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灰椋鸟课文教案 灰椋鸟说课稿(模板8篇)

灰椋鸟课文教案 灰椋鸟说课稿(模板8篇)

时间:2023-10-15 21:27:22 作者:翰墨 灰椋鸟课文教案 灰椋鸟说课稿(模板8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和详细设计。以下是经过仔细筛选的优秀二年级教案,希望能够给大家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灰椋鸟课文教案篇一

《灰椋鸟》是鄂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创作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在文中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点明植树造林的意义。该文的作者徐秀娟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她为了寻找一只失散的丹顶鹤,不幸陷入沼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艺术家为她谱写的歌曲。 《灰椋鸟》一文主要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壮观景象以及归林后喧闹热烈的场面。作者欲扬先抑,先写了灰椋鸟的“不好看”,接着,层层铺排,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温馨和归林后的热烈、喧闹,让我们跟着走近灰椋鸟,发现了这不起眼的.小鸟的好看之处,让我们相信,世上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样的发现,也足以让我们动心——如果我们有体贴的爱心,就能进入万物的内心;如果我们能心如镜子般明澈,就能照见生命平等的真理。天地万物,相互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是大美。学习本组课文,要使学生懂得;是大自然创造了一切,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去创设一种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美好环境,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文章第二部分是重点,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交融渗透,合为一体。

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学设计中力图以“美”为关键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不断推进,透过作者细腻而生动的描述,在语词的深处,挖掘文本鲜活的内涵,使之成为学生内心呼之欲出的情思与感动。

根据文章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个:

1、学会6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读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想象句子所描绘的场面,体会作者的感情。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是: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是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情景的句子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本班学生学习习惯还有待改进,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不太会用心倾听别人发言,经常出现重复别人发言和走神的情况,小动作多。其次是缺少知识序列性,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困生占班级比例大。经过一年的熏陶,现在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但阅读需要积淀,现阶段他们的感悟能力还较差,对于文字的敏感度还不够强,能够达到灵活运用程度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针对本教材特点,我采用读中理解、品析感悟、想像拓展等教学方法,通过词语理解、句式的推敲训练,情感的体会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自读感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领悟式指导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自读感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通过顿悟,给学生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学法,总结学法。

迁移式指导法、教师“举一”,培养学生“反三”的能力。

点拨式指导法。以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为前提,在教学中抓住契机,用画龙点睛,留有余味的方法点拨学生学习。动用这种方式的关键是设计、选择点拨,点在学法指导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另外还要选择点拨的最佳时机。点在新旧知识接时,点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对比式指导法,就是通过对比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娟一生热爱鸟,为鸟献出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她生前写过的关于鸟的文章。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拿出手来,端端正正写课题。(文章的作者有特别感人的事迹,学生对这篇文章也会更加感兴趣一些。事实也如此,当学生听说就是那个为了鹤献出年轻生命的女孩写的文章时,朗读的时候非常投入。)

生:尖尖的

师:它的背——

生:灰灰的

师:远远望去——

生:黑乎乎的。

3、初次见面,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师:有什么好看的呢?这种再普通不过的鸟,在徐秀娟的笔下却那么富有生气。她是带着怎样的情感,通过语言文字来描摹她心中的灰椋鸟呢?自由放声朗读,手中拿支笔把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关键的地方做做记号。

2、检查字音 生字 多音字 难读字

翘首 应和 能把它所在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吗?我翘首期盼“六一”儿童节快点到来,因为那天我要为同学表演单口相声。

一样吗?内心地急切和期盼的心情时就可以用翘首这个词。

生: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过渡:鸟还是那些鸟,怎么会从“有什么好看”变得“好看”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到作者的文字里去发现。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全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情境。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初步感受一下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

渗透学习方法,品读第4自然段

师:群鸟归林,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走进那片树林,走进灰椋鸟的世界,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的第4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

读:默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画:画出你喜欢的描写鸟的词语或句子。

思: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词语或句子的理由。

预设一:投入

我喜欢“投入”这个词,因为从“投入”可以看出灰椋鸟非常喜欢这片刺槐林,就像孩子投入母亲的怀抱一样,灰椋鸟就是这片刺槐林的孩子。

1、(多媒体: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单株的刺槐,一张是成片的刺槐。) 师:看,这就是刺槐树,每年五月就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这一棵棵刺槐树,组成了一片刺槐林。在灰椋鸟眼里,刺槐林就像母亲温暖的怀抱,就像它们温馨的家园。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个别读。

生:也许是先归来的鸟儿在等待后归的鸟儿。

生:也许是贪恋落日的余晖,还想再美美地欣赏一会儿。

生:他们就像一群贪玩的孩子,在回家之前,不忘抓紧时间再玩一玩。

3、师:这哪里是鸟啊,简直就是一群活泼泼的孩子!

预设二 排空而至

生:“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这句话写出了灰椋鸟数量众多,气势磅礴。

1、师: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灰椋鸟“排空而至”的情景。

生: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生:我认为基本表现出来了,但是插图上的灰椋鸟应该画得再多一些,因为“整群整群”说明数量非常多。

师:课文也对“排空而至”作了解释,读读,看看能不能找出来?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灰椋鸟数量很多。

生:数百米长、浩浩荡荡、巨大、一批一批??“大部队” 这儿的“没有”可以省去吗?(体会“快”)

学校从东到西 百米长,

师:数量众多,规模浩大,黑压压地布满天空,这就是——

生:排空而至

3、师:这里的“排”和哪些词语中的“排”意思一致?

生:排山倒海、浊浪排空

生:推开。

生:意思是灰椋鸟一大群一大群,像把天空都推开了一样。

生:意思是灰椋鸟很多很多,呼啦啦一起涌进刺槐林,像要把天都撑破了,场面非常壮观,气势非常宏大。

师:你们看,这就是排空而至。(结合黑板上学生板书的词语总结归纳)灰

灰椋鸟课文教案篇二

《灰椋鸟》评课意见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

当时就“先阅读文本,还是先入情境?”这个问题上我们听课的老师产生了一定的分歧。不过最终我们还是觉得应该先指导孩子去阅读课文,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来理解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段来指导,“大部队”“排空而至”“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等。在指导完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再播放了课件,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教师播放课件既是给学生以放松,同时也是通过更加形象的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

课堂上,学生通过“读、划、悟”与文本真切对话,教师则在一旁提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不但会思,你很会读等等。学生通过自学,收获不少。“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多元对话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毕竟学生是阅读的主任。对于学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发现的,教者都给予鼓励和赞赏。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作用。如: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第一范文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生命律动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如此,学生都能畅谈自己的发现及感受,读得也比较投入、到位。

最后画面的欣赏,不仅对全文起到了辐射的作用,而且让学生整体感知场面的热闹和喧哗,而且升腾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情感。

结尾,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画面的生动感人,音乐的凄婉、深邃,再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学生深情的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灰椋鸟课文教案篇三

5月28日,我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潘文彬执教苏教版五年级的《灰椋鸟》第一课时。

《灰椋鸟》是一篇写鸟的散文,作者徐秀娟在描写灰椋鸟的时候,形状、习性等方面着墨很少,集中描写的是壮观的归林场面,由于作者本身是在林场工作的,因此对鸟类非常喜欢,文中的字词还常常反映出作者的这种感情来。

因此,我们可以看看,潘文彬老师如何教场面描写,看看如何教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看看第一课时如何处理识字写字,再看看如何体现高段语文的特点的。

关于场面描写,我想一个是点面结合,既有细节描写,也有概括描写。潘老师首先是引导学生概括出描写了什么,然后回到这些段落中细读,再读出自己的感受来。也就是先整体感知再精读感悟,当然第二课时还应该有个回归整体。

体会情感,倒是由一个课堂生成引发的,但似乎潘老师只推进到体会美。一个学生谈感受的时候,提到了“喜庆”,有些突然,因为之前的学生都在讲壮观、数量多之类的,潘老师及时抓住了这个生成,肯定地说:“有道理!”发言的孩子更有底气了,读出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这一句,潘老师立刻抓住继续引导:“在夕阳的映照下,这些穿着盛装的少女,感觉怎样?”此时,学生就有一种审美体验了。不过,我觉得此处还能更进一步,作者为什么要写得如此美丽呢?或许就能帮助孩子更清晰地体会到徐秀娟的喜爱之情了。

识字写字方面,我感觉有两点值得解读。一是识字注重语境,他抓住“翘首”一词让孩子们体会两个句子中的不同含义,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这就是在教语言的`运用了。分辨不同的含义,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有这个能力,相比之下,潘老师高明在哪呢?我觉得就是找出“翘首”这个词进行教学的敏感能力,这种专业的敏感力恐怕是语文老师的一种硬功夫。

另外,写字方面潘老师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学生自己读帖,自己选择描红,自己上台范写,自己评价,再自己临写,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整个教学环节,我觉得最出色的是最后一个,就是“个性化朗读”,我想这也是潘文彬老师最拿手的,与他后面的报告也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报告中重点提到个性化朗读。

这个环节出彩多。前面提到的“喜庆”就是在这个环节生成的,还有一个就是“两处声音描写”,学生读到了声音描写的段落,潘老师引导他概括出这是声音的描写,然后启发他们找找另一个描写声音的地方,最后比较两处声音的描写有何不同,从而体现出了高段语文的特点,就是关注语言的表达方式,非常精彩。

导入部分,我有疑问。潘老师先是出示灰椋鸟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然后用“那么徐秀娟是怎样描述的呢?”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徐秀娟肯定与学生的描述不同,肯定高明,否则就不会入选教材了,高明在哪?比如场面描写,比如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比孩子们只会说说颜色什么的强多了。那么,是不是说孩子们就是不如作者呢?我想没有那么简单,作者是因为长时间的观察才写出来的,我不知道潘老师假如有第二课时会不会提到这点。

灰椋鸟课文教案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灰椋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设计。

《灰椋鸟》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佩之情。作者徐秀娟,是一位为保护鸟儿而牺牲的环保工作者。根据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如果要说三维目标那么下面的要求也应该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依次写出。否则就可以改为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2、通过灰椋鸟入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课文4、5自然段,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及入林后的热闹场景。

(建议改为:品读课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及入林后的热闹场面。)

《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因此,我准备采用以读促讲法,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章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次,情境创设法、启发引导法、想象拓展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品析灰椋鸟归林和入林的壮观热闹的场景。

针对学生特点,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自读自悟法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圈点勾画批注法 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新课:我准备先由学生谈谈自己喜欢(了解)的鸟,然后过渡:大千世界,鸟类众多,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鸟,接着板书课题,同时强调“椋”字的读音和字形。齐读课题后,出示灰椋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灰椋鸟有个初步的感官认识,感觉它的普通,并不好看。

而后教师过渡:有一位叫徐秀娟的姑娘,却为它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能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生成一种阅读期待。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读。

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考虑

(建议“考虑”改为: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圈点勾画印象深刻的字词句,教师及时提醒学生眼到、手到、心到。读后,同位合作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两个多音字(翘首、应和)及难写的字(栖息、扑棱棱)做着重强调并书写。

(初读时圈划生字新词较为合适,圈划重点句似乎早了点)

(建议:在同桌相互检查后,最后再利用大屏让学生读一读生字词,检查一下。)

然后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如果学生概括不到位,可从谁、在哪里、做什么事、表达怎样的感情等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做简要概括。

2、我遵循于永正老师的“书不读熟不开讲”的原则,让学生

沉下心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自己喜欢的语段再读课文,并想想自己喜欢的理由,然后班上交流。这样设计,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思维能力,又为下一步精读感悟做准备。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在以上理论指导下,我准备采用“读、想、悟、画、议、再读”的方法指导学生细读品味。具体设计如下:

课文有两个重点段,即第四自然段“群鸟归林”和第五自然段“百鸟争鸣”,因此我把教学重点也放在这两个段落上。

(补充:在空白处简单写写你的感受。)

交流时,相机出示重点语句:“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没有几分钟,‘大部队’排空而至??,整群整群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飞过。”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我打算用“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与其他同学的思维进行碰撞,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交流中,始终贯穿着读,“带着你的体会读读句子”“来,让大家感受到那份壮观的情景再读读”这样的引语,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将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 引导学生抓住 “ 整群整群” “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叠词的运用和“数百米长”、“巨大”、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 )

2、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理解第二个重点语句“先回来的鸟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互相应和,??”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们,假如你就是一只灰椋鸟,是这“大部队”中的一员,想象一下,自己会向同伴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学生回答时,我相机用“收获可真多”“说的真有趣”这样的评价,肯定、鼓励孩子的发言。这样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实现个性化的阅读,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议:创设情境:什么是“倾诉”?你一般会跟谁倾诉心里话?鸟儿们会怎样的呼唤?又怎样应和呢?老师做先回来的鸟,你们做后回来的鸟,我呼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来和我:我呼:“喂——”,你和“哎——”我呼:“好朋友,我在这儿哪,快来,快来””你和——我呼:“哎,这儿有个大虫子呢,要来尝尝么?”你和——我呼:“天黑了,快回来睡觉吧”,你和——这些鸟儿就像老师和你们一样,呼唤着,应和着。)

3、“夕阳渐渐西沉,归林后的鸟儿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它

们在干些什么呢?”由这句话过渡到第五自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默读,并找出相关句子,然后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做好批注。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交流时,我相机出示重点语句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先让学生回到一开始灰椋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普通,并不好看,进行比较阅读,感悟夕阳映照下,如少女般的灰椋鸟的美丽,从而对灰椋鸟更添喜爱之情。 第二句“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通过播放课件:百鸟争鸣的音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鸟儿归林后喧闹热烈的场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交流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想象、情感进行深层次地朗读,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结合作者的感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家园。以及最后的反问句“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体会作者的感情:对鸟儿的喜爱、对林场工人的敬佩之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最后向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作者:徐秀娟,一位环保工作者,为救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让我们记住她最后的呼唤: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市鸟的乐园。出示这句话齐读,学生爱鸟、护鸟的感情得到升华。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结束本课教学。

整个教学设计,通过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想象拓展贯穿始终。这样,既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落实了《课标》要求,又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总之,本节课,我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在丰富有趣的语文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

灰椋鸟课文教案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

2、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多媒体课件

昨天我们学习了灰椋鸟,你所了解的灰椋鸟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没什么好看的,因为它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出示课件ppt2)。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鸟?作者只写了一只灰椋鸟吗?不,作者写了一群群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刺槐林与竹林去看一看。

自读课文3、4自然段。(出示课件ppt3)

谁带我们去刺槐林与竹林看一看?指名读第3自然段。

我们惊喜地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灰椋鸟刚开始归林时是怎样的场面呢?

(指名读)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出示ppt4)

能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吗?(很壮观)(板书:壮观)

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壮观?用朗读告诉我们。

突出“没有几分钟”,灰椋鸟归林的速度快,鸟儿很多。

突出“大部队”,体会鸟儿多。

突出“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体会鸟儿归林时的声响,鸟多。

突出“整群整群”,体会鸟多。

突出“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体会鸟很多。

你已经完全感受到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景了。

谁再来试一试,把灰椋鸟的多和壮观展现在我们面前。

指名一生读,其余同学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睁开眼,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天空密密麻麻的灰椋鸟,它们似乎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排空而至,出示ppt5,谁来读读这个词,看图体会排空而至的那种壮观气势(指读、齐读)。

谁来把这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返回ppt4)指名读、齐读。

难怪说它们大部队——“排空而至”,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啊!

鸟儿们终于回来了,它们的心情如何?它们会在讲些什么呢?指名说说。

你说得真好。你感受到了什么?(鸟儿们很欢快也感受到了欢快,引读,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象……又像……(出示ppt6)

让我们再次感受鸟儿们的欢快吧!齐读“先回来的鸟……与熟悉的伙伴汇合,教案《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

老师仿佛听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灰椋鸟在欢快地鸣叫,感觉到你们已经融入到这快乐的大家庭里去了,这可真是一副壮观、欢快的归林图。

喜欢这壮观的鸟儿归林图的同学请你们走进林中一起回味。

1、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

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你从哪儿可以看出像个俱乐部呢?(出示ppt7)

(1)(相机出示)“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在翩翩起舞哇!”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呢?(将灰椋鸟比作了少女)

原本灰椋鸟在作者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糊糊的,有什么好看的,可是此时此刻的鸟儿是大自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是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你感到此时的灰椋鸟是怎样的?板书:美丽

(2)还有哪儿可以看出?

(出示ppt8)“树林内外,……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刚刚排空而至的鸟儿,此时全都聚集在了林中,欢快地鸣叫着,你叫我也叫,你叫得响,我要叫得比你更响——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叫——百鸟争鸣。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百鸟争鸣?(这声音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谁来读,读出这么多鸟一起欢叫的气势。

是啊,整个林子栖息着那么多鸟,真像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引读)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这样热闹?作者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板书;热闹(烈)

学生简单交流。

是呀,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把你的欢呼,把你的赞叹,把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整段)

我都已经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了,在回来的路上,作者想到了很多,(出示ppt9)

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由衷的感谢。是呀,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出示ppt10)

全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及归林后壮观而热烈的场面,灰椋鸟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鸟,但在作者笔下,却是那么美丽、那么欢快。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就让我们用心灵的窗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吧!

灰椋鸟课文教案篇六

两次聆听了王艳老师的语文课《灰椋鸟》,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上出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给了我一个相同的感受:王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下面我就围绕这感受具体说说:

在复习导入后,王老师请学生仔细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能感受到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场面的语句,并在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就会逐步提高理解、感悟、欣赏和评价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正是这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课文批注的运用使得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各自的认识和理解。

在批注阅读基础上的汇报交流,学生的见解一个个具有浓厚个性色彩。而对于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王老师都给予肯定、表扬,并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文本,使他们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最终真正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比如在解读“排空而至”这个词时,学生开始只从字面理解了它:“排着长长的队伍飞来。”在肯定他的同时,王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灰椋鸟飞来时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的景象,使学生感受到灰椋鸟归林时壮观的场面。

根据文本留下的“空白”,王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教学“先回来的鸟……汇合。”部分时,在学生理解了“倾诉”、“呼唤”、“应和”的'意思后,王老师让学生再读句子并想象鸟儿们在倾诉些什么?会怎样呼唤?又会应和些什么呢?学生有的说鸟儿在相互交流一天的经历,有的说父母在呼唤自己的儿女回家……以丰富的联想来填补空白,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在阅读教学中就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阅读,能大胆以开创性的思维来对文本陈述自己的见解,可以说个性化阅读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深化理解,深刻领悟,把握情感。每个环节中王老师都鼓励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将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表达出来,如:“能不能把灰椋鸟‘排空而至’的转观气势读出来?”、“很神气吧,想来读一读吗?”、“你想不想来欢呼一下?”……学生各自的情感体验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尽情流露。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我提点建议:

要求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那么老师对学生的阅读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对于每位学生的独特感悟,王老师都给予肯定、表扬,但都只用“不错”、“很好”这些简单的词,笼统地做了评价。如果以个性化、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让他们享受阅读的愉悦,体验成功的快乐,他们还会萌发出一个个具有强烈自主意识和浓厚个性色彩的见解,他们更能带着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读出感觉,读出情趣来。

灰椋鸟课文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

2、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灰椋鸟,你所了解的灰椋鸟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没什么好看的,因为它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出示课件ppt2)。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鸟?作者只写了一只灰椋鸟吗?不,作者写了一群群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刺槐林与竹林去看一看。

自读课文3、4自然段。(出示课件ppt3)

谁带我们去刺槐林与竹林看一看?指名读第3自然段。

我们惊喜地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灰椋鸟刚开始归林时是怎样的场面呢?

(指名读)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出示ppt4)

能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吗?(很壮观)(板书:壮观)

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壮观?用朗读告诉我们。

突出“没有几分钟”,灰椋鸟归林的速度快,鸟儿很多。

突出“大部队”,体会鸟儿多。

突出“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体会鸟儿归林时的声响,鸟多。

突出“整群整群”,体会鸟多。

突出“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体会鸟很多。

你已经完全感受到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景了。

谁再来试一试,把灰椋鸟的多和壮观展现在我们面前。

指名一生读,其余同学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睁开眼,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天空密密麻麻的灰椋鸟,它们似乎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排空而至,出示ppt5,谁来读读这个词,看图体会排空而至的那种壮观气势(指读、齐读)。

谁来把这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返回ppt4)指名读、齐读。

难怪说它们大部队——“排空而至”,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啊!

鸟儿们终于回来了,它们的心情如何?它们会在讲些什么呢?指名说说。

你说得真好。你感受到了什么?(鸟儿们很欢快也感受到了欢快,引读,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象……又像……(出示ppt6)

让我们再次感受鸟儿们的欢快吧!齐读“先回来的鸟……与熟悉的伙伴汇合,教案《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

老师仿佛听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灰椋鸟在欢快地鸣叫,感觉到你们已经融入到这快乐的大家庭里去了,这可真是一副壮观、欢快的归林图。

喜欢这壮观的鸟儿归林图的同学请你们走进林中一起回味。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

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你从哪儿可以看出像个俱乐部呢?(出示ppt7)

(1)(相机出示)“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在翩翩起舞哇!”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呢?(将灰椋鸟比作了少女)

原本灰椋鸟在作者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糊糊的`,有什么好看的,可是此时此刻的鸟儿是大自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是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你感到此时的灰椋鸟是怎样的?板书:美丽

(2)还有哪儿可以看出?

(出示ppt8)“树林内外,……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刚刚排空而至的鸟儿,此时全都聚集在了林中,欢快地鸣叫着,你叫我也叫,你叫得响,我要叫得比你更响——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叫——百鸟争鸣。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百鸟争鸣?(这声音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谁来读,读出这么多鸟一起欢叫的气势。

是啊,整个林子栖息着那么多鸟,真像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引读)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这样热闹?作者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板书;热闹(烈)

学生简单交流。

是呀,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把你的欢呼,把你的赞叹,把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整段)

我都已经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了,在回来的路上,作者想到了很多,(出示ppt9)

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由衷的感谢。是呀,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出示ppt10)

四、小结

全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及归林后壮观而热烈的场面,灰椋鸟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鸟,但在作者笔下,却是那么美丽、那么欢快。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就让我们用心灵的窗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吧!

板书:

灰椋鸟(美丽)

归林图壮观

闹林图热烈

灰椋鸟课文教案篇八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灰椋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灰椋鸟》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佩之情。作者徐秀娟,是一位为保护鸟儿而牺牲的环保工作者。根据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如果要说三维目标那么下面的要求也应该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依次写出。否则就可以改为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2、通过灰椋鸟入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课文4、5自然段,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及入林后的热闹场景。

(建议改为:品读课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及入林后的热闹场面)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因此,我准备采用以读促讲法,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章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次,情境创设法、启发引导法、想象拓展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品析灰椋鸟归林和入林的壮观热闹的场景。

三、说学法

针对学生特点,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自读自悟法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圈点勾画批注法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

四、说教学设计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新课:我准备先由学生谈谈自己喜欢(了解)的鸟,然后过渡:大千世界,鸟类众多,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鸟,接着板书课题,同时强调“椋”字的读音和字形。齐读课题后,出示灰椋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灰椋鸟有个初步的感官认识,感觉它的普通,并不好看。

而后教师过渡:有一位叫徐秀娟的姑娘,却为它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能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生成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读。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考虑。

(建议“考虑”改为: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圈点勾画印象深刻的字词句,教师及时提醒学生眼到、手到、心到。读后,同位合作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两个多音字(翘首、应和)及难写的字(栖息、扑棱棱)做着重强调并书写。

(初读时圈划生字新词较为合适,圈划重点句似乎早了点)

(建议:在同桌相互检查后,最后再利用大屏让学生读一读生字词,检查一下)

然后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如果学生概括不到位,可从谁、在哪里、做什么事、表达怎样的感情等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做简要概括。

2、我遵循于永正老师的“书不读熟不开讲”的原则,让学生沉下心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自己喜欢的语段再读课文,并想想自己喜欢的理由,然后班上交流。这样设计,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思维能力,又为下一步精读感悟做准备。

(三)精读品味,深化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在以上理论指导下,我准备采用“读、想、悟、画、议、再读”的方法指导学生细读品味。具体设计如下:

课文有两个重点段,即第四自然段“群鸟归林”和第五自然段“百鸟争鸣”,因此我把教学重点也放在这两个段落上。

(补充:在空白处简单写写你的感受)

交流时,相机出示重点语句:“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没有几分钟,‘大部队’排空而至??,整群整群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飞过。”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我打算用“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与其他同学的思维进行碰撞,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交流中,始终贯穿着读,“带着你的体会读读句子”“来,让大家感受到那份壮观的情景再读读”这样的引语,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将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引导学生抓住“整群整群”“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叠词的运用和“数百米长”、“巨大”、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

2、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理解第二个重点语句“先回来的鸟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互相应和。”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们,假如你就是一只灰椋鸟,是这“大部队”中的一员,想象一下,自己会向同伴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学生回答时,我相机用“收获可真多”“说的真有趣”这样的评价,肯定、鼓励孩子的发言。这样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实现个性化的阅读,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议:创设情境:什么是“倾诉”?你一般会跟谁倾诉心里话?鸟儿们会怎样的呼唤?又怎样应和呢?老师做先回来的鸟,你们做后回来的鸟,我呼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来和我:我呼:“喂——”,你和“哎——”我呼:“好朋友,我在这儿哪,快来,快来””你和——我呼:“哎,这儿有个大虫子呢,要来尝尝么?”你和——我呼:“天黑了,快回来睡觉吧”,你和——这些鸟儿就像老师和你们一样,呼唤着,应和着)

3、“夕阳渐渐西沉,归林后的鸟儿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它们在干些什么呢?”由这句话过渡到第五自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默读,并找出相关句子,然后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做好批注。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交流时,我相机出示重点语句“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先让学生回到一开始灰椋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普通,并不好看,进行比较阅读,感悟夕阳映照下,如少女般的灰椋鸟的美丽,从而对灰椋鸟更添喜爱之情。第二句“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通过播放课件:百鸟争鸣的音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鸟儿归林后喧闹热烈的场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交流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想象、情感进行深层次地朗读,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四)拓展延伸再悟主题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结合作者的感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家园。以及最后的反问句“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体会作者的感情:对鸟儿的喜爱、对林场工人的敬佩之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最后向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作者:徐秀娟,一位环保工作者,为救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让我们记住她最后的呼唤: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市鸟的乐园。出示这句话齐读,学生爱鸟、护鸟的感情得到升华。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结束本课教学。

整个教学设计,通过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想象拓展贯穿始终。这样,既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落实了《课标》要求,又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总之,本节课,我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在丰富有趣的语文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最新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读名著读书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工作心得是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所做的总结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工作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带来一些借鉴
  • 10-15 2023年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活动策划书 五四青年节演讲大赛活动策划方案书(优质8篇)
    通过答谢词,我们可以向他人传递我们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好的总结范文能够让人有深刻的感受和启发,以下是一些经典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大学
  • 10-15 最新标准化检查后写工作汇报(优秀9篇)
    标准化检查后写工作汇报篇一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开好头、起好步、打基础的关键年,而上半年的工作则关系到全局的成败。因此,我们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 10-15 最新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汇总16篇)
    开题报告的撰写应当注重逻辑性和可读性,避免太过复杂或冗长的叙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篇一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
  • 10-15 2023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7篇)
    团委团支部工作计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团员的实际需求和团队的整体发展,鼓励团员的主动参与和贡献。下面是一些教师工作计划的模板,供大家进行参考和修改。人教版数学九年级
  • 10-15 2023年寒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8篇)
    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盲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纠正。小编整理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培训心得样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寒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一教
  • 10-15 2023年安全管理心得 分包安全管理心得体会(优质14篇)
    学习心得是一个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它能帮助我们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接下来是一些从事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工作心得,他们的经历和总结或许可以为
  • 10-15 六一节目主持词开场白四人 六一节目主持稿(实用17篇)
    答谢词不仅能够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更能够让我们明白自己不能独自成功,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支持。7、在写答谢词之前,可以先进行一些思考和策划,提前确定好自己想要表达的
  • 10-15 202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汇总8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可以促进团队协作和学习,增进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下是几篇财务工作总结的典型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篇一全面贯彻落
  • 10-15 八年级学期总结(实用15篇)
    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知识结构,搭建知识框架,更好地应对复习和应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知识点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提升自己的总结能力。八年级学期总结篇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