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析(精选17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析(精选17篇)

时间:2024-01-10 21:08:08 作者:字海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范本,大家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学校教研活动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乎段,具有导向作用。它把理想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进行比较,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注重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教师进一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发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评价观念的束缚,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有许多教师仍然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他们未能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为引领他们走出“泥潭”,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效性,本人就此现象的存在及对策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关注“师”多,关注“生”少。

有的评课者,往往有这样的要求:一节课必须要“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提问恰当、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法指导到位、重视能力培养、板书恰当美观、教态自然”等,这些评课的内容,更多关注了教师的因素,很少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过程。但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训练,获得了什么,却被忽视了,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事实上,这样的课往往是为了迎合评课者的口味而设计的,只不过是在做表面文章而已。

2、教师“设计”,学生“配合”

有的教师把达成教学目标视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由此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情感与态度、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课,好比教师预先设计好一个“口袋”(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接着设法让学生钻进“口袋”进行课堂教学引导,目的是使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走,始终与教师保持一致,最后扎“口袋”(完成教学在务,达到预期教学日的)。你会发现有的教师上完课之后会很满意地总结:这节课效果不错,学生配合得也很好。如果教学效果不那么妙,则会埋怨学生配合不好。其实,我们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教师的一种角色意识。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希望能按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学生的任务就是处处揣摩教师的意图,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在务。而学生自己在哪、处于什么状态、需要什么都被教师忽略了。

3、追求形式,缺乏实效。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由于许多教师盲目效仿,缺乏对其实质的认识与思考,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合作实质。看似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在小组内讨论起来,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有少数人在动手动脑,多数人在等结论中度过合作的时间,合作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或是有的学生对此置之不理,有的学生仍然我行我素,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

(一)树立生本观。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着重观察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等,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课堂表现,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要想走出“泥潭”,要树立生本观,确定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新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注重学生学习情绪情感的变化。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评价过程中,应突出以下关注重点,以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数学学习活动环境的创设,是否符合本课堂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需要;是否营造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否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交流。活动中,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是否敢于大胆质疑、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乐于交流和团结协作。

在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是否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他们顽强的学习意志,使其形成持久的学习热情;能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是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有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能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

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3、注重实效,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足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富有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生充分的思考、交流,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就是教学效果的达成。笔者认为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否使全体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活动中是否能够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育理念,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社会性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现代媒体的使用是否自然合理,能否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总之,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数学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也应随之发生变化。由传统教学评价只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教师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过度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课堂教学评价真正回归到“学”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便达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变教师的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1.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单一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真思考过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具有有效性,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和环境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维性和差异性,内容空洞泛化,使实际的激励作用弱化,对学生影响力的持续性较弱。因此,为了使评价更加生动甚至刻骨铭心,体现教师的亲和力和合作的决心,应当改变评价内容的枯燥性和单一化。此外,还应从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方面入手,使评价方式多样化,而不是只使用简单的语言性鼓励。

2.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机制。长期以来,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化,认为对学生都是以“一视同仁”态度进行评价,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需求,评价不仅要兼顾整体和局部,既要注重评价范围的全面性,又要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评价主体也应丰富起来,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主体容易导致评价的片面性,建立对学生全方位、多面性的评价机制,既能使对学生的评价立体起来,又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

3.数学教学脱离生活化,忽视创新和能力的培养。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容易使教师和学生更加功利化,忽视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在循序渐进中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依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方式是最简单也是最省时省力的教学方式,但若不改变这种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那么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高分低能”在相关新闻中也是屡见不鲜。

1.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将定性的评价方式和定量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尤其是要注重定性的评价方式。除了学生的成绩以外,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发展。建立全面的评价内容,常规的评价内容有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必备的基础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入“情感、态度”等新鲜的血液进来,使评价内容更加具有灵活性。同时,使评价内容具体化,而不是一味的进行“大众化”评价。提升评价技巧,关注学生的健康心理轨迹和发展,根据学生在该阶段特有的心理特征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方式。在学生的结果出来时要及时地进行评价,在讨论阶段和形成阶段是,延时进行评价,不预先进行判断,避免学生产生定向思维及误导。出来语言表达之外,一个鼓励的眼神,惊叹的语气和佩服的动作都能增强对学生评价的效果。

2.增加评价主体,促进学生反思。教师固然在对学生评价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忽视其他个体带来的意外惊喜。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也尤为重要,家长更容易接触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面,鼓励家长对学生进行积极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独特的视角。同时学生互评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生更愿意与同伴玩耍和学习,合作性的数学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思维和见解,沟通更加方便和有效,形成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学习集体,形成胡萝卜式的“拉力”互助学习,而不是大棒式的“推力”教学。

3.以学习过程为主导,开展体验式教学。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传授和运用,还要灌输更重要的反思和创新理念,实现到知识技能和品德素质的同步和全面提高。从学生的表情和动作就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要重视这些细微的变化,快速反应并积极地作出课堂计划调整,同时控制教学节奏,引导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进入数学课。削弱学生“标准答案”的观念,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看法,鼓励学生不要惧怕个人观点与他人观念的不同甚至对立,分享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见解和解决方法。教师要随时成为专注的倾听者,从学生的思路出发,引导其进行正确的思考。增加学生的动手和操作机会,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利用开放题型的灵活型和开放性,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进行验证,悟出真知,增强在数学学习生活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生活是无痕的,生活对学生的体验是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联和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

2.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

4.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带着困惑、怀疑和探索的心理,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这也是教学引入策略之一。在问题设置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提出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问题的导入,逐渐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不能以深奥、难解的问题来给教学设置障碍,使学生缺乏探究的动力和兴趣。

(二)师生共学———尝试自主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流传着一句名言:告诉的知识,容易忘记;分析出来的知识,可以记住;自主参与的知识,就会真正理解。这意味着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参与,才能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在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其有数学性的认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对实物钟表的观察、触摸与参与,让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到长针和短针的区别,并观察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相等的格,学生在对钟表的触摸、观察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小组合作式自主式学习。小组合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之下完成,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如在“长方形”的认知中,要各小组进行分组比赛,寻找出最多的长方形者获胜,在大家踊跃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通过对比、测量等不同手段,了解对生活中“长方形”的认知,如:课本、长方形的长桌、黑板的形状等,大家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规律,并主动性地获取了相应的知识。

(三)数学知识的应用———巩固数学知识的自主性探索。

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要充分利用“温故而知新”的记忆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例如:在数学“做一做”的课后练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检式的巩固,还可以进行板演练习、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巩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的巩固和运用,将更多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要灵活加以整合和运用,如小学生学习完了图形这一课,对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准确的认知后,就要进行灵活多变的图形拼板练习,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图形的修剪和粘贴,进行图形自由空间的想象和布局,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进行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在生活引入、故事引入、游戏引入、情境引入的教学策略之下,用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进行数学知识的感知,并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一直在创新。其中,对话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文章就从对话视角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提出几点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数学发展。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抽象性、难理解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与教师建立了一个互相平等的沟通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材对话等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有自由的发言权、主动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跑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周长”这一教学内容时,讲课前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周’是什么意思吗?”这时学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围”“一圈儿”等,教师据此可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周长”。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周长是什么意思,以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并引出周长的概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出相关动画,如: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然后用红色的笔标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告知学生红色笔标出的长度,就是该长方形的周长。在讲解之后,为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物理表面的周长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教育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学生对教材之间的对话,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已经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价位表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发现并搜集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思考小数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预习课本,也可以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讲一讲小数为什么这样写?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自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价位表、自己的成绩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如“2.50与2.5的哪个大哪个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时学生在之前的自习中会发现“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学生可以知道2.50与2.5是一样大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相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三、巧设疑问,启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在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等将与班级学生相近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在各组,且尽量保证各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后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棍,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下。这时,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拼成,而有的学生发现不能拼成。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1猜想:两根小木棍的总和等于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学生2猜想:随便两根小木棍的和大于第三根长度才可以拼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再次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这时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实验形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四、设计对话,延伸知识在对话视角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设计对话主题进行知识的延伸,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小学生内心往往充满了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渴望从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和收获,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认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明确对话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以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对话主题:3/8-2/7=____,他们在学习通分知识之前,接触到的分数加减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在遇到这种分母不同的现象时,往往难以着手,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要想解决这一习题,小学生需要运用新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被激发,教师可顺利引出新知识——通分,让他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寻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6,然后将3/8转化为21/56,2/7转化为16/56,很快得出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回顾旧知识,拓展新能力,主动参与对话,利用探究性的数学练习题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发小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并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他们的学习思路得以拓展,知识得以延伸。总而言之,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加师生间的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然后通过探究问题,加强生生间的对话。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对话形式,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对话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陈艳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夏李平.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4).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学生的思维如果跟不上就不能理解,不能理解就不能顺利开展数学教学,更谈不上培养其它方面的能力,启发智力。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很容易忽视对于某些环节的把握,解答过程复杂化或者书面化都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并且依赖于答案,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数学课堂上,教师如果一味照本宣科,懒于使用灵活的结合实际的教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更不用谈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了。要改变这一弊端和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应当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多方面寻找和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对于数学老师来说,能在数学课堂上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但若是能做到生动趣味教学,掌握下文所阐述的方法措施,在同一时间实现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也不是难事。

二、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1.加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强化教学深度。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前提条件是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在解答题目时能够自觉应用一些数学独有的思维手段。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一些直观而形象的图形,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指导他们解答。例如,我们都知道有三种方法能够用来求得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这三个公式都是周长公式。但具体题目需要具体分析,老师可以一边画图一边讲题,让学生也学会这一方法,不仅可以深化教学深度,更能帮助学生借助图形直观地知道使用哪一个公式更适合。第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锻炼他们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问题的选择上要注意突出目的性。结合实际提出问题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讲解“比较对照、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综合以及分析”这些逻辑思维方法时,才能够事半功倍。例如提出“逛商场时商品打折,哪个更便宜”的题目,学生大都喜欢逛超市,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必然更有体会。教师还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中选取一些鲜活的例子来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提高他们解答数学题目的水平。例如,提出一道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题:水果店老板分三次把苹果卖给你,第一次卖出的苹果是第二次卖出苹果数量的一半,第二次卖出的苹果比第三次卖出的苹果要多三分之一,第三次卖出的苹果是六个苹果。那么这三次卖出的苹果一共的数量是多少?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解答,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教导学生使用多种解题思路。

2.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主动思维。

其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不放试一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的方法。一旦学生愿意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就能让他们一直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中。例如:在黑板上贴各种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这些数学题组成了一道常见的应用题,期待学生们来解答。这一生动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主动解答,踊跃参与,让学生体会道开动脑筋的乐趣,自然会更加自觉自愿地思考问题。其二,丰富教学语言,让课堂更具有趣味性。有趣的数学语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教师也可以幽默起来,多在平时记住一些有关数学课题的笑话或者故事,多用数学语言描述解题思路,在上课开始用幽默的语言活跃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通过这个方法还能提高学生与自己的互动,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鼓励他们阐述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口算,叙述口算过程,口头阐述解题步骤等。坚持一段时间,定然能够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更顺畅,也更准确和严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双赢目标。

三、结束语。

以上的内容足以说明在信息量飞速增长的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应当走在素质教育、启智教育的前列。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思维和建立强大的思维模式,如此可以使他们更加聪明睿智,而不是读死书,死记硬背计算公式,更具备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激发、导向、选择、调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条件和归宿。学生要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转化成数学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尽管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的有所选择,有所弃舍的能力还处于启蒙与培养阶段,但是,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等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形成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仍然是一个能动加工过程。学生对于课堂上各种信息的接收,并不是照相一样复印下来,而是一个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又由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局限性,不仅要考虑教具、学具、教学软件所提示的数学道理的科学性,也要考虑其直观形象性、趣味性,以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

学生要主动地学习小学数学,需要形成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也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如在课后,自己会主动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哪些是重点,哪儿易错,哪儿易混,从自己的情况出发,该记的记一记,该弄明白的弄明白,该琢磨其中道理和奥妙的要去琢磨,再来做一些练习题。还可以预习第二天要讲的知识,预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自己明白什么,更在于自己不明白、不太理解的是哪些,以便来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课堂上,要会听,对老师讲的要听得出过程,听得出重点,听得出结论。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就减少了学习数学的障碍,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在头脑中建立起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其它认知结构,把所学知识变为“我的知识”.所以,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学生入学时做起,坚持不懈,抓紧抓好。

过去人们把数学的基点始终仅放在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如今伴随学生认知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动机与目的,习惯与意志等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与学习活动中的智力活动相互联系与作用,起着激发、导向、选择与调节的作用,构成了复杂的心智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和教学中的.“发现”因素,尽量地发展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鼓励和相信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以促成学生的主动发现。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先作课前准备,上课时可由学生登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让所有的学生都经过“一听一讲,互相议论”的过程,最后再由教师结合所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种种观点和方法加以讲评,肯定成绩,纠正错误,联系课程,归纳结论。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活的数学知识,又具备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使知识与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强了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意识与适应能力。总之,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思想品德与良好习惯的协调与充分发展。

在今天,单纯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已成过去,三机一幕也在还未普及的时候便又被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更新,接下去更吸引人的是网络教学。如此多的教育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更新,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关于教学技术的选择空间。随着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一个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在集体教学中注意到个别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老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了解学生的状况,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必要。因为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承认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形式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就一个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与那部分知识,这段时间与那段时间,学习的效果也有高低快慢之别。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需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状态,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正是教无定法的体现,也是学生个性与发展的差异性所必需的。所以,要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只有抓住教学中的本质问题,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差距,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促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行为,这已成为课堂教学的迫切任务,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照顾各个水平的创新,不断鼓励他们进取。创造是学习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化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要使教学富于创造性,往往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是创造的源头。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实践证明,注重知识之间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向质疑,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注重问题的多向求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等,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数学教学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教给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及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这样,学生更能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功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让我们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与探索,力争在数学教学园地上有所收获和提高。

作者简介:李清萍女39岁中共党员 从事数学教学10余年,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同事的好评。我喜欢跟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课堂,享受着数学的神奇,我深爱这一职业。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1.针对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出生活化教学。小学生每天都会进行数学学习,每天都在运用数学,但却对数学学习无法提起兴趣,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科学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这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一味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数学知识被局限于课堂之中,知识与生活不能有效融合,最终难以学习致用。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缺乏兴趣,探讨的热情下降,学生创新能力未被挖掘出来,对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产生局限性。

2.针对当前小学生数学教材状况提出生活化教学。当前,教育学界已深刻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清楚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写应紧扣生活实际。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上,还是以陈旧的教学题材为主,内容缺乏与生活的相关性,与时代的发展速度以及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符,小学数学课本需要得到充实与改造,以符合时代的需求。

3.针对当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出生活化教学。传统教学方法在当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成为教学主体,对知识的讲解注重逻辑推理,对知识背景、知识的延伸没有足够重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板书,根据教材进行讲课的教学方式为常见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极少得到运用,学生知识的获取多来源于教师的授课以及课本中的知识点。沉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面临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课后要做大量习题与测试的现状,很难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

4.针对当前在小学生国际数学比赛中的现状提出生活化教学。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各大国际数学比赛中一直占据优势地位,受到教育界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摆在这些成绩面前的一大窘况是,我国中小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上,相对于日本、美国等国家来说明显偏低,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缺少实际运用的意识与能力。在这种现状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重点关注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导向,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现象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从生活中提炼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从数学中学到实际生活能力。

1.创造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这一群体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进行学习。小学生年龄偏小,思想意识上还处于萌芽阶段,数学初始学习阶段对课程的兴趣培养对后续学习阶段的学习效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玩游戏的年龄特征,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带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抽取20名学生,排成两列,提问同学们平均一列为多少人?然后组织同学排成四列,提问每列平均又是多少人?还可以通过分水果、分玩具等方法进行平均数的学习。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设定,以及学生的讨论与思考,教学效率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学生也会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小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热爱数学课程,最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生活化情境,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学生所学知识与自身熟悉的生活环境相似程度越高,学生对知识就更容易接纳与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出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以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易于接收数学知识,并使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持。例如:在认识“几分之几”这一教学重点时,要使小学生掌握几分之几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可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小明去小花家玩,小花的妈妈拿出蛋糕招待小明。妈妈将蛋糕分成四块,小花吃了一块,小明吃了二块,妈妈吃了一块,那用分数如何表示呢?”学生在这一熟悉的情境下,进行积极地思考,得出小花吃了四分之一、小明吃了四分之二的答案。接着教师可以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小学生产生亲切熟悉的感觉,感受到分数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分数的含义有更完整的认识。乐于解开疑惑,主动思考,也将原本沉闷的课堂教学,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设置,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语言与例题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枯燥的数学计算与名词可能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尽量根据小学生的特征,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以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对数学名词进行描述,使小学生与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例如:在进行大于号与小于号教学时,可将大于号和小于号编成一段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学生可以通过对顺口溜的理解,简单地区分出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含义。又比如将数字的大小比较说成“为数字排队”等,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下能够对数字大小排序进行更直观地理解。其次,还可在数学的加减法教学时,通过设置一些生活化的例题,教会学生数学运算。例如:“老师给小朋友们分糖果,已经给15位同学分发了糖果,还有8位同学没有领到糖果,那么请问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妈妈给哥哥和弟弟分别买了10支铅笔,每只铅笔0.5元,那么妈妈买铅笔总共花了多少钱?”这种生活化的训练例题在锻炼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将例题生活化,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运算变得生动,学生在熟悉的语言与生活行为中对数学更易于接受与理解,最终实现学习致用。

4.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认识身边的事物,以及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中,一些知识是抽象的,晦涩的,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师要做的是将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的抽象知识,变得生动与鲜活,成为学生能领悟、能体会的知识。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课堂,在生活中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在生活中无时不刻地存在着数学现象,教师要指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在新学期数学课堂一开始,给学生布置以下课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学知识,以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情。有同学记录:“今天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鱼,卖鱼的婆婆说要27元,妈妈和她讲价后只付了25元,便宜了2元,27-25=2。”又如:“今天哥哥的学校和其他学校进行篮球比赛,我默默地帮哥哥计算得分,进球时看到计分板上的变化,计算刚才的进球应该得2分还是3分。”通过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琐事中,并自行记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合理安排时间,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将使数学教学事半功倍。

5.课后练习、课外活动生活化。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生活化的课后练习布置以及课外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效果。课后练习与课外活动应以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为主,带领学生以数学的观点对生活的环境进行独立了解,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对“平面图形”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时,可布置学生在课后寻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物品,每种形状各带一至两样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沟通,加深其对平面图形的了解。在进行元、角、分的学习时,布置学生在放学后帮助家长去购买一件物品,记录物品的价格,购买时给营业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同时针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进行相关课外活动。例如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指定一组学生当营业员,其他学生为顾客,将学习用品贴上纸标签,写上价格,指导学生进行购物活动。一组活动完成后将两组成员角色对调,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与监督。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课后练习与课外活动,学生将对所学知识点有更牢固的掌握,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上做到生活化教学,在课后也使学生得到了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关键阶段,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为教学目标,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将生活化教学长期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从数学中体验生活,最终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思维动机是良好的学习动机。当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能运用多种思想方法解决各种问题,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并开拓了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兴趣。(三)提高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基本的学习品质,如勤于思考,有解决问题的坚强意志等。在我们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问题的思考方式,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二、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数形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数学是高度抽象性的学科,学生理解起数学符号、数学概念必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有必要借助具体的事物,让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概括的思维。如教学“9加几”,让学生掌握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算式。如果脱离了实物单纯的教学“凑十法”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借助直观的物体。如数饮料:箱子里装有9瓶,箱子外面放有4瓶。让学生想想共有几瓶?怎么数就能很快又能很清楚的知道?接着再借助小棒摆一摆。最后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说9+4可以怎么算,从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使其经历方法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凑十法”,并能灵活的应用。

(二)加强问题的解说,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它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解题的思路及解题步骤,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人的解题思路,要求表达清楚、合理。

(三)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为打破思维定势,练习的形式也必须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下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设计探究性练习,提升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要求在符合常规逻辑思维的条件下,又要打破常规;要求在问题解决中选择求变、求异的思维,进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如在一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探究性练习: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发生碰撞,他们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各种方式的探究,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创造性的探索出计算面积的方法,提升思维的独创性。

总之,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在拓宽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一定的教学实际情况来循序渐进的完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纬度研修日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纬度》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听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纬度》专题讲座后收获不少,特别是专家的认识的教师心中的“好课”的评价。对课例分析,追寻我们心目中的好课感受特别深。

小学数学课堂是我们每位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节好课?评价标准较之以前有什么区别?评价一节课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成为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说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与时俱进的看待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也就有了新的意义。我们说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简单的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更不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过程、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评课者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我们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做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早已不陌生,然而能够深入进去地去对新课程新教材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思考、挖掘似乎却不多,而这样的学习似乎正好为我们去挖掘去思考新课程新教材中更深入的内容提供了机会。经过这次研修,我深深的感觉到: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六个专题的学习,收获的确不小,同时也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很多新思考:

一、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 。 解决问题教学如何创设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合作学习如何做到恰当的时间利用等。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以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通过这次研修,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坚信只要坚持搞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

四、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反思。

加强教学反思,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及时修改、补充、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教学反思,几年以后很可能成为名师。我们要坚持写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学期后反思和学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总之,回顾这次研修学习,可谓收获颇丰,收获的是一名专业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对于这样的学习来说,也许我们付出的是忙碌,但我们收获的却是提高,是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它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资本。并且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从传统的培训模式中走向网络平台时,产生了极大新鲜感和神奇感,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交流空间,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许多问题,困惑、思考、收获很难有机会倾情表达。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新课改要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主动去营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氛围与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放开”。首先要主动关爱学生,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其思想和生活。其次,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另外,教师也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做好课堂上的随机应变,以形成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教授“角的分类和画角”这节课时,用多媒体展示画角的步骤,让学生操作试画,画好后分小组交流画法,再进行课堂交流总结。通过展示、合作、总结等活动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使其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情境创设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恰当地在教学中设立情境,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激发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提出“车轮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椭圆或方形”的问题。巧妙的疑问创设,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长方形不稳,有的说因为圆形好看等等,而在此时教师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看谁能够在学习了新课后正确解释这个现象。通过这样的创设生活情景“激疑”,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索欲,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注重实践,主动参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动手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为只有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能切身参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授“观察物体”单元里镜面对称的课时,让学生自带小镜子,通过照一照身边的物体、同学等在镜子里的成像,让学生去发现“镜子里的事物倒了”。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观察镜子中的“物体是怎么样倒了?是上下颠倒,还是左右颠倒”,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了解掌握镜面对称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研修日志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节好课?评价标准较之以前有什么区别?评价一节课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成为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说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与时俱进的看待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也就有了新的意义。我们说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简单的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更不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过程、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评课者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我们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下是我通过学习得到的认识:

一、 教师心中的“好课”

1.扎扎实实的,学生能够学会的课是一节好课。

2.课堂中有亮点,能看到学生进步的课是一节好课。

3.情景创设的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的课是一节好课。

4.教师的教学环节清晰,教学重点突出的课是一节好课。

5.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师生之间交流充分的课是一节好课。

6.教师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并予以适时引导、点拨,形成动态生成的课是一节好课。

二 、专家的认识

(1)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2)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3) 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4)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5) 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所谓的 " 扎实 " 指的是 " 好课 " 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性体现在 " 好课 " 是符合当前课程标准要求的,符合相应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的,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所谓的 " 充实 " 指的是有效率的,即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学可以充分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 丰实 " 指的是教学是富有成果的,这种成果是生成性的,教学相长可以说是它的具体表现; " 平实 " 则强调了 " 好课 " 是常态下的课,它不是摆设,不是修饰,而是具有非常强的普适性, " 好课 " 的原则或者理念,不需要特殊的条件支持就可以实现; " 真实性 " 则主要是提醒我们必须关注 " 好课 " 的缺点,通过反面来认识和学习 " 好课 " ,而避免不实的夸张或者歪曲。由此可以看出,叶澜视 " 好课 " 为常态下的有待完善的课,侧重于其真实性,使课堂教学评价得以从 " 公开课 " 或 " 表演课 " 中摆脱出来。当然, " 好课 " 与 " 真实、平实的课 " 之间并不能简单划等号, " 好课 " 应该是 " 真实的课 " ,但 " 真实的课 " 不一定就是 " 好课 "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让学生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学有价值的数学.

作者:石景飞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丁伙中心小学,225266刊名:小学时代(教育研究)英文刊名:primaryschooltimes年,卷(期):“”(11)分类号:g62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性教学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一直在创新。其中,对话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文章就从对话视角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提出几点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数学发展。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抽象性、难理解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与教师建立了一个互相平等的沟通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材对话等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有自由的发言权、主动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跑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周长”这一教学内容时,讲课前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周’是什么意思吗?”这时学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围”“一圈儿”等,教师据此可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周长”。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周长是什么意思,以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并引出周长的概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出相关动画,如: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然后用红色的笔标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告知学生红色笔标出的长度,就是该长方形的周长。在讲解之后,为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物理表面的周长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教育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学生对教材之间的对话,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已经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价位表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发现并搜集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思考小数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预习课本,也可以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讲一讲小数为什么这样写?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自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价位表、自己的成绩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如“2.50与2.5的哪个大哪个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时学生在之前的自习中会发现“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学生可以知道2.50与2.5是一样大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相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三、巧设疑问,启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在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等将与班级学生相近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在各组,且尽量保证各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后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棍,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下。这时,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拼成,而有的学生发现不能拼成。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1猜想:两根小木棍的总和等于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学生2猜想:随便两根小木棍的和大于第三根长度才可以拼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再次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这时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实验形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四、设计对话,延伸知识在对话视角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设计对话主题进行知识的延伸,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小学生内心往往充满了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渴望从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和收获,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认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明确对话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以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对话主题:3/8-2/7=____,他们在学习通分知识之前,接触到的分数加减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在遇到这种分母不同的现象时,往往难以着手,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要想解决这一习题,小学生需要运用新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被激发,教师可顺利引出新知识——通分,让他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寻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6,然后将3/8转化为21/56,2/7转化为16/56,很快得出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回顾旧知识,拓展新能力,主动参与对话,利用探究性的数学练习题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发小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并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他们的学习思路得以拓展,知识得以延伸。总而言之,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加师生间的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然后通过探究问题,加强生生间的对话。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对话形式,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对话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陈艳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评价构想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分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这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发展能力,情感与态度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本文从课堂的三维目标方面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如何围绕“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总结出评价课堂教学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从而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对“掌握知识”层面的评价。

新课标中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也没有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相反,它对掌握知识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有用的知识和相对完整的可迁移的知识结构。

1.对“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

对学生在“感知・理解新知”这一阶段的评价,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操作:(1)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分。传统的课堂教学新知的导入目标直接指向于习题、例题的解决,在这一部分较为弱化,而按新课标理念,在导入新知时,应从新知的产生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等不同的角度,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现实的、有意义的感知材料和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2)选取的感知材料是否包涵了新知的本质属性。教师在备课时,应分析新知的本质特征,并选取适当感知材料作为载体,恰当地承载新知的本质特征,从而为高效率的课堂打下基础;(3)在过渡过程中的诱导是否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是否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展开积极的求知探索,从而顺利实现学生认知的正迁移,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4)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起到常规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2.对“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

对“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往往难以具体量化,受评价者主观指标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外显程度影响较大,评价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新知的发展过程与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否有较高的相关性,教者是否重视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2)学生在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建立了一个能反映知识本质的典型情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数学化”,即经历一个从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认知往返过程;(3)学生对新知本质特征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表述是否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4)学生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性意识倾向性发挥得如何,学生的全员参与程度如何。

二、对“发展能力”层面的评价。

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的,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因课堂上“发展能力”的目标不够明显,目标达成难以量化,往往在课堂评价中流于表面,落实不到位。“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能力的发展必须结合知识体系,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提高。

1.对课堂“巩固性练习”阶段的评价内容。

(1)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从而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

(2)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3)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以及在叙述算理、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4)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反馈问题的要害,是否能对课堂中“生成”的各种问题,处理得灵活机智、科学合理,“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对课堂“发展性练习”阶段的评价内容。

(1)本阶段习题设计一般应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灵活性;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2)在本阶段中,评价要注意:三种题型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形成体现本课本质特征的内容序列;教师安排的题量是否适中,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学生的情况反馈是否较好地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达到了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师生总结”阶段的评价内容。

(1)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2)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3)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三、对“情感和态度”层面的评价。

情感与态度,并不是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副产品”,即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过程中的“顺便”进行,而是课堂整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堂好课,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在自信心、责任感、求实态度、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获得发展。

(1)是否创设了一种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锻炼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有经历克服困难的机会,并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课堂中,学生创新精神、实事求是态度的培养,以及质疑问难和独立思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得是否巧妙,安排得是否合理。

由此可见,要评价一堂课的成败,首先,要看课堂中“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制订是否合理,其次,要看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是否把这些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了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促进情感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的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性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小学生天真,认识事物多靠感性还不够深入,不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他们的认识规律,教会学生简单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思考,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2化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较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发展和提高。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提高注意力,使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如教学“长度认识”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长,哪些物体短。通过让学生亲自丈量,使其更进一步感知物体的长度知识。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方法变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变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课改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抓好学生的学,还要抓好教师的教,既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赵录敏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段同学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的案例分析与思考

(甘肃省皋兰县九合中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国家对教育的成效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评价,可以综合各个方面来进行整体性的评价,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评价方面的具体措施。

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

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呈蓬勃发展的势态,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根据笔者掌握的情况和研究体会,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

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误区之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误区之三: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误区之四: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误区之五: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走出误区。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出误区的保障。

2.更新观念,增强新的意识,是走出误区的根本。

相关范文推荐
  • 01-10 出租房协议合同(汇总14篇)
    一份完善的合同协议可以有效减少纠纷,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书写要点,希望能够对您起草合同有所帮助。承租人(乙方):_________
  • 01-10 物业雨雪天应急预案(模板21篇)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形成全社会的应急机制和合力。应急预案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 01-10 工程检测工作总结(优质19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困难和解决方案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写月工作总结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的写作思路和技巧,让自己的总结更富有独特性
  • 01-10 餐厅工作辞职信(优秀20篇)
    在辞职信中,我们可以向前雇主表达感激之情,并表明自己在工作中收获了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辞职信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尊敬的主管:你好!在餐
  • 01-10 学校年度教育工作总结(实用16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我们不断成长和提升的机会,不论好坏,都是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和思路。中国共产主义青
  • 01-10 小房产买卖合同(优秀17篇)
    买卖的方式和方式在不断变化,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形式逐渐兴起。在买卖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买卖范文,希
  • 01-10 面试空中乘务的自我介绍大全(17篇)
    知道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和与他人相互了解。看看下面这些优秀的自我介绍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思路。您好:我是来自广州xx航空学院的的xx
  • 01-10 出版社发行员工作总结范文(19篇)
    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下一个月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x年,出版社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以
  • 01-10 初中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填(实用16篇)
    自我评价是自我成长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局限,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路线。下面是一些职场人士在自我评价中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 01-10 年会员工颁奖致辞大全(18篇)
    写一篇好的致辞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它的意义和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致辞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创意。今日,我们在那里召开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