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考试教案设计(大全5篇)

2023年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考试教案设计(大全5篇)

时间:2023-09-29 12:08:05 作者:琉璃 2023年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考试教案设计(大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考试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风景”的美(第8自然段)。

3、体会到第2、3、4自然段的衬托作用。

4、了解人们为什么要迎接这株丝瓜,是怎样爱护这株野生丝瓜的,感受人们对绿色的向往和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自然风景”的美。理解“这道自然的风景,这道人间的风景,给生活增添了乐趣,使这里充满了生机。”这句话的深刻。

了解人们是怎样爱护这株野生丝瓜的,理解这株丝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们对绿色的向往和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理解“这道自然的风景,这道人间的风景,给生活增添了乐趣,使这里充满了生机。”这句话的深刻。

教学过程:

一、破题导入

1、师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

2、这文中的绿色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丝瓜

3、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人们迎来的只是一株丝瓜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4、这是一株()丝瓜。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学生汇报。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要迎接这株丝瓜。

1、人们是怎么迎接这株丝瓜的?读一读,从人们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就随手批注在句子的旁边。

(学生赏读句子,顺着学生的欣赏角度适机引导,体会语言的意境之美,学习表达、指导朗读)

第一句:抓住“竟”字,体会丝瓜生命力强,作者的那份惊喜。

第二句:花,一路黄过去,满楼清香;

叶,一路绿过去,鲜嫩滴绿。

首先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学生能说出颜色和香味

再引导体会“黄”和“绿”两个字的绝妙用法。

采用比较阅读、想象阅读相结合:比较着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看哪句写得好?

出示:

黄花,开了,满楼清香;

绿叶,长出了,鲜嫩滴绿。

花,一路黄过去,满楼清香;

叶,一路绿过去,鲜嫩滴绿。

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想象、做动作体会到这两个字用在

花,一路黄过去,满楼清香;

叶,一路绿过去,鲜嫩滴绿。

这样的句子里不仅写出了花和叶的色彩之美,还写出了动态之美。

第三、四句:带着花的丝瓜,惊叹号般地垂着。阳光一照,露珠在叶间闪烁,风一吹,是晶莹的风铃。

理解这里是把丝瓜比喻成惊叹号和风铃。

体会比喻的作用:更形象、更生动。凸显了丝瓜的形态之美。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齐背这一段。

(1)、学生读:有时,我把头伸出阳台,竟会看到五、六个伸出的脑袋!说着丝瓜以外的话题,你体会到什么?(体会作者的惊喜、快乐、舒畅的心情)

生自由发言。

这三段写的是作者的居住环境和心情,都没有在描写丝瓜,要是不写这三段行不行?

在这种如此压抑,如此郁闷的环境中,在这种如此缺少绿色、缺少生气的环境中,这绿色的小生命就显得弥足珍贵,这种写法叫衬托。

4、五六个伸出的脑袋会有谁?原来邻居之间不讲话,现在他们就在丝瓜的牵连中,说着丝瓜意外的话题,邻居们会聊些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发言)

这一幕,使我不禁想到《微笑北京》这首手语歌中的一句歌词“家家户户把门打开,笑迎客人来。”

这里的居民是“家家户户把(),笑迎()。

仅仅是打开了一扇有形的窗吗?仅仅是迎接一株丝瓜吗?

人与人之间把(),笑迎()。

(板书:友爱和谐温馨欢乐……)

5、师:伴随着丝瓜的成长,人们兴奋而又精心地呵护它,想尽办法,急切而又热情地迎接着它,到看着它聊着家常,享受着这份情趣、和谐、温馨、欢乐......这不就是一道最迷人的人间风景吗?(板书:人间风景)

然而,带来这一切变化的------(齐读)“其实只是株丝瓜,野生的。”

正是它的出现,不仅给这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更使这里形成了一道温馨的人间风景。

齐读最后一句(出示句子)这道自然风景,这道......

三、结束语:

续写:

到了深秋,丝瓜虽然会枯萎死去,这道自然风景会在眼前消失,但是……

四、作业:

1、背诵并抄写课文第8自然段。

2、读语文读本《沙漠中的绿洲》。

五、板书设计:

17.迎接绿色

自然风景人间风景

衬托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考试教案设计篇二

教材分析:

本课为象形归类识字。

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分类。

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利于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热爱汉字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有了一定识字基础,教师要注意发挥这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准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学流程:

一、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生说师贴上生字卡片)

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尖子学生可以自己介绍识记的方法)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考试教案设计篇三

一、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组教材的主体是“ 热爱田园生活”,《渔歌子》这首词是唐代文学家张志和的代表作。整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一个“不须归”唤起了人们对江南的眷恋之情,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一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进而背诵这首词,

资料共享平台

《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

2、通过品味文本,想象画面,走进作者的心灵。

3、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文本进行想象,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以及了解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情”的艺术表现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不须归”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学课时:

一课时

4、教具准备:

课件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考试教案设计篇四

要领:(一)同桌互助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二)全班报告请示交换、并写在小报

(三)师重点听写以下字

酸、唇、瞻、虑、衰、魂、誊、诞、崖、斩等字

二、形近字

要领(一)四人小组互助找出本册形近字

(二)小组互助出题写在小报上

(三)小组互换做题

(四)重点引导以下几组

瞻很眺瑰拂燥娇

檐恨跳魂佛噪骄

(五)门生在簿本上写一写

三、多音字

要领(一)分单位总结多音字、小组互助

(二)小组互助练说

(三)出示几实习写、弹、应、磨、划、龟、舍、第二课时

一.听写易错的生字。同桌互批

二.、书一七九表(一中我会认的字

读音易错的字

要领(一)同桌互助读生字、相打分

(二)出示辩音题读一读

擎、玷、簸箕、舀、髓、犹豫、笤帚、忸怩、蔓、哞、翕、诫

(三)互助注音同桌互出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为了方便教师更好地举行温习讲授,现将网络到的一些温习材料稍做整理与修正,上传到我的博客供同仁们参考。

对小学语文温习课讲授的几点思索 作为“温故而知新”的温习课是针对门生的认知纪律而计划的一种特定的讲授情势。它不但有牢固知识, 训练本领的功效,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这里的“知新”便是在原有底子上的进步。

那么,语文温习课怎样举行才气到达“温故而知新”的目标呢?

要在温习时制止有效信息的反复教授、有效训练的简略反复,对症下药地对门生举行讲授和训练,就必需在温习课前接纳考试、考察、发问,或经过漫谈、个体相识等情势对门生举行摸底、观察,凭据反应来的信息 ,联合讲授纲要的要求,订定温习课讲授方案。

一位二年级教师在第三册课本讲授竣事后,联合本学期的讲授内容,举例了一份检测试卷,在批阅试卷时发明门生对按音序查字典的要领掌握得还不敷:对声母在字典中的地位是明白的,但对韵母的次序,或声韵母雷同、腔调差别的字怎样查检,都不大搞得明白。

相识到这个环境后,这位教师在温习课上边树模边先容详细的检字要领,有针对性地给门生提供一些有特点的字,让门生现场实习查检,于是全班同砚都掌握了音序检字的要领。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考试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育学》教材p169——p178。

课题: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系统分析”,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时空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条件。本节的教材内容,从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等几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从而也为学好下一章“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打下一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3、理解和掌握“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4、能够依据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难点: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

(四)媒体资源:课堂教学视频、ppt文件等。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思路:

安排学生课前复习“第一节”内容,预习“第三节”内容。课堂教学采用目标教学模式。首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其次,展开新知的教学回答。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复习和预习,课上主要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合作探究,突出重点。最后,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课堂教学视频,以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约1分钟)

(二)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约2分钟)

1、内容要点【板书】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2、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1)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3)理解和掌握“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4)能够依据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三)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7—8分钟)

1、教师讲解

(1)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投影出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2)内涵分析:

1“最优的”,是指从一定标准来看,对一定条件来说“最好的”意思;

2一定标准包括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质消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效果标准:指每一个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提出的学习任务,尽最大可能达到教养、教育和发展方面的水平。

2、师生对话

(1)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分析下列观点:

某班学生语文考试分数,在某县同年级中名列前茅,说明该班语文教学效果好。

(2)有人说,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教学效率低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3、教师小结:

(四)教学“

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20分钟左右)

1、学习“指导思想”

(1)教师谈话:

巴班斯基对于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出了“教学的优选法”。根据教材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观点、方法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有哪些启示?

(2)指名学生回答。明确:【投影出示】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的观点。

2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启示有:其一,要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和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上(教学的内部结构)考虑;其二,优化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径。

2、探究“具体措施”

(1)教师谈话: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包括空间和时间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空间要素,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结果是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时间要素。研究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具体措施,必须从时空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上考虑。

(2)分组研讨

(3)全班汇报

(4)小结:【板书】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知识为主线。

3、学习“„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1)教师谈话: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材提供了“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请谈谈你对“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每个环节的理解。

(2)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定向—准备—开展—练习—测评】

4、小结

(1)学生质疑问难

(2)教师组织学生(或教师)析疑、解疑

(五)案例分析(约15分钟)

1、观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视频片段

要求:

(1)做好观察记录;

(2)试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分析教学视频。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评价

(六)总结

1、学生作结: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思考和练习”第3题(教材p177)。

附:板书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效果标准;时间标准效果/时间=效率

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指导思想:以系统论为指导

具体措施:实现要素和内部结构的优化,优化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知识为主线。

“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定向—准备—开展—练习—测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