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三年级教案数学 三年级语文教案(实用6篇)

2023年三年级教案数学 三年级语文教案(实用6篇)

时间:2023-10-08 23:27:41 作者:雁落霞 2023年三年级教案数学 三年级语文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三年级教案数学篇一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萧、梧”四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4、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口语表达能力不错哦,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1、全班一起读课题夜书所见,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见是看见的意思。

2、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写)

3、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

生: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

4、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师: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发出什么声音?(呼呼)什么感觉?(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我觉得更冷了。)

6、这样的风声,梧桐声,拂过诗人的身体,掠过诗人的耳朵,送来阵阵的寒意,让诗人不禁打了个寒噤,那么你们觉得这一句该怎么读?个别读两三个,齐读。(萧萧梧桐送寒声)

生1:我们一家人吃月饼,看月亮。

生2:全家围在一起很开心,团圆的日子。此时的月亮真美啊!

8、但诗人此时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吗?(不美。)说说理由。

生: 不美。因为作者此时,深处他乡。

9、你怎么知道他在异乡?

生:因为诗中提到动客情。这个客说明他在他乡做客,这时候,他一定……

11、说的太好了,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忧愁,孤单,寂寞,郁闷)(板书:孤单)因此,在诗人眼中,这轮明月并不美,他没有心情赏月,他的心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取代,被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满,那么这句又该怎么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12、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读出来。

13、这时候,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又看到了什么?(篱笆下的一盏灯) 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盏灯(夜深篱落一灯明)

15、诗人想到后面应该有两个孩子在捉蛐蛐。 师:你从哪一句诗里知道的?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6、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因为,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捉蛐蛐)

17、这是深秋的一个夜晚,好大好圆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蹑手蹑脚的来到后院的空地上,兴奋地寻找着蛐蛐的踪迹,这时,你们听见了(放蛐蛐的声音),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们悄悄地靠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提着灯笼,一边照亮,一边轻轻地拨动小草,忽然,你们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说时迟,那时快,你们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们逮住拉。(怎样,你们这时有什么感觉啊?)

19、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诗歌的最后两句? (个别读 齐读)

20、这篇诗文写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愁,又从一盏明灯里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产生了愉悦的心情,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却只用了几句诗句表达的淋漓尽致。

(一)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二)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三)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身处异乡,诗人不仅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而且思念家乡的亲人!有一天我们出门在外,也会思念家乡的亲人的!

三年级教案数学篇二

1.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2.通过聆听《号手与鼓手》,听辨出号和鼓的声音。

一、组织教学(略)

二、了解《号手与鼓手》

管弦乐《号手与鼓手》选自法国作曲家比捷的《儿童游戏小组曲》,这首管弦乐组曲作于1871年,是根据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共12曲)中的五首小曲改编而成。学生通过这首小曲,感受乐曲明朗的进行曲风格,感受并想像音乐中描绘的号手和鼓手。

三、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地欣赏全曲。

2.复听,请学生在号手响起时做做吹鼓手号的动作,听到鼓声响起来时做做打鼓的动作。

3.老师领头,学生排成一排,听音乐走走、吹吹、打打。

四、课堂小结

三年级教案数学篇三

1、能自身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身的感受。

小黑板。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概括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讨论回答: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4、回答问题。

5、给课文分段,并写段意。

三、总结

四、作业

谈学后的体会

五、教学后记

三年级教案数学篇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

2、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了解作者是如何把事物写清楚的,学习观察事物和写游戏的方法。

一课前导入:

课前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检查本课生字词的认读: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小黑板,学生练习认读,小组内看着黑板自由认读。

2、指名学生认读,余下纠错。

3、齐读本课的生字。

4、学生把生字送回课文之中,检查自己的朗读情况。

三检查学生课文朗读的情况:

1、指名学生开火车接读课文,余生及时指出读书的错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教师小结评议学生的朗读情况并提出要求。

3、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一遍,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合作探究交流课文内容: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吹泡泡的游戏好玩不好玩?(教师适时板书:吹泡泡)

2、围绕吹泡泡,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呢?你最喜欢的是哪个方面?(小队合作探究)

3、指生回答,师生评议相互补充。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吹泡泡的办法;泡泡的美丽;(色彩和形态)产生的联想与感受。)

5、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和声音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五借机导情,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注意读出泡泡的美丽、神奇及带给

美好的想像和感受。

2、指名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读,师生全体评议,并提出意见。

3、师生比赛读、配合读。

4、教师小结。(学生朗读的情况)

六回扣全篇,情感升华:

1、学生快速读完全篇,体会作者吹泡泡时的快乐心情,和作者一道追随童年有美好回忆。

2、教师让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收获。

七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练习试背第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执教人:付存法

教学目标:

1会书写本课中的全部生字。

2语言积累第四五自然段。

3生活拓展:说说自己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怎么玩的。(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

语言积累第四五自然段。

生活拓展:说说自己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怎么玩的。(口语交际)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检查本课中的生字认读情况。

3、多方式认读生字,并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快速的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4、小队内先交流识字记字的办法。

5、教师出示小黑板,让生用自己的办法强化这些生字,相互补充,特别注意强调难写出字的地方。

6、学生识记后教师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自由写生字,每个写一遍并想组词。

7、齐读生字,开火车组词。

二语言积累:

1、师生试背四五自然段,想想窍门。

2、教师小结背诵的方法:要注意每句话的联系,共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

3、方法指导后学生再试背,小队内相互检查。

4、全班当堂检查背诵情况,师生评议。

5、男女分开角色来背,师生配合背诵。

6、师小结:(背诵也要注意普通话的运用)

三口语交际,生活拓展:

1、谈话导入。

2、说说自己生活中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你是怎么来玩的?玩的时候什么心情?

3、小队内尽情交流,相互补充,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余下评议补充。

5、师小结:说说时,要注意表达清楚,语言有条理。

6、有趣的同学请写一写刚才的内容,不能写的同学再说一说其余的爱玩的游戏,但要小声。

7、师小结:由说到写下来,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同学们以后要好好练习,不断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四学生谈本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学生试预习第四课《沙滩里的童话》。

复习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教后记与板书教师可根据实际学生情况灵活安排与设计。

三年级教案数学篇五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犹豫、赦免、稚拙”等词语的意思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1.用开火车读、抢答、游戏等方法理解词语、熟记生字。

2.用小组赛pk赛的形式识记字形。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学生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语和生字

2.组内交流,互学互助

展示词语,理解意思,不懂的词查找词典、字典

互考认字,互助组词

3.汇报展示,多元认读

(1)生汇报字词(师板书)

(2)学生齐读,指读,轮读字词并组词,强调多音字字音

(3)抢答词语的意思(优者奖星)

4.板前检测,认字注音

(1)开火车式给读字注音

(2)学生

5.识记字形,争夺明星

(1)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2)评出“记字小明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找出易错的字“圈、英、刷”

(2)书写时主笔的定位。

(3)学生书写在写字本上

四、作业,书写写字书

三年级教案数学篇六

知识目标:

1、认读“墨、渍、斑、擦、幅、致”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

2、生字词卡片。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2)学生开始讨论,提出各种办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巧妙处理这块墨渍的。(板书:墨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生字词,自由识记,同桌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正音:“渍”的声母是平舌音z。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

1、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讨论:

(1)妈妈和作者是怎样对待画纸上的墨渍的?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注意抓住表示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词语)

2、小组选代表交流汇报。

3、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他笑着说:‘瞧,这条小花狗使画面活泼多了!’”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师范读,生练读。

(3)小组交流汇报:

4、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引发想像。

1、这有墨渍的地方还可以画写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自画表演。

3、教师鼓励小结:作者在妈妈的启发下能灵活地处理画上的墨渍,那么同学们也应像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