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热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汇总19篇)

最热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汇总19篇)

时间:2023-11-02 16:30:31 作者:梦幻泡 最热初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汇总19篇)

在学习中,及时进行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范文的阅读,提高自己的知识点总结能力,写出更加优秀的总结文章。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13、兔: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和尾四部分。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14、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的植食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15、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16、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17、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1)概念: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1、植食动物: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消费者,如兔、牛等

(2)类型

1、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消费者,如狼、狮等

2、杂食动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费者,如棕熊等。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

(2)组成: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

(3)动物的作用:在食物链中,动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同时也可能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是食物链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多条食物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

2、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由于生物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

1、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动物对植物生活影响:

(1)积极影响: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2)不良影响:如: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引起水体透光程度降低,影响浮游植物的分布和光合作用;蝗虫和害鼠危害农作物。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1、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2、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3、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著作《物种起源》,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自然选择的过程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一、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一、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4)有鳍游泳:(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5)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

6)体内有鳔,能调节身体比重,在鳍协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7)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形态:鳃丝呈细丝状。

3.观察鳃颜色: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构:有鳃弓、鳃丝、鳃耙组成。

腔肠动物:海葵、珊瑚等。

软体动物:乌贼、河蚌等。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1、概念:人体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中轴骨:位于骨骼中央部位,包括颅骨、椎骨、肋骨和胸骨。

2、分类附肢骨:位于骨骼外围部分,包括肢骨和带骨两部分。肢骨构成上肢骨和下肢骨;带骨连接四肢和躯干。

二、骨骼肌

1、组成: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2、分类: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1、形成:运动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运动。

2、调控:骨骼肌的收缩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3、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

(1)任何一个运动都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例如: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部屈伸由两组肌肉群共同完成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

1)概念: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行为,又叫本能行为。

2)特点:1、所有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

2、是动物出生后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应。

3)举例: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哺乳动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概念: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2)意义: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3)特点:

1大多数动物都具有学习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有较大的差异。

2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当同一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4,不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但是维持某些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的'是维生素。

5,缺维生素a得夜盲症(傍晚看不清东西),应多补充玉米、胡萝卜、深色蔬菜。

缺维生素b得脚气病。

缺维生素c得坏血病(牙龈出血),应多吃新鲜的果蔬。

缺维生素d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7、糖类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口腔;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胃;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小肠;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酶(万能消化液),因此三大营养物质的主要消化场所是小肠。

8、男性主要生殖器官: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输卵管:精子、卵细胞相遇形成受精卵的场所。

初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

1、显微镜所看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总数越少(大暗少)。

2、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

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清水;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二者均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为了更好观察细胞结构。

4、动植物细胞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的绿色部分、一般在叶片中才有、当然部分茎也有)。

5、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膜、核、质)光合作用的器官是叶、场所是叶绿体;动物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液泡:存在酸甜苦辣等物质。

初二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 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 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的定义: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就叫做遗传信息。

二、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有12对。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分裂: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生物体的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分裂:(细胞核)先由一个分裂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有一个(细胞核),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号: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g-f。

4.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2、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

1.区分:浸没、浸入、浸在、没入;。

2.。------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决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物理学习方法技巧。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初二生物考试知识点总结202

1、青蛙的前肢短小,可以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2、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以辅助呼吸。

3、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大鲵、蟾蜍、蝾螈。

4、大鲵又叫娃娃鱼,终生有尾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5、两栖动物的特征: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2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

6、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7、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8、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9、蜥蜴的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卵的外面有卵壳保护。

10、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分的依赖,是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11、爬行动物的特征: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2用肺呼吸、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2、爬行动物举例:海龟、鳖、蛇、鳄鱼等。

土壤中的微生物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本文就土壤中与农业有关的微生物的类型及作用作简单的介绍。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另外,土壤表层或耕作层中及植物根附近微生物数量也较多。土壤中的渐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而且种类多,它们多数是异养菌,少数是自养菌。放线菌的数量仅次于细菌,多存在于偏碱性的土壤中,主要是链霉菌属、诺卡菌属和小单孢菌属等。放线菌虽然数量比细菌少,但由于其菌丝体的体积比单个细菌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所以在土壤中的生物量也相近于细菌。土壤中的真菌各种类型都有,但以半知菌类为最多,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中。土壤中的藻类数量远远少于上述各类,主要有绿藻、硅藻等。土壤中的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异养型的,主要是纤毛虫、鞭毛虫、根足虫等。上要是纤毛虫、鞭毛虫、根足虫等。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些对农业有害。如反硝化细菌,能把硝酸盐还原成氨散失到大气中,降低土壤肥力。但多数是对农业有益的。

2.1合成土壤腐殖质

腐殖质是一种黑色的胶状物质,它常与矿物质颗粒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类型,对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响。腐殖质的形成,是由一些异养的微生物,如某些腐生细菌,把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和有机肥料分解,然后再重新合成的。当土壤温度较低,通气差时,嫌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腐殖质合成速度加快,并得到积累。

2.2增加土壤有机物质

每当温暖多雨季节,在潮湿的土壤表层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具有光合色素,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成为自身的蛋白质,当这些细菌死亡和分解后,其氮素即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并使土壤中积累很多氮素。

2.3促进营养物质的`转化

在土壤温度高、水分适当、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土壤中的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腐殖质分解,释放出其中的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硝化细菌能把有机肥料分解产生的氨转变为对植物有效的硝酸盐类。磷细菌分解磷矿石和骨粉,钾细菌分解钾矿石,把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磷和钾转化为能被植物利用的形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吞食土壤中的细菌、单细胞藻类、真菌孢子和有机物残片等,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起着明显的作用,并促进了物质的转化。

2.4其他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除了上述的几个作用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有益之处。如土壤中的真菌有许多能分解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真菌菌丝的积累,能使土壤的物理结构得到改善。放线菌能产生抗生素。如我国使用的“5406”是由泾阳链霉菌制成的。总之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初二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总结

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是胚乳,因为胚乳内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2、将胚的各个部分(胚芽,胚轴,胚根)都连在一起的是胚轴。

3、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

4、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环节:

(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具体实例的识别

皮肤、粘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对人体的保护作用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患天花的人不会再得天花病,就属于特异性免疫。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健康的定义: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4)生活方式还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1、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3、生物多样性的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4、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初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由轴突和树突组成。而轴突或树突以及套在其外面的髓鞘则组成了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则称为神经末梢。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在中枢神经部分,由细胞体构成灰质,又神经纤维构成白质;在周围神经部分,由细胞体构成神经节,由神经纤维构成神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即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而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就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果反射弧不完整或反射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不完整,则反射不能发生。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周围,内有向上和向下传导兴奋的神经纤维,将脊髓的各部分和脊髓与脑相联系。脊髓的主要功能是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

由前根(运动神经纤维)和后根(感觉神经纤维)在椎间孔处合成为一条脊神经。人体的脊神经共有31对,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肌肉和皮肤里,将人体的大部分器官和脊髓联系起来。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大脑分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左半球控制右躯体的活动,右半球控制左躯体的活动。大脑皮层是灰质,位于大脑半球表层,表面有许多隆起的回和凹陷的沟,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达2200平方厘米)和神经原数量(达140亿),从而成为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重要的神经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大脑白质位于大脑皮层以内,由神经纤维构成,主要联系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联系大脑皮层与小脑、脑干、脊髓。

小脑主要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与各种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等)有关。脑神经12对,分布于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等处。

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北雁南飞等。反射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较高级的神经活动。如望梅止渴、老马识途、谈虎色变等。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使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即可使无关刺激变为条件刺激(或信号刺激),从而由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也会消退。条件反射提高了人和动物的适应能力。

人与动物都有因具体刺激而引起条件反射,人类还特有因抽象的语言、文字刺激而引起的条件反射。

(1)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

(2)注意休息和睡眠,睡眠时间不少于小时。

(3)注意科学用脑,勤于和善于用脑。

(4)合理安排作息制度。

(5)不吸烟,不喝酒。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分为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内容物分为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角膜含有丰富的感觉、痛觉神经末梢,对异物刺激特别敏感,还具有聚光作用;巩膜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虹膜中间是瞳孔,能调节光线进入眼内的多少;睫状体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变化,使远近不同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为眼球提供营养;视网膜含有丰富的感光细胞,具有感光作用。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近视眼,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时间管理,使远处的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配戴合适的`凹透镜。

假性近视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体内的肌肉不能放松造成的,视力可恢复正常。

(1)预防近视:就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2)预防沙眼。

三要。

即坐姿要端正,眼与书本的距离不少于33厘米;

要坚持做眼保健操;

学习一小时左右,要向远处眺望几分钟。

四不看。

即不躺着看书;

不在强光下看书;

不在弱光下看书;

不边走边看书。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结膜引起的,靠接触传染,因此不要与患者共用毛巾,不用脏手擦眼等。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耳廓和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和内耳(前庭、半规管、耳蜗)。

耳廓能收集声波;外耳道能传导声波;鼓膜和听小骨都能传递和扩大声波;鼓室充满空气;晕船或晕车主要是由于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引起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引起神经冲动。

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不要用尖锐器物掏挖耳屎,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2)遇到巨大声响应张口,或当闭嘴的同时用双手堵住耳朵,以免震破鼓膜。

(3)咽喉有炎症时,用食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中耳炎。

(4)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避免感染。

初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

3,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连续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出现血尿、蛋白尿说明肾小球病变;尿多、糖尿病说明肾小管病变。

5,尿液的成分:水、无机盐、尿素。

8,简单反射:生下来就有得先天性反射,神经中枢是脊髓。

复杂反射:经过后天经验积累形成的反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9,视网膜:可以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是视觉反射的感受器,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耳蜗:可以感受声音信息,是听觉反射的感受器,听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过度变凸使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

纠正:配戴凹透镜。

11,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初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

1、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集中的dna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2、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4、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6、病毒的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7、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8、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制造新病毒。

初二生物重要知识点初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

1、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就不能流行。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4、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组成是皮肤和黏膜,功能是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杀菌的作用。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组成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病菌,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功能是产生抗体,抵抗抗原。

5、抗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而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具有专一性。

6、免疫的功能是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7、药物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不论哪种药,在使用前都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8、当遇到某人溺水或触电等危险时,应先拨打“120”紧急呼救,然后必要时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常用的是口对口吹气法,吹气次数每分钟15---20次,胸外心脏挤压每做一次人工呼吸4—5次心脏挤压。

9、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儿童青少年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10、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称“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初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

3、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连续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出现血尿、蛋白尿说明肾小球病变;尿多、糖尿病说明肾小管病变。

5、尿液的成分:水、无机盐、尿素。

11、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相关范文推荐
  • 11-02 优秀校园感受论文范文(17篇)
    优秀范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各种文学形式和文体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希望可以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在我四年的校园生活中,有高兴的事,有伤心的
  • 11-02 热门网络协议的书(案例17篇)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协议起着明确交易条件、规范行为的作用。下面是一些经过专业律师审查和修改的合同协议示例,供大家参考。职责——提供乙方代销网店网上产品的权限(包括
  • 11-02 优质幼儿园中班班级情况总结范文(18篇)
    幼儿园中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探索、发现和创造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日常活动安排,供大家参考。本学年中班教研组共有
  • 11-02 2023年做合格教师心得感悟大全(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记住和巩固所学和所做的事情,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其中涵盖了不同方面的思考和反思,希望对大家有
  • 11-02 热门地理教学个人总结大全(17篇)
    个人总结不应仅限于成功和高光时刻,也应包括失败和挫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这些个人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地理新教材从“以学
  • 11-02 专业笨狼的心得体会(通用22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提炼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情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实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1-02 优质纪律委员工作总结(案例19篇)
    月工作总结提醒我们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如何规划时间、提高效率,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 11-02 精选防溺水教育心得体会大全(21篇)
    在工作、学习、旅行等各个领域,都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成长和体验。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深入思考和动人情感。
  • 11-02 实用比赛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心得(汇总13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过程及结果的全面评估,既要看成绩,也要看过程。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活动总结实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海南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观后感班级:一
  • 11-02 琐记读后感(模板20篇)
    读后感是一种情感的呈现,通过文字的方式将感受传递给读者,引发共鸣和思考。以下是一些读者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