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测试卷的教案(大全5篇)

测试卷的教案(大全5篇)

时间:2023-10-08 23:26:09 作者:琴心月 测试卷的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试卷的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一次有意义的体育比赛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的经过,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2、懂得写好一项活动首先要自己参加过这项活动,并且在活动中留意观察这事物,从而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谈谈你最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或一种游戏谈谈在这项活动、游戏中让你影响最深的地方

二、审题

看课题,这次习作规定了我们怎样的写作范围?这个课题是不是作文题目?(只是写作范围,题目待内容确定后再定。)

三、写作思考:

1、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学习第一自然段(要求有条理地记叙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2、写好一项活动,有什么条件?学习第二自然段(亲自参加,留意观察)

3、习作时,要注意什么?

1)、要把活动过程分解成几个步骤?

2)、写清每一步同学们怎样活动,自己是怎样参加的?(抓住活动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

四、选材定题,拟好提纲

同学们,我们活动开始经过(分几步)?结果如何?

五、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六、写完作文后,自己修改,在小组里互相修改。

(习作讲评)

教学内容:点评本次习作优缺点

教学目标:

1、学生是否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的经过,语句是否完整通顺。

2、自己是否参加过这项活动,在活动中是否留意观察这事物,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否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学生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三、教师点评本次习作

1、肯定优点:

2、指出不足:

二、表扬本次习作优秀者

1、学生:

2、学生:

3、学生:

四、小组讲评

1、互读互评,进行交流、修改。

2、借鉴他人的长处,来优化自己的习作。

3、四人一组,借阅优秀习作,借鉴其写得好的方面。

4、教师巡视,并深入个别组参与交流。五。修改习作

1、仔细阅读习作及老师的评语。

2、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测试卷的教案篇二

1.黄河颂

2.最后一课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4.土地的誓言

5.木兰诗

兴趣情境导引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吴晓林写的一篇文章《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指名朗诵水平较好的同学朗读)

师:听了朗诵后大家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我们中国历史上蒙受的巨大耻辱。

生:我仿佛看见了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情景。

生:我想到了“莫忘国耻”这四个字。

生:我想到了“落后就要挨打”。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身在校园,心忧天下。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师:当今世界,旧的国际秩序正在被摧毁,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正向有利于西方的方向进行。近期美国“解放”伊拉克的事实说明,西方已撕掉其伪善面具,今后它们随时可能肆无忌惮地使用武力。在严峻的国际形势前,我们忧心忡忡。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中华民族要生存,要崛起,就必须有尽可能多的人为其强盛而奋斗。然而,令我们痛心的是,现在很多人只追求个人名利,而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漠不关心。为了激起尽可能多的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我们有必要重温历史,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使我们成为关心国防,对国家、民族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的热血青年,以此为中华民族之崛起尽一份义务。我们知道,这是我们这一代的义务、责任、使命。

盛唐的文脉写在满脸皱纹的墙壁,让青苔将昨日的辉煌掩埋,守旧的臣僚在将长城攻破之后,重新将自己封锁。夕阳西下,爱新觉罗氏的子孙们将将士们的血酿成庆功酒,一饮而尽。于是苍悲便被醉成了狂妄。狂妄之中,龙子龙孙们将旧殿当成了天堂。

当大鼻子、大眼睛的西洋人站在嘉庆面前时,这位位极人尊的天子也当了一回夜郎。民族就这样败落着。

难以回首,在同族的屠刀刚刚放下,中原的伤口还在作痛时。西洋的坚船利炮、洋烟锋枪便惊醒了道光的迷梦。从此以后,我们的民族彻底失去了尊严。咸丰跑了,慈禧跑了。叶志超也跑了,留下了一个卑躬屈膝的李鸿章,辗转于大清垂暮的边缘,让人牵着自己的“猪尾巴”苦苦哀嚎。

割地、赔款,大清朝用所有的家当也换不回“天朝上国”的.尊严。洋人面前,曾经版图扩大到多瑙河的那个国家,曾经富庶极至、繁荣昌盛的那个民族不得不低下头,像猪一样走路。路上除了圆明园苍烟缭绕的废墟之外,还有洋人狰狞的笑脸。

国破家亡,国华大地的文脉就这样断送在了这个没有长进的王朝里。大腹便便的西洋人,运走了敦煌莫高窟的经文和雕塑,运走了沾满老百姓的血汗的银元,运走了圆明园闪闪发光的稀世珍宝,却没有运走中华儿女的骨气。

刀棍矛枪在殊死的斗争中茁壮成长,一面血的旗帜从林则徐传到洪秀全,从洪秀全传到邓世昌,从邓世昌传到赵三多,从赵三多传到孙中山,又从孙中山传到毛泽东。从此,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见到了太阳。

残虐的东瀛人不会忘记,“三光”政策扼杀不了这个民族的气节,剥削不了这个民族的意志;狂傲的美利坚人也不会忘记,在这个国家家门口进行的战争无不因这个民族的参与而失败如穷寇。

就是这个民族,在风雨锤打的历程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如今,走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会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因为我们的背后还有一段雄壮的历史支持我们的灵魂,因为我们的身边还有五十六个民族一同迈进!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把握住文章的脉搏

生: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这几篇文章呢?

师:对于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文章,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好好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生: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师:首先,我们可以分析文章的题目,因为文章的题目往往概括了文章要写的中心事件或主题;其次,要细读文章,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经过、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细细地品味文章中的精彩章节,体验作者的心灵,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另外,我们还要展开想像的翅膀,再现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推己及人,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强烈情感。

生:本单元有诗歌、小说、散文,还有一篇文言文呢,把握它们内容的方法一样吗?

师:诗歌是形象的艺术,把握诗歌的内容要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歌所描绘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内容的把握,要在了解所写的主要事件的基础上,认真品读精彩章节,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文内容的把握,应该在基本弄懂文意的基础上,用把握散文内容的方法去把握它。

体裁

主题把握法

诗歌

1.梳理诗歌意象;2.运用联想和想像,进行诗歌形象的再加工、再创造;3.品读诗歌语言,感悟文字内涵;4.概括诗歌主旨。

小说

1.理清故事情节,品读精彩章节;2.分析人物描写方法;3.概括文章中心。

散文

1.理清文章线索;2.分析散文意象;3.概括散文思想。

范例1《黄河颂》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分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解答:

《黄河颂》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斗,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解题方法

本题考查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心的能力。理清脉络,应该先概括各小节的意思,进而探究各小节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归纳;概括中心,应建立在理清脉络的基础上。对于诗歌,也可如此进行分析。

范例2《最后一课》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分析: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解答: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解题方法

小说一般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重大主题。概括主题,必须建立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此外,还要联系.写作背景、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来进行归纳。

范例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雄健的精神”是指什么?

分析:

测试卷的教案篇三

积累与运用(二)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发现新知,积累词语。

2.朗读笑话短文,读中感悟语言的妙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3.用已经学会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短文,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正确方法。

4.通过讲述照片里的故事进行口语交际。

5.会写照片里的故事。

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分类的规律。

2.积累反义词,丰富学生的语言。

3.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表示动作的词语,鼓励学生再说一些。

2.理解和积累反义词。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养成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分类的规律。

2.积累反义词,丰富学生的语言。

3.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

教具准备

字典、词典。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人物动作的)

2.你还能说出多少这样的词语。

3.在课文中分别找几个表示人物外貌、神态的词语,写一写。

二、语海拾贝(10)

1.指名读,齐读。

2.交流共享。你查成语词典或访问家长后理解了哪些词语?

3.再说几组你知道的成语的反义词。

三、开心一刻(10)

1.自由小声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你怎么评价文中的主人和客人。

4.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自主阅读园地(10)

1.学生自读短文。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交流共享。

3.三名学生分段读短文,生听评议,是否读准了字音。

4.说说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都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勾画朱熹的话,并让学生反复读这段话。

5.小声读短文,体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五、布置作业(5)

自主积累成语。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中的故事,语言流畅,条理清楚。锻炼说话能力。

2.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问题,并能给予修改建议。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3.通过同学互改自己的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照片里的故事写清楚,语句通顺,能用上几个学过的好词。

4.坚持使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5)

师出示一张自己的照片:一张照片,就是一片美丽的风景,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张照片是我……(都是讲述照片的故事)

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乐闻趣事吧。愿意讲给大家听听吗?

二、小组交流,口语训练(10)

在小组里把自己的照片讲给小组成员听。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讲述的同学提问。小组内所有成员讲完后,请推荐一名讲得最好的同学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故事比赛(15)

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看谁讲得最清楚,看谁的故事最精彩。评出优胜者。同时评出最佳听众奖。

四、作文(15)

照片里的故事真是丰富多彩,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仿佛看到了照片里的人、事、物……赶快把它写下来。你也可以写由照片想起的过去的一些人或事。

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点拨。

2.点评学生作文(有共性问题的)。

学生自己读给大家听,听后,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3.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提出修改建议。

4.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要求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修改。

教后感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教学设计]

测试卷的教案篇四

常州市翠竹中学张远平

教学目标:1、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

2、认真阅读《语文读本》第五单元以及其他的科普读物,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3、在阅读中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和说明的方法。

4、关注和感受生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科技小制作。

5、进行采访、调查、制作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学习写简单的科普说明文。

课时安排:14课时

教学安排:

1、单元整体感知。(1课时)

让学生朗读的第五单元,小组内交流自己阅读的初步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先在小组内解决,共同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大组讨论。

2、关注科学,亲近科学,了解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科技制作。(1课时)

交流自己知道的科学技术,科技成果,以及身边的科学,交流自己心目中的或所了解的科学家的事迹,畅谈自己曾经做过或有过的科学想法,预想自己以后的打算。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文。(7课时)

(1)《斜塔上的实验》2课时:反复诵读,了解伽利略前半生的一些重要事迹,感受到他不信权威,不断探求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甘心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用实验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方法。并学习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课时:指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思维训练,感受到创新思维的可贵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与创新意识,弄清创新思维的必备的要素,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身到创新的洪流中去。

(3)《叫三声夸克》1课时:引导学生多层次阅读,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扬长避短,逐步具有敢于怀疑、敢于大胆想象的精神。

(4)《梦溪笔谈》二则2课时:指导学生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质疑等方式,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结合我国古代一些辉煌的科学、艺术等成就,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

4、诵读欣赏《论语》八则1课时:反复的诵读,领悟古代先哲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畅谈自己的感想,并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则日记。

5、写作:简单的说明小制作:2课时。先动手做一件小制作或准备别人的一件小制作。并了解它的制作所需的材料、工具、过程、制作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然后仔细观察该小制作,形象的想象它的各部分的特征,最后按一定的顺序,尽量的运用比喻较详细的写出该小制作的结构和特点。

6、作文修改:1课时。轻声朗读,培养语感,修改自己的文章。

7、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在本单元的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查找资料,分小组合作,完成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或小实验,并将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收获写下来。利用黑板报、橱窗、电视等在校内搞一个科普宣传活动。在课上举办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小组的小实验、小发明和小创造,评价得失,展示优秀成果。最后围绕本次活动写一则日记。

测试卷的教案篇五

二、把能搭配的词用直线连起来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描写翠鸟

()的羽毛()的眼睛()的嘴

()的爪子()的鸣声()的动作

2.描写杨梅果

()的形状()的果肉()的汁水

3.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信一()小锁一()杨梅

一()狗一()信箱一()竹竿

四、组词

苇()眨()脱()泡()

伟()泛()锐()饱()

慕()峭()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