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最新乘法分配律反思总结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5篇)

最新乘法分配律反思总结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3-09-25 06:20:28 作者:笔尘 最新乘法分配律反思总结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5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乘法分配律反思总结篇一

曾经真的以为自己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数学教学,甚至可以为了我的.学生与数学教学,放弃我个人的休息时间,为的只是我爱的学生能爱上我教的数学,能把数学学得很出色。然而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成效“背叛”了设想,作业“背叛”了课堂?一切显得那么捉襟见肘,“徒劳无功”成了我这学期最大的感受,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当我回想起教学中一点一滴的琐事,老师们交流时的经验之谈,再重新翻阅起一些理论书刊时,我似乎意识到自己其实早已经“背叛”了数学教学。

可是……“怎么又错了!”我真是纳闷,上课如此“高效”的人,怎么作业就这么惨不忍睹?题目稍一拐弯,就转不过来了,曾经我把他定论为思维的灵活性不够,然而上完这堂《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后,经过反思与请教,我终于发现我错了。

乘法分配律反思总结篇二

《乘法分配律》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相对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说会比较抽象,学生较难于理解。因此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探索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仿写算式——解释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一、比赛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课前创设比赛情境:老师能很快说出下面几道题的得数,你信吗?不信的同学敢跟我比一比吗?(出示:28×70+72×70(125+10)×834×101)在我既对又快的说出结果时,孩子们都很惊讶,于是我因势利导: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有一个取胜的秘诀,它可以使计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学完这节课,你就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瞬间充满探究的欲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在解决“一共贴了多少块磁砖?”中,学生列出了四个算式:3×10+5×10、4×8+6×8、(3+5)×10、(4+6)×8后,在让学生观察四个算式之后,先引导学生将四个算式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于相等的两个算式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将3×10+5×10和(3+5)×10分为一类,将4×8+6×8和(4+6)×8分为一类,是因为它们的数字都一样,都是由3、5、10组成或是由4、6、8组成的,了解乘法分配律中有3个数;如将3×10+5×10和将4×8+6×8分一类,将(3+5)×10和(4+6)×8分为一类的,则从中明白一边都是两个积相加,另一边则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通过这个分类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为理解乘法分配律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再让学生仿写算式,总结规律并解释规律,最后再应用规律揭示课前比赛中老师获胜的奥秘。

三、错因分析防患未然

(1)(6+30)×7=7×6+7×30

(2)25×(4+60)=25×4+60

(3)16×5×8=16×5+16×8

(4)15×3+15×7=(15+15)×(3+7)”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并修正。特别是第3题,让学生对比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数学模型,找出其中的区别,加以比较,从而发现模型左边乘法结合律是两个数的积,而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而模型右边乘法结合律是连乘的形式,而乘法分配律是两个积相加的形式。这样对比,加深对乘法分配律模型的认识和对其意义的理解。分析错因后,还不忘让学生说说:“你想对小马虎说什么?”来提醒告诫学生,除了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外,还要运用好乘法分配律,注意分配律与结合律的区别,将错误扼制在摇篮里。

不足之处:虽然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比较到位,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但如能进行适时拓展,让学生通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来联想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及两个数的差除以一个数是否都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这个数学模型?”会使课堂更丰满,更有深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乘法分配律反思总结篇三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买家具的场景,配上我生动的语言叙述,一下子就把学生代入到了一个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中,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紧接着的问题如果你是小红,你想买什么家具呢?根据小红家的需要,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个个积极动脑,跃跃欲试。在学生充分提出各种问题的基础上,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计算热情。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因用而算、以算激用的过程,将算与用紧密结合。

首先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交流计算方法,叙述计算过程等一系列的笔算乘法的技能训练,形成一定的算理。然后通过比较124和2132这两题,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乘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是四位数、五位数乘一位数,你认为该怎么乘呢?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反思,让学生能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迁移到三位数乘一位数,进而自然联想到四位数、五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从而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起来,有利于学生数学模型的建立。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学生探索出笔算方法后,我因为担心学生没有听懂,怕学生做错,说错,故而引导太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的不够。如果我能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去想,去做,去说,相信学生的表现会更出色。

乘法分配律反思总结篇四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所以,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规律的数学语言表达上,而是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感悟、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并且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催化剂。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也就是根据例题图,提出问题: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通过两种算式的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有意识的蕴含新知识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配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是数学老师在数学课上的重要任务。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65+45)×5=65×5+45×5这个等式,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展开类比:假如我们要选择另外两种服装,买的数量都相同,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来求一共要付的钱吗?让学生在再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存在。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再引导学生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得到更多的等式,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直到发现规律,同时质疑是否有反例,再一致确定规律的存在,并得出字母公式。

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数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即感知——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过程,学生不仅自主发现了乘法分配律,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而且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数学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注重合作与交流,多向互动。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在数学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我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生生、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博采众长,共同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知识的形成过程,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拓宽了学生思维,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学生也学得积极主动。

4、练习设计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练习题型的设计上,我基本尊重课本上知识的体系,在第4个练习中,三组题目的对比练习主要是巩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计算的简便。而在计算的过程中会选择更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性,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我在设计教学时,先出示一组题,在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后,有意让女生做简便的一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女生做的题比较简便,然后再出示第二组,还是有意让女生做简便的一题,所以还是女生优先,至此我引导学生发现:有时先加再乘比较简便,有时先乘再加比较简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作出合理的选择,甚至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先做适当改写,使计算更简便。

这样设计,使学生经历了两轮比赛,对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有了初步的体验,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下一课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增加了一个变式题:“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这是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这在第三课时将会碰到这种题型,所以这里先埋下一个伏笔。由基本题到变式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逐步加深认识,在弄清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热情较高,能够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和同学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讨的过程,不断追寻的过程。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希望能在与学生有限的接触时间内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我们的学生终身受益。这是一个值得我永远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目标。

乘法分配律反思总结篇五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买家具的场景,配上我生动的语言叙述,一下子就把学生代入到了一个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中,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紧接着的问题如果你是小红,你想买什么家具呢?根据小红家的需要,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个个积极动脑,跃跃欲试。在学生充分提出各种问题的基础上,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计算热情。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因用而算、以算激用的过程,将算与用紧密结合。

首先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交流计算方法,叙述计算过程等一系列的笔算乘法的技能训练,形成一定的算理。然后通过比较124和2132这两题,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乘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是四位数、五位数乘一位数,你认为该怎么乘呢?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反思,让学生能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迁移到三位数乘一位数,进而自然联想到四位数、五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从而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起来,有利于学生数学模型的建立。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学生探索出笔算方法后,我因为担心学生没有听懂,怕学生做错,说错,故而引导太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的不够。如果我能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去想,去做,去说,相信学生的。表现会更出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 09-25 2023年幼儿园小班活动方案及反思(通用10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估等,以确保问
  • 09-25 热门成立健身队申请书(模板12篇)
    学生会申请书是一个展现自己领导潜质和服务精神的机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离婚申请书范例,供大家参考撰写自己的申请书。尊敬的系团委领导:摄影作为一门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同
  • 09-25 点钞实训报告(实用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
  • 09-25 2023年校园欺凌专题教育活动简报 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活动总结(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 09-25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优质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
  • 09-25 水库调研报告(通用5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 09-25 2023年春节送温暖活动文宣 春节送温暖活动方案(实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 09-25 文职工作事迹(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
  • 09-25 2023年小学政教处工作计划(汇总6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小
  • 09-25 市场监管局财务工作计划和目标(汇总5篇)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