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火把节教案(汇总18篇)

火把节教案(汇总18篇)

时间:2023-12-29 07:56:22 作者:BW笔侠

教学工作计划有助于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教学工作计划可能会存在差异,但其中的经验和教育理念是普适的。

火把节教案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哪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恭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火把节的教案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南地区,学唱了四川民歌《采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一同来演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印象)。

二、欣赏《火把节》。

教师讲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重点介绍音乐及舞蹈方面,了解云南地区民族音乐特点。可结合讲故事的方式重点介绍“火把节”的来历。

(设计意图:在故事讲述中使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介绍有关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教学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柳编是我国传统手工工艺之一。

2、了解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可以编出不同种类的柳编制品。

3、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柳条的特点,可以编出不同种类的柳编制品。

教学难点:通过观赏,柳编工艺品,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操。

课前准备:柳编的图片和一部分柳编制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柳编工艺。

1、出示部分柳编制品,让学生猜猜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教师介绍柳编。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

通的.日常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

区出口创汇的项目。

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

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产品。

不断创新,会有更多的新颖实用美观的柳制品展现在客户的面前。

4、课件展示柳编工艺品,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

本学期开始,我们将走近柳编工艺。让我们也用我们的手编织出我们喜爱且。

实用的工艺品吧。

火把节的教案

彝族人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人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日,其隆重程度不次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活动中,应着重让幼儿了解“火把节”的来源、节日的风俗等。并用几种感知感受彝族人的快乐心情与“火把节”的热烈气氛。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教学目标。

1.固歌曲《采花》,能完整准确且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认识彝族的传统节日及文化。

3.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音乐的现代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南地区,学唱了四川民歌《采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一同来演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印象)。

教师讲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重点介绍音乐及舞蹈方面,了解云南地区民族音乐特点。可结合讲故事的方式重点介绍“火把节”的来历。

(设计意图:在故事讲述中使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介绍有关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相关知识。

火把节教案

(准备过火把节那天的活动——打扫房子,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奔向田野山川,围着篝火尽情歌舞,火把节的来历)。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大家交流。

(通过第2、3两问,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和彝家人的优良美德,从而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大班《热闹的火把节》教案

1.固歌曲《采花》,能完整准确且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认识彝族的传统节日及文化。

3.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音乐的现代创作手法。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南地区,学唱了四川民歌《采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一同来演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印象)。

教师讲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重点介绍音乐及舞蹈方面,了解云南地区民族音乐特点。可结合讲故事的方式重点介绍“火把节”的来历。

(设计意图:在故事讲述中使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介绍有关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相关知识。

火把节的教案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火把节的教案

1.固歌曲《采花》,能完整准确且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认识彝族的传统节日及文化。

3.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火把节教案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

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矫()跤()。

赛()娇()狡()。

塞()骄()。

寒()。

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

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

5、理解词语。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1、总结本节课所学,落实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2、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字词题。

4、思考书后第2、3题。

【教学目标】:

1、品读内容,感受火把节热烈的场面和彝家人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3、体会彝家人的优良品德。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第三部分,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来吧,……”

(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板书设计:

1、穿上节日的盛装,热情准备节日的饭菜。

2、斗牛。势力。

3、摔跤勇敢坚强。

5、围着篝火跳舞。

1、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题。

2、预习第五课。

火把节教案

1、学跳集体舞“快乐的火把节”,感受彝族摆手舞的舞蹈风格。

2、根据情节的提示,记忆动作顺序。

3、大胆运用夸张的动作、激昂的叫声,表现舞蹈欢快、奔放的情绪。

介绍有关彝族火把节的传统和风俗习惯。

1、了解舞蹈情节,学习基本动作。

——了解舞蹈情节与动作。

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介绍情节:“彝族的火把节到了,小朋友们来到了广场上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热烈,大伙儿用手去擦汗,把自己的脸都擦花了,一个个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最后大家围着火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幼儿一边回忆情节,一边随着老师哼唱的音乐,练习动作。

2、幼儿站成圆圈做动作。

——幼儿拉成圆圈,找准圈上,练习随着“呦“的叫声转向圈上做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绕火堆跳舞的情节,练习随音乐边绕圈跑,边叫“呦“。

3、完整舞蹈。

——随乐练习,教师带做。

——教师用情节提示幼儿随音乐舞蹈。

中班音乐欣赏课——丑小鸭。

活动要求:通过多媒体这个先进、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对幼儿形成多种感官的刺激;同时,通过老师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欣赏歌曲《丑小鸭》,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响板(幼儿人手一个)、光盘、丑小鸭玩具、磁带。

活动过程:一、律动《丑小鸭》。

要求:幼儿能跟着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各种模仿动作。

指导语:今天啊,老师想和你们做个游戏,我做鸭妈妈,你们就做我的鸭。

宝宝,我们一块儿到河边去玩好吗?

二、欣赏歌曲《丑小鸭》。

(一)引起兴趣。

指导语:老师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它的名字叫:“丑小鸭”。

我们一起来把它叫出来好吗?(丑——小——鸭———)。

要求:教师用念儿歌的形式来介绍丑小鸭。

(我来啦!我来啦!呱、呱、呱呱呱,丑小鸭、丑小鸭、

我叫丑小鸭、腿儿短短脚掌大,长长脖子扁嘴巴,走起路来。

摇摇摇,爱到河边去玩耍,喉咙虽小声音大,可是只会呱呱呱)。

电脑操作:准备播放歌曲《丑小鸭》两遍。

(二)欣赏第一遍。

提问:谁来告诉我,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电脑操作:准备播放歌曲两遍。

歌里还唱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电脑操作:播放歌曲两遍。画面定格。

(三)欣赏第二遍。

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丑小鸭真可爱,老师也想来唱唱它。现在请小朋友听我来唱一遍。

等会儿请大家来讲讲看你最喜欢听歌里唱的那一句。

电脑操作:播放歌曲两遍,画面定格,准备进入教唱功能,分句播放。

(四)欣赏第三遍。

提问:你最喜欢听那一句?

要求:重点教唱“呱呱呱呱呱”

听听电脑是怎么唱的。(分句欣赏)。

指导语:刚刚老师听到有个小朋友说最喜欢听小鸭子呱呱的叫声,

我们现在就再来听听电脑是怎么唱的?

电脑操作:进入教唱功能,分句播放该句。

提问:1、小鸭子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2、我这里正好有一样东西,大家看看它是什么?

你看响板他它一张一张的,多象谁的嘴巴呀?

那它叫起来的.时候声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节奏练习:我们小朋友也来用响板学学小鸭叫好吗?

电脑操作:准备播放歌曲一遍。

(五)幼儿表演。

电脑操作:。播放歌曲一遍。

要求:幼儿能跟着老师一起表演,并懂得在小鸭叫的时候,配上响板。

也可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电脑操作:准备播放《洗澡歌》。

三、歌舞表演《洗澡歌》。

指导语:今天我们又欣赏到了一首好听的歌,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呀?

现在让我们跟着丑小鸭一起到河里去洗个澡好吗?

小试节奏活动后的些许思考。

连着在新中班上了两个音乐节奏活动,新中班的孩子还从没接触过乐曲,以往都是以单一的拍手表现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么多“新奇”的乐器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所以在第一次尝试使用乐器敲敲打打时,许多孩子都是兴奋地盲目乱敲打,但是我没有生气,而是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敲打一会,等新鲜劲一过,再启发他们发现如何让乐器发出的响声让人听着舒服和谐,一起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合奏打击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幼儿正确的演奏方法,的确,效果很明显。

第二次为孩子们上节奏活动时,我开始配上了节奏卡,希望通过图谱的帮助,联系各种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图谱以它的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乐形象化,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互结合,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旋律。而活动实践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极了,在图谱的引领下,发出来的声音和谐多了。

活动后我的些许思考: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一大要素,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但水平还不够,感知不够精细。因此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打击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孩子们对音色,曲式结构,变声部的表现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更精彩些。

火把节教案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员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6、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1、全员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一)自主学习。

1、出示课题。

2、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3、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非常有特色。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自主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

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

兴高采烈不约而同。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同学交流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部分(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准备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4~9):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第三部分(10~12):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第四部分(13):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度火把节。

4、指导学生探讨: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三)感情朗读,体会写法。

1、自主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句子。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的激情四溢盛典。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2、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四)课堂小结。

指名学生说说,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料。

出示作业。

热烈场面。

火把节教案

谈话: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是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除了全国人民共同的节日,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特有的节日,我们先交流一下查找的这方面的资料。

3.“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听,彝族朋友在召唤我们了。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火把节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学跳集体舞“快乐的火把节”,感受彝族摆手舞的舞蹈风格。

2、根据情节的提示,记忆动作顺序。

3、大胆运用夸张的动作、激昂的叫声,表现舞蹈欢快、奔放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介绍有关彝族火把节的传统和风俗习惯。

三、活动过程:

1、了解舞蹈情节,学习基本动作。

——了解舞蹈情节与动作。

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介绍情节:“彝族的火把节到了,小朋友们来到了广场上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热烈,大伙儿用手去擦汗,把自己的脸都擦花了,一个个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最后大家围着火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幼儿一边回忆情节,一边随着老师哼唱的音乐,练习动作。

2、幼儿站成圆圈做动作。

——幼儿拉成圆圈,找准圈上,练习随着“呦“的叫声转向圈上做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绕火堆跳舞的情节,练习随音乐边绕圈跑,边叫“呦“。

3、完整舞蹈。

——随乐练习,教师带做。

——教师用情节提示幼儿随音乐舞蹈。

火把节教案

1、学跳集体舞“快乐的火把节”,感受彝族摆手舞的舞蹈风格。

2、根据情节的提示,记忆动作顺序。

3、大胆运用夸张的动作、激昂的叫声,表现舞蹈欢快、奔放的情绪。

介绍有关彝族火把节的传统和风俗习惯。

1、了解舞蹈情节,学习基本动作。

了解舞蹈情节与动作。

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介绍情节:“彝族的火把节到了,小朋友们来到了广场上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热烈,大伙儿用手去擦汗,把自己的.脸都擦花了,一个个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最后大家围着火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幼儿一边回忆情节,一边随着老师哼唱的音乐,练习动作。

2、幼儿站成圆圈做动作。

幼儿拉成圆圈,找准圈上,练习随着“呦“的叫声转向圈上做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绕火堆跳舞的情节,练习随音乐边绕圈跑,边叫“呦“。

3、完整舞蹈。

随乐练习,教师带做。

教师用情节提示幼儿随音乐舞蹈。

火把节教案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

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矫()跤()

赛()娇()狡()

塞()骄()

寒()

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

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

5、理解词语。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五、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落实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2、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字词题。

4、思考书后第2、3题。

1、品读内容,感受火把节热烈的场面和彝家人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3、体会彝家人的优良品德。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彝家的火把节,去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以及火把节的来历和纪念意义。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

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来吧,……”

(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四、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五、补充课外知识:彝族火把节的传说。(见教案p35)

板书设计:

1、穿上节日的盛装,热情准备节日的饭菜。【不惧恶

2、斗牛。势力

火把节3、摔跤勇敢坚强

4、点燃火把不屈不挠】

5、围着篝火跳舞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题。

2、预习第五课。

火把节教案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20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火把节教案

1.固歌曲《采花》,能完整准确且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认识彝族的传统节日及文化。

3.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音乐的现代创作手法。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南地区,学唱了四川民歌《采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一同来演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印象)

二、欣赏《火把节》

教师讲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重点介绍音乐及舞蹈方面,了解云南地区民族音乐特点。可结合讲故事的方式重点介绍“火把节”的来历。

(设计意图:在故事讲述中使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介绍有关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相关知识。

相关范文推荐
  • 12-29 校长讲话开学典礼(汇总18篇)
    开学典礼通常会举行一系列庄重而具有仪式感的活动,使学生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和价值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篇关于开学典礼的精彩总结范文吧。
  • 12-29 动物的五年级(专业20篇)
    优秀作文具备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通过阅读优秀作文,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观察角度,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今天,老师带我们去春游,春游的
  • 12-29 原来爱就在这里(通用16篇)
    优秀作文不仅内容充实,还能够展示作者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 12-29 宝宝生日策划方案(优秀15篇)
    策划方案的评估和改进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调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策划方案模板和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发。根据策划期内各时间段特点,推出
  • 12-29 我眼中的诸葛亮的初中范文(18篇)
    阅读优秀作文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文学修养,让我们的写作更富有内涵和品味。接下来,小编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 12-29 污染初一英语(实用14篇)
    英语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和交流机会,帮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加出色地脱颖而出。以下是一些扩大英语词汇量的方法和技巧,希望你能从中受益。书面表达是初中英语
  • 12-29 餐饮店服务员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7篇)
    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梳理和整理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促进我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如果你对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感到困惑,以下
  • 12-29 大学生服务员社会实践报告精编(汇总18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记录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3月7日至
  • 12-29 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宪法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入党积极分子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严守党的纪律和规定。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今年我参加了学校党组织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
  • 12-29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活动方案(汇总19篇)
    一个成功的活动方案能够对参与者和组织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预期的效果。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个成功的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在编写自己的方案时有所帮助。(一)要立足“打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