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一年级写话教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及训练集锦(模板5篇)

最新一年级写话教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及训练集锦(模板5篇)

时间:2023-10-04 00:37:02 作者:雁落霞 最新一年级写话教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及训练集锦(模板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写话教学教案篇一

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就会布置各种需要由家长一起参加的各种征文活动,这时候孩子还太小,根本不能指望他去写,但是完整的表达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家长就利用孩子此时的这个特点,我们是这样完成一篇文章的:

先和孩子就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讨论,家长收集孩子的想法,以及相关信息;

然后,就刚才的讨论,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完成一篇文章;

最后,就文章的内容再和孩子讨论,通常孩子会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这样的示范协作过程,首先是利用了孩子表达上无障碍的特点,并且向孩子展示了写作是怎么一回事儿,以及如何完成一篇文章。

(2)实操

孩子在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要求写短句,写周记。

刚开始他并不知道如何去写,仍然是聊天,谈论某一事情的细节,然后以家长为主复述整个文章的情节,孩子去写;如果有意识的引导,让孩子去修改每句话,几篇文章下来,写作的主动权就交给了孩子。

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不想自己写,其实那个人想依赖着别人活着,都想做独立的自己,只是,当他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请父母帮忙是最好的选择。

上述是我自己践行的过程,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总结。首先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自己示范给孩子写,告诉孩子写作是怎么一回事儿;过渡到家长复述,孩子写;最后再过渡到孩子自己单独写;然后才过渡到写好,写的风生水起......

每个孩子都会有不一样的发展过程,但一定都是一个从易到难,从扶着孩子到孩子自己独立行走的过程,关键是每个家长要有意识的扶孩子走一段后慢慢放开让他自己走。写作也一个道理。

一年级写话教学教案篇二

小学语文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人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习作课程的开设,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生活,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体验生活。习作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感受各种各样的事情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并进行相应的正确性的表达。

习作本身被作为直接或间接地为正式创作提供准备或前提条件的作品,可以说是正式创作的入门阶段。习作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有效性素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且乐于观察,自觉地积累习作材料,学生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而不是把习作当成一门艰难的课程在学习,尤其是针对那些表达能力弱,对于习作兴趣不高的学生来说,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性途径,同时,深刻的观察生活,能够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丰富自己的见闻,关注自己的独特感受,在环境的影响下,增加了习作的动力,为正式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学生在各方面的思维还不够完善,对于学习的关注度不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其实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也出现了很多習作方面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学生缺乏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课程开始的起步阶段,但是要求比一二年级的要高,对于一些衔接差,表达能力弱的学生来说,这些新的要求让他们的心理产生了抵触的状况,本身对于习作这门课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较高的要求使他们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循环往复,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学生无从下手,即使教师要求习作,学生的内容也大多缺乏真情实感,内容空洞,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奉命”写,并非是自己的自主性的习作,这在习作课程的开始阶段就设置了一个很大的困难。这同时也反映了学生思想水平和表达能力的体现,在之后课程的开展中要进行注意训练和培养。

(二)学生的习作练习与生活存在割裂

小学的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教授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也开设了很多其他课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挖掘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在这么多活动和生活的支撑下,我们的学生在习作的时候,仍然感到没有内容可写,没有情感可表达,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把习作和生活相割裂,没有从生活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生活素材的内容无法有效的运用到习作课程中来,需要我们教师在后期进行关联性的培养,让学生顺利衔接习作和生活。

(三)学生习作练习缺乏指导方法和评价方式

学生在习作的时候,学生对习作指导类的书籍兴趣不浓,对课内外的练笔不够主动,习作时缺乏素材,内容空洞,语言单调,语句不通,言之无物,词不达意,缺少积累,描写粗略,缺少美感;千篇 一律,没有个性,结构紊乱,条理不清,中心不明的问题非常普遍,习作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在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也没有清晰地给予指导方法,对于学生的习作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评价方式的支撑,主观性较强,造成了学生习作方面的困境。而且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书籍偏向性明显,性别的差异性大,也是影响学生习作的重要因素。

三、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的培养提高策略

要想培养和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的水平,就要充分的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习作教学资源,挖掘学生丰富的习作素材,努力构建课内外内容的关联性,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性的教学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习作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进行有序的学习和细致的观察,丰富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素材仓库,丰富习作积累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首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建立素材仓库,丰富习作积累。在指导学生建立素材仓库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在观察中积累,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相关的主体和事情,通过直观的感受进行真实性表述;在摘抄中积累,摘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经过模写,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

(二)学画思维导图,知晓构思谋篇

学生在进行素材积累之后,要把这些东西糅合在一篇习作当中,学生要有明显的逻辑主线,这个时候教师通过教授学生学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写出大纲,构思谋篇,帮助学生通过繁杂细小的点建立起完整的联系,养成习作课程思维导图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清晰明了的接受,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学生一旦养成这个习惯,在习作的时候,就知道开头怎么写,中间应该选取什么样的素材,结尾如何完善,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结构混乱,内容空洞的问题。

(三)指导主题阅读,链接文本范例

习作课程中,经常有一个指定的主题,对某个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完成写作练习。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课程,在课堂上详细的讲解文章在主题,写法,题材,体裁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主题阅读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素材,对素材进行分类,在习作课程的运用上更加便捷,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的公开课程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让学生更加完善的把握主题阅读。

(四)设计专项训练,提升习作技能

专项训练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门和针对化的解决,这也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方法的重要手段,能够从学生本身的角度出发进行问题的解决。比如说关于人物如何描写,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描写,不会积累素材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开头有什么方法,结尾有什么亮点等,都可以通过调研学生在习作时候遇到的困难,老师进行相应的总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练习,切实有效地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技能。

(五)采用鼓励评价,激发习作潜能

学生习作练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长久的坚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鼓励的方法进行评价,较多的鼓励学生能够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潜能,同时,实现家校共育的方式,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习作当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克服习作过程中的困难,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和带头示范作用,让学生在习作兴趣得以激发,习作能力得以提高。

一年级写话教学教案篇三

小明、小红和小丽,来到了篮球场上跳绳,他们玩得很开心,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上课铃响了,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收好东西依依不舍的回教室上课了。

【课间活动作文2】

一个春暖花开的上午,大课间的时候,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做运动。操场上嫩绿的小草看着我们踢毽子、打羽毛球、跳绳看图写话课间活动、跑步,玩游戏……,他们玩的多开心呀!

【课间活动作文3】

下课了,小朋友兴高采烈的跑出教室。操场上,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小朋友在跳绳,有的小朋友在玩单杠,有的小朋友在打篮球。你看,花花在向老师请教上课不懂的问题呢!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采啊!

【课间活动作文4】

操场上成了欢乐的海洋。

【课间活动作文5】

“叮铃铃----”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推开门,像小鸟一样从教室飞向操场,安静的操场马上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操场的左边,有两队同学正在进行乒乓球比赛,只见打乒乓球的同学们挥动着拍,瞪着眼睛看着球,来来回回打了三四个回合,也不分胜负。操场的右边,有二个男同学在玩踢毽子,毽子在他们的脚上,像灵活的小兔子一样跳上跳下,他们踢得可真熟练呀!在旁边记数的女同学都快数不过来了。操场的前面,我们班的同学正在跳大绳,只见小红和小兰拿着绳子有节奏的挥动着胳膊,长长的绳子像彩带一样飞舞着,小刚第一个跳进绳子里,他跳呀,跳呀,一连跳了五十多个,连在旁边跳单绳的小明都被他吸引过来和同学们一起给小刚加油。“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虽然课间十分钟很短暂,但是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课间活动作文6】

下课了,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到操场上做运动。他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安静的操场操场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瞧!小丽和小美用力地甩着大绳,小华在绳子中间轻松自如地跳来跳去,把跳单绳的小刚也吸引过来了。小松和小洋正在进行踢毽子比赛呢!他们有节奏地摆动胳膊,右腿用力地一下一下地踢着,毽子灵活地上下飞舞。小红一边拍手,一边数数。小明和小飞正在打乒乓球呢!他们大战了十多个来回,不分上下。观众为他们加油助威。课间十分钟虽然短暂,可是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

一年级写话教学教案篇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一是文字、图片和音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是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感受文章所表现的爱憎感情,走进文章的意境中去。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水平。

三是在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阅读的动力,从“要我读”

转化为“我要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广博爱读书的人,教师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接着教师向学生推荐值得读的书,让学生去自己阅读。最后让学生向大家介绍或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

三、 加强课堂的阅读指导

教师一定要在了解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筛选出教

学的重点难点,对教学难点教师要设计好坡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要新颖,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学会什么,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教师在课堂上起指导和点拨作用,讲授的东西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就更多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练习,在练习中要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一年级写话教学教案篇五

福建省建瓯市建瓯实验小学 詹丽敏

【摘要】学生怕写作文,教师在作文指导上就要多下功夫。作文训练是综合性训练,不是一个纯技巧性的东西,因此单纯就作文谈作文,收效是很有限的。写作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拓宽语文环境,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就会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写作 方法 阅读 积累 修改

语文教师都知道小学生最怵作文,一看见题目紧皱眉头,咬笔杆儿,要不然就是翻作文书。尤其是遇到老师命题的作文,就会无从下笔,无话可说。而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一开始教作文时,就热衷于讲解怎样写开头,怎样写结尾,怎样立意,怎样谋篇……这些更让学生们觉得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其实,初学写作文觉得难是正常的,这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有很大关系。主要的作文训练是综合性训练,不是一个纯技巧性的东西,因此单纯就作文谈作文,收效是很有限的。要想让孩子写好作文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为什么学生有时可能有满肚子话要说,但无从下笔,不知道怎么写?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头脑中的形象资料少,词汇量积累不够,书面表达不清楚,生活经验缺乏。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书,用书中的多元化资料来补充学生的各种不足。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认识,丰富学生词汇,还可以学习写作方法,不仅如此,阅读材料还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广博基础上的。由此可见,阅读对写作有多么重要。

二、开阔学生的观察视野

为什么学生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俗话说:巧媳妇不能做无米之炊。学生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原本就没有多少素材,而他们又对丰富的生活熟视无睹,不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或事,因为他们没有兴趣,感兴趣的又不是老师让写的。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给孩子创作写作的舞台。教师要给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引导学生带问题,有目的的去观察环境,体验生活,培养其敏锐观察力,逐渐学会从生活中吸取养分。所以组建文学社,成立记者团,办学生自己的校报,弄个自己的作文选刊很有鼓动性,学生也有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生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引导他们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写作灵感。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部电影,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看后和孩子谈谈体会和感受;与学生做游戏,^v^赛,可以和学生讨论怎样活动,结束后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失误与心得……先参与,再观察,然后再作文,让学生知道“噢,这样写就行呀!”

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具体地认识事物,认识社会。学生了解的东西越多,他观察事物的兴趣越浓,积累的素材越多。不要三分颜料开染店,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记者眼,丰富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头脑。学生头脑里有了丰富的材料,才能够谈得到选择材料,写好作文。

三、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写下的著名诗句,此句由于在遣词炼字方面有独到之处,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可见,一篇成功的文章是离不开修改的。我们以前都是教师改作文,成摞的作业,夜以继日地从字词句标点到 篇章结构,不厌其烦的批改。效果呢?学生看完分数就束之高阁。我们做过小学生,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把作文批改再细,学生也是不大仔细看的,因为那是老师想的,是老师的话,深奥得很,并不是学生自己想的。学生自己想的东西,自己表达的内容,哪里不周密,哪里表达得不完整,学生自己知道。老师只要指点一下,应当先考虑让学生自己去改,老师加以检查就可以了。

引导学生修改,方法一定要讲究,问题大的让他自己读一读,问题小的相互评议一下,值得商榷的让他换一个词、句子、事件。千万不要让学生感觉自己的作文一文不值。教师应该让孩子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正如好玉出于璞石。所以要让孩子做“玉工”,对自己的作文璞石好好琢磨。

总之,写作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拓宽语文环境,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孩子的写作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汪永霞小学作文教学“三部曲”【j】,安徽教育,(03)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