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2023年谈生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实用6篇)

2023年谈生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实用6篇)

时间:2023-10-03 18:33:27 作者:梦幻泡 2023年谈生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实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谈生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一

1、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

1、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2、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3、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点名朗读。

5、质疑问难。

6、问题设计与研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文档为doc格式

谈生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二

1、作必要的语言积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图: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生命”这个话题相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很抽象,故作者删繁就简,从具体、细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学生认识。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珍爱生命。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故确立目标三。)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由具体现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我们应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放像机、录像带(森林大火的场面)、投影仪、投影片。)

1、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根据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参与才能有审美活动,因此,本文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2、“生命”是个深奥的话题,要让初一学生真正理解它会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中具体生命现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语言,深入课文内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怀,或许可领悟生命的可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画面,教师讲述:

学生自由回答。

为了生命的延续,蚂蚁不惜代价,世间万物为了不辜负上苍赋予的生命,都在顽强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触摸着自己的心跳,走进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贵。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画面,导语的设计,渲染了氛围,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激起学生的热情,触动了他们对生命开始思索的情怀,进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为实施以下的教学环节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指名学生朗读课本,读时以适合本课的轻音乐相配。同时要求大家思考:

1、请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对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最有启迪或感触?

(设计意图:音乐是最好的催化剂,在它的熏陶下,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这也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情感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用简洁的比喻句概括,可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语言的能力。)

三、赏读课文,感悟生命

1、师:同学们,刚才在朗读后,大家谈了自己对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么作者有没有在文章中告诉我们她对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他们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文章的最后两节,并指名学生示范朗读,然后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因此,朗读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他们读中感悟。学生有了心得,朗读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挚。)

2、作者的这些对生命的感悟是由什么引发的?具体在哪些语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在文章的1、2、3节。学生体会朗读时的感情、语调,然后分角色男女生朗读1~3节。

(设计意图:初一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让学生体会作者由小事引发深刻思考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回指导:三个事例内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浅;学生谈感悟时应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研讨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在这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产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训练了口语的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难点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课标明确了语文具有人文性,教师应适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成他们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可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4、如果时间允许,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己还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拓展练习,加深感悟

仿照作者这篇文章的结构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请你就生活中见到的其他类似的生命现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写现象,再写感悟,字数100字左右。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这道写作训练题,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从中得到新的体会与认识,达到一堂课的目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归结板书

(学生回答,归结板书)

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能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顽强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们一定能见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杏林子,本名刘侠,女作家,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但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课外阅读田彩虹的《生命的问句》,这是一篇与课文的思想主题相近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训练,拓展延伸课堂的内容,有利于新课教学目标的巩固。

谈生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三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

3、能找出课文中有很深含义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以及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生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四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对蚕卵、蚕宝宝、蚕蛹、蚕蛾等蚕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用蚕的一生的发展变化与其他动物相比较,发现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并且能坚持不懈地做好观察、描述和记录。

3、组织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内容。

教具准备:学生对蚕宝宝一生所作的记录。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学生的预备经验,引入本课主题的探究

1、谈话:在前面的课中我们谈到了蚕宝宝变了新模样,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然后重新描述一下蚕宝宝的新模样。

2、翻阅活动记录、描述

二、新授蚕茧发生的变化

1、变成蛹之后的蚕宝宝还会变模样么?蚕茧发生了什么变化?

蚕茧里现在还有什么?蛹到哪里去了?

2、交流活动记录、小组讨论描述。

3、总结归纳。(通过交流发现更多的问题)

三、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1、指导观察。

2、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

3、想一想:蚕蛾的身体各部分是从蛹的的哪些部分发育而成的引导学生从卵的数量、颜色上进行观察比较。

4、观察蚕蛾

(1)描述蚕蛾的身体、并画一只蚕蛾

(2)观察蚕蛾和蛹比较不同。

(3)找蛹和蛾的相同点

(4)结合课件交流雌蛾产卵的观察结果

(通过画画对蚕蛾的形体特征有个更深刻的印象)

四、小结蚕的一生

1、巡回指导。

2、引导了解蚕一生所经历的变态

3、四人小组讨论并整理记录。

4、研究蚕的一生经历几个阶段适当注名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

5、用文字或图表示

6、交流(展示小组内的研究成果、结合图表描述蚕一生经历的变化)

(结合图表能直观感受到蚕的生命周期及蚕经历的各个阶段的不同形态变化)

五、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2、讨论:青蛙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变化

六、延伸

1、出示部分动物的生命周期图。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与蚕、蝴蝶、青蛙相同的经历呢?

2、请同学们利用课外的时间选择一种动物进行研究,并做好观察记录

3、记录好课外的观察研究任务并做好初步的计划和观察方案

(让学生能以养蚕的直接经历为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

板书设计:

蚕的生命周期

幼虫

卵蛹

成虫

谈生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五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在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学会对生命负责,正确地面对人生的磨难。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

讲述故事《人梯》导入  新课,同学们,这对父母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将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孩子,这的确体现了母父爱的伟大,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感受到当人们面临死亡的侵袭的时候那种对于生的渴望。让我们对生命的伟大再一次肃然起敬起来。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名为《生命  生命》的文章,来感悟一下作者对生命的另一番感悟。

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读和齐读相结合。

1、  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事例                思考          思想感情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震惊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肃然起敬

心跳:生命            真实、奋斗        震撼

探讨研究: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  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3、  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请你列举生活中热爱生命的例子。

你喜欢闻文本中的哪些文字?请你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谈生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六

《生命生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课文。这组课文以“感受生命的美好”为主题,选取了几篇以生命为话题的文质皆美的文章。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层次清晰明了,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书写人生感悟的佳作。围绕开头提出的“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作者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小事例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由此表达自己珍惜生命,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价值的生命感悟。联系作者杏林子的生平,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这篇文章不仅是作者人生的写照,更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感悟生命意义的典范之作,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年级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还很浅表,对生命体的关注还不够深入,更少有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思考和认识。同时,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而学生对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的体会还存在一定困难。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构感性的认知世界,在品味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本内涵的思想,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层面。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老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深入领会文本语言内涵的意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三个事例中蕴含的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3.领会作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一)重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二)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引——扶——放”三步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涵。

圈画批注、合作探究、朗读品悟

多媒体课件、资料补充

共两课时,本节授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课前谈话:关于生命的话题及格言

设计意图:课前交流,便于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兴趣,为导课揭题、走进文本铺路搭桥。

一、导课揭题,梳理内容

1.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2.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交流:课文围绕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

(相机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梳理文本内容,为精读品味做铺垫。

二、品读文本,体会内涵

(一)飞蛾求生

l.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飞蛾是怎样求生的?圈画出感触最深的语句,反复诵读。

2.指名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及三个感叹号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作者内心的震撼)

3.角色体验: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会说些什么?(指名交流)

4.情感朗读。(指名、评议、齐读)

5.梳理学法。(自由读文、圈画关键词句、交流体会、角色体验、情感朗读)

(二)瓜苗生长

1.学生按上述方法自学。(教师巡回,适当点拨)

2.同桌交流体会。

3.指名交流,小结。

4.自由诵读、指名读。

5.过渡:杏林子对生命又有怎样的认识?(ppt)

(三)静听心跳

1.师范读第四自然段,学生画批。

2.交流体会。

3.联系实际说说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4.齐读。

(四)整体回顾

1.小结三个事例。

2.引导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妙。(相机板书:选材精妙以小见大)

3.读写训练:写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ppt)

4.联系《触摸春天》,引读,过渡。

(五)领悟主旨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交流体会。(相机板书:珍爱生命)

3.补充杏林子资料。(ppt)

4.交流感受。(相机板书:创造价值)

5.自由诵读,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对文本三个事例的解读和品悟,体现“引——扶——放”三个教学层次,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读写训练、补充材料等方式,深化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说说你熟知的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价值的人。

2.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谈话交流,加深对“生命”这一话题的感悟和体验,拓展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四、课外阅读,拓展迁移:

1.写一写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2.课外阅读杏林子的作品。

设计意图:把文本阅读延伸至课外,通过写感受以达成读写结合的训练。阅读作者的同类作品,形成课内外互映,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选材精妙飞蛾求生珍爱生命

瓜苗生长

以小见大静听心跳创造价值

设计意图:以文本内容、主题和写法建构板书,简洁、醒目,体现出文本的精髓和主旨,帮助学生清晰地领会文章的要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