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发言稿题目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之间的故事(通用5篇)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发言稿题目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之间的故事(通用5篇)

时间:2023-10-01 13:47:04 作者:念青松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发言稿题目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之间的故事(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发言稿题目篇一

鲍叔牙和管仲是经商时的好友,后管仲做了齐襄公大弟弟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小弟弟公子小白的师傅。当齐国将要大乱时,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国。

齐襄公被叔伯兄弟公孙无知杀死而代之,后公孙无知又被国人杀死。当立新国君时,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从莒国奔向齐国,管仲保护公子纠从鲁国也奔向齐国,管仲怕公子小白提前到达,便带兵卒在路上设伏,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了,管仲拿起箭,朝公子小白心窝射去,公子小白倒地装死。管仲认为大功告成,便飞跑而回。结果公子小白提前到达齐国,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杀了公子纠,欲杀管仲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认为管仲才是治国的良才,己不如管仲,极力推荐管仲。齐桓公终拜管仲为相,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主伟业。这应当归功于鲍叔牙甘于让贤和齐桓公不计杀身之仇礼遇贤才的宽阔胸襟。

公元前645年,管仲生了重病。管仲对齐桓公说:“要罢免易牙、竖习、开方三个小人。”齐桓公说:“易牙烹其子为我做肉羹吃,竖习自割生殖器做太监侍奉我,开方他父亲去世都不回,专心侍奉我,这样的人还值得怀疑吗?”管仲回答说:“易牙、开方连自己的亲人都不关心,他们怎么会关心你呢?竖习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惜,他怎么会在乎你的身体呢?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都有野心。”管仲去世三年后,齐桓公就被易牙、竖习、开方三人害死了。从此齐国霸主地位结束了。

从这个小故事得出地大道理是: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为了事业的成功,必须选准人、选对人、选好人、选能人。所谓“亲贤臣、远小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发言稿题目篇二

古时候,有对叫管仲和鲍叔牙的人,他们是好的出奇的知己好友。在班上,我也有一位像鲍叔牙那样与我友好相处、从来不吵架的好朋友,她的名字叫童妍。

总之,童妍十分热心肠,是个好女孩,跟她交朋友,我很开心。有她这样的朋友,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也是童妍的好朋友。有一次,她抱着一大堆本子去办公室,我心想:本子一定很重吧!让我来帮你分担一些重量吧,让你轻松点儿。我忙跑过去帮她抱本子,看着她那十分可爱的笑容,我也开心地笑了:“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帮帮忙的。”还有一次,她有个题目不会做,当我看到题目时,立即帮她解答了出来。听到她的夸赞,我还有点不习惯呢!

我和童妍就是这样,我觉得童妍帮了我很多大忙,而我却只帮了她一点小忙。我们互相谦让,真是对亲密无间的“管鲍之交”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发言稿题目篇三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的发言题目叫《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在齐国如何成就霸业的这个故事中,我对桓公、管仲、鲍牙三人的印象同样深刻。

三生万物。三是好个数字,既是实指,也是虚指,象征着无数。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就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所谓上下齐心,其利断金,众人拾柴火焰高!

管仲本是桓公的死敌,但桓公仍能听取鲍叔之言,尽弃前嫌,用管仲之能。这等襟怀,就算再过二千年,也依然令人感慨万端,钦佩不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头羊的气魄和格局,对一个国家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事实上,历朝历代,那些中兴之主,无不具有齐桓公这样的优秀品质。

我要说什么呢?我要说的是,人才遍地都是。但细察之,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荐人荐人之长,用人用人之能!若天天盯着人家的缺点看,那四海九州,就没有可用之人!

现在,我要说说鲍叔这个人。齐国称霸,“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这是非常有道理的。鲍叔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他既象征一个国家的管理干部,自己平庸一点没关系,但却能大公无私、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寻找人才,推荐人才,任用人才,管理人才,包容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鲍叔的作用的确大于管仲。因为鲍叔同时也象征着一个好的制度。一个好的制度,简言之,就是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齐、管、鲍君臣三人的故事,既是经验,又是教训,若全国人们上下都能从中吸取经验,接纳教训,那我们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则又近了一步。

时间关系,我就说到这里,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同学们大拍板砖,但请轻点,温柔一点。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诫”是也!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发言稿题目篇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秋战国时期,名臣良将们尽忠竭力至死方休的故事感人至深,丹青留名。其中,管鲍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事迹又一度传为千古美谈,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知人善任;管仲的当仁不让,敢担重责,无疑都值得大书特书。但,我今天想和同学们谈谈的是鲍叔牙的识才之能。

管仲有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在管仲早年困顿之际,鲍叔牙从不独善其身,不计较让自己更穷困的至交,不嫌弃多次见逐于君的好友,逆境之中,鲍叔善遇管仲,这不仅是二人交谊所至,更重要的是鲍叔认为管仲有胜己之处,有过群之才,久后能成大业。这是鲍叔的过人之处,有识才知能,不拘小节,不计小利。

当年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公子小白,两人各为其主,战场厮杀,而当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幽囚之际,鲍叔牙却能向齐桓公大力举荐管仲,并且将百官之上,人臣之尊极的相位,毫不犹豫地让给管仲,可谓“识人”。同学们,我们可以设想,假若没有鲍叔牙的识人之能,管仲只会在大牢中无人问津地死去,因郁郁不得志含恨而亡,齐桓公一匡天下的宏图霸业也不会有实现的一天,中国的历史上更会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鲍叔凭借自己的过人的智慧,容人的雅量,识人的眼光,留住了一位政治英才,这与当时当时统治阶级争利于市的所为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他难能可贵之处。不难看出,没有鲍叔,难得管仲。如古人所说:“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伯乐有之,良马必出,欧冶有之,利剑必出,鲍叔牙正是这样的一位善于识人的“伯乐”与“欧冶”。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中国古代从来不缺乏这样的智慧,高祖刘邦能取天下,是其善用运筹策帷决胜于千里的子房;是其善用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周文王于渭水边寻访姜太公,刘皇叔三顾茅庐求见诸葛亮,这些都是有识人之能、独具慧眼的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成就了丰功伟业。

古人治国用人的聪明智慧,足以让后人从中受到“知兴替”的有益启发。同学们,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拥有识人之能呢?我认为,拥有识人之能首先要向鲍叔牙一样不拘小节,具备容人之量,凡属真正的人才,凡是怀珠抱玉者,都希望用人者是识才者,能够慧眼识珠,拔识自己于未显之时。我们要做珠玉,但我们也做识珠玉之人,“万物生长,各自高贵”;其次,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名利,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发言稿题目篇五

《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春秋左传·庄公十年》: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来奔。鲍叔牙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牙受之,及堂阜而税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

《春秋左传·昭公十三年》: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佐;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