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课程设计(实用5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课程设计(实用5篇)

时间:2023-09-25 04:48:27 作者:雨中梧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课程设计(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课程设计篇一

1、掌握去括号的法则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的符号法则去化简代数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等活动得出去括号的符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通过例题讲解,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班级:初一四班nn

1、数学知识:

2、数学思想方法: 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nn教学反思nn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课程设计篇二

格式)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题:压强

课型:新授课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2、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4、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

过程与方法、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

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压强的概念

难点

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

器材

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另外本节可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述,创设情境

思考,进入情境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启发学生总结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二、压强

根据上述结论,要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只用压力的大小,在物理上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压强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那么我们怎样将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同时考虑进去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速度的定义,讨论交流一下我们应怎样定义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f

p

=

s

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符号

意义

单位

p

压强

帕(pa)

f

压力

牛(n)

s

受力面积

平方米(m2)

例题

桌面上静止的一盒粉笔的重力为6牛,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分米2

计算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

解:1分米2=

0.01米2

p=f/s=6n/0.01m2=300pa

答: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为300帕。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得出出压强的定义

讲解压强的符号、单位

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压强

讨论交流

记忆压强的公式、单位、字母的意义。

熟悉使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我们要怎大或减少压强,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增大压力

增大压强

减少受力面积

减少压力

减少压强

增大受力面积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课题:压强

课型:新授课

课时

于波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2、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4、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

过程与方法、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

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压强的概念

难点

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

器材

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另外本节可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述,创设情境

思考,进入情境

一、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讲述压力的概念

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探究实验

巡回指导

了解压力的概念

讨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有关的因素

设计探究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启发学生总结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二、压强

根据上述结论,要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只用压力的大小,在物理上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压强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那么我们怎样将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同时考虑进去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速度的定义,讨论交流一下我们应怎样定义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f

p

=

s

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符号

意义

单位

p

压强

帕(pa)

f

压力

牛(n)

s

受力面积

平方米(m2)

例题

桌面上静止的一盒粉笔的重力为6牛,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分米2

计算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

解:1分米2=

0.01米2

p=f/s=6n/0.01m2=300pa

答: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为300帕。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得出出压强的定义

讲解压强的符号、单位

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压强

讨论交流

记忆压强的公式、单位、字母的意义。

熟悉使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我们要怎大或减少压强,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增大压力

增大压强

减少受力面积

减少压力

减少压强

增大受力面积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得出结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课程设计篇三

《分式方程》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分式方程》(八年级)

教学目标

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教 学 过 程

第一步;复习提问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审 设 找 列 解 验 答

思考:列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第二步:应用举例

p35例3

p36例4

总结

1.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同学们都积极练习.甲同学跳180个所用的时间,乙同学可以跳240个;又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少跳5个,求每人每分钟各跳多少个.

3.甲、乙两地相距19千米,某人从甲地去乙地,先步行7千米,然后改骑自行车,共用了2小时到达乙地,已知这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求步行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

答案: 1.15个,20个 2.12天 3.5千米/时,20千米/时

第四步:课后练习

1.某学校学生进行急行军训练,预计行60千米的路程在下午5时到达,后来由于把速度加快1/5,结果于下午4时到达,求原计划行军的速度。

答案:1.10千米/时 2.4天,6天 3.20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课程设计篇四

空间几何体

总课时

第2课时

分课时

第2课时

了解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认识圆柱、圆锥、圆台和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机构特征。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概念的理解。

1引入新课

1、下面几何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或生成规律?

这些几何体都可看做是一个平面图形绕某一直线旋转而成的。

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

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表示。

4、旋转体的有关概念。

1、例题剖析

例2指出图、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体构成的、

2、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几何体分别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

3、充满气的车轮内胎可以通过什么图形旋转生成?

1、课堂小结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及图形特征。

2、课后训练

一基础题

1、下列几何体中不是旋转体的是()

2、图中的几何体可由一平面图形绕轴旋转形成,该平面图形是()

abcd

3、用平行与圆柱底面的平面截圆柱,截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一平面去截此圆锥,则底面和截面间的部分的名称是_________。

6、如图是一个圆台,请标出它的底面、轴、母线,并指出它是怎样生成的。

二提高题

7、请指出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三能力题

adcb图1a图2dbc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课程设计篇五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