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23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23篇)

时间:2023-12-21 18:00:15 作者:雁落霞

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学校其他教育教学部门的密切合作。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阅读学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设计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导。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弗成少的对象,可以或许赞助人们处置惩罚数据、进行盘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措施,是一切重大技巧成长的根基;数学在进步人的推理才能、抽象才能、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奇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措施和语言是今世文明的紧张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该当是现实的、故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察观、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运动。内容的涌现应采纳不合的表达方法,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运动不能纯真地依赖仿照与记忆着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互助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紧张方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情况、家庭配景和自身思维方法的不合,学生的数学学习运动该当是一个活跃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历程。

本章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观点及应用平方运算开平方运算的根基上,将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观点、性质和运算,目的是以二次根式这一类范例的“式”为载体,进一步学习对数字、符号进行运算的措施,体会通过符号运算所得结果的一般性,进而培养符号意识和运算才能。本章重点是二次根式的运算和运算轨则;难点是在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轨则的根基上,养成优越的运算习惯。

直角三角形是一各极常见而特殊的三角形,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搭建起了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之间的一座桥梁,从而施展了紧张的作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鉴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紧张根据。两个定理为互逆定理,教授教化重点是由特殊到一般探索两个定理的成立。利于学生认识结论研究的需要性。并注意引入和勾股定理有疾的数学历史文化配景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本章是我们在平行线、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根基上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并通过平行四边形角、边的特殊化,研究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认识这些观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它们的内涵与外延;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鉴定定理,进一步明确命题及其抗命题的关系,成长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才能。本章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观点、性质定理和鉴定定理,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鉴定。难点是控制并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观点、性质和鉴定办理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观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观点图象、性质和利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树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为素材的课题学习,本章的重点是函数的基础观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难点是函数观点涉及活动变更,用活动变更的眼光,以函数为对象,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直看的函数图象结合起来,从“数”与“形”两方面动态地阐发问题。

本章主要研究均匀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应用这些统计量阐发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水平,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均匀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均匀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本章重点是理解均匀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统计意义,难点是会用样本均匀数、方差估计总体均匀数、方差,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养成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反比例函数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树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条理函数的学习奠定了根基。函数自己是数学学习中的紧张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根基,因此,本节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成长推理才能。在教授教化中渗透类比、转化,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措施。本章重点是理解并控制反比例函数的观点。难点是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症结是如何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阐发,反例函数,控制有关纪律、观点、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利用。进一步进步需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进步利用数学语言的利用才能,通过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初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历程与措施目标控制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才能,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鉴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才能;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二次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发明纪律和总结纪律的才能,树立数学类比思想。

3、感情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办理实际问题,得到胜利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办理实际问题的紧张对象,了解数学对匆匆进社会提高和成长的紧张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溢察观、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历程。养成自力思考和互助交流相结合的优越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精彩供献,加强民族的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历程中的症结时期,学生根基的短长,直接影响到未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根基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得到抱负造诣,先生和学生都要支付尽力,查漏补缺,充分施展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措施,培养才能。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造诣均匀分为80分,优秀的学生占18。8%,合格的学生占43。5%,低分的学生占32。5%。总体来观,造诣不抱负。八年级学生开始呈现南北极分解现象,优秀较少,低分较多,但中间部分学生占比相对较大,大多半学生照样在认真学习。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学习措施的指导,在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大功夫。因此本学期采纳走班制,依据学生的环境进行因材施教,分为a、b班,相符大部分同学的学习需求。

1、作好课前筹备。认真钻研课本教法,仔细琢磨教授教化内容与新课程教授教化目标,充分斟酌课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环境,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合条理的学生设计演习和作业,作好教具筹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讲堂氛围。应用今世化教授教化设施和筹备好教具,创设优越的教授教化情境,营造温馨、协调的讲堂教授教化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控制讲堂知识打下坚实的根基。

3、搞好阅卷阐发。在条件许可的环境下,尽可能采纳当面批改的方法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阐发、解说,赞助学生办理存在的知识性差错。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实时对当堂课的教授教化环境、学生听课环境进行小结,总结胜利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阐发和改提高伐,对付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订定并实施解救规划。

5、增强课后指点。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进步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根基,成长思维,进步阐发问题和办理问题的才能,落后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根基和学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解救步伐。

6、成立学习小组。依据班内实际环境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落后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匆匆后,实现配合进步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依据教授教化进度对每单元教授教化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阐发,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解说时要重点进行阐发解说,力争透彻。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控制课本;讲堂内讲给与演习相结合,实时依据反馈信息,打扫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讲课,抓紧讲堂四十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控制学活跃态,尽力进步教授教化后果。

3、抓住症结、疏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才能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帮助,查漏补缺。

4、改进教授教化措施,进步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先生沟通,增强教研教改,进步教授教化程度。

5、教授教化中注重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

6。常常听取学生优越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南北极生的训导。

优生指点计划:加大难度,进步机动运用知识的才能,培养互助学习、探究学习的才能。班级取前10人,每周开展运动一次。

差生指点计划:狠抓根基,容身讲义,进步信心,激发兴趣。班级取最后10名,每周指点一次(或二次,视章节难度)。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感受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之前,多数学生早已认识了等腰三角形。所以在课前,我收集了一些轮廓为等腰三角形的图片,通过让学生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优美存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你身边的等腰三角形”。课堂上学生反应热烈,举出了如:三角板、自行车、房顶、松树等例子。就连原来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也可以举出身边的等腰三角形。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走进了《等腰三角形》的知识世界。

(2)形象认识等腰三角形性质特点。设计“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2,求周长”,我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等腰三角形有两条相等的边”的理解,课堂上学生能够直接回答,并且有一个学生的回答时指出:“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由于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多数学生已提前掌握,因此本环节学习学生感觉很轻松。通过图形变异,学生认清了顶角是两腰的夹角而非上面的角,底角是腰与底边的夹角而非是下面的角。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意识,指认变异图形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时,相当一部分后进生纷纷举手,而且回答准确率极高。由于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同学们对于下面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究跃跃欲试。

(3)通过折纸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堂上,当我介绍完操作规则后,学生迫不及待地拿出他们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仔细地翻折。可以看到同桌两个同学在小声的讨论。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都是由其具有轴对称性质引出的,学生得出“两个底角相等”较为容易。因为担心“三线合一”学生会感到困难,我特意介绍了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高和中线,并为学生设计出对应表格,让学生填出“三线合一”的性质。这样做好处是降低了“三线合一”性质得出的难度,学生较易了解,但由于设定表格,学生就被牵着鼻子走,限制了他们在实践过程的发现,学生的填表仅是印证了课本上的说明,如果让学生自主发挥,时间多费些,课堂上不确定因素也多了点,但学习效果应该会好一点。

(4)运用“等边对等角”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从总体上看,学生基本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及“三线合一”的性质,学会了“等边对等角”的运用,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的。但我总觉得,这样上课,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不能满足,会有吃不饱的感觉。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分组练习,整体效果可能会好些。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篮球比赛的一些画面)。

活动1:前后桌四人交流.

找同学回答后,给出算术平均数的定义.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叫做这个n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读作“x拔”.

想一想:

小明是这样计算东方大鲨鱼队的平均年龄的:

年龄/岁1618212324262934。

相应队员数12413121。

平均年龄=(16×1。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结果.

情感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八年级新人教版轴对称教学设计八年级新人教版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教材简析:

《轴对称图形》是六年级《数学》中继“认识圆的特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放在圆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中轴对称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过简单平面图形,对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研究平面图形的方式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鼓励学生在具体、直观操作中发现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体会对称美。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观察下面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指出:像前三个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轴对称图形。

3、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感受。

1、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思考:现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下这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a、学生试说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b、教师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完全重合重点强调)。

c、让学生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图形举例说明)。

d、教师结合图形说明对称轴的概念。

2、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来汇报,同时电脑演示。)。

3、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平面图形,现在你动手折一折、看一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各有几条,请你画出来。(汇报从杂乱----有规律)。

4、完成做一做1(口答,屏幕演示)。

5、完成做一做2(口答,屏幕演示)。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知道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我们还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各有几条对称轴。

6、质疑。

巩固练习:1、数书p1021(口答)(屏幕)。

2、数书p1024(口答)(屏幕)。

3、画出每组图形的对称轴。

4、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5、欣赏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

6、判断: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对称图形()。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87人,其中男生52人,女生:25人。上期末数学考试最高分96分,最低分30分,平均分82,.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达到预期目标,,优生率为50%以上、及格率95%以上;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计算掌握较好,基本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都较欠缺;数学的思维较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较浓。

二、教材分析:

1、体系结构:

(1)数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况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以适应较高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行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材中占有适当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自主探索、实践体验。

2、教材体例。

(1)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和感受,掌握必要的知识。

(2)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

(3)控制习题总量,降低难度,增加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习题,按照不同的要求,编制不同水平的练习题,按课时给出随堂练习,每一节设置习题,每章的复习题设程度不一的a、b、c、三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4)增强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解决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5)每一章的开始,设置有展现该章主要内容的导图与导入语,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给学生以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多与学生勾通,多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深入钻研教育教法,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习题降低教学坡度和教学难度,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

四、培优、转差措施: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分别给予学生不同教学要求,按学生的不同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多与差生交流,与差生交朋友,分析差生差的原因,给差生以信心和关心,尽量给差生降低学生上的坡度;对于优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对知识进行拓展,给优生以充分思索的空间,多让优生自主探索,鼓励优生合作交流。

五、本期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期末考试优生率50%以上,高分率20%,及格率95%以上。

第十一章数的开方。

1、让学生经历又一次数系的扩展过程,进一步体验数学发展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际的辩证关系。

2、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认识平方与开平方、立方与开立方间的关系;会用平方、立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并用根号表示,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及任意一个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能估计某些无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与估计能力,会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第十二章整式的乘除。

1、探索并了解正整数幂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并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2、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3、会由整式的乘法推导出乘法公式,了解两个乘法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从幂的运算到整式的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学习,了解乘法公式来源于整式乘法,又运用于整式乘法的辩证过程,并初步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特殊――一般――特殊”的一般规律。

5、探索并了解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并能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6、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的辩证思想。

7、会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

8、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一些探索实践过程中去,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严密性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

9、通过本章一些生活实例的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

3、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

4、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勾股定理。

1、经历由情境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4、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第十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

2、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

5、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七、课时安排。

第11章数的开方9课时9月1日------9月10日结束新课,11日考试。

第12章整式的乘除28课时9月12----10月16日结束新课,17日考试。

第13章全等三角形22课时10月20日---11月20日结束新课,21日考试。

第14章勾股定理9课时11月24日---12月3日结束新课4日考试。

平行四边形12课时12月22日----1月12日结束新课,13日考试。

复习备考1月14日----2月6日。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1、多边形: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多边形的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3、多边形的顶点:多边形每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4、多边形的对角线:连结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5、多边形的周长:多边形各边的长度和叫做多边形的周长。

6、凸多边形:把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向两方延长,如果多边形的其他各边都在延长线所得直线的问旁,这样的多边形叫凸多边形。

说明:一个多边形至少要有三条边,有三条边的叫做三角形;有四条边的叫做四边形;有几条边的叫做几边形。今后所说的多边形,如果不特别声明,都是指凸多边形。

7、多边形的角:多边形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注意:多边形的外角也就是与它有公共顶点的内角的邻补角。

9、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

1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说明:多边形的外角和是一个常数(与边数无关),利用它解决有关计算题比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对角线求法公式简单。无论用哪个公式解决有关计算,都要与解方程联系起来,掌握计算方法。

二、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三、凸四边形。

把四边形的任一边向两方延长,如果其他个边都在延长所得直线的同一旁,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凸四边形。

四、对角线。

在四边形中,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对角线。

五、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如果确定后,它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这是三角形的稳定性。但是四边形的四边确定后,它的形状不能确定,这就是四边形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它在生产、生活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提升数学成绩的方法有哪些。

考试的方法。

1、良好心态考生要自信,要有客观的考试目标。追求正常发挥,而不要期望自己超长表现,这样心态会放的很平和。沉着冷静的同时也要适度紧张,要使大脑处于最佳活跃状态。

2、考试从审题开始审题要避免“猜”、“漏”两种不良习惯,为此审题要从字到词再到句。

3、学会使用演算纸要把演算纸看成是试卷的一部分,要工整有序,为了方便检查要写上题号。

4、正确对待难题难题是用来拉开分数的,不管你水平高低,都应该学会绕开难题最后做,不要被难题搞乱思绪,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论什么考试,你都能排前几名。

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积极“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随着年龄的升高,思考问题时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证明题不会怎么办。

1.读题要细心。

有些学生一看到某一题前面部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直接写答案,这种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取,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给的条件有什么用,在脑海中打个问号,再对应图形来对号入座,结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寻找,也在图中找到位置。

2.要记。

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标记,在读题的时候每个条件,你要在所给的图形中标记出来。如给出对边相等,就用边相等的符号来表示。第二层意思是要牢记,题目给出的条件不仅要标记,还要记在脑海中,做到不看题,就可以把题目复述出来。

3.要引申。

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往往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会引申,那么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平时训练的一些特殊图形要熟记,在审题与记的时候要想到由这些条件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就像电脑一下,你一点击开始立刻弹出对应的菜单),然后在图形旁边标注,虽然有些条件在证明时可能用不上,但是这样长期的积累,便于以后难题的学习。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位语言的精妙。

3.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难点: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练习法、讨论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

软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品读句段等,在朗读、练习、讨论中完成教学目标,加深文本印象。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曾有一位有名的外国友人问余秋雨先生:中国哪一处景点最值得游览?余秋雨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三峡。同学们,三峡究竟有何魅力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郦道元的《三峡》探究一下。

走近作者及作品(约2分钟)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世称颂。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魅力,还要欣赏《三峡》语言的特色。

学生齐读书下注解1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

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约15分钟)。

1、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把自己把握不准的停顿在听老师读时做上批注。学生再自由读2遍,然后请一名同学展示一下,老师点评。

2、通过小检测,查看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到位。

(投影出示)准确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朗读并要求:正字音、准确停顿。2、译文: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重要的词作出批注,有疑问做出标记,2、准确完成翻译。

让学生掌握朗读和课文翻译。

1、分段朗读,知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2、品位语言的精妙。3、背诵(约20分钟)。

1、评价学生朗读2、出示问题让学生作答。

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3、提示学生从从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角度品味课文,学生完成后展示再作评讲。

1、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春冬和秋景的句子。

2、回答问题。

3、让学生在书上批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

4、背诵。

1‘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2、让学生更深刻掌握文本。

板书设计。

怎样的山-------绵长、高峻。

夏水有什么特征-------水急、水量大。

春冬景色如何-------清静、幽美、趣味无穷。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凄凉、肃杀。

赖艺。

[三峡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1、感受细腻生动的描写,了解清晰明了的思路。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法。

学能目标1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写法。2积累文言词语。

德育目标掌握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逼真的描写语言。

一、表演激趣,

导入新课欣赏《洛桑学艺》的口技表演片段。

导入新课学生欣赏激发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识字正音。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气。

4、思考问题。

1)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听读课文。

思考问题。

举手回答。

三、质疑解难合作探究。

1、把预习中遇到的翻译问题提出来,小组合作完成。

2、答疑解难,小组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商讨。

3、积累文言词语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商讨。

出示练习,

积累文言词语。

四、研读探讨构思技巧。

速读课文填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表格。

从填写的内容中揣摩、发现构思上的技巧。

速读课文填写表格揣摩技巧。

五、品读。

品味精彩语句品味体现“善”的精彩语句:

用“我认为--词(或句子)用得好,因为它写出了(表现了)--”的句式来表达。

默读课文自学或互学交流评析。

五、促读。

拓展延伸。

1、找出《陌上桑》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句子。

2、利用课文内容填空。

学生练习加深巩固。

六、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

七、布置作业模仿文章写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方法刻画一个人物或描写一幕场景。

冯佰珍。

[口技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过程设计思想。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三峡》,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背诵课文。

【揣摩文本,赏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诵中,再一次把我们带入了三峡美景,回顾上节课我们概括的四幅图景,说说作者写出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共同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之美。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突出三峡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雄壮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突出春冬之时三峡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感受秋峡萧瑟冷清的凄婉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

二、三峡如此的险峻峭拔,全文仅150多字,可谓精致短小,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可谓内容丰富,笔力雄健。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作者的笔法之美吧。

学生思考后,请同学说说: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侧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动静俯视仰视。

三、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一位地理学家却用文学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把三峡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词的精妙,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那么我们以第三、四段为例,来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吧。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绿潭”,一“素”一“绿”,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玑,惊人赞叹。“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第四段中“林寒涧肃”,一“寒”一“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然而啼声的“哀转久绝”更让闻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后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教师小结并板书:作者在炼字选词、情景韵味方面,实在精妙。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趣凄热爱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注重字词的锤炼。

五、课堂总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作者的描写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同时作者的语言精练美妙且情感也蕴含其中。

六、布置作业。

请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七、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正面侧面。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热爱。

水{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动静俯仰--趣。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凄同情。

通过观看三峡美丽的风光图片,使学生在感受美丽风光的同时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蔡立红。

[《三峡》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分式。其中,三角形主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分式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厌学普遍,听不懂的学生太多,上课发言的同学太少,回答问题没人愿意举手。

要在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狠下功夫,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并做好学生的查漏补缺工作。通过本学期教学,争取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上课时,老师要关注学生,让学生能专心听课,认真思考问题,不说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索、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做笔记,捋清课堂知识脉络,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创造中。

(5)、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坚持教改教研,与同行共同探讨数学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吸取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和教学技能。

6.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争取创造新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发展;

7.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在工作中积累更多,更好,更宝贵的教学经验,撰写经验文章。

针对差生、优生辅导,我想采取以下做法: 1.优生辅导

主要要求班上成绩突出的学生,尽量会做课本“问题解决”中的练习,并能适当做些课外资料上的练习题。在此基础上,教师争取个别或小范围内对他们进行指导,讲解,并对一些提高题、难题的解题思路作出相应的分析,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教兵”的方法,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他们,指导监督他们的学习。适时也可由教师亲自辅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自信。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2cm,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4,则另一条边长是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abc中,ab=10,ac=17,bc边上的高线ad=8,求bc的长?

知识点2:

利用方程求线段长。

(1)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

(2)de与ce的位置关系。

(3)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最短,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

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

3、在矩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图所示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求de的长。

5、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折痕为ae,且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以b点为原点,bc为x轴,ba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点f和点e坐标。

6、边长为8和4的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上,若沿对角线ac折叠后,点b落在第四象限b1处,设b1c交x轴于点d,求(1)三角形adc的面积,(2)点b1的坐标,(3)ab1所在的直线解析式.

知识点3: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间接给出三边的长度或比例关系。

1.(1).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12cm,一边长为3cm,其他两边之差为1cm,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

(2).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扩大相同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

(3)在abc中,a:b:c=1:1:,那么abc的确切形状是_____________。

二、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三、课堂练习以上习题。

四、课后作业卷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了解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基础上学习勾股定理,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应用与理解。本节第一课时安排了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证明及简单应用的过程;第二课时是通过例题分析与讲解,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这一模型,强化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

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差距,本节课安排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引入。

对上节课勾股定理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易错点。由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生知识水平低,引入内容简短明了,花费时间短。

二、例题讲解,巩固练习,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活动一:用对媒体展示搬运工搬木板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交流合作,如何将木板运进门内?需要知道们的宽、高,还是其他的条件?学生展示交流结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板书。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及时的引导和强调。

活动二:解决例二梯子滑落的问题。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书写过程,之后投影学生书写过程,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修改解题过程。

活动三:学生讨论总结如何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利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是什么?如何作辅助线构造这一前提条件?在数学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巩固练习,熟练新知。

通过测量旗杆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感受。

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本班学生能力的差距,本想着通过学生帮带活动,使学困生充分参与课堂,但在学生合作交流是由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所用时间短,而在整个环节设计中转接的快,未给学困生充分的时间,导致部分学生未能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课堂上质疑追问要起到好处,不要增加学生展示的难度,影响展示进程出现中断或偏离主题的现象。

3.对学生课堂展示的评价方式应体现生评生,师评生,及评价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数学八年级的教学设计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复】。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课后板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八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

二:教学内容不好处理。

在“2.一次函数的图象”中有平移的问题,

(2)将直线y=-x-5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次函数的性质”中无b对函数的图象的影响,但题中有,要补讲。

环节二:概括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一次函数y=kx+b有下列性质: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3)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

(4)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

待定系数法的引入上用“弹簧的长度y(厘米)”来讲的,太难,要先讲书上的“做一做:“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1,1)和点(1,-5),”

三:难度不好处理:

如我们在讲一次函数的定义时(第一课时)补充了一个例题:已知函数y=当m取什么值时,y是x的一次函数?当m取什么值是,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学生难以理解,我个人认为太难,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反而对一个具体的一次函数y=-2x+3中k,b是多少强调的不多。

八年级历史个人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一般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

由这些年的情况得知,科目多,特别是语数外占据时间较多,学生在课外基本没有花时间在历史科目上;识记量太大,要学好不太容易。况且如今的学生学习心里疲劳,相当多的学生厌学、不学,像历史这样的边缘学科、需要大量记忆学习,很难保证大部分学生及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本册共6个单元,共25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

六、教学进度。

第1周:第1单元第1—2课。

第2周:第1单元第3—4课。

第3周:第2单元第5—6课。

第4周:第2单元第7—8课。

第5周:第2单元第9课。

第6周:第3单元第10—11课。

第7周:第3单元第12—13课。

第8周:第3单元第14课。

第9周:期中测试。

第10周:第4单元第15—16课。

第11周:第4单元第17—18课。

第12周:第5单元第19—20课。

第13周:第6单元第21—22课。

第14周:第6单元第23—24课。

第15周:单元测试。

第16、17周:复习。

第18周:迎考。

数学八年级的教学设计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的学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ppt。

一、温故知新:

师: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已初步学生:

师:谁能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生说师板书。

师总结引入新课:从以上看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研究分数。

二、探究新知。

(一)分数的产生。

1、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什么?(生:米尺)知道干什么用的吗?(生:测量用的)好我们一起测量我们的黑板(或人的身高),老师量时要认真观察,看会遇到什么问题,想一想应如何解决?(生:最后测量时不够一米了)。

3、教师小结:生活中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想准确表示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这样分数就产生了。(出示并板书:分数的产生)。

3、教师总结:课件出示图,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像这样的一个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个1在数学上通常叫做单位“1”。

板书: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齐读)。

谁能说说自然数1与单位“1”有什么不同吗?生:………。

我们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所以分数的意义是: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齐读一遍。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同学们看看看生活中的单位“1”。出示图)。

四、巩固训练大闯关(看谁反应快、回答得对):

(出示练五、总结:通过学通过这节课的学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学学一、复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把假分数取出来,让学生观察。

2.观察以上假分数,根据分子能否被分母整除这一特征,假分数可以分为几类?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二、探究新知。15分钟)。

教学例3。

1.把3/38/4化成整数。

(1)课件出示例3(1)的圆形图,提问:分别用分数怎样表示?

(2)讨论:如何把3/3、8/4化成整数?

2.把7/3、6/5化成带分数。

(1)提问:7/3、6/5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种情况怎样转化?

(2)交流讨论方法。

(3)学生在练小结: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学案。

1.根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进行分类,汇报交流。

2.交流假分数的分类情况。

3.明确本节课的学小结。

三、巩固练四、课堂总结。(5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课后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学主要采用方法算理,概念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既可以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出,又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解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结果,结合直观图解释。教学时,先让学生探索交流,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优化各自的想法,教师做“画龙点睛”式的引导。

课后八又七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

十五又六分之一。

写作:_____________。

二十三又四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

1.读出下面的带分数。

31/8读作:_____________。

703/57读作:_____________。

24/79读作: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的带分数。

八又七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

十五又六分之一。

写作:_____________。

二十三又四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

答案:81523。

3.填一填。

(1)23÷9=()/()。

(2)6=12/()=()/3=()/5=24/()。

(3)31/2读作(),它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做同一种零件,张师傅2小时做17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

答:张师傅做得快。

板书。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商就是这个整数;。

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2、知道重力的三要素:理解重心的概念.

3、会计算重力的大小.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分析各个物体的重心.

2、联系实际,重力的三要素在实际中的运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重力的实质(万有引力).

2、本章的难点是:重心的确定.

二、基本知识技能:

1、基本概念: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三要素:作用点(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大小(g=mg);。

2、重心的确定。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质量的分布有关,还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教法建议。

一、有关重力大小讲解的教法建议。

在介绍重力时,除了明确指出: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教学中还需要补充实验测量重力的方法,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得,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几种测力计,如弹簧测力计、牵引测力计、压力测力计等等.

另外让学生区分重力、重量的概念.

二、有关重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介绍重力方向时要明确重垂线的方向为竖直方向(不是垂直方向),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与水平面相互垂直的方向为竖直方向(静止的水面为水平方向),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把重力的方向说成指向地心的方向.

关于重心和质心的区分的有关内容教师可以参考扩展资料中的《重心和质心》.

三、有关重心位置讲解的教法建议。

在讲解如何确定物体重心的位置时,可以讲解悬挂法测量均匀薄板的重心.同时让学生讨论理解.对于重心位置的确定,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身边的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如课本的重心的确定,沙漏的重心确定,另外也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计算物体的重心,如折尺的重心的确定.

有些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将物体的平衡内容(教材在第四章中进行了介绍)也对学生说明,也就是重心的稳度问题,建议在讲解时要注意让学生理解研究的方法,在图片资料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双圆锥(圆锥上滚)的图片,老师可以参考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学习难点】1.力的概念.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自主学习】。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定义力的单位是.

力的三要素有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

2.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二、重力。

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进行测量,可以根据公式g=mg计算,(其中的g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

3、重力的方向总是。

4、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和因素有关.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

【合作探究】。

一、力的认识拓展。

1.辨析下列关于力的说法。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b、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c、物体相互作用时,总是先施力后受力。

d、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关于力的认识总结:

二、重力的认识拓展。

2、下列关于重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体的支持面垂直。

d.由于地球是一个大球体,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无法确定的。

3、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重心就是物体内重力的部分。

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d.用线悬挂的静止物体,细线方向不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

4、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在地球各处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

c.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同一物体所受重力。

d.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从赤道移到南极而变化。

【当堂检测】。

三、四种相互作用的本质了解。

5、关于四种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原子核内质子、中子保持在一起的作用是电磁相互作用。

中华b.在天然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是弱相互作用。

c.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是远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近程力。

d.地球绕太阳旋转而不离去是由于万有引力作用。

四、区分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6、如图所示,画出均匀矩形木块在不同情况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7、画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3.o×106kg的木箱受重力的图示。(g取10n/kg)。

【趣味思考】。

1、.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不考虑地球自转)。

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b.鸡毛和铁球都可悬浮在空中。

c.天不会下雨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2.会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了解立方根的性质----唯一性.。

4.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

5.分清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立方根的关系,即。

5.渗透特殊---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1.经历对立方根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会解决立方根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

3.通过对立方根性质的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意识.。

2.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难点: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

本节内容教学法为:类比法。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1、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切分音节奏,并能用各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学生能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前听《彩云追月》广东音乐。

2、节奏练习认一认:——“切分音”及“切分节奏”

____x用加了连线的切分音节奏配上词语念一念感受歌曲旋律,体会歌词意境:——诗朗诵教师有感情的朗诵。

二、寓教于乐。

1、学生听赏《彩云追月》flash。感受歌曲。

2、选择: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稍慢的。

3、用lu哼唱边唱边找切分节奏学生回答,点出方块底色。

4、看着歌谱,把这些地方唱一唱,跟钢琴。

5、听范唱(童声)开口默唱,注意范唱声音。

7、跟琴完整演唱带着感情,注意声音。

处理歌曲。

616535……。

616535……。

2、在长音处加上切分节奏,用bong带着音高演唱。

注意:

1)、用手指尖轻轻敲击掌心,根据音高将手势放在“高、中、低”三个位置。

2)、声音轻轻的。

3)、节奏平稳。

4、速度不要越唱越快。

3、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唱一唱。

4、完整演唱。

三小结。

让我们在深情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

(2)学会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证明与作图;。

(3)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

2、能力目标:

(1)在定理的证明中培养学生的拼图能力;。

(2)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目的:巩固平方根的概念。其中在处理第5小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不足:可以让学生求小数的平方根,如:求0.0004的平方根,可能学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其一,直接求;其二,化为分数求,不管怎样都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最终归纳问题的症结在于当被开方数是小数时,其平方根小数点的位数应如何确定。于是再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结论:被开方数与其平方根小数点位数是2:1的关系。这样就能更深层次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这样做。

练习2、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抢答)。

64,0.01,121,0.09,0,,,-0.36。

目的:熟练求平方根的方法并能提高解题的速度,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把整节课的教学推向了高潮,也是本节课的亮点。

4、注意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方根的概念,一方面使新授知识得到充分的应用,另一方面起到前呼后应的教学效果。

不足:由于时间较紧,所以讲解速度较快,可能使部分同学未能真正理解。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正方形

1.知识目标:了解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发展空间思维。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发现、总结、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教具:挂图、小黑板学具:卡片。

1.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能看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教室里就有许多这样的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适时抽象出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

2.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的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初步感知:摆一摆。

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探究特征。

学生分小组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根据摆长方形的过程及用直尺量、把长方形纸对折等活动说明对边相等。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汇报交流。

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说验证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宽。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利用学习长方形的方法,自己去探究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正方形有哪些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拓展。

(1)用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大正方形。

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既可以在教室内找,也可以在挂图中找,先找正方形,再找长方形。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多指名说说。

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折、量、比等实践活动来验证长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直角,两组对边相等的特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相关范文推荐
  • 12-21 月光四年级(精选18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感情的投入,通过真情实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传递和情感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赏析,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
  • 12-21 新闻记者的工作总结不足(通用17篇)
    在撰写月工作总结时,我们应该客观地梳理这个月的工作内容和进展。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月工作总结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
  • 12-21 手术室个人工作总结亮点(汇总16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形成习惯,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小编特地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 12-21 医院授权委托书范文(19篇)
    授权委托关系的终止要求双方履行剩余的义务,并做好交接和变更手续。在选择受委托方时,委托方需要考虑其专业能力、信誉和经验等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
  • 12-21 幼儿园与教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实用17篇)
    聘用是一项涉及到合同签署、岗位评估和面试等流程的复杂工作。聘用是指雇主通过正式合同或协议与雇员建立劳动关系,使雇员成为公司的一员,具备相应的工作权利和责任。那么
  • 12-21 二下数学教研记录(通用21篇)
    教研是教育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教育教学的进步与创新。接下来是一些教育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让我们一起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
  • 12-21 安全应急技术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通过总结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为将来的培训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下面是一些有关培训心得体会的案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
  • 12-21 在迎新员工会上的讲话(优秀16篇)
    演讲稿范文的正确运用可以提高演讲效果,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这些演讲稿范文包括了不同主题和风格,可以让我们从中借鉴和学习。各位领导,新同事们,朋友们,你们们
  • 12-21 大学辅导员月工作总结(汇总15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借鉴。
  • 12-21 学校的就业合同(热门20篇)
    学校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健康发展。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学校学习的在线资源,供大家自由学习和下载。甲方:乙方:同学(家长)。为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