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质17篇)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质17篇)

时间:2023-11-24 11:41:20 作者:BW笔侠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质17篇)

教案是教师进行备课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反思和优化的重要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伴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每组准备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小盒,投影。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1、师: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

抽生回答。

2、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一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2)求做长方体排气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3、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求长方体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2)挖出的'这些土能垫多长、多宽、多高的领操台,是求这个领操台的什么?

4、如果求火车的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动手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6个同样的小盒子,设计一个包装盒。

设计的包装盒要美观、大方、实用。

尽可能地节省材料。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用多少纸板。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

(2)汇报交流。

1、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3、练习四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

4、练习四第5题:通过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

5、练习四第7题:使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两个图形的体积。

6、练习四第8题:注意要把4厘米化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练习四第2、6、9、10题、实践活动。

练习四。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第8题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调整板书内容)。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学生尝试。(抽生板演)。

(2)分析、交流。

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x)=28。

8+x=14。

x=6。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

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

学生练习并交流。

3、小结: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只列方程不求解。

(1)有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00㎡,宽是40m,长应是多少米?

(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练一练:列方程解应用题。

(1)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长30米,游泳池宽多少米?

(2)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纸片的底边长6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块梯形草坪的面积是30平方米,量得上底长4米,高6米,它的下底长多少米?

(学生练习并交流。)。

3、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布置作业:练习册。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本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实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出示儿童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分别出示儿童乐园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小火车、缆车、青蛙跳等等)。

(同时出示6个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比划。

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

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分类方法)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揭示课题:像上面这三种(即缆车、小火车、青蛙跳)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像下面这三种(即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变换:平移和旋转。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判断下面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件演示)。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情景:(边叙述边出示小兔搬家图)下面就跟着杨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地上看看吧。看,来了三只--小兔子。原来它们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小兔子们觉得有些累,就停下来休息。(分别出示3段录音)。

一只小兔子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第二只小兔子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子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结合画面指一指,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在左边的小房子图上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小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几格呢?(动态演示)。

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3)练一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想的?

这幅金鱼图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你是怎么看的?这幅蘑菇图呢?〖同时出示金鱼图(向左平移6格)、松树图(向上平移5格)、蘑菇图(向下平移6格)及相应的填空题,学生先汇报,教师在电脑上完成填空。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画出线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你们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出示格子纸上的线段图,要求是向右平移6格)。提问:这是一条......?(线段)。

(2)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3)学生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业)。

3.游戏:走迷宫。

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有兴趣吗?(出示图)我们来看,图上有猫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物,猫只能横着走或竖着走。你能帮猫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吗?先试着画画看。

指名学生汇报是怎样帮猫设计路线的。指出: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猫先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再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多请几个学生汇报,也可让学生同桌之间说说,关键是说的面要广)。

你认为哪条路线能使猫最先抓到老鼠?为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然后再汇报。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本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实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出示儿童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分别出示儿童乐园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小火车、缆车、青蛙跳等等)。

(同时出示6个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比划。

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

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分类方法)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揭示课题:像上面这三种(即缆车、小火车、青蛙跳)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像下面这三种(即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变换:平移和旋转。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判断下面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件演示)。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情景:(边叙述边出示小兔搬家图)下面就跟着杨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地上看看吧。看,来了三只--小兔子。原来它们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小兔子们觉得有些累,就停下来休息。(分别出示3段录音)。

一只小兔子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第二只小兔子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子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结合画面指一指,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在左边的小房子图上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小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几格呢?(动态演示)。

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3)练一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想的?

这幅金鱼图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你是怎么看的?这幅蘑菇图呢?〖同时出示金鱼图(向左平移6格)、松树图(向上平移5格)、蘑菇图(向下平移6格)及相应的填空题,学生先汇报,教师在电脑上完成填空。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画出线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你们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出示格子纸上的线段图,要求是向右平移6格)。提问:这是一条。?(线段)。

(2)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3)学生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业)。

3.游戏:走迷宫。

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有兴趣吗?(出示图)我们来看,图上有猫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物,猫只能横着走或竖着走。你能帮猫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吗?先试着画画看。

指名学生汇报是怎样帮猫设计路线的。指出: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猫先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再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多请几个学生汇报,也可让学生同桌之间说说,关键是说的面要广)。

你认为哪条路线能使猫最先抓到老鼠?为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然后再汇报。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为大家整理的13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观察物体(2)。

教材第2页例2。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第2课时课型新授。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一、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教学设计。

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2.。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旋转教学设计。

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幻灯片、课件。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板书设计: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欣赏设计。

教材第7~11页。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都是立体图形。

2、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不是有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实施

(一)、长方体的认识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

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点。(板书:顶点)

(2)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教师说出顶点、面、棱的名称,学生迅速在学具上指出。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让学生指出长方体上的3组相对的面。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分组测量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

教师:由相对的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可以进一步知道,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怎么样?

师生共同验证同学们的发现。

课件演示:

长方体6个面的形状,上下、前后、左右面相等。

(2)棱的认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

教师:你认为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长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可以分成几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通过以上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

讨论后,学生汇报,教师用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

展示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顶点的认识。

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请你们按照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指名说出数的结果。(板书:8个顶点)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见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站在任何角度观察,我们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在画长方体时看到的3个面画实线,另外3个面用虚线画。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启发学生说出:只要量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

(2)归纳。

我们把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课件出示)

(二)、正方体的认识

教师:这个立体图形叫正方体。现在我们从面、棱、顶点来研究它。请大家拿出正方体纸盒来研究。

(1)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这些面有哪几个面是相等的?

(2)正方体一共有几条棱?这些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4)正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课件演示:

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3、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巩固反馈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布置作业

p32第6、7题

五、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作文五年级

今年我生日的时候,妈妈没有送我炫酷的玩具,也没有送我新出的文具,而是给我买了一个太阳能电子表。它是我最心爱的宝贝。

这个太阳能电子表全身呈深蓝色,身长约27厘米。表带很宽,橡胶材质,佩戴着非常舒适。圆形的表盘比啤酒瓶瓶盖大一圈,周围镶着一条金黄色的金属钢圈,钢圈上雕刻着许多图案,有星星、叶子、陨石、地球、卡通英雄等等,一个个图形栩栩如生。一按表盘上的按钮,屏幕就会亮起蓝光,这蓝光仿佛让我看到了深幽的宇宙,引起我的无限遐想。

我的这块手表功能可多了,定时、看时间、照明、计时……自从有了它的陪伴,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规律。每天早上6:40,我的手表总会唱起动听的歌,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起床的时间到了,快起床!”伴随着动听的歌声,我起床去迎接新的一天。每当我玩得忘记写作业时,它会提醒我:先写作业再玩。每天晚上九点一刻,它就会响起晚安铃提醒我睡觉,伴我进入梦乡,让我有充足的精神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每天,我看着秒针、分针在表盘里不停地走着,就有一种紧迫感,因为我知道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而且一去不复返。看着手表上的时间,我不仅懂得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懂得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于是我勤奋读书,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同学们都非常地紧张,只有我淡定从容,因为我平时就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做好了充分的复习,所以我胸有成竹。果然,期末考试中,我各科的成绩都得了“优”,这里可有电子表的一半功劳哦!

我爱我的太阳能电子手表,是它让我懂得了珍惜时间。

文档为doc格式。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计算(每题2分,共12分)。

1.1.5×1.3×42.2.7+3.1+2.9+3.3。

3.25-4.9-6.14.3.5×4.8+2.2×2.4。

5.131+132+130+1296.(13+5.2)÷1.3。

二、填空(每空3分,共21分)。

下面是李小明上学期数学作业成绩记录,把这些成绩分类整理,填入下表。

优良优优良优良良中良优良优良。

优良良优良中良良优良优良优良。

良中良良优良良优优良优良优良。

良优良优优良优良优优优良优良。

1.成绩是()的次数最多。

2.成绩是优的次数比成绩是良的`次数()()次.

三、应用题(第1题每小题4分,第2,3,4,6,7,8题各6分,第5题每问5分,第9小题9分,共67分)。

(1)男生平均身高是多少米?

(2)女生平均身高是多少米?

(3)全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米?

6.一种抽水机4台8小时抽水192吨,平均每台每小时抽水多少吨?

7.食堂三月份烧煤1.84吨,比四月份多烧煤0.36吨,平均每月烧煤多少吨?

9、某汽车厂2001~汽车产量如下:

单位:辆。

五年级的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填空题(1-4每题1分,第5小题3分,共7分)。

1.7.20.63的积里有()位小数.

2.由7个1000,9个0.1和3个0.01组成的数是().

3.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倍.

4.8.60.72=()7.2。

5.把0.836扩大成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是(),小数点向()移动了()位.

二、口算题(12分)。

0.75=0.081000=0.16.7=1.60.5=。

2.54=0.740.4=7.53=3.740=。

0.80.6=0.050.08=801.25=0.137=。

三、简算题(每道小题4分共16分)。

1.2.412.5=。

2.9.43101=。

3.3.412.5+6.612.5。

4.0.1259.30.8。

四、计算题(1-2每题2分,3-4每题3分,5-8每题4分,共26分)。

1.用竖式计算.18.2534=。

2.用竖式计算.9.354.2=。

3.用竖式计算.15.079.8=。

4.用竖式计算.7.020.56=(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81.250.69.3。

6.153.6+4.83。

7.98.422.5-83.7。

8.7000.342.9。

五、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5分共15分)。

1.38.62的4.5倍是多少?

2.把7.2与9.5的'积扩大30倍,结果是多少?

3.4.25与0.9的差乘以0.8,结果是多少?

六、应用题(每道小题6分共24分)。

4.新明小学的操场宽45.5米,是长的一半,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口算。(另卷共6分)。

二、填空题。(第7题4分,其余每空0.5分,共13分)。

1、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用()计算比较简单。

2、的积是()位小数,如果2.35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把0.5改为()。

3、4.0320.8的积是()位小数,的积是()位小数。

4、由7个1,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数是(),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5、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倍。

7、根据,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积。(4分)。

4.42.1=()0.440.21=()。

0.924=()×()92.4=()×()。

8、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3.3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三、判断题。(5分)。

1、7.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7.6。()。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0.7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4.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5.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6.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7.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五年级的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填空。

1、3个0.1可以看成30个(),0.15可以看成()个()。

2、一盒月饼有6个,共46.8元,每个月饼多少元?这是一道求()的'题,可以用()方法计算。

3、用竖式计算18.96中,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为什么5要商在百分位上?

4、一盒鸡蛋有12个,共11.4元。平均每个鸡蛋多少元?估一估每个鸡蛋大约是()但不超过()元。理由是。

5、这四个空,都是利用的()的规律,被除数与除数()乘或除以()的数()除外,()不变。

7.50.05=()5。

5.1()=510425。

0.150.3=()3。

7()=700035。

6、30分=()时。

0.15元=()角()分。

23分米=()米。

0.25吨=()千克。

403分米=()米。

0.05米=5()。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7.7995。

42.5。

3.213。

5.40.12。

1.082.7。

58.84.2。

三、解决问题。

1、重阳节快到了,爸爸准备买些优质鸡蛋送给外公外婆。

(1)80个优质鸡蛋共重4.96千克,平均每个优质鸡蛋重多少千克?

(2)爸爸买80个优质鸡蛋共花了96元,平均每个优质鸡蛋多少元?

2、蜗牛1分钟爬行8.2厘米,照这样计算,蜗牛爬行61.5厘米需要多少分?

3、妈妈买了4.5千克西红柿,给售货员20元,找回6.5元,每千克西红柿多少元?

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测试

填空题。

1.把6.5+6.5+6.5+6.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2.5.2×2.78的'积有()位小数,3.06×5.07的积有()位小数。

3.5.9807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4.根据35×16=560直接在括号里填数。

3.5×16=()0.35×1.6=()3.5×1.6=()。

16×0.35=()0.16×3.5-()0.35×0.16=()。

5.帮“”、“”或“=”找家。

45×0.87455.65.6×1.9。

9.5×1.029.512.4×0.0512.4。

1.245×1.22.34×10.423.4×1.04。

6.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0.75×0.4)=×(×)。

6.3×2.4+2.4×3.7=×(+)。

(8-0.8)×1.25=×-×1。

7.比3.5的8倍多2.5的数是()。

8.要使25×15的积等于3.75,需给25和15添上小数点。有()种不同的添法。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教具、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试题

一、填空题(1-4每题1分,第5小题3分,共7分)。

1.7.2×0.63的积里有()位小数.

2.由7个1000,9个0.1和3个0.01组成的'数是().

3.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倍.

4.8.6×0.72=()×7.2。

5.把0.836扩大成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是(),小数点向()移动了()位.

二、口算题(12分)。

0.7×5=0.08×1000=0.1×6.7=1.6×0.5=。

2.5×4=0.74×0.4=7.5×3=3.74×0=。

0.8×0.6=0.05×0.08=80×1.25=0.13×7=。

三、简算题(每道小题4分共16分)。

1.2.4×12.5=。

2.9.43×101=。

3.3.4×12.5+6.6×12.5。

4.0.125×9.3×0.8。

四、计算题(1-2每题2分,3-4每题3分,5-8每题4分,共26分)。

1.用竖式计算.18.25×34=。

2.用竖式计算.9.35×4.2=。

3.用竖式计算.15.07×9.8=。

4.用竖式计算.7.02×0.56=(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81.25×0.6×9.3。

6.15×3.6+4.83。

7.98.42×2.5-83.7。

8.700×0.34×2.9。

相关范文推荐
  • 11-24 师恩难忘的教案设计(优秀19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准备充分,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 11-24 疫情防控消毒消杀培训总结(优秀19篇)
    通过培训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分享成功案例,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培训工作总结是对培训活动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改进培训方案
  • 11-24 睡前童话故事(模板20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创作性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文字展示作者的个性和情感。接下来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它们在思想深度和表达方式上都有一定的独特之处。小老鼠们你推我
  • 11-24 劳动节热爱劳动班会教案(精选14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内容,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学会热爱领袖的真挚情感。二、游戏目的。1、发展学生全身协调能力和快速奔跑能力及增强上肢下肢力量。2
  • 11-24 秋雨七年级(实用16篇)
    优秀作文有时需要融入一些独特的个人经历或感悟,以使文章更具个性和魅力。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学习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提到夏,有人欢喜
  • 11-24 出游爬山活动的策划书(模板19篇)
    编写策划书需要注意语言简练、逻辑严密,以便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想法。阅读策划书范文可以让我们对策划书的结构和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 11-24 公路收费站第一季度的工作总结(热门19篇)
    月工作总结是每个月结束时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在下面给出了一些详实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对大家撰写工作总结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11-24 入股合同协议书ktv入股合同协议书(优秀18篇)
    合同协议是各方在一项业务活动中遵循的一种约定规范,以保障双方的利益。以下合同协议范文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撰写合同协议,仅供参考之用。为使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
  • 11-24 父爱的心得(专业15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体悟,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和总结,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和
  • 11-24 秋季学期体育工作计划本学期体育计划(专业20篇)
    在学期工作计划中,我们可以列出每个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具体计划,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业。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学生的学期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