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感想和收获大学 如何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论文(汇总5篇)

202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感想和收获大学 如何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论文(汇总5篇)

时间:2023-10-08 23:46:38 作者:书香墨 202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感想和收获大学 如何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论文(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感想和收获大学篇一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的建构没有把重心放在创作思潮上,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的建构以作家或流派为依据,从能够创作作品的作家出发,来对作者的写作风格、作品文本进行研究。虽然也有一些研究者指出要以作品的文本为基础,但是他们没有摆脱“作家”的束缚。在重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的过程中,我们要将文本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对象来进行研究,勇于抛弃文学团体、流派以及作家本身的影响,打破作家在文学研究中对文本的奴役,努力地反思和清理传统文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诟病。此外,在文本得到解放之后,文本获得了一个相对独立但又不孤立的地位,它不会单纯地依附作者,同时又与作者保持相互的联系,他们是一种相互独立却又不能割舍的有机结合关系,思潮的重构就是要向着让文本自主呈现自身意义的方向前进。

2.对文学思潮进行大致分类,并对每一类展开历史性的论述

每一种思潮都有自己的历史逻辑,是一种历史性的流变。在传统的文学思潮史的研究着作中,常常是以时间为线索展开研究的,这样的研究线索使文学“思潮”横向看条理清晰,纵向看脉络明确。但是这种研究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利用时间为线索容易受到社会史的规训,在文学研究中,研究者对时间的概念经常被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所约束,与社会历史事件很难割舍,最终的结果将是文学作品被纳入社会变迁之中,并且受到社会事件的规训,使“文学思潮史”变为某种社会思潮史。为了避免以上所述问题的发生,我们在进行文学研究时,必须破除这种以时间为线索的研究方法,对文学思潮进行分类,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分类是文学思潮本身的分类。运用这种分类,使文本的整体结构专题化,有利于使属于某个专题的文学思潮,按照自身的内在逻辑走向清晰地论述,避免了社会思想的大量入侵。

3.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必须兼顾各种思潮

我们在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第二条途径中提到要对文学思潮进行大致分类,并对每一类展开历史性的论述。我们将文学思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社会/革命文学思潮”、“人性/启蒙文学思潮”、“审美/感性文学思潮”,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重构中,要兼顾这三种思潮,形成一种相互补充的发展态势、一种相互呼应的叙述张力。此外,要对思潮史的总体架构进行去时间化,需要采取一种“互见性”的总体叙述模式,为思潮史重构提供一种新的整体化模式。同时,去时间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时间概念,它只是总体上的,而在具体的文学思潮叙述中,依然要强调和突出时间意识。使文本自身按照线性时间自主地呈现思潮流变,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

结语

21世纪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发展既是一个挑战期,也是一个机遇期。它在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制度统治之后,思想负载非常沉重的同时,又受到了来自西方思想的影响,让人难以适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要充分地发挥文学创作思潮的主体作用,无论是何种问题,只要是在共时性上创作思潮一致,我们就应该把它归结为同一种思潮。同时,我们要将打破问题限制看作是一种思潮的流变,只有勇于摆脱问题的束缚,才能回归到文学思潮史的本位。我们要回归文本,从创作者的角度来探索文学思潮的倾向,尊重文本所包含的内在逻辑,不对作品进行过度的品评。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就是要充分地体现出文学文本自身内在的流变。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感想和收获大学篇二

论文关键词:纳税服务税收管理

论文摘要:纳税服务是税收管理发展到一定水平,服务主体为满足服务对象履行纳税义务和行使税收权利的需要而形成的税收行政行为,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深化征管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因此探究我国目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健全我国纳税服务体系对于提高我国税收征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且是税务部门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责任和义务,是税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税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良好的税收环境,融洽税收征纳关系,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良好途径,也是构建“诚信税务”、“服务型机关”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目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缺位与越位,服务与管理脱节。

服务缺位是指因税务机关执法不到位或者程序不规范,手续繁杂,致使纳税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或承受不应有的人力、物力和精神上的负担。

主要表现在:因税务人员素质不高,办事效率低下导致纳税人为办理同一纳税事项而多次往返,久拖不决;因税收工作流程不规范,存在程序繁杂、手续繁琐、票表过多的问题,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增加税收成本;因税收政策不完善影响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因税收法制不完备,使纳税人不能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

服务越位是指超越法律规定的义务范畴,越权提供不合法的“服务”,以及将不属于纳税服务范畴的内容作为纳税服务提供给纳税人。

如有的税务部门仍然存在擅自减免税或扩大税收优惠范围的现象。

服务加管理是现代税收的管理方式,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相加,服务与管理不是分裂的,而是作为统一的整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管理(执法)与服务对立起来,一提到管理就忽视为纳税人的服务,容易发生侵犯纳税人权利的情况。

一提到服务就弱化管理,导致“疏于管理、淡化责任”情况的发生。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

税收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务管理与服务中,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并由此推动税务部门业务重组、流程再造,进而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

目前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一是重技术轻管理。

许多部门热衷于购买高档的硬件设备,盲目开发软件,而对整个业务系统性研究不够,没有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结果只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没有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

二是重系统本身的应用,轻数据资源的管理利用。

有的地方更多地是以信息系统来替代手工操作,却对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重视不足。

三是轻视信息资源整合及一体化建设。

现阶段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涵盖了从征管到行政管理、辅助决策等各个方面,但这些部分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各自为政,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共享,没有形成合力。

(三)纳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

我国当前的纳税服务主要是由税务部门来提供,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务主要直接面对的还是税务部门。

如上所述税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较低,集中处理信息,为纳税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纳税服务的能力有限,对于诸多日常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仍然需要通过办税服务大厅的形式,对纳税人实施传统的面对面的管理与服务。

另外,经济社会尚未发展到相当水平,对社会化纳税服务的需求不足,缺乏推动纳税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外部动力。

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程度不足,其发展和竞争不充分,所提供的有偿纳税服务对纳税人缺乏吸引力。

二、优化我国纳税服务的对策

(一)服务要求制度化。

控告和检举权、要求回避权、请求国家赔偿权、委托税务代理权、索取完税凭证权等能够落到实处,保障其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纳税服务制度,形成实际的、刚性的工作标准。

实行考核评价机制,量化纳税服务工作,在内部考核的基础上,征询纳税人的满意程度,加强监督考核,切实规范服务行为。

(二)服务手段信息化。

通过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构建纳税服务信息化平台,降低税收成本,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是完善纳税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以12366服务热线、电子税务网络为载体,运用网上电子申报系统、网上税务局信息管理等系统,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功能强大的多元化、个性化、开放式的纳税服务。

二是完善税收管理平台,推广运用纳税申报电子信息采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系统、增值税纳税评估管理、计算机稽核、协查等管理系统,实现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纳税人纳税成本。

三是完善信息交换平台,推进税库银企的一体化建设,拓宽申报缴税渠道,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三)服务过程社会化。

一是充分发挥税务代理的作用,把税务代理作为纳税服务的延伸加以鼓励和引导。

二是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建立起一个全社会的纳税服务网络,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和实效,从而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自觉遵从度,保证国家的税收权益。

此外,优化纳税服务还要求服务内容的系统化。

主要包括税收环境服务、税收信息咨询服务、程序性服务、救济服务等四个环节的'内容。

纳税服务是整个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的一部分。

优化纳税服务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长期工程。

税务部门作为优化工作的主体,应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并遵循预定的目标和相关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纳税服务的内容和措施,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税收工作效率。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感想和收获大学篇三

摘要:当前,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来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就中国文学发展现状而言,在对于外来文学进行引入的同时,本土文学也得到了更强的生命力。然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当前我国文学商业化的现象愈发严重,不仅存在着比较诸多抄袭情况,还存在着对于传统文学的轻视。因此,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研究,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促进中国文学良性发展。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必要性;途径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

(一)促进中国文学实现全球化发展

从发展历程上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是从上世纪初期开始的,虽然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其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当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中,蕴含着每一种思想潮流,由于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其中还存在着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元素,实现了真正的多样化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文学西方化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之下,作者也擅长在作品当中揭示相应的社会矛盾,进而反应出来社会百态。西方文化对于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刻,所以也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当今社会对于现当代文化的理解。所以,通过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会通过文学看到整个社会的状态,进而对于文学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二)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从实践经验来看,如果文学能够始终保持一个相对独立的姿态,那么文学本身的.自然形态就会更加突出以下。相反,如果文学并不能够实现独立发展,那么就会受到来自于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这样一来,其中的观念形态也就会愈发明显。当前,我国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处于后者这样一个阶段。事实上,从中国现当代文学本身来看,其发展过程当中就已经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譬如说社会发展进程出现“大跃进”的时候,文学必然不能够按部就班的发展。而恰恰因为如此,其变得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对于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很大一方面也是希望找到其发展规律,将其放置在时代背景之下研究,为后世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发展途径

(一)从逻辑的视角进行原始资料的挖掘

不得不承认,当前我国很多现当代文学的相关史料都是存在着问题的,并且由于文坛上存在着恩怨,关于这些文坛恩怨恩怨的资料,绝大多数都是立足于不同的立场来进行表达,,关于这一点,从楼适夷和夏衍围绕冯雪峰的历史问题展开争论当中都能够看出来。基于此,我们在针对现当代文学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一旦涉及到史料方面的引用或者是参考借鉴,那么应该尽量站在客观地角度上来进行分析,而不是过多的依赖于个人的想法或情感。值得一提的是,文学研究与分析过程当中,会涉及到或多或少的逻辑建构,所以需要更为注重审美的核心位置,尽可能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现当代文学诞生初期,我国在关于文学研究的过程当中,更多的学者会以考据和批判的视角来进行文学阐述与分析,原因所在是当时已经存在着学者意识到传统文学当中存在着不足。文学发展到今天,关于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有的时候会被注入了牵强附会,或者是道听途书的命名,因此,怎样在当前的现实情境之下,对于自己的文学观点进行客观地阐述是极为重要的。如何注意史料和逻辑建构之间的联系,从而站在更为理智的角度上对于资料进行挖掘。

(二)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关于文学研究的过程当中,不仅要融入历史学科的元素,还需要参考审美学科的元素。就文学本身来说,其实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产物,又和其他学科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存在一部分学者在研究的过程当中,目光过于局限,单纯针对局部,或者是根据一部作品来反应一个时期文学的状态。更多的是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站在一个全面的视角上来分析相应的作品。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只有真正明确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在对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时候,找到一个相对准确地定位。在西方文学研究思想当中,普遍认为,将文学放在一个整体中进行研究,并且这个整体并非一成不变,它会伴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而不断进步。这种观点对于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析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从近几年文学批评领域来看,其作用是很明显的。但是,由于商业化趋势的影响不断明显,使得在一段时间内,逐渐陷入到一个阶段化的状态。所以,注重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是希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更是为了避免社会原因所带来的文学不良发展。

(三)增强美学在作品鉴赏与分析中的作用

美学与文学之间的关联性较大,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过程当中,美学的作用不容小觑。众所周知,由于社会认知不同,不同的读者对于现当代文学的审美视角也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这种差异之下,原本呈现出来静态特征的文字,也能够流露出来一种动态的美感。在传统的文学分析当中,很多时候都难以充分重视起来美学的价值,甚至单纯地将其放在一个封闭的状态当中来进行研究,过分强调作者作品与创作之间的固定关系。事实上,文学作品的价值并不单纯依赖于作者本身,还会涉及到读者这一方面的接受意识。

三、结语

总的来说,现当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不可动摇的地位,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与文学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应当以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看待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充分调动美学、历史学科的辅助性作用,加强对作品的深入鉴赏。

参考文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感想和收获大学篇四

公共学位课:

基础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哲学、专业英语;

专业学位课:

非学位课:

教学实践、文献检索及利用、中国当代小说研究、现当代经典作品研读、现代诗歌研究、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中国当代文艺思潮、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大众文化研究、文学人类学、当代西方重要文论选读、影视文化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感想和收获大学篇五

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过程中,形成了悠久灿烂的文化,文学作品在中国丰富的悠久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人非常重视对文学思潮史的研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文化昂进之时代”,可以用来着成各种“思想史”。但是到了近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往往太依赖于历史而不能发展和创新出一种适合现当代中国文学的思潮史。近几年来,关于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叙述模式的局限性和如何构建新型的中国现当代思潮史,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但是,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达成统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是“文艺学”还是“文学史”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的研究都会区分和感觉到“文学史”和“文艺学”两者之间的差异,但是对于这种差异的区分在现实的研究中往往会被忽视。就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概念界说”来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和重建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了文学史家的肩上,这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应该是属于“文学史”。但是,近年来有些学者还试图把“文学过程”和“文学运动”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之中。可以看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和重建是“文艺学”和“文学史”的有机结合。

2.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宏观”和“微观”研究的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宏观性”指的是从它的对象世界来说的,它涉及文学的所有领域,既有创作,也有传播;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宏观性”还和其“整体性”的范畴特征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试图用“观念运动”的视角来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时,会更加明确地展现文学的“思想史”状况。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微观性”指的是针对每一篇文学作品进行细致、详细的研究。在现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中,应该把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宏观性”和“微观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样会使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更加具体、全面。

3.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结构”与“方法”的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结构”与“方法”的问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在过去的研究中却很少受到重视。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结构程式”指的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观念史”的研究中,要对当下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观念”以及在抽象意识形态中直接或间接的表征要特别的关注。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是特别注重特殊文学历史阶段的,明显偏重于“思想史”一方。拿“五四运动”中涌现出的文学作品来说,它既体现了创作主体的文化形态,又表达了具有统一性质的文学功能,同时,时代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观念也渗透在每一部文学作品中。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方法”问题指的是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洞察社会的一种独特的视角,也包括作品创作的长远策略选择和基本原则。在这一方面,我们有以下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作者的创作风格与审美的变迁问题;二是文学作品语境研究以及语境和文字修辞之间关系的问题。

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叙述模式以及缺点

要想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必须对现有的文学思潮史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1.现有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叙述模式

现有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的叙述模式是在现有的文学史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学思潮史模式,它是现当代中国文学叙述模式的变体,即它没有对文本叙述模式进行本质的超越,而只是进行了微调和上升,这就毫无疑问地限制了文学思潮史的创新、改变和拓展。现有的文学叙述模式的体例主要是三大版块加起来形成的。这三大版块指的是文学背景、理论主张以及文化与文学运动。在现实的文学思潮研究中,往往是以文学创作思潮和文化运动作为主线来串联具体的文学作品,例如1917—1927年之间的文学史,主要是首先介绍“五四”文化浪潮兴起,然后介绍外国文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最后才介绍胡适等文学大家以及文学理论建设。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文学史思维模式。

2.“先理论后创作,先思想后形式”的思维模式

首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所谓的“先理论后创作”是指文学史家在熟知和认定某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理论和主张的前提下展开对文学史的叙述;“先思想后形式”指的是文学史家在对文学史进行论述时,认为文学创作是由思想主题和文学形式两方面组成,并且文体形式是为思想主题服务的。所以在现实的文学史叙述中,受到这种“先理论后创作,先思想后形式”的思维模式的影响,文学史家存在着以下几种思维定式:文学主张、文学理论以及文学创作是同构和同步的,社会背景决定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又决定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思想决定文学创作形式。作者一般会先分析作品的主旨思想和人物形象,随后才介绍它的艺术成就。尽管文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重写文学史”的运动,但是令人满意的文学史着作仍然很少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先理论后创作,先思想后形式”的思维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先理论后创作,先思想后形式”的思维模式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它忽视了文学作品的个性和特殊性,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虽然受到当时文学思想和时代背景的影响,但是它们又存在着独立于时代的个性和特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