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古诗赠汪伦教案反思(通用9篇)

古诗赠汪伦教案反思(通用9篇)

时间:2023-09-25 16:32:23 作者:翰墨 古诗赠汪伦教案反思(通用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诗赠汪伦教案反思篇一

一、运用古代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小学生们都生活在科技社会中,接触到的都是动漫、电脑等等,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知道李白吗?学生都知道他是唐朝人,写了《静夜思》这首古诗。然后我又问孩子们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他们都不知道。接下来,我马上告诉他们,老师从网上查阅了李白和汪伦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都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播放古乐,创设情境,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诗句,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而“惊喜”,从而体验到了这份“比桃花潭水还深”的友情。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提供了古诗学习方法和六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让学生质疑,教师适度地加以指导,对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赠汪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古诗赠汪伦教案反思篇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创作背景】

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另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

古诗赠汪伦教案反思篇三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如何快速背古诗?

1、理解每句古诗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想句子,并将意思套到古诗里,再读再背。

2、有感情有规律朗读几遍古诗,使它印在脑子里,再背也会快一些。

3、快速朗读几遍古诗,临睡前再读一读背一背。

4、多写几遍古诗,老师常说:“写一遍比背几遍都有效”。

古诗赠汪伦教案反思篇四

今天讲了《赠汪伦》这首诗,这首诗怎样让学生感兴趣的去学呢?我反复钻研教材,最后决定从讲故事入手。

讲完故事后,大家笑了起来,我问:汪伦是怎样解释的?学生说:他解释的是十里外有一棵桃树,有一个家姓万的开酒店。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了李白为什么去汪伦那里,为什么赠给汪伦这首诗。

通过刚才的讲故事,学生学这首诗更轻松了,学得更透彻了。

古诗赠汪伦教案反思篇五

李白是我们知道的最潇洒的古代文人,这三篇七言绝句,分别为留别诗《赠汪伦》,寄远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虽然题材不尽相同,但是却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赤子心肠。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课文《赠汪伦》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诗中描述的“李白”“汪伦”“桃花潭水”“踏歌声”“将欲行”“送我情”等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件和小组合作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喜爱中国古典文化,促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李白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理解句子“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及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我们学校已开展多年了,你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本学期你背了哪些古诗文?请你把最近背诵的诗文念给同学们听。

(师指名背诵)

师(评点、引入):的确,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寄放心灵的处所。下面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赠汪伦》,也许有的同学已经能背出来了,但你们知道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具体的学习。

【设计意图】教学从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起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尝试背诵古诗

(课件展示古诗《赠汪伦》,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并尝试将古诗读正确、顺畅)

师:能够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同学,请站起来读一遍。(抽举手学生读,读后让其他学生评点)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作点评时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他。

师: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三)解读古诗,体会情感

1.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师:通过诵读和背诵,大家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总结在读古诗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四人小组交流)

师(出示关键字词):“赠”“忽闻”“踏歌声”“不及”分别是什么意思?

2.介绍“汪伦”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师:唐代诗人李白一生既喜欢作诗,也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曾做过县令,他对李白的才学十分钦佩。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便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是又担心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托人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造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的李白方知“上当受骗”,但是他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兴趣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

3.分组讨论,解读古诗。

(课件演示:诗人李白将要乘船离开时,好友汪伦在岸边踏步和乐送别的情景)

师:分小组读诗,看看哪一组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教学通过对诗歌写作背景的介绍和课件展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和相互合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初步读懂和读好古诗。

4.理解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及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不及”是什么意思?

师:“送我情”是什么意思?

师:整句话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虽然桃花潭的水很深,但是潭水远远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诗歌把这种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令人感到形象可感,增加了古诗的亲切感。

师(引导):李白的诗歌常运用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诗歌中的夸张常与新奇的比喻连用,尽管超越现实,却又合乎情理。因此,他的诗歌成了浪漫主义思想的典范。

古诗赠汪伦教案反思篇六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回答非常积极。

有的说:“他们两个的感情真深啊!我想他们一定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的说:“如果我的朋友离开了,我也会送他,并永远都记着他!”

有的说:“真羡慕他们有这么好的朋友,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

还有的说:“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在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对待朋友,不因为一些小事儿和他闹别扭,他要是生气,我就让一步,哄好他!”

......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想法,气氛很热烈,在他们的话中,我体会到了他们对“友爱、宽容、真诚”的感受,虽然他们不能用准确的词汇表达出来,但他们的话语里深深的包含着对友情的理解。

我对他们说:“好朋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比金钱还要珍贵,有一个好朋友,你会快乐一辈子。好朋友是用心换来的,真心的对待每一个朋友,你会收获很多东西,希望你们走的每一步都有好朋友相伴!”

看着孩子们若有所悟的表情,我拥有了一种收获叫快乐!

古诗赠汪伦教案反思篇七

《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

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

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

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

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

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

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古诗赠汪伦教案反思篇八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小学生们都生活在科技社会中,接触到的都是动漫、电脑等等,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知道李白吗?学生都知道他是唐朝人,写了《静夜思》这首古诗。然后我又问孩子们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他们都不知道。接下来,我马上告诉他们,老师从网上查阅了李白和汪伦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都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播放古乐,创设情境,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诗句,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而“惊喜”,从而体验到了这份“比桃花潭水还深”的友情。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提供了古诗学习方法和六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让学生质疑,教师适度地加以指导,对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古诗赠汪伦教案反思篇九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饿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