后世学者的论述在当下社会持续发挥着影响。相对于一本专题研究或者通史著作而言,《历史的观念》一书是一次较为隐蔽的历史观念史主观建构。即是说,柯林武德不断回应“他者”所抛出的学术问题,以此论证历史学发展方向的自律性与正当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身的史学理论。

在《历史的观念》一书中,对于不同时期出现的历史学家,柯林武德有着鲜明的态度与情感判断。对于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这两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无疑更受柯林武德的青睐,柯林武德认为希罗多德是历史学的发明人并且开创了科学历史学;对于修昔底德,柯林武德评价道“修昔底德的风格是粗糙、造作和令人反感的”,他将希罗多德称之为历史学之父,而将修昔底德称之为心理历史学之父,而在柯林武德看来心理历史学根本就不是历史学,而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科学。这其实也是柯林武德区别科学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个佐证之一。

柯林武德对笛卡尔及笛卡尔学派的历史编纂学也持否定态度,他反而支持反笛卡尔主义的维科等人。在对过往历史学家的评价中,维科是第一个得到柯林武德比较中肯评价的学者。当然黑格尔也得到比较中肯的评价,也许原因就是黑格尔曾露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端倪,而康德也不受柯林武德的青睐,其原因也不仅仅是康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政治史”的观点。

意大利人克罗齐主张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观点也受到柯林武德推崇,而且克罗齐也十分重视心灵的作用,这点和柯林武德不谋而合。克罗齐认为,想要理解历史人物,就必须把历史人物的思想变成你自己的思想,那么才能进行相关书写,否则能做的一切就是把其遗迹进行井然有序的整理,而那结果就不是历史学而是人种学或考古学。

柯林武德梳理了“人性的科学”的建立,发现此方法难以理解人的心灵性质。当我们观察自然事物时,我们由具体的自然事件开始,进而总结出自然规律,适用于其他自然事件。但对人心灵性质的了解却不能采用这样的方式。柯林武德建议,用历史学的方法研究心灵,取代“人性的科学”。

柯林武德也指出了黑格尔与马克思德历史哲学思想弱点,他认为这两位学者仅仅是选择了人类生活的一个方面去看待历史,把历史思想的领域局限在政治史或经济史。而在通常的历史学家那里,一切确切说来所谓的历史,都是人事的历史。

从古希腊时代开始,人们就意识到自然变化与历史变化的差异。自然类的变化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固定类型”,而历史变化则是日新月异的存在。柯林武德将历史事件划分为“事件的外部”与“事件的内部”。“事件的外部”指“属于可以用身体和他们的运动来加以描述的一切事物”,“事件的内部”则指“其中只能用思想来加以描述的东西”。历史研究往往需要从事件外部入手,深入事件内部,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

而自然科学则仅仅是只有外部没有内部的序列,由此,柯林武德提出自身的著名理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他认为:“自然的过程可以确切地被描述为单纯事件的序列,而历史的过程则不能。历史的过程不是单纯事件的过程而是行动的过程,它有一个由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而历史学家所要寻求的正是这些思想过程。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即是说,历史是通过历史学家自身思想的表达而被他人所认识的,历史学也正是在历史学家的思想基础上才具有了既不同于实证科学的直接感知,也不同于单纯记忆的正当性和自律性。

历史学家不是单纯的考古学家,而是思想家,思想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作为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不是发现并记录历史现象,而是识别其中的思想任务。一切的历史,都是历史学家在自身心灵中重演过去思想,所以,柯林武德认为,历史学是作为心灵知识的历史学。

那么,如何采用历史学的方法去研究人类的心灵性质呢?历史学家怎样识别他所努力要去发现的那些思想呢?柯林武德认为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做到,那就是历史学家在心中重演历史人物的思想。然而,历史人物的思想早已过去,后人能否进行重演,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在《历史的观念》的第五编第四节中,柯林武德阐释了重演的可能性。

这样的思想过于有限,日常意义上的思想多多少少包含着感情或其他成分的,一个人真的可以对他人的思想感同身受吗?

如果历史学是作为心灵知识的历史学,那么它与修昔底德的心理历史学有什么差异吗?如果历史事件依据历史学家的感知辨别的话,那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可以达成一个共识吗?这是《历史的观念》一书中没有做出回答得内容。

尽管柯林武德的论证难以使人信服,用历史学的方式研究人性的科学未必会成功,然而,柯林武德强调了历史学在自然科学之外的自足,阐述了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意义与价值,这才是他的可贵之处。

观念篇的读后感篇五

读罢《观念的水位》,心里有一种淡淡的轻松感和压抑感,轻松在于刘瑜的笔法很熟稔,笔调偏向于轻畅明快,能将政治话题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说出来,而不是大量套用官言,滥用官腔。她用的比拟都是极其通俗的,将一种难懂的术语用日常生活中的香蕉,牛奶就表现出来了,却丝毫不减味道。这也使得素来不喜欢读政治读物的我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来品读这份不可多得的佳品。
但在诙谐中,我也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压抑感,通过刘瑜的细细描述,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与外国在某些观念之间的区别。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对于官员腐败问题的比较。在《倒霉的英国议员》中,她写到“就在英国首相为几百块有线电视费而受到公民质疑时,中国的公款消费则高达数千亿计。相比可以公款潇洒享受几千甚至几万元一桌饭菜的中国官员,花八毛公款都会被盯梢的英国议员们,真的是很“倒霉”,大约只能哀叹自己怎么就这么“不幸”,生在英国了呢。”读到这一段时,我并没有全信,相反,我是抱有猜疑,你提供的证据一定是真的吗?抑或就是你的主观看法?我上网查询了一下,发现中国利用公款消费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不须说穿的约定。但使我们抱有信心的是中国政府在打击腐败这一方面已经有了加大力度的举措,也切实地在推进反贪污法律的健全。作为一名公民,我们不能盲目地关注到中外之间的区别,一昧的自怨自艾。那要这么说别人用四百年踏过的路,流过的血,在中国怎么可能一蹴而就呢?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地参与进来,践行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义务,为建设更好更美的祖国献上自己的热血。我觉得刘瑜一句话说的好“给理想一点时间”,我想不妨改写为“为理想的中国奉献一点时间”。
原先是读过刘瑜的书的,例如她的《送你一颗子弹》,在书中刘瑜讲的大多是自己在美国的求学生活,在用随笔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时,也融入自己对制度的思考,对民主的探讨,这一点在她的《民主的细节》里尤为突出。于是在读这本《观念的水位》时,可以看出在思考与探讨上,她的见地以及表达更加深刻与诙谐了,我习惯说刘瑜“幽默又不低俗,严肃又不刻板”。有几篇文章是她摘自于《送你一颗子弹》的,如《另一个高度》,《请别让我消失》,《你比你想象中的更自由》,《回到巴黎》。这几篇我是在大学开学时就读过了的,重读一遍发现另有收获。例如在《另一个高度》中,原先我对于刘瑜对查尔斯的评价是不置一顾的,因为在我读的《月亮和六便士》过程中,我看到的是查尔斯对于梦想的追求,对于世俗的厌恶。而刘瑜对他的做法归结于查尔斯对宿命的服从。我是不赞同的,是不赞成所谓宿命之说的。但当我重新阅读时,我发现刘瑜对于宿命的认知与我的并不一样,换句话说,我自以为的认知误导了我。刘瑜所说的宿命指向的是被梦想击中后的追逐,我开始想象那种感觉,把自己当成查尔斯,体会那种被梦想击中的感觉。这让我有一种神圣的骄傲感,仿佛自己就像天选之子,享受着上帝的眷顾。“梦想多么妖艳,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细细想想,好像是这样,又好像不是这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下五千年以来,功名利禄一直是王侯将相,市井平民,士大夫们所追求的梦想,挤破头颅想要得到的东西,但在这其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认识到不乏脱世的人存在。我想梦想可能无法用具体的字词来解释,它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的自己对未来自己的看法与期待吧。
我觉得里面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解决了一直悬在我内心里的一个疑问,这同时也是我身边许多同龄人,许多家长想问的,“学这些有什么用”。在这里请允许我摘抄一下刘瑜的原文“我很想知道当年牛顿讲授重力原理和月亮轨迹时,是不是也有一帮讨厌的人在问:老师你说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呢?而如果有人这样问,牛顿会不会反问:难道仅仅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还不够吗?”对啊!已经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了,难道还不够吗?显然不够,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孩童时期的好奇心早已被打磨的所剩无几,相反更多填充我们脑袋的是实用,实用,再实用一点这类的想法。其实在我的身边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说法“阿新,你说我们学这个专业有什么用,学的太杂了,以后怎么工作啊?”“学长,你说我以后选什么专业,学什么以后就可以直接工作了,哪些工作有对口的专业啊?”。每每说到这里,我都会嘴上说着:“我也不知道啊。”,心里却想着“你见过主席这个工作有对口的专业吗?”这类现象很常见,不夸张的说,十个中国人里有九个说过这样的话。实用主义固然对祖国的发展,个人的成就,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但我们越来越无法避免的是它的弊端百出,每个孩子都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工程师,似乎个性停留在非主流时代,现在都是千篇一律的中国学生喊着要就业,要成功,成千上万的女孩子的脸变成了网红脸,个性越发成为了一件奢侈品,一件人人都丢弃了的奢侈品。我想女娲造人的时候也不是用的印刷机啊!钱学森之问可能强调的便是释放的学生个性吧!别让高考成为另一种科举,成为变了花样的八股文大展身手的地方。
我觉得青年读刘瑜的文章是很有用的,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会发现刘瑜的文章缺乏力透纸背的思考,有些论述过于片面。但抛开这些,每次读完再细细体会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就像细水长流一样浇灌我们的精神土地,孕育自我的精神家园。最后就让我引用刘瑜对于自我的探讨中所说的一句话作结吧“自我是一个深渊,它如此庞大,爱情不可填补”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精选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
  • 10-07 最新溪水的读后感 溪水与池水读后感(精选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
  • 10-07 追问读后感 生命的追问读后感(优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带来
  • 10-07 2023年爱的教育读后感小学生(实用9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
  • 10-07 草原上的木屋读后感(优质8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
  • 10-07 最新妈妈银行读后感(大全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
  • 10-07 最新颜氏家训的读后感(优质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
  • 10-07 书虫读后感中文 书虫读后感精彩(通用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
  • 10-07 最新猴爪读后感中英文(汇总6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猴
  • 10-07 足球大侠的读后感 足球大侠读后感(优秀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