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最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优秀5篇)

最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优秀5篇)

时间:2023-09-28 23:07:59 作者:GZ才子 最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篇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和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根据上级相关工作要求,现把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xx县以攻势、促攻坚,在连续作战中扩大了脱贫战果。截至20xx年底,全县xx户xx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xx个贫困村于20xx年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xx%降为0。截至2021年x月底,国办系统内我县脱贫人口xx户xx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xx户xx人),边缘易致贫户xx户xx人。20xx-20xx年,全县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x亿元,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20xx年x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共xx万元,村均xx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xxx元增加到20xx年的xx元,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示范村。

2021年以来,xx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全力谋划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主动仗”。

(一)四措并举防返贫,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一是强化动态监测。重点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农村低保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收入骤减支出骤增户”四类人员家庭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分户家庭子女条件等情况,对基本生活存在困难、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建立台账,每月监测跟踪、落实包保责任、动态清零问题。二是强化信息比对。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信息比对工作联动机制,由县扶贫办牵头与民政、教育、卫健等x家部门共享数据,对镇村申报的“四类人员”,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截至目前,共xx户因大病和缺劳力导致收入困难的群众纳入信息共享,经核实后按需提供帮扶措施。三是强化帮扶举措。完成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制定并录入省办系统,根据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资源条件、发展需求和真实意愿,优化完善帮扶措施。同时,对xx户脱贫户及“四类人群”开展拉网式走访,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经排查,未发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累计xx户低收入人群纳入动态监测,存在困难已全部解决。四是强化兜底保障。截至x月上旬,全县xx人已脱贫人口获低保保障待遇,xx人获农村特困供养保障待遇;xx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中xx人纳入农村低保保障,xx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

(二)点面结合固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做细产业帮扶。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户摸底工作的通知》,组织各乡镇(园区)指导所辖村居全面开展具备特色产业发展条件脱贫户的摸排工作。截至目前,经摸排确定,我县今年xx户自种自养脱贫户发展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xx户自种自养脱贫户增收,其中缴纳租金或分红超过xx万元的产业基地xx个。持续做好光伏运维工作,截至x月底,xx县2021年度村级电站累计发电收益xx万余元,同比20xx年度的xx万元,增收比达到xx%,切实提高了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效能,提高了脱贫人口的收入。二是做深务工就业。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多渠道动态发布岗位信息约xx条,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xx个、临时性公益岗位xx个;支持引导扶贫车间、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吸纳就业。截至x月底,全县脱贫劳动力已务工就业xx人,占去年年底数xx%。三是做实项目建设。今年已安排各级各类资金xx万元,其中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xx万元(中央xx万元,市级xx万元,县级xx万元)、债务资金xx万元,目前已匹配项目xx个,匹配资金xx万元。四是做精小额信贷。积极做好小额信贷续贷和展期管理,对脱贫攻坚期内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在过渡期内到期的续贷或展期1次,切实满足脱贫人口的信贷需求。截至x月底,我县小额信贷累计办理展期xx户xx万元,新增贷款xx户xx万元、无逾期余额。四是做优消费帮扶。自20xx年开展消费帮扶至今,共xx家扶贫经营主体申报xx个扶贫产品通过国家认证;开展各类直播展销会xx场次,通过政府采购、宣传推介等方式共帮助贫困户或带贫经营主体销售扶贫农产品xx亿元,截至20xx年底“三专一平台”累计销售额达xx万元。

(三)齐抓共管建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一是抓政策优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制定出台《关于扎实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工作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提供了遵循。二是抓力量接续。印发关于《关于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帮扶责任人尽快调整落实,并主动协助乡村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截至目前全县帮扶责任人已全部到位;印发《关于开展专项走访活动的通知》,要求驻村工作队、脱贫户帮扶责任人和边缘致贫户联系人开展为期5个月的走访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有xx家单位xx名干部参与,对xx户脱贫户和xx户边缘易致贫户进行上门或电话访问;我县已启动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县直单位选派干部名单已确定并报送省市。三是抓督查整改。成立档案督导组自x月初对各乡镇开展脱贫攻坚档案督导工作;对照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的xx大类xx个具体问题,初步认领xx大类xx个具体问题,逐项逐条研究制定xx条整改措施,加强对整改全过程的跟踪督导,确保整改成效。目前,xx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下一步,县扶贫办将全面落实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做好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社会协同参与、完善政策保障等工作,确保实现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一是突出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把深入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作为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先任务抓实抓细,重点监测收入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对预计人均年收入低于6000元且生活陷入困难的及时报县扶贫办备案,及时分类帮扶,确保有效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二是扎实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结合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成果巩固,坚持举一反三,围绕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帮扶政策和措施落实等方面,积极组织动员,进村入户全面排查,形成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依单推进,逐项逐条核实销号,并进行全面总结。

三是继续抓好产业、就业、金融帮扶。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稳定并加强产业扶贫政策,强化产业服务支撑。多措并举,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工作,摸清帮扶需求,推动产业吸纳,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强化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继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

四是全力推进项目实施,规范财政资金入股扶贫项目管理和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加强项目建设调度,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进度。加强市级巡察、审计和20xx年度扶贫资金绩效自评及重点评价反馈问题整改,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入股扶贫项目流程,物化资产管理,做好资金风险防控和到期资产管理。切实加强和规范光伏扶贫资产管理、运维管理、收益使用管理、公益性岗位设置管理,建立规范台账。做好2021年已批复项目和光伏收益分配信息在国办信息系统中的录入工作。

五是继续抓好社会帮扶工作。一是做好第八批驻村帮扶工作,保证驻村帮扶工作有序衔接。二是开展定点帮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救助帮扶。三是开展县域结对帮扶,及时有序推进帮扶措施落地见效。

11月13日,甜水镇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常生锋主持,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及各办公室业务人员共计7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林邦同志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十查十纠”行动调度会上的讲话精神、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考核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和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后评估、“两费”收缴、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

会议要求,一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考核准备工作。各村要紧盯有限时间,精准监测、全面核查,连夜进行系统录入和数据纠错,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不漏项;要对标对表,按照“一行动一活动”、“十查十纠”等13项重点工作任务,对照村级17项、户级18项资料清单完善好村户资料,分管领导和镇业务主办负责整理镇级业务资料,包村领导牵头,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配合整理村户业务资料,确保业务规范、资料规整;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好住房、饮水等到户项目,保障广大群众温暖过冬。二要按时按点完成“两费”收缴。各包村领导负总责,村组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参与,全面核实核清缴费人员底数,做好异地缴费凭证收集,通过上门催收、电话督促等方式加强收缴力度和进度,确保任务按期清零。三要聚焦重点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落实落细重点人员管控,实行实职科级干部分片包抓城区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镇应急管理所要牵头深入施工单位排查安全隐患,不能现场整改的停工限期整改,各村要切实发挥好交通劝导站劝导作用,出现雨雪天气时,组织动员党员群众上路清理路面积雪,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四要点面一体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村要督促做好村部、合作社、易地扶贫搬迁点等重点区域及周边环境卫生;动员党员群众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常态化清理通村公路等面上卫生,树畦要整修到位、杂草要清除到位、垃圾要清运到位;督促农户清理清洁院内及庄前屋后垃圾,做到“六顺六净”。

会议强调,一要形势再研判。研判各项重点工作扫尾情况,研判当前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研判存在各类问题的整改情况。二要任务再梳理。全面梳理村户资料,搞清楚要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间完成。三要组织再得力。各项工作包村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推动、亲自落实,统筹镇村组三级人员力量,合理调配,高效落实。四要细节再注意。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任务都要从细研究、从严落实,切忌粗枝大叶、大而化之。五要时限再精确。对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党政办要及时跟踪问效,每天统计进展,跟进了解推动落实情况并汇报党政主要领导。六要执行再严格。纪委要充分发挥监督执纪作用,主动下沉村组一线了解掌握工作动态,对推动慢、效率低、工作滞后的相关人员进行约谈提醒,将转变干部作风的成效体现在抓工作落实上。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按照中共***委***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周办字【2021】3号)文件精神和县扶贫办相关要求,现就我委主要任务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篇二

如下:,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工作具体到点、落实到人;压实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实施,引导已脱贫人口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动员和组织已脱贫人口参与村道、农田水利、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压实帮扶干部责任,贫困户脱贫后坚持每季度走访帮扶对象户不少于1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最新动态,帮助解决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

1、扎实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工作。不定期对所有已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开展全面摸排,了解掌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充分发挥村民组长、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力量,对低收入人口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对农村常住居民进行排查、识别。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重点关注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建立了镇村排查、县级审核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经排查截至5月底全镇农村低保对象1793户2375人、特困人口662户674人、边缘易致贫户27户83人、脱贫户567户1753人。

2、资金项目和扶贫资产管理有序。完成了2021年项目库建设任务,首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150万元的双丰村蔬菜大棚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8月上旬建成发挥效益。3月底前,完成了2020年度形成的扶贫资产核查清算和确权工作;及时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落实了管护责任,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3、完成总结和档案整理工作。完成了镇2016年以来脱贫攻坚系统性工作总结和三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总结,并审核后上报了县脱贫攻坚《篇》编辑部。委托档案整理第三方公司,扎实推进镇村脱贫攻坚档案规范整理,目前镇级档案已经基本完成,村级档案分村推进。

1、金融扶贫。全镇现有存量贷款408.7万元,使用合规,无逾期现象。同时加大对已贷出的扶贫小额贷款的监管和到期预警,确保了资金安全,到期能够及时收回。

2、光伏扶贫。加大对全镇10个光伏扶贫电站的现场管护,定期登录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实时排查解决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告警、低效运行、故障损毁等问题,保障光伏扶贫电站正常运行,稳定发挥效益。

3、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扶贫专干等人员力量,通过微信、电话、上门走访等形式,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返乡回流”、稳岗留工、务工就业状态、务工就业地点、务工就业意愿、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稳岗就业。持续做好外出务工脱贫人口的跟踪监测工作,实行台账管理,及时录入国办系统。截至5月底全镇脱贫人口外出务工882人、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18人。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总人数高于去年水平,确保应就业尽就业。

4、公益岗开发。为了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镇利用光伏、人社、林业等资金,开发保洁、宣传、巡逻等公益岗233个,其中光伏公益岗199个、人社公益岗7个、林业公益岗17个、乡村综合财力公益岗10个。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强全面排查。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进村入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拉网式大排查。

2、持续跟踪监测。动员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户为重点,持续开展跟踪监测,重点监测家庭收入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并与相关部门站所加强对接联系和数据比对,对因自然灾害、意外变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救助帮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

3、强化精准帮扶。一是对于因病或因意外事故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的,及时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和帮扶范围。二是针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家庭现状、发展能力、实际需求和真实意愿,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制定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五防”机制,坚持提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坚决防止出现返贫致贫现象。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篇三

一年来,桐乡街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压实专班机制责任,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稳妥开展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三四五”工作法、“党建+四元”产业发展模式。共获得国家、省、市、县荣誉45项,承办现场会15次,受到通报表扬26次,街道干群发展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助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与时俱进探索全面实施乡村振兴“1+5+n”工作法,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以做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突破口,以多举措做好重点工作为助推器,构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长效机制。

桐乡街道位于兰考县城城乡结合部,下辖村(社区)大部分地处县城规划区内,城市化水平较高。按照《村庄分类类型及发展控制与指引》,坚持规划先行,优化村庄分类,结合各村(社区)现状,将19个村(社区)分为三类,分别为城郊融合、集聚提升、整治改善类。

(一)坚持产业跟进建设产业发展示范带

按照县里提出的“强龙头、补短链、聚集群、创品牌”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桐乡街道合理布局、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一廊三带”产业发展规划,一廊即:以桐城大道为生态廊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升产业附加值。三带即: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高场社区、盆窑村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将盆窑村定位为都市休闲村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鲁东沟两侧为产业发展示范带,涉及高场社区、东北场村等6村(社区),衔接多方资源,加大整合力度与农投公司合作流转土地1864亩,其中调整1000亩设施农用地,作为新发地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以化民路两侧为产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带,调整道兴大道西侧500亩设施农用地,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二)坚持提升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聚焦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规划、道路、厕所、人畜粪污治理、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推进厕所革命把改厕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厕所革命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奖励机制。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强化督查指导,高质量完成4300户改厕任务,改厕率达99.37%,为有效做好粪污治理,建成大三格化粪池一座。开展绿化提升工程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在乡村道路绿化18千米、造林80亩、植树3750棵,通过空心院治理,建成生态游园8处,绿化面积25亩。河道绿化6条、长度10千米、造林62亩、植树2850棵。廊道绿化种植8800棵、发展林下生态经济1600亩。提升村容户貌通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一改”“清零”行动,助推农村垃圾有效治理。按照“十无一规范一眼净”“五净一规范”标准,打造美丽庭院880户。优化村组通硬化路,打造优良路线循环圈,形成“城乡畅、乡村通、村组达”的公路网络。

(三)坚持打造特色品牌优化乡风文明建设

从激发内生动力向乡风文明推进,我们围绕“文明新风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先进典型塑造”三大行动开展工作,大力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公益宣传营造乡风文明浓厚氛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利用广场游园、宣传栏、宣传牌、宣传条幅、文化墙等多种形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建立完善村民公约、乡风治理组织,组建桐乡“好声音宣讲团”、乡、村两级志愿服务队,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按照“七个一”标准,整合资源,建设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包括(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中心室内文化活动室设广播室、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儿童乐园等多功能活动室,室外文化活动广场配套设施齐全。组建文化活动队伍,通过广场舞比赛、文艺汇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塑造典型以道德力量助推乡风文明,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举办桐乡街道“快乐星期天.孝老爱亲饺子宴”暨兰考文明户评选表彰活动,一个个广场舞、红歌、戏曲、腰鼓队、儿童歌曲文艺节目表演、一场场“牵手父母来义诊”活动、一次次“爱心人士”捐助,几百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享受着这一幸福时光、群众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截止目前已评选文明户1560户,通过敲锣打鼓的形式将奖状和奖牌送到文明户家中,并为文明户钉上奖牌,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争当文明户的积极性。在人民广场举办桐乡街道“德尚桐乡、爱在奋斗”兰考县三届新风尚集体婚礼,新风尚集体婚礼简约而不简单、简约而不失隆重、77对新人乘坐新能源集体婚礼巡游车巡游兰考大半个县城,沿途数万名市民、志愿者、文艺团队为集体婚礼的新人们点赞送祝福。在活动主办地兰考人民广场,77队对新人携手共走新风之路,走进集体婚礼现场,数千人齐聚人民广场,载歌载舞、宾朋满座、锣鼓喧天,新人们肩并肩、手牵手走上红地毯,喜结连理,唱响属于他们的幸福赞歌:拜天地、求婚送花、集体宣言、互动游戏等,一个接一个精心策划的婚礼环节及精彩的文艺节目,给新人们留下了深刻美好的记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到场祝贺、为新人主婚、证婚,不仅让新人们收获浪漫爱情、甜蜜爱情,也收获着未来和希望,更收获政府对他们最好的关怀,也鼓舞了更多青年继续这种新风尚,做时代新人的楷模,用奋斗赢取幸福生活。在兰考礼堂举办桐乡街道“德孝之星”六届颁奖晚会,评选出600名“德孝之星”,将他们积极向上、真真实实、鲜活感人德孝事迹搬上舞台,县“四大班子”领导亲自颁奖,在舞台上给予这些身披绶带红花、光鲜亮丽好婆婆好媳妇们荣誉和褒奖、用舞台的光环激发广大群众见崇尚模范、争当先进,汇聚无穷的道德力量。树立发掘孝老爱亲、敬业奉献典型,设立了“桐乡孝老爱亲榜”宣传栏,并在上榜户门前钉“桐乡孝德之星”牌子。制定“德孝之星”长效机制,通过表彰奖励、媒体宣传、立榜示范,用身边的事感动身边人,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激发群众爱家孝老、勤劳致富、奋发有为的生活热情,为加快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持。

(四)坚持探索工作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有效能力

桐乡街道下辖5个城市社区,建成45个居民小区,目前已全部融入城市功能网格,纳入城市统一管理。为加强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我们探索了“做强基层党建、做优民生服务、做牢稳定根基、做精社区管理”的“1145”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法,1即:“一个引领核心”统筹社区规范化发展,成立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创建推进、红色物业、活动策划四个工作组,优化配置街道干部队伍下沉社区与干部形成合力,探索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网格党组织,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1即:“一个服务中心”夯实社区管理基础,发挥社区党组织基层堡垒作用,在党群服务中心按照“8中心1站1广场”标准,设置党员活动、便民服务、综治警务、文体活动、老人照料、儿童照料、医疗卫生、志愿服务等8个中心和应急管理服务中心站、室外文化广场,最大程度加强了党在城市基层的领导能力和服务能力。4即:“四项工作措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一是搭建居民议事平台。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协商”居民自治组织架构,创新“1+2+n”工作模式,实现社区治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二是创新矛盾调解模式。创建“三调联动+”模式,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资源与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相结合,形成合力,切实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三是丰富便民服务项目。实行首问负责制,做好一站式服务,延伸上门式服务,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接单”高效办理机制。四是实行网格化治理。建立“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网格防控模式,明确责任主体、人员分工,发挥一中心四平台“指挥棒”作用,运用网格通app“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达到区域治理“一张网”。5即:“五支专业队伍”强化社区管理力量。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抽调党建、宣传统战、综合治理中心、民政、物业管理等部门人员组成一支社区治理工作创新专班队伍,全面指导社区治理工作开展。以社区“两委”干部为核心,第一书记、街道干部下沉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组成一支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让居民“不出楼栋、不出社区、有事有处说、遇事有人办”。以协商民主议事会,驻区单位联盟、社会组织联盟和物业公司联盟,组建“一会三盟”社会联盟队伍,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以“有事好商量”协商民主议事会为核心,社区物业、楼栋长、单元长等组成一支居民自治队伍,让居民来管理自己时事情,推动社区治理持续发展。以社区“桐心党员服务站”为核心,党员服务队、社工服务队、巾帼服务团、共青团志愿者等组成一支志愿服务团队,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居民幸福感、满意度。

(五)坚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生活富裕

脱贫攻坚时期我们解决了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生活富裕是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仅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还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一是持续保障充分就业。提升群众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索“支持能够发展产业的群众发展产业,帮助没有产业发展能力的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稳定就业,鼓励没有稳定就业能力的群众勤劳致富”的工作思路,选聘村级协管员、公益性岗位就业,借助“春风行动”等大型现场招聘会,让群众参与进来,寻求岗位,依托兰考富士康园区,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二是做好产业兴旺文章。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依托“一廊三带”产业发展示范带、产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带,着力引进“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加快盆窑村都市休闲村庄建设,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三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利用旧村室,建设集休闲娱乐、午间临休、康复保健等功能为一体、兼顾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居住的姜楼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利用闲置农家院建设集棋牌室休息室等功能为一体高场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四是盘活资源提升附加值。全面盘活3400亩围村林,以围村林为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用活林下土地资源,实行种植、养殖相结合产业模式,发展林粮、林菜、林禽等林下产业,实现农林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目的。加大村内空心院、空闲地的整治,对腾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农村加工业、为二三产业腾足空间,加快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在美丽乡村庄建设中。我们深下功夫,干出彩做标杆。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高标准打造杨槐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如今的杨槐树村农户庭院设计布局美,摆放有序整齐美,卫生整洁环境美,养花种树生态美,文明风尚和谐美。充分释放土地利用空间,精心打造主体景观。在村域内种植月季、腊梅600余棵。集中连片种植枣树4000余颗、梨树5500余棵。对村西侧杨树林进行提质改造,打造乡村郊野环境的生态化休闲空间。利用空闲地建成设施完善占地6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

(二)在拆墙透绿工作中。我们提出“三借两分”工作法。三借即:借助宅基地改革拆除围墙,借助项目建设拆除围墙,借助乡村绿化拆除围墙。两分即:分类实施,先拆除年久失修的庭院、门楼、院墙,改造提质提升院内颜值,让庭院“靓起来”,既美化了环境,又提升了品质。分步推进,先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结合群众意愿与群众携手共建、共同参与,每栽一颗树,让群众笑开颜,每铺一块砖,让群众暖心田。

截止目前。仅高场社区、东北场村已提质改造29户、拆除配房11间、拆除门楼23座、拆除围墙2300余平方、铺设地砖1900余平方,种植月季、腊梅800余棵、石榴树400余棵、枣树5500余颗、梨树6000余棵、槐树2400余棵、冬青20000余棵,村域绿化面积110余亩。

(三)下一步我们招贤纳士携手共绘桐乡新篇章

以“泡桐花开千顷澄碧”兰考首届桐花节为契机,整合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打造“乡贤+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在我们桐乡乡贤反哺桑梓的动人故事从未间断,一桩桩、一件件,诠释了乡贤浓厚的故乡情怀,释放了巨大的发展能量。值得一提是,我们唯一一个国家级美丽乡村盆窑村,就是由兰考县乡贤联谊会会长程道兴出资建设。一次次“快乐星期天.孝老爱亲饺子宴”暨兰考文明户评选表彰活动的举办离不开乡贤的赞助,一届届“德孝之星”颁奖晚会、“德尚桐乡、爱在奋斗”兰考县新风尚集体婚礼的举办离不开乡贤的赞助,脱贫攻坚时期贫困户稳定就业、发展产业离不开乡贤的带动。为携手乡贤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我们开展了“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活动,成立桐乡乡贤联谊会,在盆窑村加快建设“乡贤馆”,在“德孝之星”颁奖晚会上为乡贤代表颁奖,搭建乡贤返乡平台,架起沟通交流、共谋发展的桥梁,激发更多的乡贤关注支持家乡发展,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出资出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篇四

各县直单位、乡镇(街道):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县不出现规模性返贫,顺利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订2021年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做好已脱贫人口、已出列村的帮扶工作,平稳推进脱贫攻坚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工作重点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

二、工作机制

(一)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防止松劲懈怠、政策急刹车、帮扶一撤了之、贫困反弹。对国家、省、州层面制定出台的产业就业、危房改造、低保兜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普惠性政策,以及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在暂未明确作出调整前,原有帮扶政策一律不退、投入力度不能减,全面精准精细落实到位。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核查机制,成立防贫监测专班,按照国家和省监测标准,以全县所有农村人口为对象,通过农户自主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重点对全县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经核实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层分类按程序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范围,并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及易返贫致贫原因采取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性帮扶和特殊困难专项救助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教育扶贫“一单式”信息系统作用,健全“三帮一”劝返复学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将动态新增危房和因灾致危农房纳入改造范围,切实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更新改造一批管网漏损严重的千人以上老旧供水工程,升级改造一批标准化小型饮水工程,推进智慧化供水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全面摸清脱贫攻坚期内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底数,按照经营性、公益性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并确权,明晰“五权即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资产权属和收益权尽量下沉乡镇(街道),建立“四张清单”即资产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县乡村三级档案清单,有效构建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经营性资产最大限度确权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规范后续管护运营,完善运营方案,明确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对攻坚期内建立的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车间、资产收益扶贫等项目经营性资产,分类细化完善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项目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运营。公益性资产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对道路、水利等公益性资产,要细化管护标准,明确具体管护责任人,分类落实必要的管护经费,确保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扶贫项目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股权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压实行业部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强化乡村两级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和持续发挥效益。

三、重点工作

(一)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发展。

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创新引领,完善“四跟四走”“四带四推”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由注重带贫益贫到户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联农带农互动,继续落实对带贫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继续支持脱贫户自主发展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到乡村建设加工车间和原料基地。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提升壮大百合、柑橘、烤烟、中药材、油茶、茶叶养殖等7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强消费帮扶,规范原有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县域范围内帮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批发市场、大型商超、龙山北站和龙山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各类运营主体合作对接。

(二)促进脱贫人稳定就业。

继续完善劳务协作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加强对脱贫人口劳动力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进行动态监测,对返乡回流人员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强化劳务协作,进一步完善与**市、**市、**市、**市、**市等输入地的劳务协作机制。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延续原有扶贫车间政策支持,继续开展脱贫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三)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继续加大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谋划推动一批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入国省重大交通规划项目入规立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实现村组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与村内主道连接,有序推进乡乡通三级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通过扩大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建设集中供水设施,提升运营管护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推进农村通信网络提升工程,推动4g和光纤宽带向自然村(指20户以上自然村组或聚居寨,下同)延伸覆盖。推进脱贫地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过渡期内基本实现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标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对脱贫人口中的易返贫致贫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并优先落实教育资助。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重点推动救治政策、救治资金、救治对象“三统筹”。加大县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用房修缮、设备配备和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建立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和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全县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按照“三多三少一加强”原则,对全县行政村进行摸底筛查,申报一批重点帮扶村,继续集中优势资源补齐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促进全县平衡发展。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抓点示范、重点突破原则,确定一批示范乡、村、项目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树立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

(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

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七)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

规范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充分利用省级救助平台,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

(八)合理保障农村医疗待遇水平。

继续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逐步取消脱贫攻坚期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超常规措施安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按个人缴费标准的**%比例资助;对已稳定脱贫但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逐步调整资助政策。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起付线、救助标准和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比例。

(九)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等导致家庭或个人陷入困境的,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四、组织保障

(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严格落实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实行“五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制度建设、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培养、配备、管理、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

(三)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有机衔接、协同联动。

(四)强化政策投入支持力度。过渡期内继续对涉农财政资金进行统筹整合使用,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和支持范围,统筹兼顾脱贫村和其它村实际情况,推动均衡发展,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继续对已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开展小额信贷续贷或展期,对x万元以内贷款继续实行x年贴息,并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认真落实基层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各级人才项目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五)广泛凝聚社会合力。积极引导各方资源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健全社会帮扶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帮扶。继续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示范典型,全面形成重视和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氛围。

2021年村级巩固脱贫攻坚总结

2021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篇五

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要深刻认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要找准路径和方式,奋力推进汉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离不开全面深入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法,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谋划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是目标衔接。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刚脱贫出列的农村地区仍处在乡村振兴发育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些地区的乡村振兴阶段目标应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直接对接,引导合理预期,不应贪大求快。同时,脱贫攻坚工作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海量的、可靠的数据,要做好数据对接,整理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服务于乡村振兴各方面的工作。

第二是政策衔接和产业衔接。“两不愁三保障”的相关政策和机制,不少都可以被吸纳到常态化的城乡社会救助政策和机制中去,各地的具体做法,可以与国家和地方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这有助于解决因病因灾返贫,巩固脱贫成果。从产业的角度,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也是促进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实现乡村振兴,还应继续发展乡村产业,认真研究脱贫攻坚的产业项目,结合乡村振兴目标规划,能完善的完善,可扩大的扩大。同时,根据现实条件进行升级再造,继续激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乡村百姓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第三是工作机构衔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各级扶贫工作机构不能简单地撤销并转。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乡村振兴不仅关系到农村农业工作,更直接关系到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和良性运行。因为三产融合、产业升级的巨大空间在农村,巨大的市场腹地在农村。农村、农业、农民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需要强有力的相关机构来指挥和协调。

第四是工作队伍对接。多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发现、锻炼、考验了一大批关心农村、奉献农村、与农村干部群众结下深厚情谊的机关干部。这是宝贵的资源,应该保护好、使用好。要关心培养这些干部,择优重用,建立稳定的保障、激励机制,让他们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乡村振兴要面对全体农村和农民,要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改变乡风村貌,这就不仅要靠外部资源的投入,更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农民组织起来的途径,注重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因此,最重要的对接,是要持续激发乡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奋力开启新时代汉源乡村振兴新征程。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脱贫攻坚收官结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初心不改的执着和担当。全村党员干部要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勇担起职责使命,努力展现新作为。与全县人民同心同向,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大美汉源、区域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