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专业14篇)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专业14篇)

时间:2024-01-09 06:22:06 作者:薇儿

教案是教师针对一堂具体课程进行的教学设计,它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想我们需要设计一份教案了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精心准备的六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4.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1.整体把握,抓准情感主线。

2.以读为主,结合讲、思、议一起理解内容。

感受师生情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单元整体内容。

1.师: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去领略一下爱的真谛。

2.学生自读第三单元课题及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

二、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初读第七课,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初探作者写作目的。

三、精读诗句,体会感人师生情。

学习第一节,感受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1.同学们,刚才大家初读了全诗,深深感受到全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节,看看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能读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

2.学生自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边勾画重点语句,并在关键词语下做记号,写批注。

3.指名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将体会到的感情出来。

学习第二节,具体感受浓浓的师爱。

1.自读第二节,看看诗中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概括出三件事。

3.指名朗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交流想象,激发情感,练习朗读。

5.读第二件事,说说“无声的语言”传递怎样的千言万语。

6.读第三件事,体会老师说的话,并指导朗读。

学习三四节,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

1.自由读三四节,勾画体现学生热爱老师的语句并作批注。

2.重点交流学生为什么送老师“勿忘我”?联系课文说说老师和勿忘我有哪些相似之处?再次体会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3.想象轻轻地,默默地给老师送花时,学生在心里回对老师说些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三四节。

四、再读全诗,集中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赞美和感激之情。

五、联系实际,深化感情。

2.学生自由练说,全班交流。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

课前准备:

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

1、悭吝()。

2、喋喋不休()。

3、尴尬()()。

4、戛然而止()。

(二)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题)。

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

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

(1)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

(2)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

三、新授:

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

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

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

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

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

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

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

3、归纳全文的主题:

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四、质疑:

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

1.第1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欣赏月色?

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

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态度?

五、积累感悟:

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长辈的态度,谈谈如何尊敬长辈?

六、课堂训练(附课堂练习)。

七、总结(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

八、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作业题。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能准确、清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祖孙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设计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要善于运用朗读促说话、朗读促写作、朗读促理解及朗读促感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说明]:学生在读到大花园的美景时,往往把那里的美丽、生机勃勃和祖父隔离开来。因此在学生了解“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设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凝聚着温情的字眼,有家真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我们会偶尔彷徨、偶尔感伤,但家人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源泉。特别是儿时的我们,那个陪我嬉戏玩乐,为我们遮风防雨的至亲是谁呢?可能同学们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或者是祖母、祖父。《祖父和我》写了一副怎样的童年生活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设计说明]:直接导入,通过质疑增加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落实知识卡片关于语调的知识,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3.预设问题通读全完: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快乐、自由等)。

4.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而这些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都隐喻在美景和鲜活的童年趣事背后,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感知。小组交流读后感,在体现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认知。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圈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及解答作业。

1.小结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以第3-7段为例,让学生了解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并以第7段中“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一句为例,你认为这样比喻恰当吗?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时美丽的样子(进一步明确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景美”及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选点读析。

1.作者笔下如此美丽的大花园,无疑是“我”的乐土,小结上一节课学生对大花园的理解,我们可以用“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美丽……”等词来概括。这样美好的环境从何而来?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把美好的大花园和慈爱的祖父联系起来,让他们领悟到:这样美好的环境都是祖父营造的啊(“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是祖父日复一日地维系着这个园子;我调皮、胡闹,祖父都不责备我;祖父对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会适时教我知识等等)。

3.重点欣赏感悟:

先引入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感知到“我”的童年乐趣的来之不易,更加凸显祖父对我的爱和我对祖父的依恋。然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29、30段,找出大花园里花草虫碟等的共同特点。

学生找出:“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怎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将感知升华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4.拓展延伸:品读文章第1、2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为什么重复介绍祖父的年龄?),通过全班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合作探究,老师总结释疑。(偌大的呼兰河,祖父是我的亲人、的依恋、的温暖;童年里,祖父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原来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道出了浓浓的祖孙情。)。

[设计说明]:大花园里的美景时祖父创造的,大花园里所有食物的随意自由是“我”赋予的,而“我”的快乐从何而来?通过质疑让学生思考。原来祖父给我的不止是爱,更给了我一颗享受快乐、向往自由的心。

四、作业。

1.写一篇寄情于景的小文章,例如:通过对校园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你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热爱(300字左右)。

(以上两题选做一题。)。

3.自查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章背景,写一篇关于萧红的人物介绍(200字左右)。

4、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

[设计说明]:这样设计作业的目的:1、巩固学生对文章中写景手法的掌握;2、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知;3、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朗读训练。

2、赏析语言美: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独特感受的写作手法,品味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3、理解古诗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4、品味文中哲思,领会作者感情以及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ppt。

教学重点:

1、训练朗读。

2、品味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文章背后的哲思。

2课时。

1、查阅作者背景,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画出写得好的词句和不理解的语句。

1、导入

疏通字词

让学生举出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

(菊花:坚贞;梅花:高洁;牡丹:富贵;雏菊:天真单纯;百合花:冰清玉洁;玫瑰:爱情;四叶草:爱和幸运……)

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2、人文初探“丁香结”

(1)看题目,“丁香结”是什么?让学生带着两个任务散读全文:

读准字音;画出与丁香结相关的句子。

(2)与丁香结相关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哪部分?后半部分。

从而引出对文章结构的关注,

3、理清写作思路

(1)提问: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什么?

引导学生试着划分文章结构,说出理由: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态―――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树)?赏花

4―6对丁香结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理清课文脉络。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答: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

4、赏析优美语句

先让学生找一找他们觉得好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试着赏析。

再用提问法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句,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障碍。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拟人和比喻。将丁香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娇俏灵动、惹人怜爱的情态。将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点。

(2)第三段,积雪、莹白实际上是什么?代替丁香,有什么好处?

首先,避免反复提到丁香而带来累赘感。

其次,修辞手法:积雪是借喻(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不出现喻体和本体),莹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的特征来替代事物本身)更直观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积雪不仅白,而且多而纯净、轻柔;莹白不仅白而且光洁、令人眼前一亮。

文中你还能找到那些句子用了借喻或者借代吗?

(2)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照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先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想象雨中丁香的画面,再反推印象画的特点,最后准备印象派画作加以印证,解释朦胧、模糊的艺术美感)

5、学生朗读全文,读出丁香的娇俏和雨中丁香结的美感。

6、板书设计

丁香结

宗璞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态―――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树)赏花

4―6对丁香结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借喻、借代

7、作业

抄写本课字词4遍;字帖;思考“思考探究题”

三、积累拓展四。

第二课时

1、复习第一课时知识点:文章结构、修辞手法。

2、介绍宗璞和其行文风格

宗璞的散文诗特点:清新轻盈,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之上进行散文创作。(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如何写作)

3、 总结主题内涵

围绕丁香结的意象展开梳理。

(1)出示丁香花蕾图和中式衣襟盘扣图。解释丁香结名字由来。

(2)结合拓展积累第四题,让学生了解丁香结常出现在表达愁思的作品中。

4、 写作思考:睹物联想。由丁香的色形味等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将生活的小体会、人生的大感悟与眼前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既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又富有内涵、耐人寻味。

5、板书设计

丁香结解不开的愁怨

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睹物联想

6、作业

语文练习册;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段,200字以上。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4、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1、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2、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

多媒体课件。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4、课古诗两首。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为什么要加其(一)呢?因为苏轼望湖楼六月二十七日醉书一共有五首,这是第一首。

2、大家注意看课题中的望“字第三笔是竖提,没有点。”醉“字左边的”酒瓶“中可不能少了一横啊!

3、大家看作者是谁?苏轼,大家学习过他的哪些作品?谁能介绍一下作者?

4、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5、学习生字”遮“。

6、画出诗歌的停顿。

7、释诗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六月二十七日,这实际告诉我们当时已经是――――夏季。

地点:望湖楼。

醉:是酩酊大醉还是略有醉意,我们还不得而知,也许学习过全诗,就会有新的理解。

书:是什么意思?(写)写的是什么呢?

8、学习第一句诗:请同学们读第一句。在这句中你觉得哪个词语你不理解。指名说,教师着重说:“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遮”遮蔽、遮盖。

(1)什么遮住了什么?(黑云遮住了山峦)

(2)什么样的黑云?(点出“翻墨”,为什么不用“黑云如墨”,而用“翻”字)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副生动的画卷,“黑云翻墨”这四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黑云从空中压下来不断翻滚的画面。

(3)整句连起来说说: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

9、学习第二句诗:

2、“白雨跳珠乱入船”

(2)再看视屏,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请看屏幕!

(3)整句诗连起来说说: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的跳进船里。

10、交流后教师引入资料:苏轼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还念念不忘,特意写到”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可见诗人对这首诗的喜爱。

1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你发现这两行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对偶)

(2)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这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来得急)

12、学习第三句诗:“卷地风来忽吹散”

(1)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诗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突然,狂风)

(2)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

(3)看视屏通过勾连学过的诗文,引导学生体味“忽”字之妙,再联系本诗,体会出本诗中这场狂风的急,更深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景色美带给诗人的享受!

13、学习第四句诗:“望湖楼下水如天”

(1)“忽”字给岑参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

(2)出示诗句:“望湖楼下水如天” 全班齐读“望湖楼下水如天”

(3)(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出示视屏。让学生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14、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师在诗题的“醉”字上加上着重号,示意吟诵这句。)

16、苏轼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山水触景生情,即景而赋。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去感受苏轼的陶醉之情。

17、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1)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2)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3)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18、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意,释诗题

读正确,明其意

悟其意,用学法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通过“读—述—析”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学习先作分析再下结论的说理方法。

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器、用、恶、妖等),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汉语的议论文。

一、导入:

让学生交流其预习作业:查找关于荀子的资料。

二、自读课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

2、交流互答自读中的困难。

3、梳理积累重要的`实词。

三、复述课文:

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本文(先小组讲述再抽选讲述)。

四、请学生思考、讨论:(1)作者将“言”和“行”的表现分成了几类?(明确:四类)。

一、能言、能行。

二、不能言、不能行。

三、能言、不能行。

四、言善、行恶。

(2)对这四种情况作者分别是什么态度?(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敬、爱、任、除。

(3)我们很容易看出作者对“能言、能行”者的赞美和“言善、行恶”者的厌恶,那么另外两种人作者是否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呢?为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辨证的看事物,取长补短)。

五、口语训练:说说荀子认为“言”和“行”应该是怎样的关系?你如何认为?

结合日常生活:说说文章中的道理。

六、熟读、背诵本文:品味本文“先分析再下结论”的说理方法。

七、作业:

推荐阅读荀子的其它文章:《劝学》体会荀子议论性文章的严密结构和有力论证。

完成“抄、释、译”作业和练习册。

附:电子课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我,艰难的熬过了寒风刺骨的冬天,我睁开了那双朦胧的眼,从睡梦中醒了过来。树叶上的露水滋润着我,太阳照耀着我,我就是一颗生命旺盛的树。

我是一棵树,春天来了,大地都苏醒了。早晨,鸟语花香,一缕缕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我舒展了一下树枝,发现树枝上长出了嫩叶的芽。一阵春风吹过,我轻轻地摇动着飞来了几只小鸟在我的身上建起了他们温馨的家园。他们在我的肩上叽叽喳喳的叫着,仿佛是在与同伴展示他们自己的家园。我放眼望世界:花儿全部绽放了,蝴蝶在飞舞着,草地变成了无边的青翠。不知道过了多久,我身上的嫩芽变成了繁密的树叶,我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此时,我迎来了炎热的夏天,虽然很热但是这是我最生机勃勃的时候。我茂密的头发遮住了阳光,我的身躯也成了人们休息的靠背。但是,我也要经受雨的洗礼,但我却没有大伞,可我依然坚持着,决不轻言放弃。又过了很久,金色的秋天来了。我茂密的树枝上长满了果实,任由他们采摘,看到他们脸上的喜悦我也不会再伤心了,因为我也是有价值的。残酷的冬天来了,我身上枯黄的树叶已全部散尽。对他们也毫无用处,但我也曾美丽过,可我相信来年我还是会被他们所关注所喜爱的!因为我对明天充满希望!

我,是一棵大树!无论在何时依然坚持着,绝不弃言放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1、有感情、熟练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够感悟并有所启示。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情。感受人们对同等、和平、发展的渴看。

:感受人们对同等、和平、发展的渴看。

1、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更槪。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3、从每个孩子的先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出题目:从每个孩子的先容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句子画下来,感悟情感。

2、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感受将给小组的同学听,体会感受,)。

3、全班交流。

1、分角色朗读,品味语言的魅力。

2、例如:“我”开始说:“我们的国荚冬很美”是很自豪的,而接着说“但还有很多题目,比如有xxxxxx、、”是很伤心的,“我真想狠狠揍他”是痛恨的,“我是黑皮肤,我也想像一切美丽的国家美丽的公民一样,高昂着头自由的生活”是渴看的、激昂的。

1、想想小朋友先容自己国家事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2、讨论能不能说所有人的皮肤都是“阳光皮肤”?

3、比较本课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由于雷隶热爱世界和平的精神体会“我”的美好愿看。

21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回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很多海外学子纷纷回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先容给同学。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阅读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信,感受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1996年8月,在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人沉醉在失往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回眸。他对我说:‘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和妈妈相约,等爸爸凯旋那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往迎接他。”

“后来,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捧着鲜花,接回来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我大声呼喊:‘爸爸,我亲爱的爸爸呀,我才只有11岁,需要您的爱,需要您那有力的大手,需要您那宽广的肩膀……’但是,爸爸却再也不会醒来,爸爸的嘴微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

这个孩子叫雷棣,他的父亲雷润民——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名军事观察员,两年前在中东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雷棣非常悲伤,发高烧一连几天不退。妈妈看着沉默的儿子,忍着巨大的悲痛说:“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雷棣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会记住的。”他和妈妈把爸爸的骨灰盒拿回来,放在爸爸生前读书的写字台上,那顶象征和平的蓝盔搁置在骨灰盒上。书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静而深情的目光看着他。

从此,雷棣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像很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调皮。爸爸不在了,雷棣却变得懂事了。晚上,他会静静为妈妈掖被角,看到妈妈不舒服,会再三叮嘱妈妈往医院。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留意中心电视台播放的国际新闻,特别是看到那些妇女儿童在战乱中受伤害的情景,他情绪十分激动。他知道爸爸是为了保护这些妇女儿童牺牲的,他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人民在饱受战争的苦难。他下决心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他还知道,要继续爸爸的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发奋学习。他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获得了奖、登了报,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爸爸精通四种外语,所以能胜任联合国复杂的维和工作。雷棣从小就留意学习外语,爸爸牺牲以后,他更加努力,初二时,英语已达到大学二年级的水平。

有一天,一位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在路上向雷棣问路,雷棣用熟练的英语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妈妈热情地接待了他。雷棣还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钢琴曲。教授得知雷棣的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对雷棣说:“我要邀请你往哥本哈根大学读书,用度全部由我们支付。”雷棣平静地回答:“我爸爸对我说过,‘记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往赢得成功’。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会往哥本哈根,但我要凭自己的努力往。”教授激动极了,说:“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里见到你。”

雷棣正在长大,一个企盼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孩子正在奋发努力。雷棣希看自己长大以后像爸爸那样优秀,像妈妈那样坚强。他说:“我一定要往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4、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1、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2、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

多媒体课件。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4、课古诗两首。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为什么要加其(一)呢?因为苏轼望湖楼六月二十七日醉书一共有五首,这是第一首。

2、大家注意看课题中的望“字第三笔是竖提,没有点。”醉“字左边的”酒瓶“中可不能少了一横啊!

3、大家看作者是谁?苏轼,大家学习过他的哪些作品?谁能介绍一下作者?

4、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5、学习生字”遮“。

6、画出诗歌的停顿。

7、释诗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六月二十七日,这实际告诉我们当时已经是夏季。

地点:望湖楼。

醉:是酩酊大醉还是略有醉意,我们还不得而知,也许学习过全诗,就会有新的理解。

书:是什么意思?(写)写的是什么呢?

8、学习第一句诗:请同学们读第一句。在这句中你觉得哪个词语你不理解。指名说,教师着重说:“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遮”遮蔽、遮盖。

(1)什么遮住了什么?(黑云遮住了山峦)。

(2)什么样的黑云?(点出“翻墨”,为什么不用“黑云如墨”,而用“翻”字)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副生动的画卷,“黑云翻墨”这四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黑云从空中压下来不断翻滚的画面。

(3)整句连起来说说: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

9、学习第二句诗:

2、“白雨跳珠乱入船”

(2)再看视屏,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请看屏幕!

(3)整句诗连起来说说: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的跳进船里。

10、交流后教师引入资料:苏轼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还念念不忘,特意写到”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可见诗人对这首诗的喜爱。

1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你发现这两行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对偶)。

(2)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这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来得急)。

12、学习第三句诗:“卷地风来忽吹散”

(1)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诗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突然,狂风)。

(2)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

(3)看视屏通过勾连学过的诗文,引导学生体味“忽”字之妙,再联系本诗,体会出本诗中这场狂风的急,更深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景色美带给诗人的享受!

13、学习第四句诗:“望湖楼下水如天”

(1)“忽”字给岑参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

(2)出示诗句:“望湖楼下水如天”全班齐读“望湖楼下水如天”

(3)(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出示视屏。让学生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14、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师在诗题的“醉”字上加上着重号,示意吟诵这句。)。

16、苏轼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山水触景生情,即景而赋。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去感受苏轼的陶醉之情。

17、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1)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2)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3)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能有感情的读诗,理解作者所描写的景色,以及要表达的情感。

理解诗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课件。

一、谈话引入,介绍背景:

2、我们一起背一遍吧!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看题目,结合预习。

1、说说对诗题的理解。

2、认识多音字--宿并理解字义。

3、理解建德江关于作者孟浩然还有谁想补充吗?

4、那么孟浩然夜宿建德江边到底看到了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视线去建德江边看一看。

三、出示古诗,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四、结合预习,用四单元学过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弄懂诗意的基础上,完成问题,建议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或小组交流完善。

出示思考问题:

1、诗人夜宿江边看到了什么。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逐句汇报。

3、拓展借月抒怀的诗句--读读体会。

六、

2、带着我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七、结合这首诗,再提起夜泊人,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孤独、寂寞、忧愁、思念……。

1、自由读你能找到诗中表现诗人内心情感的词语吗?

2、围绕着这个词语,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找找读读,理解体会。

3、读诗,感受。

九、全课总结。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

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

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

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

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

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

3、课件演示。

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

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

2、学生画圆,师巡视。

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

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

圆规画的实投展示。

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

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

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

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

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

学生动手折。

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

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揭示直径半径定义。

你能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吗?

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

圆心和半径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画一画就知道了。

1、用圆规在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圆,看谁画得漂亮。

2、投影展示。

问:你们画得圆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决定的?

学生汇报,圆怎么这么听话呢。

师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圆心呢。

这些圆大小各异,怎么画就能让他有大有小?

小结: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规两脚间距离)。

那就结合老师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汇报。

同圆直径是半径的2倍板书d=2r。

问:你怎么知道的?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为什么?(圆上有无数的点、折痕中发现)。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那么直径有多少呢?

板书: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通过测量,通过推理)。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那么直径都相等吗?

板书:同圆内半径都相等。

所以古人说:圆,一中同长也。

这个一中指什么?同长指什么?

边看幻灯边读这句话。

一中同长的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4、车轮的外形为什么做成圆的,你能解释吗?

为什么不把车轮做成这些形状的?(出示正多边形图片)。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边形,有什么变化?

2、想象,正100边形会是什么样子?(接近圆,但不是圆)。

正3072边形呢?(更接近圆,但还不是圆)。

到底多少边的时候就是圆了呢?

4、阴阳太极图。

5、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课下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怯生生”、“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学习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侧面反映文学作品魅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卡佳随人物命运而展现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就题质疑,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到老师手上拿的这本书了吗?书名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学生看书名齐答)。这本书不仅吸引了你们,也使老师深深陶醉其中,而且有一位小女孩还为它落泪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感受于这部作品给小女孩带来的——魅力(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魅”字书写。

二、初读文本,大概了解文本内容。

1.质疑,梳理问题。

(生发散提问,师梳理问题,把主要问题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吗?

(在交流中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

为什么卡佳会让人觉得有毛病?

为什么见到汤姆后,卡佳会忧伤,会失望?

为什么最后卡佳又同意卖掉汤姆?……。

三、细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情感。

2.学生根据初读交流,给文本分部分,并简介理由,师作结。

3.指名读文,正音。感知文本情感。

4.解决质疑的简单问题。

四、研读文本,体会卡佳表现的真实感情。

2.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勾画词句,在旁边作批注。

3.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总结。

4.带着你对卡佳的感受再读勾画的句子,体会卡佳的真情。

第二课时。

一、情感朗读,引入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卡佳的情感世界,了解了她的表现并不是有毛病,而是源于她对汤姆的喜爱与同情的情意使然,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和卡佳一起感同身受吧。

(生再读文本,体会情感)。

二、再现“拍卖”场景,精读文本,走进卡佳内心。

1.随着戏剧一幕幕往下演,卡佳的心在一寸寸紧缩。终于,剧院里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让我们把这一幕在教室里演一演吧!

3.挑选表演出色的几个小组在全班表演。师采访扮演卡佳的几个同学,引导对话:

我听出,你在报“200块”的时候,声音哀怨而果决,为什么这样说?

(在对话中理解“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句。)。

你为什么说不能把汤姆卖掉?

(在对话中理解竞拍动因)。

三、体会卡佳的心情变化,探究“魅力”根源。

1.字幕出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被拍卖给凶残的“红河”种植场的奴隶主莱格利,被鞭打地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地离开人世的有关内容,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3.学生交流、小结。

4.后来,为什么卡佳会忧伤,会失望?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读有关语句,谈原因)。

5.为什么后来卡佳失望地答应卖掉汤姆?

(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给卡佳留下的深深印象与现实演员对扮演人物的淡漠的反差,感受《汤姆叔叔的小屋》给卡佳带来的艺术魅力之深切!)。

四、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同学们,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是引起一场战争的小说,是被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是文学最伟大的胜利。只要你走进去了,你就会切身感受到它的魅力。愿经典的文学作品照亮我们精神的殿堂。

五、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或其他经典文学作品。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1/3×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4×3/8表示求4的3/8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13×13=169;17×17=289;19×19=361)。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三、乘法中比较大小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五、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即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先画单位一的量,注意两条线段的左边要对齐。(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在“占”、“是”、“比”“相当于”的后面。

3、写数量关系式的技巧:

(1)“的”相当于“×”,“占”、“相当于”“是”、“比”是“=”

(2)分率前是“的”字:用单位“1”的量×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20,甲数的1/3是多少?

列式是:20×1/3。

4、看分率前有没有多或少的问题;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50,乙数比甲数少1/2,乙数是多少?

列式是:50×(1-1/2)。

(比多):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小红有30元钱,小明比小红多3/5,小红有多少钱?

列式是:50×(1+3/5)。

5、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几倍;。

6、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一个数×几分之几。

7、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几分之几×个数。

8、求已知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方法:

(1)、单位“1”的量×(1-分率)=另一个部分量(建议用)。

(2)、单位“1”的量-已知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的部分量=要求的部分量。

例如:教材15页做一做和16页练习第七题(题目中有时候会有这种题的关键字“其中”)。

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积蓄、胜利”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件梗概,理解文中不同人物语言的含义。

3、感受小男孩勇于进取,敢于大胆尝试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文中揭示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理解文中不同人物语言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历了许多第一次,如第一次背起书包上学,第一次骑车,第一次戴红领巾-----我相信每个第一次都会给你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谁愿意把你的经历与感受讲给大家听。(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这篇课文(播放情境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一说你了解了什么?(从主人公、主要内容等方面回答)。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出声地朗读课文,说一说文中小男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愿夸一夸他。

三、问题入手,感悟内容。

1、利用默读1、2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小男孩儿很小),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词语谈自己的体会。学生体会完哪一段就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哪一段。练后全班齐读。针对学生点滴进步及进鼓励。

2、师:这么小的男孩要上台阶,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样台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来体会)。

生:两腿哆哆嗦嗦,但想登上人行道的信心十足,(这个台阶对他来说登上去有困难)。

生:孩子还不满一周岁,这个台阶对孩子来说有些高。

师:台阶高度也就20厘米,我们轻而易举就能登上去,但对于这个刚会站,而且站都站不稳的小男孩来讲登上这个台阶却很难,这个台阶却是一个“高地”。此同小男孩应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很难,很不容易-----。

师: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出这种难读出小男孩不容易。(师生齐读)。

过渡:就是这样一个不足一周岁,两腿不太听使唤还哆哆嗦嗦的小男孩此时已站到台阶旁,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读2段,小组内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互相交流来完成)。

师:抓住学生的回答及时请同学谈感受。(体会小男孩想登上台阶的愿望十分强烈,信心十足)。

练习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小男孩儿迫切的心情和强烈的自信。

3、有了愿望和信心,看小男孩儿开始登台阶了。(指生读)。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人哪些词中能感受到小男孩想登台阶的愿望强烈?(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画、圈一圈)。

生找到后,再读一读相应的句子。

师:你们还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小男孩的想法进行体会,感受小男孩的心情。(他遇到困难——犹豫不定——但并不放弃——积蓄体能精神力量——执著登台阶)抓住“固执”一词,回顾上文,可见孩子愿望的强烈。体会后练习读一读。

过渡:假如你是一个路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想些什么?我们共同来听一听一位老奶奶和小男孩的妈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生:老奶奶的话有疑问和不解,她认为孩子小台阶高,大人应帮助和扶持,可见奶奶非常关心小男孩。

生:妈妈的话,对孩子充满信心,鼓励孩子试一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师:带着你们的感受读一读好吗?

生:给孩子勇气与信心比扶一把更有作用。

生:大人只能扶一时,不可扶一世。

4、妈妈在微笑着看着小男孩,在她的鼓励与期待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大屏幕出示段落,指生读)。

生:小男孩登上台阶了。

师:我们为小男孩的勇气与自信鼓掌吧?他真的太了不起了。

生:带感情齐读。

课件出示:a小脚又一次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空中,这回可真是憋足了劲,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b小脚又一次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空中,这回可真是憋足了劲,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读一读这两部分,体会哪一句更恰当。师总结:因为小男孩经历一次失败后,又积蓄力量和信心,在妈妈的鼓励和奶奶的关心下,才使他登上台阶,“终于”更能体现出这个过程的艰难。

过渡:小男孩儿这两只小脚踏上的难道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台阶吗?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登上台阶后孩子的心情与感受。

生: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实现愿望,心情骄傲、自豪、喜悦。

带着这种体会齐读这一段。

四、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在孩子自己十足信心的支持下,在妈妈和奶奶的鼓励和关怀下,小男孩凭借自己的毅力,克服了困难,第一次登上台阶(指题目)拿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高地。他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因为他成功地迈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台阶,他会更加自信的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老师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像这个小男孩儿一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在老师、家长、同学的鼓励下,帮助中,凭着你自己的力量拿下人生中的每一个高地,让每一个第一次都格外精彩。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第一次。

哆哆嗦嗦信心十足。

小男孩注视前方积蓄力量有志者事竟成。

拿下高地胜利微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引导学生了解天山牧场的景色,并在积累运用中掌握品词品句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天山牧场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天山的人的景。

课前准备: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场风光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的天山,有片迷人的牧场,想去看一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中《天山牧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交流课文中圈画的生字词,提醒同学们注意事项。(音、形、义)。

2.找出在预习中较难的段落或句子练习读通顺。

3.扩大视距,默读全文,首先思考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写牧场?(板书:远看天山走进牧场)。

三、重点探究。仔细品读。

1.分自然段指名读。(找7名同学读课文,其他思考问题:每一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2.概括段意:

(1、2自然段)牧场概况;(3自然段)牧群肥壮;(4自然段)牧女的幸福;(5自然段)黄昏美景;(6、7自然段)牧民的生活。

3.分两大板块。

前4个自然段——牧场景色;后3个自然段——牧民生活。

4.学习第一部分:牧场景色。

(1)读1、2自然段,说一说介绍了牧场的什么?(位置、原始森林、野花、酥油草、溪水、蒙古包)。

(2)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语。读一读,说一说,重点体会:点缀、镶、齐等词。

汇报:牧群特点:多肥壮。草原:美丽有生机。

(5)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5.学习第二部分:牧场生活。

(1)回忆第二部分讲的是什么?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黄昏美景。

板书:牧民生活热情好客。

欢乐夜晚。

(2)指名读5、6、7自然段,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

a、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

b、理解“金碧辉煌”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之妙。

(四)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看来,我们不仅爱上了天山牧场,更爱上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相信课后这个作业同学们一定非常有兴趣完成,收集描写祖国河山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原始森林野花。

景色(秀美)。

7——2天山牧场酥油草溪水蒙古包。

黄昏美景。

生活(幸福)热情好客。

欢乐夜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一类生字和6个二类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其中的好的段落。

2.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体会文中的想象的部分。通过比较和朗读来体会描写的部分。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能从中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学习花儿们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想象的句子,感悟其中的情感和童趣。

教具准备:花儿图片。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画出一类生字。

4.自己读读这些一类生字。

三.学习一类生字。

校:(1)学校:校舍、校风、校园、校庆。(2)校官。

雷:字理识字。(1)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打雷、春雷、雷电。(2)军事上用的爆炸武器:地雷、水雷、鱼雷、布雷、扫雷。雷厉风行、雷霆万钧、雷声大,雨点小。

隆:(1)盛大:隆重。(2)兴盛:兴隆。(3)深厚,程度深:隆冬、隆情厚谊。(4)凸起:隆起。

泻:(1)很快地流:一泻千里。(2)腹泻:泻药、上吐下泻。

潮:(1)潮汐,也指潮水:早潮、海潮。(2)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式:思潮、____。(3)潮湿:潮呼呼、潮气。

疾:(1)疾病:积劳成疾。(2)痛苦:疾苦。(3)痛恨:疾恶如仇。(4)急速,猛烈:疾风、大声疾呼、疾风劲草。

罚:(1)处罚:挨罚、罚赏、赏罚分明、罚金、罚球。

碰:(1)接触:碰杯。(2)碰见,遇见:碰头、碰壁、碰钉子。(3)试探:碰碰机会、碰巧。

鹅:家禽:鹅黄、鹅毛、鹅绒、鹅行鸭步、鹅卵石。

猜:猜测、猜度、猜谜、猜想、猜疑。

四.巩固一类生字。

五.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诵。

2.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想象的句子,感悟其中的情感和童趣。

3.学会积累文中的好句好词,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并解决几个问题:

描写部分:

1、课文中那些自然段属于描写?(1、2、6)写了什么?(写出了花儿在雨中的自由自在。)。

2、写了哪两种雨?对比一下,在描写时有什么不同?(如在词语的运用上体现出了阵雨和大雨时天气和花儿不同的状态,其中也体现出了花儿顽强的精神,雨下得越大,环境越恶劣,他们更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

3、读一读,体会文中的描写。

想象部分:

1、、找一找哪些段落是作者的想象?(剩下的自然段)。

2、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讲讲你读懂的句子或段落。

3、可以提出问题。

这几个自然段是以儿童的视角和想象来写花儿的,要理解和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想象的,重点理解以下两个问题:

a.花儿在地下学校里上学,那他们的老师是谁呢?(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只要能说出道理就可以,比如:他们的老师可能是大自然,因为他们在自然界里适应环境,可能是土地,因为土地教会他们破土而出。其他的想法也可。)。

b.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花儿奋力地向上长,向着太阳的方向长,他们要伸出双臂,拥抱妈妈,他们的妈妈是太阳的光芒,照耀他们成长,他们的妈妈是雨露,滋润着他们。)。

三、整体读全文。

四、作业:背诵课文的1、2、6三段,积累语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作业。

二.读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三.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想象涂色,想一想: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五.作业: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花儿学校。

描写:阵雨——冒,欢天喜地想象:罚站上天。

大雨——冲,放假了向妈妈伸出了双臂。

词语积累:

学校雷电隆隆倾泻潮湿。

疾病惩罚碰撞鹅黄猜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含义,读懂课文内容。

2.体会课文意境,有感情地读出课文的韵味并能背诵重点段落。

3.感悟课文中蕴含的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使学生热爱夏天。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

2.请同学们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植物生长的?(2、3自然段)。

3.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看出植物在夏天时成长的速度很快?(让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来讲,讲后再读一读.)。

4.不但植物在成长,我们也在一天天长大,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人在夏天时成长的?(4自然段)读一读,这段中有两条谚语,说的是农民在夏天里总是能抓住植物生长的时机,所以植物的生长状态很好。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在夏天里成长。

生物生长。

万物生长草木生长抓住时机。

学生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
  • 01-09 办公室召开会议主任讲话(精选18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为了在演讲活动中得到理想效果,事先经过深思熟虑,写好的一篇讲话稿件。想要写一篇优秀的演讲稿,不妨阅读一些范文,学习他们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 01-09 租房合同样板版本(通用20篇)
    在租房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房东的信誉度和租房环境的安全性,以保障我们的权益。这里有一些租房经验和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找到适合的房屋。出租人(甲方):承租人(乙
  • 01-09 幼儿园教师工作个人计划中班(优质20篇)
    幼儿园中班是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艺术欣赏资料,希望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发展审美能力。新学期在紧张有序的气氛中开
  • 01-09 施工单位预算员工作总结(优秀18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加以改进。刚刚结束了一个月的工作,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
  • 01-09 班主任年度考核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9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一种对自己工作成果的总结和展示,通过总结,可以让他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质量和效果,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工作协调和合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 01-09 医院绩效核算工作总结范文(17篇)
    医院工作总结可以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激情,增强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请大家阅读以下医院工作总结的范文,相信会对你们的写作有所帮助。20xx年,我院在医院绩效
  • 01-09 车间班组长的年终总结(热门17篇)
    年终总结是一个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阶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调整工作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年终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总结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启发。
  • 01-09 小班第二学期家长会发言稿(模板15篇)
    家长会不仅是家长们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的机会,也是学校了解家长需求和意见的平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家长会总结范文,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01-09 技能提升培训总结范文(23篇)
    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接下来是一篇总结了个人成长经历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5月4日—5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组织
  • 01-09 新商品房预售买卖合同纠纷大全(22篇)
    买卖既是个人行为,也是企业经营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对于买卖中常见的疑问和问题,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详细的解答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