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四年级岭南版教学反思总结 四年级教学反思(模板5篇)

2023年四年级岭南版教学反思总结 四年级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4 06:25:28 作者:雨中梧 2023年四年级岭南版教学反思总结 四年级教学反思(模板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岭南版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人教版教学反思_教学课后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 。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解现象值得教师注意纠正指导。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4、遇到学生错误的典型例题时,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年级岭南版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核心提示:《锁不住的心》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现代诗。诗歌以儿童和妈妈对话的方式表达孩子热切的渴望自由,渴望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去获取知识。可是孩子们的这种渴望却受到了家人们的束缚,被无奈的关进屋里,老老实实的在...

《锁不住的心》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现代诗。诗歌以儿童和妈妈对话的方式表达孩子热切的渴望自由,渴望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去获取知识。可是孩子们的这种渴望却受到了家人们的束缚,被无奈的关进屋里,老老实实的在屋里看书做作业。就这样,孩子们不能亲身去大自然中玩耍,只能通过屋子里的一些日常用品来发挥想象,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就这样,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孩子们通过种种办法和大人们进行抗争,以此来唤醒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

课上,我留给学生们非常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读,从读中感悟。学生们读的非常认真,也非常的投入。文中孩子的生生倾诉已经触动了学生们一直以来压抑太多的的对家人们的不满。此时此刻,学生们仿佛把自己积压在心底的太多不满,统统的释放出来,自己感觉舒服极了。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我留给学生们发泄的机会,把自己曾经和家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向大家说一说,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诉说和家人之间为了玩耍和学习方面的发生不愉快。每个学生们说的都很激动,也道出了对家人这种束缚表示强烈的不满。

课后作业中,我让学生们把今天学的课文读给家长听听。还要从日记中写出对自己父母或老师要表达的建议与不满写出来。第二天我认真的看了看学生们的日记,从中有的学生写出了对老师留作业不适当表示不满,都说家庭作业太多,在学校没有活动的时间,说上学非常累厌倦了等等。了解了这些以后,我和其他老师进行了一番沟通,改进了很多以前的学习措施。尽可能留给学生们属于他们的空间和自由。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快乐的进行学习。

四年级岭南版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如释重负,终于把这节课讲完。

昨晚失眠到很晚,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轻松对待这种公开课。

真正讲这一节课时,我想到了贾志敏老师的“目中无人(听课老师)和目中有人(学生)”,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真真正正的走进文本。

这节课,很流利的上了下来,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也能应付自如。自己感觉良好,开了这么多节课,觉得这是一节最成功的课。因为我真正感动了,学生感动了,有些听课的老师也感动了。这是我没想到的,现在才真正明白课堂设计的再完美,如果你没有激情,你没有对文本的理解,是讲不出“味”来的。我们班郑菲那个孩子,下了课,还在掉眼泪,在我上第二节自习课时,她还在哭。我不敢去安慰她,让她尽情的宣泄自己的情感——想念自己的妈妈。(可怜的孩子没有了妈妈)

我想这节课会留给孩子很深的印象,一定会留下抹不去的东西。

但是,还是要真正的反思这节课,给芜湖来的史老师讨论,还是发现了不少瑕疵。我太注重学生体会情感了,忽略了真正的语文的东西——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为了时间的完整性,设计的问题太琐碎了,太简单了。应该放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

具体反思如下:

上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文,感慨这一课不仅有“精彩”之处,还有“糟糕”之处。

“精彩”一、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我主要通过,抓住重点语句,重点段落来理解;采用多种方式去领悟父母不同的爱,如:小组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实际,一首父母爱的小诗,紧扣重点的板书。在学生不自觉中突破难点,微风细雨中感受父母的爱。

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时,孩子们情到深处,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这就是自动生成的亮点。

“精彩”二、教学环节比较清晰,过渡自然。抓住“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的对比,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理解了父母不同方式的爱。

“精彩”三、同学们朗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不足之处:

“糟糕”一、教学重点有忽略的地方,如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要进行强调。而我只是在多媒体上标注出来,让学生以读来体会。没有做到先分析写作特点,再体会文中情感。

“糟糕”二、问题有点琐碎,过于简单。如:几年后,巴迪认为自己的第一首诗怎样?父母又是怎么评价的?少年时候的巴迪是怎么做的?这个地方应该提得有点深度,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总之,这堂课留给我太多的感受,一句话,不管是“精彩极了”也好,还是“糟糕透了”也好,我会继续前行。

后记:根据史老师的意见,还会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如果老师们对这节课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给番茄提示,谢谢大家了!

四年级岭南版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长城》是一篇知识性的写景文章,它的教学重点在认识长城的雄伟,感受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的骄傲,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非凡创造力的赞美。文中蕴涵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赞叹,如果单单靠老师讲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会很深刻。因此,朗读感悟对此篇课文的阅读理解是很有必要,行之有效的,我在这方面是这样做的:

1、集体朗读,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2、同桌朗读,交流讨论自学提示。

3、个别朗读,学生评价,再点名朗读。

4、对文章的重点句,中心句加强朗读。

由于学生年龄阅历造成的理解力,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及文本本身与现实在时空上距离,要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更难了。通过课堂的观察,我发现: 观察,联想,赞美是教学的主线。教师通过训练学生朗读课文,同时也适时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如:观察的对象是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联想的是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赞美的是工程的雄伟和奇迹。从全班同学跃跃欲试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了,听见了,学文后学生为祖国,为长城自豪的情感和要好好学习,自己也要创造奇迹的思想。

我在教学时是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即紧扣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四自然段, 让学生在文中找批注,再回到全班交流。学生每谈到一处,都回到这两句话让学生再读一读,谈一谈新的感受和体会,不断加深情感体验,使学生口里读出感情,眼前浮出画面,心中悟出情感,并且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情感。这种教学思路,应当引导体会长城"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而要体会到这一点,首先应使学生感受到长城"长"而"高大坚固",接着要让学生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在第二自然段中描述得非常具体,而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认识祖国的"世界历史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应当充分让学生理解它的"长"与"高大坚固"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再介绍长城,再充分阅读,充分理解它的特点的情况下再去体会"奇迹""血汗和智慧"就水到渠成了。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离学生也许太久远,学生对时代的产物并不是体会很深,我认为有些句子老师需范读。

四年级岭南版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本节课内容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整百及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整百整十数相加减和整万数相加减的口算。

本节课先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口算内容,为新课作好准备。由已学过的25+40引出例1,启发了学生想出口算过程比较自然,同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想。学生口算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怎样想得快就怎样算。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2减法的口算,启发了学生根据加法的口算方法迁移到减法的口算,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练习比较充分,除了边讲边练外,还安排了集中练习。在集中练习中,除了练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外,还引导学生观察和、差的变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对课本练习题中的一些难点,在课堂上解决,达到了当堂巩固,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为后面多位数的加、减法和多位数的乘除法奠定了基础。是笔算计算正确率提高的根本保障。

但是今后还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计算素养方面下工夫:审题、观察数据特征、分析题意、检查验算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