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大全10篇)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大全10篇)

时间:2023-09-26 06:56:11 作者:温柔雨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大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作者中按照先总述,后分述的方式描写白荷花的各种矫美姿态的。

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荷花》。

你们看到过荷花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再去看一看那美丽的荷花,你们想去吗?

那咱们就一起走吧。

1 / 6

看到这美丽的荷花,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同学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作者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作者这么急切地来到荷池边,他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呢?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把自己认为最美的语句画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美在哪儿?(指名读说)

2 / 6

*[课件出示全段内容]

a.冒的理解。

b.荷花的各种姿势的理解。

(读后要学生练一练: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你读真美,你是怎样做到的?

这位同学读得真美,你发现他有什么窍门吗?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更体现出荷花的美?

你们能将这个冒字表现出来吗?

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

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3 / 6

[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这么美的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姿态万千的荷花描绘下来吗?

(学生画剪荷花、荷叶,并贴荷花、荷叶。贴的时候,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画剪的荷花。

我们是 的荷花,我们。

我们画的是一朵 的荷花,它。)

4 / 6

(在贴的过程中,再让学生评一评,荷叶应贴得紧一些,并贴在荷花下面,荷花要有高有低,以此来加深理解挨挨挤挤、冒的意思。)

师指着荷池: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实在太了不起了,作者手下描绘的荷池竟被同学们搬到黑板上来了。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引读。)

我们班的同学就是那了不起的画家。同学们,为我们今后会有更大的成就鼓鼓掌,好吗?(生齐鼓掌)

正像同学们所讲所画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你们想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记下来吗?那就自己在小组内试着记一记、背一背,并可以加上一些动作,看看那一小组的学习效率最高。

(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配乐。)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刚才,这些荷花的姿势可真是太美了,你们想来夸一夸他们吗?

(荷花也要注意礼貌用语)

[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5 / 6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今天,我们就夸到这儿吧,如果还有什么想夸的话,课后可以写下来寄给荷花,好吗?

第二课时(略)

6 / 6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二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最佳学习状态]。

自主探索 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

(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三

1.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文言文的诵读。

3.辨析文言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顺畅诵读文言课文。

难点:

辨析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太行(hang)万仞(ren)惩(cheng)塞(se)汝(ru)曾(zeng)诸(zhu)箕畚(ji ben) 荷(he)孀(shuang)龀 chen 叟(sou)匮(kui亡以应(wu)厝(cuo雍(yong)

2.熟读课文,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全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教案# 导语

《愚公移山》一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 革命的胜利。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教师范读,学生试读、齐读,也可听课文录音,朗读时注意正音。) 2朗读停顿的指导。

(1)关于标点符号的停顿。一般来讲顿号停半拍,逗号停一拍,句号、问号、感叹号停两拍。

(2)关手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段与段之间停顿可长一些,一般3~5拍即可。

(3)关于句中的停顿。句中的停顿,按朗读时感情表达的需要或换气的需要可适当作短暂的停顿,但要以词或短语为单位,以不念破句为标准。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子孙荷担者”是一个短语,中间不能停顿,如果停顿了就破坏了短语义的完整,这就叫念破句。

3.请学生翻译课文。

翻译方法指导;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必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

根据文言 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如“切”可改为“丈”。当然,“侧”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例”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

(5)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在学生翻译时,老师可穿插提问重点词语的解释。

者:相当于“……的人”。面:面向着,名词用为动词。毕:全。险:指险峻的大山,形容词用为名词。其妻:其,代词,他的,指代愚公。以君之力:以,介词,凭,靠。之,助词,的。遂:于是。箕畚;用箕畚装土石,名词用作状语。笑而止之:而,表修饰,相当于“着”。之,代词,他,指代愚公。毛:草木。加增:加大增高。自此:从此。

四、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四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 1 2

案例一、“观察物体”的案例片断——观察长方体(二年级上册)

【课堂写真】

最多看到三个面

这节课的观察对象——一个长方体的大纸箱醒目地摆在教室中央,学生们分组坐在教室的四周。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大大的长方体。待会儿你们可以上来观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看每个位置能看到几个面?”

老师的话音刚落,二十几个学生都纷纷离座,围着长方体。前面的学生靠长方体太近又挤,挡住了后面学生的视线。有些学生可能什么也没有观察到,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一会儿,老师请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

第一个学生走到长方体旁边,指着长方体的一个顶点说:“我看到这个尖尖的地方。”“你看到了几个面?”老师问道。

“看到三个面。”学生应答。

“很好。谁和他看到不一样的?”

“我看到两个面。”一个学生上来指了指他看到的两个面。

“和他一样看到长方体两个面的同学,请举起手。”有几个学生举了手。

“还有和他们观察的结果不一样的吗?”

一个男生上来,演示了他所站的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这时,老师又请“只看到一个面”的学生举手。这一次,只有两个学生举手。

“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观察结果?”

一个女生又上来,她站到不同于刚才三个同学所站的位置,说:“从这里只能看到三个面。”

“你也是看到了三个面。”老师说。

女生又重复一句:“只能看到三个面。”可是老师对她的“只能”没有回应。老师转向全班,问道: “有没有看到的不是一个面、两个面或三个面的?”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应答,于是老师接着总结道:“今天我们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知识,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正面、上面和侧面

老师打开电子屏幕,边演示“课件”边解说:“我们看到了长方体正对着我们的一个面;伸伸脖子,又看到长方体的上面;再歪一歪头,还能看到长方体的另一个面。”接着,她依次向学生介绍看到的三个面的名称,特别说明长方体正对着我们的面是正面。

知道了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后,让每个学生在教室里找一个物体,来辨认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分别贴上相应的卡片。老师强调:“先找到物体的正面,再确定它相应的上面和侧面。”

学生找的物体有铅笔盒、课桌、讲台等。有一个女生找自己身体的三个面贴上卡片,老师特别展示了她的“作品”,让小组长给她插上一面小旗。

教室中央的长方体也被贴上了很多卡片。在这个长方体的同一个面上,有贴“正面”的,也有贴“上面”的。在交流时,一个女生指着长方体的上面说,“这是我贴的正面??”老师也给予肯定。

(上述教学片断的视频大约9分。)

【案例讨论】

5.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怎样来设计这节课的数学活动?谈谈你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教学评析或建议】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课程改革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的观念。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要以深入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与内涵为前提。

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体验。这些都是二年级上册再学习“观察物体”的重要的认知基础。

述如下的情境图中老师、笑笑、淘气与讲台的相对位置。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老师的参与,帮助所有学生都认识到:笑笑站在面对讲台的左面,与讲台距离大约一步的地方观察讲台;淘气站在讲台前面靠右侧,与讲台距离大约两步的地方观察讲台。

允许一些无法独立做出判

断的学生,模仿书中的情境图,站在老师、笑笑或淘气所站的位置看讲台,获得直观的体验

后,再完成“连一连”的学习

任务。

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想一想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想不来的学生,可以再去看一看。这个学习活动可以引伸,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最多只能看到讲台的三个面?所看到的这三个面有什么联系?讨论这些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观察能力与合情推理的经验。

如果看到讲台的正面,就不可能同时看到它讲台后面;如果看到讲台的上面,就不可能同时看到讲台的下面;如果看到讲台的右面,就不可能同时看到讲台的左面。当我们所站的位置能看到讲台的三个面时,就不可能同时看到与这三个面相对的另外三个面。所以,不管站在什么位置,最多只能看到讲台的三个面。而且这三个面不是讲台六个面中的任意三个面,而是具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个面。也许二年级学生无法完整地表达上述思想,但让他们经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最后倾听老师的解说,促进他们进行反思性学习,对丰富他们的空间经验与发展他们的内部语言(思维)是有意义和帮助的。

第四个学习任务是: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是名称学习,可以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新的名称与学生已有的长方体物体的前面、上面、左面或右面等概念联系起来。

案例二、“分一分与除法”的案例片断——分桃子(二年级上册)【课堂写真】

认识平均分

“同学们见过拔河比赛吗?”

“见过。”

“我们班也要组织两队进行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多拉’队的站在这一边(指讲台右边),愿意参加‘蓝猫’队的站在这一边(指讲台左边)。”

统计出‘蓝猫’队有11人,‘多拉’队有13人后,老师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就按这样组成两队来比赛,你们满意吗?”老师问。

“不满意。”

“这样的比赛公平吗?”老师又问。

“不公平。”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们队(多拉队)要分给我们一人。”

“两队各有12人,就是分得‘同样多’。我们给每队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平均分’。”老师边说边板书:“同样多”、“平均分”。

接着,老师先后请两位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又通过实物投影仪先后展示如下两种分物操作的结果,由学生来判断它们是否平均分;并把不是平均分的改变成平均分。

图1图2

学生的应答和表现都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了不起,一下子你们就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

动手分一分 “你们想不想动手分一分东西呢?”老师提出第一个分桃子的问题:“8个桃子怎么平均分给猴大哥与猴小弟呢?”每个同学可以利用8张桃子图片,动手分一分。

学生很快就分好了。

四个孩子先后上实物展台边演示边介绍他们不同的分法:

第一个孩子:“先分4个给猴大哥,再分4个给猴小弟。”

第二个孩子:“第一次先分2个给猴大哥,分2个给猴小弟;第二次再分2个给猴大哥,分2个给猴小弟。”

第三个孩子:“我是一个一个地分,猴大哥1个,猴小弟1个,这样分4次把桃子分完,猴哥猴弟都分到4个桃子。”

第四个孩子:“第一次先分3个给猴大哥,分3个给猴小弟;剩下2个再分给猴哥猴弟各1个。”

对上述每一种分法,老师都给予积极的肯定。

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分法:“猴大哥让猴小弟,所以猴大哥分3个,猴小弟分5个。”老师也给予他鼓励,但提醒他要“平均分”。

老师又提出第二个分桃子的问题:“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猴爸、猴妈、猴大哥与猴小弟,该怎么分呢?”

交流的时候,有的学生是2个、2个分的,有的是1个、1个分的。但有一个学生注意到了平均分给2人与平均分给4人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分法:“猴哥分到的4个桃子中拿出2个给 猴爸,猴弟也拿出2个给猴妈。”

老师提出第三个分桃子的问题:“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要怎么分呢?”一个学生说:“先分给每个小朋友1个桃子;剩下的3个桃子,可以切开,每人分给半个桃子;最后把剩下的半个桃子切成5小块,每人再分给1小块。”另一个学生说:“剩下的3个桃子,每个都切成5小块,每个小朋友可以再分到3小块。”

“行。”老师在肯定他们分法的同时,反复强调:“切桃子时,每一块要同样大。”最后,老师问:“每人先分1个,剩下的3个不分了。这样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是。”学生应答。

老师总结道:“平均分有时刚好分完,叫没有剩余的平均分;有时有剩余,叫有剩余的平均分。”

(上述教学片断的视频大约19分。)

【案例讨论】

《平均数》教学案例

师: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师: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 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师: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儿主意。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凯旋队”)

师: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师: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

记录。

预备,开始!20秒后,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凯旋队”: 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凯旋队”。“胜利队”服

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师: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师: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师: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凯旋队”的总数 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师:现在胜利者是“凯旋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师: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老师决定加入“胜利

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师:现在把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 生;140个。

师;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师;哦,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还用总数这个统计量来比较,显然不公平,那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比出两个队总体的拍球水平呢?(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终于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可以先求平均数。)

生;就是用拍球的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

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课,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一课。在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人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平时喜欢的体育活动为例子,进行分析解决有关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会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本案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求平均数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从中发现问题,产生提出问题的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这些都是学生生活里有的,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讨论、争论起来就更有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平均数》教学案例

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王营小学 陈晓丽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五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作者:于越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的学习互动活动;它是一门艺术,必须融入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找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降低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努力的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既重“知识”又重“技能”;既重“过程”又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2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明确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进一步明确“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及“共有几人”这类问题及计算的方法。

3、在整堂的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小组合作等方式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能与他人合作交流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去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想。

(板书题:数学乐园)

师:老师把大家分成四个小组,哪个小组在做游戏时获得胜利,老师就给这个小组加一颗五星,游戏结束时,哪个小组的五星最多,哪个小组就是冠军队,老师为冠军队的每个人准备了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可一定要加油呀!哪个小朋友听最认真、发言最积极,老师还会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二、组织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1:对山歌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数的组成,下面我们就来做这个对山歌的游戏:老师说一个数,你们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组成8。

师:我出。生:我出3,3加等于8。

师:我出2。生:我出6。6加2等于8„„

(1组和2组、3组和4组各派一名代表对9的山歌,然后1组和3组、2组和4组派一名代表对10的山歌)

游戏2:小小邮递员

生:送信的。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四个信箱,信箱上标有数字(3、6、7、9),请各组小组长发给每名同学一封“信”(口算卡片),先在“信”的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信”上的题目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它投到标有这个数字的信箱里去。(学生在音乐声中依次上台,读出题目,说出得数,然后投到相应的信箱里。)

让学生说出为什么送不出去。

师:信都送完了,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是合格的邮递员呢?

(老师把四个信箱分发到四个小组里,由组长带领组员检查信箱里的“信”是否送对了,由组长向老师汇报结果,对于送错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错了)

游戏3:比多少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各组男女生的人数,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提出比谁多几,比谁少几的问题。

游戏4:接力赛跑

师:小朋友喜欢赛跑吗?我们来做一个接力赛跑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终点。(出示4块小黑板,每块黑板上写出相同的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并用纸蒙上,学生做题时撕去蒙住的纸,做完后拍下一个同学的手,然后下一个同学接着做。最后全班同学一起检查正误。

游戏:贴一贴,说一说

1、教师:草地上,左边贴4只小鸡,右边贴3只小鸡。学生根据图提出数学问题:

(1)一共有多少只小鸡?(4+3=7)

(2)左边比右边多几只?(3+4=7)

(3)右边比左边少几只?(4-3=1)

2、教师:荷叶上,左边贴6只青蛙,右边贴2只青蛙。学生根据图提出数学问题:

(1)一共有多少只青蛙?(6+2=8)

(2)左边比右边多几只?(2+6=8)

(3)右边比左边少几只?(6-2=4)

三、宣布比赛成绩,颁发小奖品。

四、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 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小组讨论、交流)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 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 线全部画出。

当出现“c”的分法时,开始同“b”的做法一样,先使学生明确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再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标准。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总之,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请一两名学生动手画一画,从而达成共识。

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吗?(没有)无限长,会不会相交?(不会)(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

(二)揭示垂直的概念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都形成了四个角)师:你认为在这些相交的情况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

师: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

(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垂直。(学生试说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四、练习巩固,深化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后教师可适当添加一两个 没想到的例子。

2.我们看看运动场上还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主题图)

3.咱们看看几何图形中有没有垂直和平行的现象?(出示几何图形)

五、拓展延伸,发展空间观念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

1.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平行。观察发现规律。

2.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垂直。观察发现规律。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强调了“同一平面”,利用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以后在讲课的时候多设计点教具和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学习,课后学生们还得对垂直和平行两个概念要熟记。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八

优秀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架一架地数一数,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

圈——请同学们将每架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大家先在心中把这个算式默默地说一遍。

教师:都想好了吗?下面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了解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情况。教师:在“你说我写”的活动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题,说说你们在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有的组写乱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同伴一听就明白吗?(这是5个3相加。)

(3)认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征,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观察一下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了吗?(加数相同,都是3。)

(三)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小火车里的同学们玩得也很高兴呢!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每节小火车里的人数有什么特点?(每节小火车里面都坐了6个人。)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在上图中将每个车厢的6个人圈起来。

教师:要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4个6相加。)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个算式:6+6+6+6=24。

教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都相同。)

(四)加强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1)借助现实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教师(出示下图):最刺激的要数过山车了!

教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这是几个几?

教师: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五)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明确乘法的意义。

教师:7个2连加确实写起来比较麻烦,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听听小精灵是怎样说的。

教师用课件播放小精灵的话,如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乘法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的基础参差不齐,也许有少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乘法,但是对于乘法的意义,他们是不理解的,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对乘法是一无所知的,这就造成了教学的难度。(一)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

“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并且根据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

法算式。

3.在学习活动中认识乘法,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本节课的特色:

1.通过快速地听算,不仅训练学生的听力,同时为新知制造一定的障碍,激起求知的欲望,从而主动地去探索。

2.一个教案两手准备。站在学生的起点,充分地预设,追求精彩地生成,让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从听算入手(因为我觉得摆图形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所以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创造),当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几个几连加”这句话表示加法算式的说法之后,要求学生写出100个4相加的加法算式时,就为学生的学习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促使学生去动脑筋、去探索新的表示方法,接着更深一步学习并理解乘法的意义。最后把p44页的主题图作为练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物体吗?说一说你会用小棒摆什么物体?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年级组提出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研究成果,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另外,我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素质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和联系,另一方面注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一座“通往数学王国的智慧桥”,引出复习题。

二、谈话导入:

新的一天开始了,神奇的数学王国里正在举行画画比赛,他们分 三人一小组进行合作,瞧,他们多团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先请学生估算:三盒彩笔大约是多少枝?)

4、师小结并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常常除了估算之外,还要计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有必要上这节课,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最大的发挥)

三、探究新知

1、计算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应该怎样列式?

2、想一想: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有几种算法,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分享。

4、学生讨论算法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算法,合理的算法

给予肯定,不恰当的及时进行引导。

5、学生汇报算法,可能出现:(课件出示以下两种可能)

(1)用加法:12+12+12=36(枝)

6、比较算法:第一种用加法计算,现在是3个12,加起来比较少,很快就能算出来,如果加的个数多了,就比较麻烦,比如8个12,9个12,甚至更多,这样计算起来就很慢了。第二种算法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后,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运用了前面学习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出来。只是在计算的时候要进行三步计算才能算出来。两种方法比较,显然是第二种比较方便。

7、提出疑问,引出乘法竖式计算:那大家想想,还有没有更加简便或计算更快的方法呢?

8、揭示课题:今天,数学王国的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设计意图:这里这样安排同桌、及小组合作是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使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初步合作的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四、介绍乘法竖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4页,小组内相互交流交流数学王国里的小朋友是怎样给乘法算式列竖式的。(学生试着自学,并交流讨论乘法竖式的算理,教师巡视指导,遇到疑难时,可以给予引导)

4、小结:在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时,把数位较多的因数写在上面,数位较少的写在下面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然后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写在个位上,再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写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说算理,使算法进一步明确,算理更加清淅。)

五、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74页“做一做”3道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到黑板

板演后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2、75页练习十六的1到4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共同交流、讲评。

(1)说一说用乘法计算的理由是什么?

(2)要求用竖式计算后,同桌交换检查,如果出现不同意见,可向老师

提出,同时向学生调查,全部正确的人数。

(3)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有几种解答方法。

(4)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稳步提高,同时也渗透一些科学和品德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科的联系。)

六、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来谈收获,是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另外再次强调了笔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记得更牢固。)

七、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乘)1 2??因数 36??积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九

模板

课题

一、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第 1 页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教后记: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第 3 页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十

本节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过程,掌握口算方法。新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学生在整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我在备课前想过,既要让学生牢牢的掌握这堂课的内容,又要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井井有条的步骤:注意口算联系经常化,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逐步提高口算速度,培养口算能力。

依据的理论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相关范文推荐
  • 09-26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总结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的(汇总6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什么样的总结才
  • 09-26 2023年机械类实践报告大学篇(汇总5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机械类实
  • 09-26 2023年小班户外体育活动教案集(实用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
  • 09-26 2023年校长职级制实施方案(通用5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
  • 09-26 2023年建筑施工单位年终总结(优质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写
  • 09-26 金融自我介绍 金融面试自我介绍(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
  • 09-26 小学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汇总8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 09-26 质检求职简历(优秀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 09-26 最新纸的集体活动设计方案 班集体活动设计方案(通用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
  • 09-26 鼹鼠的空调屋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