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乡村振兴项目推进汇报(优秀19篇)

乡村振兴项目推进汇报(优秀19篇)

时间:2023-11-05 08:59:03 作者:文轩 乡村振兴项目推进汇报(优秀19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写作形式中具有典型性的样本,能够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和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汇报

优秀作文推荐!根据《20xx年度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今年我镇xx村xx为xx县20xx年度新农村建设点,涉及农户57户260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和“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我镇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现将我镇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宣传发动,提高认识。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为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层层级级召开了动员会,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义,宣讲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的政策,动员全体村民广泛参与整治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成为整治工作的主体,在思想上、认识上和行动上达到高度统一,形成了全民参与和人人动手的.工作局面。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经镇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由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这项工作,由镇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xx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村“两委”班子把整治工作列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村点理事会负责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了村民整治工作各项制度,制定了卫生管理实施办法。

1、抓好环境整治推进示范点发展升级。

按照“五年治理、三年攻坚、首年大见成效”的总体部署,通过对围塘里示范点进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对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形成风格协调一致、外形新颖靓丽的秀美村庄,进一步改善xx村围塘里生产条件和居住条件,使农村成为“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农民幸福家园。

2、加快产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结合精准扶贫,按照“区块布局、柑橘为主、多元发展”的整体思路,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大力发展辣椒、葛根、黄姜、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生态农业,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汇报

xx村地处富阳市西端,东临渌渚江,紧挨23省道,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农户142户,总人口438人,耕地面积480亩,山林面积3600亩。20xx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人均收入元。20xx年被评为富阳市“百千”工程重点整治村、市生态村和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去年以来,xx村围绕“百千”工程重点整治村的工作重点,根据本村自然环境和村宅散落的特点,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高标准的村镇规划,建立了村宅中心区、商贸文化区、休闲健身功能区。首先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筹措资金11万元,先后拆除23户52间1720平方米的破旧房屋和乱搭乱建建筑物,拆除率100,同时加大“赤膊房”的整治力度,采取镇资助一点、村补助一点和农户自筹一点的方式,完成22幢“赤膊房”的粉刷。其次是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4万元完成了xx至毛岭头长550米、宽7米的主干道铺浇,投资80万元,新建了1204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和村办公楼,投资12万元,安装路灯38盏、新建灯光篮球场和科普图书室,投资40余万元,疏浚沟渠、埋设污水管道2100米和道路护岸4125平方米,新建了生态公墓。目前全村道路纵横交错,沟渠排放通畅,供水、供电、通讯、电视、卫生等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去年以来,村支两委会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工作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大力引进项目、资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成功引进了登城建材有限公司投资2900万元、年产10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和投资500万元、年产石料300万吨的瑞富矿业有限公司,为村级公共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xx年度对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村支两委及时召开村民组长以上干部扩大会议进行讨论,对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征求到的各方面意见建议,结合本村实际,制订20xx年度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完善和制订各类议事制度,规范办事程序。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及时挖掘和培养年轻干部,充实后备力量。

三是加强经济建设,想方设法引进企业及资金,解决群众就业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百千”工程整治建设后续工作,完善村道路两边绿化和沟渠砌坎、铺浇,不断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五是加强实事工程创建,着力解决村民饮用水问题,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汇报

10月14日下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田春华到书院镇调研“家站点”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人事代表工委、农业与农村工委和书院镇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田春华一行来到书院镇路南村村委会,现场调研路南村人大代表联系点建设情况。田春华认真察看联系点场地、设施布置情况,仔细询问联系点活动开展和相关制度建设情况。近年来,书院镇人大坚持“建、管、用”原则,不断深化“家站点”规范化建设,形成了“1+1+20”的“家站点”平台网络,有效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有力推动镇人大工作深入开展。

随后,田春华一行前往书院镇外灶村调研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推进情况。当前,外灶村正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品质提升、彰显风貌特色,深度挖掘“科创田园、花香外灶”的乡村文化内涵,做优生态提升农村“颜值”、培育乡风提升人文内涵、产业升级提升发展活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田春华认真听取外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划介绍,参观外灶村产业引进、生态治理、项目建设等情况,听取书院镇相关负责同志工作汇报,并与大家座谈交流。

田春华充分肯定书院镇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书院镇“家站点”平台建设有成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有特色。要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用足用好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资源,不断提高服务保障代表履职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提升代表履职成效。要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做优做实全镇“家站点”平台,对标对表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建设、打造特色,促进书院镇“家站点”平台提质增效。要抓住有利机遇,进一步提升乡村形象、健全功能,统筹考虑乡村经济发展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用好各类资源禀赋,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不断促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让书院乡村产业更强、生态更美、农民更富。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汇报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范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结合集安实际,现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推动农村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特产业加快蓄势崛起,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提升新水平,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为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仍要清醒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广大农村仍然突出,“三农”仍是我市振兴发展最明显的短板,农业农村仍是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最突出的问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亟待健全,新时代城乡关系亟待重塑。

集安地处山区,自然生态优良,是农特产业大市,特色和优势在农特产业,发展的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三农”。全市上下务必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担当,切实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焕发出打攻坚战的斗志、打持久战的韧劲,推动我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五个走在前列”,特色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走在全省前列、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走在全省前列。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人才活力充分迸发,农村生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全市培育2个示范镇、10个示范村。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努力将我市打造成通化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特产业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新兴产业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全市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特色产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示范市全面建成。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构建农业“三大体系”为重点,大力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一)产业兴旺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推进集安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国家级人参检验检测中心,推进中国·集安(澳洋)人参交易中心建设,加快设立产业发展资金和担保基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人参产业发展中,确保产业园发展有后劲、能持续。力争用4年的时间,将集安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中国人参产业发展战略的领跑者、中国人参产业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中国人参产业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先导区。着力推进鸭绿江河谷山葡萄产业带建设,依托山葡萄酒研发中心,深入开展山葡萄栽培和山葡萄酒酿造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每年研发山葡萄酒新产品3种以上,新培育引进葡萄酒庄2户,力争省级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次性通过评审。到“十三五”末,人参达到17.62万亩、葡萄达到2.5万亩、五味子达到1万亩、食用菌达到1100万袋、蜂达到2.2万箱。二是做大做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特色资源转化型加工企业,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培育,对带动能力强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努力打造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和聚集园区。加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指导和服务,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真正把集安的优良农特产品做细、做精、做强。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实现78亿元,同比增长8%。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实现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同时,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鼓励乡镇、村及企业、合作社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有机产品,积极开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创建,高标准举办野山参节、冰葡萄酒节等节事活动,进一步提升集安“特产之乡”、“中国人参加工研发基地”、“中国顶级冰葡萄酒产区”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立足资源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重点扶持乡村旅游度假村、农村家庭旅馆和乡村民宿、农业休闲观光及农产品采摘园等建设。到2020年,全市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达到25个,特色水果休闲观光及采摘园达到30个以上,农村家庭旅馆和乡村民宿发展300家,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

(二)乡风文明方面。一是挖掘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深层次挖掘高句丽文化、鸭绿江文化、边境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精心提炼主题,努力打造乡土味、个性化的美丽乡村。赋予村名、古井、山川、河流等深层次文化内涵,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营造浓厚乡村特色文化氛围。二是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运用新媒体、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教育阵地,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结合各乡镇特点修订乡规民约,营造舆论环境,对接受宣传教育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实施村干部包保责任制,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同时,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组建宣传队,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向农民宣传到位、解释透彻,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后三年我市每年至少列支5000万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同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管理和使用,集中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2018年,新打造提升“类型村”111个、美丽庭院3200户、干净人家2500户,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全方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健全完善农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和责任主体。依托城市综合执法大队,探索组建乡镇综合执法中队,按照城市保洁模式,建立农村环卫队伍,构建有队伍、有经费、有制度、有标准“四有”的农村环境整治体系。四是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坚持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全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18年,计划投资3600万元,新建校舍4所,新购置校车22辆。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卫生院2所。加大村级医疗队伍建设,投入资金150万元,利用3年时间培养50名农村医生,2019年毕业后全部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

(三)生态宜居方面。坚持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合理确定城镇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形态结构和人居环境。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基础功能,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同时,全面启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市推进三年攻坚行动,今年计划投资3.4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184个,清财公路、头财边防公路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改造农村厕所3000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9处,确保2.04万人饮水安全;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开通“电力绿色通道”,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电力能源需求。

(四)治理有效方面。结合我市“党建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引凤还巢”工程,从历任第一书记、离任党员领导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一批、派一批、引一批“三农”工作队伍。深入实施“智慧农村”工程,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服务阵地建设规范化、投入多元化、管理制度化、服务精细化。继续推行市乡两级涉农服务部门服务功能下延,组建支援服务队。同时,健全完善治保、调解、普法等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内容和方法,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运转。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构建农村网格化管理,真正发挥网格员作用,形成“人人都在网中,事事都在网中”的格局,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加快“雪亮工程”建设,实行封闭化、电子化治安管理,在村口和主要街道安装电视监控设备,采取全方位、全时制的监控,提高农村治安防范的水平和时效。加大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板报、标语、文艺节目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让村民随时随地学到基本法律知识。

(五)生活富裕方面。一是抓好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畜牧业、劳务经济,鼓励扶持农民就地就近自主创业、支持农民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到2020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55元,年均增长6%以上;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80%的村达到20万元以上。二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服务活动,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农业和农村中分离出来,进入二三产业和城市务工就业。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次。三是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科学筛选实施脱贫项目,切实提高精准脱贫成效。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光彩行动,集中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构建完善长效脱贫机制,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统一。2018年,计划投资34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7个,实现脱贫190人、3个贫困村摘帽。到2020年,全市665户、1362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一)科学谋划。计划成立集安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拿出专门的力量深入研究、全力推进、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坚持用系统化的思维来谋划推进。今年年初,结合学习贯彻王志厚书记在通化市委第1次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我们专门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要求分管市领导带领部门找专家、机构拿出乡村振兴工作的三年规划,上半年就要完成,以确保这项工作的高站位和科学性、连续性。

(二)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推动落实最严格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根据省市统一安排,今年完成清产核资、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明年搭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和折股到户等工作。后年由点及面开展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全面完成成员身份界定。

(三)加大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建立“三农”投入增长机制,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积极谋划农业ppp项目,充分发挥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机构网点,增加对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健全监管机制。加快培育金融服务组织,扩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强化支农抵押担保,探索农民信用合作,满足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引导农村金融、保险机构重心下沉,向基层延伸布点。进一步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小贷公司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

(四)建强队伍。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返乡创业人才的培训,发展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努力培养造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2018年,完成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市创建,新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个。同时,充分发挥工商联的作用,鼓励、支持、引导更多优秀民营经济人士投身到我市乡村经济建设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集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落实教育实践活动精神,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实,实现率先发展,为通化市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注入新活力。

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汇报

优秀作文推荐!xx村地处富阳市西端,东临渌渚江,紧挨23省道,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农户142户,总人口438人,耕地面积480亩,山林面积3600亩。20xx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人均收入元。20xx年被评为富阳市“百千”工程重点整治村、市生态村和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去年以来,xx村围绕“百千”工程重点整治村的工作重点,根据本村自然环境和村宅散落的特点,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高标准的村镇规划,建立了村宅中心区、商贸文化区、休闲健身功能区。首先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筹措资金11万元,先后拆除23户52间1720平方米的破旧房屋和乱搭乱建建筑物,拆除率100,同时加大“赤膊房”的整治力度,采取镇资助一点、村补助一点和农户自筹一点的.方式,完成22幢“赤膊房”的粉刷。其次是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4万元完成了xx至毛岭头长550米、宽7米的主干道铺浇,投资80万元,新建了1204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和村办公楼,投资12万元,安装路灯38盏、新建灯光篮球场和科普图书室,投资40余万元,疏浚沟渠、埋设污水管道2100米和道路护岸4125平方米,新建了生态公墓。目前全村道路纵横交错,沟渠排放通畅,供水、供电、通讯、电视、卫生等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去年以来,村支两委会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工作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大力引进项目、资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成功引进了登城建材有限公司投资2900万元、年产10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和投资500万元、年产石料300万吨的瑞富矿业有限公司,为村级公共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xx年度对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村支两委及时召开村民组长以上干部扩大会议进行讨论,对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征求到的各方面意见建议,结合本村实际,制订20xx年度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完善和制订各类议事制度,规范办事程序。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及时挖掘和培养年轻干部,充实后备力量。

三是加强经济建设,想方设法引进企业及资金,解决群众就业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百千”工程整治建设后续工作,完善村道路两边绿化和沟渠砌坎、铺浇,不断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五是加强实事工程创建,着力解决村民饮用水问题,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汇报

优秀作文推荐!10月14日下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田春华到书院镇调研“家站点”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人事代表工委、农业与农村工委和书院镇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田春华一行来到书院镇路南村村委会,现场调研路南村人大代表联系点建设情况。田春华认真察看联系点场地、设施布置情况,仔细询问联系点活动开展和相关制度建设情况。近年来,书院镇人大坚持“建、管、用”原则,不断深化“家站点”规范化建设,形成了“1+1+20”的`“家站点”平台网络,有效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有力推动镇人大工作深入开展。

随后,田春华一行前往书院镇外灶村调研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推进情况。当前,外灶村正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品质提升、彰显风貌特色,深度挖掘“科创田园、花香外灶”的乡村文化内涵,做优生态提升农村“颜值”、培育乡风提升人文内涵、产业升级提升发展活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田春华认真听取外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划介绍,参观外灶村产业引进、生态治理、项目建设等情况,听取书院镇相关负责同志工作汇报,并与大家座谈交流。

田春华充分肯定书院镇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书院镇“家站点”平台建设有成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有特色。要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用足用好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资源,不断提高服务保障代表履职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提升代表履职成效。要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做优做实全镇“家站点”平台,对标对表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建设、打造特色,促进书院镇“家站点”平台提质增效。要抓住有利机遇,进一步提升乡村形象、健全功能,统筹考虑乡村经济发展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用好各类资源禀赋,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不断促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让书院乡村产业更强、生态更美、农民更富。

镇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调研工作汇报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镇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关系到全镇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此,结合镇实际,在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基本情况。

镇隶属于xx省xx市xx区,位于xx中游南岸、xx区东北部,素有xx市“东大门”之称。全镇总面积64.6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辖11个行政村:村、外窑村、窑河村、方楼村、云南岗村、红光村、马庙村、马岗村、余巷村、张郢村、泉源村;1个社区:社区。镇是一个千年古镇,历史悠久,为盛唐”七大瓷都”之一,以”秦墟”、”古瓷”并称,是中外驰名的古”寿州窑”发源地,现存古寿州窑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境内有xx国家森林公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纪念林及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的洞山观音寺等景点,已成为xx周边乃至皖北地区著名的“旅游名片”,逐步形成了以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生态游”和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红色游”两大旅游带。镇与怀远、凤阳、定远三县交界,境内有206国道、xx东站及窑河航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二、调研问题。

为把党***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包村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调查研究,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汇报、与农户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著,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因素。

(一)乡村规划不全。各村建筑物规划不健全、功能不齐全。农村公路、物流、供气、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未实现全覆盖。农村医疗和教育水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等设施相对落后。产地批发市场、产销对接、农产品直销网点等设施相对滞后,物流经营成本高。农村垃圾收集收运和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先进技术要素向乡村扩散渗透力不强。

(二)土地集约化利用低、强制化手段不足。长期以来土地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耕作制度被忽视,农业的结构不合理。由于生产资料不断上涨,农业成本大大增加,而农业产品的收购价格较低,种地经济效益不高,出现了撂荒、休闲农作。水资源缺乏同样是影响镇土地利用的最大障碍,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天然雨水不足,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也不十分丰富。同时存在耕地保护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开垦耕地的后续管理缺少必要的措施。

(三)农村产业原始化生产,缺少深加工、市场、下游产业链配套。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观念传统,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影响,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耕种方式,事事都要靠人力,生产力较为低下。没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村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集中度低,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不健全。产业项目缺少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产业体系的配套,无法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

(四)缺少集中统一农业生产,规划资金缺口大。受地理因素的限制和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单打独斗的思想观念急需转变,农村地块小、分散,难以机械化耕作,规整土地资金缺口大;对于统一集中的农业生产,政府服务、生产标准、销售渠道,还亟待提高配套、做得更好。乡村振兴,短板就是农村基础设施。镇规划沿高塘湖修建联通各村的环湖路,但乡村建设资金需求缺口巨大,政府财力难以支撑,而社会资本参与动力不足;绝大部分村集体收入较低,缺乏主导乡村振兴的基本能力。

三、工作打算。

(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深刻领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大部署,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抓好农作物及退耕林木病虫害预测及防治工作,确保连片农作物及退耕林木没有大面积病虫害发生;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秋种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和市场信息提供,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组。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织生产,促进全镇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抓好乡村产业布点规划,支持休闲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现代化生猪生态养殖为契机,做优做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实施绿色增效示范行动,大力推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实施绿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

(二)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大整合力度,盘活村级“三资”,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消除集体营收5万元以下薄弱村。在稳定粮食总产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快示范园建设。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新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继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农田水利事业再上新台阶,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提高土地产出率,妥善做好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户)关闭或搬迁工作。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益,努力打造一批生态农产品品牌。

(三)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认真学习领会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认识优先发展“三农”工作在新发展阶段的极端重要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时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推进美丽建设,改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分步分区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推进环高塘湖沿岸整体规划,加快实施烟汕线206国道降坡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加强对第三方物业公司的监督,包括日常巡查、检修、水费收缴等工作,以及成立专业应急抢修队伍,确保农村饮水管道、水表受损有队伍、有保障资金。加快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燃气进乡村工程,完成自来水管网及水表入户工程。加大各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整治中心街周边车乱停、摊乱摆、线乱拉等顽疾。坚定不移推进“两治三改”,确保完成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整治。坚决落实国土卫片整治专项工作。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严重危房动态“清零”。加大耕地抛荒治理力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持续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改厕力度。创新乡村治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而道远,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认真遵照上级的指示和安排,大范围改革,大踏步迈进,奋力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建设新征程,全面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这个战略目标!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优秀作文推荐!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仙河镇立足区域实际,整合油地军港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推进现代畜牧业、海洋渔业提质增效。现代畜牧业方面,继续保持仙河澳亚、神州澳亚两大万头奶牛牧场满栏生产,实现存栏奶牛2.5万头,泌乳牛1.1万头,上半年累计产销鲜奶7万吨。奥克斯—澳亚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项目进展顺利,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各项指标持续提升。富友联合乳制品加工厂正式投产,酸奶、布丁等高端乳制品陆续下线销售,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高端乳品基地初具规模。海洋渔业方面,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上半年南美白对虾、海参、贝类共计投苗养殖12.8万亩,工厂化养殖55000立方米,预计水产品年产量可达到5000余吨。二是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依托澳亚两大牧场、周边万亩青贮地及乳制品加工厂资源,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项目位于仙河镇镇区东部,孤北干渠以东,长江路北,兴港路以南,项目计划总投资1.49亿元,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景区出入口、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奶业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目前总体规划及道路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三是支持各村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渔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渔村进村路两侧,占地面积700亩,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正在招商和做详细规划;实施海星村经济林项目,项目位于海星村东养殖场路两侧,占地面积300亩,规划建设苹果、桃、杏、无花果等经济林带,在林下发展特色种养殖,目前已种植果树150亩。整合辖区军地资源,依托济军基地九分场玖红林果合作社,打造“军垦小镇”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标准化果园500亩、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葡萄大棚10亩、特色民宿12间、农家乐1处,建成集采摘、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点。

(二)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推动人才振兴。一是开展培训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以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抓手,统筹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不同人群,突出培训重点,开展各类人才培训25期、1753人次;针对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党员,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服务、当先锋的党员人才队伍;结合镇域实际和群众需要,着重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技能,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外来流动居民,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文明素质。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黄河三角洲学者以及河口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奖项申报工作。对接镇域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各类人才的'吸引作用,紧紧围绕全镇石油化工、畜牧养殖、海产品养殖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参加省内外各类大型人才招聘洽谈会、主动上门等形式招揽各类急需人才,加大现代农业领域高端专家引进力度。三是招才引智并举。树立“借脑”发展理念,突出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通过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技术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国内外智力,大力引进“候鸟式”人才。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参加各类招才引智会议暨人才高峰论坛3场,达成初步意向1个。四是强化人才平台建设。以“人才强镇”战略为支撑,强化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了重要依托。今年来,澳亚人才团队利用“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体外胚胎生产实验室,测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牛头数达到5000头,种子母牛群规模达到100头,开启了优秀种质规模化精准培育新模式。澳亚(中国)牧草检测中心为各类组织机构开展实验检测1000余次,出具检测报告72份。两大人才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达350万元。

(三)强化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提高村支部书记境界水平。组织召开镇级层面乡村振兴培训6次,邀请专家授课2次,组织赴江苏、青岛、寿光等地学习乡村振兴和农村供给侧改革3次。二是实施强本固基工程。强化农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研究制定《仙河镇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实施方案》,利用“党员主题活动日”集中学习方案内容,并签订《知悉书》。各支部根据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条件分类管理,建立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台账,明确考核标准,利用各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得分情况公示栏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带头服务群众等情况公开公示,规范党员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素质提升。三是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制定《仙河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联合包村组、各站所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探索制定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探索发展路子,聘请农科院统一规划设计,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加文化加旅游”的发展模式,构建大旅游与大生态、大健康、大服务、大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仙河镇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生态振兴。一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上半年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公里,完成天然气“村村通”改造93户,新建海星村综治中心1处,完成渔村文化广场、振东村、卫东村文化大院建设,村居环境及配套设施显著改善。二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对镇区、各行政村、三团棚户区及渔村周边插花地卫生保洁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招标,新购置洗扫车、洒水车4台,安排专业保洁队伍不间断清扫卫生、清运垃圾,上半年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排名较去年显著提升。三是强化水气污染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推进镇村两级河长制建设,辖区6条主要河流全部明确镇级、村级河长及河管员,及时巡查、制止向河道倾倒污水、垃圾及沿河私搭乱建行为。实施农村污水集中收集改造,目前全镇4个行政村,其中3个村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渔村通过旱厕改造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开展镇区燃煤小锅炉专项整治,拆除10吨以下燃煤蒸汽锅炉23台。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辖区至今未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开展土小企业集中整治行动,与公安、土地、油区以及济军基地成立联合执法检查队伍,定期对镇区外围、辖区边界以及油田空置院落进行巡查,今年来共查处小化工、小作坊5家,现已全部拆除设备并予以关闭、取缔。

(五)树立正确导向,推动文化振兴。一是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结合仙河镇实际,从宣传教育入手,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在各村宣传栏张贴《“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倡树文明新风尚”倡议书》,下发《关于清明节文明祭扫的倡议书》、《关于提倡文明节俭制止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倡议书》等文件,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发动。各行政村均建成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办事程序等,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新风尚深入人心。二是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德”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评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做好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好人线索推荐工作,及时挖掘、发现好人线索120条。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网上祭英烈”及“小手拉大手—致家长的一封信”等系列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营造浓厚氛围。三是提升文化内涵。利用农村文化大院、电子书屋、学校道德课堂等载体,通过理论宣讲、知识讲座、评议交流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文明礼仪、公民思想道德规范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新建海星村村史馆1处,绘制文化墙400㎡,将村规民约、法律法规、村民移风易俗文明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上墙,进一步提升村文化内涵。四是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目标要求,对镇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乡村剧场等基础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康器材室等进行更新维护,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五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海星村春节晚会,参加全区元宵节活动,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活动,与孤东、桩西、社区等部门结合,组织消夏晚会,开展篮球、乒乓球联谊赛,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

总结上半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仙河镇作为一个油区工矿小镇,农业产值占比不高,农村建设长期滞后于镇区发展,部分党员干部认为仙河的优势不在于农业农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满足于被动应付上级安排,等靠思想严重。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制约。仙河镇无集体土地,除海星村依托海星集团有较为稳定收入外,其他村集体经济均较为薄弱,农民创收渠道单一,各村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流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村产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和长远打算。三是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联动发展不充分。仙河镇城镇人口多,工业、服务业较发达,这些优势条件均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但受历史条件、体制机制等方面限制,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各类要素向乡村聚集效应仍不明显。

下一步,仙河镇将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抓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级规划编制工作,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实到项目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乡村振兴发力方向,开创发展新局面。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为主线,继续巩固畜牧、渔业高效农业产业地位,提高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渔业产业体系。围绕海洋渔业、畜牧、乡村旅游等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应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学校、农业实体教学点堡垒作用,构建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网络,构筑现代农业体系。通过实施“青年家庭农场主”创业计划,举办“村官班”,加快家庭农场等新业态形成,丰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平。发挥工业强镇优势,明确东营港服务基地的功能定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拉动镇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二)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换挡,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依托澳亚两大牧场资源,强化澳亚—奥克斯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建技术支撑,努力打造中国放心奶生产基地和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畜牧示范区,加快实施牧场小镇项目,20xx-20xx年主要建设景区入口打造、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全域旅游文化品牌。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海上仙河”战略,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规范和提升四大渔业基地标准化水平,鼓励引进开发高端养殖技术,完善水产品养殖及深加工体系,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推进渔村休闲农村游乐园、海星湿地参观采摘园、镇东农产品集售物流配送园及二团九分场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形成集采摘、观光、旅游、民俗、餐饮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典型示范基地。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为契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镇东花苑党群服务中心及村民休闲广场建设,加快推进渔村、镇东花苑“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以拆违治乱为契机,加大排查和惩处力度,持续推进港城起步区、滨港路、兴凯湖路沿线和济军三团棚户区的集中整治;依托神仙沟流域综合整治,推进孤北干渠沿线养殖区、棚户区拆迁,实施神仙沟强排站及周边区域整体改造,实现乳制品加工厂、澳亚牧场、神仙沟湿地路网联通;建立完善镇村联动、共建共管机制,争创“无违建乡镇”,逐步实现存量和新增违法建设“双清零”。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范文

1.餐饮油烟专项治理。20__年5月起,由县城管局牵头,在县城建成区开展为期2月的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和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历时3个月,至20__年8月底,县城区332家餐饮服务单位和烧烤店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顺利通过验收。

2.露天禁烧督查。我局重点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以及周边乡镇等露天焚烧落叶、杂草、垃圾行为的巡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从20__年7月起,截至目前,共发现并处理近10起露天焚烧落叶、垃圾的行为。

3.坚持扬尘治理。从20__年10月起,根据大气污染应急预案要求,我局洒水车坚持对县城区主要街道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冲洗,人休息车不休息,全面提升主次道路保洁水平。

(二)狠抓落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

为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模式,由县城管局牵头指导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采购后压式垃圾运输车1辆、转运站配套转运车1辆、箱体可卸式垃圾收集车12辆。目前,全县27个乡镇生活垃圾全部运往乐山垃圾场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0__年和20__年,县城管局争取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资金共计440万元,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我县研城镇宋高山村、周坡镇周坡村等45个行政村的垃圾收集设备设施进行了再完善。

20__年,按省、市、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计划分两批在我县周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

20__年,由县城管局牵头,投资约1500万元,建成周坡、竹园、马踏和研经等4座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并于20__年投入运行。

2.扎实开展存量垃圾治理工作。20__年5月,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的要求,我局代拟了《__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方案》,会同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在各乡(镇)自查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查。经查,我县有500立方以上的存量垃圾6处,涉及5个乡镇,主要分布在研城镇、马踏镇、三教乡、高凤乡和宝五乡,总量35万吨。我局先后邀请上海昊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桑德新环卫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四川中都设计院等专业治理公司现场勘察,拟定治理方案。经反复对比,拟采用四川中都设计院提出的“采取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50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20__年8月,我局向县政府上报了《关于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相关事项的请示》,9月份,县政府批复同意“采取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50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发改局立项,并完成测绘工作,正在进行设计和地勘。

目前,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32%;。

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50%。

(三)常态治理,落实河道专项保洁。

主要采用竹杆、鱼网等工具设置拦截网、人工清理等方式,实行全天轮流打捞保洁作业,对茫溪河县城区段河道进行保洁,确保河道整洁。

1.继续加强油烟管控,加大巡查力度,督促商家使用油烟净化器。

2.加大洒水降尘力度,尤其在重污染天气,严格按要求实施洒水降尘频次。

3.配合做好露天禁烧工作巡查。

4.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20__年,在千佛镇、东林镇、王村镇和大佛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届时,我县27个乡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可就近运往附近的垃圾压缩转运站进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根据《__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20__年,我县乡镇每个村完善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点,3至5户有分类垃圾池,每个村建一个垃圾转运屋。县城区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20__年,在完善45个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础上,再争取省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资金,力争到_年,每个村完善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建4个垃圾中转站,实现90%以上的农村垃圾到达有效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__县城市管理局。

20__年4月29日。

乡村振兴项目工作汇报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年我镇率先推进武家庄村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目前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武家庄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辖7个自然村,512户,1508人,耕地面积2.5万亩,林草地面积8万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养殖、农民工和转移收入。其中,村种植业主要以谷子、杂粮、玉米、土豆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羊、牛、猪、家禽为主**农民人均年收入8600元。村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水电、道路、宽带、移民搬迁、照明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老年幸福医院、红白委员会、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齐全,新农村建设成果位居镇前列,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为农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我镇坚持围绕“村级组织、乡村治理、产业发展、补强公共设施”四大工程为主要建设内容,按照全面实施期、巩固提升期两个阶段分步推进该项工作,利用2年时间,打造成全镇乡村振兴标杆村。目前,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为顺利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镇村两级分别成立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示范村建设项目摆在了突出位置。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示范村建设、引领村民增收致富。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村两委干部学习制度,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支部的工作意见,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通过落实基层党组织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内生动力。

“两委”即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

“一会”即村级事务协商会)乡村治理体系。实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推进村务民主协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行家风、村风、党风教育,以良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全面修订完善武家庄村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引导农村党员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破除陈规陋俗,成立红白理事会监督管理委员会,摒弃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做法,带动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在夯实农业基础,推广特色农业,加大科技劳务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政策,该村村积极响应,全村上下大力发展种植优质谷子—沁州黄,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种植结构,全村200多户农民共计种植约1500亩优质谷子。另外,各类杂豆、玉米等种植数量较往年有大幅提升。

四是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为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镇党委、政府协调民营企业国能煤矿出资119万元,在镇政府东侧劈山填沟,动用土方25万方,取土新造50亩耕地,建成20000平米集镇广场基础。并初步形成了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开工实施了排洪、排污、场平等配套基础设施,下一步将申报多方筹集资金,重点实施绿化、硬化工程,配套建设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器材等设施,打造全县一流镇级文化广场。

在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项目建设过程中,制约和影响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建设资金不足。由于我镇属于纯农业乡镇,镇村财力拮据,群众自筹资金困难,县级财政投入资金也有限,导致项目推进阻力大。建议上级部门加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下一步,将进一步做好示范村土地流转、三变改革、环境卫生整治、文化活动广场规划建设等工作,以“村支部+致富带头人+农民”三合一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力争实现武家庄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范文

龙安区位于安阳市区西南部,面积367平方公里,辖3镇2乡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2万,其中农村人口为24.1万人。

2019年,我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落实四个优先为前提,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  2018年3月5日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龙安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全区175个行政村,坚持“一村一队”,从全区各局委中抽调175名科级干部到村中任“乡村振兴”战略村级工作队队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全区先后选派了107名区直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切实发挥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尖兵”作用。2018年通过“两委换届”选举出了一大批“能力强、责任心强、素质高、群众信得过”的两委干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组织基础。通过组织建立,科学谋划,形成了层层有人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  龙安区域内既有城区又有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为此,龙安区委、区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制度性供给和政策安排设计,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把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格局,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享共赢的互利互惠机制,让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  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把“真金白银”投到农村,既是对城乡发展历史负责,也是对乡村振兴未来的担当。农业农村建设面广量大,很多项目都是公益性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经济效益,少数有回报的也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本慢,必须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主渠道作用。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同时,加快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配置到了农业农村。2019年,区财政先后投入5000万元,用于全区乡村振兴建设。

四是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这既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优先补齐的突出短板,也是影响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要痛点。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持续改善路、水、电、物流等基础条件,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农村科教文卫体、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让农民在农村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

(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促进经济增收。  区委、区政府制定了《龙安区现代农业2018—2020年发展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跨越的发展步骤,利用2018-2020年三年时间,通过优化布局、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活力,推动农业布局科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高效发展。

2019年,龙安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保障,以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25万亩,总产量达到5.56万吨。

二是强化电商发展,促进农村增收。  搭建共享平台,推介特色产品。组织利用邮政系统“邮乐购”平台、各生产销售企业网站的作用和优势,重点突出我区的小杂粮和花卉苗木,加强产销信息对接,釆取开通农产品入驻绿色通道、宣传促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线上下单采购、线下统配送“直购直销”服务。 2019年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同时积极培育电商示范企业加工、生产、销售当地农副产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扩大生产,让当地贫困群众参与到企业务工或其他形式增加收入。2019年,全区共培育电商示范企业11家,网上销售涉农产品341.48万元。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提前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带动贫困户39户74人。

(三)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示范引领。  投资200多万元高标准编制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产业振兴规划和省级示范村乡村振兴规划,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突出抓好善应省级示范镇和马投涧市级示范镇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提升羊毛屯、四门券等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打造沿省道303线从海村到西上庄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领导重视,推进农村垃圾整治。   2019年,我区继续实行农村垃圾治理“五分钱”工程(农户每天拿五分钱),区政府每年拿出1400多万元,坚持以农村垃圾市场化治理为主导,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日常化。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通过对乡(镇)、街道、村、和保洁公司三级考核,提高了各级对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重视度,有效督促了保洁公司长期提供高质量保洁服务,真正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村观摩调研,现场进行点评;区督查中心、人居办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列出台账,跟踪推进,进行整改。有力促进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进行。2019年元月份,我区开展了农村“五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硬化)、污水治理、空心村及村内空闲用地集中整治大比拼竞赛活动,活动期间,全区共清理垃圾、杂物30万方,拆除废旧建筑1000余处,整理空闲用地2000亩,出动铲车、汽车、挖掘机2万余台次,完成1.2万户污水治理,粉刷墙壁15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000余盏,种植绿化树木1万棵。为保证广大群众过一个舒适、祥和的春节,在全区农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号召全区各乡镇、街道利用春节前后开展一次“三清一改”集中整治活动。区人居办实行每天进行督导督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全区共组织人员5000余人,出动机械车辆300余台,投资300余万元。清运垃圾总量8800余吨。清理村内塘沟50余个;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30余吨。农作物秸秆通过切杆粉碎和饲料青贮,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按照“五个一”动态监督管理机制要求,我区从三月份开始,严格实行日信息上报,周曝光、月评比、季观摩制度要求,对全区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进行督导督查,通报排名,有力提高了各乡(镇)办的重视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全区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我区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000余万元对部分村实施户户通道路硬化;龙泉镇投资300余万元对s303道路沿线村庄进行美化;我区紧紧抓住3月份绿化植树大好季节,投资100万元,全区规划30个村进行村庄绿化;投资约5000万元在全区范围内的主干道两侧进行新栽、补栽绿化,在东风乡、龙泉镇规划建设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街心公园、微地形绿化等建设,目前,在龙安区境内已打造成沿省道s303线六公里长的绿化游园建设,形成了“一路带八村”“一路带五园”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四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 龙安区把改厕工作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要抓手之一,大力推进户厕改造。一是高度重视,推进有力。区、乡两级党政领导亲自抓。制定出台了《龙安区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员上阵,深入一线指导开展工作。掌握一手资料,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周通报二次进展情况,并及时组织相关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现场观摩,交流经验,极大推进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们经过充分调研,结合每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三是试点先行,由点到面。将东风乡王潘流村、海村,龙泉镇羊毛屯村、全林村,马投涧镇李家安村,善应镇中城村作为第一批试点村,整村推进,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四是建立台账,细化目标,对照2019年我区1万户的改造任务,我区进行了任务细化分解,把任务数分解到每月,明确到乡办,实行台账式管理,有力促进改厕工作的进行,圆满完成了1万户的改厕任务。

(四)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我区制定了《龙安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2018-2020年)行动方案》,与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乡(镇)、9个示范村相结合,开展“四大工程”即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实施移风易俗覆盖工程、实施清洁家园惠民工程、实施孝善敬老工程,把开展扶志扶智宣传教育活动、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开展文明创建等内容纳入到各项创评之中,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深入开展各类评选活动。 (1)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和孝善敬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助力农村移风易俗。制定印发《龙安区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施方案》、《龙安区关于在全区农村“推行设立孝善基金深化孝善敬老活动》文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龙泉镇东平村连续三年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村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目前,我区5个乡镇84个村建立了孝善基金会,1207位老人收到孝善基金68万元。(2)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对照文明村镇创评标准,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目前共创建省级文明乡镇2个即东风乡和龙泉镇,省级文明村2个即娘娘庙村和下马泉村,市级文明村15个,区级文明村77个,全区受到区级以上表彰的文明村合计117个,占比66.8%,有力提升了全区乡风文明建设水平。(3)积极参与道德模范、河南好人、身边好人、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我区2人被评为河南好人,2人评为安阳市道德模范,6人入围中国文明网好人榜。通过考评,进一步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同时,结合我区“一创八评”,积极参加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

三是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通过制定《龙安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

四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   积极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龙安区乡风文明智志双扶文艺宣传进基层”主题活动专场文艺演出在马家乡马家村文化活动广场拉开序幕,文艺演出以舞蹈《欢聚一堂》开场,演出了男声独唱、豫剧选段、快板、歌伴舞等14个节目。该主题活动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浓厚氛围,提振必胜信心,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和谐发展。

(五)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农村“组织力+发展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以进行一次动员、强化一项机制、建立一支队伍、开展一次承诺、抓实一项管理、营造一个氛围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扎实推行农村干部“红、黄、黑”“三色”管理,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100余名农村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到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学习,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

二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区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区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民族宗教工作和谐稳定。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龙安区努力开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新局面,2019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42.64元。

1、以稳就业为指南,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00人,占年度目标850人的105.88%,完成市定目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20人,占年度目标1100人的102%,返乡下乡创业592人,占年度目标350人的169.43%,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100人,100%完成市定目标,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253人,占年度目标250人的101%。

2、以体系建设为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发展。

(1)加强创业保障体系建设。成立龙安区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指导乡镇建立统计、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目标考核。

(2)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与辅导,打造特色培训品牌,加强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服务。2019年,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100人,创业辅导253人。二是积极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就业创业”系统以及乡镇人社保障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注册登记、培训招聘、政策咨询、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工转移就业。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招聘会涵盖百余家用人单位,招聘岗位包括家政、护工、运输工、普工、纺织工、制衣工、服务员、技工等10余个工种,提供就业岗位共计10000个左右;充分拓展了农民工就业可行性,招聘会参与人数达到35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500余人。四是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实名制信息采集及台账建立工作,2019年,我区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592人,全部进行了身份及创业项目信息核实登记工作。

3、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跨越。2019年推荐省级脱贫攻坚优秀项目2个(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市级示范项目1个(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认定区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4个(马投涧亮飞农场、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

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七)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全区175个行政村全部已完成清产核资任务,为下一步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打下良好基础。制定了“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龙安区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办法”等文件,设计了“农村家庭人员调查表”、“人口信息采集表”、“成员身份核定公示表”等表格,并制定了产权制度改革流程、成员身份界定流程等,目前已有95个村基本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

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我区大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研究解决村集体“三资”管理易发多发的问题及对策等,提高村基层干部的经济管理和政策水平。

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培育精品园;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龙安区农业农村局新型经营主体遴选办法》等文件,在全区遴选了20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指导员对接5个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我区共遴选出26个新型经营主体,74个科技示范户。

四是认真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我区建立了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试验示范基地,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小杂粮推广提供技术平台。五是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上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1.07万亩。以“三地一矿”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持续抓好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村集体经济“清零破五”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区175个村全部实现集体收入“清零”目标,集体年收入超5万元的村达到169个。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全区共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家庭农场56家。

五是加强农村金融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金融支撑工程,综合运用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信贷供给体系,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区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用好用足普惠金融政策,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融资能力。构建多渠道直接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使农民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地押云贷、农信云贷等金融产品实现网上申请发放贷款。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  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下一步,我区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省、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我区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小杂粮、林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处理乡村垃圾,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善园小镇、长春观、马鞍山森林公园等可以进行精心打造,并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王二岗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定期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宣传本区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以“一创八评”为抓手,广泛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抓好产业兴旺。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拓宽增收渠道。大力推进人才振兴工程,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活动,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X县乡村振兴推进工作情况汇报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打通产业扶贫路径,跟踪落实省市定经济薄弱村特色产业扶贫规划,实现脱贫转化、巩固提高。充分发挥“阳光扶贫”系统作用,大力实施精准脱贫培训,建设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统筹运用股权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模式,持续加大对特困家庭的托底救助力度,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摘帽。

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协调推进机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由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负责统筹协调、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xx县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为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市委组织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现就我县20xx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不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通过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探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提升待遇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二、实施内容。

(一)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工作经费。

向乡村振兴重点村等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按规定落实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工作队按照《xx县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资金管理办法》在乡镇财政所报账,主要用于办公用品购置、报刊订阅、公务邮寄,以及统一组织或经批准的会议培训、外出考察差旅费等。

(二)提升村级组织建设保障水平。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村干部综合考核工作体系,积极稳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

三、资金筹措及拨付。

工作队办公经费由省、市、县按x:x:x的比例分级承担。省、市财政将及时下达资金到县,由县财政局足额筹措,根据资金使用要求,按时足额拨付到位。

四、审核备案。

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审核备案机制。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实施内容等,制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并报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备案。同时,要指导督促工作队制定经费使用计划,并报乡镇备案。

五、资金监管。

乡镇组织、财政部门要落实资金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经费监管机制,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经费管理。乡镇要定期向县选派协调办报告资金使用情况。

六、绩效评价。

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党建引领扶贫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确保工作队办公经费按要求落实到位、专款专用、提高效益。

七、工作要求。

(一)健全工作机制。

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协调推进机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由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各乡镇要强化主体责任,细化监管措施,严格目标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要将这项民生工程列为重中之重,分管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好职责,组织、财政、扶贫、农业等相关站所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对各项重点任务进行项目化管理,建立工作台帐,定期分析研判,共同推进工作开展。

(二)加强资金监管。

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情况纳入全县基层组织建设考评、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乡镇党委要结合实际,确保资金使用规xx、监管有力,严禁挪用、截留、滞留、少拨或不及时拨付。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将不定期开展督查,采取随机调研、工作调度等方式,加强对工作指导,持续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确保落细落地。

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1.压实市县党委主体责任。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委要加强对乡村组织振兴的研究谋划和组织协调,结合实际细化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乡村组织振兴各项任务落实。

县(市、区)党委是乡村组织振兴的“一线指挥部”,主要职责是:

(6)关心关爱乡村党员干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县(市、区)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抓乡村组织振兴工作责任清单;县级组织、政法、民政、财政、农业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明确任务目标,形成抓乡村组织振兴的合力。

2.发挥乡镇党委关键作用。乡镇是抓乡村组织振兴的前沿阵地,乡镇党委承担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直接责任,主要职责是:

(4)全面推进农村过硬支部建设,确保村党组织对农村其他各类组织实施有效领导;

(8)加强对乡村组织振兴具体工作的指导、推动和落实。

3.强化督导考核。把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情况纳入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大经常性督促检查和差异化考核力度,通过集中督导、调研指导、观摩交流、抽查暗访等方式,推动各项任务落实。依托“灯塔—党建在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村级组织在线管理督查系统和村干部队伍信息系统,全面实时掌握村级组织基本信息、活动开展、运行保障、任务落实等情况,通过建立动态维护和数据分析机制,实现对全省村级组织工作的在线跟踪、即时指导,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能。充分发挥市县巡察作用,及时发现影响和制约乡村组织振兴的突出问题,督促抓好问题整改;对面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分级负责开展专项整治。对因落实责任不力、长期打不开局面,导致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滞后的地方,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4.营造良好氛围。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级积极探索乡村组织振兴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利用3年左右时间全省打造10个乡村组织振兴县(市、区)样板、100个乡村组织振兴乡镇(街道)样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推广乡村组织振兴工作实践中涌现出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营造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浓厚氛围。

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结合环保工作,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家园”行动。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xx镇2022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为认真贯彻落实《xx市20xx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推进方案》,加快推进我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按照组织统领、规划引领、改革驱动、示范带动、系统推动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和内容,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xx市20xx年乡村振兴达标村和示范村工作标准》完成创建二星示范村6个,一星示范村12个,达标村10个,全面彻底完成三年示范创建任务,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推进步骤及方法。

(一)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凝聚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认真贯彻“五星党支部”评选工作和“红分管理”日常工作。利用“五个一批”和“职业经理人外聘一批”选配机制,选优配强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提高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效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治理物质基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健全农村“小微权利”规范化运行机制,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深化农村地区“最多跑一次”。健全民事村办、网格员代办制度,积极推动便民服务向村级下放延伸,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凝聚政府社会群众三方力量,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上级各类项目更多支持,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送服务等活动,把政府主导变成群众意愿,让农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角。深入挖掘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各行政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制章程、建机制,全面调动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助推乡村振兴的合力。激活群众共建动力,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托“一元”约束、积分管理机制、文明户和五美庭院评选,将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和义务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二)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扶持发展xx继铭莲藕专业种植合作社、xx成志种植合作社、xx平安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等一批农民合作社,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依托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发展林下种植经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达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的目的。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功能作用,确保正常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三)细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

各行政村要认真研究乡村振兴相关材料,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一是各行政村要对照目标任务,制定本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工作标准,把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干部,实现各项工作有人牵头、有成员参与、有目标要求、有完成时限,做到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各行政村要定期召开村乡村振兴工作周例会,按照责任分工,逐人汇报所分包工作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讨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方法。同时制定倒排工期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四)集中力量攻克重点项目,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1、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环保工作,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家园”行动。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环境保洁全域覆盖要求,实施市场化保洁模式。重点对辖区内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清理道路两侧水沟渠道的堆积秸秆和生活、建筑垃圾,清除农户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制定《xx镇卫生管理办法》建立长效卫生考核管理机制。严抓大气污染秸秆禁烧工作,将全年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各村年底综合考核,制定《xx镇秸秆禁烧村级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处罚标准和措施。全镇划分6个大网格和28个小网格,层层落实禁烧责任。

2、加快推进农村户厕改造。一是各行政村要加大改厕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氛围,推进改厕进度。要深入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农村居民破除传统的用厕习俗和不良卫生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激发群众参与改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各行政村要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达标村农户改厕率达到90%以上,一星级示范村改厕率达到95%以上,二星、三星级改厕率达到98%以上,制定本村要制定本村的改厕任务倒排工期表,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务必保证按时高标准完成本村改厕任务。

3、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是各行政村要明确本村污水治理相关工作目标,达标村支管网接通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一星、二星级示范村支管网接通率达到70%以上。落实具体责任人,按照污水管网设计图纸,联系施工队,积极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二是严格施工标准,加强日常监督,保证按时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污水管网建设任务。

4、强力推进宅基地改革工作。一是各村要召开好广播会、党员会、群众会,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营造好浓厚的工作氛围。尤其每天要按时通过广播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相关内容,让群众了解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其中;二是严格实行分包责任制,村干部分包村内所有宅基地超占农户,按照分包名单,落实具体责任。村干部通过入户讲政策等方式督促宅基地超占户按时缴纳超占费或者退出超占部分。

5、全面改善村容村貌。一是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完成空闲地建成“四园”、庭院建成“五美”标准、d级危房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和临时性建筑拆除等创建任务;二是推进村庄绿化亮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在村庄主要街道两侧,文体广场、学校、村级活动场所等重要场所安装照明设施。完成村内主街道、廊道绿化率达标、居民庭院绿化率达标等创建任务。同时,稳妥推进农村地区清洁供暖,并继续鼓励实施“电代煤”“气代煤”等。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任务落实。实行班子成员包2个村,行政组长包1个村的分包责任制,包村干部入村督促指导并协助村里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村干部逐项分包乡村振兴具体验收项目,层层抓好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各村要成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我镇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明确责任分工,强力推进落实。各行政村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定倒排工期表,围绕各自的职责和分包任务,每日按照既定目标计划做好工作。同时,工作中既要相互配合,合力攻坚,又要充分履职,独挡一面。

(三)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各村要在9月底前完成目标任务。镇里将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督查指导,对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的村将进行通报批评,并按相关规定严肃查处。各村村干部按照分包项目,认真开展工作,每天必须有进度,镇里将每周对各村乡村振兴工作进度进行一次通报,对完不成日均任务的村干部,第一次扣除绩效工资500元,第二次通报仍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党政纪处分,第三次通报仍完不成任务的将停职待岗2天如还完不成的予以撤职或辞职,并停发工资。任务完成情况记入考核台账,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将按照《xx镇村级干部管理实施办法》中第四条第三项,贻误重点工作或中心工作的,由镇党委对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诫勉谈话,直至按法定程序进行调整或罢免。同时,各包村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每日入村督促指导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凡是到期完不成任务的村,对其包村干部记工作差错一次,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台账,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

如下。

推进实施《2018-2022年城镇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大力实施学前**“5080”攻坚工程,全市新增幼儿园学位超3.2万个,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幼儿占比达到省定指标要求。

大力推进义务**学校标准化建设,新改扩建公办义务**学校12所,现已全部开工,有2所建成并投入使用;推进3所农村义务**寄宿制学校建设;落实好“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的政策,保障小规模学校设施设备满足**教学要求。

推进市**中学综合楼现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监理招标评标工作,现正推进学校用地清表。市****实验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中学新校区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中学教学楼综合改造工程已完成1-4栋改造,5-8栋已完成拆除,准备动工建设。

出台《**市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工作实施方案》,启动建设**市**卫生学校。推进“粤菜师傅”工程进校园,有3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粤菜烹饪类专业。推进市职校等5所职校部分专业实训功能室建设,加快推进**县中职学校创建省重点中职学校。认真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积极协助配合人社部门开展社会青年、企业职工、退役士兵职业**、在岗转岗技能培训工作和做好职工**统计工作。

一是实施“县管校聘”。市**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市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在方案的指导下,2018年以来全市共分流转岗教师近3000多人,进一步优化了城乡中小学教师结构,促进了城乡师资均衡。二是落实农村教师政策倾斜。认真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按省定标准人均每月1000元发放到教师手中;招聘教师优先保障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需求,积极引导师范院校生面向生源地农村学校就业,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三支一扶),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对乡村教师提升本科学历的,由市财政给予每人2000元补助;在教师职称评定时,有农村工作经历的优先,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要求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评优选先指标向农村学校倾斜,大力表彰农村优秀教师。三是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各级各类培训名额分配均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在全市每年培训的教师中,农村教师占比达到75%,促进农村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联合财政与扶贫部门制定本市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扎实做好我市**精准扶贫工作。2020年以来我市共核实并发放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费补助28007人,发放金额5796.87万元;免学费补助3651人,发放免学费补助金额为575.35万元。

在农村中小学**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困难和不足。农村教师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教师老龄化和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严重;城市化快速推进,农村学校生源大量流到县城,农村原有的中小学布局失去均衡,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校园脏乱差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有待今后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解决。

(一)强措施,着力破解农村**发展瓶颈。一是突破布局瓶颈。制订实施**布点规划,科学谋划未来我市农村中小学格局,积极稳妥地撤并一批生源较少的小学校,增加城镇义务**学位供给,逐步推进城乡义务**一体化发展。二是突破师资瓶颈。深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完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调优配强农村师资。三是突破质量瓶颈。发挥县域内优质学校效应,扩大强弱结对、名校办分校和城乡学校一体化规模,扩充农村优质**资源;加强教学质量监测以及监测结果应用,引导学校重视教学工作,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研重心下沉,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科研力度,积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探索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新型的教与学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促公平,切实保障农村学生受**权。一是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深入推进义务**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全面改薄”工程,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二是精准实施**扶贫工作。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生、农村贫困家庭义务**寄宿生、高中学生、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等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返贫。三是切实关爱农村弱势学生。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做好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着力构建关爱、帮扶农村弱势学生的服务体系。

(三)树品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品质。一是打造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扎实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在农村学校中打造一批素质**示范校、新优质学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二是培育一批热爱农村**的好教师。加大正向激励,提高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加大农村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力度,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打造一批扎根农村的名教师。三是培养一批社会公认的好校长。通过培训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造就一批具有先进办学理念、较高道德修养、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在农村**改革、创新和发展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社会公认的好校长。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和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我们要把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2月28日下午,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议在米仓山大酒店八楼会议室召开。县委副书记、县长余飞宇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推动我县乡村振兴纵深发展。

“提高站位,充分认识乡村振兴重大意义。”余飞宇指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乡村振兴重大意义,全面审视客观现状,科学把握目标要求,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学习,按照要求,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完成,走出一条符合旺苍实际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子。

“聚焦目标,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余飞宇强调,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必须坚决打赢打好,各乡镇、行业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规范程序,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所有脱贫攻坚全面启动;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必须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在园区建设发展中,要将重心转移到提质增效上,积极整合周边乡镇的产业园区,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打捆创建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真正让产业支撑起高质量脱贫的需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必须广纳天下英才上山下乡,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深入实施城市居民进乡、优秀人才下乡、成功人士返乡、企业家兴乡、社会团体助乡“五到乡工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必须努力营造文明乡风,采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创新道德积分等激励约束机制,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文明评选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实现乡风文明,从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先进、改陋习;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必须全域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要认真学习浙江、广西等地的做法,扎实抓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大力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要大力推进农村绿化、美化,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和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让农村环境更加怡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必须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让村社干部用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让真正想在农村发展、想为家乡做事的优秀人才、新乡贤有为有位,让他们用实际行动真正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明确重点,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余飞宇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意识,扎实开展“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旺苍行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村庄清活行动,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集中力量开展“三清两改一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加强领导,全面夯实乡村振兴组织保障。”余飞宇强调,要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要结合职责职能,强化服务和要素保障,真正凝聚起上下齐动、整体推动的工作合力;要强化考核激励,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乡村振兴的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实行项目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乡村振兴各类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强化本领提升,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把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氛围营造,各级各部门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宣传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宣传乡村振兴各项部署,讲好乡村振兴旺苍故事。

当天,余飞宇还就贯彻落实全国“两会”期间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余飞宇强调,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政府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各级各部门和有关乡镇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守“两个底线”、把握“三个原则”,切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要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紧盯煤矿、人员密集场所、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督导检查,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全面做好摸排和管控,加强维稳信息渠道畅通,深入开展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排查调查;两会期间,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和恶性事件发生,切实将各项工作抓到实处。

会上,有关部门和试点乡镇就全县乡村振兴规划形成过程、采取措施、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如何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如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乡村振兴试点推进情况作了发言。

县领导王尔敏、张健、胥勋雷、魏绍敏、李剑、谭江、张长江,县级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人大代表: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行简要的情况介绍,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提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探索振兴乡村之路,先后开展村企合作、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产业兴旺的农村经济,治理有效的基层组织,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顺利通过广东省“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的五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针对农村产业“空心化”、村庄“空巢化”,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我区首创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通过第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制定并印发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实提效”工作方案,经过大量的摸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法,并率先与碧桂园、华侨城达成合作共识,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

二是高标准全域谋划乡村振兴。在区委、区政府牵头下,各镇、街道迅速开展资源排查,掌握家底,并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制定《镇(街道)全域乡村振兴三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表》,明确了试点片区、产业定位、具体工作、发展规模,按照全区102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市场化模式分三年(2018年30%、2019年40%、2020年30%的行政村覆盖比例)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高标准谋划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2018年惠阳区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纳入到有关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落实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产业振兴最终成果落到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四是打造试点推动全面开花。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我区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实各类乡村项目共计7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0个,初步形成以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商贸、电商物流、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一)推进乡村振兴人员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层都非常重视,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例如乡村振兴对于基层特别是村委书记、小组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认识。但往往工作的开展,他们是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如果意识不转变,那么乡村振兴落地就比较困难。因而在组织保障上不仅需要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还要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建优,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收。

(二)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据资源摸排,目前我区存在三种类型农村情况:第一类城镇化程度较高,以二三产为支撑的准城中村;第二类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需导入产业激发发展动能的村庄;第三类是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村庄。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将村庄捆绑导入产业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发展。然而占大部分比例的第三类型的农村,虽然随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农村面的村巷道、路灯、垃圾处理、学校等硬性条件逐渐完善,但是重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还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服务与城镇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不均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同时科学系统整合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三)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土地利用工作中,存在村庄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规划期限不一致,且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用地的需求远远超过村土地利用规划实际建设用地规模,无法发挥村土地利用规划在“多规合一”中“底盘”作用,导致实际编制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难以落地实施。此外,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用地审批时限过长,程序复杂造成部分重大建设项目无法及时落地。对此,建议市级层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

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继续拓展乡村振兴范围,积极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惠阳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为全市乃至全省走在前列主动担当、多做贡献。

(一)结合职能,打赢大气攻坚战役。

1.餐饮油烟专项治理。20__年5月起,由县城管局牵头,在县城建成区开展为期2月的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和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历时3个月,至20__年8月底,县城区332家餐饮服务单位和烧烤店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顺利通过验收。

2.露天禁烧督查。我局重点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以及周边乡镇等露天焚烧落叶、杂草、垃圾行为的巡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从20__年7月起,截至目前,共发现并处理近10起露天焚烧落叶、垃圾的行为。

3.坚持扬尘治理。从20__年10月起,根据大气污染应急预案要求,我局洒水车坚持对县城区主要街道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冲洗,人休息车不休息,全面提升主次道路保洁水平。

(二)狠抓落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

为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模式,由县城管局牵头指导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采购后压式垃圾运输车1辆、转运站配套转运车1辆、箱体可卸式垃圾收集车12辆。目前,全县27个乡镇生活垃圾全部运往乐山垃圾场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0__年和20__年,县城管局争取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资金共计440万元,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我县研城镇宋高山村、周坡镇周坡村等45个行政村的垃圾收集设备设施进行了再完善。

20__年,按省、市、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计划分两批在我县周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

20__年,由县城管局牵头,投资约1500万元,建成周坡、竹园、马踏和研经等4座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并于20__年投入运行。

2.扎实开展存量垃圾治理工作。20__年5月,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的要求,我局代拟了《__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方案》,会同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在各乡(镇)自查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查。经查,我县有500立方以上的存量垃圾6处,涉及5个乡镇,主要分布在研城镇、马踏镇、三教乡、高凤乡和宝五乡,总量35万吨。我局先后邀请上海昊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桑德新环卫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四川中都设计院等专业治理公司现场勘察,拟定治理方案。经反复对比,拟采用四川中都设计院提出的“采取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50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20__年8月,我局向县政府上报了《关于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相关事项的请示》,9月份,县政府批复同意“采取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50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发改局立项,并完成测绘工作,正在进行设计和地勘。

目前,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32%;。

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50%。

(三)常态治理,落实河道专项保洁。

主要采用竹杆、鱼网等工具设置拦截网、人工清理等方式,实行全天轮流打捞保洁作业,对茫溪河县城区段河道进行保洁,确保河道整洁。

1.继续加强油烟管控,加大巡查力度,督促商家使用油烟净化器。

2.加大洒水降尘力度,尤其在重污染天气,严格按要求实施洒水降尘频次。

3.配合做好露天禁烧工作巡查。

4.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20__年,在千佛镇、东林镇、王村镇和大佛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届时,我县27个乡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可就近运往附近的垃圾压缩转运站进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根据《__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20__年,我县乡镇每个村完善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点,3至5户有分类垃圾池,每个村建一个垃圾转运屋。县城区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20__年,在完善45个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础上,再争取省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资金,力争到_年,每个村完善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建4个垃圾中转站,实现90%以上的农村垃圾到达有效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__县城市管理局。

20__年4月29日。

龙安区位于安阳市区西南部,面积367平方公里,辖3镇2乡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2万,其中农村人口为24.1万人。

2019年,我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落实四个优先为前提,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2018年3月5日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龙安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全区175个行政村,坚持“一村一队”,从全区各局委中抽调175名科级干部到村中任“乡村振兴”战略村级工作队队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全区先后选派了107名区直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切实发挥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尖兵”作用。2018年通过“两委换届”选举出了一大批“能力强、责任心强、素质高、群众信得过”的两委干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组织基础。通过组织建立,科学谋划,形成了层层有人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龙安区域内既有城区又有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为此,龙安区委、区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制度性供给和政策安排设计,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把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格局,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享共赢的互利互惠机制,让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把“真金白银”投到农村,既是对城乡发展历史负责,也是对乡村振兴未来的担当。农业农村建设面广量大,很多项目都是公益性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经济效益,少数有回报的也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本慢,必须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主渠道作用。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同时,加快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配置到了农业农村。2019年,区财政先后投入5000万元,用于全区乡村振兴建设。

四是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这既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优先补齐的突出短板,也是影响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要痛点。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持续改善路、水、电、物流等基础条件,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农村科教文卫体、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让农民在农村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

(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促进经济增收。区委、区政府制定了《龙安区现代农业2018—2020年发展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跨越的发展步骤,利用2018-2020年三年时间,通过优化布局、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活力,推动农业布局科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高效发展。

2019年,龙安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保障,以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5万亩,总产量达到5.56万吨。

二是强化电商发展,促进农村增收。搭建共享平台,推介特色产品。组织利用邮政系统“邮乐购”平台、各生产销售企业网站的作用和优势,重点突出我区的小杂粮和花卉苗木,加强产销信息对接,釆取开通农产品入驻绿色通道、宣传促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线上下单采购、线下统配送“直购直销”服务。2019年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同时积极培育电商示范企业加工、生产、销售当地农副产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扩大生产,让当地贫困群众参与到企业务工或其他形式增加收入。2019年,全区共培育电商示范企业11家,网上销售涉农产品341.48万元。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提前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带动贫困户39户74人。

(三)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示范引领。投资200多万元高标准编制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产业振兴规划和省级示范村乡村振兴规划,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突出抓好善应省级示范镇和马投涧市级示范镇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提升羊毛屯、四门券等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打造沿省道303线从海村到西上庄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领导重视,推进农村垃圾整治。2019年,我区继续实行农村垃圾治理“五分钱”工程(农户每天拿五分钱),区政府每年拿出1400多万元,坚持以农村垃圾市场化治理为主导,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日常化。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通过对乡(镇)、街道、村、和保洁公司三级考核,提高了各级对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重视度,有效督促了保洁公司长期提供高质量保洁服务,真正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村观摩调研,现场进行点评;区督查中心、人居办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列出台账,跟踪推进,进行整改。有力促进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进行。2019年元月份,我区开展了农村“五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硬化)、污水治理、空心村及村内空闲用地集中整治大比拼竞赛活动,活动期间,全区共清理垃圾、杂物30万方,拆除废旧建筑1000余处,整理空闲用地2000亩,出动铲车、汽车、挖掘机2万余台次,完成1.2万户污水治理,粉刷墙壁15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000余盏,种植绿化树木1万棵。为保证广大群众过一个舒适、祥和的春节,在全区农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号召全区各乡镇、街道利用春节前后开展一次“三清一改”集中整治活动。区人居办实行每天进行督导督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全区共组织人员5000余人,出动机械车辆300余台,投资300余万元。清运垃圾总量8800余吨。清理村内塘沟50余个;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30余吨。农作物秸秆通过切杆粉碎和饲料青贮,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按照“五个一”动态监督管理机制要求,我区从三月份开始,严格实行日信息上报,周曝光、月评比、季观摩制度要求,对全区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进行督导督查,通报排名,有力提高了各乡(镇)办的重视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全区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我区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000余万元对部分村实施户户通道路硬化;龙泉镇投资300余万元对s303道路沿线村庄进行美化;我区紧紧抓住3月份绿化植树大好季节,投资100万元,全区规划30个村进行村庄绿化;投资约5000万元在全区范围内的主干道两侧进行新栽、补栽绿化,在东风乡、龙泉镇规划建设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街心公园、微地形绿化等建设,目前,在龙安区境内已打造成沿省道s303线六公里长的绿化游园建设,形成了“一路带八村”“一路带五园”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四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龙安区把改厕工作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要抓手之一,大力推进户厕改造。一是高度重视,推进有力。区、乡两级党政领导亲自抓。制定出台了《龙安区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员上阵,深入一线指导开展工作。掌握一手资料,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周通报二次进展情况,并及时组织相关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现场观摩,交流经验,极大推进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们经过充分调研,结合每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三是试点先行,由点到面。将东风乡王潘流村、海村,龙泉镇羊毛屯村、全林村,马投涧镇李家安村,善应镇中城村作为第一批试点村,整村推进,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四是建立台账,细化目标,对照2019年我区1万户的改造任务,我区进行了任务细化分解,把任务数分解到每月,明确到乡办,实行台账式管理,有力促进改厕工作的进行,圆满完成了1万户的改厕任务。

五是因村施策,推进污水治理工作。离城区较近的村,通过积极协调,实行与市政管网连接。投资473万元在东风乡赵张村建设村内污水管网与市政管网连接建设,已完工;投资460万元的东风乡王潘流村14411米污水处理管网已完成主管网建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镇区管网。马投涧镇投资170万元在镇区铺设3000米污水管网,已完工;善应镇投资600万元在镇区主干道铺设污水管网,已基本完工;离城区远,具备条件的村实行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东风乡投资116万元在黄张村、许张村修建三级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已完工;龙泉镇羊毛屯村、四门券村污水管网和沉淀池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我区制定了《龙安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2018-2020年)行动方案》,与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乡(镇)、9个示范村相结合,开展“四大工程”即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实施移风易俗覆盖工程、实施清洁家园惠民工程、实施孝善敬老工程,把开展扶志扶智宣传教育活动、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开展文明创建等内容纳入到各项创评之中,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深入开展各类评选活动。(1)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和孝善敬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助力农村移风易俗。制定印发《龙安区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施方案》、《龙安区关于在全区农村“推行设立孝善基金深化孝善敬老活动》文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龙泉镇东平村连续三年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村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目前,我区5个乡镇84个村建立了孝善基金会,1207位老人收到孝善基金68万元。(2)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对照文明村镇创评标准,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目前共创建省级文明乡镇2个即东风乡和龙泉镇,省级文明村2个即娘娘庙村和下马泉村,市级文明村15个,区级文明村77个,全区受到区级以上表彰的文明村合计117个,占比66.8%,有力提升了全区乡风文明建设水平。(3)积极参与道德模范、河南好人、身边好人、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我区2人被评为河南好人,2人评为安阳市道德模范,6人入围中国文明网好人榜。通过考评,进一步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同时,结合我区“一创八评”,积极参加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

三是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通过制定《龙安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龙文明[2018]7号),明确工作目标,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遏制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遏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陈规陋习,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小落细落实。2018年,全区省、市、区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率先启动,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健全“四会”组织,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规范流程,在全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规范引导农民执行移风易俗规定。

四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积极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龙安区乡风文明智志双扶文艺宣传进基层”主题活动专场文艺演出在马家乡马家村文化活动广场拉开序幕,文艺演出以舞蹈《欢聚一堂》开场,演出了男声独唱、豫剧选段、快板、歌伴舞等14个节目。该主题活动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浓厚氛围,提振必胜信心,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和谐发展。

(五)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农村“组织力+发展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以进行一次动员、强化一项机制、建立一支队伍、开展一次承诺、抓实一项管理、营造一个氛围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扎实推行农村干部“红、黄、黑”“三色”管理,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100余名农村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到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学习,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

二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区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区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民族宗教工作和谐稳定。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龙安区努力开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新局面,2019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42.64元。

1、以稳就业为指南,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00人,占年度目标850人的105.88%,完成市定目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20人,占年度目标1100人的102%,返乡下乡创业592人,占年度目标350人的169.43%,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100人,100%完成市定目标,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253人,占年度目标250人的101%。

2、以体系建设为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发展。

(1)加强创业保障体系建设。成立龙安区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指导乡镇建立统计、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目标考核。

(2)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与辅导,打造特色培训品牌,加强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服务。2019年,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100人,创业辅导253人。二是积极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就业创业”系统以及乡镇人社保障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注册登记、培训招聘、政策咨询、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工转移就业。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招聘会涵盖百余家用人单位,招聘岗位包括家政、护工、运输工、普工、纺织工、制衣工、服务员、技工等10余个工种,提供就业岗位共计10000个左右;充分拓展了农民工就业可行性,招聘会参与人数达到35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500余人。四是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实名制信息采集及台账建立工作,2019年,我区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592人,全部进行了身份及创业项目信息核实登记工作。

3、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跨越。2019年推荐省级脱贫攻坚优秀项目2个(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市级示范项目1个(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认定区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4个(马投涧亮飞农场、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

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七)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区175个行政村全部已完成清产核资任务,为下一步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打下良好基础。制定了“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龙安区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办法”等文件,设计了“农村家庭人员调查表”、“人口信息采集表”、“成员身份核定公示表”等表格,并制定了产权制度改革流程、成员身份界定流程等,目前已有95个村基本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

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我区大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研究解决村集体“三资”管理易发多发的问题及对策等,提高村基层干部的经济管理和政策水平。

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培育精品园;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龙安区农业农村局新型经营主体遴选办法》等文件,在全区遴选了20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指导员对接5个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我区共遴选出26个新型经营主体,74个科技示范户。

四是认真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我区建立了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试验示范基地,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小杂粮推广提供技术平台。五是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上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1.07万亩。以“三地一矿”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持续抓好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村集体经济“清零破五”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区175个村全部实现集体收入“清零”目标,集体年收入超5万元的村达到169个。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全区共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家庭农场56家。

五是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实施乡村振兴金融支撑工程,综合运用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信贷供给体系,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区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用好用足普惠金融政策,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融资能力。构建多渠道直接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使农民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地押云贷、农信云贷等金融产品实现网上申请发放贷款。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下一步,我区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省、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我区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小杂粮、林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处理乡村垃圾,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善园小镇、长春观、马鞍山森林公园等可以进行精心打造,并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王二岗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定期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宣传本区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以“一创八评”为抓手,广泛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抓好产业兴旺。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拓宽增收渠道。大力推进人才振兴工程,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活动,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月28日下午,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议在米仓山大酒店八楼会议室召开。县委副书记、县长余飞宇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推动我县乡村振兴纵深发展。

“提高站位,充分认识乡村振兴重大意义。”余飞宇指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乡村振兴重大意义,全面审视客观现状,科学把握目标要求,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学习,按照要求,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完成,走出一条符合旺苍实际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子。

“聚焦目标,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余飞宇强调,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必须坚决打赢打好,各乡镇、行业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规范程序,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所有脱贫攻坚全面启动;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必须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在园区建设发展中,要将重心转移到提质增效上,积极整合周边乡镇的产业园区,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打捆创建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真正让产业支撑起高质量脱贫的需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必须广纳天下英才上山下乡,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深入实施城市居民进乡、优秀人才下乡、成功人士返乡、企业家兴乡、社会团体助乡“五到乡工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必须努力营造文明乡风,采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创新道德积分等激励约束机制,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文明评选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实现乡风文明,从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先进、改陋习;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必须全域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要认真学习浙江、广西等地的做法,扎实抓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大力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要大力推进农村绿化、美化,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和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让农村环境更加怡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必须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让村社干部用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让真正想在农村发展、想为家乡做事的优秀人才、新乡贤有为有位,让他们用实际行动真正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明确重点,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余飞宇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意识,扎实开展“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旺苍行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村庄清活行动,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集中力量开展“三清两改一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加强领导,全面夯实乡村振兴组织保障。”余飞宇强调,要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要结合职责职能,强化服务和要素保障,真正凝聚起上下齐动、整体推动的工作合力;要强化考核激励,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乡村振兴的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实行项目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乡村振兴各类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强化本领提升,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把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氛围营造,各级各部门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宣传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宣传乡村振兴各项部署,讲好乡村振兴旺苍故事。

当天,余飞宇还就贯彻落实全国“两会”期间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余飞宇强调,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政府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各级各部门和有关乡镇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守“两个底线”、把握“三个原则”,切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要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紧盯煤矿、人员密集场所、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督导检查,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全面做好摸排和管控,加强维稳信息渠道畅通,深入开展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排查调查;两会期间,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和恶性事件发生,切实将各项工作抓到实处。

会上,有关部门和试点乡镇就全县乡村振兴规划形成过程、采取措施、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如何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如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乡村振兴试点推进情况作了发言。

县领导王尔敏、张健、胥勋雷、魏绍敏、李剑、谭江、张长江,县级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结合集安实际,现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推动农村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特产业加快蓄势崛起,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提升新水平,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为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仍要清醒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广大农村仍然突出,“三农”仍是我市振兴发展最明显的短板,农业农村仍是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最突出的问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亟待健全,新时代城乡关系亟待重塑。

集安地处山区,自然生态优良,是农特产业大市,特色和优势在农特产业,发展的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三农”。全市上下务必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担当,切实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焕发出打攻坚战的斗志、打持久战的韧劲,推动我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五个走在前列”,特色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走在全省前列、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走在全省前列。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人才活力充分迸发,农村生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全市培育2个示范镇、10个示范村。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努力将我市打造成通化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特产业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新兴产业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全市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特色产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示范市全面建成。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构建农业“三大体系”为重点,大力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一)产业兴旺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推进集安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国家级人参检验检测中心,推进中国·集安(澳洋)人参交易中心建设,加快设立产业发展资金和担保基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人参产业发展中,确保产业园发展有后劲、能持续。力争用4年的时间,将集安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中国人参产业发展战略的领跑者、中国人参产业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中国人参产业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先导区。着力推进鸭绿江河谷山葡萄产业带建设,依托山葡萄酒研发中心,深入开展山葡萄栽培和山葡萄酒酿造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每年研发山葡萄酒新产品3种以上,新培育引进葡萄酒庄2户,力争省级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次性通过评审。到“十三五”末,人参达到17.62万亩、葡萄达到2.5万亩、五味子达到1万亩、食用菌达到1100万袋、蜂达到2.2万箱。二是做大做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特色资源转化型加工企业,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培育,对带动能力强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努力打造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和聚集园区。加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指导和服务,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真正把集安的优良农特产品做细、做精、做强。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实现78亿元,同比增长8%。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实现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同时,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鼓励乡镇、村及企业、合作社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有机产品,积极开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创建,高标准举办野山参节、冰葡萄酒节等节事活动,进一步提升集安“特产之乡”、“中国人参加工研发基地”、“中国顶级冰葡萄酒产区”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立足资源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重点扶持乡村旅游度假村、农村家庭旅馆和乡村民宿、农业休闲观光及农产品采摘园等建设。到2020年,全市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达到25个,特色水果休闲观光及采摘园达到30个以上,农村家庭旅馆和乡村民宿发展300家,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

(二)乡风文明方面。一是挖掘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深层次挖掘高句丽文化、鸭绿江文化、边境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精心提炼主题,努力打造乡土味、个性化的美丽乡村。赋予村名、古井、山川、河流等深层次文化内涵,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营造浓厚乡村特色文化氛围。二是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运用新媒体、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教育阵地,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结合各乡镇特点修订乡规民约,营造舆论环境,对接受宣传教育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实施村干部包保责任制,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同时,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组建宣传队,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向农民宣传到位、解释透彻,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后三年我市每年至少列支5000万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同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管理和使用,集中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2018年,新打造提升“类型村”111个、美丽庭院3200户、干净人家2500户,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全方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健全完善农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和责任主体。依托城市综合执法大队,探索组建乡镇综合执法中队,按照城市保洁模式,建立农村环卫队伍,构建有队伍、有经费、有制度、有标准“四有”的农村环境整治体系。四是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坚持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全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18年,计划投资3600万元,新建校舍4所,新购置校车22辆。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卫生院2所。加大村级医疗队伍建设,投入资金150万元,利用3年时间培养50名农村医生,2019年毕业后全部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

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指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xx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大齐辅路、林肇路、林长路、明龙路、林四路、林新路、林依路等主要公路沿线村屯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

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庭院围栏、绿化、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要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二)基础设施建设。

2.改造农村住房。继续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xx年计划改造泥草房1238户,力争到xx年泥草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示范村要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发展新型节能住宅;重点村要实施住房更新改造工程,通过更换砖瓦房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房屋整齐美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3.硬化村内道路。加快改善村屯出行条件,着力提高硬化水平。示范村主街、辅街和巷道全部硬化,主街路肩实行砖砌、砂石铺筑硬化;重点村主街和辅街做到硬化,辅街巷道平整维修,夯实硬化基础;达标村主街做到硬化,辅街全面平整改造。(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住建局)。

4.改造升级通村路。强化通村道路建设,改造完善通村路,中心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xx年,重点对破损严重的通村路全面改造维修,实现入村道路顺畅通行。(责任单位:县交通局)。

5.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xx年建设农村饮水工程46处,新建水源井32眼,配套水处理设备41台套,管网铺设46处,解决69个屯2.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xx年,力争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检测中心1处,实施定时定点检测,并对既有管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各乡镇场)。

(三)村容环境整治。

6.搞好垃圾处理。成立专业清扫队伍,配备运送车辆,并采用集中填埋方式就近处理,垃圾定期清运填埋。力争到xx年,示范村内垃圾箱设置率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其中:xx年,在林甸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连片收运工程,10个村、2.1万人受益。采取沉淀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力争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30%以上。(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环保局)。

7.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鼓励企业、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项目。示范村大力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有条件的村要引导农户建设室内厕所,鼓励原有房屋进行室内改厕;重点村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引导农户建设室外卫生厕所;达标村引导农民利用清洁能源,室外厕所基本标准化。(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卫生计生局、各乡镇场)。

8.推广规模化养殖。加快三进三退步伐,引导畜禽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退出散养。积极推进改圈工作,鼓励养殖大户在生活区外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改善村内居住环境。力争到xx年,建设规模养殖场100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00个,中心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其中:xx年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15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5个。(责任单位:县畜牧局、各乡镇场)。

9.规范柴草堆放。积极引导村民,在村外指定地点集中规范存放柴草垛,支。

持村民在院内建设封闭柴草存放设施,确保村内、院内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农业局)。

10.改造庭院围墙。大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户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墙。示范村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高标准建设花园式庭院;重点村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入户通道实现硬化;达标村主街建设外形统一、标准一致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农业局)。

11.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对村旁、宅旁、路旁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示范村屯注重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庭院栽植果树、花卉或种植绿篱;重点村屯内主要道路全部绿化,村屯内及四周零星闲置地块全部植树绿化。力争到xx年,造林1.8万亩、绿化中心村80个,中心村树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其中:xx年造林0.8万亩,绿化中心村16个。(责任单位:县林业总站、各乡镇场)。

12.村内亮化工程。根据村内道路硬化基础,重点改善村屯主要街路和公共场所照明条件。力争村内主街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节能路灯,方便农民出行,定期检验维修,保证完好使用。(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二)。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xx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

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xx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xx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4200平方米,附属建筑45座1700平方米,征地35亩,新建房屋100套,计划投入60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80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1.6公里,新建道路500米,计划投入75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500米,计划投入40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5000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1套,计划投入45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1部,推车2部,专职保洁人员3人,新建垃圾池15个,河床清淤3公里,计划投入15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18盏,电力型路灯300盏,计划投入1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相关范文推荐
  • 11-05 统筹发展与安全心得体会(专业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经历和学到的东西进行思考和归纳的过程,可以促进我们的成长和进步。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第一段:引言(200字
  • 11-05 祖国未来发展的心得体会(热门21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以下范文中涉及的话题非常丰富,从学习方法到人际关系,从自我管理到团队协作
  • 11-05 民警个人思想总结(精选19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成果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改进能力。在阅读这些个人总结范文时,不妨思考一下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看看能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 11-05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通用19篇)
    演讲稿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听众的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想要写一篇出色的演讲稿吗?请看下面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
  • 11-05 我上学了教案设计(专业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下是一份较为完善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xx年9月1日,我终于
  • 11-05 我的周末假期英语~(精选20篇)
    1.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掌握英语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生活都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学习资料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金风送爽,天高云淡,在这个
  • 11-05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学设计(汇总19篇)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协作学习教学计划样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关于交通安全的课程活动,我们班级已经组织了
  • 11-05 工作一年自我鉴定大全(23篇)
    工作鉴定是对个人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总结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写作上的要点和技巧,希望能
  • 11-05 小学生红领巾心向党演讲稿(通用24篇)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演讲稿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推荐给大家的小学生演讲稿,内容充实,语言流畅,值得一读。一年级那年,在少先队入队仪式上,老师
  • 11-05 考核学生心得体会总结范文(20篇)
    总结范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他人在同样情境下的表现和经验,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别人的总结经验,还可以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