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最新农业系统演讲(实用10篇)

最新农业系统演讲(实用10篇)

时间:2023-10-07 11:37:08 作者:GZ才子 最新农业系统演讲(实用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农业系统演讲篇一

今年以来,农业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发改委中心工作,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勤奋工作,提高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与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了项目工作

20xx年,农业科紧紧围绕工作中心,在领导的指导下,积极做项目,广泛收集项目信息,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争取项目和投资。经过努力,已争取到和已落实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国债项目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资近4789万元。到目前为止争取到国家资金4789万,其中污水处理工程2680万,盛泰热力供热项目150万,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100万,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项目300万,农村泥草房改造项目725.2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133.8万,退耕还林荒山荒林造林项目500万。

1、固定资产投资

截止到11月份农业项目共计85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33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3%。各局各乡镇都能够按照计划完成当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并且大部分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各乡镇中完成投资情况较好的有东涌镇、农业局,均比同期有显著增长。

2、农村经济建设

20xx年预计粮食产量达到12万吨,比计划任务的8.5万吨增产29%;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到4.28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5520元增长8%。依托各乡镇产业布局建立了4200公顷绿色优质大米生产基地、350公顷杂粮杂豆基地、300公顷烟叶基地、100公顷辣椒基地、1000公顷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200公顷苹果梨精品生产基地。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恒兴牧业生态种猪养殖基地、大连华都肉鸡深加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全市建成生猪年出栏3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有41个,肉牛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有42个。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3、节能减排以及小城镇建设

节能减排为推进我市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今年以来,紧紧围绕“节能攻坚、全民行动”这一主题,因地制宜,积极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把节能减排工作贯穿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20xx年污水处理厂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80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880万。并将污水处理厂项目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续建工程作为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备选项目。

4、泥草房规划建设

为了确保我市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取得实效,扎扎实实推进边境“泥草房改造工程”,全市各乡镇和职能部门按照会议的部署要求,认真组织起来,切实把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纳入城乡统筹发展大局,按部就班,精心落实,依次开展了组织动员、调查摸底、建档造册、组织实施等项工作。20xx年,农房改造申报户计1270户,其中:一般户435户,困难户325户,边境户487户,归侨户23户,目前已全部完工。申请中央专项资金669.6万元,省专项资金617.7万元,地方债券107.5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20xx年计划改造农房1260户。

5、扶贫开发项目

20xx年我市有22个扶贫项目列入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包括示范项目3项),项目总投资额为2357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090万元。20xx年扶贫项目26项,其中包括村道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治理、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总投资1860.6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768万元。

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及资源结合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完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及资源结合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牵头农业项目组织做好农林水项目推进工作。强化投资和项目基础工作,按照项目推进机制,组织协调项目谋划储备、前期推进和建设调度等工作。

加强项目争取及监管工作。会同农业、水利、畜牧、林业等部门继续加强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污水治理、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千亿斤粮食产业工程等其他项目的争取工作,争取在资金额度上有所增加,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实施监管工作。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20xx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忙于应付面上工作多,探讨深层次问题不够;忙事务性工作较多,调查研究不够;忙于自身工作较多,科室间协调不够等等一些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加以改进,以适应当今金融危机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和改革工作的需要,当好参谋助手,提供好服务。

二、明年工作安排

(一)加大跑项目争资金工作力度,争取实现新的突破以创新创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尽全力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资金,确保重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会,积极争取的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库建设,深入完善取得实质性进展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重大项目早日投资建设。

(二)多深入、勤指导,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实行项目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明确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强化科学决策和监督管理。对重点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申报,要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及资源条件合理性、可行性出发,集中规划,统一安排。加强项目储备,建立完善项目库。严格按照“四制”要求管理项目,协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所有在建项目进行经常性的审查和监督,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

(三)加强自身建设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按照我市“争先创优活动”的要求,继续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切实提高政治素养、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对发展和改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农业系统演讲篇二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家乡之振兴而学习。

最近两天,我们四年级同学刚刚学习了七册第25课,课文题目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是我们当代小学生共同的心声。这句话也成了一句我们时代的格言,它还包含了一个富有情趣的故事呢!

在1910年的一天上午的品德修养课上,当时的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你们为什么而读书?”顿时,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同学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接着有的纷纷说出:“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为父母而读书。”也有的说:“为了给自己的将来找条出路,为了能发财致富而读书。”还有的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而读书……”

此时此刻,只有12岁的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平时善于口语交际的他却没有抢着发言。校长注意到了,连忙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少年周恩来回答。这时他冷静地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远大的抱负和宽广的胸怀!于是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周恩来,请你再说一遍,你究竟要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周恩来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当时博得了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同学们,周恩来96年前说的这句话,我们也要牢记在心。他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回答呀!这就是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远大志向。他和古今中外许多伟人一样,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他小时候读书时,看到旧中国贫穷落后,中国人处处受欺负,受压迫的现状,他就确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且用刻苦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发愤读书,他为全中国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崛起鞠躬尽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受世界人民尊敬的一代伟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回答啊!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远大志向。后来,周恩来说到做到,1917年以优异成绩从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又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强国之路。据说,周恩来60年代初的一天来到我们奉节视察工作,在奉节县政府与县领导座谈时,县委侯荣卿书记把剥开的大菜园夔柚放在桌子上,周总理看到当时奉节正在遭受三年大旱,人民生活有困难,对桌上的夔柚一动也没动,但在离开奉节县城,走到大南门一家茶馆门口时,只见一位老人把几本古书放在凳子上出售,周总理在百忙中还掏钱买了一本。周总理尽管日理万机,为了富民强国,在旅途中还买书细读。他真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成为全中国人民爱戴的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外交家。这与他在少年时代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分不开的。可见,一个人要从小胸怀大志,多读书,读好书,长大才能展翅飞翔。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21世纪一个大有作为的改革年代,知识爆炸的时代,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我们在场的少年儿童都是三峡库区的孩子,其中也包括我们少数留守儿童,都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振兴家乡的希望,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从小立志,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好信息知识的基础,争做合格接班人。

同学们,我们这三千六百多名学生,生活在辽宁小学这块优美的校园环境内,一定要争气,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相互尊重,学会创造。特别是本学期已经即将进入期末复习阶段了,我们一定要听校长和老师的教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要为中华继续之崛起而读书,为家乡库区之振兴而学习,在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带领下,用我们勤劳的双手,为创造辽宁小学更加光辉灿烂,更加和谐的美好明天而勤奋努力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农业系统演讲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来自**,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情洒农技心无悔》。当我满怀豪情拿着分配工作文件,第一次走进**县农技中心的时候,我的眼前一愣:破旧不堪的老式楼房,笨重陈旧的办公桌椅、简陋的办公设施……这一切犹如-一盆凉水浇到我身上,让我的心一下凉到极点。先干着看吧,以后再想办法,我只有一边安慰自己一边开始了工作。弹指一挥间,八年过去了,我还在这里。从最初只想捞一个铁饭碗的想法,到如今深深爱上这份光荣的事业;从嫌弃农技工作位不高、权不重的抱怨,到如今全身心的投入;从曾经由于待遇差有过跳槽的念头,到今天心甘情愿地坚守这份清贫。我动摇过、抱怨过,也灰心过、迷茫过!也许您要问,是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让我对农技推广事业的感情与日俱增,历久弥坚?是这样的一些人,一些恪守着生活的清贫,却对事业有着执著追求的人鼓舞了我。他们,就是我县农技推广战线上的辛勤工作者们!从他们的身上,我读懂了什么叫爱岗敬业,学会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从他们的身上,我学会了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守得清贫,远离诱惑。用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让浮躁的灵魂得以平静,让我的精神家园四季如春!副主任xx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一心扑在农技推广这个艰苦而又辛劳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八年。立足于田间地头,他是一介农夫,顶烈日,冒严寒,用满是老茧的双手,为农技推广摘取一串串珍贵的试验数据;苦守于清灯寒窗下,他是勤奋学者,博学慎思,废寝忘食,用装满智慧的头脑,为农民构思着一个个合理的耕耘计划。在他的心中,工作永远排在第一位。冬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给故郡乡孙候村村民进行小麦越冬管理技术培训讲课,手机铃声响了,拿起手机,听筒里传出弟弟心急火燎的声音:“快,咱妈心脏病犯了……”“知道了!”放下电话他又声情并茂地给农民讲起了课。等他讲完课赶回县城到医院时,母亲刚刚从抢救室里推出来,几十年从未和他红过脸的弟弟第一次大声训斥了他。“是啊!天下那个儿子不是妈妈的儿子,对不起,妈妈,请您理解儿子吧!”望着母亲清瘦的脸庞,他感到自己的确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儿子。然而面对广大农民群众这一衣食父母,他却问心无愧。“让农民增收是咱农技人员的天职!”张主任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二十八年来,他十五年在基层蹲点,**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留下了他的脚印。我县八角庙村小麦亩产由256公斤提高到450公斤,成为全省有名的良种繁育示范村。龚刘村粮食单产连续多年超过“吨产”,受到省农业厅表彰奖励。西塬村上千亩大棚西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被宝鸡市政府授予“一村一品”示范村……这来自不易的荣誉和奖励,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二十八年来,他承担过136项试验,引进农作物新品种28个,撰写调查报告82份,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205篇,下乡开展技术培训讲课216场,起草生产建议、管理意见、论证报告等材料680多份,荣获部、省、市科技成果奖21项。这一组组数字是枯燥的.,但却是他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记得有一次,他在安乐镇讲课返回时,天气突变,雨雪交加,他受凉染上风寒,落下了面部神经麻痹的后遗症,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有人笑他傻,有人笑他寒酸,有人甚至不理解给他冷眼,但他总是笑着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一名农技干部”。大棚西瓜是**县农民增收的一个传统产业,但要做大做强这一产业,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就是要过西瓜育苗关。冬季,中心选派2名技术干部在祝家庄镇创办了大棚西瓜育苗示范基地。寒冬时节的荒郊野地里,几座大棚,几间用石棉瓦临时搭建起来的宿舍,这就是他们的“家”。大年初三,当别人和家人还沉浸在过新年的喜悦中时,他们已经开始了工作,最忙的是瓜苗嫁接时,一个月没有一个人回家。为了保证嫁接苗的成活率,他们定时烧火加温,揭盖草帘,加水调湿,喷药防病,西瓜苗简直成了他们的“小宝宝”。40多天的辛勤劳作,为当地瓜农提供了24万株优质瓜苗,农民朋友高兴地说“你们农技员真是我们的活财神!”

还记得去年冬天,我们一如既往奔波于田间监测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刚下过雪的田地使我们步履艰难,鞋和裤子早已沾满泥浆,但为了取得第一手数据,同志们顾不得许多,认真地投入到调查工作当中,手冻了用嘴哈口气,脚冷了就用力去跺跺,当时的工作场景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心中升起无限的敬意。“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就是我们的农技战士,他们就是我学习的楷模,温和而坚定,朴实而崇高,没有催人泪下的肺腑之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一组又一组为技术推广而采集的调查数据,只有一次又一次为人民服务的亲身经历,只有一项又一项为提高产量而研究的科技成果,只有一串又一串为促进农民致富而奏响-时代音符。正是从他们的身上,使我感到自己的自私与渺小,使我给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我为自己选择农技推广这份光荣的事业而感到无怨无悔!

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榜样的精神永放光芒。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一村一品”强势推进,现代农业渐入佳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我们工作的重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已经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怀着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深情,乘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创造xx农技推广事业灿烂的明天!

谢谢大家!

农业系统演讲篇四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举办全县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目的是全面提升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履职尽责的知识弱项、补齐落实工作的能力短板、消除实践操作的经验盲区,使全县村干部特别是新任村干部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努力当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火车头、领头雁和主心骨,不断开创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为了切实搞好这次培训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认识培训意义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作为处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最基础、最坚实的力量,村干部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直接责任。你们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着到乡村未来的发展,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落地落实。所以大家必须以实字托底、干字为先的气魄,拿出“在肩上”的担当、“在路上”的毅力守好自身“责任田”,在践行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上走在前做表率,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开花结果。提能培训是广大一线村干部成长的“金钥匙”,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在专家授课中提高理论水平,在学习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在实地观摩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锻造“真抓实干”过硬本领,为乡村振兴夯实干事基石。

二、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增强本领

当前,广大干部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能力的挑战,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危机,最大的恐慌是知识的恐慌。不注意学习新知识,就会导致面对新问题、新要求时,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希望大家牢固树立学以立身的理念,充分利用好这次培训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个人的能力素质和水平。

一要把思想统一到“想干事”上,做党性坚强的“当家人”。只有保持想干事的愿望和志向,才能保持干好事的激情和动力。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以踏石留印的作风、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提高贯彻执行战略部署的能力和效率,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新时代党性坚强的基层治理“当家人”。

面一根针;上面千顶锤,下面一颗钉。村“两委”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要学会五个手指头“弹钢琴”,统筹兼顾好各个方面的事情,特别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支部书记一定要发挥好“掌舵人”的作用,把准大的方向,既要保证把群众带到正路上去,听党话,跟党走,又要想办法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去,大家同舟共济,携手奔向小康。

三要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做强村富民的“引路人”。实现全面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村党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把握政策方向,吃透基层情况,科学谋划蓝图,合理设置路径,既要把当地优势产业找准,又要把经营模式找准,还要在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和品牌打造等方面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引导和带领当地群众把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起来,做出特色,做出成效。

三、坚持学思践悟,确保取得实效

只有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勤于实践,勇于探索,才能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了确保这次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希望各位学员:

一要珍惜机会,学有所思。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排除日常事务干扰,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使自己在认识上有新提高、理论上要有新进步、工作上有新启发。

二要加强交流,学有所悟。希望大家这次抓住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遇,珍惜这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取长补短。同时,要根据学习培训内容,对照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三要静下心来,学有所获。希望大家能认真听讲,细心领会,并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从而形成“学、思、行”相统一,更好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创新的动力、实干的激情,以一种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

同志们,新征程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攻坚克难的“快进键”已经按下,在乡村振兴这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中,村“两委”干部仍然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机遇,我们要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发挥“领头雁”作用,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最后,祝同志们在培训期间生活愉快,学习进步!预祝本期培训班圆满成功!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农业系统演讲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我就是来自x镇的x。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就是根本保证。只有振兴乡村的产业,才能增加乡村的血液,乡村的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产业振兴,一就是要以农业为基础,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二就是要加快推进品牌化,整体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三就是要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做好农旅融合,打造靓丽名片。四就是要发展好集体经济,增加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只有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把群众重新凝聚起来,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职业农民队伍,以带动农业提质增效。

产业振兴方面,我镇积极推进特色种植与特色养殖,发展了猕猴桃、柠檬、脐橙、白芷、小龙虾、青蛙、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双流村利用集体经济资金,修建了660立方米的冻库1座,购置了两台农机,提供农资统购、农产品统销,技术培训,大型农机社会化租赁等服务,目前盈利已突破20万元。

乡村要振兴,人才振兴就是重要支撑。我们镇先后接收选调生9名,接收大学生村官7名,招聘大学生本土人才13名,回引种养殖专业人才10余名。这些年轻有为的一代,已经开始进入基层机关事业单位与村支两委班子,一方面给她们交任务、压担子,另一方面给她们搭平台、展能力,让她们在基层大展身手。

乡村要振兴,文化振兴就是内在灵魂。近年来,广大乡村物质上虽然富裕起来了,但精神上却贫乏了。乡村振兴时应该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一就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二就是要培育乡贤文化,引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三就是要加强对乡村文明户的表彰,树立榜样,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在文化振兴方面,我们镇广泛开展道德讲堂,精心组织开展文明模范评选、最美家庭评选等工作,树立杨媚、陈彪、丁廷菊等一批道德模范。开展文艺演出进乡村,组建了吴家镇草根乐队,丰富老人生活,多次组织开展爱老敬老志愿活动。

乡村要振兴,生态振兴就是发展基础。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一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二就是要倡导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就是生态化,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三就是要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农村地区基本生活设施。

吴家镇扎实推进生态振兴,全面开展污染源排查、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努力改善农村环境。积极开展创森工作,大力植树造林,把树种在老百姓能享受到的地方。

乡村要振兴,组织振兴就是制度保障。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要想实现组织振兴,一就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地位与主导地位。二就是要壮大农村党员队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如今,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势在必行。青年人在文化程度与接受新事物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农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应尽可能向年纪较轻、文化水平较高的积极分子倾斜,把年轻的优秀人才吸纳进党组织。三就是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四就是要关爱好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充分吸引事业有成的流动党员回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

目前我镇通过邮寄书信,组建微信群的'方式来关心流动党员。在村支两委换届时,大胆培养任用年轻村干部,目前,已有多名村官与本土人才进入村支两委队伍,她们年富力强,团结一致,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农业系统演讲篇六

12月的湖南迎来了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本学期我科创不部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开始了收尾工作,经过近3个月的磨合,我部门的团队合作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良好的提高,由此,我们心制作以下总结:

一、常规工作:

a、部门会议

每周召开一次以上部门会议,加强了部门内成员间的了解和联系,为我部门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了条件,由此我们得知,必要的例行会议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我们的工作热情。

b、例行值班

根据办公室的具体安排派干部到学工办和1栋200值班,并积极与老师及其他部门人员交流、学习。通过多次值班的交流和学习,我部门与学工办老师和其他部门的干事、学长联系密切度明显提高,为我部门干事交际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c、协助劳卫检查

每周二我部门干部协助宿管中心劳卫大检查,到城管院各寝室通知大检查,并且向各寝室人员阐明具体的评分细则、奖惩制度、奖惩力度。这体现我部门干事与其他部门干事通力合作,共同为学生会工作的开展贡献力量,让学生会这个大机器完美的运转起来。

二、活动方面:

a、挑战杯相关事宜

湖南城市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阶段已有超过20个团队参与“挑战杯”,充分体现我校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精神面貌,而这项活动的顺利展开也与我部门明确分工合作分不开的,可以看出,一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能力的多少不在于个人能力的凸显,而在于整个团队的完美配合。

b、创建科创群

创建了一个湖南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科创群,包括科技创新方面的内容,为创新爱好者提供一些素材。此为我院系举办次活动的一个特色工作,相信能推动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c、联系老师提供帮助

积极同我们院的任课老师取得了联系,邀请了几名老师作为我们科创部活动的指导老师,为我们部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努力提升了我们院在学生学术研究和创新方面的能力。

三、心得体会

此学期已接近末尾,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我部门办事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部门成员也充分的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明白了作为学生会成员所肩负的责任,也知道了很多做事的方法,同时也受到了不少打击教训,克服了很多困难,总的来说,经过一学期的工作,我部门的新干事已经基本融入了学生会这个大家庭,相信以后学生会的工作在这些新干事的手中将会进展的更加顺利,学生会也将更好的服务学生联系老师,我科创部的招牌活动“挑战杯”也将会在下个学期得到丰收!

文档为doc格式

农业系统演讲篇七

、朋友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情洒农广心无悔》。


“科教兴国,科技兴农”是个耳熟能详的口号,但我们要真正实践这个口号,成为它的实践者,脚下的路却很长。众所周知,我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大力推进科教兴农,促进农民向商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用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去武装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农广校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己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体系网络优势,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农广校的一名教师,我也感到莫大的光荣与自豪。当年,我带着创造一个激情生活的梦想,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带着想成为一名优秀农广校教师的豪情,坚定而执着地踏入了临沭县农广校,从此与农业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为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和高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远程农民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已成为农民教育的主要力量。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首先是投入低,农村办得起,农民学得起。据统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毕业生的教学成本仅为普通中专学校学生的10%。其次是学员不离乡、不离岗。既可以在不影响生产和工作的前提下学得知识和技术,又便于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第三是覆盖面广、容量大。教学节目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可以跨越时空,实施开放式教育,把课堂扩大到边远山区、农家炕头。四是弥补了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的不足。通过对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组利用,为九亿农民提供了学习机会。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通过培养人才和发挥他们的作用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培养的人才充实和壮大了农技推广队伍,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基本队伍建设,目前,在乡镇农技推广队伍中有50%是农广校学员;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乡村级干部中已有30%以上是农广校的学员;提高了农民素质,通过中专和绿证教育以及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农民,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农广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支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农广校教育中,无论是教学活动和办学活动,都直接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工作,教师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工作的成败。

“师者,人之模范”。这句两千年前的古训,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学高为师,德正为范”,为人之师,当率先垂范;栽培桃李,须辛勤耕耘。作为农广校的一名教师,我深知,农广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农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提高农民的生产力,而要把农广校办好,真正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我们教师就必须不断强化学习,提高素质,用更全面的知识奉献讲台,对得起那一双双热切渴求知识的眼睛,对得起农村那等待科技耕耘的.广袤土地。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三方面的素质修养。

农广校教师必须提高职业道德。由于农广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忠诚农民教育事业,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献身。这就是农广校教师基本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像蜡烛一样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修养去点燃亿万农民的智慧之光,把全身心献给农广校教育事业。职业道德还要求农广校教师热爱农村,热爱农民,这是核心内容,也是工作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都很低,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要改变农村的贫穷面貌,发展农业生产,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事农广校教育的教师应怀着极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计名利得失,踏踏实实地工作,这就是农广校教师必备的品质。

农广校教师必须优化知识结构。农广校教师首先应具备丰富的农业科技和生产知识,这是农广校教师知识结构的主干。因农业的区域强,农民的需求又各有不同,教师应将专业知识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掌握各种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成为“一专多能”。其次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基础。农广校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满足科学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的广大农民的求知需要。再次是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农广校教师要完成教学培训任务,就必须懂得农村成人的学习心理,掌握农村成人教育的规律,运用各种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农民传授知识,这样方能胜任。

农广校教师必须提高农业教育的相关能力。首先是要有工作能力。由于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强,农民的技术文化参差不齐,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照本宣科”农民不能接受,要将其“化”为可传授的教学内容后,传授给农民,才能理解、掌握,并运用于生产当中变为生产力;其次,要有熟练的技术操作和示范能力。农广校教学的目的是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实用的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许多教学培训是在田间地头进行的。教师光有理论,不会操作,算不上合格的农广校教师。三是要有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将教学内容与农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相联系,尽量做到生动形容,通俗易懂,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培训。四是要有因地、因时、因人施教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农业生产、经济结构的特点,配合农时季节和农民的文化层次,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培训。此外,农广校教师还要有一定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和社会活动能力及业务实施能力。这样,农广校教育在农村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得以健康地发展。

我深知自己肩负的担子沉重而神圣,我将继续用青春和热情,播种科技兴农的希望之火,坚持做到不浮、不虚、不假,用真诚;不媚、不谀、不谄,讲真言;不炫、不妄、不夸,有真学;不骄、不躁、不馁,用真干。为了农广校更好的发展,为了中国农村更快的繁荣,让我们一起向着明天,向着太阳,向着辉煌,一往无前!

谢谢大家

农业系统演讲篇八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农业发生了急剧变化,特别是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对原来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进行了改组,农村经济出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据1994年统计资料,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占18.5%,农工生产联合体占55.5%,私人农场占24.8%,家庭农场占1.2%。

近年来,由于向市场经济过渡,各种所有制并存,不但没有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陷入了40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的深刻危机之中,生产连续下降。1994年农业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26%,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减少原来的1/9,生产基金也为原来的1/5,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下降。1995年农作物普遍减产,粮食总产量为6520万吨,而1994年为8130万吨,减产1610万吨,其中小麦产量的相应数为2800万吨和3200万吨,减产400万吨。牲畜头数下降,1995年与1994年比较,奶牛减少6%,猪减少11%,羊减少23%,造成肉、奶产量下降,供应紧张。目前,肉、奶制品的自给率为70―80%,植物油和食糖的自给率为40―50%,不足部分靠进口调剂。据有关资料,1995食品进口在其进口总额中的比重相应上升28%左右。今年西伯利亚地区年景较好,农业丰收在望,但后期天气气候不利,可能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业生产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不利的气候条件影响,更主要地是经济和政治因素,特别是匆匆忙忙地向市场经济过渡,私有化速度过快,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打破原有的各种经济关系,其中忽视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也是因素之一。

针对上述,俄罗斯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避免农业生产继续滑坡:保存农工生产联合体的生产形式,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为发展西伯利亚的农业科学技术,1968年10月2日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关于改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领域措施的决议”和1969年11月14日苏联部长会议专门通过“关于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农业问题,建立综合科学技术办法”的规定,明确提出了建立全苏农业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第一个农业综合科学研究任务。26年来,在加速远东地区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方针指引下,西伯利亚农业科学院分院建立了30个研究所、2个国家级作物育种站、9个独立核算的农业试验站和16个地区性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及10个科研――生产联合体和60个试验――生产农场,拥有6名全俄科学院院士、6名全俄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89名博士、748名硕士和1540名科技工作者,紧密围绕农业理论与生产问题,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为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产量作出了贡献。

通过这次访问,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科学研究与开发工作,基础较好,实力雄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概括具有以下特点:

盖下-20~-30℃可以安全越冬,每公顷产量达4―5吨;6个硬粒春小麦品种,在湿润年份一般每公顷可生产3―5吨,在干旱年份也不会大幅度减产;培育的大麦新品种推广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61.8%,使大麦种植面积比1980年扩大了2.5倍,特别是培育的啤酒大麦新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培育的多穗玉米杂交种,生长期只有90天,每公顷产量达6吨;还培育出高产饲料作物新品种86个等。在牲畜方面,培育出具有很高生产价值的黑杂奶牛,其母畜群超过70%,个体产奶量达4500―5000公斤;培育出肉牛新品系,日增重达1100―1800克;培育出细毛绵羊新品系,其羊毛产量和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还培育出产肉型的猪新品种等。所有这些,已广泛用于生产,在农牧业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农业科学的高技术研究开发与跟踪,在一些领域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60年代后期,为适应原苏联经济建设战略重点东移的需要,在新西伯利亚建立了科学城,采取多项特殊措施,吸引一批农业科学家芸集在西伯利亚分院及所属科研机构工作,结合经济、科学发展需要,瞄准国际农业科学前沿,加强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性成果。例如全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植物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所,深入开展植物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定位、分离及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并在牧草上取得成效。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生物物理研究所,利用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研究作物种子空间环境诱变的生物效应及其机理,已选育出一批作物新品种。同时,建造了地面宇宙仓装置,模拟空间环境,研究微重力、空间辐射、超真空等条件下,作物遗传变异规律,选育新品种。24年的实践成果:冬小麦生长期60天,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一年可收获6次,每公顷生产籽粒6吨的高产纪录。这个科学中心的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条件,系统地监测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森林火灾动态变化,并做出准确的火情预测预报。开展冬季积雪融化动态监测,发布水蚀防洪预测预报,范围之广,精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这些研究不仅是最活跃而富有成果的领域,而且也是当代学科前沿,已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

(三)组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解决生产与科学上的重大问题取得成效。为提高农业生产力,研究解决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积极提倡并组织跨研究所的力量,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取得了成效与突破。例如西伯利亚分院组织农学、土壤学、地学和经济科学等协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编制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农业土壤图、农业气候图、农业水文图、农业经济图集等,为划区种植和作物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组织农学、土壤学、水利学和生物化学等,联合攻关,实行农业与工程措施结合,改良西伯利亚900公顷盐碱地取得成效,粮食每公顷可增产5公担,饲料作物每公顷可增产2.5―3.5公担。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西伯利亚分院农业物理研究所与土壤肥料研究所、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园艺作物研究所等结合,研究提出了作物新品种农艺性状鉴定方法,作物抗寒力鉴定方法,饲料标准评定方法、反刍牲畜疾病快速诊断方法,以及温室环境调控技术等50多种仪器仪表和自动化工具,准确、快速、方便,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为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现代化手段。

(四)加快农业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西伯利亚分院的试验示范农场,根据生产需求,繁殖作物优良品种和纯种幼畜,每年为国营农场、农工生产联合体和私人农场等提供各类谷物作物良种8万吨、油料作物良种31万吨、牧草良种850吨和大量的牲畜良种,实现了商品化、产业化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西伯利亚分院的.畜牧设计――工艺研究所研制奶制品加工工艺,提供了上百种的奶制品、奶酪等产品。1988年还组建了农产品加工设计――工艺研究所,加强了产后加工研究与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园艺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大粒型、结果密的沙辣新品种,开发出沙辣饮料、沙辣酒等,在国内市场销售。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的森林研究所,利用当地丰富的生物资源,进行深加工,研制出药用、工业用新产品87种,其中沙辣油、葵花油、香桂籽油和药用茶等,已打入了欧洲市场,颇受欢迎。然而,在西伯利亚地区,由于俄罗斯经济状况欠佳,农业科研机构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政府对科研机构的拨款减少了25―50%,科研任务不够饱满,科技人才外流比较严重,人心不稳,积极性不高,对农业科研、生产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和俄罗斯联邦的西伯利亚地区,有着漫长的共同疆界。长期以来,中国和西伯利亚地区人民友好相处,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业已存在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沿边各省、自治区与西伯利亚地区经济与科技合作日趋频繁,农业和农业科技领域有许多共同点,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共通性,特别是经过这次短暂的访问和考察,增进了新的了解,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重视同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的同时,应重视同俄罗斯,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要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中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全方位、有选择地开展合作与交流。

(二)按照中国农业和农业科技“九五”计划需要,从西伯利亚地区引进早熟、抗寒、生长期短的冬小麦、春小麦、玉米、牧草、花卉等新品种和育种材料,引进牲畜和经济野生动物新品种、新品系。在早熟、抗寒作物新品种选育、航天育种、矿质营养和兽医疫苗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采取共同制定科研计划,分别在各自的研究所工作,每年定期进行总结与交流,以提高科研效率和水平。

(三)根据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市场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新西伯利亚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创办独资或合资农业科技企业,转让新技术、新成果,销售种子、生物农药、动物疫苗和名特优产品,扩大中国农业科技界的影响,同时可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四)建议由中国农学会牵头,在举办一次高层次的“中国和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研讨会”,组织北京和沿边各省、自治区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农业行政部门的专家参加,共同探讨双边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农业系统演讲篇九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农业发生了急剧变化,特别是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对原来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进行了改组,农村经济出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据1994年统计资料,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占18.5%,农工生产联合体占55.5%,私人农场占24.8%,家庭农场占1.2%。

近年来,由于向市场经济过渡,各种所有制并存,不但没有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陷入了40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的深刻危机之中,生产连续下降。1994年农业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26%,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减少原来的1/9,生产基金也为原来的1/5,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下降。1995年农作物普遍减产,粮食总产量为6520万吨,而1994年为8130万吨,减产1610万吨,其中小麦产量的相应数为2800万吨和3200万吨,减产400万吨。牲畜头数下降,1995年与1994年比较,奶牛减少6%,猪减少11%,羊减少23%,造成肉、奶产量下降,供应紧张。目前,肉、奶制品的自给率为70―80%,植物油和食糖的自给率为40―50%,不足部分靠进口调剂。据有关资料,1995食品进口在其进口总额中的比重相应上升28%左右。今年西伯利亚地区年景较好,农业丰收在望,但后期天气气候不利,可能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业生产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不利的气候条件影响,更主要地是经济和政治因素,特别是匆匆忙忙地向市场经济过渡,私有化速度过快,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打破原有的各种经济关系,其中忽视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也是因素之一。

针对上述,俄罗斯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避免农业生产继续滑坡:保存农工生产联合体的生产形式,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为发展西伯利亚的农业科学技术,1968年10月2日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关于改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领域措施的决议”和1969年11月14日苏联部长会议专门通过“关于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农业问题,建立综合科学技术办法”的规定,明确提出了建立全苏农业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第一个农业综合科学研究任务。26年来,在加速远东地区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方针指引下,西伯利亚农业科学院分院建立了30个研究所、2个国家级作物育种站、9个独立核算的农业试验站和16个地区性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及10个科研――生产联合体和60个试验――生产农场,拥有6名全俄科学院院士、6名全俄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89名博士、748名硕士和1540名科技工作者,紧密围绕农业理论与生产问题,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为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产量作出了贡献。

通过这次访问,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科学研究与开发工作,基础较好,实力雄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概括具有以下特点:

盖下-20~-30℃可以安全越冬,每公顷产量达4―5吨;6个硬粒春小麦品种,在湿润年份一般每公顷可生产3―5吨,在干旱年份也不会大幅度减产;培育的大麦新品种推广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61.8%,使大麦种植面积比1980年扩大了2.5倍,特别是培育的啤酒大麦新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培育的多穗玉米杂交种,生长期只有90天,每公顷产量达6吨;还培育出高产饲料作物新品种86个等。在牲畜方面,培育出具有很高生产价值的黑杂奶牛,其母畜群超过70%,个体产奶量达4500―5000公斤;培育出肉牛新品系,日增重达1100―1800克;培育出细毛绵羊新品系,其羊毛产量和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还培育出产肉型的猪新品种等。所有这些,已广泛用于生产,在农牧业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农业科学的高技术研究开发与跟踪,在一些领域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60年代后期,为适应原苏联经济建设战略重点东移的需要,在新西伯利亚建立了科学城,采取多项特殊措施,吸引一批农业科学家芸集在西伯利亚分院及所属科研机构工作,结合经济、科学发展需要,瞄准国际农业科学前沿,加强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性成果。例如全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植物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所,深入开展植物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定位、分离及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并在牧草上取得成效。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生物物理研究所,利用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研究作物种子空间环境诱变的生物效应及其机理,已选育出一批作物新品种。同时,建造了地面宇宙仓装置,模拟空间环境,研究微重力、空间辐射、超真空等条件下,作物遗传变异规律,选育新品种。24年的实践成果:冬小麦生长期60天,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一年可收获6次,每公顷生产籽粒6吨的高产纪录。这个科学中心的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条件,系统地监测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森林火灾动态变化,并做出准确的火情预测预报。开展冬季积雪融化动态监测,发布水蚀防洪预测预报,范围之广,精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这些研究不仅是最活跃而富有成果的领域,而且也是当代学科前沿,已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

(三)组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解决生产与科学上的重大问题取得成效。为提高农业生产力,研究解决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积极提倡并组织跨研究所的力量,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取得了成效与突破。例如西伯利亚分院组织农学、土壤学、地学和经济科学等协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编制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农业土壤图、农业气候图、农业水文图、农业经济图集等,为划区种植和作物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组织农学、土壤学、水利学和生物化学等,联合攻关,实行农业与工程措施结合,改良西伯利亚900公顷盐碱地取得成效,粮食每公顷可增产5公担,饲料作物每公顷可增产2.5―3.5公担。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西伯利亚分院农业物理研究所与土壤肥料研究所、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园艺作物研究所等结合,研究提出了作物新品种农艺性状鉴定方法,作物抗寒力鉴定方法,饲料标准评定方法、反刍牲畜疾病快速诊断方法,以及温室环境调控技术等50多种仪器仪表和自动化工具,准确、快速、方便,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为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现代化手段。

(四)加快农业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西伯利亚分院的试验示范农场,根据生产需求,繁殖作物优良品种和纯种幼畜,每年为国营农场、农工生产联合体和私人农场等提供各类谷物作物良种8万吨、油料作物良种31万吨、牧草良种850吨和大量的牲畜良种,实现了商品化、产业化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西伯利亚分院的.畜牧设计――工艺研究所研制奶制品加工工艺,提供了上百种的奶制品、奶酪等产品。1988年还组建了农产品加工设计――工艺研究所,加强了产后加工研究与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园艺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大粒型、结果密的沙辣新品种,开发出沙辣饮料、沙辣酒等,在国内市场销售。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的森林研究所,利用当地丰富的生物资源,进行深加工,研制出药用、工业用新产品87种,其中沙辣油、葵花油、香桂籽油和药用茶等,已打入了欧洲市场,颇受欢迎。然而,在西伯利亚地区,由于俄罗斯经济状况欠佳,农业科研机构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政府对科研机构的拨款减少了25―50%,科研任务不够饱满,科技人才外流比较严重,人心不稳,积极性不高,对农业科研、生产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和俄罗斯联邦的西伯利亚地区,有着漫长的共同疆界。长期以来,中国和西伯利亚地区人民友好相处,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业已存在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沿边各省、自治区与西伯利亚地区经济与科技合作日趋频繁,农业和农业科技领域有许多共同点,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共通性,特别是经过这次短暂的访问和考察,增进了新的了解,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重视同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的同时,应重视同俄罗斯,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要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中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全方位、有选择地开展合作与交流。

(二)按照中国农业和农业科技“九五”计划需要,从西伯利亚地区引进早熟、抗寒、生长期短的冬小麦、春小麦、玉米、牧草、花卉等新品种和育种材料,引进牲畜和经济野生动物新品种、新品系。在早熟、抗寒作物新品种选育、航天育种、矿质营养和兽医疫苗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采取共同制定科研计划,分别在各自的研究所工作,每年定期进行总结与交流,以提高科研效率和水平。

(三)根据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市场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新西伯利亚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创办独资或合资农业科技企业,转让新技术、新成果,销售种子、生物农药、动物疫苗和名特优产品,扩大中国农业科技界的影响,同时可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四)建议由中国农学会牵头,在1997年举办一次高层次的“中国和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研讨会”,组织北京和沿边各省、自治区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农业行政部门的专家参加,共同探讨双边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农业系统演讲篇十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晋宁的乡村振兴同样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同样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谓之“乡村综合体”,将带给我们各级干部怎样的考验?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也就是在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这五方面实施全面振兴,整体推动,激起乡村内生动力。重点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是关键,以乡村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为依托,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手段为支撑,打造一批特色生态产业、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文化振兴要把乡村的传统文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文化,支持、鼓励农村自主文化组织的发展,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资,完善和升级乡村教育基础设施,从小抓起,“三农”学者到农村去,农民到学堂去,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养;进行观念革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筑绿色政策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党和国家政策落地,保障党员带头,政令畅通,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扶持农民自治组织,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取决于干部和党员的带动和引领,取决于群众的响应和共鸣,上下一致,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坚信,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观念、更有力的举措,共同发力,定能获得开启晋宁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