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2023年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年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2023-10-11 16:17:19 作者:BW笔侠 2023年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三年级教案的编写是根据教育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情况来设计的,它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指导教学过程。我觉得我们需要编写一份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教案了吧。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和具体的规划,确保教学步骤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篇一

1、题目:观察日记

2、要求:

写一篇观察日记,注意把要说的意思写清楚,格式写正确。

【作文思路点拨】

1、观察日记是日记的一种,没有特别的格式。这次作文训练的目的,一是要学会观察,学会写相应的观察记录;二是要会将自己的观察记录整理形成完整的日记。同时也培养自己写日记的好习惯。

2、写这篇日记前,要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然后就有计划对确定观察的对象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并随时将自己观察到的感兴趣的地方记录下来,记录最后有一定的专项内容,观察是注意所确定的专项内容的变化。

3、写作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连续性的观察日记,就是按照观察的实际天数写连续性的观察日记,日记按实际的观察日期排列,写出观察到的变化和新发现。另一种是综合性的观察日记,就是把这一段时间以来观察的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出记录中有联系的任何,根据观察内容的变化过程,形成专题描写。

4、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现象。比如,鱼睡觉的时候是睁着眼睛的;我们一碰含羞草,它就闭拢了叶子,好像一副很害羞的样子。本次的习作就让我们用日记的形式来写一写观察中的发现。日记属于应用文的一种,它有一定的格式:第一行,写上年、月、日,星期×,天气情况。一般是写在第一行的中间。第二行,开始写正文。

5、日记一般不写标题,但初写日记时可以加一个标题,以便围绕一个中心写。

在写观察日记的时候除了要关注日记的格式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如,观察一样事物的外观的时候可以先整体再局部;观察一样事物的发展状况的时候可以按时间顺序。观察时做到仔细、准确。

(2)按观察顺序将观察过程记叙完整。自己最想写最感兴趣的部分要写具体。

(3)写作的时候要突出观察中的发现,写清楚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或者感受。

(4)写好后将习作读给同学听,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提纲设计参考】

题目:观赏昙花

7月30日星期四晴

1、院子里的昙花快开了,妈妈说不在白天,在晚上开放。

2、傍晚时,昙花的叶子和花朵的形、色、声、味。

3、做完作业,9点钟左右,昙花开的样子。

4、第二天早上,花谢的样子。

5、最后感想:生命短暂,由花到人,不做昙花,自己要把美和香一辈子洒向人间。

【与阳光喔知识点联系】

1、观察动植物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做到细心有序的观察。

2、观察动物时,要抓住动物的外形、活动、生活习性的特点和变化。

3、观察植物时,要抓住植物的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声音等。二期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到。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篇二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4、学会用“因为……所以……”造句。

教学重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4、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板书设计16找骆驼

右边深,左边浅左脚有点跛

右边有一些米驮的是蜜和米找到了

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缺了一颗牙齿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篇三

一、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四、教学方法:

阅读法,发现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湿度温度光照

13花钟不同开放昆虫活动

时间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篇四

13.

《花钟》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可以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角色变成小喇叭;可以身临

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

还可以通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己

的情感……老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

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

空间。

本课的不足之处有很多,

如施教过程中,

曾有学生说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把蔷薇说得很美,

美在把蔷薇比作了笑脸。

在学生的理解水平说把蔷薇比作了笑

脸未尝不可,

但是从老师的经验来说这就是错误的,

因为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拟人

句,

那这就要想是不是需要把这个修辞手法告诉学生呢?如果不告诉那万一考试

时碰到又怎么应对呢?告诉吧,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能接受吗?犹豫不决,

课堂时间可是有限的,只有含糊其辞课后再说。

不足之二:

每次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之时,

学生们就睁大眼睛看着我,

其时我

心里也急呀,

于是乎急着想给学生一些启发,

急着想看到学生举手,

话不知不觉

就多了起来,

于是乎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少了许多,

他们只是围着我的思路

在转,

思维空间也少了许多,

所以得到的答案也就单一了许多,

这是一个非常大

的遗憾,而且是非常要不得的,以后即使冷场也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

14.

《蜜蜂》教学反思

现代语文教学,

非常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感悟,

注重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创见和

疑问。因此在在教学《蜜蜂》这课时,我在直接引入课题后,就设置了学生质疑

问难这一环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蜜蜂》这篇课文,对于这篇课文,你有什么

问题要问的吗?有几只小手马上举起了。

一个学生问:

老师,

作者为什么要做这

个试验?我一听,真感到了一份惊喜,好极了,正好是按照课文的顺序来问的。

我马上非常地肯定了他的这个问题:“问得好极了,你真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

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呢?”

由此我带领孩子们进入了第一段的学习,

抓住

“听

说”

这一词语,

让学生理解了因为法布尔不相信蜜蜂真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因此

要做这一个试验,

并告诉孩子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要像这位生物学家法布

尔一样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

学完了第一段,

我很希望有学生能够提出第二个问题,

那就是

“在做这个试验前,

法布尔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并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可是孩子的问

题并没有按照我预期的目的提出来,一个孩子问的是“老师,我发现课文中说,

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蜜蜂飞回来了,

那么还有三只哪去了呢?”

这个问题一下

子打乱了我的设计,

而且还没有说到蜜蜂被带到多远,

怎么带去的,

放飞蜜蜂时

的天气情况,

一下子提出这个问题孩子们能解答吗?因此我这样回答了她

“你可

真是个细心的姑娘,善于发现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老师不帮你解答,你下课后,

可自己想想或与同学交流,

看这三只蜜蜂哪里去了?”

说完后,

我自己向孩子们

提出了这个问题:

“法布尔他为了这个试验做了哪些准备呢?”

并引导孩子们进

入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后面孩子们的提问确实是一个一个地按照课文编排顺序

提问的,因此我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

我从课堂上走下来,

突然一种烦躁情绪困绕了我:

那个孩子提的问题提得多好呀,

我当时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就算当时不答,

在引

导学生读到第五段“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完好无损、准确无误回到蜂窝”时,

我也应该重提这个问题,

让孩子们探讨呀。

为什么我要说下课后自己去找答案或

与同学讨论呢?我这样做是不是对的呢?我在课堂上没有帮助这个孩子解决这

个问题,

是不是那个问题会困绕那个孩子一节课,

让她耽误了对后面知识的学习

呢。

课虽然结束了,

可是留给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结束,

对于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

生成,该怎样妥善处理呢?

15.

《玩出了名堂》

新课程标准就阅读要求我们做到: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尝试多角度的.、

有创意的阅读;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读书的训练,力求读透

、读精,即要通过阅读培植学生

自我感受以及理解

、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体验语文

情感,丰富语文的积累。

《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为实现这个要求我是这样设

计的:

导入课文时,

进行一个说话训练:

你们玩时爸爸妈妈会怎么样说你?说时加上爸

妈说话时的动作或表情,

然后我让学生通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谁玩出了

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学生都能够答出来,

可都说是

做出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为了区别发明和发现,我顺势引导,我让学生补充板

,

显微镜,填上一个用“发”字组成的词。突破了词语关。第三和第五

自然段很简单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式。

而第

4

自然段是难点,

我递进式的提出

几个问题:

怎样玩放大镜?有什么新发现,

后来又有什么新玩法?结果发现了什

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资料袋,

了解微生物。

总结课文时,

让学生体会他为什么

会玩出名堂?带着赞叹的语气读文后的泡泡,

最后对学生温馨提示:

玩可要节制

哟,否则的话就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哦。

在教学中,

既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词语的理解,

又进行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教育。

课前的说话训练教给学生描写人物的方法,

注重突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表

情以表现人物,

实质上这是一个写作方法的培养,

总结时,

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

读泡泡,充分运用教材,提升了学生情感。尤其是最后的温馨小提示,根据学生

特点说明玩的两面性,

又提醒学生如何合理的玩,

用温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来更

能易于接受。遗憾的是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有点脱离学生,没能融于课堂。

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16.

《找骆驼》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因此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自主感悟,

而字词的训

练退居其次。

尽管如此,

我仍然对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

行了训练,

在本课教学中,

我首先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来创设情境,

将学生引入找

骆驼的现场,

充分融入文本,

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并通过恰当的

“导”

“引”较好地启发学生,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

达成学习目标。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与内化要求,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不断揣摩,学生从中感悟,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同时充分尊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

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

让学生自己

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

阅读的过

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

老师对课文的解

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

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

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

在学生眼里或许很难记住;

教师不

老人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教学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实物、图片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八、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九、板书设计:

早晨中午傍晚

绿色金色绿色

合张合

蒲公英会合拢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篇六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教学方法: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二:加强小练笔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3、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篇七

今天,我学会了洗碗。

晚上,我们吃完饭。我兴奋地说:“妈妈,您辛苦了,您今天教我洗碗,等我学会了,我会天天帮你洗碗。”妈妈高兴地说:“好呀!我们家的小帅哥懂事了,能帮妈妈分担家务活,真棒!”

我把桌子上的碗放入水槽里,然后把袖子卷起来,等待妈妈教我怎么洗。妈妈说:“儿子,仔细看好听好了。首先,把水龙头打开,左手拿碗,右手拿抹布,顺着碗的边沿旋转地擦,记住,水不要太大哦,那样的话不仅浪费水,而且会把水溅到身上。如果碗比较油腻,你可以挤点洗洁精,那样洗的更干净。”看看妈妈既简单又熟练的动作,我心里暗自高兴:“这也太简单了吧!”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说:“妈妈,您先去休息,我来搞得它。”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选了一个比较大,而且油的盘子,挤了一点洗洁精,左手紧握盘子,右手拿抹布。顺着盘子的边沿擦洗。可是,碗不听我使唤,我往上提,它偏偏往下滑。一不小心,手一滑,碗“飞”了出去,“砰地一声,四分五裂。我愣住了,心想:”这下糟了,我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妈妈听到声音后,跑出来,紧张地问我:“有没有伤到哪儿!没伤到就好,碗碎了,没事,下次小心一点就好,”碎碎平安“吗!”

可能妈妈是为了安慰我吧,我听了点点头,把地上的碎碗片,捡起来,然后再去把剩下的碗洗完。

这次我学乖了,小心翼翼地拿起碗,把碗放低一点,不要越过水槽外,这样碗就不容易掉下来,再学妈妈的样子,把碗里里外外反复洗干净,然后放进碗厨里。看着被我洗得干干净净的碗,仿佛对我笑了。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不要急于求成,否则的话会适得其反。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人教版篇八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发现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有目标地读,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学生才能读出水平,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情感目标的落实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做试验……确实……飞回来了

无法解释的本领

相关范文推荐