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中华文明读本读后感(实用5篇)

最新中华文明读本读后感(实用5篇)

时间:2023-09-26 01:31:01 作者:QJ墨客 最新中华文明读本读后感(实用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文明读本读后感篇一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深邃底蕴,这千年的厚重的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斗拼搏着,在世界的勋章墙上嵌上中国人的印记。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鲜为人知。为了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国家相关部门群策群力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广电局的,有人就通过制作多档文化类节目,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由中央电视台推出《朗读者》董卿担任制作人的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又如:由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是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这个节目充分反映诗词文化在全社会的继承发展。再如由江苏卫视、北京天润农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制作出品的历时3年的《茶界中国》。这档节目不仅讲好了中国故事、传递了中国声音、塑造了中国形象,更是为中国的制茶行业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站在全球的视角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作为中国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茶人的执着和坚守,代表着中华传承的匠人之心。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有意义的、有内涵的电视节目正传承着中华的传统文化。这些节目将沉睡的或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赢得了各类观众的一片叫好。正是在这叫好声中,那些沉睡的或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得以了传承。而这些制作人就是真正的传承人。

有的人看着他们火了,荣耀了。他们也想来蹭一蹭“文化热”。是的,他们确实是蹭蹭。他们也只能蹭蹭。于是有所谓的大师讲《论语》,有所谓的大师讲“养生之道”,有了所谓的大师办“国学班”。他们用着断章取义的伎俩,祈祷着圣人的光辉能散射出来的一点点荣光在他们无人问津的节目里。的确,他们做到了。他们骗取了部分观众的关注。但是这是不长久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正真去静下心来去品味孔圣人的《论语》,他们是打着“文化”的伪旗,用所谓的“文化”哗众取宠。虽然不久就被精明的观众揭开了他浅薄无知的本质。但是他们名不副实,哗众取宠的行为不仅玷污了圣人的思想,更可恶的是误导了人们的思想,又特别是学生们。还有那只为追求收视效果却不尊重历史的影视剧,更错误的引导了孩子们对历史真相的了解。这些行为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极其不利的。他们的行为是可耻的。他们不是正真的传承人。

那么,怎样才能做像董卿等人那样正真的传承人呢?

请你铭记: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们经得起历史和现实的推敲。要想把他们发扬光大,同学们必须得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要有“匠人之心”,这样你才会是一个正真的传承人。

同学们,加油吧!用你们的勤奋和智慧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做一个真正的传承人。

中华文明读本读后感篇二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阅读中华文明发展史,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及其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和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对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华文明发展史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文化的高度重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再到秦汉时期的儒、道、法三家并举,中国人民一直将文化奉为精神的支柱。中华文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

其次,中华文明发展史还展示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制度上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从封建时代的农耕社会到商鞅变法、汉武帝的中央集权,再到唐朝的科举制度和宋朝的开放政策,中国人民对社会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探索,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这种创新精神,使得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制度得以成为全球的典范,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启示和借鉴。

第三,中华文明发展史呈现出了中国人民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和贡献。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科学技术成果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我深深感受到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中华文明发展史清晰地展现出中国人民的善于崇尚和追求和平的特点。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和平为主题,儒家追求的和谐相处观念成为了中国社会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的动荡战乱都无法掩盖中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通过阅读中华文明发展史,我更加坚信只有和平才能带来真正的发展,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最后,中华文明发展史给我带来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敬意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中华文明历经磨难和风雨,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和活力。通过研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我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同时,我也相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文明必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世界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中华文明发展史,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文化、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和和平的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知和敬意,并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努力构建一个美好的社会和世界。

中华文明读本读后感篇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重视我们的地球,重视我们的家园。

念及恩情,大莫过于父母的生养之恩。“大爱无疆”、“大道至简”、“大恩不言谢”;要真知和践行感恩,莫过于孝。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很难相信他能对别人真诚。没有真诚就谈不上信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告诉人们要从真诚开始,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践行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孝,要有一体的观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体的观念落实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们从对父母开始尽孝心,然后推广开来,对兄弟姐妹、对所有的亲人也有这样的爱心;对老师同学、对领导同事、对社会大众,不管到哪里,都用这种爱心对待所有的人。宇宙万物与我一体,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爱。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怀,就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续,不仅爱现在的大众,还要爱未来的大众。我们要关照未来,不能因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孙未来的资源糟蹋了。如果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自然的资源被破坏,将来吞咽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长久发展,就要对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社会。孔子的门人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谓“忠恕”?尽已之为忠,就是要竭尽自己之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认真对待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够“团结干事”。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华文明读本读后感篇四

中华文明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其深厚的底蕴传承至今。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关于中华文明发展史的一系列著作,通过这些书籍的学习和思考,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和独特之处。本文将分为五个段落,来表达我在阅读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所震撼。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这已经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了。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和创新,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无论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还是老子的道家思想,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国古代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伟大发明也使中国文明独树一帜。读这些史书,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历史感到无比敬畏。

其次,中华文明的继承和传承让我感到自豪。尽管经历了无数的战乱和灾难,中华文明仍然得以延续至今。中华文明的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华大地,使得中国人民保持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钦佩。而且,中华文明通过孔子的儒家思想,不仅在中国,也影响了东亚许多国家。这种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遗产,更是一个责任。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精华,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第三,我对中国的历史回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阅读中华文明发展史,给我带来了对中国历史的全新认识。在过去,我对历史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和简单的理解。如今,我开始明白历史是如何塑造我们现在的生活和社会的。还有,历史的命运往往是变幻莫测的,经历了兴衰荣辱,而中华文明以其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一次次扭转命运。从儒家的六艺,到唐朝的盛世,再到近现代的革命斗争,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给予我们的宝贵经验。

接着,我也发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科举选拔制度,使得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具有独特的特点。同时,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农耕文化也产生了独特的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等价值观念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些独特之处让中国的文明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异彩纷呈。

最后,读完这些书籍,我更加坚定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将其珍视和传承下去。通过这些史书的阅读,我明白了仅仅依靠他人的传承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亲身去学习和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继承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读中华文明发展史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明的伟大和独特之处。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华文明传承者的责任,努力发扬中华文明的精华,并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中华文明读本读后感篇五

儿子第一次叫妈妈那天刚满四个月。做完一天繁重的工作,晚上十点多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婆婆看我进门,把孩子放到床上便翘着脚坐到旁边看电视。厨房冷冰冰的,房间乱糟糟的。年轻的我不会看脸色,一边笑着和婆婆说话,一边赶紧做饭做卫生。我幼小的儿子躺在床上,不哭也不闹,小脸一直挂着笑,眼睛一直盯着我转。我当时并不知道孩子饿了多久,只想把事赶紧做完。等我弄好饭,做好卫生,站到床前时,已经快十一点了,儿子望着我,突然叫了一声“妈妈”,然后把小脸转到一旁格格的笑,我惊讶极了,孩子才四个月,居然会叫妈妈?我惊喜地抱起孩子,儿子又冲我叫了一声“妈妈”,小眼睛里都是笑。我浑身的疲倦一下子消失了。小羊儿跪乳知道感母恩,我这么小的孩子饿着肚子,不哭不闹望着母亲欢笑,难道不是感母恩吗?这也是一种孝啊!

儿子七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感冒,我带他去医院看病,途间路过一家花圈寿衣店。儿子远远地站住了,表情肃穆,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以后一定会给你买最贵的花圈。我笑着握住他的小手,问他:怎么会想到送妈妈花圈呢?妈妈还要把你和妹妹养大才能死啊!儿子有些着急,望着我的脸一字一顿的说:妈妈,我是说你很老很老以后死了,我会买最贵的花圈给妈妈。我愣愣的看着我幼小的儿子,心里感动极了。我的孩子该是多么的爱我这个妈妈呀!我的孩子没有学过孝道,这么小的年龄,却已经知道妈妈去世后要厚葬妈妈,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感动的孝啊!

生活的艰难磨没了我的耐心,对着一天一天长大的孩子常常口不择言,不知道儿子怎么想,就算刚骂他出门,他也不忘说一句:妈妈小心。我知道他的意思,我的听力不好,他是叫我过马路小心车辆。心里也感动转眼却还是态度恶劣的对我的孩子。看着演讲台上讲课的老师,他主讲的内容是要教好孩子学孝道和弟子规。我真想对他说:老师啊,其实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需要学习传统文化的不应该是他们,而应该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父母需要好好地学习啊!

吃晚饭后坐在桌旁和儿子谈论我去听了传统文化课的事,儿子很严肃的对我说:妈妈,学习传统文化是好事,但是好多事情不能牵强附会,爱和孝并不需要写到脸上。磕头作揖只是形式,古时候是因为没有凳子,古人只有席地而坐,慢慢演变成了下跪。现在是新世纪了,有必要往地下跪吗?难道下跪的人一定就是孝顺的人吗?还有节俭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却是坏事,如果所有的人都节俭了,消费自然就少了,经济自然就会停滞不前了,社会也就不会向前发展了。这样好吗?所有的事情不能只看一面的,我的妈妈。

我看着儿子,感觉好新奇,原来只是个高中生的儿子居然懂得这么多事情,看来我怎么样辛苦也是值得的啊!在孩子的面前,我成了小学生,在古人面前,我也是小学生,在生活面前,我更是小学生,需要好好学习的更应该是我们这类自以为是的小学生啊!这样想想,我心里豁然开朗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