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铁道概论心得(通用17篇)

铁道概论心得(通用17篇)

时间:2023-11-04 13:34:26 作者:雨中梧 铁道概论心得(通用17篇)

1.心得体会是对所学知识、经历或感悟的总结与归纳,能够更好地反思与巩固学习成果。小编搜集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铁道概论课心得体会

铁道概论课是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基础科目之一。作为一名学习交通运输工程的学生,我有幸在大学期间选修了这门课程。通过学习铁道概论课,我对铁路运输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对铁道行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铁路运输的重要性。铁路作为一种快速、大批量的交通工具,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铁路运输凭借其高运量、低能耗的特点,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学习铁道概论,我对铁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交通运输工程的决心。

其次,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铁路运输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铁路运输的技术包括线路、车辆、信号与通信等多个方面。在铁道概论课上,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铁路线路的规划与设计、车辆的结构与性能、信号与通信的原理与应用等内容。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铁路运输的技术要求和发展趋势。例如,随着高铁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发展的重心正逐渐从速度向安全、舒适性、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

第三,这门课程让我认识到铁路运输的管理和运营的复杂性。铁路运输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多个环节的管理和运营。在课程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铁路的路网规划与调度、运输组织与规划、运输合同与运价、安全管理等内容。通过深入学习,我认识到了铁路运输管理和运营的复杂性,并深刻理解到确保运输安全和效率的重要性。

第四,在这门课程中我还了解到了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铁路运输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高速增长的运输需求、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等。通过学习铁道概论,我了解到了铁路运输在应对这些挑战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如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建设,铁路物流和运输规划的优化,铁路装备和技术的更新等。这些发展趋势和挑战,不仅对铁路运输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们学习交通运输工程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自己的专业选择和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铁道概论课不仅帮助我建立了对铁路运输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还让我意识到交通运输工程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需要综合应用数学、物理、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同时,铁道概论课还培养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学习,我对自己的专业选择更加坚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更加努力,为铁路运输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而言之,铁道概论课是一门使我茅塞顿开的课程。通过学习,我对铁路运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门课程不仅为我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基础,也为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为铁路运输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铁道概论实验心得体会

铁道概论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铁道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在这次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实践了一些技能。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验经历,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实验教室的学习环境非常好,给予了我们良好的实践平台。实验教室内设备齐全,工具齐备,实验装置完善,供电稳定,操作简单。这为我们的实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实验可以顺利进行。同时,教室的宽敞明亮也让我们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更加专注地投入实验中。因此,学习环境十分重要,它不仅影响着我们对知识的学习效果,更能够激发我们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实验设计合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各种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实际操作了铁道建设、运营和维护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在调查铁道线路时,我们需要测量各种参数,并使用工具进行勘测和判断。这些实际操作使我们对铁道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在实验中,我们还进行了铁道维护工作,通过修补铁轨、维护信号灯等实际操作,深入了解了铁路运行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们不仅理解了理论知识,还掌握了一些实际技能。

再次,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与小组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在面对复杂的问题和困难时,我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探讨,互相支持。这样的实验环境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我不仅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更学会了与人合作和取得共识的重要性。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的团队合作具有积极的影响。

最后,通过实验,我对铁道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铁道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实验,我了解到铁道不仅是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铁道建设涉及的相关技术和工程也非常复杂。铁路线的设计、施工和维护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对铁道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从事铁道工作的人们表示了敬意。

在总结中,通过铁道概论实验我收获了很多。我不仅在实践中掌握了铁道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对铁道事业的认识。实验教室的学习环境、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团队合作中的互相配合都使我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和收获。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铁道事业做出贡献。

铁道概论实验心得体会

铁道概论实验是大学城市铁路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在进行实验前,我首先阅读了相关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了解了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步骤。同时,我还主动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铁道概论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还和同学们一起制定了实验计划,明确了各个成员的任务和分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二、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计划进行,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配合默契。我们首先进行了实验的准备工作,比如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确定好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确保实验的安全性。然后,我们进行了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通过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记录了各个数据的数值等。最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三、实验中的收获与困难。

在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一些实践操作的技巧。比如,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如何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同学们进行有效的合作,如何分工合作、沟通协调等。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我们无法完全模拟实际的铁道运输环境,这给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此外,我们在实验中还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对一些操作步骤不够熟悉,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错误。

四、反思与改进。

通过这次实验,我意识到了自己在一些方面的不足之处。首先,我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操作步骤掌握不够,这需要我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我在团队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与同学的配合默契度不够高,沟通不够顺畅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加以改进。我会通过多参加实践课程和实验,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加强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提升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验的意义与启示。

铁道概论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的必要性。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断完善自己,为未来的铁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铁道概论实验是一次有意义并且让我受益匪浅的经历。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加深了对铁道概论的理解,还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次实验的经历将对我产生重要的影响,帮助我更好地适应铁道行业的发展和需求。

铁道供电概论个人心得体会

铁路供电系统是铁路运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将电力以高压输送到各个站点,再转化为低压电流供给列车运作。在供电系统的维护和运行中,铁路供电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我将就铁道供电概论的学习体会进行分享。

第一段:学习感想。

学习铁道供电概论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了铁路供电工作的重要性。首先,铁路供电系统的高效运行对于保障亿万旅客安全出行至关重要。其次,铁路供电系统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可以避免电力故障对列车运行的影响,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准点率。

此外,铁路供电概论的学习还让我对现代供电设备设施及其组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高压送电的效率,以及变电站、牵引供电设备等所具备的重要功能。

第二段:加深对铁路供电系统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发现供电系统有“三网”功用:电网、信号网和调度网。其中,电网是整个供电系统的基础,信号网是车站设备和列车信号的通信线路,调度网是指控制信号的系统。对于这三个网络,我们必须加强对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认识,以保证准确细致地描绘铁道供电系统的各种情况。

第三段:关注现代化供电技术趋势。

从铁路供电系统本身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供电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例如,由原本的线路馈电逐步发展到了隔离式电源、UPS、直流屏等技术手段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升高,我们需要关注最新技术的趋势,以更好地适应铁路运输系统的发展需求。

第四段:加强技术培训和知识传承。

在铁路供电工作中,除了对供电系统的正确操作外,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职业素养同样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也应当加强职业知识的传承、共享技术实践经验,注重供电人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加强技术培训的深度和广度。

第五段:未来的保障和铁路运输的发展。

缺乏现代化供电技术运行的效率、不足以满足当前人流量较大的铁路运输,而且不利于对未来的运输需求做出合理的规划和预测。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未来铁路运输的预测、管理、和动态调整。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供电系统升级中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以提升铁路运输安全和运行有效性。

总结:

通过这次对铁道供电概论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深刻意识到铁路供电系统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乘客旅游和货物的运输的重要性。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对现代化供电技术的运用和维护,以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我们也需要更好地传承供电管理的经验和技术,并加强职业知识的传承和培训;在保障铁道供电系统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谋划铁路运输的未来发展,加强对铁路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铁道概论课心得体会

一段:介绍铁道概论课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200字)。

铁道概论课是大多数交通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关于铁路系统的全面了解和基础知识的培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铁道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掌握铁路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此外,学生还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铁路系统,并能够比较不同的铁道系统之间的差异和优劣。总体而言,铁道概论课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铁道行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二段:描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200字)。

在铁道概论课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铁路系统的知识。课程主要包括铁路的历史和发展、铁路工程设计与建设、铁路网络规划与运营管理、以及国内外铁道系统比较等方面的内容。老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配合实例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此外,教师还组织了参观实地和实验室的活动,让我们能够亲身感受铁路系统的运作和实践操作。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和实用。

三段:总结对课程内容的理解。(300字)。

通过学习铁道概论课,我对铁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了解到铁路在现代交通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铁路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它具有运输能力大、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低等优势。铁路建设的规划和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线路的布局、线路的技术要求、运输需求等多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车站和调度中心,在保证安全、快捷和便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铁路系统的整体效益。此外,通过比较国内外的铁道系统,我发现其他国家的铁路系统在技术、设备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这对我国的铁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段:谈论对课程的收获和改进建议。(300字)。

通过学习铁道概论课,我对铁路系统的运行机理和规划设计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我收获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拓宽了自己的专业视野。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实践操作方面的经验不足。因此,我建议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如参观铁路工地和实验室,进行线路布置和车站设计的模拟练习等,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锻炼平台。此外,国内外案例的比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建议课程中加入更多的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段:总结全文,强调对课程的感悟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200字)。

通过学习铁道概论课,我深刻意识到铁路行业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的铁路系统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我希望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为铁路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我国的铁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也期待自己能够成为铁路行业的一位优秀从业者,为更多的人提供安全、高效、便利的出行服务。铁道概论课为我的思维开阔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会牢记所学知识,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铁道概论课学习心得体会

铁道概论课是一门旨在介绍铁道工程与运输的基础知识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铁道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程内容涵盖了铁路的历史发展、技术要点、运营管理等方面,让我受益匪浅。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铁路行业的重要性,还对我国铁道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前景有了全新的认识。以下是我对铁道概论课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铁道概论课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铁路在我国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铁路作为一种高效、安全和环保的交通方式,不仅在旅客运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货物的运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学习中,我了解到我国已建成的高铁网将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提高了交通的效率,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其次,铁道概论课还向我展示了铁路行业的技术要点和创新发展。铁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其中包括轨道、路堤、供电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在学习中,我了解到铁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提高了铁路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以高铁为例,高铁列车的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列车运行时间不断缩短。同时,铁路行业也在积极引进新技术,如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再次,铁道概论课还对我了解我国铁道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中,我了解到我国的铁路网已经覆盖了大部分城市,连接了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实现了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也了解到我国也在积极进行铁路线网的扩大和升级改造,加强与国际铁路的连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实施。这些都为我国铁道行业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留给我们后代一个更加美好的交通环境。

最后,在铁道概论课的学习中,我还体会到了铁路行业的运营管理方面的重要性。铁路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确的运营和管理来确保每一列车的安全和运行的高效。学习中,我了解到铁路行业运营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第一和效益优先原则。在管理中,需要注重车辆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同时,在运输流程中,还需要进行准确的调度和运输组织,保证每一趟列车的安全和准时到达。

综上所述,铁道概论课是一门有趣且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铁道行业的重要性、技术要点、运营管理以及我国铁路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我的学习也激发了我对铁路行业的兴趣和热爱,并且对于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相信,在未来的铁路事业中,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为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铁道概论实验心得体会

铁道概论实验是学习交通运输专业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铁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实验心得体会,介绍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并总结其中的收获和启示。

第二段:实验内容和目的。

在铁道概论实验中,我们主要进行了相关设备的操作和模拟实验。首先,我们学习了铁路通信设备的使用方法。这包括了无线电通信、电缆通信和信号设备等。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了解了这些设备的基本操作和原理,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其次,我们还进行了列车编组和车辆检修的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我们了解了列车编组的方法和要求,掌握了车辆检修的基本技巧和流程。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铁路设备的测量实验,包括轨道测量和设备维护。

第三段:收获和启示。

通过铁道概论实验,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首先,我了解了铁路通信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这为我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基础。其次,通过模拟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列车编组和车辆检修的要求和方法,对于今后从事运输总监等职位将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实验中的测量环节也让我熟悉了轨道测量和设备维护。

在实验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铁路运输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多个部门和人员的紧密配合才能保障运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在模拟实验中,与同组同学的合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需要分工合作,互相协助。只有真正做到团结一心,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实验也让我更加认识到了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核心价值。铁路作为一种大众运输工具,它的安全性极为重要。在实验中,我们时刻要保持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有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第四段:实验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在铁道概论实验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部分设备操作较为复杂,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一些操作不熟悉的同学来说,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学习和实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请教老师和助教,向他们请教相关知识和操作要领。

其次,模拟实验需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在模拟实验中,我们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对于一些手脚不够灵活或反应较慢的同学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训练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五段:总结。

通过铁道概论实验,我不仅对铁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积累了实践经验,培养了动手能力。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和安全的重要性,这对于我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我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通过努力和学习来克服障碍。铁道概论实验是我大学学习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经历,它不仅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更让我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和自信的人。

铁道供电概论个人心得体会

铁道供电,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将电力输送至铁路线路和车辆上,使铁路线路和车辆获得所需的能源。作为铁路电气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铁道供电系统在确保铁路运行安全、提升运输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学习铁道供电课程时,我深感其中的重要性,也对铁道供电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铁道供电是对铁路运输建设持续发展的保障,在构建世界级铁路交通体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铁道供电的作用在于为客货列车提供大量的动力与能量,同时还为高速列车的快速运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随着我国铁路交通发展的步伐,在短短的几十年中,铁路快速电气化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铁道供电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对于保障铁路运行安全、提升铁路的运输能力、节约能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段:铁道供电系统体系构架与类型。

铁道供电系统构架主要由接触网系统和集电系统两部分组成。接触网系统以供电站为中心,通过架设接触网和铁路线路上装设接触网触头的方式,向电力机车、动车组及城市轨道交通等车辆提供所需的电能。集电系统则主要向电力机车提供能量。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国情和不同的技术要求,铁道供电系统被细分为交流电供电系统、直流电供电系统及混合式供电系统三类。

铁道供电技术已经从单一的铁路机车牵引体系向多元化的铁路牵引体系发展,形成了交流架空接触网供电、直流第三轨供电、直流架空接触网供电等多种技术形式。不同的供电技术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其技术特点对铁路安全运行和输送能源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铁道供电所涉及的设备有施工设备、供电设备和信号设备等。同时,铁道供电的设备要具有通用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以便于快速维护和及时修复故障问题。

第四段:铁道供电的运行管理和检修维护。

铁路供电车辆的维护和检修任务十分重要,在铁路供电系统中,对于它们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供电车辆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影响铁路线路的经营和交通运输的效率。因此,在铁路供电的运行管理和检修维护方面,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同时,铁路供电系统的运输安全标准也应该提高,以确保所有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五段:我对铁道供电技术的体会与未来展望。

通过对铁道供电的学习,我对铁道供电技术有了深刻认识。未来铁道供电技术将继续不断发展,并且一定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要领域,为我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将向绿色、节能的方向发展,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铁道供电是铁路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只有加强对铁道供电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推广,才能为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铁道概论心得体会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够发达,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运输工具无法达到达到长途运输的迅捷性和安全性要求,商品交换的内容和范围极其有限,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都不发达,还存在真正意义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世界经济也没有形成。到14-15世纪,围绕地中海进行东西方贸易发展起来,但商品交换只限于那些具有资源优越或生产成本差别很大的少数商品,贸易的地理位置范围也十分有限,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带有很强的区域性,也还没有形成把各国经济链接在一起的世界经济。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世界经济财逐步开始形成。

通过学习这一门课程,我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与其他国家交往而独立存在,通过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国家之间建立了经济关系,其中包括企业、个人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效率在不断增长,但这种效率增长产生的“红利”却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着不公正、不全理、不公平的分配。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在全球内的两极分化是并行的,并且是严重对立的。在现实中,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世界经济格局的急剧变化更加突出了国家的安全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突飞猛进,每一个国家都很清楚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的重要影响。特别是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形成,若一个国家并不能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他将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好好地去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认真去思考。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使得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贸易区域的出现。同时,使得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实行开放以经济政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殊途同归、互动发展的关系。这对于每一个贸易区的成员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区别。经济全球化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跨国经济,资本和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市场机制作用的推动,是市场机制其主导作用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世界各国联结在一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则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和有序发展为目标,在政府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措施、实现一体化目标,是国家期主导作用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过国家对国家的谈判把那些愿意参加一体化结盟的国家联结在一起的;在全球自由市场的状态下,风险是很难规避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风险;而在经济区域化的状态下,风险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化解,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可以有效地降低资源配臵的成本,降低违约风险。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由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定的,两者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经济全球化刺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又不断地冲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框架限制。全球化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经济全球化通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增进区域经济组织间的合作,以便得到更多的合作利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经济全球化准备了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家分工,加强了区域内部各加盟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各加盟国的经济发展,再此基础上通过强化跨国公司的贸易功能,必然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区域经济一体化使集团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特定区域外的国家要想获得竞争力,就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贸易制度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比较来说,区域经济对经济全球化的阻碍作用比较明显。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合作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欧盟等发展完善。各加盟国对区域经济依赖性加强,再加上区域对外合作能力的提高,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竞争局面,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经济也制造了贸易壁垒。如区域经济组织的排他性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边贸易体制之间就存在隔阂。区域经济是为了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区域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则是为消除全球经济间的贸易壁垒努力,区域经济在这一方面与之出现矛盾,区域经济以地域为名为贸易提供一种新的保护手段,这种保护手段对于区域外的成员来说就是阻碍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的贸易壁垒。区域经济强化了其内部产品的竞争力,对区域外的产品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防范制度和措施,不惜一切手段组织其他区域或国家的产品进入。这一行为,满足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与经济全球化来说,则伤害了全球经济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加大了国与国或区域与区域之间对话的难度,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程。从长远利益来,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顺利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又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漫长的过渡时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慢慢形成互补。两者之间虽然实施途径相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都为企业创作了统一的市场环境,为世界各地的商务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其正面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是次要的,。因此,wto要进一步加强对区域经济集团的监督和约束,协调好各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改进和完善其倡导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同时,各区域经济集团也要不断扩大自身的对外开放程度,将自身运作纳入wto的监控范围,充分发挥集团经济的优势和特长。只有如此,才能尽量消除或减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负面影响,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成为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作用必然会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两者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相辅相成,在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必然会克服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最终推动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学习了课文,我认识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认识到世界全球化的必然性,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全球化将更加深入。所以我们国家要更好的发展国家经济,提高gdp指数,改善民生,就必须要适应世界全球化的脚步,跟上世界全球化的脚步,我们才能与时俱进,发展我国经济,再加上我过市场广阔,是各国经济投资首要考虑对象,所以我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作为参与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员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经济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市场与世界市场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投身我国经济建设做好准备。

铁道概论课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作为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铁道概论课为我们展开了无数领域的大门。作为一名学生,我参与了这门课程并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将分享我对铁道概论课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铁道的认识(250字)。

在铁道概论课上,我对铁道的概念和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我了解到铁道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门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学科。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铁道的起源、发展以及当前在全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铁道在连接城市和国家之间的重要作用,以及铁道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我也了解到铁道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段:铁道的发展现状(250字)。

在铁道概论课上,我还深入了解了铁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学习了不同的铁路类型,如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地铁等。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国家对铁路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在未来几十年内铁路系统的发展计划。我了解到,中国正积极发展高铁,建设更为现代化和高效的铁路网络,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的发展。这让我对未来的铁道发展充满了信心,并激发了我参与相关领域的热情。

第四段:对学习的收获(300字)。

通过参与铁道概论课,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和理解铁道工程。我了解到铁道工程的各个方面,如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等。这使我了解到铁道工程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并让我对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充满兴趣。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我们经常通过小组项目来解决实际问题,这锻炼了我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到实践中。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让我亲身体验了铁道工程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这些实践经验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总结(250字)。

通过铁道概论课的学习,我对铁道的认识和理解大大提升。我了解到铁道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门庞大而复杂的学科,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也了解到铁道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未来的前景,这使我对铁道事业充满了信心。通过课程,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发展了跨学科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我相信铁道概论课会对我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并将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

铁道概论心得体会

通过一天的土木工程概论的学习,让我加深了对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理解,同时也使我认识到我原来对自己对这们专业的理解是多么的片面和狭隘,原来我一直以为土木工程只是简简单单的应用于建筑,没有太大的发展前景,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和下来网上查询,我发现了这门课程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我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是一门用途极为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几乎在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包括公路、铁路、城市、桥梁、隧道、机场、地下、给水排水、港口码头等等许多的方面。

每门课程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同样也有它的发展前景,通过这门课程我了解到现代土木工程一以社会生产力的现代发展为动力,以现代科学为背景,以现代工程材料为基础,以现代工艺与极具为手段高度的向前发展。我们只有牢固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知识,作为我们日后工作的工具,我们才能于是俱进,适应社会的潮流,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同时土木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综合性。

土木工程——道路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力学测试等技术。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

二,社会性。

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

三,实践性。

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之所以主要凭借工程实践而不是凭借科学试验和理论研究,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客观情况过于复杂,难以如实地进行室内实验或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二是只有进行新的工程实践,才能揭示新的问题。

一,工程功能化,

二,城市立体化,

三,交通告诉化,

四,轻质材料高强化,

五,施工工程工业化,

六,理论研究工业化。

现在我知道,土木工程是顺应人们的生活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不断地发展着,现在土木工程比古代的,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为了缓解生存空间的过于密集,建筑不断向高处和深处发展,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立交桥应运而生……总之,我们的责任就是,尽一切努力,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提供基础。

二是我感到,土木工程绝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而是科学性、专业性非常的强,从一个个建筑,我感受到的是人类的高度的智慧。

铁道概论教学总结

内容摘要:综上所述,新语文或新语文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兴起的一场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师生、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管理到教学内容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全面彻底的教育改革运动。本文站在新语文教育的理论高度,回顾了我国十年来新语文教学改革运动的不平凡历程,联系多年来新语文教学改革前沿的教学实践,认真总结了成功的经验,有一定建设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观点,进一步丰富充实了新语文及新语文教学概念的内涵,全面而精要地概括了新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创立的新模式、新方法,为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语文教学新体系提供了极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关键词:新语文新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模式方法。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语文新课程改革为基础,以改革教育理念、狠抓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语文教学改革已艰难地走过了近的奋斗历程。在这短短的10年里,上从国家教育部,下至地方的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做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那些改革的弄潮儿,教育教学前沿成千上万的忠于教育事业的仁人志士,为新语文教学改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亲身实践去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领域,创造语文教学的新境界,为我国语文教学健康而卓有成效地发展在默默地奉献。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上,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上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新语文教学。不过,从更深更高层次上、从更广更大规模上看,新语文教学还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新语文教学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没有总结出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切实可行的新语文教学模式和操作性、实用性极强的套路、程序和方法,更没有形成具有全国规模的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新语文教学改革运动的热潮。鉴于此,大家仍须努力。下面,我想就与新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有关问题略作论述,祈愿与到会的同仁共商、共研、共勉。

一、新语文教学改革的十年回顾与小结。

新语文教学改革是伴随着新世纪新一轮语文新课程改革而开始的。早在上一世纪末,一场动作比较大的新课程改革就在酝酿。,原国家教委就组织编制了最早的“新课程方案”,并于秋季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市实验后,教育部又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文件精神,针对实验中反映出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对新课程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于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按照国家教委的部署,秋季,全国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执行。随之而来的新语文教学改革也就开始了。

全国广大语文教师根据新课程方案和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基地,开始探索和尝试语文新教法。特别是人教版语文新教材的编辑出版,为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奠定了一块坚固的基石。在此基础上,不少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撰写了成千上万篇语文教学改革论文,通过报刊发表或学术会议宣读、评奖,畅谈感想体会,交流创新成果。不过,从整体看,真正的新语文教学改革的艳阳春天还没有到来,这还只是零散的不成阵势的不成气候的语文教学改革的局部现象。这时,虽然在不少文章里已出现“语文创新”“语文教学创新”“新语文”“新语文教育”“新语文教学”等词语,但那还只是作为一个词或短语来使用的,谈不上什么概念上的“新语文”“新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比较系统的关于“新语文”“新语文教学”的理论学说或思想体系,新方式、新方法的出现还不成密集型状态。到了、时,更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公布实施,从20秋季到,全国先后有广东、海南、山东、宁夏、江苏、辽宁、安徽、浙江、福建等九个省进行新课改实验,到现在全国大多数省和直辖市都已实行了语文新课改,与新课标相适应的语文新教材也有多家编辑出版,纷纷亮相,供师生选用。至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语文教学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最早有过关于“新语文教育”“新语文教学观”的讨论,从历史和国际的角度探寻新语文产生的遗传基因和杂交优势,从对现实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中找出改革的突破口,描述新语文初生的情状,预见新语文发展的前景,不少语文教育专家和语文教师都提出了自己很有见地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就是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韩军,他撰文对新语文教育的重大问题作了阐述,提出了新语文教育的十大原则,出版了《韩军与新语文教育》一书,高扬新语文教育的旗帜,率先走在新语文教学改革的前列。再就是浙派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特级教师蔡伟,他以在中学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为根基,以他在大学教授的教学论的宏大理论为高度,不断探索实验、创新,用他的智慧和灵气,上了一堂堂精彩的语文创新课,先后出版了《课堂教学创新论》、《新语文教学研究》等学术专著,丰富了新语文教学内容,发表了新语文教学宣言,是新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对构建完备的现代语文新体系将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现在,他已成了新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将,和韩军老师一起同为新语文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享有新语文教育“北韩南蔡”之称。目前,新语文教学阵容庞大,人众力强,已成为语文教学战线上的生力军。

新语文教学不仅仅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它的舆论呐喊声也越来越高。早有王尚文教授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多卷问世,后有畅销全国的四川、山西的《创新作文》、《新作文》、湖北的《新语文》、江苏的《新语文学习》诞生,更有一篇篇新语文教学改革论文在全国各大语文报刊上发表。新语文教学的呼声此起彼伏,一呼百应。新语文教学改革10年的创造与积累,使新语文教学逐渐脱去了稚气,焕发了青春,走到了成熟,它到了需要勇敢地站出来高呼自己的名字,发表自己的宣言,亮出自己的形象的时候了。现在要主动出击,占据自己的领地,开辟更大的疆场,大张旗鼓地展开新语文教学运动之战的全面进攻。

总之,10年新语文教学改革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零散到集中,虽艰难行进,但也成果颇丰。

二、新语文教学概念的科学解读与丰富内涵。

关于新语文或新语文教学概念的含义,已有不少语文专家、名师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做了很有价值的阐述,为全面综合理解新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形成科学、准确、合理的新语文教学概念提供了最基础的本真要素。

王尚文教授在他的《新语文读本》的有关文字里表达了他对新语文教育理念的追求,认为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阅读经典就是与大师对话,自主阅读就是开拓个人精神空间。他按照学生生理和精神成长的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和需求,建立了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体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用我们民族和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的心灵,让他们的身心在有趣有益的阅读中得到健全的发展。

韩军老师写过很多文章来阐述他所主张的新语文教育或新语文教学的概念,综归起来看,最关键的一点是以人为本,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关注人的生存和自身发展,关注人的生命体验,灵魂与精神世界的活动,塑造出人的美好健康品质。一句话,新语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灵魂教育,重在“立人”,这正如韩军老师所说的那样:向着精神着意,向着语言着力,必从能力得益。

蔡伟教授认为,新语文教学每一个课堂都要具有智慧的生成,应该让学生在课堂里获得快乐与幸福,使他们在精彩的语文生活中健康地成长。他还主张新语文教学形式必须走向多元化、多样化、灵活化的发展方向,而不在是单一的固定的,要通过生动新颖的一招一式把课堂变成乐园。

以上三位大家、名师对语文及新语文教学思想的阐发但从某一方面看是正确的,也表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和探索深度,是新语文教学概念内涵的重要内容。但我个人认为,新语文教学改革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应该全面地系统地深刻地给以阐述,不能再是零碎的局部的浮浅地认识,要静下心来好好回忆、总结、反思,来一个新语文教学改革大盘点大整理,让新语文教学成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严密科学、内涵丰富的明确概念。

我认为新语文教学应该是在新语文教育理念指导下,符合语文新课标要求,适应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摆脱了传统语文教学种种框框的束缚,在理论上、形式上、方法上都有所创新的语文教学活动。是在探讨现今中国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的基础上,寻求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怪圈之法,在全新的语文教学观指导下,创造有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建设生动活泼的充满魅力的成功的语文课堂。

“新语文”或“新语文教学”理解最关键的字词是“新”.“新”指什么?“新”在何处?我们如何判断这个“新”?我认为首先应该是从思维新,理念新上看,其次就是指课标新、课程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新、考试新、评价新等多项内容。新语文教学不能只指其中的某一项,它应该是全新的,只有完全符合这么多项新内容的语文教学,才能称得上是新语文教学。

在整个语文教学改革中,首先就是改革语文思维。语文新思维是整个语文教学改革之株的根,没有语文新思维,就不会有新语文教学改革。我认为,我国的.这次语文新课程改革就是基于新思维,这些新思维并且还是源自我国和世界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源自对未来教育的前瞻,这些新思维都已经充分地体现在语文教育新理论、新课标里了。

我们的教育新理念就是倡导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既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又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积极创新,达成“三维”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些语文新理念都来自语文新思维,它又为制定语文新课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语文新课标已经制定、公布、实施多年,它是国家编制语文新课程、开设新课程的纲要文件。实践证明,语文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既有先进性,又符合我国语文教育的实际,它给新语文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点亮了灯盏。

凡是按照语文新课标编辑并使用的语文课程都是语文新课程,现在语文新课程教材除了人教版的以外,全国各省市还有其他版本多套,都是按照语文新课标要求编印的,我们都视为语文新课程教材,都可在全国范围内供师生选择,推广使用。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只要是符合语文新课标、新课程要求的,经过师生共同探索、乐于使用且有明显效果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法和学法)都可以称为语文新模式、新教法、新学法,这些都是新语文教学内容的具体呈现,要能明显地让人看出它们与过去不良的落后的不合实际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不同,它们的优点所在。

这里说说语文新考试,特别是语文新高考。语文新考试直接影响着新语文教学,它是新语文教学的魔棒。新考试能不能达到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不能与新语文教学保持一致,事关新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快慢,甚至成败与否。语文新考试一定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符合新语文教学的现状,甚至可以通过语文新高考的创新或超前举措,去引领、推动和加速新语文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新语文考试对新语文教学的导向和指挥作用。当然,也要尽量让新语文教学紧跟上语文新高考的前进步伐,力争保持二者同步进行,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下面说说语文新评价。与语文新高考密切相连的语文新评价也应该与新语文教学保持一致。过去的语文教学只重视读、写,对听、说两个方面有所忽视,不仅没有单独地进行过听、说教学指导训练,更没有一定的测试,使语文教学出现了明显的缺失,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育的弊病更显得突出,只看分数,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核、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语文新评价从语文的角度看不仅要考查读、写,还要考查口语交际;从整体素质的角度看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等。要讲分数但不唯分数,应全面地合理地科学地评价学生,在肯定和鼓励中让学生快乐成长。

最后说说语文教学新手段。新语文教学应该是多媒体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新语文教学现在和未来应该是电化教学、网络教学、无纸化教学,键盘代替笔墨,屏幕代替纸张,电脑代替课本,新语文教学追求的远景应该是在线语文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语文教育的交互、链接的“一体化”特点进行开放式的无围墙的远程教学。

总之,新语文教学的“新”要全面充分地体现在语文新思维、新理念、新课标、新课程、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新考试、新评价中。新语文教学不再是指语文教学的一招一式、点滴零碎的创新,而是指语文教学的一场创新运动,是指在语文新理念的指导下,以语文新课程为基础,自上而下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环节的全面行动,从而构建一整套完善的新语文教学体系,勾勒出更多的新语文教学过程设计,创立更先进的新语文教学课型、模式,让新语文教学成为广大师生生活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语文教学中的批判、继承与创新。

新语文教学不是谁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对现实语文教学的不合理因素的批判、否定中建立起来的,是在对传统的现实的外国的语文教学的继承、借鉴、完善中建立起来的。这个“新”绝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扎根在现实和历史中、投影到未来的根深叶茂的“新”.

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依据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标准,调整语文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在新语文教学中首先是批判、创新,对现实的语文教学现状进行考察、分析、甄别、反思。批判是为了创新,先破后立,对应所批判的东西要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

新语文教学其次需要继承与借鉴。继承是必须的,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全盘否定过去和现实都是错误的。继承包括对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对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合理成分的继承。特别是中国几千年教育史上积淀的很多教育思想和方法是值得我们继承的,我们应该对这份宝贵的遗产做好挖掘、分析、整理工作,立新语文教学之根基,供新语文教学之滋养,丰新语文教学之内容。

关于对外国优秀教育成果的借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教育要面向世界,要与教育先进的国家早日接轨,缩短距离,减少差别,我们就必须大胆搞好教育开放,主动地学习外国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努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式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为使我国的语文教育尽快赶上甚至超过世界语文教育的先进水平而努力奋斗。我们不仅要借鉴前苏联教育家的先进教育思想,还要借鉴欧美各国的先进教育理念。我们也从国外教育的现状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我们感悟到了中国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我们要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础上,也要毫不犹豫地去吸纳外国教育的优秀理论和实践成果,特别是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不少都是参考了国外一些著名教育家的学说和理论成果才提出的。

总之,新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好新与旧、继承与批判、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在语文创新上既不能过“左”,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提出一些看似新颖时尚,实是脱离实际的想法,喜欢唱高调,喊出一些不能令人接受的口号,也不能过“右”,畏首畏尾,不敢前进,甚至阻碍创新。我们要让我们的创新能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要在批判与继承的过程中完成新语文教学的创新改革任务。

四、新语文教学的模式探索与方法举例。

新语文教学形式必须走向多元化、多样化、灵活化的发展方向,呈现一种动态课型、模式和方法。既是可操作的有序的,又是可以灵活变动、补充、完善的。新语文教学改革这么多年来,全国不少教师为此奋斗探索,也创立了不少具有崭新意义的语文教学形式,而且有些教学形式通过多年的课题实验、小范围推广,初显优点,已得到了语文专家及有关学术机构的鉴定、验收,已被更多的语文教师运用于课堂,效果反响还不错。

下面仅举我自己在新语文教学改革中摸索总结出来并使用的几种新形式略作陈述:

1、“四步”教学式。这种课型是我在新语文教学改革初期总结出来的。所谓的四步,就是自学、漫谈、点拨、拓展。四步教学式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积极参与,争相表达,展示学生的智慧和才华,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文本的解读任务。

“自学”就是自主学习、自己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自学,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为下一步“漫谈”课文做好充分准备。

“漫谈”也叫自由谈,是学生自学成果的反馈过程。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学生想谈什么就谈什么,想怎么谈就怎么谈,胆子放大,不要拘束,随意谈,机会均等,自由交流,为下一步老师的点拨提供更多的参考。

“点拨”是四步式的关键环节,学生的困惑和教学难点都要在这个环节破解。既要点拨知识,又要点拨方法,通过点拨,展示老师的精彩,达到师生对课文融会贯通的目的。

“拓展”,指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迁移。包括思想观点的拓展、训练内容的拓展、生活空间的拓展等。通过课内外各种知识和情感的巧妙对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批判创新精神。

总之,“四步”教学式既教学理念新,又很实用,可操作,有效果,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使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

2、题导阅读教学法。就是通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各种训练题目导入新课,然后师生共同围绕题目,研读课文,筛选信息,寻找答案,达到对课文内容全面深刻理解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完全与语文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吻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也是可以随堂操作使用的,可尝试,可实验,可推广。

使用这种教法,上课前首先要准备好题目。第二步就是呈现题目,解析课文,寻求答案。第三步是教学小结。这种新语文教学法我在每学期的公开课、观摩课上常使用,应聘的试讲课上有时也使用,很好操作,还容易出效果,建议同行不妨一试。

3、活页快速作文法。这种作文法是一种以写作基础和思维训练为重点,以快速作文技法为指导,学生使用活页稿笺,学生全程参与写作、评讲、修改三个重要环节而进行写作训练的快速高效方法。比较方便实用,也很有科学性。它适应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文教学的实际,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法相比有它的独特性、创新性。它包括材料积累、方法指导和操作实践三个部分,有两种基本课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命题-写作-交流-导评-评改-小结六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具体的写作技法有:课前准备法13种、快速审题法16种、快速构思法15种、快速立意法8种、快速选材法12种、快速行文法6种、快速修改法8种,共计78种技法。

如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和思维训练,又能灵活运用好这些方法,就一定能快速写出好的文章。

除以上三种新语文教学的课型、模式和方法外,全国各地的语文专家和一线教师也探索创立了很多。例如体验性阅读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模式、“五环”教学模式、协同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学徒制教学模式、在线语文教学模式(离心发散拓展式和向心聚敛呼应式)、“图解”教学模式、非指导性预习教学模式、互动作文教学模式、突破性教学法、新概念语文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开放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这些方法有些是从教学实践中直接总结出来的,有些是通过课题立项实验多年的成果,它们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不同范围内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新语文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新语文教学概念内容的具体而主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仅有这些还不够,除了这些新课型、新模式和新方法需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完善外,还要再去创造更多更新更好的语文教学方式,让这些方式形成系列,组成完备的体系,以备师生课堂教学选用。

综上所述,新语文或新语文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兴起的一场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师生、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管理到教学内容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全面彻底的教育改革运动。本文站在新语文教育的理论高度,回顾了我国十年来新语文教学改革运动的不平凡历程,联系多年来新语文教学改革前沿的教学实践,认真总结了成功的经验,有一定建设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观点,进一步丰富充实了新语文及新语文教学概念的内涵,全面而精要地概括了新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创立的新模式、新方法,为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语文教学新体系提供了极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创新论》蔡伟著吉林人民出版社。

2、《新语文读本(高中卷3)》王尚文等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3、《韩军与新语文教育》韩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

4、《新语文教学研究》蔡伟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5、《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年5月版。

6、《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铁道概论教学总结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及目的。

三、中国音乐史学的学科特点。

四、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

五、谈谈如何学习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

教学目的:。

使同学们在开始学习具体的中国音乐史内容之前,对该学科的学科性质、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发展状况有所了解。为今后的中国音乐史的学习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本章知识点:(略)。

教学过程:

一、乐史和音乐史学。

1、什么是音乐史。

(1)音乐史是人类从事音乐活动的历史,从理论上说他包括。

人类创造音乐的一切物化形态的历史。

(2)如何看待音乐是研究音乐史的基本出发点,不同的音乐。

历史观将产生不同的音乐史学理论。

2、音乐史和音乐史学。

人类从事音乐活动的历史是一部客观的音乐史,而音乐家写。

的音乐史著作则是一部主观的音乐史。前者是音乐史,后者是音乐史学,后者是前者在音乐史家头脑中的反映。

3、音乐史学的研究目的。

一是把历史上的优秀作品搜集整理起来,介绍给每一代人。二是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总结音乐艺术的规律,给今天的创作以资借鉴。

三是把历史上优秀音乐文化的各个方面(音乐的表观手法、音乐的体裁、乐器的形制、音乐创作思想、社会的音乐制度、音乐教育体制及其思想等,介绍给今天的人,使之发扬光大。

4、音乐史学的学科性质。

所以说,音乐史学是一门包括音乐艺术和音乐文化同时又涉及音乐历史方面的学术研究,它是一门人文科学性质很强的艺术史学学科。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及目的。

研究范围: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音乐,其时间上限要追溯到中国音乐的起源,下限时至中国古代史的结束,即清王朝的灭亡。

研究对象:具体地说,这门学科主要的研究对象有这样几方面:乐器及其音乐的产生和演变乐;律学的形成及其发展;作品及其演变的分析与研究;乐谱的解读与研究;器乐、戏曲,说唱、歌舞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少数民族的音乐及其研究;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音乐史的发展规律的分析与探时。

目的:一般地讲,是为了继承丰富的历史遗产。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今天的音乐事业。文化是通过历史积累下来的,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

三、中国音乐史学的学科特点。

1、历史方面。

2、文化方面。

3、社会性质方面。

四、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技术性方法。

(1)音乐史料的搜集。

(2)音乐史料的分析。

2、导向性方法。

(1)音乐发展与各方面的联系。

(2)音乐自身发展的传承性。

(3)逆向考察。

(二)研究步骤。

1、确定题目。

2、收集有关该题目的基本材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

3、综合材料与分析问题。

4、撰写论文或音乐史著作。

五、谈谈如何学习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

(一)努力掌握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分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传统音乐两方面。

1、中国古代历史方面。

(1)语言文字。

(2)目录版本学。

(3)考古学常识。

(4)民族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的常识。

2、中国传统音乐方面。

(1)具备中国传统音乐的常识和审美修养。

(2)掌握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和分析方法。

(二)投身社会音乐实践,增强洞察音乐史的能力。

(三)在研究实践中,培养音乐史学工作者的高尚品德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思考题:

1、学好中国古代音乐史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2、怎样学好中国古代音乐史?

参考文目:

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冯文慈:《当前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和史学方法问题》(载《冯文慈音乐文集》第200页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第二、三周。

授课内容: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约80前——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第三节原始乐舞和古歌谣。

一、古文献中的记载。

1、《朱襄氏之乐》2、《葛天氏之乐》3、《伊耆氏之乐》。

4、《弹歌》5、《箫韶》6、《涂山女之歌》。

二、远古时期的大型乐舞。

第四节考古发现的乐器(鼓、磬、钟等)。

第五节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古代乐舞、乐器的产生、发展以及远古时期音阶的形成。重要知识点:

贾湖骨笛、骨哨、葛天氏之乐、弹歌。

教学过程:

第一节概述。

我国音乐文化可考历史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可考历史有8000年。实例: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贾湖县发现骨笛。我国早期音乐文化的体现者还有骨哨和舞蹈纹彩陶盆。

第二节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铁道概论现场教学总结铁道概论课

新语文教学概论。

内容摘要:综上所述,新语文或新语文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兴起的一场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师生、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管理到教学内容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全面彻底的教育改革运动。本文站在新语文教育的理论高度,回顾了我国十年来新语文教学改革运动的不平凡历程,联系多年来新语文教学改革前沿的教学实践,认真总结了成功的经验,有一定建设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观点,进一步丰富充实了新语文及新语文教学概念的内涵,全面而精要地概括了新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创立的新模式、新方法,为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语文教学新体系提供了极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关键词:新语文新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模式方法。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语文新课程改革为基础,以改革教育理念、狠抓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语文教学改革已艰难地走过了近的奋斗历程。在这短短的10年里,上从国家教育部,下至地方的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做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那些改革的弄潮儿,教育教学前沿成千上万的忠于教育事业的仁人志士,为新语文教学改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亲身实践去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领域,创造语文教学的新境界,为我国语文教学健康而卓有成效地发展在默默地奉献。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上,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上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新语文教学。不过,从更深更高层次上、从更广更大规模上看,新语文教学还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新语文教学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没有总结出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切实可行的新语文教学模式和操作性、实用性极强的套路、程序和方法,更没有形成具有全国规模的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新语文教学改革运动的热潮。鉴于此,大家仍须努力。下面,我想就与新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有关问题略作论述,祈愿与到会的同仁共商、共研、共勉。

一、新语文教学改革的十年回顾与小结。

新语文教学改革是伴随着新世纪新一轮语文新课程改革而开始的。早在上一世纪末,一场动作比较大的新课程改革就在酝酿。,原国家教委就组织编制了最早的“新课程方案”,并于秋季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市实验后,教育部又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文件精神,针对实验中反映出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对新课程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于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按照国家教委的部署,秋季,全国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执行。随之而来的新语文教学改革也就开始了。

全国广大语文教师根据新课程方案和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基地,开始探索和尝试语文新教法。特别是人教版语文新教材的编辑出版,为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奠定了一块坚固的基石。在此基础上,不少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撰写了成千上万篇语文教学改革论文,通过报刊发表或学术会议宣读、评奖,畅谈感想体会,交流创新成果。不过,从整体看,真正的新语文教学改革的艳阳春天还没有到来,这还只是零散的不成阵势的不成气候的语文教学改革的局部现象。这时,虽然在不少文章里已出现“语文创新”“语文教学创新”“新语文”“新语文教育”“新语文教学”等词语,但那还只是作为一个词或短语来使用的,谈不上什么概念上的“新语文”“新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比较系统的关于“新语文”“新语文教学”的理论学说或思想体系,新方式、新方法的出现还不成密集型状态。到了2003、时,更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公布实施,从20秋季到,全国先后有广东、海南、山东、宁夏、江苏、辽宁、安徽、浙江、福建等九个省进行新课改实验,到现在全国大多数省和直辖市都已实行了语文新课改,与新课标相适应的语文新教材也有多家编辑出版,纷纷亮相,供师生选用。至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语文教学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最早有过关于“新语文教育”“新语文教学观”的讨论,从历史和国际的角度探寻新语文产生的遗传基因和杂交优势,从对现实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中找出改革的突破口,描述新语文初生的情状,预见新语文发展的前景,不少语文教育专家和语文教师都提出了自己很有见地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就是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韩军,他撰文对新语文教育的重大问题作了阐述,提出了新语文教育的十大原则,出版了《韩军与新语文教育》一书,高扬新语文教育的旗帜,率先走在新语文教学改革的前列。再就是浙派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特级教师蔡伟,他以在中学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为根基,以他在大学教授的教学论的宏大理论为高度,不断探索实验、创新,用他的智慧和灵气,上了一堂堂精彩的语文创新课,先后出版了《课堂教学创新论》、《新语文教学研究》等学术专著,丰富了新语文教学内容,发表了新语文教学宣言,是新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对构建完备的现代语文新体系将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现在,他已成了新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将,和韩军老师一起同为新语文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享有新语文教育“北韩南蔡”之称。目前,新语文教学阵容庞大,人众力强,已成为语文教学战线上的生力军。

新语文教学不仅仅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它的舆论呐喊声也越来越高。早有王尚文教授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多卷问世,后有畅销全国的四川、山西的《创新作文》、《新作文》、湖北的《新语文》、江苏的《新语文学习》诞生,更有一篇篇新语文教学改革论文在全国各大语文报刊上发表。新语文教学的呼声此起彼伏,一呼百应。新语文教学改革10年的创造与积累,使新语文教学逐渐脱去了稚气,焕发了青春,走到了成熟,它到了需要勇敢地站出来高呼自己的名字,发表自己的宣言,亮出自己的形象的时候了。现在要主动出击,占据自己的领地,开辟更大的疆场,大张旗鼓地展开新语文教学运动之战的全面进攻。

总之,10年新语文教学改革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零散到集中,虽艰难行进,但也成果颇丰。

二、新语文教学概念的科学解读与丰富内涵。

关于新语文或新语文教学概念的含义,已有不少语文专家、名师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做了很有价值的阐述,为全面综合理解新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形成科学、准确、合理的新语文教学概念提供了最基础的本真要素。

王尚文教授在他的《新语文读本》的有关文字里表达了他对新语文教育理念的追求,认为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阅读经典就是与大师对话,自主阅读就是开拓个人精神空间。他按照学生生理和精神成长的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和需求,建立了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体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用我们民族和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的心灵,让他们的身心在有趣有益的阅读中得到健全的发展。

韩军老师写过很多文章来阐述他所主张的新语文教育或新语文教学的概念,综归起来看,最关键的一点是以人为本,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关注人的生存和自身发展,关注人的生命体验,灵魂与精神世界的活动,塑造出人的美好健康品质。一句话,新语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灵魂教育,重在“立人”,这正如韩军老师所说的那样:向着精神着意,向着语言着力,必从能力得益。

蔡伟教授认为,新语文教学每一个课堂都要具有智慧的生成,应该让学生在课堂里获得快乐与幸福,使他们在精彩的语文生活中健康地成长。他还主张新语文教学形式必须走向多元化、多样化、灵活化的发展方向,而不在是单一的固定的,要通过生动新颖的一招一式把课堂变成乐园。

以上三位大家、名师对语文及新语文教学思想的阐发但从某一方面看是正确的,也表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和探索深度,是新语文教学概念内涵的重要内容。但我个人认为,新语文教学改革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应该全面地系统地深刻地给以阐述,不能再是零碎的局部的浮浅地认识,要静下心来好好回忆、总结、反思,来一个新语文教学改革大盘点大整理,让新语文教学成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严密科学、内涵丰富的明确概念。

我认为新语文教学应该是在新语文教育理念指导下,符合语文新课标要求,适应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摆脱了传统语文教学种种框框的束缚,在理论上、形式上、方法上都有所创新的语文教学活动。是在探讨现今中国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的基础上,寻求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怪圈之法,在全新的语文教学观指导下,创造有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建设生动活泼的充满魅力的成功的语文课堂。

“新语文”或“新语文教学”理解最关键的字词是“新”.“新”指什么?“新”在何处?我们如何判断这个“新”?我认为首先应该是从思维新,理念新上看,其次就是指课标新、课程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新、考试新、评价新等多项内容。新语文教学不能只指其中的某一项,它应该是全新的,只有完全符合这么多项新内容的语文教学,才能称得上是新语文教学。

在整个语文教学改革中,首先就是改革语文思维。语文新思维是整个语文教学改革之株的根,没有语文新思维,就不会有新语文教学改革。我认为,我国的.这次语文新课程改革就是基于新思维,这些新思维并且还是源自我国和世界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源自对未来教育的前瞻,这些新思维都已经充分地体现在语文教育新理论、新课标里了。

我们的教育新理念就是倡导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既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又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积极创新,达成“三维”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些语文新理念都来自语文新思维,它又为制定语文新课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语文新课标已经制定、公布、实施多年,它是国家编制语文新课程、开设新课程的纲要文件。实践证明,语文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既有先进性,又符合我国语文教育的实际,它给新语文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点亮了灯盏。

凡是按照语文新课标编辑并使用的语文课程都是语文新课程,现在语文新课程教材除了人教版的以外,全国各省市还有其他版本多套,都是按照语文新课标要求编印的,我们都视为语文新课程教材,都可在全国范围内供师生选择,推广使用。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只要是符合语文新课标、新课程要求的,经过师生共同探索、乐于使用且有明显效果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法和学法)都可以称为语文新模式、新教法、新学法,这些都是新语文教学内容的具体呈现,要能明显地让人看出它们与过去不良的落后的不合实际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不同,它们的优点所在。

这里说说语文新考试,特别是语文新高考。语文新考试直接影响着新语文教学,它是新语文教学的魔棒。新考试能不能达到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不能与新语文教学保持一致,事关新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快慢,甚至成败与否。语文新考试一定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符合新语文教学的现状,甚至可以通过语文新高考的创新或超前举措,去引领、推动和加速新语文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新语文考试对新语文教学的导向和指挥作用。当然,也要尽量让新语文教学紧跟上语文新高考的前进步伐,力争保持二者同步进行,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下面说说语文新评价。与语文新高考密切相连的语文新评价也应该与新语文教学保持一致。过去的语文教学只重视读、写,对听、说两个方面有所忽视,不仅没有单独地进行过听、说教学指导训练,更没有一定的测试,使语文教学出现了明显的缺失,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育的弊病更显得突出,只看分数,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核、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语文新评价从语文的角度看不仅要考查读、写,还要考查口语交际;从整体素质的角度看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等。要讲分数但不唯分数,应全面地合理地科学地评价学生,在肯定和鼓励中让学生快乐成长。

最后说说语文教学新手段。新语文教学应该是多媒体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新语文教学现在和未来应该是电化教学、网络教学、无纸化教学,键盘代替笔墨,屏幕代替纸张,电脑代替课本,新语文教学追求的远景应该是在线语文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语文教育的交互、链接的“一体化”特点进行开放式的无围墙的远程教学。

总之,新语文教学的“新”要全面充分地体现在语文新思维、新理念、新课标、新课程、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新考试、新评价中。新语文教学不再是指语文教学的一招一式、点滴零碎的创新,而是指语文教学的一场创新运动,是指在语文新理念的指导下,以语文新课程为基础,自上而下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环节的全面行动,从而构建一整套完善的新语文教学体系,勾勒出更多的新语文教学过程设计,创立更先进的新语文教学课型、模式,让新语文教学成为广大师生生活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语文教学中的批判、继承与创新。

新语文教学不是谁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对现实语文教学的不合理因素的批判、否定中建立起来的,是在对传统的现实的外国的语文教学的继承、借鉴、完善中建立起来的。这个“新”绝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扎根在现实和历史中、投影到未来的根深叶茂的“新”.

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依据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标准,调整语文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在新语文教学中首先是批判、创新,对现实的语文教学现状进行考察、分析、甄别、反思。批判是为了创新,先破后立,对应所批判的东西要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

新语文教学其次需要继承与借鉴。继承是必须的,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全盘否定过去和现实都是错误的。继承包括对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对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合理成分的继承。特别是中国几千年教育史上积淀的很多教育思想和方法是值得我们继承的,我们应该对这份宝贵的遗产做好挖掘、分析、整理工作,立新语文教学之根基,供新语文教学之滋养,丰新语文教学之内容。

关于对外国优秀教育成果的借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教育要面向世界,要与教育先进的国家早日接轨,缩短距离,减少差别,我们就必须大胆搞好教育开放,主动地学习外国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努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式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为使我国的语文教育尽快赶上甚至超过世界语文教育的先进水平而努力奋斗。我们不仅要借鉴前苏联教育家的先进教育思想,还要借鉴欧美各国的先进教育理念。我们也从国外教育的现状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我们感悟到了中国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我们要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础上,也要毫不犹豫地去吸纳外国教育的优秀理论和实践成果,特别是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不少都是参考了国外一些著名教育家的学说和理论成果才提出的。

总之,新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好新与旧、继承与批判、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在语文创新上既不能过“左”,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提出一些看似新颖时尚,实是脱离实际的想法,喜欢唱高调,喊出一些不能令人接受的口号,也不能过“右”,畏首畏尾,不敢前进,甚至阻碍创新。我们要让我们的创新能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要在批判与继承的过程中完成新语文教学的创新改革任务。

四、新语文教学的模式探索与方法举例。

新语文教学形式必须走向多元化、多样化、灵活化的发展方向,呈现一种动态课型、模式和方法。既是可操作的有序的,又是可以灵活变动、补充、完善的。新语文教学改革这么多年来,全国不少教师为此奋斗探索,也创立了不少具有崭新意义的语文教学形式,而且有些教学形式通过多年的课题实验、小范围推广,初显优点,已得到了语文专家及有关学术机构的鉴定、验收,已被更多的语文教师运用于课堂,效果反响还不错。

下面仅举我自己在新语文教学改革中摸索总结出来并使用的几种新形式略作陈述:

1、“四步”教学式。这种课型是我在新语文教学改革初期总结出来的。所谓的四步,就是自学、漫谈、点拨、拓展。四步教学式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积极参与,争相表达,展示学生的智慧和才华,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文本的解读任务。

“自学”就是自主学习、自己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自学,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为下一步“漫谈”课文做好充分准备。

“漫谈”也叫自由谈,是学生自学成果的反馈过程。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学生想谈什么就谈什么,想怎么谈就怎么谈,胆子放大,不要拘束,随意谈,机会均等,自由交流,为下一步老师的点拨提供更多的参考。

“点拨”是四步式的关键环节,学生的困惑和教学难点都要在这个环节破解。既要点拨知识,又要点拨方法,通过点拨,展示老师的精彩,达到师生对课文融会贯通的目的。

“拓展”,指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迁移。包括思想观点的拓展、训练内容的拓展、生活空间的拓展等。通过课内外各种知识和情感的巧妙对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批判创新精神。

总之,“四步”教学式既教学理念新,又很实用,可操作,有效果,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使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

2、题导阅读教学法。就是通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各种训练题目导入新课,然后师生共同围绕题目,研读课文,筛选信息,寻找答案,达到对课文内容全面深刻理解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完全与语文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吻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也是可以随堂操作使用的,可尝试,可实验,可推广。

使用这种教法,上课前首先要准备好题目。第二步就是呈现题目,解析课文,寻求答案。第三步是教学小结。这种新语文教学法我在每学期的公开课、观摩课上常使用,应聘的试讲课上有时也使用,很好操作,还容易出效果,建议同行不妨一试。

3、活页快速作文法。这种作文法是一种以写作基础和思维训练为重点,以快速作文技法为指导,学生使用活页稿笺,学生全程参与写作、评讲、修改三个重要环节而进行写作训练的快速高效方法。比较方便实用,也很有科学性。它适应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文教学的实际,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法相比有它的独特性、创新性。它包括材料积累、方法指导和操作实践三个部分,有两种基本课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命题-写作-交流-导评-评改-小结六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具体的写作技法有:课前准备法13种、快速审题法16种、快速构思法15种、快速立意法8种、快速选材法12种、快速行文法6种、快速修改法8种,共计78种技法。

如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和思维训练,又能灵活运用好这些方法,就一定能快速写出好的文章。

除以上三种新语文教学的课型、模式和方法外,全国各地的语文专家和一线教师也探索创立了很多。例如体验性阅读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模式、“五环”教学模式、协同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学徒制教学模式、在线语文教学模式(离心发散拓展式和向心聚敛呼应式)、“图解”教学模式、非指导性预习教学模式、互动作文教学模式、突破性教学法、新概念语文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开放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这些方法有些是从教学实践中直接总结出来的,有些是通过课题立项实验多年的成果,它们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不同范围内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新语文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新语文教学概念内容的具体而主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仅有这些还不够,除了这些新课型、新模式和新方法需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完善外,还要再去创造更多更新更好的语文教学方式,让这些方式形成系列,组成完备的体系,以备师生课堂教学选用。

综上所述,新语文或新语文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兴起的一场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师生、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管理到教学内容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全面彻底的教育改革运动。本文站在新语文教育的理论高度,回顾了我国十年来新语文教学改革运动的不平凡历程,联系多年来新语文教学改革前沿的教学实践,认真总结了成功的经验,有一定建设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观点,进一步丰富充实了新语文及新语文教学概念的内涵,全面而精要地概括了新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创立的新模式、新方法,为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语文教学新体系提供了极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创新论》蔡伟著吉林人民出版社。

2、《新语文读本(高中卷3)》王尚文等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3、《韩军与新语文教育》韩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

4、《新语文教学研究》蔡伟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5、《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

6、《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铁道概论教学总结

“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专业名称不仅顺应了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趋势,统筹了本硕专业名称的一致性要求,而且体现了专业定位的新姿态,扩大了专业涵盖面,优化了专iandaixuweny.06业课程体系,提升了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问题。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诸多课程之中,语言学概论(下文简称“语概”)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并列为其专业必修的语言类课程,而且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纵观长期以来的“语概”课教学效果,却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与相关辅助调查,将所发现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概课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学科理论性强,教学内容相对艰涩枯燥。“语概”作为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问题,在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基础上概括语言的共同特性。其自身的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专业理论性较强,因而与文学类课程相比就显得枯燥乏味。但由于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从语言现象入手,运用语言学理论去解释相关现象,达到深入浅出、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所使用的现行教材没有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专业适用性不强。因为“语概”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共同的理论基础必修课,很多院校并未对这两个专业的语概课进行区分,所用教材、授课教师甚至都是完全一致的。关于“语概”课的教材,国内先后涌现出各种不同的版本:较早的有高明凯、石安石编著的《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叶蜚声、徐通锵所著的《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伍铁平主编的《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胡明扬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以及邢福义、崔希亮、岑运强、李宇明、胡晓研等人都编著过相关的教材。虽然可供选择的教材数量可观,但是真正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其量身定制的教材少之又少。

(三)当前“语概”教材中所使用的语料以汉语普通话、方言以及英语等外语为主,缺少民族语言的语料。本人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民族院校,学生来自于国内各民族地区,讲不同的民族语言。而“语概”课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课程,在语料的选择上应当增加少数民族语言用例,以丰富语料来源。

三、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的建议与举措。

(一)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专业不同,培养目标和学生类型也存在差异。着眼实际情况,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概”课也应该在教学目标上进行区分。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有关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为学习其他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从而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基础。而经过整合后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身的学科特点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语概”课的教学目标就应当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所不同,应该体现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对语言教学有理论指导作用,在掌握人类语言结构特点、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分析,能够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解释汉语中的语言现象,分析外国人使用汉语的具体问题。只有结合专业特色,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改革有的放矢。

(二)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就要据此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首先,教材的甄选对教学内容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众多纷纭的语概教材中,最新修订版的《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吸收了一部分最新的学术界观点,修正了过去陈旧的观点,体现了最近半个世纪语言学的新发展,尤其是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本教材并不完全适用。该教材没有涉及到西方语言流派的介绍、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点对于构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知识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流派,能够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学习做相关的语言学铺垫。这些知识内容的完善有效地衔接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课程,有助于融会贯通所学的主干课程内容。其次,教学内容应当充分吸收当前语言学界的新思想,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补充和延伸。《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已经注意到了这点,更新了教材的内容,在对语言的宏观认识上表现为从封闭的静态系统转向了开放的动态的系统;语义方面增加了句法语义范畴(句子的语义结构,语义角色,以及人称、时、指示、语气、时态等语义范畴)句子的真值问题和句义间的蕴涵、预设关系;语用方面增加了话题与说明、焦点与预设等问题。而句法语义范畴、语用范畴正成为语言学功能派和形式派所共同关注的重点,这些内容的补充与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契合,能引领学生了解学术界的研究动态。此外,结合新的理论成果,修订版教材还对个别观点进行修正,如对汉语普通话中“日”“人”等字的声母“r”的发音描述,由浊卷舌擦音修正为清卷舌近音,国际音标也由[]变换为,更加贴近真实的发音情况,也便于同国际上的语音研究接轨。《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也重新进行阐述,细致描述了语言单位与文字单位、语言组合规则与文字组合规则之间系统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研究。为了突出对学术界主流思潮的引入,教材还简单展示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树形图模式,但并未对其转换生成机制进行解释。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新增加的内容中,有的问题阐述不透彻、交待不清楚。比如谈论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时,学术界围绕这一问题存在着“先天决定论”与“后天习得论”以及“相互作用论”三种主流学说,教材对于上述问题并未说明,只是一略而过。又如在当今语言学界占重要地位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教材中也没有交待其最基本的转换生成机制,在讲句子分析方法的时候,也只是摆上树形图而没有加以说明。对待类似问题,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所权衡,有所取舍。在充分吸引新的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适当扩充,可以通过开展小专题的形式,让学生看到语言学的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再次,针对民族院校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材料,根据班级学生的构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语言,进行举例说明增加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前将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事先进行准备,然后下次课堂上结合自己的民族语言“现身说法”。本人在讲授“文字的类型”这一部分内容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蒙古族、傈僳族、满族等民族的学生通过幻灯片一方面展示本民族文字的形体,向学生介绍音、形、义的结合,另一方面解释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民族文化,收到了理想教学的效果。

(三)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教法。

关于“语概”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问题,已经有相当多的教师进行过探索,并且提出了诸多教学模式,有“体验式教学、启发示教学、研讨式教学、点拨式教学”等等。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其核心思想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启发作用,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专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概”课的教学方法改革,谈论的并不是很多。本人结合切身的教学经验,充分考虑该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课堂教学方面,应当将情景式、引导式与讨论式教学法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退出“主演”的位置,而应当扮演“导演”的角色。比如在教授“语言的符号性”这一问题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如“红绿灯、路标、乐谱、旗语”等等,进而让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当学生得出这些都属于“符号”这个结论时,教师对“符号”的定义进行归纳,并进一步深化问题,提出“语言”是否也属于符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思考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根据定义进行判断的过程,是对知识运用分析的过程。最后,教师对整个归纳、演绎的过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2.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相结合,侧重知识的运用。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而言,能将基本的语言学理论适当延伸,解决汉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语言类型在表达结构意义时所采用的手段也不同,屈折语、黏着语都有一定程度的屈折变化,而汉语却是缺乏词形变化的孤立语,因此更依赖于词序和虚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母语背景,有区别、有侧重地展开教学。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语概”课理论性较强,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以及课外活动。课堂活动可以安排学生试讲课本内容,也可以做相关的读书报告,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要求“语概”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该以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选择适用性强的教材、适当扩展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综合使用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理论观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提高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

概论

学习“概论”的一门课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门课程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如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等。在学习和探究这些领域的知识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篇文章将分享我在学习“概论”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广度与深度的平衡。

在“概论”这门课程中,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十分重要。我们需要了解一个领域的总体概貌,同时也需要探究其中更深层的原理和细节。这一点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在学习其他课程或者进行其他的学术研究时,广度和深度的平衡是必要的。

第三段:跨学科的思维。

学习“概论”不仅需要广度,而且需要跨学科的思维。我们需要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这种能力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非常重要,例如环境问题、社会不公等等。正因如此,我认为在未来的日子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

第四段:批判性思维与价值观。

批判性思维也是学习“概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各种观点和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够反思自己的一些价值观和信念。学会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变得更加理性和客观,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第五段:个人成长与未来展望。

学习“概论”对我个人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学术研究和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同时,我还提高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并且运用这些能力去贡献于社会和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结论。

在学习“概论”这门课程中,我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各种启示。我发现在学术研究中,广度和深度的平衡、跨学科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这些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铁道概论教学总结

摘要:对中医药学概论的学习,初学者普感抽象、深奥、难懂,在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慢慢探索出了一些教学思路与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保障中医药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中医药学;教学;教法。

一、中职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学生是一群特殊群体,很多学生选择职校之前,往往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基础较“差”。中职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学生到了职校,当他们学习的内容发生了实质转变,之前语、数、英等文化课不再是“重点学科”,他们面对从未接触的专业知识学习,站在了全新的起跑线上。加上这个时期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思维活跃,记忆好,知识接受能力强,只要教师教法得当,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中职生恢复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他们的学习效果定会有所改观。

中医药学概论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之一,内容涵盖中医药学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理论,学好这门课程有积极的意义。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师,在了解中职生特殊性及其学习的特点后,应改变传统的简单的知识灌输,使学生学习不感到枯燥无味,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中的几点探索。

1.精心备课,查阅相关材料。

中职卫生职业教育中医药学概论编写十分简单,内容却覆盖了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三大板块。教学上,教师若照本宣科,完全局限书本的内容,就会出现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的情况。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容易些,学得轻松点,在备课过程中,围绕课程教学任务,根据大纲课时安排,我翻阅了一些参考书和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丰富了授课的.书本知识。

2.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医药学知识非常丰富,在报纸上、网络中或生活里我们经常可以了解到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为了引起学生课余时间对它们的关注,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位同学每次上课前三分钟,按照号数顺序,一次课一位同学上讲台来,只要和中医药学相关,形式不限,内容不限,可以讲一些中医药传说,说一点养生常识,分享中药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等等。

3.借助图片、视频等,让教学更直观。

中医药学概述理论抽象,诸如五脏六腑、经络等,学生没有临床接触,对其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困难,单纯靠教师或书本对这些理论的描述,往往不能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直接的感像。这时,若有其他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老师就会教得更容易,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了,学得更轻松。所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我使用一些教学辅助手段,若在传统的板书课堂,就带上相应的模型或挂图;若是多媒体教学,就结合视频、图像讲解。

4.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让学生学习理解更容易。

《黄帝内经》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教学要根据学生理解的需要,适当引入看似“非医”的一些知识,这样学生理解中医药知识就会更容易了。

5.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为了方便记忆,古人总结了很多中医歌诀,诸如《药性赋》《汤头歌》《医学三字经》《频湖脉学》等,这些内容对初学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方法自古以来为诸多医家所推崇。然而,理解基础上的学习记忆更为重要。

6.进行适当的课堂讨论,辨别掌握易混不易记的知识。

中医药内容众多,比如中药方面,形状、功用相似的两味中药比比皆是,它们容易混淆,不易记忆,很让初学者头疼。这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把它们拿出来,让学生自由讨论,从不同侧面思考,发表观点、看法。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通过讨论、辨别和总结,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

三、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将考核方式由以往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卷与开卷以及平时学习成绩结合的考核方式,三者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得出综合成绩。这种考试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考过程又考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赛美,朱章志,蔡文就.博士研究生《伤寒论》课程教学改革新探[j].中医药学刊,2004.

[2]吴平.重视现代医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现代医院,200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11-04 协议书的主体部分(专业17篇)
    合同协议是为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发生法律纠纷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合同协议中常见的争议和风险点在下面的范文中得到了充分的解释和论述。_____年_____月
  • 11-04 民警发声亮剑发言稿(模板20篇)
    通过发言稿,演讲者可以展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个人魅力,对自己的形象塑造起到积极作用。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人物发言稿范文,这些演讲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令人
  • 11-04 小学生心得体会去写范文(20篇)
    写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心得体会范文2: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知识的反复回顾和总结,我能够更好
  • 11-04 中国建筑的心得体会(优秀21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总结和概括,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和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
  • 11-04 心态感悟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轨迹的回顾和反思,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下面是一些写得不错的心得体会样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指导和思路。
  • 11-04 感恩母校的心得大全(15篇)
    感恩是一种社会责任,能够推动我们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行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感恩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感恩有所帮助。母校是我们人生的起点,她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
  • 11-04 消防用水协议书大全(15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的法律框架,具备约束力和合法性。需要一份详细的合同协议样本?请参见下文所列出的范文。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局以下简称甲方:中天集团西安公
  • 11-04 军训的体会(通用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灵感。今天,当我得知明天要去军训时,我的心
  • 11-04 学校聘用合同(优秀20篇)
    学校是我们追求卓越的舞台,总结学校时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学术和人生目标。如果你正在写学校总结,可以参考以下范文,寻找灵感和思路。学校是教育人才的主阵地,
  • 11-04 开学第一天演讲稿初中(通用16篇)
    通过总结和概括演讲稿的内容,可以加深演讲者对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演讲稿案例,其中包含了不同主题和口风的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学习。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