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优质10篇)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优质10篇)

时间:2023-10-13 06:23:37 作者:温柔雨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优质10篇)

通过学期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亮点,增强自信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篇一

分泌( )沁园春( )百舸( )

坎坷( )拜谒( )遏制( )竭力( )

挥斥( )干坼( )遒劲( )酋长( )谩骂( )散漫( )花蔓( )惆怅( )稠密( )绸缪( )寥廓( )峥嵘( )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文学常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雨巷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 )彷徨( )彳亍( )颓圮( )舷梯( )娴熟( )悬崖勒马( )弦外之音( )按捺( )刚毅木讷( )方凿圆枘( )静谧( )猕猴( )所向披靡( )奢靡( )矫揉造作( )繁衍( )挑衅( )

2、成语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再别康桥

青荇( )长篙( )蒿里行( )枯槁( )

浮藻( )缫丝( )漫溯( )晦朔( )

斑斓( )阑干( )波澜( )笙箫( )

萧瑟( )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篇二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

右图给出对于不同大小a所表示的函数图形:

可以看到对数函数的图形只不过的指数函数的图形的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因为它们互为反函数。

(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2)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

(3)函数总是通过(1,0)这点。

(4)a大于1时,为单调递增函数,并且上凸;a小于1大于0时,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并且下凹。

(5)显然对数函数。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篇三

一、“”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发生的原因

(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2)具体原因:

l对党和国家及国际形势做出的错误判断

l被林彪和江青集团所利用

l国家政治生活不正常,存在严重的个人崇拜现象

l人们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观念

2、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

(1)红卫兵运动对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

l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公民基本权利及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

l刘少奇冤案

(2)造反派全面夺权对民主和法制的空前践踏及危害

l“一月风暴”上海夺权和全面夺权——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l造反派之间的激烈争斗、武斗——加剧了社会混乱,生产、生活得不到基本保证,

社会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l全国人大无法正常召开——实际上剥夺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民主政治权力

l“砸烂公检法”——严重破坏法制

二、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

1、民主法制恢复发展的历史条件

(1)的深刻历史教训(社会条件)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和平反冤假错案(政治条件)

2、全面立法与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1)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各项法律的制订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制度化、法律化

1、重新召开“两会”:各级人大和政协会议

2、“十六字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3、《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选举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篇四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易错现象:

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篇五

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美、法、德确立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是适合各国国情的,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核心是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

2.1832年议会改革,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3.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两者相互制约。

4.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787年宪法》,其中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联邦政府结构中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5.“三权分立”下总统(行政)、国会(立法)、法院(司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

6.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存在种族歧视。

8.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9.法国民主共和制下,总统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10.德意志统一的方式是王朝战争。

11.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2.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权利很小。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篇六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法英德工人运动——阶级基础

(4)马克思、恩格斯所作的努力——主观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课本85页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二、巴黎公社

1、背景:

2、巴黎公社的性质:无产阶级专政

3、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4、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原因

(1)主观原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乘胜追击,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2)客观原因: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3)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然是符合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巴黎公社具有偶然性)

5、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篇七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易错现象:

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篇八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积极作用: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含义:严禁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

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篇九

(1)细胞周期:指连续_细胞,从一次_成时开始,到下一次_成时为止。

(2)有丝_

_期的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_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_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_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_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_式不同。

(3)减数_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_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_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_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_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_减数_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

_

。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

_

。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

_

忆点:

1、减数_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_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_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_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_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篇十

36、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3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8、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3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其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0、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4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反复利用的特点。

4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45、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46、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7、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8、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49、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50、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