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自然的教案(模板15篇)

自然的教案(模板15篇)

时间:2024-05-22 14:05:03 作者:BW笔侠

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来规划教学活动的一种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请大家参考以下教案模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调整和完善。

自然资源教案

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定义的分类,能够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了解我国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存在的问题。

3、知道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理解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教学挂图,投影片

1、自然资源。

据图说出自然资源的定义,重点注意自然二字。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常见的可再生资源有:土地,水,阳光,空气,生物等。

常见的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

结合煤和石油的分布图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

2、土地资源。

结合课本插图找出土地资源的四种利用类型,总结其利用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列表总结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情况。存在的问题,要结合一些漫画掌握。

3、水资源。

我们日常生活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水和部分地下水,而最多的水资源是冰川水。

水资源短缺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也非常严重,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和标志。

(讨论)生活和生产中的节水措施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应对措施:时间:夏秋多,冬春少,措施:修水库。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措施:跨流域调水。

(强调)要特别注意跨流域调水中的南水北调线路和意义。这是一个学习的重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解决措施。

《大自然》教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

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体会造型的快乐。

活动二: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

活动三: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活动四:

“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札记:。

感受自然教案

1.体验自然美,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关注自然生态的现状,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训练学生阅读、写作、采访及制作课件的能力。

4.学会在合作中提高做事的效率和质量。

1.欣赏、体验自然

2.树立环保意识。

3.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地点:最好是微机室(灵活安排) 主持人:语文课代表

全班分成三个组 准备时间:两个星期

第一组:进行主题为“崂山之美”的采访

要求:学生到崂山相应的景点进行拍摄,并就此景点的特点、游客流量,水土植被,开发保护,发展前景等问题,对景点管理者及崂山风景管理处负责人进行采访,或者咨询身边的知情人,以便获得更详尽准确的资料;组员合作,制作精美生动的powerpoint课件,并利用文字资料做简洁生动的画面解说。(技术问题可请教学校信息中心的老师)

目标:在活动中增进学生对家乡自然景观的了解,热爱美丽的青岛。

第二组:写题目为《我家住在 》的想象文

要求:教师应做示范指导,如填上草原上、森林里等词语,引导学生构思自己向往的自然家园,内容要具体,防止写大写空。学生自选角度,自选文体,想象合理,字数500字左右。学生可利用美术特长,绘制相应图片附以说明。

目标: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美的世界,美的自然。

第三组:办《人与自然》的手抄报2份

要求:收看中央台的《人与自然》节目,并就感兴趣的问题做简单记录;阅读杂志《人与自然》上老师推荐的文章,例如《2002年生态事件回顾》、《中国沙漠化对策与反思》、《对人与自然的再认识》等。第一份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是对自然生态的某些现状进行描绘和记录,如沙漠化问题;第二份手抄报就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相处的问题做一些摘抄和整理,并能针对第一份手抄报提出的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两份都可附上相关图片以及准确的数据。

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的征服和破坏。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一).创设情景导入

主持人:冰心老人曾经在《繁星 春水》中这样来描绘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我们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其实,大自然不仅以它博大的胸怀哺育了我们,还以它澄清、透明、不需要雕琢的美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着我们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欣赏并感受它带给我们的种种美的愉悦。下面我们先来欣赏第一组同学带来的崂山风光。

(二).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活动结果

第一步:风景篇(2名代表)

第一组一名同学操作演示过程,一名同学随着画面的解说词可做适当的解释和补充。因为崂山是大家熟悉的,所以主持人可在此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崂山,描绘自己喜欢的崂山风光。

第二步:想象篇(3名代表)

在欣赏崂山风光之后,我们再来想象和描绘我们心中美丽的家园。第二组的同学事先组内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在课堂上朗诵自己的优美文章,描绘美丽的自然图景。有图片的可进行简洁生动的说明。主持人可让另外两组同学来评价作品及作者的朗诵。

第三步:关注篇(2名代表)

在感受到现实、想象中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之后,第三组的两名同学将两份手抄报分别进行展示和介绍。主持人可让其他组的同学就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内容、书写等进行点评,或者结合关注的具体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师进行总结

本次活动的准备工作是关键。因为每位同学都是尽己所能,而且各小组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所以有了今天这节生动丰富的交流课。主持人的主持也很精彩。大自然的美应该是永恒的,大家在欣赏之余,也应该从我做起,去关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为维护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献出一份力量。

1.本活动课在选题上较为丰富,角度多。没有机械的执行教材列出的选题,而是将自然的美和它的现状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了一些反思和更深刻的关注;同时因地制宜,利用了本地的语文课程资源。

2.本次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信息技术由辅助教师的“教”向辅助学生的“学”转变,学生收集到了比课外书更多的资料,同时增强了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综合性活动案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没有按照教材提供的选题,而是结合地方课程资源并充分利用;总活动下设若干个子活动,让学生根据条件和兴趣进行自由选择,又体现了新课程的开放性。另外,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取写作与口语交际的素材,使学生的说与写建立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的能力。

《敬畏自然》教案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把七至九年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段。八年级下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教学目标。

一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二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要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在于: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二、说学法。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考虑:首先要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问答法,最后由学生发言、总结。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能有一点收获、有一点提高、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想谈一下本文的教学程序。要达到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好把本文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第一课时重在课文的整体感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观点,第二课时重在写作技巧的探究与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我想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景。

以多媒体播放《人与自然》或《宇宙与人》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简要写出自己读书感受与理解,同时投影出阅读中需解决的思考题,并小声播放音乐,以创设轻松的阅读气氛。

第三步:小组讨论。

给予学生适当的自读时间后,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学习,尽量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投影的思考题。

第四步:互动探究。

学生讨论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学生回答、可以老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五步:张扬个性。

请学生发言说明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意见,究竟同不同意,同意你将怎么办,不同的又如何办,只要学生谈来有理有据,都应给予肯定。

感受自然教案

1、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观察自然,感受自然,探讨人与自然,把自己设想成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实自然景物对话。

3、将观察感受与探讨内容组成文章,作为一次综合性学习的作业。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险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和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和作的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以下称“七上”)第三单元:写作·口语义际·综合性学习。这个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感受自然”具体活动有三项,即:我有一个“朋友”、走过四季、和心中的美景。我们选择了第一个活动:“我有一个‘朋友’”。

一、活动的设想

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选录的课文是描写春夏秋冬季景色的文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感受自然”,所以我们设想,既然是感受自然,就要把学生带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与大自然接近,培养同学们热爱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的意识。我校离旗峰公园不远,骑自行车大约三十分钟可以到达,再则旗峰山不高,旗峰山后的姊妹峰也有人工砌的石阶梯,没有多大危险,所以经过预先周密准备,我们于十月的一个周六,带领我所任教的两个班11、12班的学生,骑自行车到旗峰公园游玩,让学生投入大自然,这也是我们第三单元的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一个任务。

二、活动过程

(一)爬山竞赛。两班的学生进行爬山比赛,抢收登山顶,那组成员登上山顶最早,那组为胜利者。我们事先分好小组,男女互相搭配,八人为一小组,先让两位学生干部登上山顶作裁判,以挥动旗帜作为登山代号,登山的路线选择从旗峰“道领”小路上山,各组成员要互相协作,打团体战,全部登上去才算获胜。最后对胜利者预以表扬。这个比赛锻炼同学们的身体,也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愉悦身心,是一项有益的活动。

(二)接近自然。爬完旗峰山后,我们慢慢走下山顶,登旗峰山的姊妹峰,这项活动不是比赛,同学们可以走下路基,到树林里去,触摸树木,采摘树叶野花,观察植物昆虫,摄影留念等,由于刚才激烈的登山,大家都有点累了,到了这里后,三三两两走进树林,或观察,或休息,或聊天,或唱歌,树林里一片欢声笑语,这里游人不多,空气清新,瓦蓝的天空,笔直的树木,野花点缀其间,地上松软的树叶,同学们在此游玩嬉戏,乐不知返。

(三)才艺展示。大家休息好后,我们顺一条小路下到东城境界,沿着一条水泥路,绕弯走到旗峰神庙前,参观神庙,古老的建筑,肃穆神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大家围成一个大圈,准备我们的第三个环节:“才艺展示”:有诗文朗诵、唱歌、讲故事、即性讲演、猜谜语等。每班各出两名主持人,轮流上场,有些同学是有备而来,带来了诗歌、散文、有的带来了歌本、随身听,个人的才艺得到充分的张扬,由于不是正式场合,平时一些胆小、怕羞的学生也敢上台背一、两首古诗。掌声引来了许多游客。同学们也玩得非常兴奋。

(一)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是《山中访友》,我们在感受自然中,同学们走到了树林里同大自然亲近,我要求同学们回想游玩过程中对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事物,访照所学课文《山中访友》写一篇作文,把自己想像成旗峰山上的一草一木,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黄旗山草木山石的感受。黄旗山给同学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石台阶,特别是我们登山时,是从“道领”这边小路上山的,山路陡峭,石台阶由山脚一直铺到山顶,所以许多同学写了《我是黄旗山的石台阶》《台阶与树木的对话》《台阶上的小蚂蚁》等文章,而且作文构思巧妙,内容充实,想象力丰富,有的表现了对环境污染的忧虑等,其次还有《我是黄旗山的一棵树》《一棵小草》等,这次作文出现了前所未有和活力。

(二)在个人才艺表演的过程中,有几位同学离开集体,到广场前面的草地里捉吃草籽的小鸟,12班的张志豪、李志成等同学抓了一条大蛇(是条母蛇,还两条小蛇他们放过了没有抓),蛇是青灰色的,长大约一米五左右,抓蛇过程有三四个同学参加,一些同学也看到了那条蛇被志豪涅住脖子,挣扎和淹淹一息的惨状。我们回去的第一课围绕这条蛇展开讨论,场面很激烈,同情蛇母子的人结成统一战线,喜欢吃蛇(广东人特别喜欢吃蛇)、抓蛇的人结成一派,两派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最后我从不同的角度出了几个思考题,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可以问家长,让家长们为自己做参谋、作裁判。思考题是:《志豪抓蛇记》《我看见志豪抓蛇》《青蛇》《母子分离记》《妈妈你去哪里了》《蛇肉的烹饪方法》《蛇的药用价值》等。这下再也不争论了,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吃蛇派和同情派各有话可说,同学们下去后积极查找资料,访问家长,有的同学到酒店问烹饪师傅,所以这一周的练笔小作文,大部分同学是花了不少工功夫的。连平时不爱写作的同学,也写出了有一定质量的小作文。

(三)如果说回校的第一次讨论只是停在表面的争论,那么经过老师的启发,同学们访问、查资料,再组成语言文字,则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所以有必要再进行一次交流。与平时评讲作文一样,将练笔本发给学生,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各自读自己的文章,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优秀者,全班发言,让发言者充分展现自我,也让其他同学感受他成功的喜悦,同时别的同学也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便向发言的同学看齐,有不同意见者可在同学发言结束后进行争议和质疑。每个人都处在思索与讨论中。这种交流课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读自己的文章,参与了活动,并获得了感悟和体验。

对这次“观察与探讨性写作的实施”的思考

综合性学习,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一个新亮点,它与以往的语文活动课不同,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讲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综合性学习中得以体现。它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所以在这次观察与探讨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我只是在自觉不自觉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启发学生在活动中积极的观察与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自主合作、主动探求的精神。

这次综合性学习只是一次初步的尝试,但是从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从未有过的学习和讨论的热情。如关于那条蛇的调查、为了弄清什么是有毒蛇,什么是无毒蛇,蛇的烹饪制作、蛇的药用价值他们查资料、访酒店、访家长,参观旗峰庙时,有的同学抄了建庙时间,搜集有关神庙的传说,以及东莞人对旗峰庙的崇拜的现状和原因等都做了相关的探讨,虽然是浅层次的,但同学们的探索热情高涨、劲头十足,我想这次综合性学习收获是很大的。写出来同大家分享。

自然教案-复习时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5页-86页例1-例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知道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小时有多长。

3、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一、引入。

同学门,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

是时间。

二、新课。

1、出示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

2、看一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一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3、学生观察并回答。

4、教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5、学生拨针讨论:1小时是多少分钟?

学生动手操作。

得出时针走1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是60个小格,就是60分。

那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1时=60分。

学生填读书。

6、体会1分钟。

1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

活动:学生数数数脉搏。

击掌跳绳跑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1、知道1小时有多长。

3、知道1秒有多长。

4、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9秒。

三、课堂活动。

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钟表、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放收音机正点报时的声音。

2、教师:同学门,你们听见了什么?

3、出示钟表图,让学生说。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5。

1、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几时、几时半了,下面钟表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出示例5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认为应该怎样认?同桌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时针超过了几格,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

在认时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二)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例6图,学生认时间。

2、看,小熊还等大家来帮他们写一写,你会吗?

3、抽学生板书,并说方法。

4、教师教写法。

先写几时,再写:,再在:的后面写几分,几分要占两位。

注意:不是冒号,要写在中间。

5、书91页,学生练习。

三、在活动中体会。

1、出示时间,学生边说边拨。

8:10分11:157:353:08。

学生边说边拨。

2、同桌练习。

3、帮助动物纠正错误。

课堂活动3题,学生仔细观察,有错误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说?

4、联系生活实际,估计时间表。

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请你填写节目时间表,

学生活动。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目的:1、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分=?秒1时=多少分。

二、新课。

1、教学例1。

森林里,动物们正举行运动会,现在是小动物门在举行赛跑,你们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吗?

学生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乌龟跑了2小时,小兔跑了1小时20分小狗跑了180秒。

你知道谁最快吗?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集体讨论。

2、教学例2。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三、课堂活动。

1题。

第一节课8:45分上,9:25分下,用了多少分?

小名下午2时到校,4:20离开,在学校多少小时?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4页例3,课堂活动2,练习十三1-4。

教学目的:1、会简单换算。

2、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20秒=分3十=()分70分=__()时()分。

小红3:40买东西,4:10回家,他用了多久。

二、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举行运动会,团体赛从8:30——9:40,用了多久时间?

学生讨论。

单项从9:50——11:50,有开了多久?

学生独立计算后讨论。

集体汇报。

2、96页2。

学生先独立计算。

集体在讨论汇报。

三、练习。

练习十三1-2。

课后记: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7——99页3-6题。

教学目的:1、会人读时间。

2、会简单的换算。

3、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时=()分1分=()秒。

二、练习。

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2、4题。

学生填写后集体订正。

说自己的方法。

3、5题。

自己读体后完成。

4、6题。

小朋友要春游,都有那些活动,看书,那你会安排时间吗?

学生独立安排计划。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自然测量教案

《学习自然测量》是学前班的一节测量活动课,目的是让幼儿学习自然测量,懂得运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出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多少等,从而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细心的良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半幼儿对数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长短、高矮、粗细、多少等还很模糊,如小朋友站在一起有的高、有的矮,小朋友只是有个直观印象,但到底高多少、矮多少还很陌生,绳子有的长、有的短,但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小朋友也不知道,因此小朋友学习自然测量很有必要。

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各种测量方法。

活动的难点:让幼儿测量时要一下接一下,头尾相接地测量。

活动前做好以下准备:

尺子、纸条、铅笔、线绳、小棍等。

为实现拟定的上述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四种教学法:比较感知法、问题联想法、尝试发现法、操作实践法,通过比较感知让幼儿直观地分清长的、短的、高的、矮的等;通过问题联想来拓宽幼儿的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让幼儿知道通过测量就可以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以致萌发幼儿创造各种测量工具的设想;通过尝试让幼儿发现要想测量准确,必须有一个标准的测量工具,那就是尺子,从而让幼儿认识各种尺子;通过操作,可以让幼儿学会怎样测量才准确,强调难点:幼儿测量时,要一下接一下,头尾相接地测量。

在活动的组织上,我灵活地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及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集体教学便于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讲述要求,构思表达个人见解;而分组活动,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可以使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个别指导,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教与学是一个统一与和谐的过程,要使教学活动获得成功,必须考虑幼儿的学法。

用提问、启发的方法,让幼儿一环扣一环地从比较到发现到学会测量。整节下来幼儿的积极性一致很高。

学习自然测量是一个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其基本目的就是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细心的良好习惯。(“文章.出zidao.考.吧幼.师网.")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动开始时用直观地实物进行长短对比,给幼儿一清晰的印象,从而让幼儿产生疑问,怎样来比较长短呢?用什麽来量一量呢?让幼儿带着悬念一步一步地往下深入,然后通过幼儿亲自操作实践,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设计出符合幼儿思维顺序,便于激发旧知,学习和巩固新知的教学程序,具体有以下四个环节:

1、比较感知:出示不同长短的铅笔比长短,再拿出一支更长或更短的铅笔进行比较,找出最长和最短的',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相对性。这一环节大约3分钟。

2、问题联想法:提出问题如果两个物体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如窗子和门的宽窄,怎麽办?启发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引导幼儿说出要“量一量”才知道。“那用什麽东西来量呢?”启发幼儿想出多种测量工具,如:用尺子、棍、纸条、线绳、铅笔、小棒等来测量。这一环节大约7分钟。

3、尝试发现法:指导幼儿用多种工具测量桌子、教室、黑板、椅子的宽度、长度及幼儿的高矮等,让幼儿报告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测量结果为什麽不一样?怎样才能量出一样的结果?引起幼儿做尺子的愿望。这一环节大约8分钟。

4、操作实践法:分组活动,两组幼儿分别剪出一条同样长度的线绳或折一段同样长度的小棍做尺子,大家比一比,是否一样长,然后,再次测量桌面的长宽、椅子的高矮。注意提醒幼儿测量时,要一下接一下,头尾相接地测量,报告测量结果,发现测量结果相同。如结果不同,应让幼儿再次测量,并纠正其测量方法的错误。这一环节大约12分钟。

在基本实现了本次活动目标的基础上,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地掌握测量方法,可以把活动作进一步的延伸: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到室外测量各种物体,如树的粗细、玩具的高矮、距离的远近等。

在发展性原则的指导下,活动的设计中,无论是教材的选取、组织,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水平。尤其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看、想、说、做,这就充分发挥了幼儿各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用不同工具测量树干、树枝等,激发幼儿展开探索活动,突破了以往同类教学重认知结果轻认知过程的划一模式,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既获取知识又得到潜移默化的环境情感熏陶。因此,在确定本次活动目标时,以学习用测量的方法了解幼儿园里的树、萌发对树木的关爱为重点。活动以让孩子们亲亲小树开始,充分调动幼儿的环境情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三次活动尝试和活动小结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自然测量的正确方法以及测量中简单的数关系。第一次尝试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测量工具,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二次尝试活动,提供给幼儿类似但长度不一的测量工具,让幼儿探索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三次尝试提供给幼儿较为复杂的多种测量工具,让幼儿自主地去深入测量。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结合尝试教育,渗透环境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环境中的教育”。材料的提供层次感较强,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孩子们为自己在每一次尝试中有所发现而欢欣鼓舞,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对园内的小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孩子们在活动中是那么的专注,测量中小心翼翼,生怕伤到小树,不难看出孩子们对树木的关爱,也勾画出了一幅人与植物亲密无间的画面。

自然角教案

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语言、动作)表达对小乌龟的认识和感受,通过饲养和观察小乌龟,了解小乌龟的外形特征及其较为明显的生活习性,有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愿意照料小乌龟,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自然角里的小乌龟》含反思教案吧。

1、通过饲养和观察小乌龟,了解小乌龟的外形特征及其较为明显的生活习性。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语言、动作)表达对小乌龟的认识和感受。

3、有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愿意照料小乌龟。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1、小朋友从家中带来的乌龟。

2、乌龟的食料、猪肝或少许肉泥。

3、幼儿用书:小乌龟

一、请带乌龟的幼儿向大家介绍。

二、引导幼儿围绕乌龟的话题相互谈谈,引起幼儿对乌龟的关注。

教师:你饲养过小乌龟吗?你认识小乌龟吗?你喜欢小乌龟吗?

三、引导幼儿就乌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

教师:请幼儿自己去观察,触摸小乌龟。

1、教师:乌龟长得什么样?(注意引导幼儿学习有序地观察)教师:乌龟是怎么走路的?(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乌龟慢慢爬行的样子)

2、教师:小乌龟吃什么?(拿出准备好的食物喂小乌龟)教师:小乌龟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引导幼儿轻轻的去碰小乌龟)

四、教师总结。

现在冬天来了,我们可以观察观察小乌龟到了冬天会怎么样?

本节活动课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游戏的情境中,以捉迷藏的游戏引出小乌龟,后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观察乌龟的环节,情节也是环环相扣。作为一堂科学课更是以两次观察将乌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了解个透彻。第一次观察时幼儿只注意到乌龟的外形,是一些比较外在的东西,然而经过教师引导性语言的第二次观察,有目的地将幼儿带往了解乌龟生活习性的方面。活动的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将乌龟的主要特征和习性呈现以及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自然笔记教案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3、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红旗塘水。

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创意。

1、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2、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3、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4、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5、引入课题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1、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3、学生实验,师巡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创意。

1、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2、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红旗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1、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2、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

3、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想一想,说一说,你备怎样比。

汇报交流。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一杯水。

课后反思。

1、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2、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

自然角教案

1、通过参观“小小民间工艺展”,使幼儿初步萌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民间工艺品,培养自信心。

3、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民间工艺品的表现形式,学会欣赏其独特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1、师生与家长共同收集有关民间工艺品的实物、图片、音像等有关资料。

2、师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布置“小小民间工艺展”。

3、活动区摆放各种幼儿操作材料(如剪纸用的剪刀、彩纸、橡皮泥等)。

1、组织参观、交流

(1)组织幼儿参观同伴的作品及各自带来的实物、图片等。

(2)鼓励幼儿选一件自己最喜欢的民间艺术作品,并相互交流。

2、观看录像如杂技、捏面人、剪纸等民间绝技表演。

请幼儿回家继续制作自己感兴趣的民间工艺作品。

附介绍

民间工艺

〔扎染〕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蜡染〕古称“蜡频”。我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工艺之一,历史悠久。蜡染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图案或花、鸟、虫、鱼、几何图案等,青底白花,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草编〕草编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产区有山东、浙江、广东、河南等地。广大农民和艺人利用当地的玉米皮、席草、茅草等丰富的地方资源,编成帽、花篮、拖鞋、提包、地毯、睡席等日用品品种花色繁多,质量优良,富有朴素雅致的风格,在国内外畅销不衰。四川的棕编,浙江的麻编,也以它们坚实耐磨,轻松舒适的传统特色著称于世。

〔布玩具〕布玩具是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很早以前,潍坊广大乡村妇女就常常缝制一些活泼的禽兽花卉和生活用品,来美化生活和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潍坊布玩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是一个受各国喜爱的民间传统艺术。潍坊布玩具种类繁多,工艺精巧。它将形、色、情、意融为一体,构思新奇,夸张合理,具有对比鲜明、造型生动逼真等特点。用彩色丝绸、绢缎、绒布、皮毛、彩线、金银线、空心珠等,经过细致的手工劳动,精心缝制而成。有缝绣虎头鞋、帽、猫头鞋,把胖娃娃扮得威武漂亮,寓意消灾避难,健康成长。后来这种民间工艺,逐渐变成商品,出现了专门的手工艺人,并且常年制作,祖辈留传。现在潍坊的布玩具在国际上也久负盛名,远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自然灾害教案

由于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又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带,所以海洋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三、海洋灾害。

什么是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有哪些?

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marinehazard)。

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其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

1.风暴潮。

阅读课本第20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2)风暴潮的危害。

(3)全球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有哪些?

(1)风暴潮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2)分类:由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热带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温带风暴潮。

(3)危害:不仅可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而且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海啸是另一种形式的巨大波浪。

印度洋海啸图片。

2.海啸。

阅读课本20~21页材料“海啸是怎么回事”,说明海啸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海啸的危害。

(1)海啸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

(2)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近年来,对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海洋灾害还有赤潮。

3.赤潮。

图1-23渤海赤潮合成卫星图像。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赤潮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以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无毒赤潮是指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因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造成生物缺氧而死,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

渤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海区封闭,海湾内的水与外海交换微弱。夏季水温较高。

人为原因:周围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较多,水体富营养化。

其实赤潮也属于生物灾害。

生物灾害图片。

四、生物灾害。

阅读课本第22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生物灾害?

(2)常见的农林牧生物灾害有哪些?危害有哪些?

(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属于哪种类型的灾害?

(1)生物灾害概念:一般来说,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生物灾害。

(2)农林牧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危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广义的生物灾害,指的是由于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

阅读教材第22页活动部分的“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找出防止森林火灾的办法。

(1)森林火灾发生原因:

(2)防止火灾最主要的是控制火种和走火途径。

自然角教案

1、细致地观察和照料自然角的动植物,发现动植物的不同生长条件和过程。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自然角的动植物,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自然角的植物 种植活动:和种子做朋友

歌曲:爱护小树苗

科学活动:植物生长

科学活动:植物与人的生活

体育游戏:小猴种树

自然角的动物 科学活动:蝌蚪怎样长大?

综合活动:小蝌蚪找妈妈

科学活动:蚕宝宝怎样长大?

自然角的颜色 谈话活动:我们的自然角

写生:美丽的自然角

物带到幼儿园,共同饲养。

2、结合照料自然角,饲养小动物等活动,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1、协助幼儿收集种子发芽、蝌蚪、春蚕生长过程的图片。

2、在家中可鼓励幼儿进行种植、饲养活动。

敬畏自然教案

学生思考,保留观点,看文中作者如何解答?(板书:敬畏自然)。

出示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0分钟。

一、整体阅读,感悟智慧:

1、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的语句。(多媒体分别展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句子)。

2、问题: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倾向是什么?

二、小组合作讨论,质疑:

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并阐述理由。(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课堂每组发言人展示)。

学生展示与教师点评。

(注重突出重点)。

15分钟。

三、品味语言: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喜爱的理由。

四、写作练习:

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组内交流,选出最优秀的展示)。

五、思考:难道我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吗?学生整合观点:(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合理改造和谐相处)(板书:和谐相处)。

学生教师总结。

5分钟。

回顾整合本节课的收获:

1、学习利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倾向的方法。

2、感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思想。

当堂测评。

5分钟。

写作练习: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教学反思。

自然角教案

1、细致地观察和照料自然角的动植物,发现动植物的不同生长条件和过程。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自然角的'动植物,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自然角的植物种植活动:和种子做朋友。

歌曲:爱护小树苗。

科学活动:植物生长。

科学活动:植物与人的生活。

体育游戏:小猴种树。

自然角的动物科学活动:蝌蚪怎样长大?

综合活动:小蝌蚪找妈妈。

科学活动:蚕宝宝怎样长大?

自然角的颜色谈话活动:我们的自然角。

物带到幼儿园,共同饲养。

2、结合照料自然角,饲养小动物等活动,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1、协助幼儿收集种子发芽、蝌蚪、春蚕生长过程的图片。

2、在家中可鼓励幼儿进行种植、饲养活动。

自然角教案

2・能和小蜗牛做好朋友,了解小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

在种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动物(蜗牛)

(1)引出活动

自然角的植物盆中投放了小动物(蜗牛),集体观察的时候,小朋友很兴奋的看着盆子中的蜗牛说:“是蜗牛,是蜗牛,好可爱的蜗牛”“你看,小蜗牛在爬。”评价:从讨论中可以发现幼儿对蜗牛充满了好奇,强烈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蜗牛的活动,在观察中了解蜗牛。

(2)引导幼儿分不同的时间去观察蜗牛的活动。

教师引导:“盆子里有许多可爱的小蜗牛,我们可以看一看。”让幼儿在各个时段去观察,讨论。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让孩子自由观察,几个人一起观察,或独自一个人观察。幼儿的想象力丰富,把观察到的想象成许多不同的情况。

(3)讨论各自的想法(想象力)

观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们看了小蜗牛,小蜗牛在干什么呀?”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甲:“小蜗牛变成了蜗牛爷爷,本来是小蜗牛,因为它的触角变得长长的,它就成了蜗牛爷爷,蜗牛爷爷长胡子了。”

幼儿乙:“蜗牛有背壳。”

幼儿丙:“蜗牛喜欢爬来爬去的。”

幼儿丁:“有的蜗牛有背壳,有的蜗牛没有背壳。”

“蜗牛的背壳很漂亮。”

“蜗牛的背壳可以当当雨伞,淋不到雨的。”

“没有背壳的蜗牛是小蜗牛,有背壳的蜗牛是大蜗牛。”

“没有背壳的蜗牛爬的快一点,因为不用背着重重的壳。”

“背壳可以当房子。”

“小蜗牛喜欢微笑。”

“。.。.。.”

(4)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分时段进行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

幼儿甲在观察中,想到:“小蜗牛喜欢听小朋友唱歌。”

幼儿乙还念了两句儿歌:小青蛙呱呱呱,小蜗牛慢慢爬。”

幼儿丙观察到蜗牛钻到泥土里,边说:“小蜗牛在外面太冷了,到泥土里休息一下。”

幼儿丁说:“蜗牛也喜欢喝水,喝干静的水。”

(5)讨论、小结。

再次集中,教师提问:“小朋友观察了小蜗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还有谁有更棒的,想一想。”

幼儿甲:“我喜欢蜗牛,蜗牛很可爱。”

幼儿乙:“我喜欢蜗牛,蜗牛会慢慢的爬。”

幼儿丙:“蜗牛有背壳,很有趣。”

幼儿丁:“蜗牛会对森林里的小动物微笑。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观察小蜗牛,和小蜗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关心小蜗牛,小蜗牛让我们知道它的活动过程。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动物,小朋友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它们,我们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相关范文推荐
  • 05-22 初一老虎鞋的故事(汇总21篇)
    9.写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彩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有一只苍蝇,整天嗡嗡地到处
  • 05-22 中班语言小红帽教案(专业16篇)
    中班教案是中班教师根据学校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写的一份系统性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以下是几份中班教案的案例,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设计有所帮助。1.了解诗歌内容
  • 05-22 一刹那的念想(实用22篇)
    优秀作文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每个观点和论据都有充分的论证和支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在学校中,我们都学到过“感动”这
  • 05-22 第一次做饭中学生(模板19篇)
    优秀作文应该注重思辨和批判精神,通过质疑和分析来展示作者的独特思考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说真的,我长这
  • 05-22 水浒传对武松的读后感(精选15篇)
    读后感可以是对作者观点的认同,也可以是对作者所提问题的思考和疑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武松对自己十分不认可,所以一
  • 05-22 幼儿园班务计划上学期大全(12篇)
    学期计划是指每个学期开始时制定的学习和生活规划,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学期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的动力,规划学习内容和
  • 05-22 刚上初中的滋味(汇总14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来引起读者共鸣的作文。学习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可以从阅读一些范文开始,以下是一些建议。从前,我不明白到底什么才是幸
  • 05-22 启航杯演讲稿(模板21篇)
    演讲稿范文需要根据不同的演讲主题和场合进行调整和修改,以确保与演讲活动的要求相契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感人至深的演讲稿范文,相信会对您的写作技巧有所启
  • 05-22 转换个角度思考(优秀18篇)
    每一篇优秀作文都是作者用心灵的火花和文字的魔力创造出来的。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灵感。在生活中,可能每个人都与自己的亲人,老师,
  • 05-22 读书工作心得(精选14篇)
    读书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将所读内容与自身经验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小编搜集了一些经典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