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机械类的论文(汇总6篇)

2023年机械类的论文(汇总6篇)

时间:2023-09-29 00:50:51 作者:雨中梧 2023年机械类的论文(汇总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机械类的论文篇一

第一段:引言(总结机械论的重要性)

机械论是研究力学原理和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论体系,对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机械论的研究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创新,才能推动科技的发展,探索出更多的机械制造技术。

第二段:实践与创新(阐述机械论的实践意义)

机械论的核心是实践和创新。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将机械论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对机械论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也需要我们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实践中不断的尝试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逐渐熟悉并掌握机械论的理论和技术。而创新则是机械论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在机械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创造出更加先进的机械产品。

第三段:挑战与机遇(阐述机械论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一方面,新兴科技的发展为机械制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崛起,将有助于提高机械制造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机械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压力。机械论的研究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机械制造需求。

第四段:学习与分享(强调机械论的学习与传承)

在机械论的研究中,我们不仅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还要注重知识的传承和分享。作为机械论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进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机械论的发展。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分享,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推动机械论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段:总结(总结机械论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机械论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理论体系,通过实践和创新,我们可以不断推动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然而,机械论的研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分享,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为机械制造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机械论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我们应该牢记机械论的重要性,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为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机械类的论文篇二

第一段:介绍机械论文的重要性和编写目的(字数:200)

机械论文作为一种学术性文献,扮演着积极推动机械工程领域发展的重要角色。编写机械论文是为了总结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和促进学术界的互动交流。然而,书写一篇出色的机械论文并非易事。在我的长期学习和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提升机械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技巧,通过合理的论文结构、清晰的观点表达和扎实的实证分析,可以让机械论文更具学术价值和科学性。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机械论文写作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第二段:论文结构的重要性及技巧(字数:250)

一个良好的论文结构是机械论文成功的关键之一。论文的结构要合理,层次清晰,各部分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在我写作机械论文时,我首先确定了合适的大纲,并根据大纲,将论文分为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几个部分。在引言部分,我解释了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的和方法。在文献综述中,我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以确保我的研究能够对现有的知识做出贡献。在研究方法部分,我详细介绍了我的研究设计和实验过程,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实验结果和结论部分,我系统分析了实验数据,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我的论文清晰有序,逻辑推理有力,给读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第三段:观点表达的准确与清晰(字数:250)

在机械论文中,准确且清晰地表达观点是至关重要的。读者希望通过阅读论文了解作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因此作者应该尽力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我经常反复斟酌每个句子的表达,确保它们准确具体,无歧义。此外,使用合适的术语和符号也是表达观点的关键。在我的机械论文中,我遵循了学术界的约定,使用了相应的名词和符号,以确保我的观点表达准确无误。同时,我还通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描述我的研究结果和结论,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的观点。

第四段:实证分析与理论支撑(字数:250)

在机械论文中,实证分析是评估和验证理论假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我的心得是,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验过程的可重复性和数据的可信度。我在撰写机械论文时,详细描述了我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包括测试方法、操作步骤和实测数据等。同时,我还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研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以进一步验证和支撑我的观点和结论。这种结合实证分析与理论支撑的方法,使我的机械论文在学术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科学性。

第五段:讲究形式与细节(字数:200)

最后,我发现,机械论文的成功还取决于形式和细节的把握。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我注意了段落的合理分隔,标题和副标题的运用,并且对引用和参考文献进行了准确规范的注释。此外,我还通过反复检查和修改的方式,确保了论文的语言流畅、格式规范和无拼写和语法错误。这些形式和细节的处理使论文更具整体美感和专业性。总之,在机械论文的写作中,将论文的结构、观点表达、实证分析与理论支撑以及形式与细节合理地融合,将会为论文的质量与学术价值带来显著的提升。

总结:通过我的体会和心得,我认识到了机械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和技巧。编写机械论文需要规范的论文结构、准确清晰的观点表达、科学可靠的实证分析和注重细节的处理等。只有掌握这些要点,我们才能写出优秀的机械论文,为学术界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能够对读者在机械论文写作上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和启示。

机械类的论文篇三

前言

针对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提出了工艺课程设计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该模式较全面的改革了工艺课程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不仅将工艺课程设计贯穿到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据设计结果完成产品的制作并应用到真正的生产中。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工艺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把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安排,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计算的能力、设计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实践上的基础。

工艺课程设计的内容长期以来都是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工装夹具的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由于课程设计长期以来不变的设计方法与教学模式,给课程设计带来很多弊端。本人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针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方法。

1.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工艺课程设计的任务,都是老师给出已知零件,学生设计其加工工艺规程,然后再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设计某个加工面的某道工序的工艺装备,最后完成所有的工艺卡片的填写和夹具图纸的绘制。由于这些零件长期以来变化较少,学生往往按照以往的模式来完成设计任务,出现了很多问题。

(1)由于设计题目固定不变,其相应的指导书、资料、标准、手册也一应俱全,很多指导书已将设计过程规范化,程式化,学生按部就班地来完成设计,有的甚至拿往届学生设计的模板往下抄,只要改动一下尺寸数据即可。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设计理念得不到发挥,在设计上也得不到创新。

(2)课程设计都是在理论教学完成以后才统一安排时间,布置题目进行设计的。时间是两周,在两周的时间内,学生又是设计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又是进行工序尺寸和工时定额的计算,还要完成工装夹具的设计,时间紧,任务重。学习好的学生往是通宵达旦、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设计,为了赶时间完成任务,学生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发挥,基本上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而已,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并没有得到体现。

(3)课程设计的最终体现形式是一套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和工装夹具的装配图纸与零件图。学生设计的夹具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设计的工艺规程是否能实现零件的使用要求?因为长期以来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设计结果一直停留在设计阶段,学生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经济性无法得到验证,学生在设计中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实现零距离跨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对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提出了改革,改革了工艺课程设计的设计模式与指导方法,使学生在设计中不仅要完成理论的设计计算,也让学生参与其制造过程,这样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和锻炼。具体方法如下:

(1)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两周,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生即要完成零件工艺规程的设计,又要完成工装夹具的设计,要计算,又要做方案,还要完成图纸的绘制,学生感到难以招架。通过改革,我们把工艺课程设计里的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设计安排在课堂的实践课中进行,在讲完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理论知识之后,安排实践环节,学生动手编制零件的工艺规程,该零件不是老师随意选的,而是实训基地加工制造的产品。学生在完成工艺规程编制之后,可以把学生带到实训车间[2],参照实际的生产流程,找出自己设计的不足及创新之处。通过指导教师的督促和指导,及时改正不足之处,并分析创新之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在课程设计未开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1/3的工作量,为课程设计的完成和对产品的改进与创新争取了大量的时间[3]。

(2)课程设计时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几个人分成一组,每组学生完成零件所有加工工序的工装夹具的设计,即完成从装配图到零件图的一整套图纸的设计与绘制。在设计过程中,即要分工,也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精神,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产品的制造:因为学生设计工艺规程的零件是实训基地的加工对象,设计的工装是生产这些产品时的夹具,这就使产品的最终制造成为可能。学生所有的设计任务完成之后,指导教师要严把质量关,审查图纸的合理性,正确性,经济性,然后把最优秀的设计推荐给实训车间,车间根据生产的需要组织并安排实践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产品的制造,最后真正把学生设计的工装夹具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3.可行性分析

(1)院校内有生产型创新实训基地为本次创新提供了基础。

(2)工艺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为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产品的实现保驾护航。

(3)成本支出,学生产品制造的费用完全是实训基地生产加工的成本。

4.结束语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较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产品的制造与应用,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真正体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莫海军,黄华梁,除忠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7)

[2]王翠芳.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j].江西化工,(4)

[3]倪森寿.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艺装备课程设计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职教教师论坛,(11)

机械类的论文篇四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有幸接触了许多机械论文,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也对机械工程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将就这些机械论文进行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机械论文的标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恰当而吸引眼球的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在众多论文中脱颖而出。通过阅读机械论文,我深刻体会到一个精彩论文的标题应该简洁明了、具有亮点,能够准确概括研究内容,并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因此,在我们自己写论文时,一定要注重标题的设计,力求通过标题让读者主动产生阅读的欲望。

其次,机械论文的论点和观点应该具有独特性。在研究机械工程领域的论文中,有时会遇到类似的观点和论点。然而,读者更容易对那些独特性的观点和新颖性的论点感兴趣。从机械论文中,我看到了一些突破性的观点和新的研究方向,这些论点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思考。因此,在写机械论文时,应该注意思考自己的观点和论点是否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关注。

第三,机械论文的论证过程要严谨。在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中,论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论证,能够提升论文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在读机械论文时,我注意到其中的论证过程可以说错综复杂,包括理论推导、实验证明等。这些论证过程的严谨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写机械论文时,应该紧密结合实验和理论来进行论证,逻辑推理清晰,数据完备,这样才能使读者对自己的论文产生信任,并接受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四,机械论文应该注重实用性。机械工程是以应用为导向的科学,因此,机械论文也应该具有实用性。在读机械论文时,我看到很多研究成果不仅有学术性,还具有实践意义,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这些论文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让我明白了科学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因此,在撰写机械论文时,应该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并思考自己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最后,机械论文应该具备逻辑性和连贯性。一篇顶尖的机械论文不仅要有前瞻性的观点,还需要有逻辑清晰、议论有据的论证。通过这些优秀的机械论文的阅读,我发现其中的内容安排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章节之间有明确的关联。这种写作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论文的内容。因此,在自己写机械论文时,应该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这样才能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这些机械论文的阅读和分析,我对机械工程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机械论文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更加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努力撰写出更优秀的机械论文,为机械工程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机械类的论文篇五

前言

针对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提出了工艺课程设计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该模式较全面的改革了工艺课程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不仅将工艺课程设计贯穿到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据设计结果完成产品的制作并应用到真正的生产中。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工艺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把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安排,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计算的能力、设计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实践上的基础。

工艺课程设计的内容长期以来都是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工装夹具的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由于课程设计长期以来不变的设计方法与教学模式,给课程设计带来很多弊端。本人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针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方法。

1.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工艺课程设计的任务,都是老师给出已知零件,学生设计其加工工艺规程,然后再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设计某个加工面的某道工序的工艺装备,最后完成所有的工艺卡片的填写和夹具图纸的绘制。由于这些零件长期以来变化较少,学生往往按照以往的模式来完成设计任务,出现了很多问题。

(1)由于设计题目固定不变,其相应的指导书、资料、标准、手册也一应俱全,很多指导书已将设计过程规范化,程式化,学生按部就班地来完成设计,有的甚至拿往届学生设计的模板往下抄,只要改动一下尺寸数据即可。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设计理念得不到发挥,在设计上也得不到创新。

(2)课程设计都是在理论教学完成以后才统一安排时间,布置题目进行设计的。时间是两周,在两周的时间内,学生又是设计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又是进行工序尺寸和工时定额的计算,还要完成工装夹具的设计,时间紧,任务重。学习好的学生往是通宵达旦、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设计,为了赶时间完成任务,学生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发挥,基本上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而已,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并没有得到体现。

(3)课程设计的最终体现形式是一套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和工装夹具的装配图纸与零件图。学生设计的夹具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设计的工艺规程是否能实现零件的使用要求?因为长期以来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设计结果一直停留在设计阶段,学生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经济性无法得到验证,学生在设计中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实现零距离跨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对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提出了改革,改革了工艺课程设计的设计模式与指导方法,使学生在设计中不仅要完成理论的设计计算,也让学生参与其制造过程,这样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和锻炼。具体方法如下:

(1)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两周,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生即要完成零件工艺规程的设计,又要完成工装夹具的设计,要计算,又要做方案,还要完成图纸的绘制,学生感到难以招架。通过改革,我们把工艺课程设计里的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设计安排在课堂的实践课中进行,在讲完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理论知识之后,安排实践环节,学生动手编制零件的工艺规程,该零件不是老师随意选的,而是实训基地加工制造的产品。学生在完成工艺规程编制之后,可以把学生带到实训车间[2],参照实际的生产流程,找出自己设计的不足及创新之处。通过指导教师的督促和指导,及时改正不足之处,并分析创新之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在课程设计未开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1/3的工作量,为课程设计的完成和对产品的改进与创新争取了大量的时间[3]。

(2)课程设计时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几个人分成一组,每组学生完成零件所有加工工序的工装夹具的设计,即完成从装配图到零件图的一整套图纸的设计与绘制。在设计过程中,即要分工,也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精神,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产品的制造:因为学生设计工艺规程的零件是实训基地的加工对象,设计的工装是生产这些产品时的夹具,这就使产品的最终制造成为可能。学生所有的设计任务完成之后,指导教师要严把质量关,审查图纸的合理性,正确性,经济性,然后把最优秀的设计推荐给实训车间,车间根据生产的需要组织并安排实践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产品的制造,最后真正把学生设计的工装夹具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3.可行性分析

(1)院校内有生产型创新实训基地为本次创新提供了基础。

(2)工艺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为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产品的实现保驾护航。

(3)成本支出,学生产品制造的费用完全是实训基地生产加工的成本。

4.结束语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较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产品的制造与应用,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真正体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莫海军,黄华梁,除忠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09(7)

[2]王翠芳.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j].江西化工,2004(4)

[3]倪森寿.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艺装备课程设计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职教教师论坛,2006(11)

机械类的论文篇六

介于焊接机械手的应用特点与相关优势,多数技术人员选择将焊接机械手应用于制冷行业的制冷压力容器当中。一般来说,焊接机械手焊接制冷压力容器,往往可以达到优化焊接参数的目的,并且利用焊接机械手的焊缝跟踪功能,可以进一步改善以往焊缝外观裂纹、气孔或者飞溅物等缺陷问题,同时控制焊接输入线能量,确保焊缝组织在低温状况下正常使用。具体如下:

3.1进一步加强压力容器的安全程度

焊接机械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实现弧焊、点焊、切割作业等操作要求,往往能够促进产品的标准化与通用化水平。一般来说,利用焊接机械人工艺参数所焊的试件多可以达到工艺评定标准,而且在产品实际运用中,焊接参数可以控制到同焊接工艺评定一致。最重要的是,生产出的压力容器能够进一步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充分解决以往压力容器安全程度不高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来看,将焊接机械手应用于制冷压力容器中,基本上可以加强压力容器的内部承压以及抗低温环境效果,提升应用安全程度[5]。且压力容器是厚板,焊接有坡口,机器人往往多以“视觉对照系统(目的是跟踪定位,精准寻找坡口)+弧压跟踪系统(利用电弧电压的反馈,自动调整调整机头高低位置,确保电弧长度不变,从而保证焊接参数稳定)”为主,能够100%控制焊接线能量输入,能够有效提升压力容器的安全程度。

3.2解决以往人工焊接质量不佳问题

结合以往实践经验来看,焊接工人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较多工作量。长时间的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多会出现焊接质量不佳的问题,比较影响制冷容器的焊接质量。针对于此,技术人员选择应用高精准度控制焊接线能量的焊接方式,主要是将将焊接机械手投入到低温材料的生产当中。结合作业效果来看,焊接机械手相当于承担5个焊接工作者的工作量,大幅度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最重要的是,焊接外观质量和金属组织明显比人工焊接强得多,能够降低后续维护成本,有效提升了焊接生产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将焊接机械手应用于制冷容器生产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3实现焊接自动化控制要求

焊缝跟踪作为焊接机械手的重要技术内容,属于焊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利用焊缝跟踪技术基本上可以进一步实现焊接自动化生产效率,能够加强压力容器的生产质量。一般来说,传统焊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明显的焊缝问题,长期以往,不利于压力容器的生产质量[6]。而通过应用焊缝跟踪技术,技术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查找到存在焊缝问题的位置,并利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压力容器的生产质量。最重要的是,通过实现焊接自动化控制要求,技术人员可以有效规避以往焊接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利于生产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结论

总而言之,采用焊接机械手焊接制冷压力容器基本上可以达到优化焊接质量与焊接效率的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工件及焊缝接头,选择合理的焊接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设备自带焊缝跟踪功能,大体上可以改善以往焊接效率不高或者质量不达标的问题。且随着我国焊接机械手应用力度的不断加强,势必会在制冷行业得到普及应用,达到预期的焊接效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2]邱宇翔.浅谈机器人技术在制冷行业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02):23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