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2023年青年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模板9篇)

2023年青年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模板9篇)

时间:2023-10-06 15:21:49 作者:XY字客 2023年青年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模板9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青年读后感篇一

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书中平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读完后,就如同说的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特别是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更是如此,因为聋哑学生的模仿能力更强,我们特师的教养对聋生的影响力会更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在我们面对聋生听不懂、学不会的时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残疾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青年读后感篇二

读了《致青年教师》,从此爱不释手。读文如读人,我从书中明白了很多教学上的困惑,也从吴非老师的行为中学到了很多。从吴非老师身上我学会了:用心和爱。

吴非老师的用心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如何与学生谈话,如何提问,如何说学生听得懂的话……,不要小看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环节,在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老师的知识素养、人格涵养、专业技能、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等等。吴非老师时时刻刻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带讲稿,他说:“宁可让学生认为我水平差,也不原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多么需要我们青年教师学习呀!

“用心”还体现在工作上的认真。反思我的教学,如果学生说“没问题”了,那我就会很愉悦地放下心来,以为自己的教学实施很顺利。可是我读吴非老师的《“没有问题”也是大问题》一文,让我学会了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当一种教学形式被固化后,学生的思维方法便很难得到有效发展,孩子就失去了创造意识和辩析能力。基础教育阶段,到底要培养孩子的的什么能力?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从《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一文中,我看到了一个老师工作上的细致、用心,他给了每一个学生不同一般的鼓励,满足了孩子享受成功和进步的渴望和喜悦。

一个老师事事认真,用心,为的是尽量不给自己的教学蒙上暇疵,处处留心细节为的是不给每一个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正因为“用心”,老师的“爱”才得以体现。

“爱”体现着尊重。“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你已经是你了”、“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 ……吴非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不可否认,每一个老师心里都装着自己的学生,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好呢?读了书中的若干文章后,我体会到,用什么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呢?只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你的爱才能得以体现。

“爱”蕴含着包容、信任。《做一个让孩子信任的人》、《教师的心中要有阳光》《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等篇章,让我不忍释手。

“爱”是责任。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只教会孩子相应的知识,还要循序渐进地教给他学习的方法,生活的常识;培养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这种目标提升的过程中,本着为孩子终身学习着想,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

让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用我们的行动和理想。让我们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和吴非老师一样。

青年读后感篇三

刚刚步入教师的职业两年,从小就觉得老师是特崇高的一个职业,小时候对老师也是常常抱有敬意之情。但是真正成了一名老师之后才发现老师其实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但却是一个充满艺术的职业,因为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学会与人的相处,自己的品格常常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也许以前在自己做学生的时候觉得懒散一点并没有什么,但是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塑造着学生的为人处事方式。想到这里,不禁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但是在实践的教学中却是充满了各种的困惑。

无意中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他以自己的丰富经验给青年教师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以及对教育的深层阐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本书解答了我很多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看着吴非老师自身的经历,仿佛让我看到一个老教师走过教育之路的背影,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让我有点惶恐。也许当初我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对教师的职业好感,或者说是对校园生活的亲睐而走上了教学的岗位。现阶段的工作热情更多的是建立在对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的心态上,真的不曾想过自己教师的职业生命。读完这本书后,让我对教师的职业生命开始有了思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以一种谦卑的姿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这样才能让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我们应该多向同事学习,多去听听别人的课,甚至听一些不是同科目的课,看看那些老师是如何带动课堂氛围,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告诉我们要以真实的情感来面对学生,不要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圣人自居,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你的喜怒哀乐,分享你真实的情感。作为老师我们常常会为学生稚嫩而又善良的心灵感动,但时常也为学生的不成熟和犯错而苦恼。从吴非老师的文字里我明白了我们面对学生的时候以真挚的情感面对他们,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当学生进步时我们毫不保留的赞美会让学生感觉温暖,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宽容的体谅让学生抱有感恩之心去改正错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地是培养真正的人,是有健全人格的人。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引导学生具有真善美的情感。只有拥有博大胸怀的老师才能让学生感觉学习是心灵的乐园,感觉学校是温馨的港湾,也能够让我们可以成为学生信赖的倾听者。

我们经常说:“教育需要等待”。我们常常在上课的时候急着让学生学会知识,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急着让学生改正错误。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我们需要去等待学生的改变。教育并不是捏泥人,不是根据你的意志去塑造他,我们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他,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要施以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关怀。同时,教育应该是是动态的,我们不能始终只凭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教学生,应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实际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在实践中就不断会有新的发现,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跟学生一起学习,才会有更多专业发展的追求。因为我们青年教师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教导和引导学生,与他们一起进步,收获学习的快乐。

我们常常会发现怎么样的老师就会在他们的学生身上发现一些这个老师的影子,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所告诉我们的,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些生活的细节,要注意自己的习惯,以免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我想教育更多的是需要责任。

一位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思想,气质,品格。这些比知识要重要的多。读了这本书,我发觉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需要学习一些比专业知识更加重要的东西。我们教师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未来,我们要反思过去,做好现在,做一个有深度的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青年读后感篇四

《青年文摘》里面最真实的应该是那些人物传记吧,不管是平凡的还是不平凡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让我坚强,让我佩服。在那些人当中,有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出奉献的伟大人物,也有为自己的梦想不断拼搏,坚持,努力而永不言败的勇者……他们所做的事都是值得我们肯定和支持的,在我看来,他们的.人生是灿烂精彩的,是充满芳香、充满喜悦的因为那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一直以来,每当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我总是对自己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重头来过,又不会死人,比起很多人,我幸运多了,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所以每一次我都挨了过来,不管你们信与否,我都觉得每个人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都需要来自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当你们遇到挫折时,想想那些同样经历过像你这样痛苦的人吧,别人都可以做到,为什么你就不可以呢?相信自己不一定会成功,但不相信自己就一定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永远到达不了那辉煌的成功殿堂。

青年读后感篇五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白桦林》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国际歌》也许也有很多人学过吧。

那么,在《青年近卫军》一书中,那些英勇的“青年近卫军”们,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吧,我仔仔细细地点过了书结尾处点到的所有成员的姓名,大概是五十六个,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本是以二战背景的书,让我感触颇多。他们那些就如同英雄一般的身姿,瘦弱却高大。他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与那些德国法西斯的走狗们周旋,一次次地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他们烧毁了职业介绍所,成立了高尔基俱乐部,就像是一个真正的成熟的人一样,将革命以及那革命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坚信着红军的到来,可是却没有亲眼看到胜利,便永远长眠在了革命的战场上。也许,在这个故事中,背叛与信任,也有着重要的联系,有英雄,必然就会有叛徒,懦夫。

说实话,本人并不喜欢以二战作为背景的故事,但是《青年近卫军》并不同别的书一样,别的书总是围绕着一个亘古不变的题材,父亲说,如果一本书可以作为经典,那么必定有一种不同的,可以吸引人的东西。在《青年近卫军》中就可以找到,那是一种新的东西,一本好的小说,并不需要太多华丽去修饰主角,在《青年近卫军》中,那些从容、勇敢的年轻人,都是一个鲜明的形象,都是真正的主角,跃然纸上。“女演员”刘巴、奥列格、邬丽雅、谢尔萨,他们都是好样的,他们那瘦削却不屈服与暴力的抗争,如同镜子,映出了反叛者的丑陋与渺小。他们其实可以看到胜利的那一天,可是背叛的影子,懦弱的声音,在队伍中盘旋。

当读到舒尔迦被刀从身体中穿过,却尽力地站直了身子,跳进了坑中,大声地铭唱起《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们……”的时候,真的很想哭。舒尔迦被福明背叛,成为了俘虏,最后从容就义,还高昂的唱着《国际歌》的情景,让人难忘,周围人的应和,让人突然想要掉下泪来,这是在最后一刻,生命的最后一刻的呐喊,从容地淡定,还有这一种作为英雄的情怀。

当谢尔萨烧掉了职业介绍所,那配着的火光漫天的插图中,那奋力奔跑的身影,那大快人心的镜头,让人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也忍不住咒骂,法西斯,快从这个国家滚出去。那一刻,是希望苏联可以获胜,然后可以解放,还他们原来天地,给他们自由的家园。

“啊,我亲爱的女友……站起来吧,我们还可以一起去战胜敌人,你还可以像在五一节一样欢笑。”那练习簿上,写着的诗句,那个大男孩羞涩地说,我还没有写完。《青年近卫军》少量的穿插了纯洁的友谊与爱情,还有至死不渝的夫妻关系,在那个时代都显得尤其珍贵。那个镇上的人们都是爱着自己的祖国,可以看出,就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们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他们也有自己的爱国情怀。

最后的审讯,让人看不下去,被斩掉右手,让其坐在烧红的铁板上,还有被斩掉左脚等等,身体上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却哼都不哼一声,最令我震撼的是,一幅配画的插图:满山遍野的白色十字架斜插在草地上,最前面的那一个白色十字架上,飘舞着的是一条鲜艳的黄色围巾,那副唯美的画面,似乎宣誓着近卫军们最后的话语:共和国万岁。

这些人是群英雄,法捷耶夫笔下的这群英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那些大义凛然,愿为国献身的精神,也许是这么本书留下来的原因。这是真人真事与艺术虚构完全结合赞誉了英雄的事迹的史诗,让人不禁湿润眼眶。

不禁又想哼唱,哼唱着祭奠,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与生命,长眠在战场上,那片白桦林深处。

青年读后感篇六

《致青年教师》一书在手头上已经有段时间了,翻过几次,但不曾细看。这几日又拿起此书,认认真真看了一遍,甚感此书确为青年教师的必读之物。在读书过程中,平日的困惑迷茫之处,常有茅塞顿开之感;有时为书中浑然天成的绝妙之语而拍案叫绝;也会因书中所言与我心中所想不谋而合而窃喜;而读到作者所列的当今教育现状及不良后果,也会眉头紧皱、扼腕叹息。

读罢此书,感慨良多。现将我心中所思的三点内容呈上,与各位交流。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曾听过这样一个例子:病人到医院看病,从不会对医生指手画脚,只觉得医生是专业人士,应言听计从,方能手到病除;另一方面,常看到有人对教师和教育品头论足,侃侃而谈,似乎有点文化,有点“教育思想”的人,都是教育家。

“教师专业化”是这些年一直在说的一个词。我想,就现今的情况而言,教师的知识水平一般是比学生高的,在学术知识方面,教师基本具备了“专业化”的要求。而我们“不够专业”的地方是什么?是教育知识。

不得不承认,我们目前的教育理念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是存在差距的。而就是这样相对“落后”的教育理念,也并不普及。不管是在职多年的老教师或是走上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受着落后陈旧的教育理念的影响,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让我们觉得,这十几年来,我们的教育“软件”没什么发展。

所以,当被人品头论足的时候,我们要思考:我们是不是确实不够专业?我们也要想着办法让自己“专业”起来。

除了“专业”,吴非老师在书中(尤其第一辑)还提到过几个关键词:情感、大气、教养、阳光。这几点是老师所应具备,也更是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而提出这些词语,难道说老师不是“人”?我想借着之前很流行的一个词来说明:教师应该是一个传播着“正能量”的人。

教学生做一个大气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这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这种教育理念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事例中很明显地体现出来。而如今,我们不得不重提这些。

人的心中要有阳光,否则他的世界将是昏暗的。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寻找阳光、发现阳光,这样学生的人生才会被光明照亮。

情感、大气、教养、阳光。这些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也是我们自己应该具备的。因为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育是“春风化雨”的艺术。我们要注重教的内容,也要讲究教的方式。我还是用几个关键词来说:慢、温和、理解、平等。

吴非老师说,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总是慢的,急不得。我们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既然这些道理我们都懂,那为什么还急于求成呢?哲学上说,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所以教师的工作,一定是按照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来的。

我们应该都有过叫学生到办公室的经历。回想一下,我们对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时是怎样说的?可能说法不一,但有一个共性: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恐惧。吴非老师在书里说,他是这样问的:“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样说的结果是:孩子们不害怕去老师的办公室了,甚至有些期待。其实,就算学生犯了错,需要找他单独谈谈,至少我们在提出这个要求时,语气可以温和点。

你遇到过很调皮、很好动、很不听话的学生吗?你是不是觉得很头疼、很恼火、很不理解?怎么能这么皮啊!一刻也闲不住!可是你想过吗?孩子是充满好奇心的。可能他的好奇心比一般学生都强,他对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渴望探索那些未知。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就是控制不住地想动――他有多动症。如果你能想到这些,就能理解学生。

“动手”大概是绝对不该有的。那么“动口”呢?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以“我是为了你(学生)好”这样的理由对学生“动口动手”。我相信大部分老师这样做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学生好。但是这样的手段,这样的方式,恰当吗?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那么老师是否也尊重了学生呢?在学识上,教师要优于学生,所以老师有“特权”,但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应当是平等的。

前面说,老师既要注重教的内容,也要注重教的方式。其实我们可以想一想:人的一生中所拥有的知识,有多少是小学老师教的呢?我们给学生的教育,是除了知识以外剩下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老师的“身教”。

三、现实再骨感,理想也要丰满。

吴非老师化用了林庚先生的话,说教育本身是“诗”。诗是什么?是诗人的梦想。而教育就是教育者的梦想。有梦有理想的教师才能教出真正的人。

不得不说,现在的教师确实不如曾经那样神圣和高尚。究其原因,社会现实与个人因素都有。

人总归要吃饭,不能饿着肚子谈教育信仰。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仅把“教师”作为吃饭的工具,那么很难想象,他会热爱这份职业,很难想象,他会付出多少努力,很难想象,他能取得多大成功,很难想象,他能教给孩子什么。

我之所谓,是希望教师能“莫忘初衷”,坚持“最初的梦想”。即使世事维艰,即使不得已做一些违心之事,也不忘教育的本质,不忘自己的理想。做一个有“梦”的人,更重要的,是点亮孩子的“梦”。

吴非老师说,教师应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我想起学校大厅的一副对联,就用它结尾吧:

”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

青年读后感篇七

读一本书,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一次自我的升华,一次丰富的收获。与作者在书中相会,思维地碰撞让自我得到了成长,这是一次启迪,一场智慧的邂逅。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就是如此,在我做青年教师的旅程中我很幸运,遇到了这盏心灯。

读到“你一定能写好”给了我一些想法: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是常常注意鼓励孩子,让学生自信起来大胆说大胆地写,但是在对一个孩子无数次鼓励 没有效果之后,我们的耐心好像瞬间消失了。这是一种失望出来的体现,随之就会出现一些无意识说的伤害学生的语言,比如说“你上课到底有没有听?”“我说不行就不行!”“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这样的话有时是随口说出,确不知对孩子有无形的伤害,前面所做的也就功亏一篑了,所以这鼓励的话还是要持之以恒地说,孩子们是有感情的,孩子的心是最纯净的,你对他们的真诚他们总有一天会领悟,等待花开的,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做一个会“说话”的老师。

读“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我想到了发生在班级的事情:那是的12月,记得那天是进行了古诗文诵读大赛和早操的比赛,比赛结束完,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跟孩子们已经说好了,只要努力了,就好!

当时我是5年级古诗背诵的评委,六个年级的比赛是一起进行的,我从五年级下来的时候就看见董晨阳在班级哭,见我下来,大家都围着我,七嘴八舌的说起来,听了好半天才知道,原来是背诵古诗的时候董晨阳《劝学》没有背出来,大家都指责他,所以孩子就哭了。我把孩子叫到跟前,其实我也是非常诧异的,昨天在我这里过关的时候背的好好的,怎么到比赛的时候就背不出了呢,我想大概是紧张了吧。

“怎么了?”

“老师,我劝学没有背出来”,眼睛里眼泪还在流

“今天早上不是告诉我只有《小儿垂钓》背诵不出来吗?”

“是的,可是老师叫我的背诵的时候我就什么都忘记了。”

……

“你努力了吗?昨天回去背了吗?”

“恩,我背的”

“那就好,只要你努力了,老师和同学都不会怪你的,以后我们要提前做准备,下次的比赛我们有把握了”

“盛老师,谢谢你原谅我……我以为你也会怪我”

孩子的眼中又流出了眼泪

我抹去孩子的泪水

我们教师,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如果多些谅解、宽容,而不是一味发火指责的话,孩子们得到的也许会更多,我们常常会误解孩子,这样的误解对孩子是多大的伤害呀,一个不分青红皂白的`老师教出来的孩子也一定是个蛮不讲理的,教育中多一些宽容、理解,孩子和我们就更进一点,我想这次的比赛对董晨阳会是一次很好的体验,对我,同样是。

读吴老师的“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让我感触颇深,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叶子,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的都是特别的花朵,也许这个孩子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也许那个孩子没有百合的清新脱俗,也许他们没有郁金香的乖巧内敛,但是我们教师一定要知道,他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的芳香自有他的特别之处。也许他现在没有完全开放,他还是小花蕾也许只要你细细的闻,慢慢的品,等待他展开花瓣,那时,肯定是芳香扑鼻,香艳满园。

只是,我们要慢慢等,多一些耐心。

青年读后感篇八

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里面的很多观点是我赞同并且需要学习的: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所以教师必须要有理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教育本身就是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她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她当然需要理想。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应当是尽可能有效摆脱教师的过程。

我喜欢有理想的人、纯粹的'人。其实读罢这本书,我的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给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可能是老师不能想象到的或者是不察觉的。老师培养的是未来的人,在明确这一观点后,我们再来研究我们的教学。研究如果想培养未来的祖国的建设者们,我们需要从哪方面下手。

我认为首要需要解决的是老师的教育观。老师们需要不断地汲取知识、营养。多读书,读好书。老师只有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面对如今知识面如此广的学生。其次,我觉得老师需要做到的就是明确自己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授予孩子知识、培养孩子能力之前先要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现在的00后们,都是父母眼中的小公主小阿哥,在家里是集“万千宠爱为一身”,但是,老师们需要明确,再怎么集大家的宠爱,他到了社会,还是要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必须让孩子明确自己的道德观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才是课堂知识的吸收。

做一个纯粹的人,爱自己,爱学生。

文档为doc格式

青年读后感篇九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白桦林》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国际歌》也许也有很多人学过吧。

那么,在《青年近卫军》一书中,那些英勇的“青年近卫军”们,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吧,我仔仔细细地点过了书结尾处点到的所有成员的姓名,大概是五十六个,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本是以二战背景的书,让我感触颇多。他们那些就如同英雄一般的身姿,瘦弱却高大。他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与那些德国法西斯的走狗们周旋,一次次地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他们烧毁了职业介绍所,成立了高尔基俱乐部,就像是一个真正的成熟的人一样,将革命以及那革命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坚信着红军的到来,可是却没有亲眼看到胜利,便永远长眠在了革命的战场上。也许,在这个故事中,背叛与信任,也有着重要的联系,有英雄,必然就会有叛徒,懦夫。

说实话,本人并不喜欢以二战作为背景的故事,但是《青年近卫军》并不同别的书一样,别的书总是围绕着一个亘古不变的题材,父亲说,如果一本书可以作为经典,那么必定有一种不同的,可以吸引人的东西。在《青年近卫军》中就可以找到,那是一种新的东西,一本好的小说,并不需要太多华丽去修饰主角,在《青年近卫军》中,那些从容、勇敢的年轻人,都是一个鲜明的形象,都是真正的主角,跃然纸上。“女演员”刘巴、奥列格、邬丽雅、谢尔萨,他们都是好样的,他们那瘦削却不屈服与暴力的抗争,如同镜子,映出了反叛者的丑陋与渺小。他们其实可以看到胜利的那一天,可是背叛的影子,懦弱的`声音,在队伍中盘旋。

当读到舒尔迦被刀从身体中穿过,却尽力地站直了身子,跳进了坑中,大声地铭唱起《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们……”的时候,真的很想哭。舒尔迦被福明背叛,成为了俘虏,最后从容就义,还高昂的唱着《国际歌》的情景,让人难忘,周围人的应和,让人突然想要掉下泪来,这是在最后一刻,生命的最后一刻的呐喊,从容地淡定,还有这一种作为英雄的情怀。

当谢尔萨烧掉了职业介绍所,那配着的火光漫天的插图中,那奋力奔跑的身影,那大快人心的镜头,让人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也忍不住咒骂,法西斯,快从这个国家滚出去。那一刻,是希望苏联可以获胜,然后可以解放,还他们原来天地,给他们自由的家园。

“啊,我亲爱的女友……站起来吧,我们还可以一起去战胜敌人,你还可以像在五一节一样欢笑……”那练习簿上,写着的诗句,那个大男孩羞涩地说,我还没有写完。《青年近卫军》少量的穿插了纯洁的友谊与爱情,还有至死不渝的夫妻关系,在那个时代都显得尤其珍贵。那个镇上的人们都是爱着自己的祖国,可以看出,就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们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他们也有自己的爱国情怀。

最后的审讯,让人看不下去,被斩掉右手,让其坐在烧红的铁板上,还有被斩掉左脚等等,身体上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却哼都不哼一声,最令我震撼的是,一幅配画的插图:满山遍野的白色十字架斜插在草地上,最前面的那一个白色十字架上,飘舞着的是一条鲜艳的黄色围巾,那副唯美的画面,似乎宣誓着近卫军们最后的话语:共和国万岁。

这些人是群英雄,法捷耶夫笔下的这群英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那些大义凛然,愿为国献身的精神,也许是这么本书留下来的原因。这是真人真事与艺术虚构完全结合赞誉了英雄的事迹的史诗,让人不禁湿润眼眶。

相关范文推荐
  • 10-06 最新毕业生登记表中的自我鉴定(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 10-06 最新贪玩告诉我们道理 贪玩老爸读后感(通用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10-06 护理毕业生自我鉴定表 护理毕业生自我鉴定(精选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
  • 10-06 最新雪地寻踪读后感小学生(汇总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
  • 10-06 2023年富甲美国读后感(精选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
  • 10-06 2023年边城读后感(汇总6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
  • 10-06 胡桃夹子读后感(优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
  • 10-06 2023年科技的读后感(模板6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
  • 10-06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优质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
  • 10-06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分享 稻盛和夫读后感(优秀10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