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精选18篇)

2023年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精选18篇)

时间:2023-10-13 06:22:53 作者:碧墨 2023年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精选18篇)

军训总结是对我们在军训期间所经历和所学到的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知识点总结范文7链接]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一

1.1腔肠动物的特征

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2水螅

运动:身体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辐射对称,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内胚层围成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口进出

防御:外胚层有刺细胞,藏有刺丝和毒液,是攻击和防御利器

生殖:长出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脱落,独立生活

1.3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海蜇,营养价值高

环保: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

2.1扁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2涡虫(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点感光)

运动:身体两侧对称,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更有效的运动、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内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无,生殖器官发达,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

3.线形动物

3.1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2蛔虫

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保护:体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质成

生殖:生殖器官发达

3.3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蛔虫病威胁人体健康,蛔虫病的传染形式,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

4.环节动物

4.1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4.2蚯蚓

体形特征《www.》:长圆筒形,许多相似环节,身体前部有环带

运动:分节使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肉,可以蠕动,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

繁殖:环带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蛋白质环在环带外面,有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体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小蚯蚓。

4.3沙蚕

生活在海洋中,两侧有突起,突起有刚毛,这些突起称为疣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池沼和潮湿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4.5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5.软体动物

5.1软体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身体柔软,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2双壳类:河蚌、文蛤、扇贝等

运动:足

摄食:吸水管吸水,并摄取水中食物颗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残渣

呼吸:利用鳃与水流交换进行气体交换

5.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水产养殖、食用、药用、装饰

作为寄生虫的寄主传播疾病

6.节肢动物

6.1节肢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鼠妇、蝉、蝴蝶、蚊、蝇、虾械等

6.2昆虫的结构特征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

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6.3蝗虫的结构特征

头部:一对触角——感觉

三个单眼(辨明暗),一个复眼(许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摄食

腹部:三对足——跳跃

两对翅——飞行

内脏器官

(触角和足是附肢,分节)

体表:气门——呼吸

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较硬——保护,防止水分蒸发(外骨骼限制生长,会定期蜕皮,直至发育为成虫)

6.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虾、蟹等作为其他动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传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为药材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蚊子叮咬传播疾病

7.鱼

7.1鱼的种类

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淡水鱼1000多种,海水鱼2000种

7.2鱼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撑整个身体

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保护身体

7.3与人类的关系

鱼类养殖、捕捞

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鱼类面临着严重威胁

8.两栖动物

8.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8.2代表动物

青蛙、蝾螈、蟾蜍、大鲵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水中生活,

眼后有鼓膜——感知声波

头部前段鼻孔——呼吸时气体进入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跳跃、划水

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呼吸

皮肤裸露,分泌黏液,皮肤内布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辅助呼吸

8.4与人类的关系

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农作物

环境污染,水域减少,它们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保护环境,禁止乱捕乱杀

9.爬行动物

9.1爬行动物的特征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肺呼吸,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外壳

9.2代表动物

蜥蜴、扬子鳄、蛇、龟、鳖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头部后有颈——灵活转动,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可贴地迅速爬行

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保护身体,减少水分蒸发

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受精卵较大——养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在陆地环境发育成幼蜥

9.4与人类的关系

入药

捕食害虫

10.鸟

10.1鸟的主要特征

视觉发达——疾飞中捕食

有喙无齿——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气时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里的气体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

产卵繁殖,卵有坚硬外壳,起保护作用

飞行特点: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击空气可平稳滑翔或振翅高飞

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

胸骨有龙骨突,(供动翼肌的作用)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10.2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鸟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10.3与人类的关系

捕食害虫

食物来源

观赏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11.哺乳动物

11.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鲸等少数退化——保温,维持一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胎生,哺乳——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提高成活率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撕咬、切断、咀嚼食物,提高摄食和消化能力

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灵敏感知外界,并作出反应

11.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物来源

皮毛

导盲犬,警犬,军马等

危害农、林、牧业

传播疾病

面对动物濒临灭绝,要采取保护措施

面对动物带来的危害要合理防控

12.动物的运动

12.1动物的运动形式

蚯蚓蠕动、鱼游泳、鸟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

12.1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

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成骨骼

骨骼上的肌肉叫骨骼肌

12.2关节的结构

12.3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神经传来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活动——躯体相应部位产生运动

12.4运动系统

12.5运动的意义

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繁殖后代等

13.动物的行为

13.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可以使得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13.2学习行为

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13.3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社会行为

14.1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群体形成等级

14.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声音、气味都可以传递信息

14.3信息交流的意义

动物之间取得联系

在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4.4动物间信息交流的应用

14.5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有利于获得食物

战胜天敌侵略

有效保证物种繁衍

14.6探究蚂蚁的通讯

15.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5.1维持生态平衡

15.2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5.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利:蜜蜂采蜜等帮助传粉、传播种子

弊:蝗灾等

16.细菌和真菌

16.1分布

分布:分布广,空气、水、土壤,生物体内或体表等

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16.2细菌的发现和种类

发现:巴世德鹅颈瓶实验

种类:按细菌不同形态分为球菌(葡萄球菌)、杆菌(枯草杆菌)和螺旋菌(迂回螺菌)

16.2细菌的结构

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原核细胞),有细胞壁,有些有荚膜(保护作用)和鞭毛(运动)

原核细胞:像细菌这样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16.3细菌的生殖

依靠分裂进行生殖

芽孢:细菌休眠体,帮助细菌度过不良环境

16.4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含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核等

真菌的细胞核的核质由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细胞

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青霉的结构: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

16.5真菌的生殖

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16.6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引起患病

细菌:链球菌——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真菌:手癣、足癣等,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等

与动植物共生

地衣、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

16.7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

乳酸菌:制作酸奶

醋酸菌:制醋

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她们的生长和繁殖。

疾病防治:抗生素

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甲烷菌生成甲烷,净化污水等

17.病毒

17.1病毒的种类

非常微小,一般用纳米表示大小

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如t4噬菌体);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腺病毒)

17.2病毒的结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不能独立生活,只能侵入其他生物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17.3与人类的关系

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患病,是一些疾病的病原体

医药研制,疫苗

农业生产,生物杀虫剂

18.生物的分类

18.1分类的依据

18.2生物分类的等级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8.3种

种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的

18.4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9.生物多样性

19.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9.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物质灭绝速度加快,许多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19.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外来物种入侵等

19.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二

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三

(1)水螅生活在淡水中,通常会固着在水草上。身体浅褐色,成圆筒状。

(2)水螅的身体前端是口,后端是基盘。

(3)水螅口的周围有5~12条触手,触手上有许多腔肠动物所特有的刺细胞。

(4)身体呈辐射对称,即身体有多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切成两个对称的部分。

(5)取食方式:以水生的小动物为食,先是用刺细胞中的毒液及刺丝将小动物杀死,然后用触手把食物送入口中。

(6)消化方式:食物由口吞入消化腔(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中,小部分在消化腔中进行胞外消化,大部分在内胚层细胞中进行细胞内消化。

(7)水螅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到体外。

(8)水螅的体壁由内、外胚层和内外胚层之间的中胶层构成,它是两胚层动物。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四

实验过程:擦、滴、撕、展、盖、染、吸。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过程:擦、滴、刮、涂、盖、染、吸。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五

1、孟德尔(遗传学之父)的豌豆杂交试验:

(1)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发育的植株都是高茎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为3:1)。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2、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3、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六

(一)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

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

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二)1840鸦片战,琦善与英搞谈判,

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款,

《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

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

联军大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

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

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二)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占南京,

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三、收复新疆

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

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

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

“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四、甲午中日战争

(一)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

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二)清朝政府太无能,《马关条约》又签定,

“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

让日办厂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

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

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

(二)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

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

东交民巷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七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因此卵细胞和精子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dna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无数个基因。

5、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dna和基因也随之减少一半;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成对,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八

1.1腔肠动物的特征

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2水螅

运动:身体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辐射对称,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内胚层围成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口进出

防御:外胚层有刺细胞,藏有刺丝和毒液,是攻击和防御利器

生殖:长出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脱落,独立生活

1.3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海蜇,营养价值高

环保: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1扁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2涡虫(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点感光)

运动:身体两侧对称,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更有效的运动、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内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无,生殖器官发达,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

3.1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2蛔虫

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保护:体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质成

生殖:生殖器官发达

3.3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蛔虫病威胁人体健康,蛔虫病的传染形式,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

4.1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4.2蚯蚓

体形特征:长圆筒形,许多相似环节,身体前部有环带

运动:分节使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肉,可以蠕动,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

繁殖:环带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蛋白质环在环带外面,有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体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小蚯蚓。

4.3沙蚕

生活在海洋中,两侧有突起,突起有刚毛,这些突起称为疣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池沼和潮湿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4.5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5.1软体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身体柔软,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2双壳类:河蚌、文蛤、扇贝等

运动:足

摄食:吸水管吸水,并摄取水中食物颗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残渣

呼吸:利用鳃与水流交换进行气体交换

5.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水产养殖、食用、药用、装饰

作为寄生虫的寄主传播疾病

6.1节肢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鼠妇、蝉、蝴蝶、蚊、蝇、虾械等

6.2昆虫的结构特征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

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6.3蝗虫的结构特征

头部:一对触角——感觉

三个单眼(辨明暗),一个复眼(许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摄食

腹部:三对足——跳跃

两对翅——飞行

内脏器官

(触角和足是附肢,分节)

体表:气门——呼吸

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较硬——保护,防止水分蒸发(外骨骼限制生长,会定期蜕皮,直至发育为成虫)

6.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虾、蟹等作为其他动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传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为药材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蚊子叮咬传播疾病

7.1鱼的种类

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淡水鱼1000多种,海水鱼2000种

7.2鱼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撑整个身体

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保护身体

7.3与人类的关系

鱼类养殖、捕捞

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鱼类面临着严重威胁

8.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8.2代表动物

青蛙、蝾螈、蟾蜍、大鲵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水中生活,

眼后有鼓膜——感知声波

头部前段鼻孔——呼吸时气体进入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跳跃、划水

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呼吸

皮肤裸露,分泌黏液,皮肤内布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辅助呼吸

8.4与人类的关系

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农作物

环境污染,水域减少,它们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保护环境,禁止乱捕乱杀

9.1爬行动物的特征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肺呼吸,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外壳

9.2代表动物

蜥蜴、扬子鳄、蛇、龟、鳖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头部后有颈——灵活转动,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可贴地迅速爬行

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保护身体,减少水分蒸发

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受精卵较大——养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在陆地环境发育成幼蜥

9.4与人类的关系

入药

捕食害虫

10.1鸟的主要特征

视觉发达——疾飞中捕食

有喙无齿——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气时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里的气体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

产卵繁殖,卵有坚硬外壳,起保护作用

飞行特点: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击空气可平稳滑翔或振翅高飞

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

胸骨有龙骨突,(供动翼肌的作用)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10.2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鸟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10.3与人类的关系

捕食害虫

食物来源

观赏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11.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鲸等少数退化——保温,维持一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胎生,哺乳——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提高成活率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撕咬、切断、咀嚼食物,提高摄食和消化能力

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灵敏感知外界,并作出反应

11.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物来源

皮毛

导盲犬,警犬,军马等

危害农、林、牧业

传播疾病

面对动物濒临灭绝,要采取保护措施

面对动物带来的危害要合理防控

12.1动物的运动形式

蚯蚓蠕动、鱼游泳、鸟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

12.1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

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成骨骼

骨骼上的肌肉叫骨骼肌

12.2关节的结构

12.3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神经传来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活动——躯体相应部位产生运动

12.4运动系统

12.5运动的意义

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繁殖后代等

13.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可以使得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13.2学习行为

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13.3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1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群体形成等级

14.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声音、气味都可以传递信息

14.3信息交流的意义

动物之间取得联系

在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4.4动物间信息交流的应用

14.5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有利于获得食物

战胜天敌侵略

有效保证物种繁衍

14.6探究蚂蚁的通讯

15.1维持生态平衡

15.2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5.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利:蜜蜂采蜜等帮助传粉、传播种子

弊:蝗灾等

16.1分布

分布:分布广,空气、水、土壤,生物体内或体表等

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16.2细菌的发现和种类

发现:巴世德鹅颈瓶实验

种类:按细菌不同形态分为球菌(葡萄球菌)、杆菌(枯草杆菌)和螺旋菌(迂回螺菌)

16.2细菌的结构

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原核细胞),有细胞壁,有些有荚膜(保护作用)和鞭毛(运动)

原核细胞:像细菌这样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16.3细菌的生殖

依靠分裂进行生殖

芽孢:细菌休眠体,帮助细菌度过不良环境

16.4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含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核等

真菌的细胞核的核质由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细胞

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青霉的结构: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

16.5真菌的生殖

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16.6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引起患病

细菌:链球菌——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真菌:手癣、足癣等,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等

与动植物共生

地衣、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

16.7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

乳酸菌:制作酸奶

醋酸菌:制醋

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她们的生长和繁殖。

疾病防治:抗生素

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甲烷菌生成甲烷,净化污水等

17.1病毒的种类

非常微小,一般用纳米表示大小

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如t4噬菌体);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腺病毒)

17.2病毒的结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不能独立生活,只能侵入其他生物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17.3与人类的关系

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患病,是一些疾病的病原体

医药研制,疫苗

农业生产,生物杀虫剂

18.1分类的依据

18.2生物分类的等级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8.3种

种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的

18.4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9.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9.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物质灭绝速度加快,许多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19.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外来物种入侵等

19.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九

蚂蚁、蜜蜂、猴、狒狒、象、鹿等,它们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领头羊”“首领雄狒狒”

动作、声音、气味;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可以诱捕相应的农业害虫。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十

1.动物的行为:孔雀开屏仙鹤起舞大雁南飞蜜蜂采蜜

不是动物的行为有:肠胃的蠕动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

2、动物的行为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每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叫做脱臼。

5、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供应能量。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十一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 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况。

4. 调节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1.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生活习性,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等。

2.探究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提出问题: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3)制定计划:

供选择的材料:活水蚤、蒸馏水、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烟草浸出液、吸管、载玻片、显微镜、计时器。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a. 水蚤的正常心率为:100—350次。

b. 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起促进作用,因为烟草里含有烟碱(如尼古丁)等成分,有使神经兴奋的作用。

4.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5.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6.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学习并没有结束

生物新技术: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仿生学、生物防治、组织培养等

生物学方面的变化:基因治疗、粮食的工业化生产、智能计算机、人造物种等。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十二

40、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也位于世界的前列。

(2)基因的多样性: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运用。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4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措施是: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十三

一、腔肠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海蜇、海葵、水母、珊瑚虫等

2、腔肠动物的代表动物:水螅

3、生活环境: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4、外部形态:有触手,用于探寻和捕食猎物。

5、身体:辐射对称(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左右,前后,背

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将身体分为几个对称的两部分)

6、内部结构:水螅的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层上有刺细胞。

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6、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

二、扁形动物

1、常见的扁形动物有:涡虫、华枝睾血虫、血吸虫、绦虫。

2、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是:涡虫

3、生活环境: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

4、外部形态:身体背腹扁平,身体呈两侧对称,也叫左右对称。

5、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很发达,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6、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一、线形动物

1、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绕虫、钩虫、丝虫、线虫。

2、代表动物:蛔虫

3、生活环境:寄生在人的小肠内,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形态结构:身体呈圆柱形,中段较粗,两端较细,体表有角质层。

5、内部结构: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但生殖器官发达,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6、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和虫卵有关系

(1)人喝了带有虫卵的生水。

(2)吃了沾有虫卵的蔬菜。

(3)沾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

(1)首先注意个人卫生,

(2)不喝不洁净的生水,蔬菜。

(3)水果要洗干净,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使用

8、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1、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蝉、蛭。

2、代表动物:蚯蚓

3、外形: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4、环带:距离环带近的是前端,距离环带远的是后端。

5、用手摸蚯蚓的表面,感觉到粗糙不平,这就是刚毛。

6、蚯蚓的呼吸:湿润的体壁

7、运动:刚毛和肌肉的配合完成运动。

8、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9、蚯蚓的作用:

(1)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含有蛋白质、脂肪,营养价值高。

(3)药用

(4)帮助处理生活垃圾,消除环境污染。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十四

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十五

观察法,调查法,探究法,实验法,分析资料法......

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假设:是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想,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假设是建立在观察和已有知识经验之上的。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时应该注意,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层的形成,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物质是反复循环。有毒物质因为无法在生物体内分解和排出,所以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不写分解者。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十六

初中二年级生物之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知识点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十七

预习是学生上课前的自学,是学生学习的预备。同学们坚持经常课前预习,不仅使自己对即将上的新课有个概括的了解,而且能对自己在新课中必须重点掌握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能否上好课,教师的教是一方面,学生的学是更重要的方面,因此同学们要掌握听课的方法。为此,同学们在上生物课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听,认真记。

注意听不仅仅是要求同学们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听课要听思路,注意听老师是如何引入新课,怎样展开讲解的,最后又是怎样归纳小结的。特别要注意理解教师在讲课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并在不影响听课的前提下记些要点。

(2)多动手、多观察。

生物课里,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常常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课件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有时教师还领学生做些探究性实验,同学们应在教师指导下多动手细观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对现象和过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科研素质,同时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勤思考、多提问。

上课前同学们应对教师讲的每个问题都要认真地进行思考,尤其要重视教师的提问,不论提问谁,都必须把自己置于“主人”的位置上来,敏捷地思考这个问题我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在听课中凡是自己不懂的或发现的新问题都要虚心向教师请教,决不能不懂装懂。

复习是上课的延续,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巩固,这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还没有遗忘时就去复习,加以巩固和强化。为此做到:

(1)复习要有明确目的。主要体现复习什么内容,具体达到什么目的,达到什么标准。

(2)复习要有计划性。制定复习计划要实事求是,合理安排好复习内容,分配适当的复习内容。

(3)复习要坚持经常进行。新课复习、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要有机衔接起来,决不能间断。

首先,要明确高效做作业的三步骤:

第一步是“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面前的问题;

第二步是“思”,就是做完之后要回顾和反思,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第三步是“归”,就是将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回归到书本上去。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图细菌真菌和病毒篇十八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多莉羊的例子p55

1、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1、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最新幼儿园调查报告总结(优秀11篇)
    通过撰写实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下面是一份典型的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幼儿园调查报告总结篇一幼儿园中班安全自检示范报告(
  • 10-13 2023年包饺子的心得体会 包饺子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实习心得是在实习期间对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它能够帮助我们反思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我认为写一份实习心得对于自我提高很有必要。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教师自
  • 10-13 财会专业自荐信(模板20篇)
    我要把这一辈子最美好的感激之情,用最真诚的语言献给你们。在写答谢词时,我们可以借用一些优美的句子和名人名言来增加文采。在下面的答谢词范文中,您可以了解到不同场合
  • 10-13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优质10篇)
    通过学期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亮点,增强自信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篇一分泌(
  • 10-13 最新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心得体会和保证 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和保证书(模板6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活动的反思和归纳,是学员在培训结束后的个人感悟和思考的结果。以下是一些同学们写的军训心得,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心得体
  • 10-13 2023年学生会副主席演讲(优秀19篇)
    答谢词是在特定场合表达感谢之情和对某人或某团体的赞美和祝福的一种文辞表达方式,它能够传递出真挚的情感和对他人的尊重,我觉得我们需要写一篇答谢词了。接下来,请听小
  • 10-13 2023年小学学会感恩(通用9篇)
    答谢词能够传递我们内心的感激和感谢之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答谢词的写作需要注意情感的流畅和感激之意的表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答谢词范文,希望能够
  • 10-13 实用财务三方协议范文
    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凝练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把握住关键要点,写出精彩的开场白呢?下面是一些优秀开场白的案例,希望
  • 10-13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模板8篇)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在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获奖的工作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积极的影响。教师读书心得体
  • 10-13 新时代好少年个人事迹(模板8篇)
    爱国标语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爱国力量的有效方式。有哪些技巧可以让爱国标语更有力量地传达出来呢?面对时代的召唤,以下是一些激励人心的爱国标语,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