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芭蕉树教案(实用8篇)

2023年芭蕉树教案(实用8篇)

时间:2023-10-14 19:48:37 作者:紫薇儿 2023年芭蕉树教案(实用8篇)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测评和评价,以提供教学改进的依据。这是一份经过多次实践和反复修改的高二教案范文,值得教师们借鉴和参考。

芭蕉树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文的14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会用“竟然”,“水泄不通”造句。

2联系课文读懂作业4中的有关句子,并理解带点的词语,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更具体,生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感受孙悟空的足智多谋的英勇善战

讲练法讨论法

小黑板卡片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文的14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会用“竟然”,“水泄不通”造句。

2联系课文读懂作业4中的有关句子,并理解带点的词语,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更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感受孙悟空的足智多谋的英勇善战

教学方法:讲练法讨论法

教具:小黑板卡片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n巴,今天我们就一同看一看其中一个精彩的故事——三借芭蕉扇。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

2、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反馈。

a读音

“蹬“是后鼻音,“抹”是多音字

b字形

蹬捶抹这三个字要注意。

c开火车读——齐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正音。

d指名读,师生评议。

4、理清文章层次

根据孙武空三借芭蕉扇,把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学生讨论

反馈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描红和临写。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讲练法讨论法

教具:小黑板卡片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

二、学习课文

1、自读孙悟空“一借”芭蕉扇

边读边想,你体会到铁扇公主是个怎么样的人?

(蛮不讲理)

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的?

第一次借芭蕉扇的结果怎么样?

(铁扇公主借了一把假扇子,孙悟空被骗了)

指导朗读

2、自渎孙悟空“二借”芭蕉扇。

a读后同座位互相说一说这一段的故事,注意用上文章中好的词语,在说对话时,注意说话的语气和神态。

b学生自己读,交流。

c反馈,表演。

3、自读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边读边想,铁扇公主为什么“连忙把真芭蕉扇献了出来?”

三、回顾全文

从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中,你体会到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2、说的时候,指导朗读。

要带领学生有条理,有顺序的把课文中的内容说具体。

四、作业

有感情朗读,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回家讲给家人听。

板书:

三借芭蕉扇

一借给假扇足智多谋

孙悟空二借牛魔王骗回真扇不怕困难

芭蕉树教案篇二

1、认识生字6个。正确朗读课文。

2、学习提出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文章的涵义,明白事理,学会做人的道理。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和同学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文章的涵义,明白事理,学会做人的道理。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文章"芭蕉花"。咦,我一看这题目啊,就知道这肯定是一篇描写芭蕉花的文章。你们说,对吗?(生答)

出示句子和图片:在绿绿的芭蕉叶中,开着一朵黄色的芭蕉花,它的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指导朗读。

二、初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

请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知道生字的读音。

出事生字及读错的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组词,分析讨论记字方法,齐读)。

三、再读课文

学生提出问题

1、我们在阅读文章中,要是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可以作上记号。请同学们阅读全文,把有疑问的字用波浪线划出来(先讨论,后提出)。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有疑问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小组讨论后还有不理解的提出共同讨论。)

如:"我和哥哥都很伤心,但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生气。"

问:"我和哥哥为什么伤心,父母为什么生气?"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因为爸爸妈妈骂他们了)。

父母知道真相后有什么反应?(非常生气)

思考:母亲为什么说"我"和哥哥是不争气的孩子?(因为我和哥哥乱拿别人的东西……)

母亲听了什么这么生气。

说话练习:我便照实说了:"。"

学习第二节的'内容。

父亲知道后,又是怎样的反应?

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怎样把握?(生答)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段文章,要读出父母的生气及他们对孩子的关爱。

问2:为什么"我"不明白,想不通?

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读。(最后一句: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错。)

读一读:

"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者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找出这一句话所在的段,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发现花并摘花)当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开心)

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喜悦的心情(体会这是对父母的关心)。

四、说一说

评论"我"和哥哥这样做到底可不可以。

五、布置作业

每课一练(课课练,生字本)。

私摘芭蕉花;

严厉训斥;

送去还了。

芭蕉树教案篇三

1.以《西游记》为载体,理解歌曲并完整演唱。

2.增进乐曲结构的敏感性,大胆表述歌曲中的艺术形象。

3.感受歌曲的情景,体验集体表演和游戏带来的快乐。

自制大小芭蕉扇各一把,披风、头饰装扮。西游记人物ppt

借助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理解歌曲并完整演唱。

大胆表述歌曲中的艺术形象。

师:你们都看过西游记吗?你都知道那些人物?

1.师装扮:

师:那我现在去装扮一下,你们猜猜我是谁?(播放西游记人物ppt,师装扮)

师:我是谁?(幼:观音)再猜?我看你们是猜不出来了。

2.法器:

师:我亮出法器你们就知道我是谁了?西游记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器。(变出小芭蕉扇)

师:我是谁?(幼:铁扇公主)对了!

师:你们是谁?我的小妖们!那我喊你们你们可要答应哦!(小妖们!!——唉!一边答应一遍扭起来)男孩女孩分别答应一次,全体答应一次!

师:本公主最喜欢听好听的声音!小妖们?

3.咒语:

师:我的芭蕉扇可是有威力的,但它有一个咒语!刚才我在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个男的,我怀疑他是悟空变得,想要偷我的芭蕉扇,我小声一点说咒语哦,你们仔细听喽!(一扇能熄火、二扇能生风、三扇下起雨)

师:听到什么了?你说!本公主再说一遍!小妖们—哎!念给本公主听听!问问老妖们会了没?一起念念!

4.变大芭蕉扇:

师:来,到本公主身边来,有一个小妖嘴巴没动我怀疑他是假的,看着本公主再来一遍!

师:哎!悟空,悟空你怎么来了?(引导幼儿转过身背对老师,变出身后的大芭蕉扇)哇!你们的咒语念的太棒了,我的芭蕉扇变大了!

5.学唱歌曲:

师:还有一首歌是唱本公主的,听听看歌里面是怎么唱本公主的?

师:歌里面是怎么唱本公主的?你来说说?还有什么?最后一句说一说!

师:小妖们—哎!来唱唱本公主,看谁把本公主唱的最好听,我就带谁去吃唐僧肉!

师:小妖们—哎!给本公主说说,哪句最难?

师:转过身唱给老妖们听听?

6.游戏

最后一句把人一扇扇到十万八千里可变化为椅子后面、桌子底下、窗户底下等进行互动。

幼儿回教室寻找孙悟空!

芭蕉树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会用“竟然”、“水泄不通”造句。

2、联系课文读懂作业4中的有关句子,并理解带点的词语,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更具体、生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感受孙悟窑足智多谋的英勇善战。

三、教学用具:

小黑板。

四、教学用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吧,今天我们就一同去看一看其中一个精彩的故事《三借芭蕉扇》。(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

2、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反馈:

出示:芭蕉汁水捶胸烘烘腾起一抹口诀扛着脚蹬头撞猢狲细雨霏霏

(1)读音。

(2)字形。

“蹬”的右半部分要注意,不能写错。

“手”和“抹”这两个字注意不同的横的长短。

2、开火车读。

3、齐读。

4、同座位互读课文,读通、读正确。

5、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

6、理清文章层次。

(1)根据孙悟空三次借芭蕉扇,把文章分为三个大部分。

(2)生讨论。

(3)反馈。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芭蕉、汁水、捶胸、烘烘腾起、一抹、口诀、扛着、脚蹬头撞、猢狲、细雨霏霏。

(二)精读课文。

1、自读孙悟空“一借”芭蕉扇。

边读边想:你体会到铁扇公主是个怎样的人?(铁扇公主蛮不讲理)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读懂的?

第一次借芭蕉扇的结果怎样?

(铁扇公主借了一把假扇子,孙悟空被骗了)

2、自读孙悟空“二借”芭蕉扇。

(1)读后同座位互相说一说这一段的故事,注意用上文章中好的词句,在说对话时,注意说话的语气和神态。

(2)学生自读,交流。

(3)反馈,表演。

边读边想,铁扇公主为什么“连忙把真芭蕉扇献了出来?”

(三)回顾全文。

从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中,你体会到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2)说的时候,指导朗读。

(3)要带领学生有条理,有顺序的把课文中的内容说具体。

六、板书设计:

27三借芭蕉扇

一借给假扇足智多谋

二借牛魔王骗回真扇不怕困难

三借献出真扇敢于斗争

芭蕉树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在了解扇子的结构基础上会用编织的方法自制芭蕉扇。

2、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编织兴趣,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手指协调能力。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扇子若干;各种颜色的彩带、毛线、扇架若干;

《芭蕉扇》的音乐磁带;录音机;双面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欣赏扇子。

教师出示各种扇子,引导幼儿欣赏各种扇子,了解扇子的外形结构。

提问:你看到有什么样的扇子?

是什么形状的?(有圆形的、椭圆形的、三角形的……)

根据不同形状的扇子简单说说使用的方法,在使用的同时了解扇子的结构(知道扇架、扇骨、扇面)。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扇子?你想有把什么样的扇子?

二、欣赏教师自制的扇子。

教师出示已做好的扇子,让幼儿观察自制扇子的结构。

提问:有谁知道老师的这把扇子是怎么做成的吗?

教师小结:扇架用橡皮筋固定,扇骨有六根,扇面用彩带和毛线绕成的。

三、以儿歌的形式讲解示范扇子的制作过程。

老师在编扇子的时候编了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学:

小扇架手中拿,分开扇架排好队。找出最边小扇骨,拿起彩带打个结。一二一,一二一,彩带钻上又钻下。钻到最边回个头,连续不断上下钻。爬满扇架打个结,编成扇子扇一扇。

教师一边儿歌一边讲解编织扇子的过程,注意观察一上一下的.缠绕的方法,正反两面连续缠绕。

四、幼儿自选操作材料边儿歌边编织扇子,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

五、我们一起给扇子起个好听的名字:芭蕉扇

六、集体表演歌曲《芭蕉扇》,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影响着整个活动的效果。材料作为美术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指南》中也要求我们,要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因而选择一些特殊的美术操作材料是迫切需要的,它将会使幼儿产生浓烈的创作兴趣。

芭蕉树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对乐曲结构的敏感性。

2、能随歌曲的指令移动身体位置。促进身体反应的灵敏度。

3、学习设计芭蕉扇的花纹。

活动准备:

自制芭蕉扇一把,一次性筷子,图画纸,蜡笔。

幼儿了解故事《火焰山》

芭蕉扇花纹图列

盆栽芭蕉扇数盆布置于四周

歌曲录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芭蕉扇道具,引导幼儿念歌词。

“小朋友,还记得《火焰山》的故事吗?铁扇公主有一把神奇的扇子叫什么?”“刘老师从铁扇公主那里把它借来了,看!漂亮吗?”教师站在幼儿中间,出示扇子。芭蕉扇非常厉害,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不愿意,她就叽叽咕咕的念了口诀,一挥扇就把孙悟空扇走了十万八千里。你们知道铁扇公主念什么口诀了吗?今天刘老师把这个秘密悄悄的告诉大家。”老师带节奏念歌词。“我们一起来学念铁扇公主的口诀吧”在旋律的伴奏下念二次。拍手念。

二、学唱歌曲

“有一位叔叔把这铁扇公主的这段口诀写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就叫《芭蕉扇》。我们来听”。教师清唱歌曲。“好听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大家一起来轻声唱好吗?”在旋律伴奏下,一起轻声学唱,“现在我们拍着手来唱”第二遍唱做拍手动作唱。第三遍,“小朋友唱得真好,现在用响亮的声音自由做动作”。

三、玩音乐游戏

“请小朋友想象,芭蕉扇除了能熄火、能生风、能降雨之外,还可能有什么超凡的能力?”“今天,刘老师要试一试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把小朋友都扇走。听我唱到什么地方,小朋友就跟着风跑到那里,跑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拥挤,跑去后千万别动,仔细听又要扇到什么地方。好吗?”“我听见男孩子答应的声音最响亮,男孩子站起来玩。。”女孩子玩。全班一起吹到天空中飞行,芭蕉树后面,大门边,窗户边,钢琴旁,椅子背后,椅子上坐好等。

四、取卡纸做芭蕉扇。

“小朋友,喜欢芭蕉扇吗?想要吗。送给谁呢/这可为难我了,谁来为我想办法?”请幼儿发言。出示图样,“这里有几把不同花纹的芭蕉扇,小朋友可以自己画其他的花纹,还可以画人、画动物、画花草等等,看谁设计的芭蕉扇最漂亮!”教师讲解制作方法:“画好了,然后用筷子从较小的一端夹,夹在扇子的中央。”“下面请大家开始制作”教师指导。

五、结束活动

“好了,小朋友请举起你们漂亮的芭蕉扇,互相看看,哇!小朋友真能干!都很漂亮!大家一起来扇一扇,扇到那里去玩?”“大家一起唱起来”教师与幼儿唱歌用扇子做动作。随着歌曲离开活动室。

活动自评:

新《纲要》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立,而是相互交流、相互会通的。本次活动涉及领域为:艺术、健康。让幼儿在活动中说说、唱唱、玩玩、做做,使幼儿在玩中学,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法的应用。同时还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与教师、同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进行学习,通过这种动静交替的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对艺术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新《纲要》对幼儿艺术领域方面明确要求:“在支持、激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本次活动还一改过去单一的教唱歌曲的教学方式,而是把幼儿的情感体现及表现技能和能力以游戏、美工等多种形式充分的表现出来。从而达到《纲要》中要求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目的。

芭蕉树教案篇七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灿烂的瑰宝,更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诙谐的语言风格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等故事早就耳熟能详;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也已深入人心。因为《西游记》深受人们喜爱,它被制成了动画片,绘成了连环画,拍成了各种版本的电视剧、电影。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独特魅力。

2.领悟阅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

1.日积月累

完成《西游记》调查问卷,积累相关知识。

2.边读边悟

(1)概括《西游记》主要内容,了解小说由哪几部分组成。

(2)分析唐僧师徒四人的特点,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3.学贵有疑

在阅读中,你有什么疑问吗?

一、疑问导入:万千思绪锦书来

同学们,今年暑假老师推荐大家读《西游记》原著,有的同学在阅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近日,老师就收到了我班小明同学的微信。(师读)

同学们,对于我们为什么要读《西游记》原著这个问题,你有没有相同的疑惑?这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在字里行间品味原著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书山有路志为先

1.深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2.领悟阅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

三、初读检测:七嘴八舌说西游

师:前段时间,我们布置了品读《西游记》的预习任务。我们先来检测一下《西游记》阅读情况,看大屏幕,老师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检测,请大家积极参与竞答,顺利通关者可获得精美“大话西游”书签一份。

屏显:(1)我是小小说书家

(2)这些大仙都是谁

(3)各路妖怪知多少

(4)作者作品猜猜看

师:(给大家5分钟思考讨论时间)哪位同学先来挑战?(找生答题)

师小结:经过测试,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假期里真正做到用心读书了,这些小奖品(书签)就是给你们假期认真读书的最好奖励。

四、细读品味:你言我语论文章

(一)精读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过渡:也许有的同学说,这些答案是我从电视电影中得来的,不用读原著也能全部答对。那么,原著究竟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影视作品。

(大屏幕播放《三打白骨精》视频)

师:从视频中,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生:机智勇敢、聪明灵敏的孙悟空。

生:勇敢无畏、执着降妖的孙悟空。

生:可怜的孙悟空,整天跟着一个糊涂的师傅,不被师傅了解,但又很忠心护主。

生:冲动的孙悟空,不善言辞的孙悟空,遇到事情很急躁。

……

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师:从原著中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悟空?

生:根据对孙悟空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他其实不仅仅武艺高强、冲动急躁,还是一只思虑周全的猴子。(生笑)

生:孙悟空还知道找土地、山神来做证人,看来他果真很聪明。

生:原文中写:“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可以看出他其实胆大包天、随性洒脱,想要先斩后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唐僧平时很疼惜照顾他。

……

师:这些细节描写,在电视剧中表现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影视作品更重视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正面形象的塑造,而原著中的描写更具体细致,让人感叹悟空不仅是个武艺高强的武夫,而且还是个思虑周全的智者。其实,在对原著其他经典片段的处理上,影视作品都很难把原著中人物性格、心思的细腻之处表现出来。比如在由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改编的《夺宝莲花洞》这一视频中,也没有体现出来悟空在请老妖时的心理描写:

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就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头。"

——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师:从原著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悟空?

生:为去西天求取真经委曲求全、能屈能伸的孙悟空。

生:有血有肉、有骨气的孙悟空,他是一个“猴汉子”。

师:你是从哪些细节描写中读出的?

……

师:看电视剧电影,我们大抵只能看到悟空的“猴精”,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却很难看到他层层叠叠的内心世界。这一段对于孙悟空“哭”和“泪”的描述,一点也没削弱他的.英雄气质。对于这些优美的细节描写,我们要精读,把书读“厚”,读出丰满的人物形象。(板书:丰满人物形象)

(二)品读诗意语言,激发读者想象

师:《西游记》原著的魅力还远不止这些,让我们继续探究。请同学们比较阅读下面两个引文,说说你觉得哪种写法更精彩?并说说理由。

却说他师徒两个,策马前来,直至山门首观看,果然是一座寺院。但见那——

层层殿阁,迭迭廊房。三山门外,巍巍万道彩云遮;五福堂前,艳艳千条红雾绕。两路松篁,一林桧柏。两路松篁,无年无纪自清幽;一林桧柏,有色有颜随傲丽。

——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一天傍晚时分,唐三藏坐在马背上,抬头遥望似乎不远处有一座寺院。他们加紧了赶路的步伐,到了寺院门口,他们刚想敲门进去,这时从寺院里走出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问他们道:“大师是从何方而来?”

——青少年版《西游记》第六回《袈裟祸起观音寺》

师:比较阅读完这两段文字,请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生1:原著写得有奇幻、有诗意,运用大量的诗词歌赋。

生2:原著是半文言半白话,比青少年版的读起来更难理解。

生3:读原著可以积累好词好句,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

师:是的,读《西游记》原著时,你会发现作者运用了大量对称的诗句,朗朗上口,营造出一个奇幻美妙的神话世界。它写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时,这样描述:(找生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师:它写佛主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时,是这样的场景:(找生读)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师:它描写人物时,迎面拂来一股清奇之风,好一个秀气的后生:(找生读)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师:这是谁啊?

生:二郎神。

师:正如《红楼梦》里学诗的香菱说的那样: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寥寥数语,把二郎神的相貌、装束、来历、本领描述得清清楚楚。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学会将语言诗意化,短小隽永,含义深刻。对于这些诗意的语言,我们要品读,把书读“透”,读出丰富奇特的想象。(板书:激发读者想象)

(三)跳读奇幻情节,感悟人生哲理

师:在课前《西游记》问卷调查表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屏显:为什么不让孙悟空代替唐僧去取经?)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沉默,有个别同学慢慢举手)

师:先给大家5分钟时间自主思考,然后带着你的思考成果进行小组讨论,互通有无,完善答案。

师:谁能与大家交流?

生1:取经重在过程中的付出,无论结果如何,有了过程才是完美的,在过程里你可以享受。

生2:如果手到擒来,还怎么能有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获得成功的那种快感呢!这样才会更珍惜!

生3:因为金蝉子要渡劫!本书的主人公是唐僧,他是肉眼凡胎,只有他取得真经才算渡劫成功。

……

师: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收获了什么呢?

生:紧箍咒。(全班哄堂大笑)

师:紧箍咒也不是一个坏东西啊,它让一个无法无天的泼猴成为了一个斗战胜佛。

生1:他收获了成长。一路上,他三打白骨精、斗法莲花洞、历险火焰山、大战红孩儿……,他逐渐从一个大闹天宫的石猴变成了一个降妖除魔造福百姓的英雄。

生2:他收获了师傅和师弟。他们在九九八十一难中结下深厚的友谊。

……

师:我们跳读文章情节,将这些磨难一一串联,我们不仅能看到了由桀骜不驯到坚忍不拔的悟空,还能看到由自私自利到不愿散伙的八戒,由纵火烧御赐之物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白龙马,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取经的故事,还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是五个生命净化的过程。

师:除了有价值的问题,在《西游记》问卷调查表中,我还“淘”到了几颗明珠,他们对原著情节抓得准、悟得深、问得好,无论在文本解读还是阅读方法上,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屏显:第一张节选《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请生品读、赏析)

师:他跳读的情节是唐太宗地府还魂,但经过他的摘抄整合,适当删减,我们就能清晰地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作者暗讽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

(屏显:第二张节选“有主妖怪汇集”,生欣赏、讨论)

师:这是本次《西游记》名著阅读中,老师发现的最有思想的阅读感悟。阅读者真正做到将自己跳出原著,理清脉络,将书读“薄”了。他把《西游记》中有后台的妖怪都罗列出来,敏锐地发现一种现象:在《西游记》中,演绎的不只是西游,而是人性,让人茅塞顿开。

师:《西游记》是一篇长篇小说,要想领略它的魅力,在阅读中,我们要读“厚”细节,读“透”语言,还要读“薄”情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思考,挖掘作品内涵。(板书:挖掘作品内涵)

五、情真意切写回信

生1:精读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生2:品读诗意语言,激发读者想象

生3:跳读奇幻情节,感悟人生哲理

芭蕉树教案篇八

教学要求:

1、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更具体、生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感受孙悟空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课文

(一)了解火焰山

1、让我们一起来看画面。(.课件出示)

2、看了之后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交流

(火很烈,面积也很大)

3、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吗?

指名说

(.课件出示:这山有八百里火焰,……也要话成汁水。)

4、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关键词语(八百里、寸草不生、铜、铁、也)

5、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环境的恶劣)

练习朗读

(二)一借

1、你们想知道孙悟空是如何一借芭蕉扇吗?

(.课件出示动画)

2、谁能说一借的过程?

交流

3、.课件出示文中的一段话(他变做……忙将芭蕉扇给了孙悟空。)

边读边圈孙悟空动作的词语

4、交流

(变做、钻、躲等)

5、你从这些动作中看出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

(足智多谋)

6、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

练习朗读

7、引读第三节,了解一借失败。

(二)二借

1、.课件出示第三节

2、自读同桌合作(左边的学生找铁扇公主的话,右边的学生找牛魔王的话)

指名读相关的话

3、注意提示语,读好一个角色的话,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自己练读

指名读

4、同桌合作上台表演读

师生共同评议

5、简单叙述结果

6、学了二借,你觉得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足智多谋、粗心)

(三)三借

1、三借又是怎样借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

2、出示文字

指名读

3、这一仗打的怎样?

(激烈)

从那些词看出来的?

(水泄不通、岭动山摇、天昏地暗)

这些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交流

4、齐读

5、播放录像

6、孙悟空身上还有什么特点?

交流

(四)齐读小诗

(五)作业

读《西游记》故事。

板书:27三借芭蕉扇

足智多谋

孙悟空敢于斗争

不怕困难

教学反思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塑造了神猴孙悟空光彩照人的'一术形象。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充分表现了孙悟空嫉恶如仇、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性格特点。

课文主要围绕“三借”展开,在教学三借前我先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火焰山条件很差,要想通过必需得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了解孙悟空所担的重任,非得借到芭蕉扇。再此基础上学习三借,这样学生就能帮助学生体会孙悟空的人物性格。三借的教学主要以朗读、表演的形式来体会孙悟空嫉恶如仇、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性格特点。一借我用了录像和文中的关键动词结合,通过学生有感情朗读来体会孙悟空的足智多谋。二借通过三步朗读,首先同桌合作分别找出文中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的话自由朗读。其次指导学生抓住提示语再次练习朗读。最后同桌合作分角色表演这段内容,体会孙悟空的足智多谋和有些粗心的性格特点。在三借的教学中由于前面的内容太长导致拖时。

《芭蕉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